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阳木札岭景区导游词
洛阳木札岭景区导游词5篇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洛阳木札岭景区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洛阳木札岭景区导游词1提起木札岭,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千里伏牛绿阴地,原始林海木札岭。这就是对木札岭的形象概括。
从地理位置上说,木札岭位于洛阳嵩县的东南部,伏牛山东段,北、东、南分别与洛阳的汝阳、平顶山的鲁山、南阳的南召毗邻,是典型的金三角地带。巍巍伏牛千里东来,像一条巨龙横亘中原,走到这里,就算是登上了这条巨龙的龙头。登高远望,北有西泰山,东有石人山,南有铁顶山,西有白云山。说到交通,木札岭可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距古都洛阳140公里,距郑州260公里,311国道从山门前穿过,距郑石高速只有26公里,道路四通八达,是嵩县、栾川出入东南的咽喉之地,也是伏牛山东来西往的必由之路。
木札岭不但交通条件优越,而且旅游资源品位绝佳,是河南省首家以原始生态为主题的旅游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札岭山高水长,山山有奇峰,峰峰有奇石,海拔在1700米以上的山峰达11座,最高峰鲁班顶海拔2153米,是伏牛山东段最高峰。木札岭森林覆盖率高达98%以上,独特而凉爽的山势气候,俨然就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自然空调和天然氧吧。站在高山之巅,密林深处,吸一口凉爽而清新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浑身通泰。炎热盛夏,这里更是一片清凉世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她浩渺的原始森林,其中从来没有人迹的原始森林面积就达20多平方公里。现在的木札岭山势壮美,清泉飞泻,气候凉爽,奇松怪石,气象万千,是一个天造地设的避暑胜地和旅游天堂。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主要有三大景区:九石童沟景区、鲁班岭景区、官帽峰景区。“古木幽林”、“官帽天成”、“天河飞瀑”、“松桦月影”、“流泉映翠”、“云海仙境”、“灵山妙趣”、“木楼逸情”等精品景观,合称“木札岭八景”。
好,现在,就请您备好相机、打起精神、跟随我走进这美丽的木札岭,一起领略山高密林的迷人风光,仔细聆听这里的美丽传说吧!木札岭名字的由来
来到木札岭,您肯定有这样的疑问:这里为什么叫木札岭呢?
当地有一种说法,说是与鲁班有关。传说在春秋时期,我国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曾来过木札岭。并在木札岭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他来之前当地居民制作农具、家具或者建造房屋,都是先从山上砍树抬下山,然后再加工成原材料,最后在做成农具、家具或者建造成房屋。鲁班来了之后认为这种方法太费事,就让当地居民先想好做什麽家具,需要多大尺寸的原料,然后在山上直接做成原材料,捆成木札运到山下再做成农具,家具或者建造房屋.用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人们为了纪念鲁班这种发明就把这儿叫做木札岭.当地还有一种说法也是与鲁班有关的,说是鲁班在这里工作的时候在现在官帽峰景区的木楼沟建造了一座木楼,这座木楼共有三层,甚是壮观,并且修建整座木楼没用一颗钉子.当地有许多木匠来参观学习,想仿造同样的木楼结果都没有成功.其建筑造诣之高可见一斑。可惜很不幸,后来突发山火木楼毁于山火,当人们赶到时已经烧成一堆木渣,于是叫做木渣岭.后来转念成为现在的木札岭.其实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木札岭被成为没大岭,甚至现在有些地图上还可以看到现在的木札岭被标为没大岭。这种说法跟鲁班有关系.据说鲁班到这里看到处崇山峻岭,山峰秀丽,格外壮观,就惊叹说:“没(mū)大岭矣!”意思是说:没有比这更大的山岭了。这句感叹,真有点叹为观止的意思。“没有”的“没”字,在嵩县一带念做“mū”,和“木头”的“木”同音。“没(mū)大岭”后来念转了,就成了“木札岭”.九石童沟景区(水线)
九石童沟景区的天河瀑布群共有9条瀑布,或奔腾豪放,或婉约秀美,或喧闹如雷,或恬静低语,各有特色。在这里,您可以对水的各种姿态有充分的了解和感悟,您会从水文化中得到通彻的智慧和启发。“天河飞瀑”、“流泉映翠”就是这里美景的写照;
(石童字的讲解)提起九石童沟景区,大家可能会对这个石童字感兴趣。目前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辞源》都没有收入这个字,可见这是个在当地方言中保留下来的语言文字化石呀!在《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里收有这个字,读chuáng,在当地的方言中,这个字读成zhuàng。“石童”的意思是山沟里的石壁。不管有没有水都叫做zhuàng,而在木札岭却专指有水流的石壁。水流从石壁下飞落下来,不就是瀑布吗?由于木札岭山势险峻、加上植被茂密,气候湿润、水源丰富,水流从高处流下,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瀑布。这里的九道石童姿态各异、韵味独特。
怎么样?听了这些介绍,您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去领略九石童沟的这些瀑布的风采呢?那就请走进九石童沟,来饱览这里美丽的水光山色吧!
(通天桥)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现在沿天河而上,看天河的水如何和我们迎面而下,跨过的第一座桥就叫“通天桥”,只要您跨过此桥,您就进入九石童沟的天河,可以一步登天、手眼通天了。
过了“通天桥”,是“仙人坝”,往前就是通天河栈道。
(仙人坝)大家看到这座石桥,一定觉得它的造型很奇特吧!这就是仙人坝了,因为这座人工建造的桥面形状怪异,却又与这自然景色浑然天成,似鬼斧神工一般,堪称仙人杰作,所以称之为“仙人坝。”
(天河桥)各位朋友请注意看,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就叫“天河桥”,上有亭阁,命名为“天河亭”。因为这座桥中间有一个亭阁,连结着天河两端,是约会的好地方,因此它又被称为“鹊桥”。在这里也祝愿踏过此桥的朋友都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通天河栈道)过了天河桥就到了通天河栈道,天河瀑又叫通天河,此栈道也是因为天河瀑布而得名。说起通天河,大家是不是会想起《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呢?不过请大家放心,我们的通天河里绝没有水怪,只有光滑的鹅卵石和欢快的鱼儿,所以您尽可以敞开心扉,尽情的欣赏这里的美景。
(天河瀑)大家爬栈道可能有点累,(观瀑台上)在这里我就仔细介绍一下天河吧。天河瀑落差65米,是木札岭落差第二大的瀑布。飞流直下,积水成潭,约200平方米,潭深数米,清澈见底。还有它瀑形十分漂亮,如一匹白布从崖顶散落,远观更像是一条银河从天上奔腾而下,给人一种九天飞瀑的感觉,故名“天河瀑。”当然因为它也是九撞沟的第一道瀑布所以也叫“迎宾瀑”。
(飞天栈道)看过天河瀑,我们接着往高处走。我们现在走的是飞天栈道。大家可能感觉到这个栈道比刚才的通天河栈道要险一些。其实呀,后面的栈道比飞天栈道还要壮观。为了使游客能够观赏到木札岭的美丽景色,我们景区投巨资修建了这些栈道,在选择架设栈道线路时,既要便于游客观赏,又不能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所费心力、所遭遇的困难,都是超乎想象的。
(飞天栈道观景台)山得水而秀,水依山而幽,木札岭原始生态,山高水长,溪水潺潺,跳谷穿涧,叠崖为瀑,聚水成潭,形成众多的瀑潭景观。
(天河瀑崖顶观景台)大家可以俯瞰天河瀑的全景了,站在瀑顶往下看,可是十分刺激的,看着这瀑布奔流而下,是否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在坠落崖底呢?感觉到天河瀑的壮美和刺激了吧。这里一步一景,美丽如画,大家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留影纪念。
(摘星桥)(此桥长为12米)相传鲁班一天伐木下山,天色已晚,走到这里看不清路了,出现一个仙人,摘下一颗星星,照亮山路,送鲁班平安下山,鲁班一生有很多的发明创造,为中国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鲁班就在这里修了座小桥,起名叫摘星桥,后来在这里的木桥被山水冲垮,我们现在看到的桥,是在原址重修的。
(多福树)走过摘星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颗树叫“多福树”。这颗树的特点是:树根粗大、树干多、树枝多,树叶也特别多、就像是一个老爷子拥有众多儿孙一般,按照中国古代的说法叫“多子多福”,因此命名为——多福树。旁边的桥因多福树而得名“多福桥”,走过这座桥,您就可以福气多多、好运绵绵。
(三叠瀑)二道石童就是是“三叠瀑”了。三叠瀑因一瀑三折、曲折而下,一唱三叹,飞瀑壮观,瀑清怡人,其碧如玉,其明如镜,恍若梦入瑶池,此潭中还有国家级保护动物娃娃鱼。
(木札石)大家看!这是我们木札岭比较奇特的一块石头,它这面布满了像斧子砍过一样的石纹,堪称鬼斧神工。
(公厕休闲区)好了这里是专门为大家设计的休闲区,大家可以休息十分钟,也可以自由游玩这里的休闲设施,来缓解一下旅途的疲劳。
(望瀑亭)我们现在达到的是上山公路,这条公路叫九石童沟路。公路边的这个亭子叫:“望瀑亭”。大家可以一边坐下休息,一边从远处眺望中原第一瀑,我们的三道石童——白龙瀑。大家坐在这个亭里望瀑,不知会不会让您想起李白那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我们中原地区落差最大的瀑布,也是九石童沟最具特色的瀑布。它飞流直下,气势如虹,夏天雨季,轰鸣之声,数里可闻。因为它在下落得过程中,形似一条巨龙,故而得名。然而当地的老百姓更喜欢叫它“白龙石童”。我想可能是因为人们远远走来看到它,就惊呆了,好似一条银白色的巨龙从天而降,一下子撞到崖底,因而取了这个名字。
(望瀑桥)往前走,这座桥叫“望瀑桥”。这座桥长12米,站在这里,离瀑布近了,就需要静心观看瀑布,欣赏动静相宜的美景,找到自然景色与内心的相通之处。而这座桥也就成了连接大自然与心灵之间的纽带。好!下面留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现在,就请大家领略白龙瀑的壮观景象、在白龙瀑前留下美丽的影像吧!
(听瀑台)我们现在继续往上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平台叫“听瀑台”。在远处,只可远望,看瀑布的全貌、整体气势,对整个瀑布了然于心;到了这里,再看白龙瀑飞流直下,气势如虹。轰鸣之声,数里可闻,很是壮观。瀑布到了半空,被石壁劈成两段,一分为二,似两条白龙,从天而降。古人高山流水听琴、深夜烹茗听雨,我们在这里静心听瀑,也是一件很雅的事呀!所以呀,这个台子,就起名叫:“听瀑台”。
(白龙潭)瀑布下的潭叫白龙潭。大家看,它由里到外,回旋而出,像不像一只硕大无比的耳朵?传说这里是老龙王每年沐浴的地方。那龙王也挺逗的,别的地方不找,偏往山神的耳朵里钻,也许是为体察民情,倾听民间疾苦吧!不过话又说回来,木札岭这地方,的确是块宝地,常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都说得了老龙王的庇佑,山下的小山村就叫龙王村,木札岭行政区划上就属于龙王村。
瀑布边还有滑道,想品味一下飞速滑下的刺激感受的朋友,不妨在下山时尝试一下。
洛阳木札岭景区导游词2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市嵩县东南部,是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距洛阳120公里,311国道、临木公路直达景区。景区东西毗邻石人山、白云山两大景区,由九龙河谷、原始森林。、官帽峰、石林、石人老君峰五大景区组成。
木札岭旅游区地处伏牛山腹地、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分界线上。特殊的地理区位,孕育了独特原始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旅游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从未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原始森林就有20平方公里,博大精深的原始森林是植物的王国和动物的乐园。据查,景区内有包括国家级保护植物领春木、水曲柳、中华龙鳞榆、暖树、石难藤在内的植物2000多种,包括金钱豹、香獐、羚羊等在内的高等动物260多种。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生机盎然”是木札岭原始森林的真实写照:、沿着游览步道,伴着袭人绿凉,眼观千姿百态古藤树,耳听千变万化虫鸟鸣,人们才真切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旅游区海拔自950米至2153米,区内山峰险峻,怪石林立。官帽峰300米突兀而起,巍峨挺拔,形似官帽,酷似人面,承载着中国第一相一伊尹的美丽神话;.峰周围奇峰怪石密布,景象各异,高达15p米的石马昂首奋蹄,弓背跷尾,栩栩如生;长约6米的石鸡,飞落山巅,风吹而动,弹指而摇,三将军峰挺拔耸立,俨然守护天神,威仪凛凛。九龙河谷1000米的落差,造就了众多瀑布潭池,珠连女口贝,青龙潭、黄龙瀑、龙井、龙潭,或跌宕,或细流,形态各异,景象万千。
落差达113米的中原第一瀑--龙瀑布,跳越山崖,披挂而下,深涧雾罩,空谷传声。溯谷而上,亲水而游,清澈甘泉,不沐而爽。原始林海、古木参天、奇峰凸现、景象环生,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中原罕见,造型奇特的石景北国少有,是原始古老神秘莫测的处女地,更是人们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的天堂。
旅游景区内6米宽水泥公路直达海拔1950米的安寨停车场,1.5米宽的人行步道、台阶通往各个景点。50多家大小宾馆,设施高档,服务至诚,可同时接待1500人食宿.低价消费,超值享受,是工薪阶层和举家旅游的最佳选择。
原始林海恭候各界宾朋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洛阳木札岭景区导游词3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洛阳市景点木札岭。现在就请您备好相机、打起精神、跟随我走进这美丽的木札岭,一起领略山高密林的迷人风光,仔细聆听这里的美丽传说吧!来到木札岭,您肯定有这样的疑问:这里为什么叫木札岭呢?
当地有一种说法,说是与鲁班有关。传说在春秋时期,我国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曾来过木札岭。并在木札岭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他来之前当地居民制作农具、家具或者建造房屋,都是先从山上砍树抬下山,然后再加工成原材料,最后在做成农具、家具或者建造成房屋。
鲁班来了之后认为这种方法太费事,就让当地居民先想好做什麽家具,需要多大尺寸的原料,然后在山上直接做成原材料,捆成木札运到山下再做成农具,家具或者建造房屋.用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人们为了纪念鲁班这种发明就把这儿叫做木札岭。
提起木札岭,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千里伏牛绿阴地,原始林海木札岭。这就是对木札岭的形象概括。从地理位置上说,木札岭位于洛阳嵩县的东南部,伏牛山东段,北、东、南分别与洛阳的汝阳、平顶山的鲁山、南阳的南召毗邻,是典型的金三角地带。巍巍伏牛千里东来,像一条巨龙横亘中原,走到这里,就算是登上了这条巨龙的龙头。
登高远望,北有西泰山,东有石人山,南有铁顶山,西有白云山。说到交通,木札岭可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距古都洛阳140公里,距郑州260公里,311国道从山门前穿过,距郑石高速只有26公里,道路四通八达,是嵩县、栾川出入东南的咽喉之地,也是伏牛山东来西往的必由之路。
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现在沿天河而上,看天河的水如何和我们迎面而下,跨过的第一座桥就叫“通天桥”,只要您跨过此桥,您就进入九石童沟的天河,可以一步登天、手眼通天了。过了“通天桥”,是“仙人坝”,往前就是通天河栈道。
(仙人坝)大家看到这座石桥,一定觉得它的造型很奇特吧!这就是仙人坝了,因为这座人工建造的桥面形状怪异,却又与这自然景色浑然天成,似鬼斧神工一般,堪称仙人杰作,所以称之为“仙人坝。”
(天河桥)各位朋友请注意看,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就叫“天河桥”,上有亭阁,命名为“天河亭”。因为这座桥中间有一个亭阁,连结着天河两端,是约会的好地方,因此它又被称为“鹊桥”。在这里也祝愿踏过此桥的朋友都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到现在,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的游览观光就告一段落了。很高兴能够同大家共同度过在木札岭的美好时光。木札岭的原始生态环境需要所有人的呵护,看到大家在游览途中细心保护这里的环境,我本人深有感触,在此也要对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我对木札岭是怀着很深的感情的,但是,因为知识和阅历的欠缺,也许没有把木札岭的美景和有关的知识、史料讲好、讲细,我会在今后继续学习,不断挖掘、搜集关于木札岭的各种资料,希望大家再来木札岭的时候,我能为你带来新的知识和内容!也希望大家对我的讲解和服务中不足的地方多提宝贵意见,我在此谢谢大家了!
洛阳木札岭景区导游词4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境内,地处伏牛山脉的北麓,距离洛阳市区约130公里。这里是中原地区红叶最佳观赏地、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地、电影《木札岭》外景拍摄地。木札岭景区内森林密布,夏季凉爽,包含有国家级保护植物领春木、水曲柳、中华龙鳞榆、暖树、石难藤等珍贵植物,还有金钱豹、香獐、羚羊等野生动物,这里也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
木札岭整个区域分为九撞沟、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览区,其中官帽天成、天河飞瀑、古木幽林、灵石妙趣、流泉映翠、云海仙镜、松桦月影、木楼逸情合称“木札岭八景”。景区面积较大,游客可以用两天的时间来游玩木扎岭(第二天进入景区无需重复购票),景区周边有不少农家乐和宾馆可以住宿。
游客在景区游玩时,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景区内的小交通(车费不包含在景区大门票内),但是遇到周末或节假日人多的时候,交通车的等待时间较长(有时会在两小时左右),游客对此需要有心理准备。木扎岭景区内,由于森林覆盖率很高,所以山中的温度比洛阳市区低,比较阴凉,如果是体弱怕寒的游客,夏天去也最好穿长衣长裤。
洛阳木札岭景区导游词5嵩县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地处豫西伏牛山脉北麓,位于嵩县的东南部车村镇,东与汝阳、鲁山接攘,南与南召相依,距古都洛阳130公里。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原地区红叶最佳观赏地,中原地区最佳养生避暑圣地,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河南省首家农家乐示范景区,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地,电影《木札岭》外景拍摄地。
木札岭旅游区地处伏牛山腹地、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分界线上。特殊的地理区位,孕育了独特原始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景区内有包括国家级保护植物领春木、水曲柳、中华龙鳞榆、暖树、石难藤在内的植物2000多种,包括金钱豹、香獐、羚羊等在内的高等动物260多种。
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总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5%,植物1886种,高等级动物188种。其中旅游区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超过20平方公里的区域至今无人踪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生机盎然”是木札岭原始森林的真实写照,沿着游览步道,伴着袭人绿凉,眼观千姿百态古藤树,耳听千变万化虫鸟鸣,人们才真切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旅游区海拔自950米至2153米,区内山峰险峻,怪石林立。官帽峰300米突兀而起,巍峨挺拔,形似官帽,酷似人面,承载着中国第一相一伊尹的美丽神话,峰周围奇峰怪石密布,景象各异,高达15p米的石马昂首奋蹄,弓背跷尾,栩栩如生;长约6米的石鸡,飞落山巅,风吹而动,弹指而摇,三将军峰挺拔耸立,俨然守护天神,威仪凛凛。
九撞沟1000米的落差,造就了众多瀑布潭池,珠连女口贝,青龙潭、黄龙瀑、龙井、龙潭,或跌宕,或细流,形态各异,景象万千。落差达113米的中原第一瀑--龙瀑布,跳越山崖,披挂而下,深涧雾罩,空谷传声。溯谷而上,亲水而游,清澈甘泉,不沐而爽。原始林海、古木参天、奇峰凸现、景象环生,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中原罕见,造型奇特的石景北国少有,是原始古老神秘莫测的处女地,更是人们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的天堂。
这里夏季日均气温不超过26℃,是避暑休闲、探幽养生的最佳去处。
来到木札岭,您肯定有这样的疑问:这里为什么叫木札岭呢?
美丽的山水,自然有无数美丽的传说。有着美丽风景的木札岭,也有着同样美丽的传说。跟木札岭结下千古之缘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能工巧匠鲁班。大家都知道鲁班吧?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能工巧匠,史学家称赞他为“古代伟大的发明家”。鲁班姓公输,名般,公输般既然不姓鲁,为什么人们又叫他鲁班呢?据《鲁班书》记载:鲁班是鲁国人氏,姓公输子,法名班。从以上史料可以这样理解:公输般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人们就又称他为鲁班,后以鲁班名世。著
名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教授经多年考证,得出结论:鲁班故里就在山东滕州市。滕州城内有鲁班庙,城北有鲁家寨,县境西北有鲁桥,这都与鲁班故里有关。梁启超认为鲁班约生于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约卒于公元前444年前后,活了大约63岁。
文献记载他发明了钻、锯、磨、碾、机封、铺首、机动车、木鸢、云梯、战船等生产工具和武器,对工具、工程、粮食加工、陆空交通、军事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机械之圣”、“中国科技发明之父”。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被土木工匠们视为“祖师”,受到后人的崇敬。
因为这里森林茂密,树种丰富,传说鲁班曾经在这里广泛考察,选取适宜建造房屋的木材。鲁班造锯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可是由于山陡路险,山里的大树很难运下山去,鲁班就想了个办法,他在山上选取特别难得的木材,做成木zhā,再运到山下,当地人因此把他取材的山叫做木札岭。
还有一种说法是:鲁班曾在这里的一道沟里——就是现在的木楼沟——建造了一座木楼。他手艺高超,建造整座楼竟然没有用一个钉子。
后来,突发大火,等人们发现赶到时,这座楼只剩下了一些木渣,为纪念鲁班,人们就把这里叫作“木渣岭”,后来就念做“木札岭”。另外的说法是,据说明末清初,这里曾是白莲教的一个分舵所在地。当时,他们说这木楼是木匠祖师爷鲁班为赞助他们的义举而建造好,等候他们日后使用的,木楼后被大火焚毁,旁边的山上一夜之间长满了栎树,栎树又名栎札木,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木札岭”;
还有一种说法。这个地区山峰最为秀丽的要数独秀峰、双秀峰、狮子峰等比较集中的一片山岭,有人从鲁山那边过来,到这里一看,到处崇山峻岭,就惊叹说:“没大岭矣!”意思是说:没有比这更大的山岭了。“没大岭”后来念转了,就成了“木札岭”。真可谓:来过木札岭,中原无大岭。
我们无法考证具体哪种说法是正宗的,但是,通过这些故事和传说,我们可以感受到“木札岭”的一些基本特种,那就是树木茂密、树种繁多、山路陡峭、水美山奇。
木札岭景区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现已开发50平方公里。共分为5大景区,第一为九撞沟景区;第二为松桦林景区;第三为鲁班岭景区;第四为没大岭景区;第五为官帽峰景区。景区现已修成旅游观光车道 公里,可直达鲁班岭景区停车场和官帽峰景区停车场。下面分别把景区景点向大家简单介绍。
该景区主要以水为景,全长4.84公里,现已开发2.84公里。景区共有大小瀑布9处;各种风格不同的景观桥10座;人工仿生栈道9处,总长850米;花岗岩步道、土步道、台阶步道1990米;大小观景台16处;人工仿生水坝9处;休闲场所1310平方米;仿古游廊亭阁2处,并伴有形态各异的龙潭、水湖景点多处,并有与旅游配套的公厕、售货亭等。现将景区各景点向大家介绍:
1、瀑布(共有9处)
1.1天河瀑落差65米,该瀑飞流直下,积水成潭,潭深数米,清澈见底,此潭约200平方米。
1.2三叠瀑落差25米,水流一波三折,跌宕而泻,故得名,瀑下潭深数米,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四周丛林遮盖,景色十分美丽。
1.3白龙瀑该瀑落差113米,是豫西地区落差最大的瀑布,白龙飞瀑,飞流直下,气势如虹。夏天雨季来临,瀑水轰鸣之声,数里可闻。这里老百姓叫它白龙撞,形似一条巨龙从天而降,一下子撞倒了山底,因此有了这个名字。
1.4通天瀑该瀑落差20米,水从石壁上飞流而出,从通天阁前通过直接白龙瀑。该瀑两边树木茂盛,瀑下水流平稳,旁边景色秀丽,使人流连忘返。
1.5雨花瀑落差40米,远观流水如白色梨花,漫天
飞舞,飘洒飞扬,故得名。瀑下地形开阔,小潭成景,令人心旷神怡,是游人必到之处。
1.6仙人瀑落差35米,该瀑形似仙人飞渡,有飘飘欲仙之态,故得名。下有天池,旁有休闲场所,人到之处无不神清气爽。
1.7天牛瀑落差28米,旁边有石形似卧牛故得名。
1.8仙河瀑
1.9飞天瀑
此二瀑目前尚未开发,飞天瀑水流最长,雨季来临,从下往上看,真如飞云之上,不见尽头,疑是仙界景观,故名飞天瀑。
2、景观桥
2.1、通天桥,11.8米,外形为千年松树,横卧九龙河上,有通天之势。
2.2仙人桥,23米,该桥连接两边山脉使之成为一体。
2.3天和桥,22.8米,横跨九龙河,形似天桥,上有亭阁。
2.4摘星桥,12米,此桥高架于天河瀑上游,远看高入云端,故称此名。
2.5、多福桥,9.5米,桥边有多福树,故得名。
2.6、观瀑桥,12米,站在此桥可远观白龙瀑。
2.7、10.3米
2.8、13.7米
2.9、7.7米
2.10、鲁班桥,8.8米,传说鲁班最早建桥与此处,因年长日久,风雨侵蚀,早已腐朽,现建此桥纪念。
3、栈道
栈道分为九处,总长850米,有通天栈道,飞天栈道,天梯,凌云栈道等。
4、重要景点
有木札石、听瀑台、赏瀑台、灵龟问天、二乐台、玉兔
望月、神仙岛、天台、鲁班饮牛处、通天阁、望瀑亭、定河神针、送客松等40余处景点。
1、官帽峰停车场,面积2200平米,周边设有农家小吃、山货中药材销售等,海拔1755米。经过长途跋涉的游客突到其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景点
从停车场沿台阶而上,经过800米台阶可直通官帽峰景区,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无比壮观形似官帽的山峰---官帽峰,更有逼真的送子观音像,下边有拔地而起的三将军峰;还有栩栩如生的夫妻石像;更有堪称华夏第一、高150米的石马,形象逼真,气吞山河,游人观之,对“马到成功”一词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官帽峰下面一只石鸡,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可以活动,这只四亿五千万年以前的石鸡引亢高歌,司晨报晓,千里可闻。鲁迅坐像不可不观,他高坐群峰之中,仰视中华大好河山,游人观之,更能理解伟人的心怀。
另外官帽峰观景台4处,站在不同位置,能观看官帽峰景区不同位置与景点,真是处处引人入胜,特别是问鼎台,登上此台,真有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顺官帽峰北上,有雄壮无比的狮子岭,更有稀少的霸王榆,汉王栎等稀有树种。
本景区面积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落叶松和红桦树,人到此处,进入茂密的落叶松林,脚下青草软面,阳光透过松枝照着大地,真是鸟语花香天然氧吧,游人无不称奇,无不称美。
该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我们景区为至今能够保存这样规模大、生态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而感到庆幸和自豪,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景区内有植物1884种,计148科698属,动物188种,分属28目63科,可以说景区内应有尽有,更可以说是一个中草药天然全库,景区内设有多处大型观景台,其中木札岭观景台,可以观展石人山全景,居高临下,白云缭绕,飘飘欲仙,真有成仙之态,另有土地垭观景台,青龙峰观景台,五指树观景台,鲁班顶观景台,都是观日出,观大好河山的去处。
另外,鲁班岭景区以千年古树,奇树为主,其中有少见的暖树,冬天摸之其手温暖;千年青冈,四人合围;结义树三种树同生一根;佛掌树5枝延伸数十米,树干直径1.5米以上;龙爪树,树皮晴天开,雨天合,实属奇树;同心树,两树中间一树枝上下相连,结为同心;伞松,形为雨伞实在好看;松风盈门,两棵松树相隔约1米上边树枝相架形成一松门;更有高山杜鹃,春暖花开,红白相间,真是鲜艳奇目,胜似仙境。
另有栩栩如生的猴王峰和一位正襟稳坐的和尚正在诵经,名曰诵经峰,沿路直上,可以远眺亭亭玉立的姐妹松,更能眺望平顶山、许昌、南阳等中原地带,海拔2033米的老君峰,并能展望狭窄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天书廊。最后到达我们仰慕已久的鲁班顶,这里海拔2153米,是嵩县、鲁山、南召三县和洛阳、平顶山、南阳三市的分界岭,上面有三棱形的三界碑,大家不如攀登一观。
该景区位于鲁班岭以南,它以奇山秀水为明显优势,它有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庐山之朦胧为主题,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没大岭景区,就是这么一个耐人寻味的景区,你可以通过你的想象力,去观望,去揣猜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峰一岭,你会发现更多的景点,这里有形似骆驼的骆驼岭、鳄鱼岭、双狮峰、猴王岭、双秀岭、独秀峰、羊角岭,更有游人休息的枫栎园,傲立于石壁上的迎客松和多姿的凤尾松更是你留影的好地方。
景区的基本情况现已简单介绍完毕,希望以后在实际工作中,你们慢慢领略景区的魅力,去发掘我们景区的精华,宣传光大我们景区的前景,做好导游,做好营销员,去体现我们木札岭人的价值。
木札岭整个区域分为九撞沟、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览区,其中官帽天成、天河飞瀑、古木幽林、灵石妙趣、流泉映翠、云海仙镜、松桦月影、木楼逸情合称“木札岭八景”。景区面积较大,游客可以用两天的时间来游玩木扎岭,景区周边有不少农家乐和宾馆可以住宿。
游客在景区游玩时,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景区内的小交通,但是遇到周末或节假日人多的时候,交通车的等待时间较长,游客对此需要有心理准备。木扎岭景区内,由于森林覆盖率很高,所以山中的温度比洛阳市区低,比较阴凉,如果是体弱怕寒的游客,夏天去也最好穿长衣长裤。
第二篇:婺源篁岭景区导游词
篁岭景区导游词
[欢迎词] 欢迎您来梦里老家婺源观光游览,现在大家已走进“梯云人家·梦幻田园”的篁岭景区,走进了篁岭故事。我是你们的故事讲解员曹玲玲,你们就叫我小曹。整个篁岭故事分为三个篇章:一是大地飞歌,体现多色块组合的梯田大地艺术对视觉的冲击力;二是云中漫步,彰显大跨度索桥、溜索、高空气球对胆量的历练;三是天上人间,展示古老天街商贾、美食、客居、民俗等无限魅力。听故事过程中我会向朋友们提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关注,最后要请诸位解答,答对了可有奖品赠送哟。
[游客中心、索道下站] 各位朋友:篁岭故事已拉开序幕,不管是停车场精美的地刻还是古朴典雅的游客中心,都为我们走进篁岭故事,预留很多的期许。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婺源第一条载人观光索道,全长960米,高差195米,预计空中运行时间为16分钟。乘坐篁岭观光索道是一次高空揽胜的体验过程,多色彩组合的梯田风光让您心旷神怡!请大家依秩序排队等候上缆车。
[索道上站] 各位朋友,我们已经站在海拔500米的篁岭岭头,修篁遍岭才有了篁岭的雅名,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方竹、观音竹等珍品。村口竹林见证很多悲欢离合凄美故事:一位曹姓少年下岭外出学艺谋活路,从此杳无音讯。苦了“指腹为婚”的媳妇,天天到岭头盼夫归,一等就是一辈子,其泪撒入竹林,形成片片斑竹。“可怜千滴斑竹泪,洗尽铅华共君眠”。这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悲切生活风貌的缩影,也是深山聚落缺水、缺地、生活艰辛使然。现在好了,村民们已安置岭下新居,篁岭人正用勤劳和智慧在祖辈土地上创造出神奇,写就真实而隽永的“篁岭故事”。
现在就随我跨越“二十四节气”游步道,步入篁岭故事第一篇章,该篇章将以体现大地艺术的农耕文化为主题。二十四节气的步行道全长700米,分别用春和楼、夏耘亭、秋实亭、冬蕴坊作为春夏秋冬四个节点标志。
注意了:这也是第一个问题:24节气游步道四个节点分别用什么作为标志?
[24节气游步道入口] “春和楼”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属于徽建五凤楼构造。“五凤楼”原为皇宫建筑,明清时期被徽派建筑用于祠堂门楼建造,寄寓宗族人才辈出。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此楼,沾沾灵气吧。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梦里老家婺源最美的季节,祖籍婺源的理学大师朱熹曾赞: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次回故里省亲选的都是春季。婺源人立春始进入辛勤劳作期,立春天气暖,雨水送肥晚,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清明多栽树,谷雨下春物。这两边的文化墙上都是辛勤劳作场景介绍,而24种节气则通过地刻的方式来表现,大家不妨找寻这些地刻,也算是对节气文化的一种温故吧。为了烘托氛围,景区还在路两旁按照不同季节种植不同色彩的花卉树木,如春天的樱花、桃花、白玉兰及杜鹃花等。
愿每个游客都能成为“护花使者”,不要采摘花卉!
[游步道夏季入口] 夏耘亭,取夏季耘田之意,构造属于徽州路亭。路亭在古徽州比比皆是,有五里一桥十里一亭之说,有的跨路而建,有的倚路而筑。其功用是供人小憩、饮水、避雨、烘烤食果等。行善者常在亭里摆放茶水,供行人饮用。作用相仿的还有岭亭、桥亭,此外还有村口亭,它既有路亭的价值,又是古时亲人迎送、妻儿惜别之处,还是村口景观。我们这座夏耘亭跨路而建,外立面敞空,兼有观景之功能。
夏季是火热的,婺源大地一派繁忙景致,要除草施肥、种瓜种豆、收早种晚。篁岭的夏 1
季一天温差很大,夜晚需盖被而卧,颇有“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之意境。同
样两旁文化墙是婺源夏季劳作场景介绍,节气地刻依然在您脚下,而两旁的花卉树木已变成了栀子花、紫薇、美人蕉等。
第二个问题是:古徽州修建路亭的作用是什么?
[游步道秋季入口] 秋实亭,亭名取春华秋实之意。也属徽州古亭,是一座四角观景亭,供游人尽览美景、骋目抒怀和休息。徽州古亭大致可分为景观亭、路亭、纪念亭、观景亭和
碑亭等五类,而许多亭的功用兼而有之。
霜叶红于二月花,婺源的秋天似打翻的颜料桶,漫山遍野的大红、大黄、深绿、浅白。
尤其地无三尺平的篁岭,人们将一年的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成就了闻名遐迩的“篁岭晒
秋”。路两旁的文化墙上依旧是秋季劳作场景,而花卉植物则成了桂花、山茶花、野菊花。
[游步道冬季入口] 这是座四柱冲天的徽州牌坊,取冬藏之意,故曰“冬蕴坊”。牌坊与
民居、祠堂并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
代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美誉,因此,古徽大地上建起牌坊数以千
计。借用牌坊作为冬季的标志,并成为篁岭古村的门头,寓意深远。牌坊上“圣旨”二字是
曹氏旺族在朝为官的彰显。
冬季的婺源人们忙于将收成集藏,过起了“脚踩一盆火,手捧苞萝粿,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日子。此时,民俗活动和乡村饮食文化成了主角。人们要在自酿的农家米酒中、走街
串巷的火龙舞动的弧线中,聊慰终岁的辛劳。别忘继续找寻脚下的地刻,两旁的文化墙依然
是这个季节劳作场景,而植物花卉已成了梅竹的天下。
[篁岭村五显庙] 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篁岭村的水口,左手边是别具一格的“八”字
扇形五显庙。五显神是宋代江西德兴、婺源一带供奉的财神,相传唐光启中降临于婺源。城
北一座王喻园林,一天红光冲天,五神人从天而降,自称受天之命,当食此方,福佑斯人,说完,又升天而去。于是王喻与城中百姓,修庙虔供祈祷,无不灵验。庙名初为“五通”,后赐为“灵顺”。五神显灵之事,每闻于朝,都得褒封。宋代均被封王,因其封号首字都为
显,所以叫五显神。五显在南宋时已经跨越地界,影响至京师临安以及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宋代重要的跨地区民众神祠。明代洪武年间官方将五显纳入祀典,还规定每岁四月八曰
与九月二十八曰官祭五显。眼下仅台湾五显神信众就有200多万。
前方是步入古村落的“步蟾桥”取意“蟾宫折桂”,徽州古桥名寄托乡民对“美好未来”的祈望,如“彩虹桥”。就让我们步蟾桥上走一走,祈愿好运随后头。
[篁岭村水口] 古徽州村落多借山水布局,篁岭水口是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的缩影。所
谓水口,指水源出村之口。徽州村落建水口不仅对绿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着典型意义,更在于对风水的诉求。水口不仅具有出入口的功用,更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也寄托着群落、宗族美好的希望。有时,为了弥补自然环境不合风水家所设想的理想模式,需用人工造景来
加以调整,使景观趋于平衡与和谐,如溪流架桥起到“关锁”作用;辅以亭阁、牌坊、水碓
用以镇物;而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风聚气”,水口林多名贵树木。你们看篁岭水口居然存活
了近百株“植物中大熊猫”红豆杉,这可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啊!从古到今,婺源村落
都有“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习俗。如发现私自采伐山林或水口树木,就将这家的猪杀了给大家吃,这也是珍贵树木得以存留原因之一。
我今天第三个问题是:徽州水口有什么特点?
[民俗文化广场] 广场前这个水塘当地人称之为“鱼塘”,从风水角度看,对面岭上火星
过重,故而在水口修个鱼塘,使村落建筑倒影水中,免犯天灾。
村落民俗广场,也是赶庙会的地方。每到重大时日村民就聚集这里,跳傩唱徽,祭祀游
街。早期徽州的民俗活动主要是祭祀汪华,后来发展为各种庙会,但始终以祭祀汪华为主。
越国公汪华是“古徽第一伟人”,隋末起兵保境安民,病逝后,徽州一府六县,相继建立了
无数汪公庙,久之被徽州人尊为神。
汪华庙会是徽州庙会的代表,是徽州人为纪念地方神汪华和他九个儿子而进行的活动。
祭祀表达的内容与先人的功德、传说神话、农业生产等有关。庙会由简单的仪式逐步向肢体
语言发展,由无声向有声唱腔发展,由缅怀、哀悼向娱乐发展,由单纯的仪式向丰富的思想
内容发展,由单一的形式向鼓乐发展,于是庙会中出现了傩舞、舞回、跳神、杂技、玩耍等
徽戏的原始形态。随着徽商文化的进步,这些原生态祭祀仪式逐渐发展为徽剧。
我们不妨在这里欣赏一场篁岭庙会。
[途中互动区域] 农耕文化离不开最原始的劳作场景,大家不妨去试试身手。
[一号观景台] 前面向大家介绍,徽州路亭其功用是供人小憩、饮水、避雨、烘烤食果
等。而且行善者常在亭里摆放茶水,供行人饮用。婺源“方婆冢”的故事不知大家听说没,方婆是五代时期一位老婆婆,住吴楚分源之地浙岭,在驿道旁支一茶亭设缸施茶,分文不取,方便过往行人。死后葬在浙岭上,路人感其恩德,拾石堆冢,名为方婆冢,后人有在茶亭上
悬挂“方婆遗风”的茶旗,以示对方婆的怀念。瞧,景区承继方婆乐善好施遗风,也在路旁
建了茶亭,供应大碗茶以解路人之渴,依旧分文不取哦。
我们第四个问题:何为“方婆遗风”?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来到景区一号观景点,这是个360º全画幅观景平台,周边是层
层叠叠、流光溢彩的千亩梯田。在这里,人们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春赏油菜夏观
水,秋品菊花冬嬉雪”四季花海在这不断演变着各种“断魂”主题,大地艺术在这里成就了
最强音符,我们的篁岭故事第一篇章也将告一段落。请大家在此拍照留影吧!
[卧云悬索桥] 进入篁岭故事第二篇章“云中漫步”,也开始了对诸位胆量与气魄的考量。
这是卧云悬索桥,全长200米,是全省目前最长的悬索桥。走过这段桥面就可以步入花仙子的故里——花海。这桥很牢固,承载量达20吨,大家尽管放心迈步。还可以唱着“妹妹你
大胆的往前走”的歌上桥。只是在桥面上不要疾跑,也不要摇晃以免影响他人。
[二号观景台] 我们已经登上景区二号观景台,在这里人走景移、景变花动、花幻情逸、情切身腾,所有的一切都融入了花海,成了取景框内一部分。还在等什么,端起你们的相机,尽情的拍摄美景吧,尽情的享受做一回“花仙子”的滋味吧。只是不要随意践踏下面的梯田,不要误闯别人的镜头,成了不速客。
[空中定向、飞行热气球] 这是景区新开辟空中定向系留飞行与自由飞行热气球项目。
热气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蒙古人曾经在战役中使用过龙形天灯传递
信。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到中国旅游,自延
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热气球分定向系留飞行与自由飞行两种,景区热气球也分成两种,既便于欣赏、拍摄花
海美景,也带来高空漂移的快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有
胆量的人请赶紧排队登临高空吧,有了“一览众山小”方觉“登高我为峰”的气势!
[空中溜索] 这是景区又一处考量人胆量的运动娱乐项目——溜索。溜索原是原始渡河
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据说最早是少数民族看见蜘蛛在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
现代溜索已演化为游乐项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现代化体育游乐项目。
可跨越草地、湖泊、河流、峡谷,借助高差从高处以较高的速度向下滑行。使游客在有惊无
险的快乐中感受刺激和满足。
[返回] 现在我们原路返回,步入被称之为“天上人间”的篁岭古村落游览。
[村外游步道] 朋友们,我们即将进入篁岭故事第三篇章,步入“梯云人家”篁岭古村。
已有500年建村史的篁岭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作为魏武帝曹操的后裔嫡
脉,曹氏父子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几乎有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民
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
秉承祖上遗风,篁岭村民习惯用平和心态与“地无三尺平”崎岖地形“交流”,用自己的方式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寻求新平衡点。祖辈起,就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当日头升起,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饱经
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的五彩缤纷组合,构成一幅闲适、安详、恬静的古村风情
画。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节目:每当日出东方,岭头最高处会冉冉升起红灯笼,霎
时家家晒架上竹匾云集,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稻谷辣椒,时令变化竹匾里所
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您在村内不同角度都会拍到满意的“晒秋”作品。
第五个问题:什么是“篁岭晒秋”?
[天街食府] 这幢敞亮的精典建筑是景区“天街食府”。它上下共三层,可同时接纳500
人就餐。整个食府大宽幅晒台窗户,面向千亩梯田,“窗衔墉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广袤原野的阴晴变化尽收眼底。
篁岭先民以养殖、耕种、采集山货为生。秉性豪爽、好客、喜闹,300米“天街”经常
是迎来送往,热闹非凡,红白喜事皆大摆宴席以飨亲邻。菜源料全用自采、自种、自养之物。
后人据此创立了闻名遐迩的“八大碗”天街养生农家宴。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
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独成体系。
我们千万别错过品尝的机遇哦!
[三号观景台] 各位游客,我们已站在村落最佳赏景位置。三百米天街胜景一览无余,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天街历来是古村落原住民商业交往、聚集议事、庙会采风交流场所。由于
交通等原因婺源古村山区聚落按地形、脉象、水系等分成多种形式。大家看,整个篁岭村枕
山面水,后山为来龙去脉,水口则成了聚落核心。围绕水口民居呈扇形排布,属于典型的U
字型聚落古村。天街恰似一条玉带将经典屋舍串接,两旁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活脱脱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天街,走进传统的市井文化吧。
[一号官厅] 进入天街前我们参观一座徽建“官厅”。官厅顾名思义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
拜奠仪的地方,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清嘉庆年
间的官厅属于双层构造,顶带轩棚,气势较大,显示了主人的身份。
规避战火、择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时期活跃在士界商界,他们“商而兼士,贾而
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促使其一有积蓄便携资奉亲归里,充分展示儒雅才能,大兴土木修园林、建广厦颐养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筑体系的辉煌。砖雕、木雕、石雕、三雕装饰是徽派建筑重要体系,不仅是入口更是宅居主人身份、智
慧的象征,砖雕门楼被称为“文化门”。这官厅门虽属常见“字匾门”,但整面墙体月眉形窗
罩配搭顶部八字形窗,门罩飞檐戗角、檐线梁驮、瓦当勾连彰显气势。水磨青砖精雕细刻花
边人物应有尽有,“傑應岐靈”的门额则寄托了主人的憧憬。徽式民居山墙的墙顶部分,因
形状酷似马头故叫马头墙,又谓之“封火墙”。城堡式的建筑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
光主要靠天井。官厅内饰较为简单:天井四水归明堂;高悬匾额下是中堂字画;字画下长条
案东置古瓷瓶、西放古方镜,“东瓶西镜”祈祷在外之人灾消安平;案下摆放八仙桌太师椅,这是徽宅基本格局。只是官厅下堂有耳房,上堂无厢房罢了。
[凹型正房与一号客馆组合] 其实篁岭较为出色的还是各式“客馆”。这是一组典型的徽
派“凹”型正房与客馆并联组合的建筑。客馆是晚清“全雕扇”门面,雕工精美、修饰华丽,为客馆之精品。在讲究内敛“财不外露”的徽建民宅中较为罕见。内屋回字围嵌进八仙的“法
器”,称为暗八仙。屋外上门檐与牛腿雕刻“和合二仙”,这原是两位僧人,寒山、拾得,后
来演变成掌管婚姻和合美满的喜神。拾得持荷花,寒山持盒,取谐音和(荷)、合(盒)好
之意,也称和合二圣。
下方隔扇门中绦环板浮雕了礼器;裙板则浮雕各种花卉图案,暗喻四季茂盛;格心是
“正八仙”、方格、卷草纹的混搭寄托了主人美好祈愿。雕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徽
商在商海中竞争有会心之处,尤其单刻八件法器,称“暗八仙”更是幽默与智慧所在。
正房门罩下水磨青砖雕刻了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世俗中透着文雅。两块地袱石雕的分别是丹凤朝阳、鱼化龙。进门是三水归明堂,石雕水井照壁游龙飞凤巧妙构成“福”字。
斜撑牛腿雕刻明八仙,令人称奇的是后进院落不仅设置幽静书房,并配有刻有“沁芳”二字的观鱼池。宅院是徽式民居不可或缺部分,虽属不宽裕的“边角料”,但给主人智慧发挥留
下空间,隔墙漏窗、砖雕石刻、徽派盆景乃至鱼池假山就有了“用武之地”。前院为礼仪小
院”、中院为“生活小院”、后院则是“杂务小院”,本宅后院精化成了通往书房的过道和养
鱼池了。
[众屋] 跨越这么多商铺,来到天街核心区域,眼前这幢宏伟建筑是篁岭的众屋,是
村里族群开会议事地方。门额上“圣旨”二字体现了曹氏家族在朝为官的地位。仪门上是卷
棚,接着就是藻井天棚。藻井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
多用在高大建筑,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希望压伏火魔的作
祟,护祐建筑物安全。众屋藻井图案是“百鸟朝凤”。两侧牛腿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刘海
戏金蟾”。刘海原是道教人物,原型是一蓬发少年手抛串钱之绳。“刘海戏钱”本意是放弃功
名利禄,淡泊修行,可在民间却演变成招财之神,所谓“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
大门为牌楼门,这种门多用于祠堂。徽居大门很注重风水朝向,一般朝南朝东,如受
限制就在门外加小空间或院落改变朝向,无此可能会将大门凹退斜转,避免直冲西向而不吉
利。众屋现在是天街商业文化汇聚点,西式酒吧进驻中式厅堂,两种文化在此形成高高层面
交流。
[绣楼] 众屋隔壁是绣楼,徽派建筑紧把握着封建礼教,“美人靠”“绣楼”虽为艺术
精品,却浸透徽州女人辛酸泪。“软禁”中的女人能得到家人专为其设计的靠椅向楼下看,打发时间已知足。而原先务女工的绣楼派生新意,不仅成了家族身份的象征,更成了深宅大
院女子抛球选婿的地方。
其实徽派建筑中绣楼就和歙县棠樾女祠“清懿祠”一般,是微观女权主义的特例。绣
楼主人千金有机会抛球选婿,已经比指腹为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靠谱了不知多少倍。
门楼匾额“奕挹”二字,深藏了规诫。“奕”同嬉戏、“挹”为“抑”同音字,告诫绣
楼千金即使有机会选婿,也需端庄举止,恪守礼教。
第七个问题:古徽州绣楼有什么特点?
[二号客馆] 眼前这幢二号客馆建筑精雕细刻,华彩纷呈。雀替雕刻“寿、禄、福”,上梁枋雕刻“九代同堂”,下梁枋雕刻“文王访贤”;左上是“子龙救子”,右上“周文王打
猎”;左下“关公送嫂”,而右下为“状元及第”,这些木雕从传统的戏文和民间愿景中吸取
美好的向往,展现了徽商“贾而好儒”儒雅与睿智。徽地多产木,徽建民宅建筑多为木构架,横梁一般用料硕大,中部微微拱起称月梁又叫“冬瓜梁”;立柱用料则细了很多,所谓“粗
梁细腿”,雄而不笨。
[三号客馆] 我们回转身来再来欣赏三号客馆,它巧妙借用“天街”拐角将客馆与绣楼
并联组合一处,由于整体皆属于木雕栅板修饰,构造上颇有相近之风。
三号客馆上檐板雕刻的是“双龙戏珠”; 挑檐枋则镂雕了八仙过海”,四根托柱外挑
了四只象头,“象”同“祥”,取吉利意味;下檐板浮雕了“姜太公钓鱼”。
绣楼雕刻就简单得多,除了美人靠中规中矩雕饰了一般的花纹图案,挑檐枋浮雕了“琴
棋书画”,表明绣楼主人对千金择婿的标准。
[四号客馆] 在建的四号客馆,也是重在屋梁上的雕刻修饰。
[去宗祠途中] 各位朋友:其实客馆和官厅一样只是民间俗称,并不代表徽建某种风格,尤其客馆用来接待亲朋好友,既体现儒商“谈笑有鸿儒”的豪爽,又不失遵从礼教的名分。
如今它们皆成了天街上接待尊贵宾客的客舍,内饰高档、科学、便利而又不失传统的元素。
也许大家会问,为何篁岭还有这么多土砖墙的徽式屋舍,这恰恰映衬了它数百年历史变
迁。500年前为逃避战乱,家族躲进深山聚落而居。“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乡风以及徽商兴
起,旺族步出“弹丸之地”,尤其饮水劳作艰辛,致使相当一部分“有能力”者走了出去。
留下的除了在“文脉”上秉承老祖宗遗训外,靠山吃山:建筑材料去精取粗,建筑格局去繁
就简,一切从实用出发,成就了大天窗、大晒台、小街巷、小门脸、土砖墙徽建另类体系,也成就了“晒秋”的文化符号。
[宗祠] 现在来到篁岭村聚落中心——宗祠前,天街西头的宗祠,作为徽建乡民礼仪、祭祀、休闲娱乐公共活动的“高潮”体系,承载着宗族制度、宗法戒律的制定、管理和执行
功能,成了篁岭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实际上徽州祠堂建筑形式比较固定,一般由纵向三进
院落组合一些建筑空间而成。整个祠堂中轴对称,由大门至寝殿的地坪逐渐升高,外观高耸、封闭,唯门楼式建筑的浓墨重彩处,体现宗族权势与匠人精湛技艺。篁岭宗祠大门属八字墙
式大门,扩大了“文化门”的边界范畴,体现了曹氏望族的显赫。作为聚落中心,祠堂一般
建在交通便利的开阔地,既是聚集人气也为方便疏散;门前要设置小广场用于聚会娱乐;周边环境要美,营造小环境、小气候,这三点篁岭宗祠都做到了。篁岭宗祠文化不仅包括:宗
族、规训、祭祀、示禁、谱牒、联匾7个方面,更成了徽建“三绝”石雕、木雕、砖雕集中
展示场所。
[宗祠前广场] 这是村落“灯彩”出发点和汇聚地,已有悠久历史的灯彩艺术在篁岭村
发扬光大,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出发的两条草龙灯和民俗广场出发的公母狮灯双向而行,走
街串巷,鞭炮齐鸣。而天街两边的马灯、塔灯、关帝灯、铜锤灯、屏灯、桂花灯、鲤鱼灯、莲灯、瓜灯和凉伞灯同时亮起,交相呼应,形成独特的“篁岭天街灯市”,篁岭夜景就是这
样随着山风,走向广袤的原野。
[观光车等候处.欢送词] 各位朋友,难忘的篁岭故事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山前村落
乱高低,云意模糊远近迷。万叠峰峦如画展,天街恰在小楼里”。古人的诗句恰如其分的为
我们“篁岭故事”作了白描注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记忆和良好的祝愿坐上观光车去
乘坐索道下岭吧,小×也期待着与大家再次相聚“篁岭故事”。
观光车上,我会向大家提问题,可以抢答,答对有纪念品哦。
第三篇: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 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 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 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 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积极树立自己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 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 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 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第四篇: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现在我们就在龙门的入口,不要心急,我们立刻就进去领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它们详实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龙门石窟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que),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kan)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宾阳洞,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大概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菩萨像含笑凝眸,温柔敦厚。洞中还雕刻着众菩萨,弟子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我们沿着栈道继续前行,会经过珍珠泉、万佛洞、药方洞(内有许多济世药方)、莲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莲花洞为特殊。莲花洞是继宾阳三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据说,人大会堂的顶灯就是仿它而做。这里除了大佛造型细腻外,最大的看点是南北它是龙门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
好了,我们现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龙门石窟的精华部分。或许你们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现在让我们走近它,亲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这里远远可以看到那边人很多,我们还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而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风格。它长宽各30余米。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看!这个就是远处看到的卢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约17米,丰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双眼,稍稍向下俯视,目光正好与朝拜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它的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微露笑意,形象庄严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这尊主佛却被女性化,传说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对云岗石窟,看过龙门后我们都明显感觉云岗石窟佛像雕刻线条古朴粗犷,龙门则精致细腻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线条清晰,给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觉。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里。尽情地享受它的熏陶吧。当然,除了欣赏卢舍那佛像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旁边的那些同样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这些,都同样雕刻得十分传神的。同样能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好,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就到龙门石窟历史最悠久的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华的部分,让我们近距离接触石窟,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节。就像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洞,一进来就可以感受它浓厚的贵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风格。像在这道墙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石窟的每一处都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不容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参观一下石窟,到晚上我们还要欣赏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让我们吃完晚饭就一起来感受龙门石窟的夜景吧。大家请看,石窟晚上看过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来是非常现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满了神秘感。进去里面看,灯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灵光?这些金色的灯光把佛像衬托得更有神圣感。不愧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好了,龙门石窟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充满了感慨,觉得真是不枉此行。欢迎大家下次有机会再来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谢谢。
第五篇: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沿途讲解
万水千山总是情,来点掌声行不行?(游客配合鼓掌)好的,谢谢!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在这阳光明媚的早晨,很高兴能和各位一同前往洛阳龙门石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州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那么我呢?就是此次行程的导游员,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或小赵都可以。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咱们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王师傅了,王师傅有多年的驾车经验,技术娴熟,所以咱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大可放心。我和王师傅都很高兴也很乐意为大家提供服务。在此次游览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尽可能地向我们提出,我们会乐于接受,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大家,您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最后,希望大家在此次游览过程中,忘记烦恼,忘记领导,开开心心参观,快快乐乐游览!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已经踏上旅途了,行驶在正少高速上,途径新密、登封、伊川,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就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在洛水之阳而得名。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文献,先后
曾竟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是我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年代最早,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多发生在这里,许多历史名人多活动在这里。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也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您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您必须来看洛阳了。
而最能代表洛阳的就是洛阳“四宝”了。
这第一宝就是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型花色雍容华贵,而被称为“花中之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对当时赏花胜景的真实写照;宋代诗人苏辙为了观赏牡丹,更是“花从单叶成千叶,家从汝阳迁洛阳。”了;民间艺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唱词,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每年4月15日至25日都会举办洛阳牡丹花会,花海人潮,热闹非凡,希望大家到时再游洛阳。
这第二宝就是当年曾经归为国力的唐三彩了!以黄——绿——白为主色调,诞生于唐代的这件工艺品,现在已经远销国外。其中,黑色的将军马被英伦友人赞颂为“伦敦黑”、“黑宝石”,有水火土所凝结的这件器物正可称得上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这第三包就是洛阳水席,一是进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二是似水流云的上菜顺序,即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点是突出酸辣,富含汤水,滑儿爽口,食而不腻,共24道菜,8个凉菜,16道热菜。
那第四包是什么呢?就是咱们马上就要参观的龙门石窟。至于为什么把它称为第四宝?游览完后,咱们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好了,游客朋友们,龙门石窟已经到了,在下城之前提醒大家:我们的车身为浅绿色,车牌号为豫A96888。我的手机号码是1234567。现在呢?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一同参观游览吧!
沿途讲解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如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史称“龙门”,沿用至今。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历经400余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雕刻内容除了佛教之外,还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医药等,如同一座包罗万象的石刻艺术博物馆.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
各位朋友,现在大家左手边的就是潜溪寺,他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雕刻了一朵大莲
花,洞内所供住尊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侧并排坐西向东的这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其中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和号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
请大家跟我一起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因洞内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
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请大家跟我继续前行,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这是因为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属于北魏后期作品。该洞主尊释迦牟尼。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
朋友们,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奉先寺市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窟龛,从唐高宗咸亨三年四月始建,至上元二年十二月底完工。据专家们推算,这样浩大的工程,仅用三年零九个月就成完工,这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武则天捐脂粉钱两万贯,以加速了工程的进度,其名称用“奉祀祖先”之意。奉先寺的主尊名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左右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共11尊。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面长4米,耳长1.9米,为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结跏跌坐在八角形束腰莲花须弥座上。造像庄严、睿智、温和、慈祥,这是理想化了的社会圣贤的形象。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好了,各位,龙门石窟的讲解到此即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参观游览时要注意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我们三十分钟后准时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我们待会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