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参考)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应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结合TCP/IP协议簇深入讲授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原理、数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Computer Networks 学 时 数:2周 学 分 数:2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 应开课学期:第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225014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设计学时:1周 设计学分: 0.5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课程设计是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任务一: 了解常用的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原理的使用20分 1. Ping 2. Tracerert/traceroute 3. Arp 4. Route 任务二:packetracer 了
-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 二00六年四月 一、学时学分 实验学时:17 学分:1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实验课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
-
高等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2012
课程编号:04810 高等计算机网络 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s 开 课 单 位: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教学大纲撰写人:蔡政英 课 程 学 分 :2.5 课 程 学 时:40(32+8) 学 生 层 次:硕士研究
-
计算机网络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任务一:
了解常用的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原理的使用:8学时,25分
1. Ping
2. Tracerert/traceroute
3. Arp
4. Route
任务二:packetracer -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教学实验室信息及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第一部分 实验室基本信息 计算机学院网络实
-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讲课学时:68学时
实验学时:32学时
学分:4
适用对象:本科生
先 -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5篇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10 总学分:0.5 必开实验个数:4 选开实验个数:8 二、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包括专升本) 三、考核方
-
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
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我中心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护,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内部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
-
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
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工作,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实现网络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
-
计算机网络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你好!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真诚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垂阅我的自荐资料。回首昨天曲折坎坷外,得失荣辱间,都是一个奋进勃发的身影,都是一份无悔无
-
计算机网络论文
渤海大学工学院 学 年 论 文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计算机网络安全 白娇 09060226 工学院 自动化09级5班 张博 二零一二年七月 渤海大学工学院学年论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目 录 1.课题描述 ........................................................ 1 2 系统设计概述 ................................................... 1 3 课程设计的主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 班级:通信0902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三 交换机VLAN实验 SWITCH2的拓扑图 规划IP: PCA的ip为:10.65.1.1 PCB的ip为:10.66.1.1 PCC的ip为:10.65.1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IP数据报流量统计 摘 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编制程序,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目录 一﹑实验室概述 ............................................................................................................................... 2 二、设计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