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学生感想[合集]

时间:2022-08-09 14:0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红楼梦》学生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红楼梦》学生感想》。

第一篇:读《红楼梦》学生感想

读《红楼梦》学生感想

读《红楼梦》学生感想1

我从小就喜欢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为,这里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是那样深深吸引着我。

今年夏天,我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天坛、长城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到大观园看一看、瞧一瞧,因为,这里曾经是拍摄《红楼梦》的地方。我真想看一看小姐们住的屋子和花园,体会一下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8月14日,我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观园。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假山,翠绿的爬山虎已经把它全部覆盖住了,看起来这里真是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假山周围有一圈花坛,花坛里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大观园的夏天装扮的分外的多姿。

我首先来到了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她的屋外种的全是竹子,就连她所住的屋子也是由竹子做的,这竹子象征着她刚正不阿的性格。并且,我还发现,这里挂着许多演员陈晓旭的照片。因为这位演员把林黛玉演的很是传神,所以,多少年来人们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成了她的样子。可惜她过早的离去,让人们非常怀念她。在她的屋后,我还惊奇地发现,有几棵梨子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只可惜那丰硕的果实都掉到了地上和池塘里。

接下来,我又来到了薛宝钗住的蘅芜苑。她的屋外没有奇花只有异草,真是奇妙!她屋里的书籍非常多,书桌占了很大一部分位置,这说明,她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小姐。最后,我来到了花花公子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他屋子的牌匾上写的是怡红快绿四个字,他的屋子很大,里面的丫环很多,屋子里香气扑鼻,体现了他浓重的脂粉气息。

我在这里看到的景物,与在书上看到的似曾相识,仿佛真的来到了《红楼梦》的世界里,我想:读书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读《红楼梦》学生感想2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楼梦》,让我欲罢不能。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的瑰宝啊!

第二篇:读红楼梦后的感想

读《红楼梦》

“开辟鸿濛,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几年前曾经读过三遍,第一二遍时只觉文字语法与现在所用颇为不同,虽然许多人说《红楼梦》用的是古白话文。在读第三遍时这种感觉才稍微浅淡了些,然则读完后便有一种难以言明的复杂情绪,说实话当时我也没有像许多人能从该书中读到许多深刻隐含的道理,撑死在序言里知道了“假宝玉”“ 原应叹息”“真应怜”等几句隐语,觉得书中的许多诗词写得很不错,也为曹雪芹所写的判词究竟是指那一个人而苦苦思索,但是更多的是为众多好女儿的悲惨命运而感到难过。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是一部反封建的杰作。这是现在比较大众的一种说法,尤其是毛泽东当年对于该书的定性。

但是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也许是因为没有多么高的思想高度,所以在我眼中《红楼梦》的反封建并没有读出多少,更觉得它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古典白话小说,其描写的人世浮沉,离合悲欢颇为深刻。

当然许多人会说,小说中通过四大家族的最后的衰落败亡来预示封建社会的最终衰落败亡,但是曹雪芹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暗示这一点,也许曹雪芹当年自己都没有这种感悟,我们纯粹像做语文阅读题回答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般,后人附会而已。

再说曹雪芹本身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只是后来家族衰落,他无法在像年轻时过那种怒马鲜衣的生活,也许在书中会夹杂许多他个人的生活感悟,但旗帜鲜明的反封建则不会很明显。就如宝玉说“除四书外,都是杜撰的”便可看出,须知四书为朱熹所编,而朱熹是程朱理学的创建者,程朱理学则是困扰自明以后中国社会前进的一大绊脚石,是封建阶级思想统治的基石。既然不反四书又怎么说反封建呢?相比明末钱一本的“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选举”,王夫之的虚君立宪思想等人的反封建思想则远远不及。

所以个人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古典小说但硬说它是反封建的也过于牵强些了。

第三篇:读《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排在首位。我一直都没有看《红楼梦》的机会,对它也确实不感什么兴趣,因为虽然没怎么看,却也清楚的了解到这本书中,写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琐碎繁杂,我不一定看的下去。但是读完后,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看法。

《红楼梦》这本书写的是贾氏家族由兴转衰的经历。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背景和贾府的境况十分相似,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作品,文学价值才会这么高。

在贾府中,所有的建筑、用品、包括他们的食物都是十分奢华的。在家族没有衰落以前,看起来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样子,其实,早就有了很多问题导致家族的衰败。比如贾府中人仗着自家有钱,对外人十分霸道,以为一切事都能用钱解决,以致引起“民怨”。在贾府里,也有许多的矛盾,明显又典型的就数其中的一件马道姑害凤姐和贾宝玉的事。这些矛盾,就奠定了贾府衰败的基础。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熙凤。她攻于心计,虽然文化不深,却有主见、有胆识。她只是一介女流,但在当时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里,比一般的女子都更有胆识,更比许多男子都要强,这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最出色地表现了她的才能,准确的指出了宁国府的弊处,并且实行措施,很快就得到了成效,宁国府的面貌立刻就改变了,变的和以前大不一样。在她管理宁国府时,应该说做的是相当成功的。然而,这小小的成功却也挽回不了整个封建家族在世风日下的形势下衰败的大局。有人说:“像王熙凤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明是一团火,背地里是一把刀的人。”不说王熙凤的个人品质是怎么样的,就她本身的性格缺陷,就决定了她可以成功一时,但仍旧改变不了整个贾氏家族的命运。

贾府的衰败和她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她看起来好象很有权威,实际上,她就是因为能讨得贾母的欢心,又和王夫人关系好,所以在荣国府里她才会收放自如。但是她虽然很有才干,办事得力,但是她也心狠手辣。把权看的太重,还经常以权谋私、收取贿赂、心狠手辣,在贾府上下积怨极深,对于这点,就连她自己都意识到了。就因为这样,在给贾母理丧时,她才会既调不动人,也调不动钱,只能求大家,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上。王熙凤的这种贪婪和疯狂也加速了贾府的毁灭。她可以说是结局最惨的一个,也是早就想到的。

书中还有许多别的形象,人物性格丰富,笔触描写细腻,生动的刻画当时的社会现状,被称之为名著是当之无愧的,确实值得人们去好好学习。

第四篇:读《红楼梦》

浅谈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养成-----读《红楼梦》有感

谷少华

贾宝玉是清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中心人物,历来是红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对象,有关他的现实原型更是吵闹不休,有关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研究也数不胜数。然而从有关贾宝玉性格特点研究的大量文章来看,无非为贾宝玉扣上了一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更有甚者将民主与他联系了起来。其实不论是《红楼梦》中虚构的贾宝玉,还是红学研究者们所研究贾宝玉的生活原型,不管他是生活在曹寅的江南织造府的曹雪芹,还是土默热红学中研究的生活在杭州西溪的文学大家洪昇,还是„„,都不需对贾宝玉的性格作一个明确的界限,他都是一个现实中的人,既然是一个人,必然有一个复杂的性格,而这复杂的性格养成背后必有一个培植其发育的土壤。本文便试图从贾宝玉的性格中养成试探其形成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实际教育中所形成的利弊。

一、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养成与贾政的关系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的养成与其个人因素有关,但也势必离不了其社会背景与相应的家庭氛围。自古周岁抓阄,探其为人。贾宝玉因幼小无知,无视万物,随意抓来脂粉钗环,就被父亲定性为“将来酒色之徒耳”。他出身富贵,身上非但没有恃强凌弱习性,反而善良多情;非但没有公卿贵族的士族等级,反而潇洒不拘。而同样出身贵族的薛蟠,却是恰恰相反,再看宁府珍爷,“那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已”。这种种不同是因为什么呢?

从其家庭因素来看,薛蟠无父,无人管束,因此其无拘无束,任意妄为;“贾敬只爱炼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贾珍又身为宁府之首,自然只图“高乐”;而贾宝玉却受其父严厉管教,因而胆弱怕事,自然不敢在外张狂放肆。在《红楼梦》中,贾政被塑造成一个严父的形象。每外出回来,便要对贾宝玉考问,看其学业,稍有差池,便会询问盘查,甚至出手板笞。尽管贾政的方法不当,然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贾宝玉,避免其与薛蟠、贾珍同类。但也毕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贾宝玉不喜读书,但凡与仕途有关的话语,一概不听,究竟是其秉性所然,还是后天形成?纵观一下贾府中奉劝贾宝玉读书的人,除了唯一被贾宝玉视为红颜知己的林黛玉,其他人全是。而妄图把贾宝玉推向仕途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恰恰正是有望子成龙思想的贾政夫妇,更具典型的便是父亲贾政。父亲的严厉与板笞,对一个正值青春叛逆时期的孩童来说,是噩梦,更何况秉性“淘气异常”的贾宝玉。因此,贾宝玉一听说贾政喊他,便似丢掉了魂一般。俗话说“爱屋及乌”,自然,也“恶屋及乌”。因此,贾政的“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在贾宝玉的身上恰恰适得其反,表面上顺顺从从、唯唯诺诺,背地里却是野猴一般,恨不得撒手人寰。

从贾政管教的方式来看,非对即错,威严并施,这对一个少年的心理的成长极为不利。在那样的封建纲常伦理下(即使现在也是),父亲的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子女的成长,父亲应以身作则,严厉固然是好,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吗;但过于严厉可能会适得其反,正是物极必反。自打周岁,便以一种难成大器的观念定性无知的宝玉,更在其成长的关键阶段,非但没有爱心呵护,赞扬鼓励,反而动不动嗤之以鼻,动手板笞。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宝玉俨然会有喜读书的心理。因此,教育不是抛硬币,非正即反;更不是画草书,一蹴而就,他需要得到认可,更不能或缺的是父母的鼓励。

二、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养成与贾母的关系

父母外出务工,从小就跟随家中祖父、祖母、外祖父母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了许多人考量的重中之重。仗有祖母的溺爱,贾府上下无不对贾宝玉敬爱三分,从而养成其有恃无恐的性格。父亲的“板笞”,贾母的怀抱,父亲的“板笞”再厉害,也不敢打到贾母的身上。

在《红楼梦》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的教育特色,其中贾代儒对贾瑞的教育方式更是接近

无情。为使子孙玉琢成器,不得已痛下心来,冷面待之。而贾府的公子贾宝玉,除了孤掌难鸣的父亲,他人几乎全是阿谀奉承,全无一个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环境。这样的人又怎能堪当大任,又怎能有补苍天之才。无奈作者从所有补天之石中,单单将他抛除。

非但没有“增益其能”的环境,还天天与姊妹丫鬟们厮混在“闺阁”之中,这不无拜贾母所赐。尤其在贾政痛打宝玉之后,贾母更是明令禁止,无事不得贾宝玉外出,由此更加限制了贾宝玉的自由,贾宝玉也便在贾母的臂膀下,安安稳稳地享受着,远离世故,踏踏实实做着笼中鸟。都说贾宝玉是追求自由、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可是当祖母已经不“为之计深远”的时候,依旧万分顺从,真是性格“乖觉”,这岂不有违其叛逆的性格。在贾母百般宠爱的面前,贾宝玉没有一丝反抗,真所谓绝对的顺从。

贾母,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对贾宝玉宠爱有加,然而,就是这样的宠爱,我们不得不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自古,我国有“严师出高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棍棒下出孝子”„„之类的名言与俗语,这无不强调了了“严厉”、“忧患”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贾母事事为贾宝玉考虑,生怕他受丁点委屈,终日为其安排一个安逸的环境,过着富贵公子哥的生活,使其不劳而获,享受安乐,这于我国的传统的教育几乎完全相悖,何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贾宝玉的不喜读书,安于现状、性格异常的另类性格的养成离不了了贾母的溺爱。

三、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养成与丫鬟姐妹的关系

贾宝玉的形象历来被红学家们称之封建叛逆,但《红楼梦》原著中却说其“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但又说他时不时“暴虐浮躁,性格异常”。当然,每当提起读书,或与他有不甚相同者,他便甩玉,暴躁之时,无人能及。由此发现,贾宝玉的性格暴虐浮躁不与其不喜读书有关。但一放了学,回到家中,在众姊妹面前,却又“温厚和平,聪明文雅”。这是为何呢?

这离不开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或者说是一种成就感,在学堂时,贾宝玉本不喜读书,虽喜欢浓诗艳赋,但先哲圣人之语在其父的严厉管问之下无疑会成为他难以跨越的高山和走出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本难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换句话说,即没有成就感。然而放了学,闺阁中的那些懂诗词歌赋的丫鬟姐妹们,恰恰为贾宝玉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与丫鬟姐妹们,贾宝玉可以为所欲为,长谈阔论,不受先哲圣人言词的拘束。而在学堂,与那些男人相处,既要受到先贤诗经的禁锢,还要受到管理上的约束,几乎很少或者就没有贾宝玉施展的机会,而与那些姐妹们相互切磋诗艺正好使他不再拘束于古人哲语,可以适当发挥。在诗社中,他可以杜撰自己的东西。因此,发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比人,气死人。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总是在不经意中说出 “你看谁怎么怎么的”话,总是拿自己的子女和别人进行比较,不但没有帮助子女发现身上的优点与长处,为之择取一片可以展翅的空间,还总是企图子女能够全面发展,处处压制他人,以致闹得处处不精,事事反感,不知自己所爱,一切似乎都是“父母之命”。处处都“矮人一等”的孩子们,困惑于心灵上所难以企及的满足以及成就,他们十足地渴望这样的一片空间,却不知在何处。而网络游戏中的种种,恰恰可以给予孩子们一种成功感,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便成了他们得以解脱的最好的方式。

现实之中不乏贾宝玉的原型,生于安乐窝之中,天天一副公子哥儿的气派,俨然一个富二代形象,完全不知长辈们创业的艰难。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生活,拿着父母用血汗的挣的钱随意的挥霍。他们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老人的爱护下成长,享受着新时代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又在父母亲的高期望中接受教育,经历着千年一变的教育巨革,小小的年级便承受不堪承受之重。他们被迫要求全面发展,却又处处受到发展的限制。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臂膀,却又离不了父母的爱护。他们急于冲向社会的大流,企望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却又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辜负亲人们的殷切期望。他们充满着幻想,迷恋着现代传媒中的一切,他们急切的渴望朋友,却又总是期冀有朝一日能从朋友中脱颖而出。他们狂烈的挣扎着,不知所从,这无不缘于他们缺乏一颗强大的内心,无不缘于幼时的家庭教育不当的教育形式。因此,给孩子一片自己的空间,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优点,相信他们总有一天能在自己的领域卓有建树。

安阳师范学院谷少华***

第五篇:读《红楼梦》 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还是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作为一个女孩,我觉得应该是嫉妒和惋惜吧。

羡慕宝黛的才情,惋惜她们的命运。

林黛玉一首<<葬花辞>>,就彰显了她的才情,同时也表明了她的命运。“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就是林黛玉,不拘于礼教的反骨女子的傲骨。然作为挑战那个时代的反骨,黛玉的命运自然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了。

我欣赏黛玉的傲骨,但不喜她的多愁善感,虽说是寄人篱下,好似无根浮萍,但史湘云与她身世相似,却能肆意的生活,这是黛玉的不足之处。我欣赏黛玉的才情,“冷月葬花魂”是她自身的写照,却不太喜她的悲凉。世人都说宝黛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产物,但是黛玉身子弱神经纤细何尝不是一个原因呢。

再观薛宝钗,则是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她端庄稳重,精于世故,深得贾府众人的喜爱,最终成为宝二奶奶。以花比

之,她就是艳绝天下的牡丹,被人们誉为” 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在《爱莲说》中是世人最爱,为什么呢。因为她迎合了当朝统治者的喜好,在这点上可以说,宝钗是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女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人处世的写照,她从不会没目的的帮助人,她在大观园中对丫鬟们施与小恩小惠,是为了得人心;探望病中的黛玉,关心生活起居,又何尝不是在作秀呢,虽说我的想法有点偏激,但宝钗的装憨,给人的感觉实在不是一个憨厚的人。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上的画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而判词内容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暗示虽然最终宝玉会和宝钗成婚,但心却永远留在了黛玉那里,而宝钗则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

“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

意难平。”宝黛与宝钗三人的爱情纠缠不清,结局是一死一出家一守寡,这究竟是谁的错,又该怨谁,谁是谁非谁又说得清呢。

附《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下载读《红楼梦》学生感想[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红楼梦》学生感想[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诗词有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 每当读到这首《葬花吟》,总会感叹曹雪芹那出众的才华,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么丰富而奇特......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从第一次读《红楼梦》至今,已有一年之久。《红楼梦》是我唯一一本百看不厌的书,可能是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过于感人。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表妹林黛......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题记 一滴冷泪打湿满江清雅,我轻轻合上古书,思绪宛如弦声余音缭绕 。微风掠过,脸上冰凉凉的,才明白自......

    读《红楼梦》有感

    献给幸福的少数人 (见于《红与黑》目录) ——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一趟心灵的旅程。 在自家书房这一小小的天地里,缓缓地品过......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1 《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 读《红楼梦》心得体会1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1 前段时间,妈妈买了一本书给我看,叫做《红楼梦》。刚拿到书时,我还有点发愁,这么厚的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等我静下心来慢慢看时,我渐渐地被......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的感想 09中文 阮枝梅 09111215 《红楼梦》,其问世之始,似乎就注定了它的沧桑。由“脂评本”到后来的“程甲本”及后来的《红楼》揭秘系列问世,如今庚辰本与戚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