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共5篇]

时间:2022-04-22 02: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

第一篇: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

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1

6月30日,我和妈妈,还有好朋友的一家一起去了上海青少年科技探索馆。它位于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家专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展示体验中心。

这家科技探索馆分为探索启航,探索之路,探索寻梦三大展厅共58个展示项目。进入大厅,是三原色体验区。在红黄蓝三色光源的映照下,影壁上会出现三个彩色的影子。这三种颜色叫做三原色,光就是由这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的。

我们又来到了声音体验区体验了排箫的原理。原来,排箫的音调与排箫管的长度和空气中固有的频率有关。精确地设计管子的长度,就能听到管子中发出doremifasolasi的声音。我们把耳朵依次贴在长度不同的管子上,真的可以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呢。

我们又体验了钻木取火,通过转动操纵台上的操纵杆,把摩擦生热的能量转化为相应的热能,使展示窗里的木头替代物发光。

最后,我们还体验了“电磁悬浮原理”和“人体导电”,“透视墙”等科学原理展示,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我们都觉得意犹未尽,希望下一次有机会再去其他的科技馆体验更多的乐趣。

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2

资本主义社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家都要改变当时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当拿到《给青少年的共产主义读本》后,我一直在反复思索着这几个问题。

作者是来自德国的比尼亚当恰克,在20xx年的时候,亚当恰克写下这本书,作者十分希望的德国的孩子能够树立并且改变资本社会主义的雄心。比尼亚当恰克是德国当代的社会理论家和艺术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无形之间告诉了青少年什么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等等这些十分难懂的概念。

其实,现在的有些国家还是处于资本主义社会,更何况在20xx年的时候,亚当恰克在资本主义社会内宣传共产主义,这让人十分惊讶,更何况,这本书还是写给青少年的书籍,还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内容!

人会被自己所创造的事物所控制。当我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嘴巴不禁张得老大,怎么可能的事情!人可是高等动物,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为什么会被自己创造的.事物所控制呢!

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作者就举了一个小例子:一个女孩写了一张提醒自己喝水的纸条,然后就忘了这件事情;当她又看到这张纸条的时候,以为是一条必须喝水的命令,每看一次喝一次,小女孩的肚子马上就痛了。

我又联系上面的那句话,发现,好像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呢!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协作劳动,创造力巨大的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力反过来,以“金钱”“机器”“工厂”让创造者臣服于自己的脚下。

在结尾部分,每一个句子都开始变得有些晦涩了,读起来十分费劲,更不要说理解了,但联系前面的部分,我才慢慢理解了意思。

其实译者卢刚的那句话十分正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的成就,才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吸引到一起,才让资本主义社会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终有一天,全世界会迎来共产主义!

第二篇: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危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并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美国广播电视网一项最大规模的调查表明,有6%以上的网络使用者有成瘾症状。互联网在中国高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1月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底,中国大陆的网民数已达7950万人,在各年龄阶段中,18岁以下占18.8%,18-24岁占34.1%,25-30岁占17.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04年1月)》,www.xiexiebang.com.hk)。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IAD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孤独、敏感、抑郁、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事实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质不管是在自我概念、人际技巧方面都不是太好,寂寞感、忧郁感较强。

渴望成功是青少年群体的普遍心理,成功也是他们追求的人格品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此紧密相连。对于相当多数青少年而言,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扰,如果成绩平平,又没有什么朋友,想自我表现又没有什么特长,更容易导致自我评价降低,加剧自卑心理。而在网络世界里,有许多同病相怜的人可以给予安慰和支持,心灵找到了归属和依靠,因此不由自主地在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网络成瘾也反映了个体本身心理健康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人,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坚强的意志,遭受挫折就容易放弃,随波逐流。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快速更新的特性,可能满足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而在网络上所获得的成功和满足感可以弥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如,有的个子矮小、相貌平凡的青少年,无缘在现实中圆爱情梦,可以在网上把自己塑造成白马王子或美少女,结交很多异性网友,得到心理的需求。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网络上虚拟实现和成功,在某种形式上反映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自我实现的需求。

综合多项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患IAD的个体在人格特质方面往往具有:敏感、忧郁、脆弱、多疑、焦虑、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缺乏自信、悲观、逃避现实、自卑、成就感低等。一旦具有以上人格特质的青少年上网,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四、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心理、社会及教育等的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一)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二)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据调查,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四)建立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现在有的网站上已经开辟了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但又不愿求医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应多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网站,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五)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据研究,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沈阳大学学报》,2003年6期,第97页)。要对 “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三篇: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危害 对策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正式“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2002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瘾比例约为13.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分析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 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下列10种情况,一年中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初步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

(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失落感。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率达到81.3%,有7成学生网民沉溺于网上聊天,有4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

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管理无序化,师资力量较弱,投入简单化等也使青少年网络成瘾形势更加严峻。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

(三)社会因素

社会管理不全面导致许多无证网吧的出现

从理论上讲,全社会都应该趋利避害,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作出贡献,事实上,网站建设缺乏有序和严格的把关管理,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8700多万网民中,青少年占70%,未成年占20%,其中有40%的未成年人经常光顾色情网站。网络色情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再有,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但是学校周围的网吧,夜间12点以后照常营业,为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

(四)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感兴趣且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

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攻克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网上聊天可以在让青少年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给了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交往方式;网上最新的流行歌曲,精彩的影视大片,新颖的网络小说对青少年也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这些娱乐项目对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认知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无疑是致命的吸引,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上网,过分沉迷于网络而形成网瘾。同时青少年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渴望理解和交友,寻求感情支持,希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获得更自由的成长空间。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人际关系不和谐或生活不顺利时,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而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而越沉溺在网络上,实际遇到的困难越无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沉溺者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最终发展为网络成瘾者。另外,青少年人生目标不明确,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导致其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一些同学将上重点大学,重点高中,作为学习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学生便不知还要学什么,怎样学,感到无聊,便上网去打发时光。

二、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成瘾者因为对互联网产生过度依赖而花费大量时间上网。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网吧内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在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错位和行动失调;“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创伤;网络成瘾者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认识的障碍。

(二)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

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网上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建立一些帮写论文,写作业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论文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大打折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网络成瘾者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上海地区13所大学的调查统计,2004年上海大学一次性退学的81名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学业大幅度下滑导致。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上海交通大学205名退学和转学生中,至少有1/3的学生也是因为无节制地玩电脑,导致成绩下降,不得不退学或转学。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

(三)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网络世界,人们的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网络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们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人们不必面对面的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青年,为了支付网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的发展

(五)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体现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大行其道, 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虽然价值观多元化,但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还有些人人为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分析

(1)学校方面。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开展校园活动。

学校是青少年最集中的教育场所,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方面,首先,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外,还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特长,为学生营造一个成才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多彩缤纷的校园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青少年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快乐,不会因单调、乏味的书本学习而沉迷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其次,学校应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学生对性的无知和好奇,提高青少年学生对网络(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认清网络的本质,降低他们网络色情成瘾的机率,增强他们抵制网瘾的自律能力。再次,学校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提供“网上论坛”、“教师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服务项目,方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便于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困惑。最后,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担任学生的心理辅导

员,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青少年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危害,从而引导他们摆正正常生活与网络的位置;给予他们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心理指导,从而引导他们以健康的科学的态度融入和适应现实社会。

(1)加强对游戏成瘾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2)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一)家庭方面。

1、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协助学校对孩子上网进行监控

(二)社会方面

1、优化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国外已经开始尝试给网络用户制定行为准则,我国也开始制定类似的准则出台但尚在不断完善。互联网环境需要系统、完整的行为规范,从而减少网络游戏泛滥现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力量齐抓共管。

2、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

(四)青少年自身方面

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会控制上网时间,不到校外网吧上网,不浏览黄色页面,避免无节制的上网,杜绝通宵上网

参考文献

[1]Pat1ricia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M].谢影,苟建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J].健康心理学, 2003, 11(5): 398-400.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15(4): 281-283.殷建中.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郭莲荣,等.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策略[J].教育科学, 2006(6): 67-68.王易.沉迷网络游戏是种“病”[ J].发明与创新, 2006(6): 46.华道云,等.大学生迷恋网络问题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 2006(4): 88-89.李逸龙,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M].李兆敏.高校德育工作新思维.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 29-30.马文会.如何纠正网络心理“病”[J].心理与健康.2003,(2):13-14.

第四篇:青少年网络成瘾论文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

摘要:“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之一— “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2009年增长率达到53.3%。而其中18岁以下占19.1%,18~24占31.8%,25~30岁的占18.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严重。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瘾” 的概念,最初是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格登博格借用美国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症状是过使用网络,造成学业、工作、社会、家庭等身心功能的减弱。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 博士(KimberlyYoung)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Young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 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①。在我国,网络成瘾已经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学界尚有争议。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二是网络成瘾是否是对互联网的成瘾。

笔者认为,上述网络成瘾概念争议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成瘾的性质,即网络成瘾的本质是什么。从网络成瘾的原因看,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而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信息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网络成瘾现象及其所蕴涵的社会转型意义,不能单纯地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疾病。

基于此,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内涵包含过度使用网络和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两个基本要素,基本问题在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其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存在着障碍。

金伯利 扬博士(KimberlyYoung)人认为,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二、网瘾的诊断标准

目前对网络成瘾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将其列为心理障碍之一,也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Bread提出一个研究用的诊断标准。

Bread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8条具备前五项,后三项总至少出现一种:

(1)一心想上网(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一次上网)。(2)需增加更长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3)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4)在努力减少上网时,感到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易激怒。(5)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6)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或失去了教育和就业的机会。(7)对家人、好友、治疗者说谎,隐瞒卷入上网的程度。(8)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嫉妒、无望、焦虑)的方法。

【诊断标准】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强迫性思考网上的事等戒断症状。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①需不断的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原有的满足感;上网的时间及频率比计划的更长; ②一旦上网后难以停止,生活无规律,虽经多次劝阻和自己努力后均未成功;

③这些上网行为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明知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均有不良的影响,但仍然无法摆脱;

④宁愿在网上与人交流而不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逃避家庭、工作和社会责任。

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应对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主要方法。

这些诊断标准能帮助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然而“被网瘾”的现象也仍然存在。所以对于特殊情况还要看使用网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既不是工作也不是学习,而上网行为又给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这就可以判断为网瘾了,应当采取戒除手段。

三、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②,简要介绍网瘾青少年规模和分布状况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逾2400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本次调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没能对我国的农村等地区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相近,由此可以近似地估算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人数大约为3329.9万人。

与2005年(网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的13.2%,人数约为1105.4万人)相比,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略有上升,但在绝对数量上多了近两倍。绝对数量上的增加主要源于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整体规模由2005年的1.03亿增长到了目前的3.84亿。

2.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1800万有网瘾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与2005年(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占非网瘾青少年的12.4%)相比,这一比例基本没变。可见,不管是网瘾青少年还是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在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比例都相对稳定,对于网瘾青少年的治疗和对非网瘾青少1.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调查显示,在所有网瘾青少年中,“轻度”(35.1%)和“中度”网瘾青少年(34.6%)比例均占网瘾青少年的三分之一以上,而“重度”网瘾青少年(30.3%)不到三分之一

4.网瘾青少年分布状况

(1)年龄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的网瘾比例最高

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在6-23岁呈上升趋势,其中在“18-23岁”(15.6%)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其次为“24-29岁”(14.6%)的网瘾比例以及“13-17岁”(14.3%)的网瘾比例。相较于2005年,“13-17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网瘾青少年有向更大年龄(“18-23岁”)集中的趋向

(2)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高于女性青少年

男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的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比例高出近5.6个百分点,在5%的检验水平下具有显著差异。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下降,女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上升。

(3)个人身份方面,大专生和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网民中的网瘾比例最高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6-29岁青少年,学生在这一群体中占据多数,因此将非在校学生归为一类,在校学生归为一类,并对在校学生分学历进行比较。调查发现,“大专生”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最高,达19.0%,其次为“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18.6%)。

(4)在校学生网民中,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越不好,网瘾青少年比例越高

研究发现,对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不同的在校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呈现出有序差异。自认为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自我评价“成绩较差”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达到28.8%和28.7%,自我评价“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仅为11.4%。

(5)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更高

本次调查中,从省会城市的经济、人口和教育等三类指标中,每类各选取一个分层指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万元”、“2008年底网民普及率”和“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作为城市分层指标,将4个直辖市和26个省会城市分为“特大发达城市”、“比较发达城市”、“中等欠发达城市”及“边远欠发达城市”四个层级。

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

(6)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与各城市GDP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结合我国2008年各城市GDP数据与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见表1-1-3),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325(显著性0.079),在10%的检验水平下呈显著相关,在5%的检验水平下则相关性并不显著。揭示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伤害

网络成瘾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身体伤害。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健康权、生命权。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由于沉迷网络而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诸如视力下降、大脑发育受损、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降低、紧张性头疼、颈椎病、干眼病等。除了可能导致上述身体的病患以外,程度严重的还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2.心理伤害。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会导致青少年网络孤独症,网络成为其主要的生活、交流方式,严重影响其社交或家庭生活,致使其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青少年长期玩网络游戏而形成网络依赖,就会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来寻求刺激、满足,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出现戒断反应,脾气烦

躁不安,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自杀。

3.发展伤害。即网络成瘾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辍学、失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格化倾向,现实与虚拟的反差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而沉迷于虚拟世界,进而导致社会化不足。这种不足妨碍了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不愿参与现实中的沟通,出现人际间的交流障

碍,人际关系恶化。他们的学业、工作、家庭关系、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上网而撒谎逃学,乃至辍学,搁置学业,对人生迷失方向;沉迷网络而辞职或者停工待业,社会生存能力下降;沉迷网络导致家庭关系恶化 亲子关系恶化或者家庭解体。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4.行为失范。即网络成瘾容易引发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源上说是个体生理心理特征与不良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暴力等虚拟空间中,导致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行为自我约束力降低,进而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即网络行为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从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四、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我国中学生容易上网成瘾大体上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五、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措施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心理、社会及教育等的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一)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二)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据调查,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四)建立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现在有的网站上已经开辟了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但又不愿求医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应多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网站,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五)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要对 “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

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①Young K S,What Makes on-line Usage Stimulation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The 10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Chicago,1997.②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

第五篇: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分析

摘要: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英文简称为l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和戒断反应等现象 [1]。网络成瘾作为一种随网络技术而不断发展的新问题,不断为更多的人知晓。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及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本综述旨在阐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和社会成因成因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成因分析 心理 社会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表现

IAD的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心理和行为活动基本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行为不能自拔,一旦缺少网络生活时,身心就会出现异常反应。网络成瘾的躯体症状常表现出双手颤抖、疲乏无力、腰酸背痛、血压升高、视力下降、手发冷发热、植物性神经紊乱等;心理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情绪低落、心慌、记忆减退、心情抑郁、待人冷漠、行为古怪、无所适从,欲罢不能,患者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显然这些行为特征都属于一种心理病理行为。

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基础

行为主义曾以经典的刺激—反应公式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行为主义强调个体行为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否认意识及心理的存在。随着认知主义的兴起行为主义的没落,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个体的内在认知因素对行为的中介影响作用。对于网络成瘾而言,绝不能仅仅地认为是外在网络刺激导致网络成瘾,我们更应该看到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和情绪、应对方式都会对网瘾的形成产生广泛的影响。2.1.1不良人格特征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质,面对同样情景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艾森克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包括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对网瘾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根据艾森克的解释,神经质维度主要反应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得分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个体往往人际关系较差,比较难以融入社会。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他们逃避社会提供了空间。网络使得他们的言行不再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他们可以任意的发泄他们的负性情绪和对他人的不满。2.1.2低认知需要

认知过程是个体对环境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网络信息是现代人一种重要的外在环境信息。一部分个体能够正确地对待网络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合理运用,而另一部分人则被网络信息所左右,形成网瘾。青少年时期属于后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对新事物喜欢尝试易于接受。互联网作为新生的事物,具有高科技性,以其制作精美的主页、丰富的内容、新颖无尽的刺激和魅力无穷的诱惑,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青少年自身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期,缺乏足够的甄别是非能力。另外,青少年将网络视为一种时尚,符合青少年追求时尚的个性。2.1.3生理——性需要

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出现了强烈的了解异性的心理,而现实中的性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欲说还羞的状态。网络创造的全新交友方式,为对爱情充满憧憬和追求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结识红颜知己的广阔空间。同时,网络色情也乘虚而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青少年了解性的需要[3]。2.1.4消极情绪

情绪上的不稳定导致的闭锁性,现在的青少中独生子女居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尽管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关爱和照顾,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常常感觉缺乏关爱,孤独、寂寞。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社会角色的需要.利益的冲突,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学习的压力等使他们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造成压抑的心理状态。匿名的网络恰恰给他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闯,使情绪、情感得以真实的表现和宣泄

[4]。

2.1.5自我实现的需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阶段的思维是“新的自我中心”。造成了自己和别人关系的歪曲认知。一是“假想的观众”。总认为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一是“个人的虚构”[5]。青少年时期喜欢寻求自我并力图实现自我,但方式简单且不计后果,以显示他的“勇敢和特别”。包括沉迷网络游戏中的最高统帅位置而沾沾自喜。在网络的虚构空间中,也让一些在学习生活中的失败者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2.1.6消极应对方式

拉扎鲁斯认为,应对方式是指个体不断改变认知与行为所做出的努力,从而控制那些被评价为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内部或外部的需要。个体遇到生活挫折或压力时,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网络游戏、交流等功能迎合了其逃避行为,从而更加依赖网络[2]。

2.2社会因素的影响

2.2.1家庭因素

家庭往往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而不是精神需要,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青少年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的成人早期,此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来获得亲密感从而克服独感。此时家庭角色分工不适当或家庭角色不健全将会导致他们的安全感缺失,IAD患者所在家庭系统中不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父爱与母爱。致使他们在网络中群求情感依赖。

另外由于青少年阶段正是个体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来自于外界特别是在家庭系统中处于权威地位的父母的鼓励和认同,从而建立起成功的自我认同感,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时或是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采取网络虚拟的空降进行逃避[6]。2.2.2学校

学生多数时间是在校生活,学校环境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在校期间,会使学生出现诸多的适应困难,还有学习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等。学校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学生难以面对眼前的压力,如不能顺应现实,就会产生自信心下降,产生强烈的自卑与嫉妒心理,所以一些学生尽力寻求逃避现实。求助于网络发泄情感。2.2.3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无论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是年近半百的退休老人,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多数家庭都配备电脑,各处的网吧随处可见且疏于管理。在为学生提供了求知的新渠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由于网络管理规范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控制手段,社会不良思潮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个人自由主义、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等在网上泛滥,为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转型期的学生大开方便之门。有关网络的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给一些制作黄色和非法网站者提供可乘之机,有些学生利用自己的高智商长时间浸泡网上制作和传播病毒、进行黑客入侵、甚至盗窃诈骗等。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3.结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特定的性格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缓解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的有关机关加大对网络的管理,营造绿色的网络氛围,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关心教导子女,及时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引导,学校方面开展良好的网络情感教育,教会学生合理运用网络。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和青少年自己的共同努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将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 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1 [2] 彭桂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社会发展

[3] 曲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八方论坛 [4] 闫贝贝,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分析,[5] 祁建梅 苟增强,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

[6] 杜金婷,青少年网络成瘾生成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邮电大学

下载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现状的分析和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有趣。因此得到不少青少年的青睐,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五花八门的网络游......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报告(汇编)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现状的分析和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有趣。因此得到不少青少年的青睐,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五花八门的网络游......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初探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初探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成长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的制约,且后天因素占主导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危害的调查报告(最终5篇)

    关于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其危害的调查报告 调查问题: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及其危害 调查人: 永强 调查对象:14-20岁初高中学生 调查方式:网络搜集,问卷调查 内容: 1.概念:"网瘾"是指上网......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第一中学·金永祥 摘要:网络以其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它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它对人......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军事夏令营基地 淄博戒网瘾学校 滨州夏令营 莱芜特训学校 济南纳川学校专家提醒,长期沉溺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学习危害极大 1.对心理的危害 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game......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1. 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

    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精选五篇)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文献综述 姓名:王钊 学号:110301401044 班级:11社工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成长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