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村女教师剪辑文案
〈山村女教师〉剪辑文案
主持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西部教育。今天我们在节目当中,想跟您共同谈谈贫困山区的老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而且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当中,肯定有那么一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是最深的,或者是他在你人生当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在今天我们请出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片子,这段片子,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前不久刚刚在吉林省珲春地区拍摄的。(放大屏幕)
在吉林省东部边陲的森林山脚下,有这样一位女老师,从1996年8月至今,她每天骑自行车绕过四座山,趟过五条河,往返34公里路,风雨无阻地坚持上课,将一批批山里的孩子送进了上一级学校。7年来,她一万多次穿越大山,两万五千次趟过河流,共走了8万多公里的山路水路,相当于走了三次两万五千里长征。
主持人:片子当中的那位主人公,就是今天我们要请出来的嘉宾,她是来自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珲春市果树新村小学的教师,马宪华老师,让我们掌声请出马老师。马老师您好。马宪华:大家好。
主持人:刚才我们大家从那个片子当中看到了,您的身影出现在那条路上。那条路很长,很难走,我们看到要爬山,要过河,跟我们讲讲那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马宪华:这条路线,从我们家出来的时候,先绕过一座山,然后路过一片坟地,然后再趟过三条小河,再路过一段水壕路。这段水壕路是农民们春天插秧和秋天收割时才走的路,也就是黄泥路。
主持人:就是刚才我们在片子当中看到的自行车过去的时候,要往下刮那个泥,就是那条路,非常泥泞。
马宪华:是的。然后再绕过三座山,趟过两条河,就来到了果树新村小学。
主持人:第一次过坟地的时候害不害怕?
马宪华:当时,我确实觉得挺害怕的。每当我走到这儿的时候,头发直往上竖,心里直打鼓,总觉得,身后好象有什么在跟着我似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时常小声唱歌。
主持人:您用唱歌的方式,来克服这种恐惧。马宪华:可以这么说吧。
主持人:那刚才我们从片子当中也看到了,还要趟那个小河。.马宪华:是的。在上班的路上,我一般是穿一双鞋,然后再带一双鞋,到河边的时候,就可以换上靴子,然后过去。如果有时水大的时候,穿靴子也过不去的情况下,我就只有脱掉靴子,然后挽起裤腿,趟河过去。但有时还可以经常碰到一些桃花水的出现。
主持人:我不知道这个桃花水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马宪华:这个桃花水一般是春天冰雪融化的时候,那个带冰茬的水。主持人:那是非常冷,那您肯定遇到桃花水。
马宪华:是的,有一次我正趟着桃花水过河的时候,正好走到河的中间,这时冰碴儿塌了下去,我连人带车掉入了水中,这个时候我急忙喊了救命,正好碰见一位老农出来放牛,他听到喊声急忙把我从河里拽了出来。
主持人:真没想到您还会遇到这么多的风险。说起马宪华老师这些年来路上的艰辛,我想,果树村的村民是最了解的。今天,我们把果树村的老村长也请到了现场,下面请老村长来说说
汪村长:路特远,特别珲春是海洋性气侯,说风就风,风雨变幻莫测,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论刮多大风,下多大雨,七年来,从不间断,没有耽误过半节课。因为教室就是我的家,所以我知道的最清楚。有一次下大雨,学生就去了,找我给开门,我说你不用开门了,老师不能来。他们都举着伞,这些学生蛮有信心,都说能来,当时我挺生气,把地整得很湿。然后我就说开门吧。等到点了,我过去看看,看老师来没来,真就来了,他们就在上课。这个事,给我印象特别好。学生比我了解老师了解得更多了。比如说2001年下了一场大雪,山里的雪没人深了,平道上一般都拉腰深。这个时候人走不了,珲春整个断绝交通。但是马老师能应时上课,并没晚一分钟。主持人:马老师,您给我们说说,那天您是怎么到学校的?
马宪华:当时路特别的不好走,我走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就快来到了学校。在学校快二里地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小孩,拿着小铁锹在撮雪,大的在前面,小的在后面,孩子们的背后是一条一尺来宽的小道,我又走了几步,发现这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看见我,急忙喊,老师快走好路,我们来接你来了。主持人:当时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您是什么样的反应?
马宪华:其实我当时脸上和身上,全都冻得冰凉。但是心里却热乎乎的。孩子们看到我脸冻得通红,都一起伸出小手给我捂脸,当时我把孩子搂在怀里,激动地说,同学们,老师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了。这一刻,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主持人:马老师,我们觉得,您看这么难走的一条路,所以我想,这不仅是对你体力上的挑战,而且也是对您意志上的考验00:25:07:07 马宪华:我其实也曾经动摇过,但是每当送走一批孩子的时候,我总想,是否能坚持下去。但是一想到我的一些坚持可能会改变这些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我想,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主持人:我觉得,今天和马老师聊到这儿,我自己是非常的感动,我们在想,当初为什么要在果树村这么个地方建这么所小学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请果树村的汪村长给我们说说吧?
汪贵忠:93年,延边州林管局接受外地承包户来珲春管理万亩果园,我们那个万亩果园当时的情况很糟,所以接受了外地承包户,他们来了之后,托家带口,在这个山沟里盖了房,盖了一些茅草房,由于户数多,果树新村当时就这么产生了。当时有很多的家庭有小孩,到了上学年龄了,可是附近没有学校。无形之中,孩子们都困在了家里,他们漫山遍野地跑,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不能读书。这怎么办呢?他们就找我,其实家长着急,我也着急。
因为在这个时代,不能让小孩当睁眼瞎,他们就委托我找教育局帮忙,当时我就一口答应了,跑到教育局去了。我当时和局长表示,教师的工资我们出,只要你们派来老师就行,解决我们上学难的问题。当时接待我的是于锦仙局长
主持人:今天于局长也来到了我们演播现场,我们请于局长来跟我们说一说,当时听到了汪村长的情况之后,您是怎么答复他的。
于局长:当时我们的市教委非常重视这件事,我们一致感到,做为珲春市1995年刚刚通过国家普九验收,96年正是应该是巩固提高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普九工作绝对不能退缩,普九工作更不能出现死角。大家还表示,不管这个孩子有没有户口,也不管这个孩子来自哪个省,哪个市,只要来到我们珲春,就应该有学上,有书念。当时,一方面,我就责成我们当时的督导室主任梁昭喜同志,普教科黄原胜科长到村里去调查了解。另一方面,我也着手考虑,是不是派一名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意志品质坚定,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农村老师去任教。当时把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我们当时督导主任梁昭喜主任。
主持人:梁昭喜主任今天也在座。好,那我们请梁昭喜主任跟我们谈谈 梁照喜:当时是受于局长的委托,我到万亩果园,看到果农都住在山里的小窝棚里面,而且孩子们在山上疯着野着,没有书念,不办学,确实不行。那么选谁去呢?想来想去我想到马宪华老师。
主持人:怎么想来想去,就想到马宪华老师了呢?
梁照喜:在高中时候,我是她的校长,对她挺了解的。她心眼儿好,肯吃苦,负责任,我觉得她最适合。可以说用最急切的心情和最信任的这种感情求马老师去教学。主持人:马老师,当时梁主任找你的时候,跟你说了果树新村的情况,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马宪华:从心里说,确实是不打算去。第一个,就是路途太远,来回可能大约得70里路左右。在原来的学校,可以离家近,可以照顾家,还可以照顾孩子。主持人:当时您一下子就回绝了梁主任了吗?
马宪华:没有,因为当时梁主任是我高中时代的老师。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回绝他。我跟梁主任说,我考虑考虑吧。主持人:考虑之后呢?
马宪华:当时我犹豫不决。后来我想,还是我亲自去看一下吧。记得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到那儿去了一趟。到了果树小学,当时看到很多家长领着孩子,看到他们这些家长和孩子,这些渴求知识的目光,我确实心里很不平静。临走的时候,一个孩子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您来教我们吧。我要上学。听了他的话以后,我回到家里,反复思考,孩子那么想上学,我没有什么任何理由,不去教他们。我出生在珲春市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没进过学校的门,大字不识一个,他们养育了我们八个儿女,但是他们虽然家里很困难,但是他们千方百计地把我们一个一个都送进了学校。当时,我也看到了我小的时候,我同龄的伙伴,中途辍学的情景,所以当我看到果树新村的孩子的眼神,就想起了我小时候,小伙伴们那种渴望求知的眼神,所以想我还是去吧,去教这些孩子。所以我就去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主持人:那最终是什么事情就让您下决心,我要在这儿教书了。
马宪华: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当时教室里有13个孩子,有6岁到13岁年龄不等的孩子。当时我们教育局的领导,全村的人都在看着我。老村长说,这些孩子能不能上学,就全靠你了,你得帮俺,不然果树村就完了。其实,这时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大声地对孩子们说,从今往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只要你们想上学,我就一定不离开你们。也就从那时起,我可能决定了在这个学校当老师。
主持人:汪村长,当时开学典礼的时候,您也在现场,您还记得开学典礼那个时候的情况吗?
汪贵忠:96年8月16号,这一天是我们学校开学典礼的那一天。这一天,我们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部停产到学校去了。当天很热闹,我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我也借了音响和录音机。奏的乐曲,也有国歌,旗杆也竖起来了,在国歌声中,我们许多家长都激动地哭了,当时我也很受感动。他们哭什么,他们盼来了这一天,孩子有书念了。
主持人:马老师,我想自从您承诺了那一句话之后,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意味着他们从那一天开始,有了自己的学校,也有了自己的老师,他们原来也是在山上都跑惯了的,一下子把他们集中到教室里面上课,您觉得在教学上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马宪华:当时这些孩子,确实坐不住,因为在外边跑习惯了。刚坐下,身上就像长刺似的,这儿转转,那儿转转,老师要问他的时候,他就说我要上厕所。主持人:那您怎么办呢?
马宪华:我们本来的课程是40分钟,因为孩子们坐不住,我只能把课程压缩到20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30分钟、40分钟。这样,可以说,用时间来调换他们经常在外面玩的这种心态。
主持人:那这些孩子6到15岁,年龄都不一样。他们接触的知识,肯定也不同。您怎么给他们上课呢?
马宪华:当时是按照一年级学生的课程,因为他们都没上过学,所以按照一年级的课程给他们讲课
主持人:可是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可能年龄大的一些孩子他的教授能力就好一些,学的速度就要快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慢一些,这个,大家接受的方式不一样,您在教学上会不会也照顾他们呢?
马宪华:我们在一个班级,三个年龄段。有三年级的,还有二年级的,然后还有一年级的学生。
主持人:您把这些孩子分成了三个年级段。
马宪华:他们都在一个教室里,我就用这种方式,先教三年级的学生,让二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去预习或者是去复习,然后教完以后,老师布置一些练习,让他们去做。然后再教二年级的学生,然后再教一年级的学生。这样一节课觉得忙忙碌碌的。但是觉得,好象挺充实的。
主持人:这些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马宪华:这个问题我怎么好意思说呢?
主持人:那您要是不好意思说,我们就请我们现场的于锦仙局长来说一说。于局长:当时我们送她去任教的时候,果树小学是一个村小,是一个教学点,按规定,开语文课、算术课、品德课就可以了。她去了以后,把除了英语以外的七门课都开足了,开齐了。一个人上七门课,备七种教案,非常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特别值得肯定的是,马老师这么多年,为了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为了考核学生的成绩,她每次中考和期末考试,都用我们市区小学的试题,并且请市里的领导和主任,把试题密封好,带回学校。带回以后,自己不监考,求老村长,汪村长当监考员。这几年来,她送走了三大批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同期学校里都是名列前茅。
主持人:汪村长,现在您回过头来想,当时梁主任替您找的这位老师,您还满意吗? 汪村长:作为我们村来讲,马宪华老师对我们村的村民确实有恩。而我做村长的,确实很抱歉,有很多地方对不起马老师。因为啥呢?在我到教育局请老师的时候,我表态挺好,老师的工资我们出,但是条件很低,每个月300元,可这300元究竟怎么给的呢?一拖再拖,一直卖了果子后,有的家长才能把钱拿上来,还有的第二年,才能把钱拿上来。马老师从来没有怨言。我们果树厂季节性的活儿非常强,早晨三点多钟,夏季就去干活儿。那小孩怎么办呢?就到校去了,有的时候我还没起来,就得去开门。你像那么早去了,到晚上日落而归,中午还不回来怎么办。这些事全由马老师照顾。梳头、洗脸,热饭,有的学生还得老师给喂饭。家长都这么说了,把小孩交给马宪华我们放心。
主持人:那么我们今天谈到这儿,我想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马老师作为一个教师,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但是同时我们又不能否认,马老师真的是一位非常称职的教师。在这儿,我想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可能您此刻会有您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段时间就留给现场的观众。
观众:我小学六年,也是在一所农村小学上的。在最开始的那个片子里,让我想起了那样的场景。我现在就读在清华大学里,每天,我在清华大学里徘徊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现在的学业,我将来的事业,还有我的情感问题。但是我很少去再回忆小学的那段艰苦的经历。可以说今天这个片子唤起了我尘封好久的记忆。如果让我在这里,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马老师过那种生活是人间的话,那么我现在过的这种生活就是天堂。所以说,我对于每一位,能忍受这种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奉献出自己的老师与其他的工作人员,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
观众:我也是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新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老师再回头看,现在这几年的时光,这几年生命的历程。她可能会想,我的手抚慰了那么多渴求知识的心,我为社会多培养出了一个能识字,有文化的公民,并且尽管有猫头鹰凄厉的叫声,尽管有冰雪黑暗,还有夜路,但是更有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和学生挖雪道,迎接我这样的一种心灵的共鸣,我想,她一定是带着一种很激动很幸福的心情来回忆这一段时光的。我想这是马老师人生中最大的满足。人生中最大的满足莫过于对人的心灵的满足。我感谢马老师,并也向您致敬。我觉得我们今天来这里的几个清华的学生,一定会把您的故事,带回清华校园去。让我们当代大学生知道,在中国的版图上有这样的一个苹果村小学,还有您这样的一种人生,谢谢。
主持人:马老师,刚才您在说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您说,您每天都要回家,能不能跟我们说说这是为什么?
马宪华:因为我去果树小学的时候,我的爱人就极力反对,如果我要在那儿住的话,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主持人:会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呢?他怎么反对您的?为什么不让您去。马宪华:在原来的学校上班的时候,当时的工资是300元钱,到那么远的地方还是300元钱,路途还比较远。这样既照顾不了家里,也照顾不了孩子。当时,我的家里承包了20亩旱田,两亩水田,丈夫要养牛,种菜,还有鸡鸭鹅狗一些活儿,如果我去了,这些活儿全落在他身上,所以说他也忙不过来。主持人:您再给我们详细说说?
马宪华:当时我去的时候,我家养了五头牛,我去以后,一天早晨,因为这个雨特别大,我没有到学校住,到了市区姐姐家住。当时,住了可能是两天吧。当我回到家的时候,一看家里的牛没有了,只剩了一头牛,我就问我爱人,牛怎么没了呢?他说,你都不要家了,还管牛干啥,所以我俩就进行了争执,争执以后,我就知道,为了起早,他两点多钟起来,把牛放到山上去,然后再回来给孩子做饭,打发孩子上学。那天早晨,放牛的时候回来晚了一些,孩子就萎缩在墙角哭了,他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生气,孩子一见爸爸回来,急忙跑过去说,我害怕。所以说,当时,他确实挺生气的,就把家中的四头牛,牵到集市上去卖了。主持人:孩子那会儿是多大? 马宪华:七岁。
主持人:那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跟丈夫有没有吵架呢?
马宪华:当时,我听了挺不满意的。但是反过来一想,他确实也忙不过来。所以我就尽量控制自己。
主持人:你们两个就是因为,你到果树新村小学当教师这件事,发生争执也好,吵架也好,最严重到什么程度?
马宪华:最严重就是我俩要争执离婚的程度。主持人:跟我们说说那是怎么回事。
马宪华:记得有一次下大雨。道上特别黏。我骑车回来的时候,根本就骑不了车子,可以说是抬着或者是扛着这样走回来的。当我一推家门的时候,看到他在那儿喝酒,所以说我心里面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我说你咋不去接我呢。他说:“还去接你呢,谁管我啊,谁让你去的,这是你自己找的。”当时我听了以后,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当时,我觉得,太不理解我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干了一天活儿,正好赶上下雨,天比较冷,他回来准备了几个菜,正准备喝酒。当时我回来以后,我俩吵了之后,一气之下,我把桌子就周了。吵起来以后,我俩就闹了。这个日子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离。我说离就离吧。一气之下,我俩就出去了。主持人:去哪儿了。
马宪华:出去上大队去开介绍信离婚。主持人:这就要开介绍信离婚了? 马宪华:对。主持人:然后呢?
马宪华:后来,走到半道的时候,反过来又想,作为女人,为人妻,为人母,特别在农村来说就形成这种现状,女人就是伺候家里,男人出去干活,但是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我就想,还是拉倒吧。就为这点小事,平时对我还算可以,就因为这点小事就去闹着离婚,影响也不好,所以我就把他拽了回来。主持人:到最后还是您先妥协了
马宪华:从那儿以后,我就尽量利用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丈夫。尽量不管天多晚,备完课以后,把家里的衣服都洗干净以后,再睡觉。或者说,早晨做饭的时候把中午的份儿也带出来。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傍晚,插秧的时候,我回来走到路边看到地里还有一个人影,我想自己家的地都知道,我想一定是他在地里边,所以说我还没到家,就直接到了地里。到地边上,脱下鞋光着脚就上水田地帮他插秧去了,其实,他也挺理解我的,说天都黑了,你还来干啥,我说我干一点,你不就减轻一点负担,你就少干一点,所以说,我俩的问题,通过这件事,我俩也逐渐缓和了一部分,应该认为,夫妻之间应该互相谅解,互相理解。才能共同把这个家过得更好。
主持人:那您觉得,现在丈夫理解您了吗? 马宪华:大概是吧。
主持人:心里边还是没有谱儿。不是特别肯定。其实我觉得,丈夫现在态度是否转变了,还得听听您丈夫的,今天我们也专门把马老师的丈夫严令顺先生请到了现场。
主持人:严先生,首先我觉得,您有这样一个好妻子,真的是非常的幸运。但是我想问您,您是不是现在从心里上完全支持马老师的工作了?
严先生:我有生以来,到过北京头一次。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主持人:以后您还反对马老师去果树新村教学吗?
严先生:我以后再苦,再累,一切活儿都由我来承担。让她安心去工作,减轻她一些负担。
主持人:我先替马老师谢谢你了。我想您答应这件事了,可能您以后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可能以后早上就起得更早了,别把剩下的那头牛再卖了。严先生:那是不会的,还要靠它种地呢
主持人:马老师,刚才您说,在农村一个女人要为人妻,为人母,那孩子呢,您的孩子呢?
马宪华:就在我去果树小学的第一天,在我骑车准备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孩子就从屋里跑了出来。抱着我的腿哭个不停,说:“妈妈,你去上班的话,谁管我呀。以后那么远的上学路,谁领我上学,我怎么上学呀?”当时,我听了孩子的话,确实心里也挺难过的。这么小的孩子,才七岁,让他自己走四五里的山路,还要爬山,过河,确实挺难的。但是,我俯下身子对孩子说,你应该理解妈妈的心情,你需要上学,那么果园的孩子也需要上学。如果妈妈不去的话,那些孩子就没有书念,没有文化能行吗?所以说,妈妈还是走了。
主持人:可是他只有七岁,您在那个时候跟孩子说,我想孩子他还是不能理解的。马宪华:当时就是我难受得够呛。我含着眼泪走出了家门。当晚上我回来的时候,孩子不跟我说话。好几天都不理我。主持人:那您跟儿子也不能老这样啊?
马宪华:记得有一个雨天,别的孩子都被家长接走了,而我的孩子却没有人接。老师等了半天,还没有人接,老师只好把他送过了河,孩子光着脚,背着书包,顶着大雨,踩着泥泞的山路回到家里,正好这个时候,我也刚刚下班,走到家里,孩子看见我的时候,哭着跑过来,一下扑到我的怀里说,妈妈,你不要我了,我恨你。当时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我一下子把孩子搂在怀里,跟他一起哭,觉得,确实我作为一个母亲,确实是不称职的。当时我说,妈妈明天不去了。可是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一想到如果我不去的话,果树村的那几个孩子就可能没人教,所以说,我一咬牙又出发了。
主持人:那现在在果树新村小学当老师有七年的时间,跟儿子的这个矛盾一直都没有化解吗?
马宪华:记得有一天,我刚下班回到家,看到桌上已经摆着几个菜,爷俩都没有动筷,他们就在旁边坐着,听到我回来的声音,儿子跑出去问我,妈妈你给我买什么了。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儿子十周岁的生日。我骑车调头就往市里跑,爷俩不让我去,我也不顾爷俩的阻拦,一边赶路,一边想,我更恨我自己的脑袋,记忆差。早晨临走的时候,丈夫嘱咐我给儿子买一个生日礼物回来。可我当天,为了给孩子们补课,竟把这事忘得死死的。当时我想,我就是爬着也要满足孩子这一小小的要求。不知不觉,我就来到了市里,敲开了一家蛋糕店的门,给儿子买了一个大蛋糕。来回40多里地,我回到家的时候已经9点了。当我用颤抖的手给儿子切开蛋糕的时候,平时少言寡语的丈夫,也给孩子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此刻,我们家三口人,不知是怎样的心情,都留下了眼泪。这时,孩子一下扑到我的怀里说,妈妈,你是天底下,最疼爱我的妈妈。在我下班回来晚的时候,他经常到池塘边,或者是到河边去接我。有的时候我就问他,你长大了,你到底想做什么呢?他就说:“妈妈我也要当老师,跟你一起做伴。”
主持人:好,朋友们,那我们现在跟马老师聊到这儿,我想大家心目当中的马老师肯定是一个非常立体的一个形象,我想马老师不仅是一个好老师,同时,她真的也是一位好妻子,是一位好母亲。那么在这儿我相信,大家可能对马老师了解进一步加深了之后,可能又有自己新的想法和问题了。我们现在把时间留给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们。
观众:参加这个节目,我觉得,我上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堂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我学到了马老师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教师,非常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无论你做任何工作,你都会把它做得更好。
观众:刚才听马老师说,说自己的儿子对马老师说,恨她。其实按照一般的小孩子来说,非常理解小孩子的这种心情,但是我现在非常理解马老师。因为我平时,我跟我自己的母亲接触很多,我妈妈对我说,她自己如果这一生当中,如果我对她说,我恨她的话,她这一辈子都会活不下去的。那种心情是表现不出在脸上的,心里的痛苦比脸上的痛苦更要痛。但是我相信,现在马老师的儿子已经长大了,也可能说非常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的母亲,为了那些果树新村的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也是非常非常辛苦的,所以说,相信现在他们母子的感情是非常非常好的
主持人:我在想,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果树新村,这样的一个地方。如果我们不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节目。可能大家,包括我在内,我们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但是因为现在有了马宪华老师,我们知道了有这样一所学校,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有这么一位可敬的老师,朋友们可能会想,这样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是最先发现马老师的,今天我们请到现场一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的马扬记者。她是第一个把马老师的事迹报道出来的人。我们请马扬记者来谈谈当时的情况。
马扬: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我听说了马老师的事迹,当时听完了以后,我的心里是非常激动的,去年10月中旬的时候,我就和分社的另一位同志去了马老师家,在那儿呆了几天。说实话,整个采访过程,我是用一种非常激动的心情在进行采访的。整个采访过程,我接触的采访对象,有十五六位,不管熟悉马老师,还是不熟悉马老师的,都是流着泪在和我讲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这还是我头一次遇到的。我是用这样一种非常虔诚,非常激动的心情在聆听马老师的故事,也是在认识马老师。回到分社以后,我就用非常快的速度把这篇稿子做成了。稿件经过我们总社的播发以后,引起了李岚清同志的重视。当天他就在稿件上做出了批示,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如果情况确实属实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可以进行宣传。所以马老师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走出果树村,开始为我们大家所熟知。
主持人:我想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马扬记者知道了马老师的存在,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马老师,但是马老师的事迹,真正轰动全国,还要从一篇报道开始。这篇报道是在今年的的教师节上,中国教育报头版提名为《山坳里的那一缕阳光》,这篇报道写的就是马宪华老师的事。今天这篇报道的记者来自于中国教育报的主任记者,左春明老师也来到了我们现场。
左春明: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刚才这个大屏幕放的时候,我觉得,我太熟悉了,而且我再一次流下了眼泪,到最后采访的时候,那天很晚,当时我问梁主任。我说咱们现在这个珲春,还有多少个这样的教学点。一个老师,就撑起一个学校的这样的教学点。梁主任说,大概有20几个吧。马上,我就想到,那么全国呢?那么全国有多少这样的村小,有多少这样的教学点,又有多少这么苦,这么难,这么好的老师。当时,大伙儿都没有说话。都沉默了。最后我们就碰杯,为全中国所有,历尽苦难,痴心不改的老师,举杯,这个时候我们大家的泪水都下来了。
主持人:感谢两位记者,你们用心,用你们的感激,用你们的泪水,为我们写了这样感动的报道。马老师,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到珲春地区拍摄的时候,就听说您有一个愿望。而且您也曾经跟别人说过您的这个愿望,说您特别想找一个机会,穿一次裙子。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
马宪华:因为女人,爱美都是正常现象。但是在我的工作环境下,我每天要骑车子上班,甚至还要每天趟河,在那种情况下,指定是穿不了裙子。
主持人:我们的同事去珲春采访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回来跟我们说,然后我们就想,我们西部教育栏目一定要借这个机会,送给您一件礼物,我们想来想去,给您买了一条裙子。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我们特别希望您就在今天,就把裙子给我们换上,我们想看一看。怎么样? 主持人:请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李姗姗给大家演唱一首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主持人:好,我们掌声请出马老师,怎么样,马老师,喜欢吗? 马宪华:非常喜欢 主持人:大家说漂亮吗? 观众:漂亮
主持人:好,那我们希望马老师以后能够工作越来越顺利。作为女人,我也希望马老师以后能够更加年轻,更加漂亮,我们再一次感谢马老师来到我们西部教育,朋友们再见。
第二篇:诗歌山村女教师
有一对初恋的情人
他们出生在一个山村
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一起度过天真浪漫的童年光阴
///
随着岁月增长,女孩出落得如梨花一样漂亮
男孩长得像白杨一样挺拔英俊
两人不仅男才女貌
还是山村第一代大学生
///
在外出上学的路上
两人互表衷情,永结同心
并誓言,学成后
一同回乡,报应山村
///
四年后,他们信守诺言
回到生育养育自己的乡村
决心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知识
改变家乡贫穷面貌,报效自己的乡亲
///
他们走向三尺讲台
用自己的心血浇育孩子们幼小心灵
虽然,生活劳累,清贫,单调,但也有两人花前月下的甜蜜时分
///
两年后,男孩受不了这份冷清
毅然返回了繁华的都城
女孩已离不开了孩子们
并相信爱情会使他重回阵地
///
开始时,男孩还有互通书信电话
渐渐地没有了男孩声讯
后来听说男孩另某高就
并和一官员的女儿结婚
///
女孩把被抛弃的痛苦
转化为教学的满腔热忱
她不相信山盟海誓的爱情这样易碎
她要把这份纯洁的爱,坚守到底
///
多少年轻后生追求不为所动
父母苦苦相劝,也不听不闻
镇上官员多次以名利为诱
托人为儿子提亲,回绝得更为彻底
///
一年夏天,山洪突然暴发
为救孩子们,女孩献出年轻生命
乡亲们把她埋在后山
坟前植上青松,翠柏伴她长眠
///
淳朴的村民们念叨起她好处
无不流淌着热泪
她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垫付孩子的作业课本
为找辍学儿童,山村处处留下她奔波的身影
///
他们念叨着她的品德高尚
为山村有这样的好女儿感到骄傲欣慰
而对那个负心的男孩
无比气愤,很多人不愿再认
///
在这个名利至上的社会
很多人听了这个动人故事难以相信
但她对爱情的执着坚贞
超越了世俗和生命,使爱情变得无比神圣
第三篇:学习最美山村女教师代礼平心得体会
学习最美山村女教师代礼平心得体会
临江小学杜忠瑛
今天听了来自教师代礼平的优秀事迹,让我对她有了深深的敬重之情。她,一个人独自撑起一所村小,点燃了30多个山里孩子知识渴望的希望;她,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的路上走了15年,默默守望着一份无悔的奉献。她独自一人坚守村小15年, 每天独自行走1个半小时的山路为孩子们下山挑水;山下的河水涨了,她提前一个小时到河边等着背孩子上学;为举行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她砍竹竿当旗杆,让孩子们高唱国歌升旗;学校没有围墙,她动员自己的公公和丈夫为校园义务建竹篱笆围墙。
代礼平老师用坚韧让学生踩着臂膀奔向新的征程,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最完美的乡村女教师。她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人格和责任感,为学生,为学校,她的表现更对我们教师工作是种鼓励,我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在代礼平老师事迹的学习中,知道了自己经常抱怨的事情其实与她比较完全微乎其微,不值一提。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师更应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无私的帮助我们可爱的学生,把我们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第四篇:最美山村女教师支月英
最美山村女教师支月英
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她当选2016“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她是支月英,江西省奉新县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坚守偏远的山村36年,培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1980年,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看着支月英,乡亲们心存疑虑:咱这地方这么苦,这城里姑娘能待住吗?会不会不久就离开呢?
面对超出预料的山村艰苦环境,支月英选择了坚守。她买来材料,自己动手,修补破烂不堪的教室,让孩子们免受风雨侵袭。夏天,她上山砍柴,储备下来,冬天到了,生起炉火,教室里暖洋洋的,孩子们再也不受冷挨冻。
学校交通不便,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和学习用具等都得走10多公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回来,一趟下来,支月英和其他同事常常腰酸腿疼,筋疲力尽,但却“累并快乐着”。山村里有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子读书,支月英走门串户,苦口婆心地说服家长把孩子送回学校。在她的努力下,村里没有一个孩子辍学在家。
山路崎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道路结冰,支月英都亲自把一个个孩子送回家。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却经常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有时因此而买米买菜的钱都没有。
支月英老师经常带病工作。一次,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期间,她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一出院,就立刻赶回了学校。
支月英的学生像小鸟一样,一个一个飞出了大山。她也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支奶奶”。“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支月英老师朴实无华的话,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山村女教师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的坚定信念,以及不计得失、执着奉献的伟大精神。正是许许多多像支月英老师一样的人的这种信念和精神,给祖国的山区教育事业带来了无限希望,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愈发色彩斑斓!
向支月英老师致以崇高的敬礼!
第五篇:剪辑学习态度
剪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大量地原始素材画面进行准确地选择,正确地使用。而且在进行素材画面选择使用时,要充分认识,正确把握文案里面说的内容是否和素材匹配,对文案里面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弄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运用自如,恰当合理。不过,一些剪余和备用的镜头也不要随便丢弃,有时还有再选用的价值,比如,在剪肇庆供电局的时候,一个片子里就有大量的镜头素材,而有些镜头是不同景别同镜头内容的素材,怎么样接得顺,怎么样更好的利用景别表达文案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往往会在剪余或者备用的镜头里从新挑选出更加符合的画面。
配音在片子当中起到解说、引领的作用,所以在配音和画面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每一句话都有其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不能在一句话还没说完或者所表达意思还没结束的时候换镜头,要不会使看起来很不清晰。也就是所谓的“声画对位”。
音乐与画面而配合后使某一特定场景产生特殊的感染力。从而起到带动情绪的作用。而且音乐在剪辑片子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每一首曲子都有其旋律、节拍,也可以说是音乐的节奏,剪辑的时候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旋律和节拍,高潮或者低潮来剪辑其相应的画面或者转场。从而更能带动情绪。
节奏,除了根据音乐的旋律来剪辑意外,画面上也同样要有节奏感。譬如,动接动,就说画面内容间的动作相连接,动作的快慢都可以体现片子不同的节奏感。
总的来说,剪辑的关键我认为是,在你理解文案和熟知素材以后,在脑海里有一条理清的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说,哪里需要什么镜头,哪里需要什么的节奏,哪里需要什么音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