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导游词

时间:2019-05-12 00:0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蓬莱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蓬莱导游词》。

第一篇:蓬莱导游词

蓬莱概况

蓬莱市是烟台市的县级市,古称登州,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是古代胶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蓬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地灵人杰,自古就是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北端,东临福山市,西接龙口市,南连栖霞市,北濒黄海、渤海,与长岛县隔海相望。总面积1128.6平方千米,总人口44.5万。在全国最发达的10O个县中排名第47位,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等荣誉称号。2007年,又荣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等称号。

蓬莱作为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北经》,里面有“蓬莱山在海中”的句子。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传说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认为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和瀛洲,上面有黄金做的房子,白银做的桥梁,更有很多的仙草,吃了便可以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来到这里,忽然看见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手下方士那是什么,方士灵机一动,回答说:“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字,方士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就以海上三岛之一的“蓬莱”作答。

蓬莱作为地名,始见于唐代,据记载:汉武帝于公元前104年东巡到这里,却没能见到仙山,于是筑了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聊以自慰。1991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蓬莱县,设立蓬莱市,由山东省直辖。12月27日,省政府确定蓬莱市由烟台市代管。

蓬莱地处渤海湾口,与旅顺共同扼守京津门户,一向是海防要塞。宋代在画河人海口设“刀鱼寨”,驻兵把守。明代置登州卫,建水城,用以防御倭寇。这样蓬莱成为了全国最早的水军基地。清代设登州镇,驻兵统辖山东全省军务。清咸丰八年(1858)六月,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登州为1O个通商口岸之一。1860年冬天,英国感到蓬莱水位太浅,于是便把通商口岸改到了烟台。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登州也成为了重要的海军基地来抗击倭寇。

传说中的仙山蓬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而我们今天去的蓬莱阁却是真实而有魅力的好地方。“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蓬莱的风情魅力,来源于变幻神奇的海市奇观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来源于瑰丽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恍若仙境的旅游景观

各位团友,咱们马上就要到达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了。在此小武先给各位介绍一下蓬莱的概况:蓬莱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烟台市西北方向约75公里处,隶属于烟台,北临渤、黄二海,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总人口44.7万。但就是这样一个总人口不足50万的一个县级市,每年确能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远万里、纷纷沓来呢?那是因为蓬莱是一方充满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为什么说蓬莱是“人间仙境”呢?有两个原因;

大家都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哪呀?对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当年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越喝越高兴不知不觉的就喝醉了。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凭个自的宝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铁拐李用的是他的宝葫芦,汉钟离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吕洞宾用的是宝剑,荷仙姑用的是荷花,兰采合用的是花篮,韩湘子用的是潇,曹国舅用的是手中的护板,张果老和他的神驴用的是笙。都知道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鄣?鹄矗?旁谄つ依铩;褂幸皇资?此得鞔司伲?熬偈蓝嗌偃?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来教世人做事要常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蓬莱小城不大却与八位神仙有缘。

另一个原因是跟“海市蜃楼”有关。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现一些怪异的影像,当时,人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种现象,刚开始以为是妖怪,把他说成海中的达蛤蜊精吐出的气,称蛤蜊为“蜃”,非常害怕,烧香磕头,祈祷“蜃”不要危害人间,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蜃”并没有威害人类,又把他说成是神山现世,传说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银修砌,树上满是玉石玛瑙,还有仙人来回走动,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长生不死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三座山非比寻常,还在不断的变,其实他当时正是赶上了海市蜃楼,他惊奇的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山叫什么名。方士说一座叫“瀛洲”因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还有一座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就这样“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就这样传开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像秦始皇一样听说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来到这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他为了能寻到仙山,在此专门修筑了一座小城,在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没有秦始皇幸运,没看到海市蜃楼,也没找到长生不老之药,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赐名为蓬莱,聊以自慰。从此,这座小城就叫做蓬莱了。

其实秦皇汉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蓬莱,都是来访仙踪、寻仙药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样自由自在、长生不老。把蓬莱奉之为“仙境”,实际上都是海市蜃楼给闹得。其实海市蜃楼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发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现象。而作为介质大气,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海市一般出现在春夏两季,要海中有雾,还要刮东南风一到二级,这些条件具备后好要有最佳的观赏角度才能看到。为什么蓬莱这边经常出现海市现象呢?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蓬莱地处渤、黄海的分界线,而渤海的气温偏低,尤其是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气温容易较大的低于高层气温,这就形成了下层空气密度大于上层空气密度的逆温现象。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当时小武带了一个十六人的团队在蓬莱八仙渡景区游览,大约三点左右蓬莱海滨薄雾渐退,上空先是出现浅黄色带状云雾,并逐渐转白,大家还在开玩笑说:“看,海市蜃楼。”没想到从四点五十分开始,海域上空出现了大团云彩,海市蜃楼真的出现了。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上空出现了“海市蜃楼”。此次的“海市蜃楼”与以往出现的大不相同,清晰度非常高,呈现的是一幅城市景象。有高楼大厦、灯塔、城区道路非常清楚,还好像好像有人、车走动;并且还在不断的变换,这次海市奇观是自一九八八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希望咱们大家这次也能幸运的看到海市蜃楼,真的看不到也不用感到遗憾,去年的海市蜃楼影像已经被八仙渡景区的工作人员用摄像机拍了下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现在的蓬莱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除此之外,蓬莱物产丰富,资源富饶。咱们大家在这一路上都看到了,两旁的田地里都是果树和葡萄架,蓬莱是全国优质酿酒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的主要产区。全市葡萄种植面积8万亩,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5,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蓬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并开采的 20余种,其中,黄金年产量16万两,位居全国第三。第一在哪?也在山东,并且也在烟台,那就是有着“金城天府”之称的招远。现在整个烟台的黄金产量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1/5。以就是说,您拥有5克黄金中就有一克是产自山东烟台的。那么有朋友问我:这里遍地黄金,是不是能买到便宜的黄金带回去?那小武告诉大家,会让您失望了,因为黄金是国家统一牌价销售的,黄金在这里和在您的家乡价格是差不多的。但是,这里的钻石、珠宝、玉石却比任何地方都便宜,正所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这里的钻石为什么便宜?大家是不是都听过这样一句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带比尔思。带比尔思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珠宝商,他在蓬莱设立了一个大型的珠宝加工厂,又把他的地矿陈列馆无偿的捐献给了蓬莱政府,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咱们在游览完景点的时候是会去参观的。同时您还可以把您身上佩带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玉坠等让专家为您免费鉴定一下。这里小武就不在多做介绍了,到时候陈列馆的讲解员会给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现在距离蓬莱还有一段距离,借这点时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穿插八仙小故事)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寻,人间仙境寻神仙。蓬莱已经到了,就让让我们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寻仙的足迹,走进人间仙境去拜会诸位神仙吧!

第二篇:蓬莱导游词

蓬莱导游词 导 游 前 言

蓬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处胶东半岛北端,山海相连,风景秀美。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与中国西方昆仑神话相对应的中国东方蓬莱神话。三神山传说的流传,历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动的兴起,奠定了蓬莱在中国东方神话中的策源地位,致使“蓬莱”二字成为“仙境”的代名词。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凡是称为仙境的地方,总喜欢以“蓬莱”命名。在各种文学作品中,“蓬莱”这一特殊含义的名词,使用频率相当高,充分印证了神仙文化的广泛影响。蓬莱区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有着自己深厚的神仙文化底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蓬莱的山海景观是形,神仙文化是魂,相互融合,构成名胜中的精华,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可以说,“人间仙境”是历史赋予蓬莱的地域名片,古邑蓬莱则是一块神仙文化的活化石。世纪之交,在旅游兴城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蓬莱除了丹崖仙阁的古迹名胜得到充分利用外,又相继开发了田横山文化公园、戚继光故里、八仙渡海口等一批富有蓬莱历史文化特色的新景区,使观光览胜者可以充分领略人间蓬莱的方方面面,切身体验山海胜境的瑰丽,仙乡神韵的奇异,人文精神的超然,民俗风情的纯厚,从而留下永久而美好的回忆。下面我们依次到各个景区参观游览。蓬 莱 阁 景 区 导 游 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3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东林寺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名叫虎溪。慧远专心修行,足不出户,所以送客的时候从来不过虎溪桥。如果过了虎溪桥,神虎便会大声吼叫,提醒慧远。一次他送陶渊明和刘遗民,边谈边走,不知不觉便过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一则文苑佳话,被称为“虎溪三笑”,流传到现在。

这里是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关公怎么会到了佛寺里,成为佛界神明?相传南朝高僧智者大师(智)在当阳玉泉寺居住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时显灵大呼“还我头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灵位说法,关公闻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伽蓝殿中。自此,关公成为释、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边供奉的是关公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关公进入佛寺的原因还有一说:南朝陈与隋朝时的高僧智

是中国天台宗四祖。南朝陈后主赠名智 为“海慧菩萨”。陈亡后,隋朝炀帝为智 受“菩萨戒”,并尊他为“智者大师”。关公本是道教的神,而关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天台宗智 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如现在杭州的灵隐寺,就在十八伽蓝神旁塑关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 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 ”(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萨,但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及观世音,尽管大势至菩萨在中国受到冷落,但在日本却受到广泛崇拜。日本佛教中,有观世音和大势至接引善人灵魂送归净土的说法。所以在公元1192--1333年这一时期,随着佛教净土学和净土真言的传播,日本对大势至的信仰颇为流行。他手拿莲花,意为“净土”。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和尚经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为罗汉。他们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不进行生死轮回)。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等。(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阿罗汉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学位,修成这个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远也不会再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称为阿罗汉。)“蓬 ”圆形墙门:这个“ ”(kǔn)字指的是宫中的小路。蓬莱既然是一处仙界,这里的“蓬 ”二字便毫无疑问指的是仙宫中的路了。里面的门额上书有“胜境”二字。

万民感德碑亭:这是万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丹崖仙境坊: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显灵门: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按照最佳游览路线,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 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传说龙王能潜入海底,腾于天空,兴云布雨,印证了古人屈服于惊涛骇浪、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因此造出一个能够降服自然力的神物。古人希望有神龙存在,更希望神龙能体恤人间的苦衷,给世人以救援。因此,最先尊崇龙王的正是那些出没风浪里的渔民和漂洋过海的船家。蓬莱沿海民俗,农历正月十三为渔灯节,至今每年的这一天渔民们都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载歌载舞,到海边为龙王送灯。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这副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是说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它的保佑,海无飓风、渔民平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龙王体念苏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苏东坡果然见到了海市。此对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唐天宝十年正月(公元751年),玄宗皇帝给四海龙王加了封号,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北海广泽王、西海广润王,从此这龙王庙便又名东海“广德王祠”了。

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子孙殿: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请看子孙殿门上的匾额“熊罴赐梦”,取之《诗经小雅·斯干》篇,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梦?是熊是罴,只有熊罴才象征着男子的吉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敢的武士。因此,“熊梦”或“熊罴入梦”为祝人生子的吉祥语。€

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传说蓬莱神山上住着一位麒麟神,专供送子娘娘调遣使用,为人间送子送女。民间流传着麒麟送子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颜氏时岁数已经很大了,为了生个好儿子,他们常到曲阜城东南尼山祈祷。这天夫妇两个刚祈祷完毕,向山下走去,忽听天空一阵乐鼓齐鸣,从空中飞来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上写“天遣魁星下凡”。稍倾颜氏一阵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飞回了蓬莱神山。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送子娘娘身边还供奉着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天后宫: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的前院。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

戏楼:这一建筑是戏楼,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保佑平安。戏台两侧台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意思是这里的钧天广乐演奏起来,使潮涨潮落的涛声在岛屿中喧闹。(“钧天”是“钧天广乐”的省说。)下联为:“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意思是面对着天后宫的绝佳戏楼,笙竹管弦之声响彻了蓬莱、瀛洲仙境。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观止”二字取自《左传》。据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王季札去鲁国访问,要求欣赏一下鲁国歌舞,鲁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演出了各种音乐舞蹈给他看,当季札看完一个舞蹈以后,对陪同的人说:“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矣。”意思是说,我已经欣赏到最高境界的艺术了,虽然有别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从此,“观止矣”一词便流传下来。)坤爻石: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晋书·天文志》云:“三台天星,两两而居,西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后来知府张 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经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号,八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所以称它为“坤爻石”。蓬莱阁是一处山体园林,“石为园之骨,水为园之脉”。丹崖山上没有天然水源,伴在一侧的大海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园之骨”的丹崖石,却是混然天成的。这几块“坤爻石”,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这里是天后宫的前殿。这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宋庆书“篪”字碑:这块石碑上的“篪”字,笔力遒劲,字形端庄。是清朝太子少保宋庆(蓬莱人)所写,刻于清光绪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种乐器。宋庆书写这一“篪”字是有一段来由的。原来,宋庆原配夫人马氏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继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经多方医治,终于生一子。当时宋庆已五十岁,老来得子,乐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岁夭亡,宋庆悲伤不已,终日默念着“篪”的名字。写字的时候也是“篪”呀“篪”地写下去。结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这个“篪”字便写得十分流畅有力,成了一笔“篪”。“福”字石刻:这是一个花体“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写的。(陈抟是河南鹿邑县人,生于晚唐,屡试不第,从此无意功名,先隐武当山九宫岩,服气辟谷,二十年后移隐西岳华山云台观,宋初曾进见宋太宗赵光义,被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泰华山陈抟高卧》,开始使其神化,成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寿”字石刻:这里一个草书“寿”字,也是五代道士陈抟写的。“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垂花门: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唐槐: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林默的父亲林维悫(原名林源,因重其六世祖名而更名),宋朝初期为福建莆田巡检,母亲王氏,共生了一男六女,林默最小。传说林默出生之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所以她的父亲给她起名为“默”。据《福建通志》记载:林默8岁随老师读书,10余岁喜欢诵经礼佛,并受到老道士玄通的点化,能驱邪救世。传说,有一年村中发生疫病,死了很多人。默娘指出病源在村中水井里,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掏出致病的死鼠,因此民间称她是“灵女”。她还常乘席飘行海上,救助海上遇险船舶,人们又称她为“龙女”。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了头部,落水身亡。但后来人们都说:“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认为她是升天为神了,是专门到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去了。而且当时还盛行“五行阴阳”之说,认为天属阳,地属阴,而男居阳,女居阴,人们认为海在地上也属阴,最大的海神应该是女性,因此更加尊崇林默。林默死后,历代疆吏大臣奏请皇帝褒封,他们往往故神其说,说她能祷雨防旱,拯救饥潦;又能降伏妖魔,消灾灭疫;还能协助漕运,助战破寇;并能在狂风怒涛中指引海舟,化险为夷,是位法力无边的女神。所以她死后不久,奉祀她的宫庙就应运而生,皇帝赐的封号步步升级。从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首次封为“顺济夫人”开始,至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封为“天上圣母”止,历代帝王共褒封了四十一次,御祭亦数十次。宋代多次封为夫人和妃爵,成为人间宫廷女官的神化名位。元代为了当时南粮北调漕运的需要,五次封褒为天妃,以天上的官职来绥靖四海。到了明代,出使频繁,屡下西洋,而且为抵御海上外来入侵,在沿海有庞大军队设防,随时在海上出击。为绥靖海面,保证航海安全,同样以天妃作为海上保护神屡屡加封。清廷为了统一江山,攻台湾、澎湖,镇压农民起义,对林默的褒封达到了高峰。康熙、乾隆封“天后”,道光封“天上圣母”,嘉庆封号达30个字:“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天后宫的陪神是随各地不同的故事定出来的,但总的原则是这些陪神都是由各地不同的水神充作天后的陪神。二是北宋以前海神是龙王,但因为他面目狰狞古怪,又喜怒无常,常在海中兴风作浪,使渔家和航海家畏惧反感,人们从而失去了对他的信仰。三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皇帝派大臣路允迪出使高丽,临行前曾降御香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但在海中遇到大风,情况十分危急,危难中恍然见到救他生命的是桅杆上端坐的一位朱衣女神而不是海龙王。回朝奏明圣上,首次封天后为“顺济夫人”,并赠匾建庙。蓬莱阁天后宫道光年间的碑记载:“宋徽宗时,建天后圣母庙,乃于阁西营建焉,时在宣和四年,计建庙48间„„”宋代中后期海神娘娘是以妃爵代替了龙王的神性,成为专司海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了。四是元代以后,历代朝廷晋封海神娘娘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便可以天上的官职来控制茫茫大海中的一切神怪妖气,她的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四海龙王所管辖的区域,所以四海龙王要听她的调遣,为她站班;

五、在妈祖故乡莆田,有《天妃降龙》的剧本,是当地人们为歌颂天妃所演的地方戏剧,说的是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这就是四海龙王为什么成了天后的站官的几个原因。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胡仙堂:胡仙堂建于明代。门上的楹联为“入深山修心养性,出古洞得道成仙”。这三尊塑像,中间为胡仙,身边是他的两位药童,一位手拿灵芝,一位手拿葫芦。

相传明朝登州府内有一姓胡的人家,有3个儿子,分别是胡大、胡

二、胡三。他们三人自幼无心读书,淡薄名利,到处寻求民间药方,进深山采药为老百姓治病。兄弟三人数胡三医术最高,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被人尊称为“胡仙”。后来他潜修仙道,得道成仙。人们建此“胡仙堂”纪念他的功德。

东面墙上有《深山采药图》,为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王汝霖所作。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公开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日救国,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排斥。他悲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来到蓬莱。李烈钧也对蒋心怀不满,力主冯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在蓬莱期间积极宣传群众,大声疾呼“抗战存,不战则亡”。还曾深入到蓬莱文会中学为师生讲演,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在游览蓬莱阁时,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将军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难忘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冯玉祥与李烈钧还在蓬莱阁上对仗书联,冯对上联:“备倭城头畅谈抗日”。李烈钧对下联:“避风亭内策划兴邦”。这幅对联浅显易懂,而教育意义深广。此联刻在长条形木板上,原挂在正阁下层正方明柱上,今已不存。冯玉祥还为戚继光祠堂送了一联:“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表达了他继前贤挽乾坤,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胆忠心,在蓬莱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阁下西厢:这座屋宇的墙壁上嵌有蓬莱十大景石刻,为清代人陶致炜所绘,荟萃了蓬莱名胜古迹的精华。还有西偏房内的历代碑刻,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蓬莱阁主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 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7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大家或许要问,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分别有范仲淹、崔颢、王勃的大手笔增色,蓬莱阁的镇楼传世之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室内墙壁上原有历代留下的诗文、题字、绘画,今已不存,现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室。

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别具一格,生动传神。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阁上原有一幅楹联:“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道尽了高阁之气势。阁四周环以明廊,是观海赏景、俯瞰古城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举目远望,可谓海阔天空,一片苍茫。人们常说江海的宽广,可以涤俗虑,洗肺肠,在这里你才会深信不疑。著名的蓬莱籍作家杨朔在他的散文名篇《海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绘,真实的表达了作者的切身感受。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的最北端,北临渤黄两海。(全市总面积为1128.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5万。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蓬莱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置蓬莱镇,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治所由牟平迁至蓬莱,遂升蓬莱镇为蓬莱县。以后历代虽隶属有所变更,但县治未变,直到1992年改蓬莱县为蓬莱市。凭栏远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莱古城高楼迭起,广厦林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西面这座山叫田横山,俗称老北山,汉时韩信破齐,齐王田横率其徒五百人东走,曾筑寨于此,因此得名。这里是渤黄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它为依山傍海的蓬莱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衬托作用。随着1993年跨海索道的建成运营,到田横山游览的客人也与日俱增。近几年来,先后建成了田横山文化公园、田横山临海栈道等一些新的景点,大家可以在饱览蓬莱阁的仙境胜迹之后,再到田横山领略一下山水之美,一定会别有一番情趣。对面就是素有海上仙山之称的“长山列岛”,她是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的,距蓬莱只有8海里。传说当年八仙过海时,观音菩萨为助其渡海成功,在渤海海峡的最窄处撒下了一些晶莹剔透的钻石,以作为他们渡海途中的歇脚之处,便是如今的长山岛。现在我们就一起拜访一下八仙。八仙过海:关于八仙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诗词、杂记中就有八仙之说。《太平广记》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记载,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世所传说的几位仙人。到元明时期的杂剧中,才认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过海八仙”。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八位仙人形象,实际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听从道家之祖太上老君的调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个小小流派,即所谓的“散仙”。传说他们八人在阁上喝醉了酒,便飘洋过海。为了显示他们的法力,过海都不乘船,以自己随身的宝器作为渡海工具,所以就引出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和永恒的魅力。

八仙中最丑的一个算是铁拐李,他的宝器是葫芦,传说他葫芦里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铁拐李名叫李玄,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原来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传说他得道后的一天,心情特别高兴,就让灵魂出窍,找太上老君下棋去了,把肉体放在一个山洞里,不想来了一只吊睛白额的饿虎把他的肉体三口两口给吃掉了。等他的灵魂回来后,再也找不到肉体了,无奈他的灵魂只好在空中飘游,飘着飘着,忽然发现在山脚下躺着一个瘸乞丐的尸体,他就把灵魂扑到瘸乞丐的尸体上,便成了如今这副丑模样。八仙中年纪最大的是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和纸驴。据《明皇杂志》记载:“果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 之,还成驴矣。”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张果老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作回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过海时,她随手抛出荷花,花大如磨盘,红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站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波飘荡。八仙之首是中间端坐的吕洞宾,他的宝器是宝剑。韩湘子传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洞箫。汉钟离的宝器是手中的扇子,过海时,他把扇子一抛,扇子刹那便大于蒲席浮于海面,他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飘去。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年纪最小的蓝彩和的宝器是花篮。八仙过海,究竟到哪里去了,说法不一。有的说到了长岛县的庙岛,有的说东渡日本了,还有人说去给王母娘娘拜寿了。反正仙人们是一个逍遥快乐的群体,他们的行踪是漂游不定的,凡界俗人怎么猜测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因为蓬莱阁是由宋、明、清三代修建和完善起来的,所以蓬莱阁上布满了三个朝代的石刻碑文共有一百余片。其中不乏许多古代名书法家的手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和铁保等。这些碑文石刻生动地记载了海山奇观,讴歌了仙阁胜境。

这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侧正中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历经浩劫得以幸免,弥足珍贵。西壁悬挂董必武1964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另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风竹图”等图案。四周摆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围,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韵。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蓬莱阁,题联于阁上,“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蓬莱阁自宋代朱处约建造以后,苏轼来此任知州五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及手迹刻石,翰墨流传,更为海山增色。登州海市、蓬莱仙阁,从此得登龙门,名扬天下。从而引起历代珍视,仙阁多有附建与增修。据旧修府、县志记载:明代先后修缮七次。第一次修缮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第二次修缮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第三次修缮、扩建在万历年间,山东巡抚李戴发起捐资,修缮增建,乡宦戚继光积极赞助,历时三年。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完工,同时约请曾任山东巡抚、时任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作《重修蓬莱阁记》。之后又有三次小修缮:一修于都督卫青,再修于永安侯徐康,三修于御史宋应昌。最后一次修缮是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登州参将孔有德(原为明将,为毛文龙旄下的参军),奉命援辽,后叛明,窃踞登州,后又败逃东北。其残部王秉忠仍固守水城,城破又退据蓬莱阁。蓬莱阁遭到严重破坏。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新任太守陈钟盛进行了修缮。入清以后,先后修建了三次,一是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知府杨本昌、总兵刘清,因高阁欲坠,危梯不登,进行了重修。阁外增修了回廊,阁之东、西宾日楼、海市亭皆久废而更立。杨本昌作《重修蓬莱阁记》。二是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七月,“风雨暴作,阁前山城忽坠十余丈,阁亦岌岌欲坠焉”,知府豫山募资修缮。同治六年此次修缮完工,将阁前的苏公祠迁至三清殿后今址,又于避风亭西建“澄碧轩”。三是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登州府同知雷树枚,又倡建灯塔于阁东北,取名“普照楼”,后毁,1958年重修,加高过阁。甲午战争期间,日舰炮击蓬莱,弹中仙阁后墙壁,至今伤痕可见。阁的一层内壁也遭震落,粉壁上南海才子招子庸所绘的墨竹图从此消失。1929年春,军阀张宗昌、褚玉璞与刘珍年在胶东对峙。张、褚盘踞蓬莱阁上,致使文物古迹遭受破坏。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军飞机轰炸蓬莱,炸毁天后宫前戏楼。1947年冬,进攻胶东的国民党军队盘踞蓬莱阁上,因修工事和烧火做饭,使阁上大量的匾额、楹联损失殆尽。建国以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至1965年,蓬莱阁古建筑群基本上恢复原貌。文革时期,在“破四旧”的冲击下,蓬莱阁塑像全被拉倒,许多碑文被砸得漫漶不堪。从1973年至1987年,国家先后投资150多万元,进行修缮和重建。又请全国著名书法家题写了匾额,使蓬莱阁建筑群旧貌换新颜。近几年来,国家文物部门和蓬莱市委、市府不断地增加投资,除加强蓬莱阁的修缮、保护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使蓬莱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这里先后曾接待过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如江泽民、李鹏、朱 基、陈云、叶剑英、董必武、彭真、万里、乌兰夫、田纪云等;接待过国际友人黄文欢、西哈努克等。著名文人来此游览更难数计,如杨朔、田汉、叶圣陶、张伯驹、赵朴初、启功、刘海粟等,他们还在蓬莱阁留下了许多墨宝。

避风亭:避风亭是蓬莱阁上最神奇的地方,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严泰修建。亭子面向大海,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纹风不动。过去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实际避风原因有两个:一是亭前有短堞(成齿状的矮城墙)筑于成弧形的绝壁上,大北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急速上升,越亭檐而过;二是亭内三面无窗,恰成气流死角,空气不能对流。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先生来避风亭时留下一副联语:“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其实这种令人惊异的避风效果,并不是设计者预先料到的,只是后来的一种巧合。避风亭原名叫海市亭,是览胜者观海听涛题咏抒怀的地方,所以亭内石刻多与描写海市有关。亭内嵌有石刻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的《观海市》诗刻石九方,描述海市最为真实得体。袁可立是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任登州军事首脑。墨迹为明朝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圆润苍劲,俊逸飘洒,石刻为一代高手温如玉的杰作,其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董其昌在跋语中称赞其“勒石得法”,“可敌长公(苏轼)之笔。”此九方刻石,算得上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绝,为金石之瑰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在这里时,就下榻在避风亭内,阁上的道士忙为他洒扫房间,却被冯的卫士夺去了笤帚,说是这不行,打扰百姓长官要骂我们的。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冯玉祥对老百姓是很尊重的。)

澄碧轩:这座丹崖临海处的轩亭建筑是清同治六年(1867)修建的,多有文人墨客在这里观海赋诗,水光山色,映室生辉,清静幽雅,正宜走笔。现已被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了。

镜石:原来在天后宫门东有一座镜石亭,亭内有一方镜石光可鉴人,传说思乡心切者,可从镜石中见到故乡的山川景物。这座亭子早已损坏,镜石也不存在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块“镜石”,是后人所镶嵌的,是用石英石磨光而成的,聊以补缺而已。海不扬波:“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发现,这四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这是有一些来历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当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可是历史却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

卧碑亭: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卧碑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碑的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楷书《海市诗》,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续碑文书风也明显差异。原来,石碑原为刻制《海市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诗》,尚有一块空白,为此,在文后续上了苏轼的另一篇文章《跋吴道子地狱变相》的开头几句,借以填满碑面。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劝诫人们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苏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苏东坡不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难得的为百姓做事,勤政爱民的好官。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屡受磨难。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党打击迫害,谪居黄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当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登州治所)。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据考证,他是十一月上旬动身进京的,在这里有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视察海防,为当地百姓做了几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作,其中《海市诗》堪称千古绝唱,独领风骚,为蓬莱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记载,苏轼回京后立即向皇帝连上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两个奏折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特别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昭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的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功德建起了这座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清,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苏公祠内有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西侧墙壁上有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临苏东坡的《海市诗》楷书刻石。

宾日楼:宾日楼建于宋代。它是八角双层十六柱木质结构建筑,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为背景,该片开头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普照楼:普照楼,也叫灯楼。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建的,是为夜间行船用的航标灯塔。田横山灯塔启用后,其导航功能便失去了。这座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耸立于丹崖危岩上,近看似危楼悬空,摇摇欲坠,远观如鹤立云端,飘然欲仙。游人在丹崖山下留影,总是喜欢以普照楼取景,可见它在凌空仙阁中的标志性意义。

观澜亭:这里是观看蓬莱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万里澄波”的好地方。凭栏远眺,碧海中渔舟点点,八仙过海口的亭台楼阁,海滨公园的花团锦簇,尽收眼底,充满了诗情画意。(那片沙滩宽阔的海水浴场,是游人玩海避暑的好地方。2000年北京的张健横渡渤海海峡,原计划在此登岸,因海流影响,迫使他游向了八仙渡的东边海滩。)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俯瞰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水城的全貌。古代,登州治所所在地有两座城,一是登州府城,也叫蓬莱城,另一座就是水城。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隋唐时期就与泉州、明州、扬州并称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为我国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在此建了一座水寨。因当时的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所以这座寨城当初也叫“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以“刀鱼寨”为基础,又建起了码头和土城墙,形成了现今水城的雏形。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城墙砌以砖石,增设了炮台。

水城周围约1.5公里,面积为25万平方米。有南北二门,南门叫振扬门,与陆路相连。北门叫水门,是水城与海上的出入通道。水城中的小海,面积7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当年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操练水师,抗击倭寇的,所以水城又被称为备倭城。1984年水城小海清淤,挖出一条元代的木制战船和一部分文物,现陈列在古船馆里。

清朝末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廷曾把登州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但由于登州港水位较浅,泥沙淤积比较严重,不能停泊近代的大型机动船只,所以后来把口岸改到了烟台,登州港就逐渐衰落下来。

1999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投资恢复了水城的东城墙,并计划逐渐完成水城内居民搬迁、城墙恢复工程,再现明代古军港的风貌。(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古代的登州港,水域比现在宽阔得多,既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求仙的出发港,也是唐代征讨高丽水师北渡的启程地。同时,秦时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从这里出发也是准确无疑的。因为这里离传说中的“三神山”最近,徐福不可能舍近求远从别的地方入海求仙。徐福的东渡,对于中日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吕祖殿:过去这里有吕公亭,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祖像移到三清殿东侧偏北,重建吕祖像碑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这三间吕祖殿,附设东西两庑,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姓李,名琼,字伯玉,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武宗会昌年间,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便浪迹江湖,曾隐居庐山、九峰山等地。吕祖当年因父辈受官府迫害,遭到株连,便携其妻子入终南山,跟钟离权学道,遂埋名更姓为双口吕。官府闻讯追至终南山后,吕祖又到泰山后石坞岩石洞中修道。夫妻二人久居岩洞,相敬如宾,故名“吕洞宾”,亦称吕岩,又称“回道人”,后来夫人去世,吕洞宾大哭一场,即迁到岱阳王母池畔炼丹,故号“纯阳子”。

八仙过海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很广,为什么单单只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一位吕洞宾呢?据说,我国北方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1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牟平)一带创立了道教全真派,收了七名弟子,称北七真。王重阳曾到文登、莱州、登州等地传教,全真派遂兴盛一时。据传蓬莱的道教就是王重阳及其徒弟丘处机(栖霞人)传的。而全真派又称吕洞宾为“北五祖”之一,元代时吕洞宾又被封为“纯阳帝君”,蓬莱的道士们自然要在道教集中的蓬莱阁上给吕洞宾一席之地的特殊待遇了。至于“北五祖”之一的汉钟离,也许是因为形象没有吕洞宾潇洒可亲,便只能受冷落了。

三清殿:道教认为,除了人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外,还有神仙所居住的胜地,其最高胜境是三清,也叫三天,即玉清“清微天”、上清“禹余天”、太清“大赤天”。这座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隆庆年间重修过,是供奉道教最高天神的地方。(道教的宗教活动,以宫观为中心。这些宫观,常人见当中有神像供人膜拜,于是便称其为庙,其实是不大确切的。道教的宗教场所多称为观,所祠神品级高的称宫。也有些入乡随俗依群众习惯称庙或殿。宫观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它们是道教艺术的集萃之地。)请看这三尊塑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洪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道教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为“道是万物的本原,由此生出元气、阴阳两仪、四时乃至万物。”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有许多专用名称,如教徒称为道士或道人,居住的寺庙称为道观,所住的院宇称为道院,诵经、行道的场所称为道场(佛教也称道场)等等。道教是多神教,道教里诸多的神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尊神系统,包括三清、六御、五老天君、诸天帝、日月星辰、四方之神、三官大帝等。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天神,就是这座大殿里供奉的这三位。六御有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 等。诸天帝是“九天上帝”、“三十二天帝”、“十方天尊”等。第二类是俗神系统,原来流传于民间,有雷公、风伯、门神、财神、灶君、城隍、药王、关帝、文昌、妈祖等。第三类是神仙系统,大多是凡界的人物得道成仙者。如: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八仙、赤松子、广成子、彭祖、南华真人(即庄子)、安期生、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等。

前殿左右两侧塑的是守门神将,左为哼将陈奇,右为哈将郑伦。

白云宫门:蓬莱是三座神山之一,到了神山就进入了仙境。因此,“蓬莱”二字又成了仙境的代名词。在我们国家,凡是美如仙境的地方,大都用蓬莱来命名。如浙江的普陀山、福建的莆田、海南的东山岭等,都有以蓬莱命名的景物。远在唐朝的大明宫,别称蓬莱宫。大诗人李白的诗篇中也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名句,其它诗文中所提到的“蓬莱”二字,可以说俯拾皆是。当然,最正宗的蓬莱要算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了,因为这里是三神山传说的发祥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白云宫门,相传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词,“我家本住蓬莱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莱村,当然是凌霄中的仙宫了,所以,出了这白云宫门,就算又回到了凡间。

蓬莱阁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近几年来,为丰富蓬莱旅游内容,发掘蓬莱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先后建起了戚继光故里游览区、田横山景区、西苑旅游景区、八仙渡景区等,形成了历史文化、山海胜境、民俗风情精品荟萃的旅游新格局,大家可以在这货真价实的人间蓬莱尽情观览,细心品味一下这里的仙界神韵,看看能否找到飘飘欲仙的感觉。附:蓬莱十大景

仙阁凌空:蓬莱阁高居碧波峭壁的丹崖极顶之上,每当海雾涌来,层层裹绕山腰,仙阁在云雾中忽隐忽现。游人登上高阁,如飘摇云表,但见有天无地,确有超尘出世之感,可谓高阁凌空,人间仙境。

神山现市:神山现市即海市蜃楼。在春夏、夏秋之交,海面上空大气的密度容易出现层差。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发生折射和全反射,便在海面上形成各种奇异景象,或山岛变幻,或高楼突起;且时分时合,乍现乍隐,变幻莫测,确为山海之异景,天地之奇观。目睹者无不为之倾倒。所以苏轼在诗中云:“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作家杨朔在他的散文《海市》中写道:“春季海雾蒙天„„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海面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出现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象是往来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晴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当年由海市蜃楼而演绎出来的三座神山,加上方士的大肆渲染,更增添了迷人色彩,于是便引出了秦皇、汉武多次来此和多次派人入海访仙求药的故事。

继1988年6月1日下午4时到4时30分,6月14日早7时至7时30分,蓬莱北部海面上出现两次海市之后,于6月17日下午2时20分到7时多出现了长达6个小时的海市,使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大饱眼福。此后的历年中多次出现海市奇观,使人间蓬莱更加神奇诱人。

狮洞烟云:在蓬莱阁后的峭壁下,有一天然石洞,洞深14米,宽2米,洞口有一巨石。状若狮子,因名“狮子洞”。洞内旧有仙人石像5尊,故又名“仙人洞”。天将雨时,洞中每有雾气逸出,缭绕丹崖山腰,煞是一幅绝妙丹青,令人疑为仙人正在洞中炼丹,故称“狮洞烟云”。前人有诗云:“怪石纡回一径深,阴阴古洞纳潮音。仙人丹灶知何在,分得烟云拥碧岑。”

日出扶桑:在蓬莱阁观日出扶桑,是一大美的享受。日出前,东方水平线上一片火红,旭日东升,冲破层层云雾,放出万道霞光,一轮滚滚红日托动在沧波与长天之间。十分辉煌壮丽。清代诗人施闰章对此有细致的描述:“日初出时,一线横袤,如有方幅梭角,色深赤,如丹砂。已而焰如火,外有绛帷浮动,不可方物。久之,赤轮涌出,厥象乃园。光彩散越,不弹指而离海数尺,其大如镜,其色如月矣。”意思是东方太阳刚出时,横宽一条线,接着象方形,有棱角。红的,象火焰一样,停了好久,红日出来,外层象拉了一条红色帐幕,霞光很快散去,不一会离开海面数尺,象镜子大小颜色也不红了,象月亮一样。

扶桑有几种说法,一是神话中的神木名,《三海经·海外东经》云:汤谷(日出的地方)上有扶桑,提到扶桑必然联系到日出的地方,过去诗人有“桑升朝晖”之说;二是据《十洲记》记载,“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三是对日本的旧称。《南史·东夷传》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相当于日本的方向,《梁书·扶桑国传》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晚潮新月:日出热烈,月升清幽。清夜登阁,观海赏月,别有情趣(新月指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同时出没,朔发生的那一天定为夏历每月初一)。一弯新月,高悬朗朗夜空;海面银光流淌,更觉海天无际。的确是画意诗情,世外境界。

渔梁歌钓:“梁”在这里所指海中那一道道高出水面,如翘如跃的礁石。礁石上不时有三五老翁,垂纶而钓,钓得海物,掬水而烹,鱼蟹鲜,渔盈樽,席地而尝,怡然自得。乐极而歌,此唱彼和,此景此情,大似桃花源中世界,因而被视为一大胜景。

万里澄波:风平浪静时,登阁望海,茫茫无垠,海天一色,涟漪不动,心旷神怡,难怪乡人杨朔见到此景,盛赞为“镜儿海”,说“大海可以把人的五脏六腑给洗得干干净净。”

万斛珠玑:“万斛珠玑”,出于平凡,生于自然,但不洗不净,不炼不纯。苏轼有诗序谓“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说的就是海边被人比作珠玑的卵石。游人多俯拾数枚,留着纪念,以效东坡“我拾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海山对。” 以上八景,由“仙阁凌空”提挈,锦簇花团,别趣横生,给人间凿出了这醉人的“蓬莱仙境”。其余二景远在城东三十里外的新港街道办事处。漏天滴润:在海边,有一片岩石,叫漏天岩,一年四季滴水不止,象下雨一样。即是遇上严重干旱,也照滴不误。

铜井含灵:在漏天岩下北面的海中有一天然石井,投下一石,便发出象敲铜的声音,因此为铜井,井在海中,井中之水却甘甜,因此为含灵。

振扬门:古时水城仅有两座城门,北为水门,南为土门,即振扬门,一通海上,一通陆地。振扬门系用砖石筑成,门洞宽三米。水城城门少是水城特点之一,因为水城是军事要地,为防御方便无须多设城门。水城内道路也稀少,只有一条从振扬门通往平浪台的南北干道和横贯小海通往蓬莱阁的一条小路。宋、明、清三代,水城主要是驻扎水兵。小海以东叫东营,以西叫西营,至今还是这样称谓,因为城里是兵营,这座城门就叫振扬门,以振军威。振扬门城楼,1945年解放蓬城时,就不存在。只剩下城门洞。这是1985年重修的。“振扬门”三个字,是著名书画家吴作人题写的。

据《蓬莱县志》记载:“水城,宋为刀鱼寨,明为备倭城。由水闸引海水入城。城墙周二里许,高三丈五尺,宽一丈一尺。南门曰振扬门,铺二十六座。”现在看到的振扬门里这片仿古建筑,是重修的戚继光帅府,又叫“水师府”。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指挥操练水师,出击倭寇的。戚继光纪念馆(水师府)解说词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戚继光纪念馆。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蓬莱水城小海东侧的水师府内。水师府是一座中轴对称的二进式仿古建筑,正厅与东西厢房三间有回廊相连接,占地3220平方米。建于1992年6月,1995年7月对外开放。纪念馆共设六个展厅,采用了壁画、浮雕和泥塑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立体、直观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戚继光山东海防备倭、闽浙沿海抗倭、蓟州边关戍守、案头著书立说等历史画面,让人们从中领略一代名将的照人风采。戚继光纪念馆已成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基地。第一展厅 群英聚会 这里是“群英聚会”厅。

各位来宾,中间端坐这位就是一代名将戚继光,身边站立的是与之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他们志同道合,在长期战斗生涯中,成长为一代英雄。戚继光在我国东部沿海抗倭十五年,平定自元朝末年以来侵扰中国沿海达二百年之久的倭患,使我国的万里海疆重得安宁。他镇守蓟州十六年,完成了东起山海关,西到石塘岭两千多里长的城防工程,并创立了后勤部队--军营,采用了各个兵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新战术,使边塞内出现了长期未有的太平景象。戚继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史称“三朝虎臣”,征战42年。他的声望誉满华夏,威震域外,是一代名将。他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写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在《四库全书》辑录的中国古代二十部兵书中,唯他占有两部。在我国军事史上,著名将领多无兵书,能写兵书的又多非名将。从秦汉到明朝的两千多年间,著名将领而又有著名兵书的只有戚继光一人。他还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儒将,留有《止止堂集》诗文集五卷,丰富了我国的文学遗产宝库。

戚继光一生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赤诚为人,精忠报国,得到了人们一致的信赖与支持。

戚继光爱兵如子,体恤士卒,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他特别重视部队建设,为选精兵三次亲去义乌,招募彪悍的矿工和农民为“戚家军”的骨干。

请各位参观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 将门出骄子(前院西厢)

南侧: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其六世祖戚详跟随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政权的斗争中,戚详戮力三十年,后在远征云南时阵亡。为追念他的开国功业,明朝政府授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生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11月12日)。童年时代的戚继光读书之余,最愿做军事游戏,用泥巴砌城墙,堆砖瓦为营垒,削竹剪纸作旗帜,由他充当指挥,孩童时代的戚继光即显示出非凡的才能。

戚继光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教和师导,平日戚景通教他读书、写字、讲兵法、习武艺,希望他长大后能成就一番功业。他还有一位博学多识、德高望重的老师名叫梁,对他深爱严教。10岁时,他母亲去世。生活的磨砺,使他学深志成。后来,他在一本兵书的扉页上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嘉靖二十三年(1554年)17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分管屯田事务。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戚继光任中军官,率山东六郡卫所戌边镇守蓟州,每年正月赴边戌守,晚秋才能回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正是他这一时期军旅生涯的写照。(期间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10月,他参加山东乡试,考中武举。此处引诗是《年谱》嘉靖三十年,诗题作《马上行》,开头二字为“岐路”。但在戚继光自己编撰的诗集《横槊稿》中,此诗题为《马上作》。开头二字为“南北”。该诗排列在南方抗倭时期的诗作中。何以有此不同呢?我们的推想是,戚继光调到南方后,在驱驰征战的岁月,不免联想起登州戍蓟的经历,重忆起这首得意之作。而此时他已经从北方来到南方。为使这首诗完整地概括出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涯,自然应作“南北驱驰”。后来他编辑诗集,便以这首改后的诗为准,列于抗倭时期的诗作中,也就不足为怪了。)

北侧:水城练兵。往年,登州海防卫所残破,军无训练,戚继光到任后,振饬营伍,整修卫所,清理钱粮,严明纪律,使当时一伙懒散之士为之大振,卫所风气大有改观。借此转机,戚继光在水城大练其兵,在陆地、海上训练士卒,严整军纪,造就了一支得力的抗倭军队。至今,蓬莱阁东侧、丹崖山上仍然留有后人为他树立的阅海操碑记,以志其练兵之功。请各位参观第三展室。

第三展厅 沿海备倭(前东厢房)

北侧: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6月,戚继光晋升为署都指挥佥事,督山东备倭事,管理三营(登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二十五卫所,设署于登州太平楼前。戚继光的防地是一片辽阔的海域,西到黄河口,南至山东与江苏交界处,包括山东半岛北、东、南绵长的海岸以及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戚继光对山东沿海进行了全面治理。整修卫所,加固台墩设施;整饬营伍,严明军纪;清理粮钱,惩治豪强;巡视海上,严守营卫。千里海疆遍留他的足迹,使营卫成壁垒,将士志成城。山东沿海成为当时沿海各省最为牢固的防线。

南侧: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7月,戚继光奉调去浙江抗倭,任浙江都司佥事。第二年7月诏升为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参将。他始终以整肃军威、严明军纪、拯救黎民于水火为已任,同叛军通倭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同新任总督胡宗宪一起,把徇私枉法、排斥异已、克扣军饷、虚报战功、受贿通倭的叛军乱党分子全部剪除。请各位参观第四展厅。

第四展厅 驰骋浙江(后院东厢)

南侧: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28岁的戚继光奉调江浙战场之后,率军驰骋疆场,打了许多漂亮的大胜仗。首战高家楼,倭寇仍认为明军涣散,战斗力薄弱,竞敢明伙执仗地向明军冲击。戚继光见此情景,大喝一声,跳上高台,连发三箭,三个倭寇头目应声倒地,倭匪仓皇逃跑。高家楼首战告捷。

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最突出的战绩是台州大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春夏之交,倭寇乘船数百艘,总数一两万人侵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县)。分别侵占栅浦、桃渚、海游等地。总督胡宗宪命戚继光火速援台州。戚继光率军昼夜兼程,5月下旬,逼近被倭寇包围的桃渚。桃渚在台州东北50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形势非常险要。当时倭寇围攻桃渚已经一个多月,全城危在旦夕。戚继光命令军队四面埋伏,又命令数十名火铳手暗地进城,沿城墙布满旗帜,巧布疑兵。23日倭寇攻城,看见城头旌旗蔽天,以为戚继光大兵已经入城,仓皇退却。败敌在退却时,遭到城外伏兵的袭击。戚继光命将士分兵进击,全歼逃匪。桃渚解围。戚继光率军到海门卫与谭纶会师,命令将士在河中打桩连船,堵塞倭寇出海的退路。倭寇只好船泊牛桥。戚继光命令兵分三路,合击牛桥。倭寇进退无路,戚军放火烧船,倭寇大船32艘被烧毁,倭匪全军覆没。第四展厅 义乌募兵

北侧:戚继光在浙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实践中戚继光也深感困难重重。特别是原来的兵卒怯懦无能,贪生怕死,关键时刻最怕短兵相接。戚继光认为,要提高战斗力,非改变士卒的素质不可。必须建立一支敢打敢拼、能打硬仗、能够连续作战的精干队伍。他上疏募兵,亲赴义乌,招募勇敢的农民和彪悍的矿工3千人,建立了戚家军。

在训练戚家军时,戚继光根据江南地方多沼泽、水田,作战时大部队不容易展开阵势的地理特点,创立了新的战术,“鸳鸯阵”法,规定十二人为一队,前一人是队长,后面两人执藤牌,两人执狼筅,四人持长枪,后两人是镗钯手兼火箭手,最后一人是伙夫。这种阵法短小精干,灵活机动,很适合南方的地域特点。在水师建设上,他在台州就地取材,建造大、中、小战船44艘。大船“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作战。中船“海沧”,行驶灵活,多用于海上追击,犁沉敌船。小船“艟 ”吃水浅,灵巧快捷,适宜追赶倭船和浅海进攻。戚继光把这支船队分为前、后、左、中、右五营,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请大家参观第五展厅。

第五展厅 勇往直前(后院西厢房)南侧:“戚家军”在浙江严惩倭寇,迫使倭寇向南逃窜,福建告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家军入闽作战。第一大战即横屿之战。横屿是宁德县城东一海上小岛,隔岸十里,满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一片淤泥。岛上居倭千余人,四周散居一万多人,便于彼此呼应声援。戚继光审慎分析敌情,订出周密作战计划。落潮之前,戚家军乘夜分坐轻舟抵近横屿。潮退之后,戚继光命将士摆成鸳鸯阵法,把稻草从船上抱下来,一捆捆铺在烂泥上,沿着铺好的稻草匍匐前进。戚继光亲自击鼓为战士助威。将士们奋勇冲向倭寇阵地,展开了攻坚战和肉搏战。横屿之战不过三个时辰,大获全胜。被倭寇霸占肆虐三年的横屿岛,被戚家军一举攻破。

北侧:戚继光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在紧张的战斗间隙里从事写作。他根据作战实践,写成了两部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的发愤之作。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他在浙江舟山岑港抗倭受挫。他一边认真总结经验,创立新战术,一边撰写兵书。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12月,创造鸳鸯阵,著成《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写成的。戚继光的军事论著与军事思想,是中华民族武库中的瑰宝。

戚继光还在戎马倥偬中赋诗作文,留下了诗文集《止止堂集》,其中《横槊稿》上卷收录200余首充满爱国豪情的优秀诗篇。请各位参观第六展厅。第六展厅 威震边关(后殿)

西侧:蒙古族蓄谋南侵,明朝对北方的防务成为万历以前历代皇帝的应急大事。曾有十名戍边将军因防守不力被朝廷斩首。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奉调北守蓟州,先任神机营副将,后改为总理蓟、昌、辽、保练兵事务,节制四镇。(戚继光把守蓟州与平倭寇做一比较,甚感有五难:一难官场多风险;二难北方边防废弛,两千多里城墙既矮又窄,年久失修,残破不堪,难以防范;三难蒙古骑兵数万直入,疾若劲风,难以抵挡;四难敌在北,我在南,北风卷地,胡尘蔽天,火器逆风不得发;五难边敌来去无踪,而边镇号令不一,关键时刻不能做到齐心协力。)他从浙江召回旧部三千人。浙江的戚家军开到塞北这一天,天下着倾盆大雨,浙兵列队站在郊外,从早晨一直站到中午,军容严整不乱。边塞将士看了无不咋舌赞叹。

在解决蒙古族与明朝这一边塞矛盾中,戚继光采取了以防为主,间或出击的方针。(恰逢谭纶调任蓟辽总督,戚继光得到他热诚的支持与荐举。)隆庆三年(1569)二月,戚继光升任总理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在连年整修、加固山海关至石塘岭长城的基础上,他提出蓟镇将士四事并举“修敌台、练战、营田、种树”。单修敌台一项,共建敌台1093座,在二千余里长城上台墩耸立,雄伟壮观。隆庆二年(1568年),朵颜部首领长昂、董狐狸犯关,青山口一战,戚继光大胜而归。

在军队建设上,他采取车兵、步兵、骑兵、辎重兵联合训练,协同作战,以墙(城墙)、台(敌台)、堑(战壕)综合防守的方针,全面治军,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朝参知政事张居正的支持,并得到隆庆皇帝的赏识,表彰他“素有威名”。

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戚继光因功升右都督。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二十三日,董家口一战,戚家军追出塞外150里,生擒长昂之弟长秃。长昂、董狐狸等2000余人带着礼品前来请降,戚继光同副总兵史宸亲临喜峰关相见。戚继光从战略上考虑,释放了长秃,致使长昂从此罢战。

万历七年(1579年),戚继光战功显赫,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

东侧:戚继光一生可谓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在浙闽抗倭期间,身先士卒,每战皆捷。饱受倭寇之害的广大人民,对戚继光的英勇无畏和光辉战绩,表示由衷的感谢。打胜仗以后,百姓郊迎十里,献果慰劳。在他扫平倭寇奉调北上,镇守蓟州时,百姓又扶老携幼送出十里。

戚继光镇守蓟州16年,防线东起山海关,西至石塘岭,2000余里的边防线,直接拱卫京城北京。他克服种种困难,练兵、练将、修筑长城,革新武器装备,真正在京师北大门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持了边境安宁,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蓟州人民对戚继光特别敬仰。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给事中张鼎思代表一部分奸佞小人弹劾戚继光,说他不宜于北,昏庸的皇帝听信谗言,将戚继光调往广东。离任那天,蓟州百姓依依不舍,哭泣送行。后来又勒石颂其功德。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戚继光因旧病复发,再次上书请退,明政府允其辞官回乡养病。十月回归蓬莱,亲友迎于郊外。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初八日,回故里仅仅两年,一代英雄溘然长逝,终年60岁。英雄的豪气和民族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游览蓬莱时,十分景仰戚继光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和丰功伟绩,有感而发留下诗篇: 真临仙阁凌虚地,来读苏公海市诗。不羡群仙浮海日,却思戚帅筑城时。登州古船博物馆解说词

现在您来到的是登州古船博物馆。

登州古船博物馆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所古船博物馆,馆名由前国防部长、著名书法家张爱萍题写。这里主要陈列了1984年在蓬莱水城小海清淤工程中挖掘出的一艘元代木质沉船和一部分文物。整个古船馆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是1989年动工,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本馆共分为三个展厅,我们依次参观。第 一 展 厅

水城沙盘:这是蓬莱水城的沙盘,是根据明朝水城范围和形势制作的,周围划黄色虚线部分就是明朝老城墙的遗址。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是我国古代北方第一大港、东方门户。早在唐朝就与泉州、扬州、明州(今宁波)并称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也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为中国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北宋庆历二年(1042),朝廷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登州郡守郭志高在此建起水寨,因当时水军驾驶的舰船叫刀鱼船,所以这座寨城当初也称“刀鱼寨”。这里在发挥商业码头作用的同时,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港口。到了明朝洪武九年(1376),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在刀鱼寨的基础上增修了码头和土城墙,就成了如今水城的雏形。整个水城占地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有南北两门。南门是振扬门,与陆地相连。北门是水门,是出入水城的海上咽喉。水城周长三华里,环筑高三丈五尺的城墙,挖设护城河后,城围水、水环城,布局巧妙,结构独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蓝色部分就是水城中的小海,面积七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当年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在这里操练水兵出击倭寇的。因为在宋、明、清三代,水城主要是驻扎水军,所以小海以东叫东营,小海以西叫西营,至今还是这样称谓。由于水城在抗倭斗争中处于重要地位,所以又称为备倭城。现在已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发展旅游业,蓬莱市委、市政府以蓬莱阁为中心,相继恢复了振扬门、登州古市、太平楼等古遗迹的旧貌,开发了田横山等新景点。小海中亮红灯的地方就是出土古船的地方,在小海的西南部。这里有三幅照片:第一幅是从空中拍摄的水城全貌。城北临海是一对炮台,虎踞龙盘,互为犄角,控制附近海域。第二幅是水城的水门,是船只出入小海的唯一通道。第三幅是振扬门,是水城与陆地相连的唯一通道。因为城中驻扎着兵营,所以此门叫振扬门,以振军威。第 二 展 厅

元代战船:这里陈列的就是1984年在水城小海清淤工程中挖掘出来的元代战船。这是古船的复原模型,是武汉水运学院席龙飞教授设计,江西省航海模型运动学校制作的。它与船的原貌有一定差异,模型是方头阔尾的,而原船是尖头阔尾的。请到看台上去看一下古船的全貌。1984年6月,在登州港的清淤工程中,施工人员在港湾南岸2.1米深的黑色淤泥中,挖掘出这艘沉船。经考古专家鉴定,这艘古船属三桅木帆船,残长28.6米,残宽5.6米,由13道舱壁分成14个舱,甲板上部已经失存,但底部船板和舱隔板大部分保存完好,整个船呈流线型,首柱高高翘起,尖头阔尾,酷似一条巨型刀鱼,所以也叫刀鱼船。在古船的第三舱和第七舱保留有桅杆座,船尾有舵座,都是用珍贵的楠木制成的。蓬莱古船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这条船是属于哪个时期?是战船还是货船?为什么在这里沉没?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蓬莱市的考古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研究。关于沉船的年代,从随船一起出土的高足杯来看,经鉴定为元代龙泉窑出品,这是断代的主要依据,另外,根据此船现存的长宽尺度,根本无法通过在明初修建的水门,所以断定这只船的年代最迟不晚于元末明初。关于船的用途,专家们认为有可能是元代用于巡视海面、备倭的战船。因为水城作为驻扎水师、停泊战舰的军事重地,一般渔船禁止出入。另外,随船一起出土的还有石球、灰瓶等作战武器,从而进一步说明该船是战船而不可能是货船。从沉船的位置来看,它沉没于风平浪静的小海西南岸边,这显然不是由于风浪所致。从船体西南部有两个地方进行过修补,说明它是一条使用时间较长的旧船。因此可以认为该船是因老化而无法修复被人们遗弃的。后来人们把船体的水上部分拆除,留在水下无法拆除的船体部分,经过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以致被掩埋起来。此船是我国目前发现古代最长的一艘战船,他的船型设计一反传统的“短肥型”货船格式,采用船体修长的瘦长型,长宽比达到五比一,几乎是我国先期出土的几艘古船长宽比的两倍,注重其快速性。在抗沉性方面,采用了多达14个的水密舱,一旦遇到意外情况,一个或几个舱室进水,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航海性能和战斗技能,表现了我国早在元代造船业就有了辉煌的成就,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术技巧。

发掘现场图片:这两幅照片是文物工作者在古船发掘现场进行清理,在发掘古船的同时,在这艘船的西部,还发现了两艘古代沉船,但那两艘沉船大部分都压在民宅的下面,限于当时技术力量不足而且施工时间非常紧迫,没有同时发掘上来,现在仍完好地埋在地下。

锚具:这里还有几件锚具。锚是一种固定船的工具,因为船在水上活动总是有行有止的,所以出现船的同时也出现了锚。锚的发展沿革是从石制到木石并用,最后发展到铁锚。在明清时期,我国北方海域多使用铁锚,南方海域多使用木锚。最初由人工制作的锚是石锚,也叫石锭。它的特点是重量大,这里还有两个游锭,如果船在海中突遇风浪,将游锭分下于船的两旁,可保持船体平衡,以抗风浪。接着出现的是木锭,它由锭杆、锭爪、锭栓三部分组成,具有抓口大,入泥深,抗风浪侵袭等特点。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四爪铁锚,它同时具备了前面两种锚具的优点,所以至今还在沿用。这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航海实践中独创的锚具,所以在朝鲜、日本、东南亚一带,人们也称它为“唐人锚”,这具铁锚高2.15米,重456公斤,可供数百吨的海船使用。第 三 展 厅

第三展厅是文物陈列厅,陈列的文物大部分是随古船一起出土的,也有一些是渔民在捕鱼的时候打捞上来的。一展柜:

1、石网坠:是古代劳动人民从事渔猎活动时使用的石质网坠。

2、三足罐:在蓬莱至庙岛海域发现,是典型的夏商时期器物。

3、石臼:在蓬莱水城出土,是古代海船上的生活用品,用做捣捶。

4、滑石碗:这件小碗是由滑石粉磨制而成,非常精致。

5、双耳罐:它是船上的生活器皿。二展柜:

1、碗:这几件青釉碗均系元朝生产,属于古代南方青瓷系统,是古代浙江龙泉窑生产的珍品。

7、陶 足:这件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陶制器皿是古代人民驾驶独木舟和木筏在航海活动中遗失在海里,是古代人们烧水用的器物,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见证。三展柜:

1、鹿角:在蓬莱水城发现,产于我国东北及朝鲜。

5、银蜡台:这件银制蜡台造型别致,分为三层,通体雕有龙纹,小巧精致。

7、铜炮口:是在蓬莱元代战船下发现的,黄铜铸造,口径为10厘米,是元朝海军使用的火器。

8、砚台:这几件砚台是我国古代海船上使用的文具。

9、双系执壶:是古代海船上饮水用的器物,该壶有体轻、瓶壁薄等特点。

10、铁药碾子:这是古代海船上加工中药用的铁药碾,可见我国古代海船上工具完备、设施周全。

11、石炮弹:古代的作战武器。四展柜:

7、香炉:这一件元代陶香炉是船上烧香敬神用的。

10、灰弹:古代海船上使用的一种武器,内装石灰,抛掷到敌船上瓶壁破裂,石灰飞扬,起到现在烟雾弹的作用,可杀伤敌方士兵的视力。这件灰瓶发现时还装满石灰,我国在战船上使用灰瓶是在宋元时期,到明代还继续使用。

14、虎子:这件文物叫虎子,是古代人使用的溺器。五展柜:

(2)、(3)、壶:这是几把古代海船上用来饮水的瓷壶。(5)、(6)、高足杯、高足碗:水城中出土最多的是元代瓷器,元代末期的龙泉窑瓷器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这个竹节柄高足杯,就是龙泉窑青瓷中常见的器物。近几年来,均有同样器物大量出土。六展柜:

3、陶 :这是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用品,是所有文物中年代最久的。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解说词 第 一 展 厅

为了充分利用蓬莱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发掘和丰富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蓬莱阁管理处从实际出发,经过专家、学者、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投资200多万元,荟萃了全国各地区和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船舶模型50余只,于1996年5月26日对游人开放。

陈列馆共设古代船舶和现代船舶两个展厅,陈列面积240平方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古代船舶陈列厅。

我国是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和众多岛屿的国家,也是拥有众多江河湖海的国家。远古时期,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逐水草而居”。为了进行水上活动,就必须利用和制造渡水工具,最早的舟船就开始出现了。

早在1万年到4千年前,人类用古斧、古凿以不断成熟的木工技术,制造出独木舟。独木舟的出现,开始了我国造船业的历史。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5千年前制作的独木舟。这是山东半岛荣成独木舟。这是隋朝双体复合独木舟。这三只独木舟印证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隋朝的四千多年间,我国的木船制作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国赤壁之战的斗舰:斗舰的舷侧设有女墙,下开棹孔;舷内又建女墙,重列战格,人在船中,没有后顾之忧。所称斗舰,即用于战斗的舰只。这种斗舰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军率斗舰数十艘,驶近曹操军营,同时放火。火借风势,大破曹营,致使曹军水师全军覆没。赤壁之战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上战例。

隋代龙舟:隋炀帝曾率庞大船队三次巡游江都(扬州)。隋炀帝乘坐的龙舟,上建四层建筑,有正殿、东西朝堂,全部用金玉装饰,下层为内侍住处。龙舟航行全靠拉牵,拉纤壮丁达八万人,奢华程度,令人咋舌。从造船的规模和工艺看,已经是十分精美、豪华。

宁波出土的宋代海船:它的突出特点是设有松木制成的龙骨,并设有6道水密舱壁,壳板底部装有减摇龙骨,这一技术比外国要早600年。

唐代游舫:游舫,是继隋代兴起航行在大运河上、为官宦乘坐的大型豪华游览船。最大的长达20丈,上建5层舱楼。船的结构、造型精美灵巧,雕琢玲珑剔透,装饰金碧辉煌,工艺已是炉火纯青。

大澳船:是广东粤东沿海地区早年使用的拖网渔船,也做货运船。它造型特点是前窄后宽,形似水鸟,船首一对渔眼,看起来有虎虎生气。大澳船航行起来平稳快捷,至今仍有沿用。

两头船:是明代战船。因两头装舵,可以做到东风西驰,西风东行。航行中可以旋转,进退自如,十分灵活。

客舟:在汴河中行驶的有货船、渡船、游船等,客舟只是其中一种。它造型美观,结构紧凑合理,是唐宋时期造船高水平的集中表现,在我国造船史上有特殊位置。

宁波船:大部是在温州、宁波建造。船底有龙骨,首尖尾阔,靠帆航行。清代广东水师快船:这种船的特点是有风时用帆,无风时划桨,回转灵活,航速快捷。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广东水师提督就使用这种战船。

王爷船:闽台两地一种民俗活动使用的渔船。王爷,是民间对瘟神的尊称,在祭祀王爷过程中,将真船小舟、彩船放入海上漂走,名曰送瘟神。毛泽东《送瘟神》一诗中“纸船明烛照天烧”,就是描述这种民俗活动的情景。

雅克萨抗俄战船:清顺治七年(1650),沙皇俄国侵占我国雅克萨城,之后还不断侵犯我松花江,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巡视松花江,并亲自调兵遣将,康熙二十四年(1685),共调兵3000人建造战船百艘,收复雅克萨并逐出侵略者。1689年,签定了举世闻名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船首设红衣炮两尊,可轮番发射,必要时可运到陆地上使用。

南京船:是明未清初航行在长江下游以北近海一带的货船,是我国古代优秀帆船的一种。郑成功战船:郑成功是明清时期收复台湾的名将。南明永历15年(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数万人,乘坐这种船从厦门出发,于台南禾寮港登陆,围攻荷兰总督所在地赤嵌城,迫使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这种战船立下卓著功勋。

郑和宝船(宝船,并非船装饰如宝。系郑和称“三宝太监”):明代郑和下西洋乘坐的便是这种船只。它长125米,宽48米,深12米,排水量1700吨。当年郑和统领将士27800人,宝船10余艘,遍访东南亚、印度洋南岸、东非南岸等30多个国家。宝船船队规模宏大,航海技术精湛,航海区域广阔,政治、经济影响深远,为世界所瞩目。

闽南渔船:又称白底船,用来运输和捕鱼。它结构坚固、装饰秀丽,在闽南一带广泛使用。

戚继光抗倭战船: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蓬莱人,原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在家乡蓬莱经营海防10余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奉调浙江抗倭,1562年又赴福建沿海,官至总兵。戚继光统率的战船是福建沿海建造的大福船,大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据载,依大福船之上抗击敌人,矢石火炮居高临下而发,遇到敌人小船,象耕地一样把敌船耕沉。经过几次大型海战,两年后平定了东南沿海倭患。建国以后,戚继光抗倭大福船成为北京军事博物馆重点展品。中国造船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船尾舵、橹、水密舱壁、车轮舟和指南针等重大发明,是中国对造船技术的世界性贡献,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请到二楼观看现代船舶展厅。第 二 展 厅

现在请各位参观陈列馆第二展厅。

前面说过,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造船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拥有2100万载重吨的远洋船队。中国的造船业除为交通、海洋开发、渔业、国防现代化服务以外,出口船舶已获国际航运业的信赖和欢迎。中国正迈入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鱼雷快艇:这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适宜于隐蔽、突然地在水面对敌舰进行攻击。这种艇曾在我海军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著名的“八一”海战和收复西沙之战,鱼雷快艇立下了赫赫战功。

水翼导弹艇:由于快艇底部装有双翼,因而航行起来减少了阻力,使航速大大提高。艇上装备有舰对舰导弹。由于航速快,机动灵活,攻击威力大,突出了独立的战斗特点。

海军62高速护卫艇:是以护航、巡逻为主要任务的高速舰艇。

潜艇:是一种既能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下活动的舰艇。由于它隐蔽性好,自给力大,续航力远,可长期潜入敌方海域作战。我国海军潜艇部队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海上作战任务。

航空母舰:号称水上活动基地,可载近百架各式飞机。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强大威力。由于威力巨大,现已成为大国争夺海洋霸权的重要工具。全浮式汽垫艇: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快速艇,特点是在艇底和贴水部分衬了一层气垫,使船体阻力大为减少。由于船体已高出水面,更适宜于作登陆艇。

导弹护卫舰:是以护航、反潜、巡逻为主要任务的水面战斗舰艇。因为这种舰多以导弹为主要武器,因此称导弹护卫舰。这种舰艇在我国海军被广泛使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以核原子为动力的大型军舰。由于它排水量大,武器装备强,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和指挥性能,主要用于远洋作战。

自升式钻井平台:是我国大连造船厂建造和修理的在海上开发油田的钻井设备。

泸州一号散货轮:是我国自行研究和制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货轮。集装箱货船:是上海造船厂与德国马尤福姆公司联合设计、上海造船厂83年建成的,可载724个标准集装箱,是多用途货船。由于性能好,首批出口西欧,并获1983年国家质量金奖。

滚装船:是江南造船厂为联邦德国亚联航运公司造的,可载4000辆大型汽车的滚装船。由于这种船达到当时世界同类船的先进水平,所以被誉为“世界未来型”船舶。“长征”型沿海客货船:可载客960人,同时载货1500吨,目前我国生产了14艘,航行在上海-大连,上海-广州等航线上。

穿梭油轮:这是大连造船厂于1986年研制成功的1500吨穿梭油轮,用于挪威北海港口,将油田开采出的原油运至欧洲各港口。它能适应当地恶劣气候情况下的运行,并能够在无码头停靠的情况下进行安全装载。

中山舰:原名叫“永丰”舰。中山舰是我国近代史上一艘曾创立过不朽功勋的著名战舰。1922年6月,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宋庆龄曾登舰指挥平定陈炯明在广州发动的政变。1925年孙中山逝世,将此舰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抗战期间,正在长江巡航的中山舰突遇六架敌机攻击,舰尾要害部位中弹沉入江中。为纪念“中山”舰的不朽功勋,湖北人民政府于1997年1月28日将它打捞出水,现陈列在辛亥武昌起义博物馆。

31-Y3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远望”号:主要用于进行洲际运载火箭试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的科考船。

向阳红十号(远洋科学考察船):总长156.2米,排水量13000吨,1979年12月在我国江南造船厂建成。这是当时世界同类船舶中最大的一艘(航速为每小时20海里,续航力18000海里),该船配合远望号先后完成过我国洲际运载火箭的实验任务和发射通信卫星的实验任务,1984年11月还首航南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参与建立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工作。

喷水推进豪华客船:是航行在香港、澳门之间的客运船。

扬子江乐园号:是由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武昌造船厂建造的船只。该船是符合国际水准的豪华型旅游船。

爬吸式挖泥船:是用以疏通航道、清淤的专门船只。

导弹驱逐舰:这种舰艇是现代各国海军广泛使用的一种军舰。驱逐舰装有对海、对空、对潜等多种武器,有较强的海上作战能力。以导弹为主要武器,还配有直升飞机,所以叫导弹驱逐舰。

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对第一代驱逐舰实施了现代化改装,1989年改进型导弹驱逐舰建成服役,这只模型是我国051改进型导弹驱逐舰。

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第二展厅到这里结束了。我们继续参观其它景点。田 横 山 文 化 公 园 导 游 词

田横山自古为军事要塞,而尤其值得骄傲的是,这里曾是末路英雄田横安营扎寨的地方。

田横是战国时期齐王田氏的后裔。秦朝末年,没落为平民。后响应陈胜吴广抗秦,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开始同盟,逐渐分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田横不愿臣服,被韩信战败后率残部五百人流亡到时为东夷之地的海边荒岛。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邦多次派遣使节到荒岛招安,田横若向朝廷称臣,即可晋京封侯加官,否则朝廷便出兵围剿孤岛,斩尽杀绝。田横为保存五百火种,被迫离岛赴京。行至距都城洛阳三十里的一处驿站时,田横凛然自刎,并在死前嘱托两位随从将他的头颅献给刘邦。当刘邦见到田横那形容未改的头颅后,深为其刚烈之气感慨而震惊,遂以王者礼仪予以厚葬,并下令任命田横的两个随从为都尉,发士卒二千。田横的葬礼刚毕,两位随从便在田横坟前各自挖一洞穴同时自杀,随主而去。当田横死不称臣以生命捍卫尊严的消息传到荒岛,五百壮士全部步其主后尘,合众自杀,以身殉节,惊天地,泣鬼神,十分悲壮。从此,这座海岛姓田而不姓汉,田横山成为气节的象征。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史籍的疏漏和笼统,一直考证困难,众说纷纭。唐宋以来,文献所见“田横岛”与“田横寨”,大致可有三说,即海州(今连云港)说、即墨说和蓬莱说。三种说法都有一定根据。其实民间传说田横所居的海岛,在山东沿海还有多处,都未发现原始遗迹。山东大学的刘敦愿教授认为,当年刘邦指出,田横还居于要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蓬莱地处胶东海滨,渤海海峡又有庙岛群岛,在军事上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危急时尚有回旋余地,必要时还可以从海上遁走他方,借助外援。因此,对于田横的居守之地,他的结论是接近“蓬莱说”的。

不管田横的五百壮士殉难处是否在今天的田横山,他们的营寨曾经驻扎于此恐怕不会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既然是当年英雄们驻足的地方,就足以令今人大发思古之幽情,低回凭吊一番了。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它的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内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已辟为文化公园,既给游人提供了观光览胜的场所,也为田横这位令人敬佩的末路英雄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田横山文化公园位于蓬莱阁西侧,总面积19231平方米。它以自然风光为形,以人文内涵为魂,成为与丹崖仙阁相协调的绿色背景。整个景区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古迹史踪,山情海韵,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恬淡隽秀的迷人画卷。田横纪念广场:田横纪念广场位于田横山东南坡,是进入田横山的第一个景点。广场主要由《田横与五百壮士》大型浮雕和《祭田横墓文》石刻等组成。《祭田横墓文》:《祭田横墓文》是从《韩愈文选》中节选的。唐贞元十一年九月(公元795年),韩愈去洛阳路经田横墓时,为悼念田横而作祭文。祭文中对田横的气高节烈、威武不屈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田横虽然没有完成复国大业,却牢记国耻,不甘受辱,傲视生死,不损名节,其英雄气概,与日月同晖,光照千秋。

《田横与五百壮士》浮雕:广场正面的这幅大型浮雕,是根据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力作临摹而成。这幅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意思的是,徐悲鸿大师把自己的五官相貌,“移植”描绘到五百士之中一个人的脸上。当时,正值蒋家王朝初建,以统一中国之名,行一统党国之实。这幅油画适时而出,其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受到红色根据地的高度赞扬。这幅珍品被公认为徐悲鸿代表作之一。皖南事变后,田横精神曾一度成为重庆《新华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的热门话题。

田横寨遗址:这里是田横寨遗址,为长方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南侧的“田横寨遗址”石碑为书法家大康题写。这座田横纪念柱高7米,采用花岗岩雕凿而成。四面浮雕分别表现了“聚事”、“演练”、“进攻”、“建国”四个场面。西侧是一座田横雕像。他面北而立,气宇轩昂,象似在高呼“吾岂能北面而事臣?”雄姿凛然,气壮山河。

三生石:这里是三对刻石小品。两只手的手心两两相对,依次是“心心相印”、“花好月圆”、“福寿双全”,代表了一对情侣从相知相爱到喜结良缘,再到白头偕老的幸福历程,也是对游人中的每对情侣的最美好的祝愿。三生是指佛教所说的前生、今生和来生,也指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三生石寓意在人生三个阶段幸福美满、好运常在,即所谓“三生有幸”之意。翠薇廊:这座顺着山势逶迤而上的翠薇廊,是一座仿木质结构的框架建筑。它造型典雅,色调温馨,紫藤缠绕,绿荫遮日,清风徐徐,落英缤纷,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烟波亭:这座小亭名为烟波亭。烟波,形容烟雾笼罩的水面。唐代诗人崔颢在他的《黄鹤楼》诗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在这座小亭中伫立眺望,看到的却是烟波浩渺的大海,心境恐怕也与崔颢的诗句所写相去甚远。

“天风海涛”刻石:这一刻石小品上的“天风海涛”四个大字古朴苍劲,大方美观,是书画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的真迹。这里地势高峻,面对大海,视野开阔。极目远望,海国天光十分壮观,“天风海涛”,对眼前的景象概括得恰如其分。

齐王鼎:这个肃然凝重的大鼎为齐王鼎。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或置于宗庙用以铭记功绩的礼器,一向被视作立国之重器。为纪念田横誓死不屈的壮举,于此处立鼎纪念,表现了齐王田横志在问鼎齐鲁的决心。

濯缨泉:这是濯缨泉。濯缨就是洗涤帽带,通常指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俗话说:“山无水不秀,水曲则有情”。齐王鼎的鼎足之下有溪水汩汩而出,跌宕起伏,潺潺有声,千回百转,净手涤足,妙趣横生。

怡然园:怡然园,顾名思义,是一处令人心情怡然的地方。“怡然”二字,意为心旷神怡,和悦愉快的样子。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记叙,这小小的怡然园里奇花异草,暗樯浮动,自然会使游人感到心旷神怡,不胜陶然。

孙子兵法汉简:这是一组用巨型花岗岩雕凿成的孙子兵法汉简。孙子兵法汉简录入了《孙子兵法》的全部内容,体现了中华五千年艺术的博大精深。徘徊在这片兵书简册之间,一定会产生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风范的感叹。丹崖山是神仙文化的代表,而田横山却积淀着精武文化的内涵。孙子兵法汉简岩雕,对于精武文化的体现,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翰墨锦章:这段镶嵌名诗石刻的墙垣称为“翰墨锦章”。“翰墨”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在这堵墙垣上,共刻录了六首诗作,分别是骆宾王的《蓬莱镇》、苏东坡的《望海》和《海上抒怀》、戚继光的《韬钤深处》、《马上作》、《放舟蓬莱阁下》。

八卦健身桩:这里的八卦桩是由圆形柱和六棱桩阴阳结合、两环相扣组成,集习武健身于一体,无论疾走或缓行于八卦桩上,均可健人体魄,消解愁肠,你若感兴趣的话,不妨亲自一试。

逍遥麓:这里是逍遥麓,又称春夏秋冬广场。在这方八角形广场上,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天文科学的精髓。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置有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石雕,是道教崇奉的四方正神。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方分别立有春夏秋冬时柱,随着星移斗转,坐地日行,北斗七星一年四季分别指向四个方向。游人来到这里,悠闲信步,畅怀吟诵,寄情山水,心胸开阔,疲惫顿消,不胜陶然。

幸福园:幸福园立意“幸福缘路”的主题,即情投意合、海誓山盟、并蒂芙蓉、白头偕老、百年好合。幸福园的构思很精巧,立意也独特,主题鲜明,颇具匠心,集休憩、娱乐、游览、康体于一身。整个园中雕塑小品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徜徉其间,诗趣盎然。入口处这一巨大的石门,暗意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俚语。踏上鹅卵石铺就的半圆形回廊,就意味着踏上了幸福之路。当你漫步在这幸福的旅途之中,从缔结婚约起步,共同迈上人生的漫漫征程,映入眼帘的是不同时期的婚姻标志,它以情感的色彩给人以理性的启迪,以时空的转换再现生命的伟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人生有涯,真谛常在,但愿所有有情人踏上这生活的幸福之路,共同追求美满的永恒。

观景台:这里是田横山的顶峰,也是胶东半岛最北端的最高点。在这里举目四望,视野十分开阔。北面是烟波浩淼的大海,南面是新貌崭然的古城,东面是神韵独具的仙阁,西面是舟楫纵横的港湾。在这里,最容易使你发感慨、抒情怀,因为你在这里所领略的,是人间美景的精华,是天地造化中的山海大观。合海亭:这是一座八角十六柱的双层楼阁式建筑,飞檐斗拱,气度非凡。面积为1029平方米。因地处黄、渤海交界处,所以寓意为二海龙王之神力。亭上置合海巨钟一口,直径2.001米,高3.47米,重6.6吨。钟上铭文由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合海钟被敲击时,声似钧天广乐,闻之如意吉祥。得道轩:这是一座轩亭式建筑,轩名为草书,是沈鹏先生题写。轩前有明廊。前廊两侧分别嵌有刻石两方,南为“戴月”,北为“连天”。

风烟绝胜坊:这是一座四柱冲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牌坊,背靠合海亭,面向大海,造型古朴庄重。

纳川亭:大家可以望见那座傲然伫立的方亭称为纳川亭。“纳川”,即“海纳百川”之意。

古炮台:在这以东的城堞旁,有一座古炮台,上面置有古炮一门,为前膛炮。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水师营曾在这里以爱姆斯朗炮击退过入侵的日舰。各位朋友,田横山和丹崖山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处山体园林,以大海蓝天相映衬,以历史遗迹为题材,展现了仙岛神乡生动感人的景象。所不同的是,丹崖山是以神仙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充满了人文气息。而田横山却是一幅山海风光的大写意,既蕴涵着历史的苍凉与悲壮,又弥漫着现实的美好与温馨。怎么样?对这里的山光水色、仙迹神韵您喜欢吧?青山在,人未老,希望你在后面的游览中玩得更加忘情与尽兴!田 横 山 后 海 景 区 导 游 词

田横山俗称老北山,地处蓬莱陆地最北端,也是胶东半岛最北端,这块突入海中的陆地岬角称为登州岬或蓬莱岬,是渤黄二海的分界处,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位置。东与丹崖山隔一小海湾相接,石壁高峻;西、北两面半浸海中,形势险要。汉时韩信破齐,齐王田横率其徒五百人东走,曾筑寨于此,因此得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为巩固海防,明廷调浙江兵卒于此戍守,在山上筑起城垣和署衙廨宇。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起,登州统领夏辛酉在山上筑起炮台,架起爱母斯郎炮数门,守护海口,兼为旅顺之声援。这里既有山海胜境,又有历史遗迹,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到这里探古览胜的游人不断增加。1993年,田横山与丹崖山之间架起了一条跨海索道,这里成为蓬莱阁旅游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跨海索道上乘坐缆车,仰望前后两侧的仙山琼阁,俯瞰大海的万里澄波,联想三神山的迷人神话,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跨海索道全长481米,高点海拔50.7米,相对落差26.3米,采用单循环半包吊椅式结构,共设缆座54个,日可载客5340人次,是山东省第一条海上索道。它区别于其它索道的地方就是可以搭乘缆车领略海上风光,在感受上是别有情趣的。)

神龙分海──黄渤海分界坐标:田横山与辽宁旅顺老铁山之间的连线,构成了渤海与黄海的天然分界线。经解放军海军航海保证部的精确测量,蓬莱岬是黄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此分界坐标,便是根据海军航保部测定的东经120°44'33.3“与北纬37°49'50.2”交叉点建起的,由此向北偏东20°为黄渤海汇合处。黄渤海分界坐标设计新颖精巧,独具匠心。两条盘曲而上的巨龙,象征黄渤二海,二龙共衔一珠,象征蓬莱,同时也是黄渤海分界点。二龙戏珠,吉祥如意,黄渤海分界坐标,呈现了华夏图腾艺术的美感,为田横山增添了颜色。

金龟礁:这块海礁的形状很象一只乌龟,所以称为金龟礁。传说两位龙王在这里聚会,划定两海界限之后,商定让他们的一位下属金龟在这里盘踞,以作为渤、黄二海的永久性标记。于是,这只金龟便恪尽职守地蜷缩在这里,最后化成了一块礁石,形成了“金龟探海”的天然奇观。在它的背上,还留有“一足跨二海”的脚印。

田横栈道:这里是被称为胶东一绝的田横栈道。栈道全长220米,高2米,离崖壁地面20米,东起回仙洞,西抵老虎洞。这条栈道,使珠玑岩的悬崖绝壁成了坦途。游人行于栈道,如同凌波漫步,脚踏万顷碧涛,头顶危岩绝壁,既惊险又刺激。在这里依崖观海,烟波浩淼,抚今怀古,情趣盎然。

老虎洞:提起老虎洞,也许会问,老虎应栖身于深山密林之中,海上怎会有老虎洞呢?原来,这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明洪武年间,登州海面常有日本海盗(又称倭寇)出没,他们海上打劫,登陆抢掠,十分猖厥,当地百姓深受其害。由于官府腐败,海防松弛,缉盗不力,百姓叫苦不迭。

水城有一义士,名叫王老虎。豪爽耿直,疾恶如仇,并且会武功,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倭寇的侵扰,十分憎恨。这天,他聚集几位武艺高强、熟识水性的伙伴商量,给倭寇一点颜色看看。他们选准一个月黑夜,乘木舟隐藏于老虎洞中。夜深时,海面上驶来一只匪船。他和伙伴们抖擞精神,拼力将小舟划向贼船,只听一声雷吼,王老虎和伙伴们手持短刀,纵身跳上贼船,倭匪措手不及,已成为刀下鬼。黎明,闻讯赶来的渔民们看到倭匪血染大海,尸漂海上,欢声四起。人们为彰显王老虎的勇敢行为,将这个洞命名为老虎洞。

回仙洞与益寿泉:回仙洞,是当年八仙经过的地方。他们来到这里,张果老感到口渴,可是,海水一片,又苦又咸,到哪里找寻淡水解渴?万般无奈之时,只见铁拐李举起拐杖,对准峭壁狠狠地撞去,霎时岩壁出现穴洞,这便是今天的回仙洞。铁拐李又用拐杖对准洞壁敲了敲,一股甘泉缓缓流出,朗朗声脆,这便是益寿泉。当然这是民间传说,其实这岩洞是由于长期风化形成的溶洞,而这泉水是山上的雨水渗入地下经过层层岩缝过滤出来的。不过,这泉水不仅清澈透凉,而且甘甜可口,人们还说它有强身益寿的作用。

独步峡与将军石:沿着回仙洞外的沙滩北上,迎面有一条狭长陡峭的石壁挡住去路,只容一人侧身方可通过,所以称为“独步峡”。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步峡上有一块巨石兀立,恰似一位把门将军,傲视狂涛,很有些唯我独尊的气势,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将军石”。

八仙礁:八仙过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这里的八仙礁,蕴含着一段关于八仙的小故事。

传说八仙在蓬莱阁上饮酒作乐,酒酣之后,各持宝器走进大海,在风涛海浪里显示各自的神通,不一会儿便漂向了遥远的海天相接处,而他们的形骸却羽化成八块礁石。这片礁石,已经被海浪冲涮出一副沧桑模样,但是仔细辨认,张果老的驴子,铁拐李的丫丫葫芦,以及八位仙人或卧或仰、或坐或立的形态却依稀可见。

弹子涡:在八仙礁东北角有一个天然石洞,海潮退落后,洞口半露水面。石洞口很狭窄,里面却是宽阔的。洞中有两枚巨大的鹅卵石相依相伴,随着潮起潮落相互磨擦碰撞,发出“咯咯”响声,十分动听,被当地渔民津津乐道称为“弹子涡”。传说,涡里的两块卵石,曾是东海龙王爱不释手的两颗宝珠。为了镇住海上的狂风巨浪,保佑渔民出海平安。龙王忍痛割爱将宝珠安放在这个礁石涡里,从此这苍茫大海便波澜不兴了。

凤凰礁:八仙礁前面的礁石,形同一只引吭高歌的凤凰。它背山面海,引颈长鸣,是在为人间仙境而欢歌,还是为游人过客而祝福,抑或兼而有之吧。各位客人,田横山后海景区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这里的山海景观是充满神韵的,这里的仙岛胜迹,山水绝唱,一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登州博物馆解说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登州博物馆。

登州博物馆坐落在田横山南麓,蓬莱阁西侧,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由序厅、古城遗韵厅、千年古港厅、海防重镇厅、文物精华厅、名人故里厅六个陈列厅组成。馆内陈列文物307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45件,其余不定级文物246件。它通过文物、模型、照片、版图等形式,客观地展示了蓬莱地方史的各个方面。在内容、形式的布局上,它打破了传统的按历史顺序陈列的模式,重点突出,立意新颖,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博物馆内安全消防设施齐全,采光、供暖、制冷、通风、通讯及残疾人通道等设施完备。登州博物馆的建立,使库房中珍藏的文物与世人见面,进一步展示了文物工作的价值,弘扬了古登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传统。它不仅填补了蓬莱无博物馆的空白,而且成为一处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基地。历史意义上的古登州,管辖范围最大时几乎包括整个胶东半岛,共辖九个县一个州。因为治所设在蓬莱,蓬莱便成为登州的附郭。这里的登州博物馆,其实物陈列品主要是蓬莱范围内的。因为过去人们习惯上总是把蓬莱称为登州,该馆也权且定为登州博物馆。第一展厅 序厅

据史料记载,三千年前,蓬莱人民的祖先就生活在胶东半岛这片土地上。他们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创建着自已的家园。这里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这里的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观--登州海市。由这种虚幻缥缈的海天奇景,衍生出三神山的传说,致使历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动高潮迭起,从而奠定了蓬莱在中国东方神活中的策源地位。“蓬莱”二字已成为“仙境”的代名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是“神仙”二字,给蓬莱带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这里,丹崖名楼尽现了山海名邦的多彩风姿,神话传说破译着民族精神的玄妙密码,古港城垣留下了供人怀古凭吊的遗迹,石坊碑碣记录了白云苍狗般的岁月沧桑,男耕女织创造出美丽生动的人间传奇,名士贤达演绎着慷慨悲壮的历史活剧,轶闻掌故昭示着悠久历史的丰富内涵,民俗风情揭示出文化积淀的丰厚多元。

然而,过去毕竟已成为历史,当我们从岁月的沧桑中走出来时,一定会发现,更让人流连忘返的则是蓬莱的今天。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使古老的蓬莱焕发了勃勃生机。蓬莱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了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谱写出令人振奋的新篇章。如今的仙岛古城,日新月异,繁荣兴旺,成为驰名中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历史早已“大江东去”,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早已“浪淘尽千古风流”,为了探知过去,研究未来,借古鉴今,昭示后人,在蓬莱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建起了这座“登州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共分为六个展厅。请各位随我参观第二展厅。第二展厅 古城遗韵厅

蓬莱古城,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为黄县东南之莱子国辖地,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始置蓬莱镇,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治所由牟平迁往蓬莱,升蓬莱镇为蓬莱县。以后几个朝代,虽隶属有所变更,但县治未变,直到1992年改蓬莱县为蓬莱市。在清代的《登州府志》中,对登州府所辖区的范围有详细的记载。原文如下:“登州府东至海四百九十里,南至莱州府即墨县四百里,西至莱州府掖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海一里至北隍城岛二百四十里接奉天界,由海道至奉天旅顺口约六百里至盖州套约千余里,自府治至京师一千八百六十里,至省城九百二十里,东西广六百四十里,南北袤六百四十一里,蓬莱县东至福山县界九十里(至县治一百四十里),西至黄县界四十里(至县治六十里),南至栖霞县界七十里„„”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北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窗口。请看这边的看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登州港就在沟通南北平原以及与朝鲜、日本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传,秦朝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携带五谷种子及百工的远航船队,就是从古登州港出发到日本的。徐福的东渡,开了远洋航行的先河,并为我国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隋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由裴世清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统一王朝派出的访日使团,也是从古登州港出发,横渡到日本。到了唐朝,中国的对外往来日益频繁,从公元630年起,日本和朝鲜先后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多达数千人次。他们相继从登州港这个门户进入中国前往唐都长安。日本著名高僧圆仁随“遣唐使”从古登州港入唐,先后在唐朝游学九年,在登州居住了两年。圆仁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这本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部珍贵文献。在书中对登州的地方行政、经济以及唐时登州的物价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

旧府治的城池在画河以西。画河是府城的护城河,(府城东门,也称望仙门,传说汉武帝于此望仙山,后来府城东拓改为鼓楼。南门(上水门西),俗称南天门。西门仍为古县城西门。北门在下水门由东向南处。)明洪武年间,指挥谢观、戚斌,永乐年间指挥王宏相继修筑,城区向东拓展,成为后来的蓬莱城。登州古城周长十一华里,呈方形,面积八平方里,城墙高三丈五尺,厚两丈,外层砖石,内层泥土,城门四座,东门宜春门(亦称春生门),南门朝天门,西门迎恩门,北门镇海门。城门楼皆为三层檐,俗称“三滴水”。古时只有皇宫才有这样建筑,各府县衙,只能两层檐。传说隋朝皇叔杨林守登州所建。四座城之外建有瓮城,城外有两丈宽的护城河。瓮城城门上各建有庙宇,东门三义堂,南门火德庙,西门观音堂,北门真武庙。明万历年间,为防止敌人来犯,根据城外地形,不等距离增建了二十八座敌台,敌台突出城墙外,既可射击迎面敌人,又可防止两侧敌人爬城。

登州府内建有七十二座庙祠,七十二座牌坊,显示了古城历史的悠久,文化积淀的厚重。庙宇多是道教和佛家,祠堂多是供奉古代圣贤和乡贤,有土地、城隍、关帝、龙王、财神、药王等庙宇和三贤祠、大忠祠、表功祠、文昌祠等。全城纵横街道耸立着一座座牌坊,都是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有先贤纪念坊、功名坊、节孝坊、名胜古迹坊。有名的戚氏父子总督坊、母子节孝坊、陈氏父子经魁坊、父子进士坊、宣大都督坊等,都是造型雅致、雕刻精美、巍然壮观。文物部分:

(磨棒,磨粮食用的;骨针,新石器(约5000年前),形状未变,质地不同;鱼骨,肋骨;铜鼎,炊具,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安香寺汉白玉佛像,唐代佛像,后毁于战乱。灰陶罐,上刻铭文,庞小吾,汉代道官分粮;陶砚,砚台。)

照片:(1939年民国28年拍摄),钟楼(东来紫气),鼓楼(西望瑶池),1941年毁于战乱。

中间两幅照片为清朝太平楼及蓬莱阁照片。

经幢:寺庙中放的用品,上刻佛像和经文(唐代)。

祭红釉瓶:用高岭土(专门做瓷器的土,特点:土质较密结)烧制而成。恐龙化石:恐龙是生活在距今两亿四千万年至六千五百万年前中生代的爬行动物。那时全球气候温暖湿润,湖泊纵横交错,低等植物繁盛,非常适宜恐龙的生存和繁衍。它们无处不在,成为当时地球上的统治者。因此,也将中生代称为恐龙时代。19世纪中期,我国陆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恐龙化石,山东也是发现恐龙化石较多的地区之一。现在大家看到的恐龙化石是在蓬莱市市医院附近发掘的。

董其昌手迹:《甲子仲夏登暑中楼观海市》 太平御览:古代皇宫皇帝和大臣阅读的书。第三展厅 千年古港厅

蓬莱水城自古就是天然良港,公元707年登州治所迁到蓬莱,遂称登州港。这不仅是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更是防御外患入侵的战略要地。正所谓“东西往来蓬瀛扶桑新罗丝绸路,南北驰骋八闽两粤津关关务繁”。1984年,我们对水城进行清淤时发现了一艘元代古战船残骸。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瓷坛,它的做工非常精致,是元代著名的瓷窑—河北磁州窑烧制的。

这个展柜内陈列的文物,有的是在清淤时出土的,有的是当地渔民在近海作业时打捞上来的,主要是以海内出土的文物来旁证登州港的古老和久远。首先请看一展柜。这是出土古船的纵剖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它是由13道舱隔板分隔成14道水密舱。这样如果其中的一个舱或几个舱进水,仍然能够保持船的战斗性能和稳定性。这些都是随船一起出土的构件。这是滑轮,因为船是靠帆航行的,滑轮可用来升降船帆。这是木栓起到固定物体的作用。

游碇:主要作用是,如果船在海中突遇风浪,可放于船的两侧,保持平衡。

第三篇:蓬莱公园导游词

蓬莱公园导游词

蓬莱公园导游词1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在蓬莱公园东门。蓬莱公园建于1986年。虽然建的比较晚,但是设施很先进。虽然没有古风的韵味,但是有现代的味道。现在,让我们尝尝她的风格。

“游客们,我们现在在公园的花坛前。虽然只是光秃秃的树枝,但在夏天,花坛里的花迷人而芬芳!当然,在下雪的季节,这个地方银装素裹,就像童话世界一样,更加迷人!

“嗯,游客。在感受了蓬莱公园的美景之后,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小猴子们的快乐生活。向西北走,你会到达猴山。看,小猴子在玩。等你有空动一会儿,就换成小孩子玩了!”

“游客们,今天天气有点冷。我们去爬山暖暖身子吧!”“嗯,游客们,我们已经到达山顶了。仙河镇的整个景色就在我们面前。请往远处看,隐约可以看到几台抽油机在抽油。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被称为石油城,是因为我们在这里生产石油。”

“游客们,在欣赏完陆地风景后,是时候欣赏水边的风景了!我们去人工湖看看水里有什么风景!”“游客们,我们来到了人工湖。看水中映出的`树影。好美!水里有许多红色和黑色的小金鱼,非常漂亮。夏天的时候还时不时的摆个花或者月亮的形状,很可爱!

游客们,是时候自由行动了。请注意安全,不要玩危险的游戏。另外,不要乱扔垃圾,保护公园的环境。接下来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开心!三个小时后,我们将在东门见面。

“游客们,我们现在去参观儿童公园吧。这里有攀岩。孩子们可以试一试,锻炼你的勇气。胆小的话可以玩汽车火车。喜欢鱼的孩子可以去那里抓小金鱼。看看能不能抓到!那边还有一个坦克。孩子们可以爬上去玩,看看水箱的结构。有赛车。孩子们可以互相比较。很刺激!喜欢水的孩子不被阻止坐射水车,也很有意思!”

“好了,我们该回家了。祝大家节日快乐!”

蓬莱公园导游词2

“尊敬的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蓬莱公园的东门。蓬莱公园是1986年建造的,虽然它建的比较晚,但里面的设施非常先进。虽然它没有古色古香的韵味,但是有现代化的气息。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她它的风采吧!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公园的花坛前,现在虽然只是光秃秃的树杈,但一到夏天,花坛里的花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啊!当然在雪花飘落的季节里,这里一片银装素裹,就如童话般的世界,更加迷人!

“好了,游客们。感受完了蓬莱公园的美景后,我们再去体验一下小猴子们的快乐生活吧!往西北方向走,就到了猴山。看,小猴子正在嬉戏,一会儿自由活动时,就要换成小朋友在嬉戏了!”

“游客们,今天天气有点凉,我们爬爬山,暖暖身子吧!”“好的,游客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山顶。整个仙河镇的景色就在我们眼下。请大家向远处望,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台抽油机在抽油。我们这里之所以叫油城,是因为我们这里产油。”

“游客们,欣赏完陆地景色,该欣赏欣赏水边的景色了吧!我们这就去人工湖,看看水中是什么景色吧!”“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人工湖边。看水中倒映着树木的影子,多么漂亮啊!水中还有许多小金鱼,有红的、黑的两种颜色,非常美丽。夏天的时候,它们还时不时的摆成一朵花或者月亮之类的形状,非常可爱!

游客们,下面该自由活动了。请注意安全,不要玩危险的游戏。还有不要乱扔垃圾,要保护公园的环境。下面,我祝你们玩的愉快,玩的开心!三个小时以后,我们就在东门集合。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儿童乐园去参观一下。这里有攀岩,小朋友们可以试一下,锻炼一下你们的胆量。胆小的就去玩一下小汽车、小火车。喜欢鱼的小朋友,可以去那边钓小金鱼。看你们能不能钓上来喽!那边还有一个坦克,小朋友可以爬上去玩,看看坦克的构造。还有赛车,小朋友可以互相比一下,很刺激噢!喜欢水的小朋友也不防坐一下水上射击车,也很有趣的!”

“好了,到了我们回家的时候了,祝大家快乐每一天!”

第四篇:山东蓬莱导游词

山东蓬莱导游词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山东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举不胜举。

各位团友,咱们马上就要到达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了。在此小武先给各位介绍一下蓬莱的概况:蓬莱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烟台市西北方向约75公里处,隶属于烟台,北临渤、黄二海,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总人口44.7万。但就是这样一个总人口不足50万的一个县级市,每年确能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远万里、纷纷沓来呢?那是因为蓬莱是一方充满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为什么说蓬莱是“人间仙境”呢?有两个原因;

大家都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这故事发生在哪呀?对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当年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越喝越高兴不知不觉的就喝醉了。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凭个自的宝物渡海,不得乘舟。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铁拐李用的是他的宝葫芦,汉钟离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吕洞宾用的是宝剑,荷仙姑用的是荷花,兰采合用的是花篮,韩湘子用的是潇,曹国舅用的是手中的护板,张果老和他的神驴用的是笙。都知道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还有一首诗来说明此举,“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来教世人做事要常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蓬莱小城不大却与八位神仙有缘。

另一个原因是跟“海市蜃楼”有关。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现一些怪异的影像,当时,人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种现象,刚开始以为是妖怪,把他说成海中的达蛤蜊精吐出的气,称蛤蜊为“蜃”,非常害怕,烧香磕头,祈祷“蜃”不要危害人间,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蜃”并没有威害人类,又把他说成是神山现世,传说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银修砌,树上满是玉石玛瑙,还有仙人来回走动,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长生不死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三座山非比寻常,还在不断的变,其实他当时正是赶上了海市蜃楼,他惊奇的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山叫什么名。方士说一座叫“瀛洲”因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还有一座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就这样“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就这样传开了。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像秦始皇一样听说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来到这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他为了能寻到仙山,在此专门修筑了一座小城,在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没有秦始皇幸运,没看到海市蜃楼,也没找到长生不老之药,就下令将他在海边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赐名为蓬莱,聊以自慰。从此,这座小城就叫做蓬莱了。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当时小武带了一个十六人的团队在蓬莱八仙渡景区游览,大约三点左右蓬莱海滨薄雾渐退,上空先是出现浅黄色带状云雾,并逐渐转白,大家还在开玩笑说:“看,海市蜃楼。”没想到从四点五十分开始,海域上空出现了大团云彩,海市蜃楼真的出现了。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上空出现了“海市蜃楼”。此次的“海市蜃楼”与以往出现的大不相同,清晰度非常高,呈现的是一幅城市景象。有高楼大厦、灯塔、城区道路非常清楚,还好像好像有人、车走动;并且还在不断的变换,这次海市奇观是自一九八八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希望咱们大家这次也能幸运的看到海市蜃楼,真的看不到也不用感到遗憾,去年的海市蜃楼影像已经被八仙渡景区的工作人员用摄像机拍了下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现在的蓬莱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除此之外,蓬莱物产丰富,资源富饶。咱们大家在这一路上都看到了,两旁的田地里都是果树和葡萄架,蓬莱是全国优质酿酒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的主要产区。全市葡萄种植面积8万亩,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5,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蓬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并开采的 20余种,其中,黄金年产量16万两,位居全国第三。第一在哪?也在山东,并且也在烟台,那就是有着“金城天府”之称的招远。现在整个烟台的黄金产量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1/5。以就是说,您拥有5克黄金中就有一克是产自山东烟台的。那么有朋友问我:这里遍地黄金,是不是能买到便宜的黄金带回去?那小武告诉大家,会让您失望了,因为黄金是国家统一牌价销售的,黄金在这里和在您的家乡价格是差不多的。但是,这里的钻石、珠宝、玉石却比任何地方都便宜,正所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这里的钻石为什么便宜?大家是不是都听过这样一句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带比尔思。带比尔思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珠宝商,他在蓬莱设立了一个大型的珠宝加工厂,又把他的地矿陈列馆无偿的捐献给了蓬莱政府,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咱们在游览完景点的时候是会去参观的。同时您还可以把您身上佩带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玉坠等让专家为您免费鉴定一下。这里小武就不在多做介绍了,到时候陈列馆的讲解员会给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

现在距离蓬莱还有一段距离,借这点时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穿插八仙小故事)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寻,人间仙境寻神仙。蓬莱已经到了,就让让我们一起沿着往日帝王寻仙的足迹,走进人间仙境去拜会诸位神仙吧!

第五篇:导游词昆嵛山蓬莱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我是今天**之行的导游员,我叫刘妙。妙字呢,是妙不可言,奇妙的妙。大家这一路可以叫我小刘,或者直接叫我刘妙,刘导都行。怎么方便顺口怎么来哈。我呢,也借我这个名,希望大家这次的**之旅呢,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旅途。我看咱今天车内都是些年轻的面孔,这样吧哈,咱接下来先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咱每个人站起来,给大家伙说说自己的名字呀,爱好呀,或者说说自己的家乡。平时可能在一起天天见面,但彼此也不一定真正了解是不是?也顺遍让我认识认识大家哈。好,从第一位开始。

我们今天去的呢就是具有“仙山之祖“之称的昆嵛山景区。从我们的烟台市到景区大概一个小 时左右的 车程。接下来昆嵛山的一些概况呢,给大家说说。

知道昆嵛山为什么叫昆嵛山么?这个我估计烟台当地上知道的也不多。这个呢,在我国神话历史传记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当时在昆嵛山这里有一个

叫麻姑的仙女,她曾经在这里修炼成仙,所以最初这里被人们叫做,姑余山。又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呢,渐渐的演变为今天我们所说的昆嵛山了。

在历史上,昆嵛山被很多人称为,海上仙山,仙山之祖。昆嵛山有这么多的称号,那么它到底美在哪里呢?这里呢,主要是因为昆嵛山的三美。第一美呢,就在于它怪石林立的山。昆嵛山是花岗岩,以这里的石头不但陡峭,而且形状都不一样,有的高大,有的小。在昆嵛山有很多石头的形状特征像什么,还有待每一个到达昆嵛山的朋友去发现。

第二美在于昆嵛山的水。山上大大小总共有十四条河流,这些河常年流水不断,而且不受外界污染。水不但清澈,还有各种矿物质,所以我们到了昆嵛山后,在 观看美景的同时还要喝一口这上好的矿泉水哈。

最后一美呢就是昆嵛山的林子。树木。昆嵛山的植被 很丰富,各种珍贵的林木也是很多,像红松,水杉等。林子大了,当然什么鸟都有。昆嵛山上的鸟呢有200多种。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珍稀动物。狼啊,梅花鹿。

昆嵛山有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说起道教,咱家看了那么多的金庸小说,王重阳,丘处机都知道吧?当时王重阳就是在昆嵛山创立的全真教。历史上的全真七子也都在这里修炼过。所以,昆嵛山以他的景色美和历史文化特色在旅游方面大受欢迎。

整个昆嵛山分为景区。我们今天去的是九龙池景区。除了九龙池,昆嵛山还有无染寺,太礴顶等景区。九龙池景区有九处池水而著名。关于九龙池还有一个神话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昆嵛山一带被大海所包围。大海里面就是东海龙宫。东海龙王有九个儿子,九个龙太子由于年龄小,不懂事,就知道四处玩,他们到的地方用一定是大雨不断,江海泛滥成灾。后来大禹治水,把各个地方的洪水制服了,但是大禹等人把龙太子的恶行向玉皇大帝告了状。玉帝一怒之下就罚他们九个人在昆嵛山一带面壁思过。但是好景又不长,龙太子都被压在石头下面受罚,这昆嵛山一带有没有人给降雨,于是又大旱了。老百姓又受苦天天求雨。玉帝一看没办法,就让太上老君领了圣旨,来到昆嵛山释放龙太子一伙。等太上老君宣完旨,九龙就从石头下面破壁而出。当时关押他们的地方顿时出现了九个石坑。刚好在那时候大雨就下了下来,九个石坑被雨水也填满。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九龙池。九龙池非常陡峭,大家在爬到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爬山观景记住记住一点,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在我们的九龙池景区呢,还有像龙王庙呀,眺望亭,龙须桥景观。我们到点后见庙呢,就进去拜拜。心诚则灵嘛哈。还有哈,昆嵛山整个是林区,国家级的林区,所以这个管理也是很严的。景区内不许抽烟,点火。打火机,火柴什么的最好放在保管处。咱男士注意了哈,在这游山玩水忍忍哈,抽烟被逮住要重重罚款的。

下载蓬莱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蓬莱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蓬莱水城导游词

    蓬莱水城,即登州古港,位于山东半岛北端,位于蓬莱阁东侧,与庙岛群岛构成海上锁链,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古港原为自然港湾,水域面积比现在的蓬莱水城大三四倍。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此修......

    山东蓬莱水城导游词

    山东蓬莱水城导游词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山东的名胜古迹、山水风......

    蓬莱导游词三篇(五篇)

    蓬莱导游词三篇 蓬莱位于丹崖山上,始建于1065年,为宋朝太守朱处约所建,与南方的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各代四大名楼,因此有北方第一楼的称号。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关于蓬......

    蓬莱仙洞导游词5篇

    蓬莱仙洞导游词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烟台蓬莱避风亭导游词

    烟台蓬莱避风亭导游词 山东省蓬莱县的丹崖山顶上有个蓬莱阁,其西侧有座避风亭,始建于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下面是烟台蓬莱避风亭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篇一:烟台蓬莱避风......

    蓬莱导游词 刘传利

    蓬莱导游词 刘传利 首先欢迎来自xx的朋友来到人间仙境蓬莱,很荣幸我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姓刘,叫刘传利。大家叫我小刘或刘导都可以。接下来的两天里,由我为大家安排行程。如果大......

    山东—烟台—蓬莱八仙过海景区 导游词(含5篇)

    蓬莱八仙过海景区 山东蓬莱八仙过海景区位于蓬莱市北黄海之滨,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是一个三面环海的葫芦岛,有一座八仙桥通向景区,将人间与仙境紧紧的连在一起,游览面积5.5万平方......

    蓬莱习俗

    蓬莱人结婚一般要经过三个程序:求婚,催妆,婚礼。 求婚。不论是经人介绍还是自由恋爱,男女双方在交往了一段时间,感觉可以谈婚论的时候,就可以见见对方的家长。男方向女方家长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