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忠诚与信仰
忠诚与信仰
忠诚,乃真心诚意、无二心之意;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高举过头的信念。忠诚是一种信仰,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忠诚之钙。忠诚与信仰犹如一颗树,根不摇则叶茂盛,只有牢牢稳固忠诚的根基,信仰之叶才会郁郁葱葱。
战争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董存瑞、邱少云为榜样的革命烈士,和平时期又呈现出大量以焦裕禄、杨善洲为典型的优秀公仆。从井冈山点燃革命之火,到工农红军抗击日寇保家卫国;从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到春天故事换新装、中国大地旧貌换新颜……走进新时代。无数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点燃了忠诚和信仰的火种,照亮了神州大地。共产党人的忠诚与信仰薪火相传,从未间断。考验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否坚定,最根本的是看他是否忠诚,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以信仰淬炼忠诚,以忠诚充盈信仰,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记得17年6月,当我踏进海北州西海镇原子城“两弹”博物馆的门,我的心灵被震撼了,聆听着讲解员讲述一个个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凝望着一件件科学家使用过的陈列旧物,它们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举世瞩目的辉煌历史。“常思奋不顾生,而殉国家之急”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祖国安定,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义无反顾踏上了这片荒无人烟、广袤无垠的金银滩大草原,克服了极端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科研条件,隐姓埋名、舍生忘死,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原子弹、氢弹研制奇迹。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忠诚和信仰谱写出高原大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感恩党,感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奉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继承和发扬先辈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革命优良传统,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前不久,当我登上西山山顶,仰望浦宁之珠,俯瞰省会西宁,南北山绿树成荫、生态优美、气候宜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城被南北山合抱,风大植被少、干旱雨水少,常年风沙肆虐。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如今眼前的这一切变化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尕布龙,青海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他手握重拳不谋私,身居高位系民情。退休后,他走上了治理南北山生态环境的历史舞台,组织让他担任两山绿化专职常务副总指挥,从此,他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这两架荒山。十载义务劳动,汗水染绿荒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的是西宁的生态环境,要让南北两山真正绿起来。尕布龙终身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是“时代楷模”,一心为公;他是人民公仆‘大爱无私’,他是鲜红旗帜,迎风飘扬在世界屋脊。面对这些青山绿水,面对前人的付出,我深感震撼,俗话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工作中要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破釜沉舟,创造出新的奇迹。
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这是每个党员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政治信仰。要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省委和厅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在理想信念上,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实际行动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厅党组统一部署安排,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忠诚于人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力军。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用实际行动把民怨、民忧化解在一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
忠诚于事业。忠诚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忠诚,要体现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上。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关乎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作为一名检测工作人员,要贯彻落实“科学、公正、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兢兢业业干工作、实事求是抓落实,争做新时代优秀的质量安全卫士。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争做新时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牧工作者,为农牧民谋幸福,为农村牧区谋振兴。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把忠诚与信仰书写在前行的道路上、火热的实践中,是当代年轻干部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使命。
第二篇:忠诚源于信仰
忠诚源于信仰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忠诚源于信仰》。
有一种忠诚,它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一种忠诚,它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一种忠诚,它也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不管它在哪个朝代,不管它以何种形式表现,都出自于对国家、人民的信仰。忠诚源于信仰,信仰坚定的人一定具有忠诚的品质。而信仰所给与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净化,更是强烈的使命感和无尽的责任感。没有信仰,忠诚就失去了根基。
沿着历史的辙印,多少仁人志士,凭着坚贞的信仰和满腔的忠诚,让人生散发着璀璨的光辉。焦裕禄、任长霞、牛玉儒、……这一个个名字为何能长留人们心中?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凭着心中那份相信正义的信仰,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的信仰,用汗水和生命谱写着共产党人的动人篇章。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忠诚于党,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
2011年,怀揣着一腔热血的我加入到公务员的行列,从此在我的心中便树立了“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的信仰。一个人一时的努力是渺小的,短暂的,但是穷尽一生忠诚便是我对我的职业,我的祖国的誓言。虽然有过困难,有过挫折,甚至有过打退堂鼓的时候,但每每想到在党旗下的宣誓,想到自己心中的坚守,想到无数前辈为党和国家的无私奉献,我的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人生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有人选择得过且过,有人选择庸庸碌碌,而有人则选择忠诚为国。从我成为党员那一刻起,我已经告诉自己我的人生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的信仰告诉我,唯有忠诚,才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而走上这条道路,我无怨无悔。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还有信仰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将你打倒。我们踏上了公务员之路,虽然艰辛但我们热爱;我们怀揣一份崇高的信仰,虽然不易但我们坚守;我们紧握着一份可贵的忠诚,虽然坎坷但我们奋力前行。每天,叫醒我们的不是吵闹的闹钟,而是心中这份信仰;每次,召唤我们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不是命令,而是责任;每年,岁月时钟上增长的不仅仅是年轮,更是心中日益增长的忠诚。有了这份忠诚,即使面对金钱,面对权力,都不能蒙蔽我们的眼睛,因为信仰让我们的眼睛更加清澈,让我们的内心坚不可摧。
革命战士方志敏说过: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代代英雄为自己的信仰前赴后继,马革裹尸,以血祭国。而和平发展的今天,还是因为这份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让我们能够坚持正确的道路,并为之不懈奋斗。信仰的力量让我们心中铭记忠诚,而这份忠诚又让信仰熠熠生辉。
绿叶无悔扑向大地,是报答泥土芬芳的情意;鲜花无悔凋落于风雨,是因为它曾有一段生命的美丽。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务员,犹如满天繁星、沧海一粟,但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忠诚,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忠诚是敬业的基础,是奉献的前提,忠诚不谈条件,忠诚不讲回报,无论岁月的长河如何流淌,无论沧海如何变迁,我们总要有一种精神和信念传承,这种精神和信念,承载着我们的欢乐与激情、憧憬与梦想,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谱写出一页又一页动人的篇章,这就是我们的信仰!这就是我们的忠诚!而我,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将始终怀揣着我的一份坚定的信仰,始终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中,用我的青春,我的一生,我的一颗诚挚的心,脚踏实地的,铸就我的一份忠诚!
第三篇:信仰的力量与忠诚的颂读
信仰的力量与忠诚的颂读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观看了为党的十八大献礼的主旋律电影《雨中的树》确实感人不已,至今耳边还回荡着刘欢演唱的主题曲——“没有语言,却是本读不完的书。不是音乐,却拥有动人的音符。风雨中洗涤出,蓝天的情愫,生命把根脉深植在脚下的热土。雨中的树,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树,把人间最美的画卷颂读。”
贯穿全片的儿子追寻父亲生前足迹的线索是影片切入展开的独特视角,儿子一次次与父亲李林森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生动、感人,既展现了李林森这个活生生的人物生活成长的家庭氛围,更多的反映出李林森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群众的安危冷暖而舍弃了个人的小我、自己的小家。
电影《雨中的树》所起的片名十分的新颖别致,其寓意就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犹如参天大树巍然屹立。联系到影片所表现的李林森作为一个普通平凡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就像一棵雨中的树,虽然不高大,但是挺拔;虽然不浓郁,但是深沉;虽然不粗壮,但是昂扬。正是因为经历风雨,所以才更加挺拔;正是因为满怀真情,所以才更加深沉;正是因为经受磨炼,所以才更加昂扬。“雨中的树”代表着共产党人的风范——扎根大地,不惧风雨,无比挺拔;情系苍生,满怀真情,无比深沉;牢记使命,经受磨炼,无比昂扬。“雨中的树”是影片紧紧抓住并着力表现的一个意象,树木(暗喻共产党人)有了雨水(暗喻人民)的浇灌(暗喻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而茁壮成长,这个意象寓意着共产党这棵大树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而充满了蓬勃生机,就像影片所反映的主人公李林森一样,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民服务做表率,公道正派担责任,改革创新当先锋,清正廉洁树形象。
作为反映一个普通人平凡、短暂但卓越的一生,影片对主人公的描摹刻画十分准确到位,选取了一些诸如下乡买解放鞋、打摩的讨价还价、泡方便面、小饭馆就餐、救出被困老人后危房倒塌、抗洪救灾累倒被强制输液、夫妻俩在火车上紧紧相拥、医院里忍痛背父亲上楼、打乒乓球反复推拉、向妹妹李林霞解释不能为其安排工作、青年积极分子圣诞联谊会致辞、医生劝说李林森安心养病等细节,塑造了一个有板有眼、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李林森,这些细小之处恰恰击中了观众心中最细腻、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往往引起大家的情感起伏与心灵共鸣。主人公身上很多真实的点点滴滴融入反映到影片中,让刻画的角色真实起来、生动起来、感人起来,使得刻画的人物呈现出立体化的真切感觉,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描绘出了他由平凡到卓越的人生跨越,他用生命的厚度,弥补了生命的长度,形成了生命的高度,在平凡中体现出了伟大、崇高、卓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厚重的值得寻味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自己。同样李林森这本书也是他自己写出来的,他燃尽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写出了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壮丽篇章,展现了一种涤荡魂魄、冲决心灵的美,赤诚真挚、素朴淡泊的美,忠诚执着、坚守奉献的美。
李林森短暂的四十二年生命奏响了一曲“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拼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的凯歌,影片艺术地再现了李林森的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身坦荡,为我们刻画的这个典型实际上也是呼唤着千百万共产党员都能像李林森一样,争做“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的好领导、好党员、好干部,像影片下乡场景中打出的横幅“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发展强不强,全靠领头羊”那样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而不能仅仅是“看得感动,说得激动,回去不动”,要真正把观影受到的精神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真正学习并践行李林森这种为党为民燃尽生命的奉献精神,把自己放低一些、把群众放在心里、把事业放在最神圣的位置,不受私心杂念摆布、不被功名利禄驱使、不为世俗亲情羁绊,真正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的正直善良的充满了人性光辉的人
第四篇: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略谈信仰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略谈信仰
电影简介
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一个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监督党员、纯洁组织已成当务之急。
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前身)。
《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可感的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以上就是关于电影《忠诚与背叛》的一些介绍,然后我想再次讲一下信仰问题。
些许感悟
1.信仰的建立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得信点什么。古代相信神话,也可以称之为迷信,信仰是在坐稳了奴隶时代期盼这个“明君”长生不老,在做不得奴隶或者连努力都没得做的时代期盼有个“明君”使自己好好做奴隶。清末就是一个连奴隶都做不得的时代,这时大众的信仰就是依靠一个人来使自己吃饱穿暖,这已最大的梦想。党的出现,给人民重新搭建起了愿景,自己当家作主。所以那时的革命者是有动力的,是有精神追求的,“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是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也是对于信仰的阐释。失去生命是光荣的,不管别人有没有记得自己,只要记得自己的群体就行;失去生命是无所谓的,因为自己在为伟大的事业做贡献,在为这个国家、这个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民大众群体做奴隶,一切便显得无关紧要。忠诚是信仰力量的表现,是真正革命者最为珍贵和优越的精神品质。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胜利,其实是信仰的胜利。
2.信仰的改变
一起经历的党的成立、发展、抗日、内战、不断壮大,人民对党的信任也慢慢变大,大家都觉得跟着党走就是正确的道路,以为党使得人们有饭吃、有地种,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个跟重要的吗?没有,至少是在当时。在毛真正掌权的时代,似乎又回到了家长制的时期,家天下就是国天下,他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他对历史越来越重要,是人民对于一个社会形态的信仰变为了对于个人的信仰,似乎这个人的存在就是那个理想中的社会形态的存在。太强的依赖不是好的事情,毛时代的离去是人们的信仰从个人回到了中央集体,但还是偏重于个人。历史证明了这个阶段的混乱,也揭示了信仰的混乱。
3.信仰的缺失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该是没有错的,因为我们的生活状况在改善,但这个经济发展的速度似乎远远超过了人们灵魂进步的速度,我们适应不了这么快的发展,或者说整个发展模式是有问题的,不过没有关系,可能在以后的党史是写这是个积极的探索过程,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甚至是创立他的人。为什么在看《忠诚与背叛》这类电影的时候不能引起一点点的心里共鸣,我看到是表达意见时书记举手大家才能举手,我看到的是中国的电影必须有p&V镜头,其实我想说的是电影究竟要传达给我们怎样的信息,为什么这样的画面会在这种电影里出现,与此对比的是国外的影视作品更多不是教育和商业,而是给人以人性的感动,我们还能不能静下心来做点事情,而不是完成任务和创造第一。如果我现在问你,你信仰什么,内心真正的答案能不能说出来,不要害怕,因为那就是你的真实想法,这个无关觉悟;如果我现在直接问一个党员,你信仰什么,不要官方,说出你的想法,永远虚假的活着是没有意义的,组织培养的是说真话和有真想法的人。心口不一是现阶段我认为最大的背叛,但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正确引导的需要。
4.信仰的重新建立 有多少人现在能将党的基本路线完整表述,其实,我认为不要一口一个坚持什么主义,如果你真的懂,就通俗的解释给大众听,如果你不懂,请不要表达你赤裸裸的背叛,因为你心口不一。真正有希望的理想社会来自于人民大众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只有依据这样的逻辑才能搭建一个美好的可以实现的愿景。我们更信仰真实,组织要真正站在大众的角度上去想问题,而不是希望成为领袖去自己创造一个愿景。
最后,我信仰什么,如组织员毕老师所说:我信仰党中央的领导和思想路线,还有整体素质提高后的人民大众心中的社会形态。
第五篇:忠诚我们不变的信仰
忠诚,不变的信仰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战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新碶派出所的胡科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忠诚,不变的信仰”。
古人有云:“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忠诚之心,乃人之大德也。” 这种品德,不论何地,都会受到人们的赞美;无论何时,都会使人格得到升华。依稀记得初入警校的时候,老师便教诲我们,“忠诚”是人民警察的第一品格,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就必须“忠”字当先。但那时的我对于忠诚的理解仅仅是脑海中一连串的英雄人物和胸膛里的一腔热诚,总是认为忠诚就是家国山河的豪言壮举。工作后,我才知道真正的忠诚不仅仅是英雄式的壮举,她需要满腔的热诚,需要长期的付出,更需要经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
面对挑战和考验,我曾经迷茫过;面对理想和现实,我曾经彷徨过。但是当我看到身边同事的先进事迹时,我看到了什么是平凡的忠诚,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人民警察,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中践行忠诚的信念。
胡朝霞,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在北仑车管所的平凡岗位上,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身怀爱民之情,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当作自己最高的追求,群众亲切地称她为“北仑最美的警察”。江康敏,一等功荣立者,在新碶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始终心系爱民之心,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冲锋在前,临危不惧,用自己血肉之躯去捍卫忠诚卫士的诺言。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的内心,在平凡的岗位中干出了如此非凡的业绩?是忠诚,是信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普通而又琐碎的工作中,是忠诚让她的激情不被消退。艰难险阻、坎坷荆土,在十万火急的警情中,是忠诚让他的勇气不被磨灭。
还记得吗?抗震救灾的战友们在汶川地震的废墟里,住帐篷,睡砖床,是忠诚给了他们无畏的力量,用流血的双臂刨开废墟,去寻找那生命的最后一线希望。还记得吗?援疆维稳的兄弟们在乌鲁木齐的高压环境里,战严寒,斗风雪,是忠诚给了他们无悔的信念,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站岗巡逻,去守卫维护国家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亲爱的战友们,虽然你们已经回到了滨海之城,但是在灾区人民的心里,你们依然屹立在废墟之上;亲爱的战友们,虽然你们已经离开了大漠边疆,但是在乌市人民的心中你们早已成为了傲立风雪的雕像。
忠诚,就是力量的源泉,忠诚,就是人民警察的信仰。是忠诚,让我们有了大局至上的意识和勇于担责的气魄,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战场上,坚定为国尽忠理想。是忠诚,让我们有了奋发做事的激情和直面矛盾的勇气,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是忠诚,让我们有了亲民为民的情怀和高效服务的作风,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的品格。是忠诚,在歌舞升平时培养了我们思变思进思发展的意识,是忠诚,在血雨腥风中中历练了我们创业创新创一流的能力
自从穿上藏青色的警服,顶起金色国徽,我们的人生就变得不再平常!选择了从警,选择了忠诚,“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铮铮誓言始终在我们耳旁环绕。这就是我们不变的信仰。正是她给了我们动力,鼓舞我们前进。正是这种无比坚定的忠诚,支撑着我们在“三思三创”理念指导下,在争创一流的大潮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独占鳌头破巨浪。
胡科骥
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