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科学与技术面试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性格稳重,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做事踏实认真,热情主动,吃苦耐劳,并且敢于承担责任。平时喜欢和他人沟通,善于与人相处,具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年来,我一直怀着对本专业的热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了电路分析,微机原理,c/c++编程,数字/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dsp,电路cad等等一系列与电子相关的课程;出于对嵌入式开发的爱好,我自学了许多嵌入式方面的知识,比如arm嵌入式系统,linux操作系统,linuxc编程,uc/gui等。参加了西南大学创新基金项目,并担任主要队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学到了一定的开发经验,并了解到了很多先进技术。
作为一名电子专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虽然缺少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电子科学与技术
天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结业论文
学院:化工学院
班级:应用化学工(工)一班 姓名:滕欣余 学号:3010207403
生活的使者
----------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电子科学 通信 生活便捷 发展史 纳米技术
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感觉到,电子器械与电子产品已经充斥于我们的生活,自信息革命以来,电子科学产业迅速崛起,在二十世纪后期至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尤为猛烈。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和电子科学了。
可以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便捷的生活离不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也分很多的方向,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等。主要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两个分支。
微电子技术一般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新型技术学科,主要涉及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技术与工艺。由于实现信息化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集成电路,因此微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主要是集成电路行业和半导体制造行业,它们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投资密集型产业,是电子工业中的重工业。
光电子技术涉及以下内容:作为光子产生、控制的激光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作为光子传输的波导技术;作为光子探测和分析的光子检测技术;光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光子存储信息的光存储技术;光子显示技术;利用光子加工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子加工与光子生物技术。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存在一个分支及通信与信息工程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也是十分重要。所谓的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本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心空竹等为主体的各种通信与信息系统,塔索设计的范围很广,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和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以及兵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有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并派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研究方向。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通信的快速发展,而通信与计算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通信工程与信息系统对电子器件及半导体器件有很高的要求,从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固体电子技术时代开始,通信工程的发展可以说是基于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迅猛发展起来的,其过程坎坷而辉煌,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初级通信阶段(以1838年电报发明为标志)年 代 历 史 事 件
1838年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开始了电通信阶段 1843年 亚历山大•本取得电传打字电报的专利
1864年 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辐射理论,并被当时的赫兹证明,促使了后来无线通信的出现
1876年 贝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 1879年 第一个专用人工电话交换系统投入运行 1880年 第一个付费电话系统运营 1892年 加拿大政府开始规定电话频率 1896年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2)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信息论为标志)年 代 历 史 事 件 1948年 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建立了通信统计理论 1950年 时分多路通信应用于电话系统 1951年 直拨长途电话开通 1956年 铺设越洋通信电缆 1957年 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 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
1962年 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开通国际卫星电话;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
20世纪60年代 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数字传输理论与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
1969年 电视电话业务开通
20世纪70年代 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信系统投入使用;一些公司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光纤通信应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崛起为标志)
年 代 历 史 事 件
20世纪80年代 开通数字网络的公用业务;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局域网出现;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陆续制定
20世纪90年代 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光纤通信得到迅速普遍的应用;国际互联网得到极大发展
1997年 68个国家签定国际协定,互相开放电信市场
相应的,通信文化也经历了三波浪潮,即模拟通信文化浪潮、数字通信文化浪潮和宽带通信文化浪潮三个阶段。在通信方面,从传输、交换到终端设备,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正在全面走向数字化,促进了通信技术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音通信向多媒体数据通信转变;在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领域,节目制作、传送和接收及印刷出版等均已开始实现数字化分布式处理。网络技术大趋势是试图将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都架构在信息网络上,发展网络经济、网络社会。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结构和功能将向着微型化、超强功能、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人机界面将更为友好。通信技术能有如此的发展是离不开电子科学的发展和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为通信设备的微型化、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通信技术正在向着融合、宽带、高速的方向发展。代表性的通信技术主要有:光纤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智能网(IN)技术。
以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为例。
光纤通信:现在的光纤技术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主流,上世纪30年代,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总有一天光通信会取代有线和微波通信而成为通信主流”。该观点反映出光纤通信技术在未来通信中已显示出其重要性。今天,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很成熟,光纤通信已是各种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方式,光纤通信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光纤通信放在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现在光纤的使用已不只限于陆地,光缆已广泛铺设到了大西洋、太平洋海底,这些海底光缆使得全球通信变得非常简单快捷。现在不少发达国家又把光缆铺设到住宅前,实现了光纤到办公室(FTTO)、光纤到家庭(FTTH)。光纤通信技术之所以发展这样迅速,除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传输和交换需要外,主要是由光纤通信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决定的。
移动通信:自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高科技产业之一,并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CDMA码分多址移动通信技术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保密性强、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从其对比关系来看,通俗点讲,电信学的是如何把一个个电路集成板做出来,通信学的是如何将一个个电路板功能连接并达到数据的转换与传输。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而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世界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电子工业发展的作用,工程技术人员将围绕着小,薄,轻,微,集成化,数字化,高速,低功耗,廉价,可靠,长寿命这个总目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展趋势比较明朗
可见,只有电子科技的发展为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是其发展的基石。
现在电子科技正在从微点子学向纳米电子学发展,纳米技术是今年来新崛起的一个科研方向,在社会上各种领域都在研究和试运用阶段,可以毫不迟疑的预见到纳米材料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产品,无论如何,纳米电子学时代的到来已经初见端倪,原来电子学是向微电子学发展的,将微电子学与真空电子学相比,其革命性的变化有:①基本电子器件由真空电子改变为半导体晶体管;②电子电路和系统由分立元器件为基础组合改变为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系统;③导致了电子系统性能价格比大大下降,在此基础上推动了一次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革命;④电子学的处理对象由
电子信号的放大、振荡等简单处理发展为高速数字信息处理,等等。同样,从今日推测,纳电子学将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可能包括:①基础电子器件为纳电子器件,器件很可能多样化,包括电子器件与光子器件相结合;②改集成电路为主导为以集成系统为主导,特别是基于新工作机理的纳系统,纳系统的基本形式也可能不如今日单一;③芯片的性能价格比、处理能力/功耗优值比比之微电子芯片进一步有数个量级的提升;④智能信息处理和人类知识处理将轻而易举。
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所用的电子产品均是高性能高质量的纳米材料,当我们享受着纳米通信技术所带来的福音时,我们会深深的感谢科学所带给我们的惊喜,深深的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造福人类的一门科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更是具体的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它联系起了全世界,使世界真正的成为了地球村,对我们的经济,文化,贸易,交流,合作等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愿这门科学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也愿这个世界在这门科学的覆盖下会越来越好。
第三篇: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针对光电信息技术和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光电信息处理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能在光电信息工程、微电子技术和通信与计算机等研究领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处理和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光电子和微电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光电成像探测、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图像处理等基本知识;
2.掌握光电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显示等基本知识及相关系统和器件的分析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应用能力;
3.掌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及相关系统和器件的分析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应用能力;
4.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适应学科交叉和光电子和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
5.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四、主干学科、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交叉学科:光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五、主要课程
光电技术方向:
电路、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理学、软件技术基础、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
微电子技术方向:
电路、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理学、软件技术基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电视原理、数字图像处理等。
六、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电子线路实验、光电子与微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第四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微电子学等。
专业实验:物理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实验等.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主要到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就业形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重点名牌高校就业率在90%左右.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毕业生面临“再学习”过程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微电子领域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比较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王志华教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工科学科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解决工业界期望解决而没有解决(至少是没有解决好)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这就是工科领域的创新。因此,大学中工科学科的研究水平一定与所在国家相关工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国家相关工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相关工程学科的研究水平整体上不可能领先世界,即便能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也一定是凤毛麟角。与此相关的是,高水平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与受教育者在大学中研究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在工业落后的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整体水平不可能领先世界。我国微电子产业与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恰好印证了王教授的这个观点。
在看清楚差距之后,加大对高校微电子专业科研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一定是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这必须是国家行为。”王志华教授强调说,“高校的科研不应该是与企业竞争,大学从事的创新性研究可能会面对失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常常要面临各种形式的失败,但这种失败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比在企业中失败要小得多,这是对全社会都有利的;当然,高等院校在国家支持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由全社会分享。”
在王志华教授看来,高等院校在工科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至少应该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基础学科的教育,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和工程知识等;第二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工程训练。对于研究型大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客观地讲,要完全达到上述目标难度非常大。”王教授略带遗憾地说。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已经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27万人扩大到2008年的近600万人,对于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精英教育,高校所培养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他们在大学里掌握的是从事各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继续学习所需要基础知识及思维方法。王教授认为,作为教学机构,高等院校不可能为各家企业量身定制他们所需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具有很强专业技能的硕士毕业生,在其进入企业以后也将经历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个任务,客观上需要企业自己完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学习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3.具有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可编程器件原理、DSP技术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等。
主要专业实验:
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就业单位:
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专业就业前景:这一行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将来的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目前不仅没有饱和,而且需求会越来越大。不过要有真本事,将来的竞争肯定也会越来越激烈。
主要到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理论基础,具备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子技术信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4.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文字语音视觉图象处理、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
预言半导体产业四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30年河“西”,30年河“东”。
回望晶体管诞生这60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半导体产业明显向东方迁移的趋势,特别是从80年代末开始。1987年台积电这个纯晶圆代工厂的成立,宣告着半导体制造业开始从西方向东方迁移;90年代初,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厂商,随后,再成为全球闪存的最大厂商;90年代中,台湾智原、联发科、联咏等一批IC公司从联电分离出来,吹响了东方IC公司挑战西方IC公司的号角;进入21世纪,中芯国际带动中国大陆代工业成长起来,成为另一个制造中心,并且也带动了中国IC设计业的成长;最后,德州仪器、飞思卡尔、英飞凌、LSI以及ADI等众多传统的IDM厂商转向轻资产模式,放弃独自建造45nm工厂,而分别与台积电、特许和联电等合作研制,2008年,在集成电路诞生50周年的这一年,这些传统IDM公司的45nm产品都将亮相,但是,不是在这些IDM自己的工厂生产,而是在以上亚洲的代工厂里生产。
90nm是一个转折点,当台积电等代工厂突破了这个节点后,它们已将先进工艺的大旗从IDM手中接了过来,未来,台湾晶圆代工厂在半导体工艺技术上将领先全球,并且成为全球IC产量最大的基地。虽然英特尔仍主宰着PC产业,并继续IDM模式和领导最先进的工艺,但是,半导体产业的推动力已由PC转向消费电子。展望未来,不论是在应用推动还是在技术创新上东方都将取代西方成为产业的领导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将演义30年河“西”,30年河“东”的历史大戏。
第二大趋势:有更多的私募基金加入半导体行业,且IC公司之间的整合加速。
半导体行业将会越来越遵循大者恒大的定律。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区域执行官叶昱良指出:“私募基金加入半导体行业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源起于IC公司会有愈来愈多的整合需求,基于大者恒大的定论,在IC产业通常也只有前5强才能生存。” 在大者恒大定律的驱动下,会有更多半导体公司的整合。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台湾与大陆半导体公司之间的整合。义隆电子董事长叶仪晧指出:“因台湾没有具经济规模的市场,故不易培养出可以主导新应用的产品规格的大型OEM,而没有这些有品牌的系统厂商配合时,台湾IC设计公司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很自然地大多以跟随者为主。但中国大陆拥有广大的市场及具规模的系统厂商,所以台湾IC设计公司与大陆市场及系统公司合作是未来的趋势。” 促成更多半导体公司整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IP需求,随着半导体产业向高端SoC发展,对IP的需求巨增。但是,对于IP的获得却会越来越难。一些拥有丰富IP的半导体厂商并不希望将IP授权出去,正如NXP的叶昱良表示:“事实上,一个公司光靠授权IP是很难长期发展的,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如何加快我们自己的SoC研发,并且更加灵活的和partner合作。我们拥有大量优秀的IP,我们的挑战就是如何将这些IP最快地转化为IC。”(对于ARM来说可能是例外,ARM是只靠授权获取利润获得很好发展的公司)
因此,中小欧美半导体厂商之间整合也会越来越频繁。希图视鼎总裁兼CEO刘锦湘分析道:“和10年前相比,硅谷的公司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公司相互合并,或者大公司把小公司吃掉,很多公司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但公司数量越来越少,每一个市场最终生存下来不会超过三个公司。”
第三大趋势:欧美厂商不再轻易放弃低利润市场。
未来10年,半导体产业会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一个微利的产业。半导体产业年增长率会从两位数降到单位数,IC总产量和总销售额会继续增加,但利润率会下降。
在利润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下,欧美半导体厂商不再轻易放弃低利润的市场。义隆电子董事长叶仪晧说道:“以前欧美日大厂IC的毛利率如果低45%时,他们通常会放弃而渐由台湾IC设计公司取代,他们会转移到更高毛利的新兴应用市场上。但这几年杀手级的产品并不多,那些大厂不再轻易放弃,且会进行各种Cost Down规划,以维持市占率及产品的毛利率,让台湾IC设计公司的竞争愈来愈辛苦。
未来,随着亚洲成为全球的应用创新与消费中心,欧美厂商在该市场将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众多IC公司争夺一些关键领域,而利润会越来越低。最典型的将是移动多媒体处理器,也称为应用处理器。此外,模拟IC的利润也会越来越低。圣邦微电子总裁张世龙表示:“在模拟IC领域,相对技术门槛正在逐年降低。越来越多的台湾和大陆公司开始涉足这一领域。随着模拟器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欧美公司在模拟器件市场上越来越难以维持其竞争力,只能向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发展。”
第四大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2000年前后,众多的半导体厂商从母公司剥离,包括英飞凌、科胜迅、杰尔、NEC、飞思卡尔以及NXP等。但是剥离出来后的独立半导体公司活得并不如预期的好,其中不少是连续多年亏损。最典型的是杰尔,不断出售产品线,最后被被LSI收购。虽然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技术积累与IP积累,但分离出来后,他们仍严重依赖每公司,在开拓新的大牌OEM客户方面做得并不好。其实,最重要的是,由于SoC向高系统集成发展,在开发大规模的LSI时,仍需要IC公司与OEM的紧密合作。
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CEO山村雅宏表示:“在开发大规模LSI方面,我们认为与大型OEM和服务商合作是一个方向。”瑞萨在开发3G手机芯片时就是与六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包括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和几家手机制造商。很明显,联合开发将带来IP、开发成本以及开发时间的优势。“目前半导体制造商难以独自开发领先的技术。我们必须利用过去的研发资本包括IP、与OEM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的关系。”
因此,展望未来,大型半导体厂商与OEM会再度整合,但可能是一种松散的组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远古的名言,用于半导体产业再合适不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时机,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决议,把新一代新意技术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明确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核心电子器件等集成电路细分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今年1月12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而且继续给予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基础地位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行业同仁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回首新旧世纪之交,国务院18号文的颁布,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历程,迎来了产业历史上最好的十年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所取得的成就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难能可贵的基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仅仅186亿元到2005年为700亿元,到2010年现在根据预估有望实现同比增长28%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同时,技术创新取得进展,产业结构改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迅速成长,以集成电路企业为例,2009年大家知道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由此深度下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设计业实现了近15%的正增长,0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设计企业有40家,最高的达到41亿元。刚过去的2010年,设计业又实现大幅度增长,过亿元的企业数量和整个设计业的销售额还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各种迹象表明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经历了成功与挫折,磨难与考验之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他们所积累聚集的能量正在迸发出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期待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完全有信息期待更多的公司在众多产品的工艺技术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五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秋季)
一、课程名称: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其应用Semiconductor Light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32/2
四、先修课程: 微积分、大学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
五、课程教学目标:
半导体照明是指用全固态发光器件LED作为光源的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寿命长、易维护等显著特点,是近年来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是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场照明光源的革命。本课程注重理论的系统性﹑结构的科学性和内容的实用性,在重点讲解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机理及其制造技术后,详细介绍器件的光电参数测试方法,器件的可靠性分析、驱动和控制方法,以及各种半导体照明的应用技术,使学生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对半导体照明有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六﹑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半导体照明简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要求 第一章 光 视觉 颜色(2学时)光的本质 光的产生和传播 3 人眼的光谱灵敏度 4 光度学及其测量 5 作为光学系统的人眼 6 视觉的特征与功能 7 颜色的性质 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度学系统 9 色度学及其测量 第二章 光源(1学时)太阳 月亮和行星 人工光源的发明与发展 4 白炽灯 5 卤钨灯 6 荧光灯 7 低压钠灯 高压放电灯 9 无电极放电灯 10 发光二极管 11 照明的经济核算
第三章 半导体发光材料晶体导论(2学时)
1晶体结构
2能带结构
3半导体晶体材料的电学性质
4半导体发光材料的条件
第四章 半导体的激发与发光(1学时)PN结及其特性 2 注入载流子的复合 辐射与非辐射复合之间的竞争 4 异质结构和量子阱
第五章 半导体发光材料体系(2学时)砷化镓 2 磷化镓 3 磷砷化镓 4 镓铝砷 5 铝镓铟磷 6 铟镓氮
第六章 半导体照明光源的发展和特征参量(1学时)发光二极管的发展 发光二极管材料生长方法 3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 4 照明用LED的特征参数和要求
第七章 磷砷化镓、磷化镓、镓铝砷材料生长(3学时)磷砷化镓氢化物气相外延生长(HVPE)2 氢化物外延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3 液相外延原理 4 磷化镓的液相外延 5 镓铝砷的液相外延
第八章 铝镓铟磷发光二极管(2学时)AlGaInP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通论 2 外延材料的规模生产问题 3 电流扩展 4 电流阻挡结构 5 光的取出 6 芯片制造技术 器件特性
第九章 铟镓氮发光二极管(2学时)GaN生长 2 InGaN生长 3 InGaN LED
4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几个重要技术问题 第十章 LED芯片制造技术(3学时)
1光刻技术
2氮化硅生长
3扩散
4欧姆接触电极 5 ITO透明电极 6
表面粗化 7
光子晶体
8激光剥离(Laser Lift off,LLO)9
倒装芯片技术 垂直结构芯片技术 11 芯片的切割 LED芯片结构的发展
第十一章 白光发光二极管(2学时)
1新世纪光源的研制目标 2
人造白光的最佳化 3
荧光粉转换白光LED 4
多芯片白光LED 第十二章 LED封装技术(3学时)LED器件的设计 2 LED封装技术
第十三章 发光二极管的测试及可靠性(2学时)
发光器件的效率 2
电学参数
3光电特性参数——光电响应特性 4
光度学参数
5色度学参数
6热学参数(结温、热阻)7
静电耐受性 8 LED可靠性概念 9 LED的失效分析 10 可靠性试验 11 寿命试验 可靠性筛选 例行试验和鉴定验收试验
第十四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2学时)OLED
4有机发光 5
6白光OLED发展趋势和实用化预测
第十五章 半导体照明驱动和控制(2学时)LED驱动技术 2 LED驱动器 LED集成驱动电路 4
控制技术
第十六章 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市场现状和展望(1学时)
1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开发原则 2 LED显示屏
3交通信号灯
4景观照明
5手机应用 6
汽车用灯 LCD显示背光源 8
微型投影机 9
通用照明 光源效率和照明系统整体效率 11 LED外延 12 LED芯片技术 13 LED封装技术 LED发光效率的发展 15 市场现状和预测 16 半导体照明发展目标 八﹑教材及参考书
方志烈编著,《半导体照明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九、参考书
1、史光国编著,《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及固体照明》,科学出版社,2007
2、陈元灯编著,《LED制造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肖志国编著,《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及应用》,工学工业出版社,2008
4、毛兴武等编著,《新一代绿色光源LED及其应用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十、考核方式:开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