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考模拟试题解析
-
模拟试题解析
模拟试题解析一、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不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正确把握和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请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失志不渝地追求;不屈不饶地奋斗。
2 -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精选多篇)
湖南省冷水江市岩口镇中心学校2015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霾(má
-
ps模拟试题解析
Photoshop考证参考资料 模拟试题一 1-1:新建文件(6cm-6cm),新建图层,[椭圆选框工具],固定大小(直径230px)绘制圆形选框,填充绿色;[多边套索工具],以圆心出发包围一个小扁形,用移动工具移
-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5篇范文)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共24分) 1.请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
-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解析[最终定稿]
2010年福建南安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解析例一:当你遇到下列情境,你会怎么办?(每小题2分,共8分)研析: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各地在体验中
-
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B卷) 《中考新思维》编辑部设计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011年7月2日,杭州市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窗口坠落
-
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
学习资 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开创了许多的制度,右图人物开创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2.2007年12月21日,沉睡
-
洛阳中考模拟试题
洛阳市2012年中招语文网上阅卷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倜傥(tǎng) 狡黠(xiá) 头晕目眩(xuàn) 根深蒂(tì)固 ....B
-
2018中考政治模拟试题
2018年聊城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 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44分) 下列题目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4分 1. 2018年
-
东西湖 2018中考模拟试题(本站推荐)
东西湖区2018 年 中 考 模 拟 考 试 语 文 试卷 第 I 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 一、(共12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嫡传颦蹙(cù)寻幽揽
-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命题:麻城市城东中学熊彦君考生注意:1.第一大题为选择题,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案上用2B铅笔涂黑,填在试卷上无效。非选择题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解答
-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25分)
1、下面读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 咆哮(xiāo)对峙(zhì)提纲挈(qiè)领斡(wò)旋
B. 粗糙(cāo)狡黠(xiá)腹(fǔ)背受敌反璞(pǔ) -
黄冈市中考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题(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O-16C-12Na-23Ba-137Cl-35.5第I卷(选择题,共1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在第I卷答题
-
中考模拟试题1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2009-2010学年度
提前招生考试语文选拔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狡xiá( ▲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 )读书,惟明 -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中考历史模拟题(襄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他是一代明君,是襄阳枣阳人,历史上称他的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他是( ) A、刘彻 B、刘备 C、刘秀 D、刘邦 2、“和平
-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8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肃穆(mù) 恶(ù) 人迹罕至(hǎn) B.坚韧(rèn) 匿名(ruò) 泱泱大国(yāng)C.
-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太原市36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分值: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C.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D.实现了工农群众的联合斗争8. 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