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张齐华因数与倍数课件
-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含5篇)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 张齐华老师的《因数和倍数》,教学理念崭新,教学设计独特,文化底蕴丰富,谈吐风趣幽默。课堂教学开放而又充满活力。感触一:充满人性化的评价语 听张老师
-
张齐华《倍数和因数》课堂实录
张齐华《倍数和因数》课堂实录 上传: 邱艳萍更新时间:2013-8-25 16:44:57 《倍数和因数》课堂实录 张齐华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第
-
张齐华 因数和倍数 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能不
-
倍数与因数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并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
倍数与因数
一、自然数无限大,所以奇数和偶数无限大。二2、5的倍数特征 : 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个位是0的数是2和5的倍数三、3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的 -
张芹倍数和因数教案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下第70-71的例题以及72页“想想做做”的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
-
张齐华 1范文合集
张齐华 张齐华,男,1976年出生,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
-
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第70-72页的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
-
因数和倍数
成功之举:
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
张齐华《交换律》课堂实录与评析(范文)
张齐华 《加法交换律》课堂实录 师: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结合生发言板书:3+4=4+3) 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
-
因数与倍数3
因数与倍数3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
-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1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第70~72页。例1通过用12个同样
-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
-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3页:《倍数和因数》。这节课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
倍数与因数教案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临洮县金泽小学 李育飞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册第31页——3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探
-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教案 五 年 级 上 册 南凡中心校 刘甜甜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南凡中心校 槐泉小学 刘甜甜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
-
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课本第17—18页及课本第20页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过程,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会正 -
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书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