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第 1 条 为了加强矿井瓦斯管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 2 条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方案由总工程师编制,报市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审查;鉴定结果报省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审批,报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 3 条 矿井每年进行一次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工作:
(1)鉴定工作在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
(2)鉴定时间,每年 7 月的上、中、下旬各取 l 天(间隔l0 天)的三班进行,特殊情况经上级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同意,可推迟到 8 月。
(3)测点布置:测点分别设在矿井、一翼、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中;掘进工作面测点设在所有煤巷、半煤岩巷,岩巷每一采区至少选 1 个不同岩层的巷道。
(4)以测点的上、中、下旬瓦斯相对涌出量和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为定级值。
(5)瓦斯等级确定。
①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 10m 3 /t,为低瓦斯矿井。
②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10m 3 /t 为高瓦斯矿井。
③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④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区、工作面的回采产量不低于该区域设计产量的 60%),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10m 3 /t 的采区或采煤工作面,该区域定为高瓦斯区。
第 4 条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要求:
(1)6 月上旬做好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方案,报市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审查,6 月底以前做好鉴定准备工作,7 月份进行矿井瓦斯等级测定。8 月底以前进行瓦斯鉴定总结,并将总结材料报市煤炭工业主管部门。
(2)每一测点分别测定风量、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气压、温度等原始数据。
(3)每班的测定工作应当选择在生产正常时进行。
(4)测点可选在测风站内,也可选在断面规整且无杂物的一段平直巷道。
(5)检测仪表应经过计量检定,测量方法和次数应符合操作规程规定。
第 5 条 编制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方案,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矿井概况,包括目前的采掘布局和鉴定月的采掘工作面安排情况。
(2)组织机构,成立瓦斯鉴定工作领导小组,由矿技术负责人负责。
(3)测点布置及编号。
(4)鉴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仪表准备、计量检定、参鉴人员培训、井下通风系统调整等。
(5)测定内容及人员分工。
(6)相关制度和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7)标注瓦斯鉴定设点情况的矿井通风系统图。
第 6 条 瓦斯等级鉴定结束,由技术负责人作出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总结,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内容包括:
(1)矿井概况,包括鉴定月采掘工作面布局,生产情况,一年来的瓦斯涌出以及瓦斯管理情况。
(2)瓦斯鉴定前的准备工作和鉴定时间。
(3)测定内容、方法和测点布置。
(4)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等级,有无高瓦斯区。
(5)矿井瓦斯来源、变化情况,包括全矿井、主要生产采区和“三区”(回采区、掘进区和已采区)瓦斯涌出量同上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6)存在问题及今后意见。瓦斯鉴定、瓦斯管理存在问题和今后瓦斯管理重点区域的划分意见。
(7)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填绘图纸并由编制人、审核人、矿总工程师签字。
(8)瓦斯鉴定表格。按要求填报。
(9)瓦斯鉴定总结材料一式三份,矿长、总工程师、编制人签字,矿长批准,加盖矿章上报。
第二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1、按照《规程》规定,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报省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并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上报时应包括开采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的鉴定结果。
2、每年的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选择在7—9月份进行。
3、鉴定月份上、中、下三旬中各取一天(每隔10天)分三个班进行。
4、矿井瓦斯鉴定工作应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进行,鉴定当月的采煤产量不应低于月计划产量的60%。
5、测定用的仪器仪表必须进行校正,测定方法和测定次数要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鉴定点应选择在断面规整,无杂物堆积的一段平直巷道内进行。所测数据科学准确。
第三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总结
张家沟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总结
一、矿井概况
张家沟煤炭开采有限公司位于临汾翼城县桥上镇东化坡村,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为主付斜井开拓布置,为一进一回系统。2010年张家沟矿井生产全部布置在210采区,7月份回采工作面为2111工作面,全月正常生产,共产煤18000吨,备用工作面为2112工作面,当月没有掘进工作面。
二、准备工作及过程
1、在6月20日由总工程师张元军组织通风技术员安小龙、李杰及相关瓦斯人员对201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并做好了一切器械准备(中、低速风表各1套,多功能通风参数测定仪1套,秒表2个,纸,笔,光学瓦检仪等)。
2、测定方案如下:在7月上中下三旬分别选取1日、11日、21日三天进行测定,在正常生产期间对回风斜井、210采区回风上山、2111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2112备采面回风顺槽的正规测风站处进行布点测定,并安排专人对测定原始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3、数据的整理和记录
由总工张元军将整理好的每个测点数据认真填写在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内,各个数据与通风系统示意图上标注的测点一一对应,并附通风系统图。
4、经测定,7月1日矿井瓦斯涌出量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29m3/min,并计算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58 m3/T。
三、鉴定结果分析
1、鉴定月2111工作面正常生产日为25天。
2、本矿瓦斯来源主要为本煤层瓦斯普通涌出,根据井下采煤采动影响以落煤量及平时测定计算:2111采面的瓦斯涌出量占总量50%;2111备采面的瓦斯涌出量占总量21%;采空区及其它地点瓦斯涌出量占总量20%。
3、经鉴定全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29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58 m3/T。鉴定程序符合规定,数据真实,鉴定结果为低瓦斯矿井。
张家沟煤炭开采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八月十日
第四篇: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根据国家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文件规定,确定公司的瓦斯鉴定工作为每2年进行一次。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通风科负责申请、组织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为矿井通风瓦斯管理提供依据。
2、按照相关要求及本地气候条件,瓦斯等级鉴定工作选择在7-8月份进行,具体由通风科负责。
3、瓦斯等级鉴定时,鉴定月份上、中、下三旬中各取一天(每隔10天),每天分3个班,每班分3次进行。
4、瓦斯鉴定工作应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进行。
5、测定用的所有安全仪器仪表应保证状态完好,测值准确,计量仪器仪表应在其计量检定证的有效期内使用。
6、鉴定地点应符合规程要求,确保所测方法正确合理,所测数据科学准确。
7、瓦斯鉴定程序及批复应符合国家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文件规定。
8、瓦斯鉴定资料由通风科负责保存。
第五篇: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要求,瓦斯等级鉴定制度。
一、矿成立瓦斯等级鉴定领导小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通风副总工程师
成 员:生产技术科科长、安检科科长、调度室主任、调度室监控中心主任、生产技术科通风组长、机电一队队长、通风队队长
职责:负责组织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及瓦斯鉴定工作总结。
二、鉴定时间及基本条件要求
1、每年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由生产技术科组织,由调度室、安检科、通风队、机电一队等单位配合实施。
2、每年瓦斯等级鉴定前由生产技术科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编制《瓦斯等级鉴定方案》和《瓦斯等级鉴定安全技术措施》,重点明确测点布置、鉴定人员分工等内容,由通风队负责鉴定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确保鉴定工作的真实、可靠。
3、每年瓦斯等级鉴定应选择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一般选择在8月份进行,由调度室负责正常组织生产。
4、鉴定前由通风队负责对使用的仪器、仪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仪表在其计量检定证的有效期内。
三、鉴定内容、测点选择和要求
1、测定内容主要为风量、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同时由调度室负责统计鉴定当月产量和鉴定当日的日产量。如果进风流中含有瓦斯或二氧化碳时,还应在进风流中测风量、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进、回风风流中的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之差,就是鉴定地区的风排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
2、瓦斯鉴定测点应布置在每一通风系统的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各水平、各煤层、各采区的进、回风道测风站内和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测风站内。如无测风站,测点应选择断面规整并无杂物堆积的一段平直巷道内(测点前后10m范围内无杂物、材料等)。
3、每一测定班的测定时间应选在生产正常时刻,并尽可能在同一时刻进行测定工作。
四、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总结
1、通风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负责记录、整理每一测点所测定的瓦斯和二氧化碳的基础数据,并将整理好的有关资料及时报生产技术科。
2、生产技术科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通风队整理的基础数据及时进行瓦斯鉴定工作总结,总结内容主要包括:
(1)、矿井基本情况;
(2)、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测定基础数据表;
(3)、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报告表;(4)、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汇总表;(5)、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来源分析表;(6)、通风系统图(即瓦斯鉴定测点布置图);(7)、矿井煤尘爆炸性鉴定情况(情况说明,附鉴定报告);(8)、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情况说明,附鉴定报告)、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及内、外因火灾发生情况;
(9)、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情况,瓦斯(二氧化碳)喷出情况;
(10)、鉴定月份生产状况及鉴定结果简要分析或说明;(11)、鉴定单位和鉴定人员;(12)、确定矿井瓦斯等级。
五、瓦斯等级鉴定报告上报
由生产技术科将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总结上报矿领导审批后,由行政办公室及时行文上报永煤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