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老师)八荣八耻学习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教师(老师)八荣八耻学习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
逸为耻。”“八荣八耻”荣辱观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所有孩子的头脑中扎下根。俗话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是最好的教育。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地学习并躬身践行“八荣八辱”,以此带动学生学习并把“八荣八辱”落实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这对于引导少年儿童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范,具有重大意义。细细品味,认真思考,总书记提出的这八荣八耻,从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到团结友爱,从树立孩子们遵守法纪到崇尚道德,从激发孩子们热爱科学到勤劳诚信,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
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地学。“八荣八辱”虽然话语简单但内涵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八荣八辱”与老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老师在学习“八荣八辱”时与师德教育、与学习孟二冬等先进事迹结合起来,在学习上作好学生的表率。
其次要以身作则地做。学生是看老师是怎样做的不是看老师怎样说的,“喊出个口号不如做出个样子”。知行统一是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有知只能说是知道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作,如果不践行,只能是口头上的高尚行动[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上的矮子。老师要亲自实践“八荣八辱”,如老师在升旗时候要严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每个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在课外活动时候与学生一起活动等等,一个方面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帮助和引导,更重要是引领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需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坚持教研教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
其次,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老师)八荣八耻学习心得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教师(老师)八荣八耻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篇:老师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老师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老师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银行从业人员规范心得体会
做站一个月心得体会
2010电话销售心得体会
银行信用卡营销工作的心得体会
在我的脑海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似乎离我很远,开始还觉得是我们的上层建筑用来给大家讲大道理的,好像没有什么很实在的东西我们能够抓得住。但细细想来,却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其实在现在看来,纵向比较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人民生活,我们今天的日子可以说富足安康;横向比较世界上大多数发展国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感,也就是老师们在课堂上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吧。应
该说,大部分的老百姓看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好不好,主要是看己的生活好不好,腰包鼓不鼓。他们不能也没有意识去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但今天我们大部分的老百姓都觉得社会主义确实好
总书记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这几天,人们所言所思已不止认同,而是思考如何去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做到言行一致。
道德感人皆有之,但是爱人如己等人类社会不能缺少的道德规范却必须通过学习才能知晓,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如此。处转型期的国,各种价值观并存,事实上存在不同的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归根到底是人影响人的过程。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研究员说,在全社会应当由干部带头影响群众,在学校里应当老师做表率,影响和带动学生,在家庭应当父母严律
己影响孩子。其,干部、教师等更应当要求己具有高一般人的道德水平。
知行合一就是坚决反对说一套,做一套。知廉却不去行,知耻却偏去行,这是不少人的写照。那些在重要场合说一套、在私密场合说另一套、做起来还有一套的人,是社会风气的败坏者。因此,诚实和言行如一,是良好社会风气的根基,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较高的道德标准一时达不到并非坏事,而是要从言行一致开始,通过坚韧的努力,不断提高己的道。
第三篇:教师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第四篇:教师(老师)八荣八耻学习心得体会[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章标题:教师(老师)八荣八耻学习心得体会[社会主义荣辱观]
知荣耻以修身敦品行以育人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无论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说,道德都是其长足发展的根基。然
而在当今社会上,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贪图享乐、重利而轻义、万事以己为先等不良风气却流行一时。这说明一些不健康和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还大有市场。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警告我们,中国的集体道德底线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不良思想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孩子。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教育好我们的后代,塑造他们完美的灵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方法和指明了方向,通过认真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具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品行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师自身的良好形象,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也是形成教师凝聚力、亲和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为人师,我们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真正地认识“荣”与“耻”的深刻内涵,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栋梁之才。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讲述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我们教师不仅将这些感人的故事记录下来讲给学生,而且要通过这些感人的事迹认识我们自己,找准我们的位置,重塑自我灵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认清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服务人民与背离人民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遵纪守法与违法乱纪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的荣辱界限。形成真正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做到师德似雨露,润物细无声。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我们不能只是口沫横飞地对他们宣讲“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口号,因为这样的语言太苍白无力,使学生既在认识上形成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能实到行动中。最好的方法是教师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教师身体力行,自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随手拾起掉在地上的纸屑,在食堂打饭时与学生一起排队……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但正是这些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成就了教师的威信,彰显了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些做法也许比严厉的批评和训斥更能让学生信服。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诚信教育活动,这正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暗合,这就证明了我校教育理念的正确。我个人认为这次活动既是一次对学生的教育,又是一次对教师师德的考核。要让学生懂得诚信,遵守诚信,教师必须先做出诚信的榜样。试想如果教师时常说谎,如何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如果教师知错不认,如何教育学生知错认错;如果教师偏袒学生,如何教育学生公平处事;如果教师自私自利,如何教育学生无私奉献;如果教师争名夺利,如何教育学生朴实做人……太多的“如果”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人格方无愧于人师。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仍然应把这千百年来的古训当作指引我们行动的准绳。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是大事,可教师却应该从注意身边的小事做起,因为“小事情”维系着“大荣辱”。作为教育工作者,小事情上的失信行为,将会带来大事情上的不和谐,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对理想、道德产生不利的影响,带来思想上的混乱,甚至人格上的扭曲。这就必然对学生的思想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负。我们必须对学生负责,对
第五篇:教师学习八荣八耻的心得体会
教师8荣8耻心得体会
学习“八荣八耻”领导讲话范文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应该成为青少年的座右铭,也为建设和谐校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来践行“八荣八耻”,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呢?我认为重在做到“四个结合”:
(一)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学校要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校领导廉洁从政、从教,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特别是要与现在进行的“廉洁(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廉洁(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品味和档次,学校都要在校园显要位置设立“八荣八耻”的标语牌。学校要在学习中结合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教师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实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社会主义荣辱观它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更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是许多人腐败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我们要把“八荣八耻”教育作为一次党风廉政教育的再深入、再升华,为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到党的执政地,而中国共产党是由千千万万个党员组成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党员去执行,党的主张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党员去实施,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关系着党的整体素质,每一个党员的言行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我们的党能不能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无吸引力、凝聚力、能不能稳固执政地位,就看能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也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2002年有关部门对福建省6571名党员进行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40.07%的人认为党员理想信念弱化,25.4%的人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13.88%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干工作怕吃苦,对好处斤斤计较。对错误、对歪风邪气不敢抵制和斗争。是非观念不强,感情用事,凭个人好恶、得失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有的党员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无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无一技之长,不但无能带领群众致富,而且对致富的人眼红。有的党员价值观念畸变,以钱的多少、官的大小来衡量人的价值,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私奉献的精神统统弃之脑后,甚至把党和人民给的权利用于谋取私利,等等。
造成有的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机制不全、管理机制落后、党员主体机制缺失等等。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还应从健全科学机制上下功夫。
1、建立党员教育机制,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素质的高低决定发挥作用的大小。要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提高党员的理论素质,使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和解决问题;二是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坚定党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党员抵抗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三是要加强法制教育,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党员肯定
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四是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党员不但要有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还要有完成党的工作的能力。其次,必须健全党员学习监督机制。党员学习的时间、内容、数量、质量要量化、制度化,要进行测评或考试,要有奖惩,结果要记入个人档案,以督促党员的学习。
2、确立党员主体机制,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就党员个体而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何处呢?从根本上讲,来自党员的主体意识,即来自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要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就必须确立党员主体机制,党员的主体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第一、党员的参与机制。参与,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扩大在市、县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建立党员代表竞选机制、议事机制、联系党员机制,党内制度法规党员听证会制,党员参与讨论重大问题的制度等。第二、党员主体的监督机制。这对于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要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扩大党内事务公开化的程度,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开辟更多有利于党员监督 的“直通车”,使党员的意见、批评、检举、控告、质疑、评议等等,能够有顺畅上达和规范处理的机制。第三、党员主体的权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党员的权利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础,亦是建立和完善党员主体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可以说,目前党员主体的权利保障机制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在在党内能够充分地行使党章赋予党员权利的情况还不多,漠视或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建立党员权利的保障机制,通过机制的刚性力量来认真落实这些权利、切实保障这些权利。
3、完善党的用人机制,确保党的正确导向 胡锦涛指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高考是学生的指挥棒,用人是党员行为的指挥棒,被提拔的人,无形中会成为不是典型的“典型”,被提拔者是什么样的人,是因什么被提拔的,人们都会向他看齐。如果被提拔的都是起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党员,那么其他党员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被提拔者是靠投机钻营、跑官买官、拉关系走后门被提拔的,那么,比较落后的党员就会向其学,弄坏风气,而那些本身比较先进的党员也会寒心,积极性受打击而变落后。因此,胡锦涛郑重指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危害最大的不正之风,而且还会带来和助长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所以,一定要健全完善用人机制,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确保被提拔之人都是德才兼备者,能够起先锋模范作用的人,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导向。
4、创新党员管理机制,提高党员管理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员流动大幅上升,对这些流动党员,党籍所在地的党组织对他们无法管理,打工所在地的党组织又对他们缺少管理,他们似无根的浮萍,游离于组织之外。党员发挥作用不仅需要自身的素质和内在的动力,更需要有组织的力量,就是党组织如何具体地为党员发挥作用提出要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缺乏党组织的力量,党员个人要发挥作用往往是很难的。所以,要根据党员分布的特点在各种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联系卡”管理,使每一个党员不管在哪里都不会游离于组织之外,都有一个“家”,或都能找到一个“家”,都能依靠组织发挥作用。对党员的管理还要完善党员的“出入口”机制,要正确处理党员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严格把好“入口关”,要善于培养和吸收年富力强、文化层次高、威望较高的群众入党。把好“入口”关要责任到人,入党介绍人要保证介绍对象的质量,否则要追究介绍人的责任。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疏通“出口”关,对于犯错误的党员,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该处理的处理,该清除的清除,决不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5、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机制,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党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得到肯定和鼓励,才能保持下去。要对党员进行合理的评价,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这个考评机制一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党员所履行的职责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二要有全局性,考核内容要涉及经济、党建、品德、精神文明等方面;三要突出重点,结合职业特点、工作特点、工作任务等,提出具体的参照数;四要有合理性,分别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标准,指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五要有可操作性,凡是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作出明确的定性要求,尽量做到客观刚性、公平合理,使每一个党员都信服考评结果,信服被考评出来的先进,形成人人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党员都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就能永远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8荣8耻心得体会(三)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胡-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总书记关于荣辱观的八个方面,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什么是荣辱观?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怎样理解历史上的荣辱观?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荣辱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那里,是有区别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针对性是什么?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胡-锦涛同志关于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必将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篇二: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比寨完小教师:张应稳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
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最后,给家长提一点希望: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曾经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位学生对教育他的老师说:你明年还想签合同吗?不想干了你就说话。也许这个案例太典型,但它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总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许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家长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俗话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是最好的教育。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地学习并躬身践行“八荣八辱”,以此带动学生学习并把“八荣八辱”落实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首先要以身作则地学。“八荣八辱”虽然话语简单但内涵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八荣八辱”与老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老师在学习“八荣八辱”时与师德教育、与学习孟二冬等先进事迹结合起来,在学习上作好学生的表率。
其次要以身作则地做。学生是看老师是怎样做的不是看老师怎样说的,“喊出个口号不如做出个样子”。知行统一是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有知只能说是知道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作,如果不践行,只能是口头上的高尚行动上的矮子。老师要亲自实践“八荣八辱”,如老师在升旗时候要严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每个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在课外活动时候与学生一起活动等等,一个方面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帮助和引导,更重要是引领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全国人民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正确区分荣与耻,维护社会主义的良好风尚。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如何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答案很简单,一句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平凡的人,使自己成为优良品质的主宰者。在举国齐心协力争创和谐,树新时代作风的时候,我校响应全国、兵、师、团领导的号召,大力开展“与伟大祖国共奋进,为屯垦戍边建新功”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文明守纪,勤俭自强”,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文明、自强”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要文明,要自强,要积极进取,要乐观向上。“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不要浪费粮食。“成由勤俭破由奢”,牢记勤俭是中华的美德,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篇三:教师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教师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最后,给家长提一点希望: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曾经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位学生对教育他的老师说:你明年还想签合同吗?不想干了你就说话。也许这个案例太典型,但它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