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教研心得体会
名师教研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7日,我有幸聆听了由黄爱华、强震球、罗鸣亮等老师的6节名师示范课和郑毓信教授的专题报告《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黄爱华老师的报告《课堂上的深度对话》;亲眼目睹了各位名师的教学风采,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育魅力,充分展示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指明的教育追求的方向。聆听睿智大气的名师课堂是一种享受,名师们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精美的教学设计,灵动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发现,在发现中提升,在提升中感悟,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让我回味无穷!
原来听课时,我只关注精美的教学设计,而今年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设计背后,名师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如朱老师课上特别注重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他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起点,学生会怎么想,会遇到什么问题。课上没有华丽的外衣,但步步为营,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吴老师的课既有数学的“本质美”,也有思维的“流动美”,还有对话的“人性美”、结构的“简约美”。
至始至终,黄老师都关注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妥之处,黄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即时生成新的知识体系,还课堂给学生,还主体给学生,还差异给学生。
让学生走上讲台,使课堂充满情趣。
“大空间”不知是学生有了获得研究问题的时空,还包括它可能拥有讲台,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多,而这些概念的学习更多地可以通过学习的自学来获得。黄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的核心词,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而表述这些概念的核心词过程中,让学生上台来讲述,这种通过“小老师”的方式,使课堂充满着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情趣,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中提升概念的习得,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概念的学习从模糊到清晰,学习效果好。
课后,是我们最最敬爱的黄老师讲座,他新改编的《心太软》让在座各位都笑了,但笑脸后面的思考让所有人沉默了,沉默中响起黄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他超人的创新能力,他就如一块高能海绵,不断吸收一切可能的营养,身边人不经心的一句,因为他的不断琢磨,可能被他演绎成一个课题,佩服啊!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还沉浸在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中,我相信,黄老师点燃的火把,会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大问题---大空间”的教学会在这片热土上传播开来!
第二篇:名师教研心得体会
名师教研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7日,我有幸聆听了由黄爱华、强震球、罗鸣亮等老师的6节名师示范课和郑毓信教授的专题报告《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黄爱华老师的报告《课堂上的深度对话》;亲眼目睹了各位名师的教学风采,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育魅力,充分展示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指明的教育追求的方向。聆听睿智大气的名师课堂是一种享受,名师们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精美的教学设计,灵动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发现,在发现中提升,在提升中感悟,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让我回味无穷!
原来听课时,我只关注精美的教学设计,而今年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设计背后,名师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如朱老师课上特别注重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他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起点,学生会怎么想,会遇到什么问题。课上没有华丽的外衣,但步步为营,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吴老师的课既有数学的“本质美”,也有思维的“流动美”,还有对话的“人性美”、结构的“简约美”。
至始至终,黄老师都关注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妥之处,黄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即时生成新的知识体系,还课堂给学生,还主体给学生,还差异给学生。
让学生走上讲台,使课堂充满情趣。
“大空间”不知是学生有了获得研究问题的时空,还包括它可能拥有讲台,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多,而这些概念的学习更多地可以通过学习的自学来获得。黄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的核心词,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而表述这些概念的核心词过程中,让学生上台来讲述,这种通过“小老师”的方式,使课堂充满着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情趣,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中提升概念的习得,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概念的学习从模糊到清晰,学习效果好。
课后,是我们最最敬爱的黄老师讲座,他新改编的《心太软》让在座各位都笑了,但笑脸后面的思考让所有人沉默了,沉默中响起黄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他超人的创新能力,他就如一块高能海绵,不断吸收一切可能的营养,身边人不经心的一句,因为他的不断琢磨,可能被他演绎成一个课题,佩服啊!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还沉浸在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中,我相信,黄老师点燃的火把,会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大问题---大空间”的教学会在这片热土上传播开来!
第三篇:名师教研心得体会
名师教研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7日,我有幸聆听了由黄爱华、强震球、罗鸣亮等老师的6节名师示范课和郑毓信教授的专题报告《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黄爱华老师的报告《课堂上的深度对话》;亲眼目睹了各位名师的教学风采,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育魅力,充分展示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指明的教育追求的方向。聆听睿智大气的名师课堂是一种享受,名师们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精美的教学设计,灵动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发现,在发现中提升,在提升中感悟,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让我回味无穷!
原来听课时,我只关注精美的教学设计,而今年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设计背后,名师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如朱老师课上特别注重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他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起点,学生会怎么想,会遇到什么问题。课上没有华丽的外衣,但步步为营,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吴老师的课既有数学的“本质美”,也有思维的“流动美”,还有对话的“人性美”、结构的“简约美”。
至始至终,黄老师都关注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妥之处,黄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即时生成新的知识体系,还课堂给学生,还主体给学生,还差异给学生。
让学生走上讲台,使课堂充满情趣。
“大空间”不知是学生有了获得研究问题的时空,还包括它可能拥有讲台,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多,而这些概念的学习更多地可以通过学习的自学来获得。黄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的核心词,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而表述这些概念的核心词过程中,让学生上台来讲述,这种通过“小老师”的方式,使课堂充满着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情趣,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中提升概念的习得,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概念的学习从模糊到清晰,学习效果好。
课后,是我们最最敬爱的黄老师讲座,他新改编的《心太软》让在座各位都笑了,但笑脸后面的思考让所有人沉默了,沉默中响起黄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他超人的创新能力,他就如一块高能海绵,不断吸收一切可能的营养,身边人不经心的一句,因为他的不断琢磨,可能被他演绎成一个课题,佩服啊!讲座结束后,老师们还沉浸在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中,我相信,黄老师点燃的火把,会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大问题---大空间”的教学会在这片热土上传播开来!
第四篇:名师教研心得体会2013.12
学习《课改教学成果展示会》心得体会
2013年12月5日至7日,课改十二年之华语地区小学语文课程与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展示会在深圳举行,我参加了教研组的这次活动。三天的学习让我领略到了名师课堂上的精彩教学,学会了许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自身的教学起到了补短的作用。
听名师的课一种享受,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课堂的引导及调控能力非常强。有句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如此精彩的课堂,处处体现出了名师身上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自身感到望尘莫及、自惭形秽。以后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阅读量,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更好进行教学工作。
我特别欣赏也特别想学赵志祥老师教生字和听写生字的方法,他先说出词语的意思或者词语具体运用的语境或叫学生做出表示词语的动作来,再要求学生根据意思写出生字,这样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都掌握了,还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看一下黑板,但一定要写正确。这种做法使那些没有预习或者比较懒的同学也能很好的去认识生字词。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尝试用这种方法教学生字词。
学无止境,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2016年4月15~17日有幸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暨两岸三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的培训学习。活动有观摩课、讲座、互动三种形式。领衔的有全国小语届名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有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老师;有香港教育工作者王炜。这次培训学习,受益颇多。
1.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回答,学生评价(拍手鼓掌),学生板书,学生主持讨论,学生征询意见,学生请求帮助,学生展示学习结果。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老师,带来了台湾国语教学风格:特别注意组织教学,特别注意听说读写的习惯,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说话机会。
2.体现课程性质,切实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福建教育研究院的何捷老师观摩课《读绘本故事,发现爱的奇迹》,设计“啊”字句式练习说话,既学习运用感叹句、比喻句,又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安徽省小语会常务理事,淮北市实验小学陈金龙观摩课《那一年的欢喜》,是一节读后感作文指导课。从“读词语”到“读课文”无不体现有感情;从“怎样把长文说成一句话”的方法(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到“读文章要边读边想,想自己的生活”;无不体现出阅读方法最重要;从出示“当我读到……的时候,我知道……我想起……”到读后感的范文(抑或是下水文),无不体现读后感写作方法提炼。而贯穿在课堂始终的兄弟情、母爱,更突显了教者很好地把握语文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周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