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最后一课优秀
-
《最后一课》优秀读后感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
-
最后一课读后感优秀
最近,我读了一篇叫作《最后一课》的文章,很受感动。《最后一课》讲述了法国的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地方沦陷后,一个叫小弗朗士的小男孩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极大的转变——由一个调皮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电影观后感
星期六妈妈带我和妹妹去看电影<最后一课>,刚进入影院门口,我和妹妹就被那比雷电还要轰鸣的声响吓坏了.原来那就是地震的声音.
画面上谭千秋老师整个身子趴在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泽林中学陈绪勇2009.3.11 第二课时 1.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共有两个原因。
-
最后一课
七年级《最后一课》 文段一:1-5自然段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 2、找出本部分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天气那么暖和„„正在操练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仙游县教育局杜金育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4.领会 -
最后一课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5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充分理解文章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勘称一篇爱国主义的宣言,至今仍为人们传诵。但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却考虑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们能找到与文章的情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内容,概述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分析小弗郎士的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爱国情感 。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 沙城实验中学沈长亮 一、引言与背景 《最后一课》是一篇经典作品。文中表现的爱国之情和亡国之痛,是同类小说中最有深度和厚度的。以往教学,每次总有不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课文解读】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
-
最后一课(汇编)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授课:颜维奇 时间:2010年9月19日 地点:通扬校区八年级1班教室 【课文解读】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
-
有关《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3、了解本文结构。【教学重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
-
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小说的要素。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
-
《最后一课》优秀读后感550字[范文模版]
作文另一方面梦孟利用想象力把天兰们救了出来.这还是小刚吗。32年以后,1936年的秋天,毛泽东在陕北一个窑洞里接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这里怎么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物体间摩擦的
-
《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2、能力目标:能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划分情节;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
-
《最后一课》优秀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2.利用课文中的情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设想1.安排三课时。2.教学重点与难点: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