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干部学习“四有”精神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四有”精神心得体会
XX年1月12日,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讲到“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处在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中枢位置,担负着综合协调、参谋助手和服务党委、服务部门和基层的重要职责。因此,践行“四有”,不仅是对县委书记的要求,更是对所有党办工作人员的要求。
一、坚定信念,做到心中有党。习总书记在中办调研时强调,对党绝对忠诚是党办工作的生命线、根本点,没有绝对忠诚绝对不行。因此,每个党办工作者都必须要具备绝对忠诚于党的政治品质、绝对忠诚于事业的价值取向、绝对忠诚于工作的职业操守。要立足工作本职,把党交付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而不是一个职位,一个饭碗去对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毫不动摇,自觉拥护和贯彻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切实做到认识上一致、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同心、情感上认同、行动上同步;要紧紧围绕大局,做到勤学善思、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二、牢记宗旨,做到心中有民。古训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表明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一切权力归于人民。只有心系百姓福祉的干部,才能够被众人所爱戴。共产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办“三服务”工作为“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这就要求党办工作人员要有一个心忧百姓的仁心,多做雪中送碳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的徒劳。因此,党办工作人员要强化公仆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将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最根本的利益,牢记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深入基层,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心系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关爱群众,帮助基层,帮扶群众,主动查找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帮助困难群众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不仅要在物质条件上给予群众帮助,而且还要在精神条件上帮助群众提高。
三、勇于担当,做到心中有责。敢于担当是忠诚履职的前提,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的“前哨”和“后院”,如果缺乏担当精神,党委的决策部署和落实就会大打折扣。作为一名办公室干部,要视担当为使命、视职责为生命,甘当幕后人,把爱岗敬业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基本点,体现到每一天、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一要把担当敬业作为一种目标追求。担当敬业,首先需要勇气和自信。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窗口,每一名干部都应当做到接受工作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打折扣,面对困难不会退缩。二要把担当敬业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办公室工作清苦,“5+2”、“白+黑”就是办公室的工作常态。只有摒弃贪图享乐的思想、谋求私利的行为、无所作为的作风,“看名利淡如云烟、看事业重如泰山”,始终把担当敬业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干事创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公而忘私、砥砺意志。三要把担当敬业作为一种能力标准。党办工作经常事无巨细,但又事关全局。这就要求党办工作人员无论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做到视常为圣、视平为要、视小为大、如履薄冰,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把好每一道关口,在困难面前不绕道走、不上推下卸、不当“二传手”。党办工作程序性强,每项工作的环节多,必须注重细节,各个细节之间要环环相扣,如有一个细节出现闪失,都有可能影响到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出现重大的工作失误,如一个电话、一个通知的疏忽遗漏,可能影响到一个会议的召开,进而影响整个工作的推进落实;一条信息的报送,可能影响一个决策的制定等。因此,身为党办工作者必须养成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四、严守纪律,做到心中有戒。习总书记讲话中指出,一个人最大的道德操守,核心是廉洁自律,他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诫党办干部“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党办工作者地位特殊、岗位重要,是领导的“身边人”,面对的考验十分复杂,受到的诱惑多种多样。对此,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决不”,即绝不用中办的牌子搞关系,决不能打着领导的旗号办私事,决不能搞公权私用,公器私用,决不能借工作之便谋私利。每一名党办工作者都必须牢记于心,要在思想上筑牢防线,时刻用党章要求自己,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要在操守上守住底线,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修身、用权、律己都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紧约束,自觉做到慎言、慎微、慎欲、慎权、慎独、慎友,加强个人操守锤炼,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要在行为上不碰高压线,把中央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同时,作为党委的“前哨”、“后院”,要严格把关,不讲情面,不留余地,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篇: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焦裕禄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很多,但在考察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百姓最感激、最念念不忘的是他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办法。这一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谁掌握了群众观点,谁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谁践行了群众路线,谁就能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省也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我感到,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行动,不仅要学深学透,领会其精神实质,而且要指导实践,落实到工作中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认为要自觉成为“四型”干部:
一要学习他亲民爱民的情怀,自觉心系群众,做“为民型”干部。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上任第一件事不是开会,而是下乡访贫问苦;他开县委会的第一件事不是讲话,而是到火车站安抚灾民。他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子,为农民雪天送粮,“把党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常怀公仆情,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常察民之意,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愿,群众不拥护的政策坚决不出台,群众不欢迎的事情坚决不考虑,真正让群众满意;常谋利民事,认真解决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经常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二要学习他科学求实的态度,自觉求真实干,做“务实型”干部。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短短一年多中,之所以在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改善群众生活等难题上迈大步、见实效,靠的就是深入实际的调研和遵循规律的决策。他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作为一名新时期党员干部,就要把干事创业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事,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出实招,开动脑筋开启思路破难题,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可能地让百姓得实惠有好处,努力创造让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三要学习他迎难而上的品质,自觉创业奉献,做“担当型”干部。
焦裕禄到兰考上任前,党组织告诉他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经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他坚定地向组织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并发出了“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的誓言,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创造了兰考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就要时刻深怀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一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闯劲、冲劲、韧劲,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使工作在难中求进、难中求成,难中争先、难中创优,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四要学习他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廉洁从政,做“清廉型”干部。
当有人提出改善办公条件时,焦裕禄就告诫大家:“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着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当他无意中听说儿子“看白戏”,就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并亲自主持起草了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的“十不准”文件。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事业为生命的寄托,以工作为最大的乐趣,心无旁骛抓发展,雷厉风行干工作,身先士卒做表率,多干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多干群众受益的事情;要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人民利益为先,乐于吃苦、甘于吃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守牢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初,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第三篇:学习四有精神争作四有干部心得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习四有精神争作四有干部心得体会
公文 学习四有精神 争作四有干部学习心得
1月12日,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总书记提出“心中四有”,不仅仅是希望县委书记们,也是希望每位共产党人从思想上履好职,做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把责任和警戒线记心底。“四有”要求中,“心中有党”是关键,“心中有民”是根本,“心中有责”是重点,“心中有戒”是要求。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四有”干部要求,深刻理解内涵,主动提升认识,自觉增强争做“四有”干部的主动性,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四有”干部要求,争优新时期“四有”好干部。
一、加强学习,提升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贯彻落实好“四有”要求,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重点是提升对“心中有党”的认识,关键是通过学习,提升对党的先进性、正确性、科学性的认识,真正在思想上、认识上解决“党是什么、为什么入党、入党干什么”等问题,真正从思想上、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从内心深处、从行动上做到“心中有党”。
(一)加强党的革命历史学习,增强对党成长曲折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从弱到强、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斗争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90多年来,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90年来,党领导的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事实充分证明,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代表着先进文化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以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已任,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二)加强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增强对党发展先进性的认识。理论上的成熟是保证政治上坚定、行动上锐意进取、思想上的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在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前提下,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经验,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团结和引导全国人民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败了国民党反对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引领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在改革开放时期,党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事实证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党都能结合斗争实践,与时俱进,及时归纳、总结、更新党的理论,用以指导和改进中国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有党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引领,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取得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三)加强《党章》学习,增强对党建设科学性的认识。《党章》是党的根本党规和党法,反映着党的建设、发展历程。通过加强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对《党章》,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的认识,加深对党指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等的认识,加深对党员权利义务、职责使命等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地对党的成长、壮大、发展有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坚定信仰,坚定事业追求,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加坚定地跟党走、永远拥护党和捍卫党的利益。
二、认真履职,强化落实
作为基层的普通党员,争做“四有”干部,关键是如何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自觉将“四有”要求贯彻落实到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真正解决“怎么做一个合格党员、党员能为党作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真正把“四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一)把自身的思想追求同党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一员,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是每个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每个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同党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每个共产党员个体理想融入党的奋斗目标整体,点滴汇入江海,真正做到“心中有党”,万人同心、同向,形成党领导下的巨大合力,共同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前进。
(二)把自身的服务理念同党的宗旨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同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结合起来,心为民系、利为民谋,真正做到“心中有民”。通过自己点滴的工作、行动,传递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递出党为民谋利情怀,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把自身的履职要求同党对党员的要求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党员,要立志在平凡的岗位,全面履行职责,为共产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要把自己对履行职责的要求同党对党员的要求结合起来,以党的伟大事业为己任,做到“心中有责”,敢于担当,把岗位当成是为党分忧、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平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钉钉子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无限激情。要通过每个党员履行职责的过程,体现出党的先进性、科学性、正确性。
(四)把对自身的约束同党的纪律要求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时刻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自身对人格要求、道德操守、法纪观念的要求同党的纪律要求结合起来,强化自律意识,保持清风正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自觉坚守“五条底线”,用铁的纪律、铁的定力、铁的信念,清白做人、干净干事,以身作则,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在点滴中体现出党的严明纪律。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真正为加快“三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公文
第四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民法典》精神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民法典》精神心得体会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的颁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意味着中国“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民法典》总共7编1260条,体系完整、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涵盖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个部分,法典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权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要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地推进全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由此可见,我们党把之所以《民法典》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因为《民法典》突出了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三大特征,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本强基、涉及民生、利在千秋的基础性法律。我国的《民法典》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尊重和拥护,关键在于,它打通了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强化了社会的法治信仰。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制度优势、坚持实践导向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人格权及人的精神价值,切实保障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落到实处。最近,通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和座谈交流,我感触颇深,现将谈话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共同交流如下:
一、贯穿以人为本情怀,突出中国特色
《民法典》字里行间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点对生命财产、便利交易、人格尊严等方面进行平等的保护,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保障人民群众权利,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民法典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导向,对民事主题范围、民事权利进行延展性地保护,从而保障人民的意志自由。民法典最鲜明的特征是,注重强调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在系统确认民事主体享有的各种权利的基础上,明确权利的使用范畴和行使规则,为民事主体科学合理实施民事行为提供正确的导向和指引。比如:《民法典》在解决群众关注极高的“头顶安全”问题进行了合理规定和规范指引,明晰了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具体规定了高空抛物者的侵权责任、物业管理人员承担的安全。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着14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梦想。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
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可以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有7编加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构成。第一编为总则,之后依次为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这里面其实把一个人在社会上,从出生到死亡所拥有的权利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全部讲到了。
总则讲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讲的是人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资格。
第二编物权则是讲人在社会上实际拥有哪些权利,你已经占有什么、你该占有什么、不该占有什么,讲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能力。人在社会中,有了物权,有了物品要进行交易,接着进入下一编合同。
有了交易,人吃饱喝足了,就开始考虑自己能活多久、活着要不要讲仁义礼智信等方面,那就进入了第四编人格权,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个人的知识产权,个人信息保护。有人说推销电话是盗窃,因为他未经同意打电话占用了你可能1秒时间,相当于偷走了你的1秒时间,毕竟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偷窃时间可能比偷窃物品还严重。人格权入编曾有争议,但人格权只有入编,民法典才具有“人格”。
第五编是婚姻家庭,人在世上,每个人的身份特征最主要的就是家庭。歌手费玉清在退隐时曾说过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他说父母去世后,感觉人生失去了归属,舞台和掌声弥补不了他的失落,因而决定退隐,不再唱歌,讲的就是家庭的重要。
有学者说应该叫家庭婚姻,先家庭后婚姻,但是普遍认为是先婚姻,后家庭。人在社会上通过一种自愿的行为,归属到不同家庭中,再组成这个社会。婚姻和家庭当中有很多权利义务的分配,比如说婚姻怎么去缔结,怎么去维持,怎么去解除等等。婚姻家庭编涵盖了婚姻法,我国除了宪法之外,最早的便是婚姻法,于1954年出台。
有了家庭婚姻之后,会产生一个后续分配的问题,这就产生了第六编继承。这一编解决新生代和老生代代际之间的关系,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死亡之后,人的财产等等怎么处置,就要通过有序继承来解决。
第七编讲的是侵权责任。侵权是现代社会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侵权不一定要故意,比如阳台放了什么东西,不小心掉到楼下砸到人,房主不是故意的,但依然有责任,是过错。现代社会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种类繁多,有些甚至不易察觉,不用面对面。比如网络辱骂,黑客窃取账号等等。
民法典1260条,基本把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都囊括进去了。民法典把看似有关没关的一串法律,串到了一起,实际有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和逻辑体系。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私权利,实际上,民法典就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事关每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中所有的法律,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都应该好好学习民法典,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第五篇: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兰考地处豫东平原,总人口83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焦裕禄精神发祥地。从1962年12月到1964年5月,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470多天,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战风沙,斗“三害”,开创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路子。2013年兰考全县生产总值达193亿元。总书记说,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雁过留声,人活留名”,“名利”二字自古以来是人们非常热衷的话题,如何对待名利,也是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级,名利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
那么,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应该如何对待名利?应该承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共产党员也不可能回避名利问题,也不可能超脱名利,名利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名利,如何在名利问题上坚持党性原创。
共产党员要不要名、要不要利?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要,而且要大张旗鼓地要。共产党人不是不要名,这名首先是勤廉之名,是创先争优之名;不是不要利,这利首先是国家的利,是为人民谋福利。“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绝不是纯粹的共产党人。在对待名利上,我们应该向焦裕禄学习,焦裕禄也追求名利,而且用了一辈子的时间,但是他所追求的“名利”与一般人头脑中的名利有所不同。他追求的“名”是一种“名称”,他用一辈子的共而忘私、两袖清风、忘我工作、一心为民擦亮了“共产党员”这个光辉“名称”。他追求的“利”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他用一辈子的身体力行践行了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承诺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下,现在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追名逐利,他们看重的是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把获得这种名利作为为人处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不惜用政绩工程赢得名誉地位,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个人利益,最终不仅给“共产党员”的称号抹了黑,还败坏了党的名声,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说过,一个自觉的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不同之处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我”的态度不同,是唯我呢,还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为出发点,还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而要达到忘我境界,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就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就要有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当“名”是被老百姓认可的名,“利”是用心血和汗水兑换的利时,这个“名利”是超越了功利范畴的“名利”,它等同于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人生的追求,是催人奋进、励人心志的巨大动力。面对这些名与利,我们党员当然要争。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对名利考验的时候,心里都要有一杆秤,认真衡量一下,这是不是属于自己应得的名利?自己所作的贡献,是不是与名利相称?不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感觉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自己伸手去要。
“淡泊名利,克己制欲”。在名利面前,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动上始终恪守一份理智,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唯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