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题
-
2012新版语文中考古诗文默写
2012新版语文中考古诗文默写 1.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___,__”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
-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练习(1)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一)初中必背古诗词(40首) 【七上】 1.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100题精华汇总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100题精华汇总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中考语文分类】古诗文默写五篇
古诗文默写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
-
2013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考试篇目
2013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考试篇目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5.邹忌讽秦王纳谏6.出师表7.桃花源记 8.三峡9.杂说(四)马悦10.小石潭记1
-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共28首或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出师表》【片段】诸葛亮
4.《三峡》郦道元
5.《陋室铭》刘禹锡
6.《小石潭记》柳宗元 -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一)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9、词语理解。(5分) ①一样的颜色 ② 凭借 ③大约(大概、约)④凄清(每词1分,共4分)C(1分)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古诗文默写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练习:古诗文默写1.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2)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
-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1页)[合集五篇]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汇编古诗名句分类集成 诗中春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填空题大全(推荐5篇)
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填空题大全 七年级上册 1.《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本文中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
-
中考古诗文名句
2010年中考课标必背古诗词三十四篇名句默写专题训练一 本单元考点: ①课标必背古文十六篇连接默写; ②课标必背古文十六篇理解性默写; ③课标必背古文十六篇情景性默写; ④课标
-
中考古诗文默写
中考古诗文默写 一、理解型默写: 1、 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是: . 2、杜牧《泊秦淮》中抒
-
2017中考古诗文复习专题整理
2017中考古诗文复习专题整理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
中考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
中考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 易考名句汇编 一、《论语》十则(第1册)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
中考古诗文赏析攻略
1.炼字品析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攻略:炼字品
-
中考古诗文默写测试
中考古诗文默写测试 每空1分,共100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
-
2012福州市中考必备古诗文默写
福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 一、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