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二十二课诗两首
-
第二十二课词两首
教学目标 : 22.词两首 1.知识目标 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能力目标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德育目标 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学情
-
英语第二十二课
Lesson22 Date: Oct.19th.2015 上课日期: School: Yi ning No.24 Primary School Teacher: Zhao Yu Class: C-1-10 G3 教学内容: 1. Just speak. 2. Just read. 3. Let’s p
-
第二十二课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掌握部分生字读写,结合课文理解: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气壮山河等词语的意思。
2、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提高阅读 -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引言分析 (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
-
第二十二课 观潮 教案
第二十二课 观潮 教案 第二十二课 观潮 教学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
-
第二十二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二十二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三小学:王莉群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二课是围绕着“说话”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和故事四个环节的设计,体现课文的文
-
第二十二课 女娲造人
第二十二课女娲造人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重点掌握 “非凡、单单、神通广大、眉开眼笑、绝妙、管理、果然、终止、未免、羞
-
诗两首
第一单元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教学准备:录音机及磁带,雨巷
-
原创诗两首
古老的大陆 赖伟荣 一片古老的大陆,曾生存着美丽的精灵。 然而,却因这片天地的主宰者的自我混乱 而崩塌 日月星河没有了, 大山没有了, 江河没有了, 最美妙的生命也没有了。 崩塌
-
诗两首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
-
诗两首
诗两首
学习目标:
1. 积累重要的文学常识。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悟诗歌的内涵,体味人间至爱亲情。
课前预习
1. 字音字形我掌握: 叠成匿笑祷告沐浴嗅到罗摩 -
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 1、 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体会诗歌的主题 2、 赏析文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1、查阅关于作者作品的资料
-
第二十二课:三个和尚(5篇)
第二十二课:三个和尚 设计理念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23 认识1
-
【学案】第二十二课《羚羊木雕》
第二十二课 羚羊木雕 第一课时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 《羚羊木雕》 2、自学目标 (1)了解文章体裁常识。 (2)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人物关系和人物态度。 (3)紧
-
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一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引言分析 (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
-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 一、关于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豁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近王
-
2、《诗两首》
2、诗两首 雨 巷(戴望舒) 一.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 ①、了解戴望舒的创作道路以及对中国新诗作出的独特贡献,学习白话新诗音乐美的审美特征。②、掌握《雨巷》一诗的思想感情和
-
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学习《祖国》,了解莱蒙托夫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祖国》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