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姓名:杨学会
刘成会
联系电话:***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区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
408500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摘要:语文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自主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从而认识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课程;学生素养
“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格雏形的培养;夯实听、说、读、写、书(指书写)的基础;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1]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的一门课程,它弥补了学科课程的诸多不足。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自主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培养锻炼创造力。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在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课程理解
教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课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的本质要求。我认为在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创造始于模仿。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人们常常是在观察、学习、摹仿别人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创造的。小学生的模仿与半模仿就是一种创造,这是为将来的创造打下基础。
2.面对活动内容与材料,学生所展示的大胆想象和自主操作是思考的结果。即使想象和结果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是错误的,这也是一种创造。
3.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所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和建议,是创造力的展现。即多向思维与求异思维也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4.集体活动中,学生的组织、交往、协调、表达能力也是具体创造力的体现。
二、构建合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教师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一定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物化形式,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摆正位置,完善角色。充当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为此,必须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语言浅显化。努力营造氛围和环境,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材料。以富于童心童趣,能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浓厚的活动兴趣;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语言,善于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2.让学生自主实践。教师要认真摆正角色位置,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操作,自主实践,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参与和成功的快乐。
3.注重合作交流。教师应给学生多搭设一些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把个人在自主实践活动中的想法、感受、经验展示出来。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他人的成果;让集体思维与个人思维完美合一。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4.强化学生自我反思。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经验何在?为什么失败?失败的原因在哪?在反思中促进学生创造力的自我内化。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地、充分地展示自己。
三、摆正教师位置,积极参与活动
在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如何积极参与全心投入呢?
首先,这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强烈求知欲,富有积极的创造性。对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要积极参与,充满热情,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其次,要求教师的位置要摆正,放下个人权威。教师在蹲下身子去和学生平等对话、民主合作的同时,应坚持做到:
(1)
少一点个人权威,多给学生一点人文关怀;
(2)少一点笼统评价,多给学生一点自我反思;
(3)少一点统一要求,多给学生一点个性张扬;
(4)少一点批评职责,多给学生一点鼓励肯定;
(5)少一点师道尊严,多给学生一点合作平等。
法国有句古谚:“打铁才能成为铁匠。”乍听,这句话颇似废话;细品,耐人寻味。“打铁才能成为铁匠“,就是说光站在铁匠炉旁看,纵然站上十年八年,也不可能成为铁匠;在教室里听“铁I学讲
义”的,即使能把讲义倒背如流,还是不能成为铁匠。要成为铁匠,唯-的办法就是举起铁锤一
锤一
锤地打下去。在语文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应遵循旧思路、旧观
念进行教学,而应十分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的知
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阅
读,多观察,以拓宽视野,广见搏闻,交流心得。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兴趣
爱好,开展朗读、演讲、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还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这些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会使学生产生喜爱心理。这种心理将会转
化为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挥
想象,自由地创造,大胆地练说,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达到训练语言、活跃思维、丰富想
象、培养创造力的目标。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他那个年代就提出了“手脑并用”的教育观。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必
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需要的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那种教育。”他还批判旧传统的“残废教育”,脑手脱节,会导致用脑者因为不用手,得了“软手软脚病”,因此失去了实际操作能
力,变成-一个死书呆。要使学生“手脑并用”就得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培养动手操
作能力。-
-位美国人给中国孩子上自然课《蜗牛的习性》,没讲-句话,学生却掌握了蜗牛的习法国有句古谚:“打铁才能成为铁匠。”乍听,这句话颇似废话;细品,耐人寻味。“打铁才能成为铁匠“,就是说光站在铁匠炉旁看,纵然站上十年八年,也不可能成为铁匠;在教室里听“铁I学讲
义”的,即使能把讲义倒背如流,还是不能成为铁匠。要成为铁匠,唯-的办法就是举起铁锤一
锤一
锤地打下去。在语文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应遵循旧思路、旧观
念进行教学,而应十分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的知
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阅
读,多观察,以拓宽视野,广见搏闻,交流心得。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兴趣
爱好,开展朗读、演讲、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还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这些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会使学生产生喜爱心理。这种心理将会转
化为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挥
想象,自由地创造,大胆地练说,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达到训练语言、活跃思维、丰富想
象、培养创造力的目标。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他那个年代就提出了“手脑并用”的教育观。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必
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需要的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那种教育。”他还批判旧传统的“残废教育”,脑手脱节,会导致用脑者因为不用手,得了“软手软脚病”,因此失去了实际操作能
力,变成-一个死书呆。要使学生“手脑并用”就得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培养动手操
作能力。-
-位美国人给中国孩子上自然课《蜗牛的习性》,没讲-句话,学生却掌握了蜗牛的习性,这关键在于这位教师把课上“活”了。教师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切入,由学生自己观察实践发现了新
知识,这比教师千巴巴的说教,孤零零的分析,效果要好得多。还有一位教师
上《找骆驼》,选择
了许多学生“喜闻乐动”的形式,如齐站、同演、互议、共诀、异说等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
来,把学习的主动参与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判断骆驼啃过的树叶究竟是“多一
块“还是“少块”时,这位教师就是采用游戏”剪刀石头布”的方法来裁决的。在轻松、愉快地活动过
程中,教师已不知不觉地将新知渗透给了学生。
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
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吕先生的这个
见解很精辟。教师就应“解放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动手、多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
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这一话题,早已成为教改的热点。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造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能更自由、更轻松的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去
想象,去发挥,去表达。
1挖掘教材,安排活动。
叶老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凭借这个“例子”,举-
-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就得
充分利用教材,发挥“例子”的最大功用,借助这个“例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完《新
型玻璃》-课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玻璃生产厂家的设计者,你还能设计出具有哪些功
能的玻璃?这样既联系课文进行了语文实践活动,又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当了-回小小的发明家,适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诱导想象,引向创新。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这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事实的确如此,有了想象力就能在脑海
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而想象力的形成要依赖于实践活
动,依赖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小学生天性活泼,富于想象,教师要多引导他们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例如教学《赤壁之战》-文,让学生描述火光冲
天、浓烟滚滚、人叫马嘶,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情景,启发学生想象曹军失败的惨状。这样不
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积极鼓励,参与实践。
有句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要把课内外、校内
外有机结合起来。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学生多阅读
课外书籍,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丰富语言,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接受语文信息的渠道,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是语文教
学活动的重要一环。
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
学生语文素质。
因此,必须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使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地活动起
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
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
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
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是这么说‘语文核心素养'
“的四个方面:
第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课标”
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
第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
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第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这里应当关注的是“审美情趣”
和“鉴赏品位”的提法。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已经久违了“情趣”,很少顾及和尊重学生个人的“情趣”。“新课标“的提示应当给一线教学提个醒
:“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第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要求“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理解和尊
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语文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它包括:
1、人文素养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2教育素养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3.科学素养
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
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4
创新素养:要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5.信息素养:它包括信
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6.美学素养懂得
些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知识,具有美的感知能力,美的欣赏能力,美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