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教版八年级词汇
-
人教英语 八年级下册词汇总结练习
八年级下册词汇总结
1. Which hobby do you think _______ _____ the least space? 你认为哪种爱好占用最少的地方?
2. I’ll _______ _____ the table and chairs. 我会整理 -
八年级词汇范文
八年级(上册)词汇 1、巴东三峡 凝望níng wàng 玲珑líng long 险峻xiǎn jùn 悬崖绝壁xuán yá juã bì 【解释】:形容山势险峻。同“悬崖峭壁”。 2、周庄水韵 斑斓bān
-
八年级词汇
▲如诉如泣rú sù rú qì 解释:像在诉说,又好像在哭泣。形容声音悲切。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乐声等 ▲瞬息万
-
人教八年级上册《背影》
讲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四班的付丹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文章《背影》。一、导入同学
-
人教语文八年级古诗(本站推荐)
人教语文2017新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18篇) (前加▲者为新选入篇目) 1、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
八年级语文词汇
第一类 八年级语文课本词汇 1、Suí jìng 绥 靖:安抚,平定。 2、Zǔè 阻 遏:阻止 。 3、Jiān lì 尖 利:尖锐,锋利。 4、Néng nài 能耐:本事;技能。 5、hán jìn 寒 噤:因寒
-
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人教)
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绯红(fýi hï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红色的一种,艳丽的深红。 标致(biüo zhi):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的标致的
-
人教 八年级上 语文默写
姓名 班级 八年级上 21、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 , , 。” 2、《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
人教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孙永刚 一、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
-
人教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
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 、导语 同学们好!本学期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自我介绍)。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
-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人教板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人教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一、指导
-
人教PEP六年级词汇专项训练1
(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下册词汇专项练习 1.根据要求改写单词。 1. too _____ ______ (同音词) 2. there ______ (同音词) 3. I ______( 同音词) 4. for ______(同音词) 5. by _______
-
人教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规范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总体思路 以努力提高教学质
-
人教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之三)(大全)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之三) 一、积累与运用 1、问君何能尔? 。 《饮酒》(其五) 2、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3、自经丧乱少睡眠,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
-
人教八年级《故宫博物院》课件(共5则范文)
人教八年级《故宫博物院》课件一【教学目标】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2、通过自读感悟到说明事物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
八年级(上)历史(人教)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 中国的禁烟,使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鸦片贸易,在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 3. 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
-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教案
《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
-
人教八年级上《诗四首》教案。(本站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教案15 第30课 诗四首 ●学习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