第一篇: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有关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家校协同、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王春富
副组长: 牟景磊 潘振辉 张志国
成 员: 全体中层领导、班主任
作业管理负责人: 刘清权、班主任
读物管理负责人: 牟景磊、班主任
体质管理负责人: 于有吉、班主任
手机管理负责人: 潘振辉、班主任
睡眠管理负责人: 张志国、班主任
二、落实责任,注重实效
切实提高认识,细化管理措施,综合施策,重在执行,监督。
1.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具体措施。
2.召开全校教师大会传达相关文件内容,做到人人知晓。并通过班主任群转发相关文件给学生家长。
3.“五项管理”工作,要做一次全面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将“五项管理”统筹考虑,综合施策,细化各项管理措施。
4.“五项管理”工作不是阶段性的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学校要坚持常抓不懈。
三、学习宣传,掌握政策
首先要学习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做到学校领导、教师全员学习,学习全部文件内容。其次是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广而告之。通过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家长群、致家长一封信等不同形式积极教育引导,让人人都了解“五项管理”规定的内容。
四、明确内容、细化要求
(一)明确作业管理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把握作业育人功能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2.合理调控作业总量
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90 分钟。充分利用自习课、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使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当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3.科学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
要依据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进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作业。要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做到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既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作业,也要设计具有选择性、差异性的选择作业,可探索分层布置作业,分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要积极探索作业的高效性,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研究性、探究性和学科综合性的作业。提倡将家务劳动、综合实践及体育活动等纳入家庭作业内容。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 群等布置家庭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让家长代为布置作业。
4.规范作业批改
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
5.强化作业分类指导
教师要分类对学生加强学业辅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完成基础作业的学生,为他们顺利完成作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时间,加强自我管理,主动独立及时完成作业,不敷衍、不抄袭。
6.严格实行无作业日制度
每周三为无书面家庭作业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课外阅读、动手实践等有意义的活动。
7.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宣传、指导,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督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敷衍,不利用网络手段下载作业答案,不额外给学生安排书面作业,家校合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8.严格落实作业批阅责任
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阅作业,不得要求家长在作业上签字。
9.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10.对标依规,确保落实
制定作业布置、批阅、检查具体细则,并作为考核指标。学校将面向家长、学生、教师开展不定期地随访或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二)加强睡眠管理
1.统筹作息时间
第一节课不得早于 7:3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确需早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午休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5 小时。学生就寝时间不晚于 22: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住宿生要保障学生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2.加强科学引导。各班主任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作业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3.加强睡眠监测
高度重视做好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建立学生睡眠状况监测机制,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加强手机管理
1.有限带入校园
学校应利用班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副校长室)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细化管理措施
学校要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要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便捷家长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要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加强教育引导
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4.做好家校沟通
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家长老师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加强读物管理
1.科学推荐读物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严格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推荐原则、程序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2.严格读物管理。加强对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列出的 12 条负面清单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对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行为、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行为进行有效管控。要引导家长学生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读物资料,净化中小学的用书环境。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
(五)加强体质管理
1.开展体育运动
要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严格落实初中每周 3 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 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培养学生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
2.创新体育特色课
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特色技能课,指导学生掌握 1 至 2 项体育技能。
3.设计个性化体育作业
围绕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每周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个性化体育作业,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针对不同学段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和训练量,学生根据自身素质选择完成当日训练任务。
4.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结合运动季、比赛月开展足球、篮球、长跑、跳绳、广播操比赛等体育专项运动竞技赛,丰富课余生活,提高 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学校拓展课、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达到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5.综合预防近视
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 15 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 1 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 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 10 分钟。避免不良用眼行为,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 40 分钟。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 1 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定期开展视力监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 2 次视力监测制度。
6.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7.做好健康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针对体质健康不达标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校长切实承担起“五项管理”的主体责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协调解决制约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各职能处室、各年级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创新工作措施,确保推进“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对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加强宣传引导
学校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全面宣传“五项管理”政策要求,同时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家长微信群等多种媒体广为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全面知晓“五项管理”相关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泛参与,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家校联络制度,构建方便、及时、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理解支持,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倡导家长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四)加强督导检查
学校在公示“中国教育督导”公众号二维码,告知“互联网+教育督导”平台举报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校工作指导,确保以务实举措落实落细“五项管理”工作要求。
三井子镇第一中学
2021年6月2日
第二篇:2021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
2021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负担,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通知对中小学作业管理提出了多方面明确要求。特此,本学校制定了落实“五项管理”规定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全体中层领导、班主任
二、落实责任,注重实效“五项管理”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校长。
要切实提高认识,细化管理措施,综合施策,重在执行,监督。1.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具体措施。
2.召开全校教师大会传达相关文件内容,做到人人知晓。并通过班主任群转发相关文件给学生家长。
3.“五项管理”工作,要做一次全面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将“五项管理”统筹考虑,综合施策,细化各项管理措施。
4.“五项管理”工作不是阶段性的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学校要坚持常抓不懈。
三、学习宣传,掌握政策首先要学习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做到学校领导、教师全员学习,学习全部文件内容。
其次是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广而告之。通过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家长群、致家长一封信等不同形式积极教育引导。吃透文件精神。让人人都了解“五项管理”规定的内容。四、明确作业管理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把握作业育人功能。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各区市各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二)合理调控作业总量。
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3至5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高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2小时。
完成书面作业主要靠校内时间,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自习课时间,严禁无故挪用、挤占;要指导小学生、初中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当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三)科学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
要依据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进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作业。要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做到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既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作业,也要设计具有选择性、差异性的选择作业,可探索分层布置作业,分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
要积极探索作业的高效性,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研究性、探究性和学科综合性的作业。提倡将家务劳动、综合实践及体育活动等纳入家庭作业内容。
(四)学生作业管理基本规定。
作业布置要有章可循、科学规范(1)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科目及作业数量应严格按照《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做到作业量要适中,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所选作业题目要具有代表性、发展性、基础性、层次性,作业的难易应适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布置的作业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创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作业要做到“三不布置““一杜绝“。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杜绝惩罚性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施有效作业,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第三篇: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在“全文化”育人理念引领下,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少年。学校积极响应并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抓好落实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的文件要求,将“五项管理”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五项管理”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完善手机管理,正确引导使用方法
手机管理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校园安全和谐稳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小学生手机管理问题,全面落实教育部、山东省印发的系列文件要求,按照学校关于相关工作部署,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逐步完善校园手机管理机制,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因此,请您不要让孩子带手机、电话手表等进校园,如果确有需求,请您向学校(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将手机或电话手表交班主任老师统一保管,如有急事请及时联系班主任老师或拨打学校公共电话。
建议家长
1.加强监督管理。家长做好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在源头上不为孩子配备手机,如因特殊情况必须配备也只能给孩子准备只限于接打电话功能的电话手表,并及时向班主任报备申请。
2.做好沟通引导。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手机。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疏堵”结合,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3.坚持以身作则。家长对待手机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态度,请家长们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请家长朋友们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指导孩子合理作息。
4.丰富课外生活。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家庭亲子关系。如多读书,可以丰盈内心;多参加公益活动和实践活动,可以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关注学生睡眠时间,提升学生睡眠质量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
20。我校严格执行并落实中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的规定,学生入校时间不早于7:30,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需要向学校提出申请。7:40--8:30为学校自主阅读和上午大课间活动时间,早到的学生可在班级自由阅读或前往操场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同时通过班队会课、科学课,加强学生关于睡眠方面的知识科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校针对在校午餐的学生,特别设置了每天中午的室内午休时间。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建议家长
1.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
2.营造良好睡眠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3.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睡眠质量,同时提升孩子的身体机能。
4.劳逸结合,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避免因参加过多的校外培训机构挤压学生休息时间。孩子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未能在就寝之前完成作业,可说明情况,终止作业,按时就寝。
三.科学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为实现教育的“减负提质”,学校结合实际在学生作业管理方面做了如下工作:设置“作业指导”时间,让作业不出校门。每天下午大课间后15:40-17:00的时段,增加“作业指导”环节,保证学生书面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各年级老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统筹作业布置,严控作业总量。学校以年级为单位,从内容设计和完成时间上,统筹安排每天的作业,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实现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增强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创新作业设计,增强个性化指导。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和体验性,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作业批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及时认真”,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建议家长
1.培养做作业的自觉性。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和独立做作业的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和检查作业的能力。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家长可予以提示,让孩子充分思考。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查出错后,让孩子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使孩子记忆深刻,以免下次再犯。
3.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四.加强学生读物管理,重视阅读习惯培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充实思想,增加底蕴,陶冶情操。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学校坚持严格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严格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多项举措推动阅读习惯养成,校园图书馆向全体师生开放,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感兴趣的书籍;开设图书馆阅读课,加强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让读书成为好习惯。
建议家长
1.养成读书习惯。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走走,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2.营造读书氛围。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分享阅读感受,为孩子终生阅读打下基础。
3.做好读书笔记。给孩子准备一本读书记录本,记录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让孩子从读本中汲取营养,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参加读书活动。教育孩子爱护图书,不随意损坏图书;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读书活动。
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
培养学生科学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为此学校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4课时,其他年级每周3课时),同时,学校认真落实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下午各30分钟)以及2次眼保健操;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的宣传工作,培育学生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合理安排学生的课间及校内活动,确保每日多于一小时的高质量体育活动;定期组织体检、体测、视力监测,为学生留存健康成长档案,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
建议家长
1.关注孩子的动态身体状况。发现疾病要及时诊治,并及时报告学校。如有既往病史或现在身体有病的,父母应提前与校方做好沟通工作,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关注均衡营养,保障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避免出现“小胖墩”和“小胖成堆”现象,给孩子的未来健康埋下隐患。
3.关注孩子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特别是节假日,要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可以开展家庭亲子运动游戏,营造愉悦的家庭氛围。
4.关注防控近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的习惯,严格控制孩子居家期间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监督并随时纠正不良读写姿势。
家长朋友们,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与学校密切合作,一起落实好“五项管理”工作。让我们家校携手,合力育人,共同助力孩子全面发展,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第四篇:2021年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
2021年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工作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区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XX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方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一)减轻作业负担
一、把握作业育人功能。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各地各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二、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三、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五、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六、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七、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八、严禁校外培训作业。
各地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九、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并在校内公示。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十、纳入督导考核评价。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作业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督导部门要将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各地要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平台,畅通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取得实效。(二)保障睡眠时间
一、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二、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四、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
中小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五、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
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六、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七、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各地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三)加强手机管理
一、有限带入校园。
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二、细化管理措施。
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三、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四、做好家校沟通。
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五、强化督导检查。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四)规范读物管理
第一条
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第三条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明确推荐标准与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全面指导与管理。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负责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中小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中小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适宜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适度性。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第五条
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重点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各地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要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各级体育教研部门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各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各地各校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七、健全责任机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本区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定期向党委和政府汇报,督促地方做好相关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指导工作,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积极推广中小学校选聘“健康副校长”。中小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八、强化督导检查。
各地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督导评估内容,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各地各校要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第五篇:关于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促进全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市教育体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为确保“五项管理”落地生根,结合我学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尊重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按照属地管理、部门协同、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努力从“小切口”推进“大改革”,切实引导中小学校、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转变育人观念,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领导小组
组长:略
副组长:略
成员:略
三、工作目标
加强学生作业布置科学性、合理性规范要求,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加强学生睡眠及午间休息管理,确保学生睡眠充足;加强学生手机进校园管控,确保必要时学生能和家长正常沟通交流;加强学生读物排查清理,确保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加强体质管理,确保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作业管理
1.把握育人功能。各中小学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2.强化作业统筹。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90分钟。各中小学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学科组和中小学的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等时间,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课堂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3.注重作业设计。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工作体系,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
4.规范作业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以教材课后练习学校统一征订的配套练习册为主,其他课后的探究性学习作练习阅读及书写训练等学业安排布置,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及课程实施情况安排。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特别是教师不得通过微信、QQ或其他手机小程序等方式布置作业。
5.严肃作业批改。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要求学生对错误作业及时订正,及时做好向学生的反馈、答疑等工作。特别是要注重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做好答疑辅导工作。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
(二)加强睡眠管理
1.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各中小学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知识讲解以及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2.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3.统筹学校作息时间。走读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50。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初中一般不早于8:00;各中小学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值周教师或门卫人员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寄宿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4.合理安排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个别学生经常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宿舍管理员、班主任及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
中小学学校开展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工作调查问卷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未央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在我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调研。特设计此问卷调查学生情况,请各位家长陪同学生完成以下问卷。
1.您孩子就读的学校是?____________
2.性别
A、男B、女
3.您的孩子几年级学生?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E、五年级F、六年级.G、七年级H、八年级I、九年级
4.平均每天家庭作业大约花费多少时间?
A、1小时内B、1-2小时C、2-3小时D、3小时及以上
5、家长是否每天检查作业?
A、天天检查B、经常检查C、偶尔检查D、从不检查
6.作业内容是否超纲?
A、没有出现B、偶尔出现C、经常出现D、总是出现
7.你觉得作业对学习有帮助吗?
A、非常有帮助B、有帮助,但用处不大C、几乎没有帮助D、一点帮助都没有
8.平时每天睡眠时间是多久?
A、5-6小时B、6-7小时C、7-8小时D、8小时以上
9.学校是否允许带手机?
A、是B、否
10.每天平均使用手机是多长时间?
A、1分钟B、3分钟以内C、1-2小时D、2小时以上
11.一般用手机干什么?[多选题]
A、玩儿游戏,听音乐,看小说B、搜题,听网课,查资料C、聊天
12.天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为多少?
A、3分钟以内B、3-6分钟C、1-2小时D、2小时及以上
13.平时阅读哪些课外书籍?[多选题]
A、中外名著B、教辅书籍C、流行小说D、期刊杂志
14.平均每年看多少《中(小)学生必读名著》?
A、1-2本B、3-4本.C、5本以上
15.每周几节体育课?
A、1节B、2节C、3节D、3节以上
16.上体育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多选题]
A、自由活动B、老师教授体育技能C、练习体育考试项目D、队列队形E、大家一起做体育游戏
17.除体育课外,学校是否有组织课间活动、晨跑、体育运动兴趣小组等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A、有
B、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