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助农社会实践报告
科技助农社会实践报告
一段充实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想必你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做一个实践报告。那要怎么写好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助农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推进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广大农民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转化应用能力,培养自身艰苦奋斗的精神,暑假期间,我与所在班的两名同学一道,在吉林省大安市大赉乡嫩江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支农社会实践活动。
一、我们对大赉乡的了解
大赉乡位于大安市区,面积68平方公里,有耕地2.67万亩,农业人口10,525人,8个行政村。
大赉乡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以蔬菜为主,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主要以大棚和保护地栽培为主,有三处科技示范园区,年推广、引进新品种十多项,全乡日光温式大棚达1680栋,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提出“以科技为先导,调整结构,加大投入,转化科技成果,推进产业化进程。多轮驱动,兴乡富民”的发展战略。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相继实现“三为主”、“三结合”,人口出生率3‰,计划生育率达到9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治安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向上,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全乡有完全小学4所,教师184人,在校学生96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结合当地实际,推广蔬菜的种植技术。
鉴于当地农业生产以种植蔬菜为主,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蔬菜种植方面的资料,结合当地的蔬菜种植优势,向广大农民推广了许多蔬菜种植方面的新技术,新资料。
在向农民们推广种植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来到大赉乡下属的嫩江村,再六社村民的带领下,我门深入田间,与农民们一起劳动,了解到有许多农民在种植蔬菜过程中的方法不合理,种植不规范,使用化肥农药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搜集了相关资料,诸如如何合理密植,如何针对不同蔬菜种类,选用不同的化肥,如何施用有机肥避免土壤板结等。我们将搜集到的资料打印成册,向广大农民发放。
(二)适应市场,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
在向农民推广种植技术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种植蔬菜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现象非常普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十分强烈。市场对无公害的需求量十分大,产销状况供不应求。
蔬菜种植是当地的主要种植项目,当地政府对于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推广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他们也向农民发放过一些无公害种植的资料,向农民做过一定推广,但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对资料的理解不够,对于许多种植技术不会正确应用,从而使得无公害蔬菜种植推广进程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搜集了许多的无公害种植方面的资料,花了大量时间对这些资料进行简化,研究,专门印制成文字简单通俗易懂的资料,并进配以了简单的插图。使村民懂得了不能使用诸如倍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等农药,要进行适期播种,并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
虽然我们的知识有限,也并不能为农民提供更多、更详细的种植技术,但我们尽自己的所学所能,并最大限度的结合当地实际,为农民们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生产种植方面的问题,受到了农民们的一致好评。
(三)大棚蔬菜种植
大棚蔬菜种植在当地蔬菜种植中,占据了多数地位。
针对大棚种植蔬菜的特点,我们也作了专门的研、调查。向农民介绍了一些苗床管理,夏季高温情况下的灌溉技巧,以及如何对大棚蔬菜进行根外施肥,如何进行简单的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为了避免农民因为知识太过专业而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我们利用所搜集到的资料,对农民门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尽自己所能使农民们最大限度的理解了这些知识。
三、从此次社会实践中所学到的一个月的时间仿佛白驹过隙,当我们还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之中是,开学的日子已悄然而至。回想这一个月以来我们真的是学到了很多。
我深深地感受到农民们对待土地、对待生活的那份热情。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劳动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生活,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劳动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我觉得很惭愧,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通过此次活动,我也发现团队的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在集体工作中必须得有统一协调工作,并且在共同的目标引导下把团队凝聚力做好。不仅要进行队员的协调合作,而且不能忽视日常细节,比如榜样的发现和及时有效的表扬,日常工作的完全落实,不能没有原则办事等。所以在将来的活动中,与同学们的协调合作也将是我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支农方面我们依然是狭义上的支农,实质性效果依然没有突破,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支农,我们团队一离开,村庄的情况立即恢复原状,很难有很大的改变,这是很值得总结的,在以后的活动中还将认真探索更好的切合实际的支农活动。
不过,短短的一个月,却让我永生难忘,我忘不了自己在这里学到的艰苦与朴实,让在家中什么都不会做的我更加习惯了吃米饭就咸菜,让我看到了自己平时的浪费,让我学会了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因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多。我相信,自己所学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第二篇:县科技助农工作汇报
“金桔在寒冷天气来临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怎么做好金桔后期技术管护……”近日,我县将农技培训班搬到该县“百里新村”沿线的白沙镇万亩金桔示范基地,100多名群众在冷风中津津有味地听金桔冬季管护技术课。自从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以来,该县以助农增收为最终目的,通过科技服务、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点燃”了秋冬农业生产的火焰。
加强科技服务,确保农民增收有保障。11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培训课在该县金宝乡大水田1000亩金桔基地开讲。该乡把每月的6日和29日定为“科技圩”,聘请市、县农业专家在乡党校上农业实用技术课。据网悉,1至11月中旬,该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53期,培训党员群众4417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3.5万份。同时,该县组织秋冬季助农增收科技服务小分队9个,深入田间地头或利用晚上到农户家开展科技帮扶,还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网、科技信息“三网通”开展科技培训,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增收难题。10月以来,该县还在各乡镇开展声势浩大的科普“三下乡”为民服务活动,共展出科普图片200多幅,放映科技录像120多场,发放科技资料16万多份,接受群众咨询40000多人(次),解答群众140多个技术难题,有力地助推了秋冬农业生产。
做好技术攻关,壮大支柱产业。获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的金桔产业是该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面积达6.8万亩,年产量5.8万吨,年产值达4.6亿元。然而,金桔成熟期间遇雨、遇晒、遇寒容易裂果、落果。在区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该县积极组织科技专家通过数年的科技攻关,成功研究出了“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来解决金桔遇雨、遇晒、遇寒容易裂果、落果难题。今年上半年,广西区农业厅金桔“三避”技术座谈会在阳朔隆重召开,目前该县的金桔“三避”技术面向全区推广。今冬,该县已有90%以上的金桔园采用“三避”技术安全过寒冬,一片片穿上“新衣服”(尼龙膜)的金桔园正“享受”着该县科技攻关的“甜头”,且成熟的金桔果已陆续上市,以每公斤4至14元价格俏售全国各地。
抓好科技示范,以点带面促全局。今年10月份以来,福利镇锁石村民在科技、扶贫部门的帮助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仅用一个半月时间连片开垦荒山700亩用于种植油茶,预计明年可建成1000亩良种高产稳产油茶示范基地。金宝乡建立了2个面积50亩以上的高产稳产蔬菜示范点,全乡蔬菜冬种面积达6500亩。杨堤乡杨堤村委在新农村建设后盾单位的帮助下建立了80亩反季节蔬菜科技种植示范点,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2500多亩。该县9个乡镇均建立了1至3个蔬菜科技种植示范点,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9万亩;另外,全县种绿肥5.5万亩,其中“百里新村” 连片示范基地有10000亩高产绿肥。
第三篇:浦北县八名科技特派员助农增收各显神通
浦北县八名科技特派员助农增收各显神通
去年以来,浦北县按照“双向选择”、“择优选派”、“就近选派”的原则,从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干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人才、优秀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代表中,认真遴选出八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向钦州市推荐为市驻该县科技特派员。一年来,该八名科技特派员根据所驻村、厂、协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工作,助农增收。
“科技财神”龙文争引领蚕农共同致富。他在安石、泉水镇指导建立小蚕共育室6个,创建了桑蚕细虫共育示范基地,并采用“场(蚕种场)+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模式成立了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参与农户与科技特派员在经济利益上“双赢”。一是通过投入7.6万元改善共育室条件以提高共育效率和保证蚕体健康,举办培训班12期免费发放技术资料3000多份,组建一支消毒队为蚕农提供消毒防疫服务和技术指导,多举措实现了基地的养蚕成功率达97.5%。二是提高茧价直接增加蚕农收入。2010年,在基地示范、共同体带动下,泉水、安石两镇1000多户蚕农实现增收1500多万元。
“官垌鱼王”张振寿打响官垌鱼知名度。2010年4月,“官垌草鱼”成为钦州市第一个(也是广西第二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这是“官垌鱼”成功注册商标后打响的又一炮,也是对“广西科技种养大王”张振寿两年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肯定。2010年7月,他被选 派为广西首期农民台湾培训班学员随“桂台经贸﹙文化﹚代表团”赴台参观学习。此行受益匪浅,他表示将继续探索“官垌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如今,官垌鱼高密度养殖示范基地的规范化养鱼户己发展到300多家,每户年增收1850元以上。
“畜牧神医”刘学光专治鸽子疑难杂症。以浦北县兴成养鸽专业合作社为阵地建设了小江镇肉鸽养殖示范基地,组织养鸽户成立了利益共同体,并通过向自治区、市申报、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引进、推广天翔一号肉鸽养殖技术。基地外的养鸽户遇到问题也慕名前来请教。例如北通镇高林村委梁某饲养1000对种鸽,但由于养殖、防疫技术不到位,30%以上的种鸽发病,到处求医无效,经人指点找到刘学光诊治后鸽群疫情才好转。据悉,养鸽基地年产乳鸽42000多只,示范带动了周边农户养鸽160000多对,增加返乡农民工就业50多人。
“企业军师”庞理祥五招助企转型升级。进驻健美乐食品有限公司后创建了农产品深工加示范基地。并协助企业成立科研机构,开发了黄瓜露、黄瓜脆、橄榄干等3款新产品,研发了以高温物理提取法提取新鲜竹液技术;组织科技培训12期382人次;促成企业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共同研制香蕉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申报丹竹液、杨桃汁、黄瓜露等3项国家专利和香蕉醋、香蕉切片、黄瓜露等3个科技项目;在南宁市、柳州市各增设1家产品总代销店,扩大销售网络。2010年,该公司的各项指标均增长15%以上,成为浦北县重点培育 的高新科技型企业。
此外,“魔法大师”陈家波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香蕉叶鞘编结工艺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使企业增值3000多万元,蕉农增收约5000万元;“蕉农参谋”包昌辉推广技术助农增收,在大成镇5000亩香蕉无公害示范基地全面推广抹花技术和无伤运输串蕉技术,促进每亩香蕉可增收800多元;“养殖高手”李发强养鸡养猪双管齐下,指导建立的养鸡基地和瘦肉型猪养殖示范基地养鸡、养猪产量均比2009年增长20%以上;“花木园丁”陈有诚返乡创业美化家园,投资120万元创办了130多亩铺儿村花木培育基地,预计五年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更积极推介浦北县万亩苗木花卉基地项目,招来广东客商投资。
八名科技特派员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各显神通,助推了浦北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四篇:青农社会实践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题目: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调查与研究—仇家社区 小组代表人或个人: 学院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刘玉凤
填表日期:2015年11月7日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制
2015年7月2日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调查与研究——以仇家社区为例
一、调查背景: 最近这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文化建设逐渐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全国各地三年来积极建设社区文化。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仇家社区的文化建设调查了解仇家社区的文化建设现状;通过对仇家社区的文化建设调查对仇家社区文化建设成果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仇家社区的文化建设调查对其社区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调查活动安排和分工
(一)小组成员:李秀娟、刘惠婷、李琪、高梦璐。(二)调查时间:2015年9月3日至11月7日
(三)调查对象: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当地的人民群众等。
(四)调查方式:访问、观察等。(五)小组分工:
李秀娟、高梦璐负责ppt的制作,李琪、刘惠婷、李秀娟负责实践论文的书写,刘惠婷、高梦璐负责数据、图片的收集与整理。其余部分由组员共同完成。
四、调查过程及内容
(一)仇家社区简介
1、地理位置
仇家沟岔村(简称:仇家村)是墨市通济街道辖村。在楼子疃东南3.7公里,隔墨水河与崂山县栾家沟岔东西相望。
2、村庄由来
据《仇氏族谱》载:明永乐初年,仇氏自青州迁居墨邑,卜居云溪之西,因地处河
滨,沟溪纵横纷岐,名村为沟岔。自庞、吴二沟岔等村形成后,改称仇家沟岔。
3、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367亩。全村共有714户,总人口为215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1293人。
4、经济发展
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65吨,经济总收入为3479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384元。
5、文物古迹
原有石制牌坊三座,已经拆毁。
6、仇家社区服务大厅
走进仇家社区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待了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里面开设了几个不同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了村子目前的发展情况,还提到村子里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种活动,如广场舞比赛等。他还建议我们去参观一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那是村民集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场所;还有村里的小学、幼儿园等。
(二)调查小分队开始调查之旅
社区文化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其中,价值观是社区文化的核心。社区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这种形态既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可以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社区独具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社区精神、社区道德、价值观念、社区理想、行为准则等。这是社区成员价值观、道德观生成的主要途径。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都属于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为了了解仇家村的社区文化我们开始了
实地调查之旅。
1、进村观察
仇家村目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崭新的楼房小区,另一部分是保守但不乏温馨的平房区。两部分可谓是各有千秋:楼房整齐干净,绿化很好;平房排列也很整齐,红砖瓦房给人一种和谐安宁的感觉,几乎每家每户门口前都有一片小菜园,里面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仇家村的村民都很朴实,我们在对他们进行访问的时候也很配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仇家村着实在绿化上下了不少功夫。走在街道上,你可以发现每隔十几米就设有一个垃圾桶。
这是夏天仇家村里的一处街景,我们可以看到整齐的街道、洁净的路面
3、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我们一踏进社区文化中心的大门,便看到的是一排供村民打牌、打麻将的小隔间,我们去的那天看到几位老人正在打麻将,其次是位于大门一旁的摆满密密麻麻的书籍的书架,与此同时一位慈祥的大爷便起身与我们交流。他一边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一边为我们介绍活动中心的详细情况。通过交流我们得知大爷是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员,社区文化中心的布置情况:一楼是图书馆和棋牌室;二楼是乒乓球室等健身场所,书法室,还有电脑室为村民们提供网络资源;三楼称为“老年幸福园”,主要是供中老年人唱歌跳舞之用,这里还备有休息室为村民提供休息的场所,里面设有许多张小床。
大爷告诉我们说,活动中心每天的开放时间是早上7:30到11:30,下午1:00到5:00,每天都会有100来号人来这里打牌、跳舞等,女士一般都会在下午来练广场舞。“仇家村老年艺术团”经常会去社区、市区里演出、比赛等,他们最近参加了“即墨市广场舞比赛”和“山东省广场舞比赛”。活动中心的图书馆藏书7000多册,涉及历史、政治、科学、生活等多方面。中心还为村民提供饮用水暖气等。
文化中心图书馆的一角
文化中心管理员大爷耐心的为我们讲解文化中心的具体情况
5、村内小区健身设施
一进社区就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被修剪的整齐的青葱的绿化带。崭新的居民楼耸立在两侧,柏油路上没有丝毫的垃圾,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嗅到行道树散发出清新的味。大门正对着一个小的广场,广场上一个标志,标志旁边便是小区的健身设施。可能我们去的时间不是很对,正好赶在午饭前,所以没有几个居民在那里健身。
小区的健身设施
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仇家村的环境文化方面做得很好,路面整洁,绿化面积广,环境优美,居民也很热情和配合我们的调查采访,积极为我们解答问题;村里也会举办一些大中型社区文化活动,涉及娱乐、健身等各个方面,在平时文化活动中,居民也形成了村里特有的风气和文明。
(三)仇家村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
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通过调查采访,我们发现仇家沟岔村文化建设方面有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仇家村村民的文化生活以各类媒体消费为主,不良文化生活方式并存。看电视是村民的主要文化生活;上网以青年为主要群体;对于看电影、看戏这类的活动,村民表示大多以政府文化下乡的方式提供;选择广场舞等集体娱乐形式的大多为女性。部分村民喜爱棋牌娱乐,其中存在许多热衷打麻将、斗地主的人员,在其他项中,除了唱歌、邻里闲聊外,赌博也在其中。可见,不良文化生活方式依然存在。
仇家村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投入文化建设的资金还不够多。仇家村活动场所功能不齐全,如娱乐活动时往往只有棋牌一项(舞蹈室主要被舞蹈队使用),图书馆内的书籍太旧,更新太慢。而无论是社区文化设施的购置、添加,社区文化场馆
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场馆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都需要资金,而且社区居民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强烈,由此可知,仇家村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拓宽社区文化资金的来源渠道是解决社区文化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
文化队伍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带动全体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引导者,文化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文化建设的水平。而仇家村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少,文化队伍现状有待于提高。仇家村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少。形象好、会说、会写、会跳、会唱,有组织协调能力,是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基本要求。但目前许多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达不到这些要求,给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村里并没有专业人员给予村民指导。
健身设施分布不合理。健身设施是公共物品,应该面向的是全村的居民。通过调查采访,我们发现仇家村的健身设施分布不均匀,辐射面不够广,而且规模也不是很大,村里有两千多个人,但是健身场所和健身设施并不能满足全村人的需要。
社区文化中心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社区文化中心虽然位于道路一侧,交通比较便利,但是吸引的人数较少。另外,文化中心应该面相的是全村人,而场馆内的设施大多都是面向老年人,面向中年人、青少年的设施不多。马林洪斯基认为,文化从功能的角度来考察,包括经济、教育、政治、法律与秩序、知识、巫术、宗教、艺术及娱乐等八个方面。桑佳斯论述的社区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语言文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价值体系以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惯例、规则与特定方式。所以文化中心中的项目应该更加多元化。调查显示,距离文化活动中心较远的大多数群众不愿意走太长距离到活动中心去健身娱乐,因为这样很不方便,尤其是在经过一天的工作之后。
但是总体来看,仇家村的建设还是挺不错的。仇家村在我们学校附近,算得上是发展的比较好的村子之一了。
(四)关于仇家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强烈。政府和社区必须共同努力,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功能、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建立文化相关制度、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以解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滞后的社区文化建设间的矛盾。
树立正确的文化建设和参与意识,加强主体互动。社区干部是社区文化的建设主体,正确的文化建设意识的形成急需要社区干部主动学习,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显著文化建设成效的引领示范。村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应不断地提高其社区文化生活的参与意识。村民的参与意识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生活的宣传工作。应充分利用社区内广播、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明建设中来。党员的发动、带动、互动,促使政企、校企、校地间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活互动
扩宽投入渠道,加强社区文化基础建设社区文化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依靠自身投入或是政府投入的单一渠道是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新型社区现实需求的,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农村新型社区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差异,使得其投入到文化建设中的资金各异,政府可根据社区发展的现状和其文化建设的困境,针对性得进行文化建设投入。同时制定社区文化设施的功能标准,引导和规范社区文化的设施建设。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方面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对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建设社区文化骨干队伍,专项的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引导。这将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建设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更大程度的服务于村民的个性化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社区内的文化设施不仅要在功能上完善,在服务上更要加强。设置专人专行进行管理,并且设定更加灵活的开放时间,是广大的村民更大程度的开展文化生活。在文化的种类上,设置更多的项目,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文化需求。
五、调查结果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供不应求的状态已迫在眉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
从这次调查之旅中,我们几个都学到了很多。我们学会了分工合作去调查去采访去采集数据,还有在困难面前互帮互助,互相勉励。在调查期间,我们遇到了炎热的天气,也遇到了阴冷的雨天。这是一个漫长的调查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磨练、不断成长的过程。此外,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加深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了解,仇家村可以说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它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朝气蓬勃的新气象。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通过这些收获,我们才能
在未来的竞争中表现自己,突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六.参考文献
[1]黄文,佟丽萍.《社区建设与管理》----2009 [2]高春慧.《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文化》----2009 [3]张文清.《社区建设之社区情感建设》---2009 [4]赵素燕,李耿为.《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动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2009
第五篇: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助农创业致富的长效机制
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助农创业致富的长效机制
收藏 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农民依靠科技创业需求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如何疏通科技流向农村的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乃至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科技人员作为“特派员”,带着技术、项目、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以双向选择和市场机制下到农村,与农民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探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科技服务“三农”新机制,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有益探索。记者从10月初举办的“UNDP科技特派员管理人员培训班”上获悉,科技部将联合人事部、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召开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在全国全面推进这一制度的实施。力求通过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下乡创业,帮助农民组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农村科技扶贫创新的长效机制。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福建省南平市在探索依靠科技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制度创新。1999年,南平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急需有力科技支撑的状况,将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后备干部下派到农村生产实践第一线,在闽北山区掀起了一轮科技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热潮。
科技部、人事部等有关部门对南平经验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新的形势下,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有效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