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推荐5篇]

时间:2020-11-14 00:2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

第一篇: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

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1

一本书,一种态度。

暑假里,朋友推荐了一个名叫汤木的作者的励志三部曲,我买了其中的一本来看。

刚拿起书,我的手就感觉到了微微的重量。并不是书的质量很重,而是它那深刻的道理,与无限的智慧给予了这本书无形的能量。

起初,我看到汤木这个作者的.名时候,我并不觉得这书有多“重”,但是看到了书的名字的那一瞬间,那十六个庄重而又富有深意的字就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脑海里。翻开书页,又是一句格言映入眼帘——“残酷的世界里,愿你活得骄傲”,这是第一章的标题,第一个故事的题目叫“生活从来不会亏待真正努力的人”。一行行富有哲理的文字深深吸引着我。从这开始,我深深地被这本书给迷住了,无形的力量正在驱使着我的双手翻动着每一页。

读完这本书之后,给我感悟颇深。当我再次回顾“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叫成长”,这一篇文章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在思考成长的奥妙,我在思考心智的成熟。我想,成长应该是一个过程,应该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曲折、坎坷而漫长的过程。想想看,古今中外,哪一个千古风流人物是一帆风顺?哪一个业界成功人士是一步登天?哪一个又是踩着红地毯一路走过来的?我们知道,鸟儿不是靠生命破壳,不可能生存;水滴不是日日夜夜用身体拍打岩石,不可能穿石;我们如果不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滴汗水,一步一道伤痕,那么我们不可能成长!

我们的青春亦是如此。

若青春一直在欢乐中度过,那么你的人生亦是在仇恨中熄灭。

现在广泛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有一个思想,他们认为青春不应该是每天为自己的梦想铺路,而是为自己的妄想娱乐。他们认为网上流传的中学辍学的学生未来成为老板,考上清华的学生来给他们打工——其实并不然。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也有,但是1亿个人里有多少个是这样的呢?简直是于痴人说梦。他们沉浸于自己的“主流”里无法自拔,而到了最后必是一事无成。回首自己挥霍掉的青春,留下的只有叹息和泪水。我们都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但是真真正正把它给悟进心里的又有多少呢?

同学们,不要认为现在学习很苦,现在不怕苦,苦一阵子,但现在怕苦,你就要苦一辈子!现在你扛起了别人的`冷眼,将来他最多继续用冷眼仰望你;现在你受起了别人的句句讽刺,将来他会想尽办法用甜言蜜语讨好你。

记住,“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叫成长”,“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学习是我们的义务,但每一件事的坚持是我们的责任!

一本好书,照亮一种人生。

合上书,继续谱写没有尽头的人生……

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2

首先这是一本青少年励志书籍,现在的青少年懒散,自暴自弃迷茫是常态,经常这种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脱离迷茫找到自己的方向,摆脱懒惰的性格拥有一个积极向上斗志激昂的心态去生活。

这本书整体是以故事的形式来描述,通过一些故事的阐述,它能让我们懂得生活是永远不会亏待真正努力的人,虽然有很多时候不能在你拼搏之后立刻得到你想要的,并不是因为你不配拥有,而是时机未到,你需要做的就是咬紧牙关继续坚持下去,任何事情不要轻言放弃,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坎坷和错误,这些坎坷和错误也并不是只是为了让我们体会什么叫做疼痛,而是让我们在疼痛中看清自己,重新找回迷路的自己,让我们懂得每一次的悔不当初都是别有意义!

然后它又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做成长,用一段青春时光用来奋不顾身的朝着一个目标狂奔,那勇敢的模样任何时候想起来都觉得骄傲,就像那田野里自由的风,永远不曾跌倒一样,这段刻骨铭心的时光就叫做成长。

这一本书可以敲醒懒惰的我们,让我们去面对生活,挑战生活,让我们对现在遇到的磨难,生活的刁难说声谢谢,因为它们会使你变得更好,当到你成功的时候,你会发现曾经的磨难以及受过的苦都是你成功的必经之路,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以努力拼搏吧,生活不会亏待你,记住你现在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的路,未来的自己也会谢谢现在拼搏的你。

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3

一名医生,不仅要有出色的医术,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机敏的思维;一名警察,不仅要有常人不及的体能素质,还要有公正不阿的铁手腕;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品质,还要有机敏的应变能力和处事不慌的工作能力——每一种职业光鲜外表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没有哪种职业是简简单单就可以胜任的,也没有哪个人的成功之路是一帆风顺的。

医科学生必须接受五年的学习生涯,进行许多次模拟手术,警察要通过魔鬼体能训练和各种各样的测试,教师要注意随时更新知识库,训练口才,熟悉学生心理。这些普通的职业,都是每个人通过不懈努力、咬牙坚持、克服重重难关才取得通行证的。事实证明,他们背后吃的苦,流的泪,终将成为他们成功的铺路石。

我很喜欢《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作者汤木说过的一句话:“没有谁的人生是一路踩着红毯的,要想成功,就要耐得住没有星空的夜晚。”这句话曾经给予我莫大的鼓励,至今还不曾消散。我不再因考试的失利而懊恼,不再因跌倒的疼痛而哭泣,不再因老师的斥责而自怨自艾,因为我明白,每一次愤怒与疼痛,每一次失落与悲伤,每一次无措与恐惧,都是我成功道路上的挑战与考验。

如今的我,每个窗前的挑灯夜战,每次考场的奋笔疾书,每次等待成绩的焦虑不安,我都视为成长道路上如影相随的考验。我所付出的努力,我所受到的挑战,都是我这个年龄所能积累的珍贵经验。而这些经验,终将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人生宝藏。

所以我一直相信,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第二篇:《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读后感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读后感

这篇小短文不能叫读后感,书还没有读完,今天才翻开看。可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了。

昨天看《非诚勿扰》,有一小段很好玩,一个上海男人为了某个女嘉宾而来,他做足了功课,礼物、惊喜一个都不落,主持人和嘉宾也给他打气,可女嘉宾感动了一下,掉了几滴眼泪就完了。“谢谢你,但是,我身边也有一些对我很好的人,我来这个舞台,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动心的感觉。感动是一回事,可是……”唉,这话真够伤人的。

男嘉宾穿着为她而来的hello kitty服装,神态落寞,有点可怜又有点好笑。想想36岁的男人扮成hello kitty确实不是很自然的事。

戏剧性的一幕马上来了。孟非问场上的其他美女,还有没有要留灯的。有一个短发女孩要留。她说,被男嘉宾感动了。

好吧,这样的事也常有,女人有时候犯花痴,会把自己混淆为所有可以得到爱的女性。

该男嘉宾做了断了。主持人问:“你要不要牵她?”看过N期了,这时候的男人都是快走了事。可他忙不迭地接过话筒,“我要牵她。”

哇塞!他还要求换下这身hello kitty,带上为前一个准备的蛋糕,再牵手。

主持人问他,不怕别人说他刚才还说爱那个,现在又牵这个?他很坦然,“我来这个舞台,是为了追寻幸福的。当幸福敲门的时候,为什么不开门呢?”

大家都为他鼓掌,连刚才拒他的女人也抬高了手“啪啪”的拍,那笑容好像死撑门面。

脑经急转弯哦,太戏剧了。虽然多少有那么点不自然,可是这也没什么不好啊,非得上演悲剧吗?非得给人留个执着的背影吗?非得你不爱我还是坚持我的选择吗?

这故事要是长一点,比如暗恋了好几个月,表白了,被拒了,伤心了,调整了,重新出发了,找到幸福了。要是这么拉开时间顺序,大家都不会愣神。男嘉宾出人意料就在于,太短了,还没伤心就调整了,还没调整就找到新人了。伤心的情绪还没缓冲呢,就敲锣打鼓接新娘子了。可是也挺好啊,谁规定非得一个不落,按鬼程序走才正常。

我们常常无意识的给自己设定很多条条框框,不能,不应该,不可以,不行……一条条栏杆,把我们死死围着中间。没有时间想一想,可不可以打破框框,能接受自己不那样想,不那样做吗?这就好比,给自己设定了很多条路,很多规矩,只想着怎么走路了,忘了出发时候的目的地。有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作死自己,用绳子把自己绑住,生怕出去咬人一样。

拉回到这本书。我想说的是这本书啊。

我得承认,我多少有点不喜欢张德芬,觉得有点假,有点入不敷出……,也许,真实的是,我有点羡慕嫉妒,约采访没约到,更加重了心里的不服气。所以,找理由觉得她肤浅,觉得她的书不好看,嚼别人的东西还没嚼烂。可又好奇,很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书卖得那么好?

还是好奇略占上风,虽然以前不屑,现在还是买了这本。

书是真好看,语言很生动,表述也清晰,编辑、设计更赞。太喜欢里面的插画了,好美哦,为书加分不少。很好看的书,值得好好看。

我得学学那个男嘉宾,我的目的是看好书,好书来了,我却固执在自己的情绪里,不让自己看。唉!得承认自己的狭隘呀。傻吧?常常这么犯傻。

第三篇:总有一天你会看到美丽的前景

总有一天你会看到美丽的前景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

编者按:人生的精彩在于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榜样作为前进的动力和精神的反对。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教授便是这样一个光芒四射却又谦逊低调的榜样。一场和医学生的对话,让我们领略到医学大家王振义的风采,感受到他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做人一定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和梦想,但对名利要看得很淡”。87岁高龄的王振义教授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用心学医、用爱行医,这才是医生的境界。

工作牵涉到每个人的生活,而且是一辈子的。怎样正确看待医生这份工作?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一个最能体现爱心的职业。医生每天都接触病人,要看好他的病,要对他有同情心、爱心,还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有爱心,没有好的医术,救不了病人;有好的医术,没有爱心,可能还会害病人。所以这二者缺一不可。在医生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这两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护理系的学生,你们走上护理岗位后,大量的工作就是直接护理病人。有些病人的分泌物很脏,而你每天要给他护理,如果没有爱心的话,那不可能做好这些工作。学检验的学生也是如此,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临床检验结果。一个疏忽就可能影响医生的判断,发生医疗差错。

每个医务人员都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这样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病人真诚的回报。我举一个例子,曾经我还在急诊科时,有一个患过敏性紫癜而重度昏迷的患儿,经过治疗化险为夷。孩子的父母心存感激,一直找了我30年,去年我们才第一次见面。这个孩子现在在一家袜厂工作,他送给我几双袜子。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至今也舍不得穿。

要解决困难,只有念书充实自己的知识,早晚有一天能用上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第一次用全反式维甲酸治愈了一名5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当时,这个孩子出血、高热非常严重,依据当时的医疗水平,很多医生都感觉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我们却把她救活了。治疗成功后,有人问我,当时为什么有这个胆子?其实在病人身上用药是非常慎重的,我们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总结出这个治疗方法

开始研究时,困难重重。我的研究生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上海各个医院,找这种类型的白血病病人,结果一年中找到24个。那个时候我还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当校长,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我家里讨论。我们就是这样日日夜夜扑在研究工作上,24个病人中有23个治好了,只有一个病人是用其他方法治好的。看到这样的治疗效果,我们非常高兴,在国外的权威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反响很大。因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人用过的新方法。过去的治疗方法都是杀掉肿瘤细胞,用化学药物来治疗。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化学药物不仅会把肿瘤细胞杀死,也会使正常细胞受到损害。而我们的治疗方法叫做诱导分化,就是让肿瘤细胞“改邪归正”。

当时全反式维甲酸这个药曾经被上海市卫生局批准用于皮肤病,我们知道它的毒性反应、可用的剂量。有人笑话我们:治疗皮肤病的药怎么能用来治疗白血病呢?但是我们有科学依据,因为体外培养证明这个药可以使白血病细胞变正常。我们不是拿病人做试验,皮肤病病人可以用,我们怎么不能用它治疗白血病呢?好比抗生素,用在这个地方是抗生素,用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是抗生素,都是可以杀菌的。在治疗过程中,我遇到过一个病人,用药以后白血病细胞非但不减少,反而大量增加,从几千个增加到二十几万个。主治医生问我是否还继续用。我问他用了多少时间、效果怎样。他说用了两周了,细胞曾经在往好的方向变了。我就让他继续用,结果又用了一周,病情就缓解了。

每一个药物用于临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怎么去克服这个风险呢?首先是要思想端正,这是我们做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出发点。我不是拿病人做试验,而是为了治好他的病。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功后,我们得到了国际肿瘤医学研究的最高奖——“凯特林”奖。有外国记者问我,你当时有没有申请专利?我说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申请特别的奖励。因为申请专利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我没有考虑过赚钱的事情,只是从病人的需要出发。然后我们很快把这个药推广到全国,甚至国外。第二,用药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不能乱用。没有科学依据,只有好心,肯定不行。我们曾犯过一个很大、很可笑的错误。在大跃进时期,遍地是“几年攻克什么疾病”的口号,我们医院也提出“三年攻克白血病”。领导一听,你有这么大的决心,好,就给你一个病房,病房里大概50多个病人。可是过了半年以后,这50多个病人都跟你“再见”了。第三,给病人用了药,我们就得负责任,一定要密切观察。就像上面说的,用药过程中看到肿瘤细胞在向好的方面变,那就坚持用药,最后就成功了。

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们在学习、生活当中会碰到很多事情,更会碰到不少困难。你们知道我学过多少专业吗?我毕业以后,第二年就当老师,带着一批年轻的医生为解放军治疗血吸虫病。当时我们的医疗环境可能比你们现在要好一些。那个时候医生少,病人多,接触病人的机会就多。我毕业的第一年管48个床,现在病房里面一个医生大概是管8个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只有实践,你才能接触病人,才会理解你学的东西。

我毕业后的第五年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分在一个会诊小组。让你去会诊就是去解决人家不能解决的问题。毕业5年的医生能有多少经验?我们就硬着头皮去了。那个地方解放军发病的症状是咳嗽、咯血,还得脑膜炎。当地医生就问我怎么办。我当时带了一本书,就是现在最好的一本内科参考书,叫《实用内科学》。我晚上看书的时候,刚巧看的内容就是他们患的病,叫肺吸虫病,是由小龙虾(北方叫蝲蛄)引起的,在湖南省和东北山区有这种东西。我说这是肺吸虫病,他们不相信,我说你们化验一下病人的痰,果然发现了大量的虫卵。这件事情让我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得到一个二等功。我认为一个年轻的医生只要学习就可以做这个诊断。要解决困难,只有念书充实自己的知识,早晚有一天能用上。

医学上的创新就是在人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再多问一个为什么

很多同学问我:“老师,你怎么一直坚持在学习呢?”因为我感觉要做一个好医生,首先是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爱心,其次就是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你们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困难,但是你们要看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前途、社会的进步。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总要看到光明的一头,社会发展的一头,人类进步的一头,这个势头是没有谁可以阻挡的。作为医生,我们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想一想,或许就可以想一些平时想不到的事情。我举个例子,在两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两个神话人物,顺风耳、千里眼。现在不是实现了吗?我们可以听到千里以外的声音,可以看到外星球上的东西。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在动脑的时候,你们脑中的电波也有可能被收集,可以进行分析。你们相信这一点吗?这不是相信,这是想象。很多东西都要靠想象,在想象中就有创新。

青霉素的发现者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细菌培养皿上有一块地方怎么没有细菌了,换成别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他却不这样想,结果发现这个地方的霉菌就是青霉素。所以每一个异常现象的出现,都值得我们注意。比如说现在我们给病人看病,用药后80%的病人好了,还有20%的没好。有的医生看见没好的病人,就放着不管了。那我反过来问你,为什么不好?有的医生说,不要去研究这个病人了,很少见的。我说不对,少见就要研究,研究以后就可以知道到底为什么少见了。

要创新也很简单,但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我记得小时候也乱想过,但那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些医学上的创新就是在人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再多问一个为什么,没准就能发现新的理论。我在查房的时候,实习生喜欢听我的评论。很多疑难病症,你怎样来解决?有哪些思路?从哪几方面去考虑?比如我们都知道,有一种肿瘤干细胞,它可以生出肿瘤。如果你把这个干细胞搞清楚,把变为肿瘤的干细胞杀死,肿瘤也就治好了,这不就是一个方向吗?这也是一个想象。

所以我说一个科学家要会科学地思考和想象,这样才能创新。我感觉我们维甲酸治疗的创新就在这个地方。诱导分化疗法的思路是怎么来的呢?也不是我们凭空想出来的。以色列人奥雷·萨克斯发现肿瘤细胞在某种化学物质作用下可以变成一种成熟的非肿瘤细胞,他的研究1978年就率先发表在顶级杂志《Nature》上。我们看到人家的研究工作,就知道这条路可以走。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研究出的这个药多少钱吗?30颗药物,可以吃10天,费用是人民币10多块钱,非常便宜。在外国,他们研究出的几种药物,一个疗程2万块、5万块、10万块„„病人生病了,想要来治病,但他没有钱,作为医生该怎么办?这就促使我们产生两种动力,一种动力是我们自己研究,研制出一些比较好的药;第二种就是考虑有没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我们要面对现实,整个国家13亿人口,大部分人难以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面对困难应该自己研究、自力更生,找出新的途径。

做医生不要只做一个医匠,知识面要广,要触类旁通

另外我讲一下基础医学和临床结合的问题。基础打好了,临床上的思路自然就广了。做医生不要只做一个医匠,就好像修鞋子的皮鞋匠,鞋子坏了我就给你修一下,这样不行。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因为生命科学要比一般的科学复杂得多。比如说诱导分化治疗的基本医学理论,不是只看病就能明白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先看到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白血病的体外研究,这个就是基础研究。你们肯定也听说过“靶向疗法”这个名词。什么叫靶向疗法呢?看到一个靶点打靶子。医学上也是一样的,一个病的发生,它在某一个部位的基础变化是什么?可能是一个蛋白质,也可能是一个基因。那么我针对这个靶点用药,这就是靶向疗法。没有基础研究就不知道什么是靶点。没有很好的基础理论,想要在临床上做得好,这是不行的。讲到一个病就要想到基因、蛋白质。你如果说不清楚这些问题,就不会知道这个病的发生机理。就好比没有基础理论的话,我就只会修理这只皮鞋,其他的皮鞋就修不来。我经过了这样的过程:在学校里面念完基础医学后做医生,做医生以后,又回到病理生理做基础研究。做了基础研究以后,又回到临床上,现在还在学基础医学,不断地看基础医学的书。有的内容我还要查找从前的文献。因为有的时候你发现一个基因,这个基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从哪发现的?它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知道这些基础医学知识,我就不清楚这个病是怎么发生的,不可能有创新,所以要有一定的知识累积以后,才可以创新,才可以知道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基础和临床其实没有什么界限。现在有一个叫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名词很时髦,它就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从临床研究到基础。我们研究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白血病实际上就是转化医学的典范,因为我们从基础研究中知道这个药可以使肿瘤细胞往好的方向分化,然后应用于临床,得到证实了,再回过来研究它的作用规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医学非常复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不可能有一把万能钥匙。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有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只想混过考试就算了,只是把一块流动的内容背下来,认为就能做医生了。有一次我在查房时看到一个病人,他的病种并不在教学大纲里面,我于是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这时,旁边一个老师好心地提醒我:“王老师,我们的教学大纲里边没有这种病。”我认为这个老师的想法是错的,肯定教不好学生。因为不可能会有病人跑过来问医生,我这个病是不是在你们的大纲里。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做这种蠢事,大纲叫我看这张纸,我就看这张,旁边有字的纸不看。要在职业上有所成就,知识面一定要广,要触类旁通。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一个发明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方法”的科学家。检验方法的改进是我们医学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PCR测定就是一个检验方法的改进。我在做校长期间有过这样的主张,我说检验也要分检验员、主管检验员、检验副主任、主任检验师,而且做检验员也要学好外语。这无非就是要他们阅读国外文献,有了广阔的基础知识才能创新。

我得了很多奖,我更希望把这些奖给年轻人,鼓励一下年轻人

还有一个令你们困惑的事情,就是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医患关系。医生不可能在工作中什么缺点都没有,难免会有一些疏忽的事情,而且医生不可能把所有病人的病都治好。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治病是医患双方的事情,医生这方面应该尽己所能,抱着爱心为病人服务,利用自己所有的知识为病人治病。另一方面,医生也要跟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有些病是治不好的,可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很多医患纠纷的出现都是因为医生没有耐心跟家属、病人讲清楚,所以他们才会有很多意见。如果你耐心一些,让他们理解这个病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为什么治不好,病人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很多纠纷就可以避免。

此外,社会舆论应该正确进行引导,因为有些事情就是社会舆论的误导引起的。上海一个医院发生过一件事,有一个病人在接受脏器移植手术后死了。病人家属就把医院告了,说你没有给我讲清楚这个手术的死亡率很高,你也没有跟我讲清楚这个手术要花这么多钱。医生说我讲过的,现在医院里都有制度,跟病人讲的话都要记下来,病人家属要签字。但这个单子却被家属拿走了。这下医生没有理了,至少医院没有保存好这个单子。好在后来还是理性占上风,证明这件事情不是医生的责任。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工作中要非常仔细,要按照法律办事,保存好依据。另一方面我们要和病患做好沟通。我常常跟学生说,你们应该善于保护自己,因为社会上的确存在一部分人动机不良。国外处理这个问题很简单,每个医生要交保险费,发生纠纷以后,就由保险公司跟病人家属谈,曾经形成一个制度了,所以没有病人跟医生吵、闹、打的事情。我们国家这方面制度不完善,打医生的事情还时有发生。但是据我所知,这些纠纷正在逐步减少。

医生真正出了医疗事故,那就要根据法律赔偿。拿我来说,在治疗上面也发生过错误。记得有一次,我看门诊时没有仔细看处方,结果开了10倍的剂量。这下子我急得不得了,马上跑到病人家里去,一看还好他还没有吃药。所以要随时注意自己所做的工作。我们从前念大学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我现在还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会经常检查一下自己工作中有什么不足,及时改正。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所以每个人都要注意自我修养。我有时候忍不住也要骂一下我的下级医生,后来一想我这样的做法不对,对年轻人没有什么好处,我应该引导他,因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的方法不对。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应该经常注意的事情。你的修养、你的行为都是在不断磨炼、不断修改。做学问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累积、不断思考的过程。

有学生问我,“医生如果不为名,不为利,那为什么呢?”我认为医生追求的是崇高的境界,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不计较名利。你要做医生,就一定要有这样的境界。有的人喜欢赚钱,我并不反对,但做医生要发财是比较困难的。医生是人,所以会追求名利,喜欢得奖,但对奖要有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我得了很多奖,我更希望把这些奖给年轻人,鼓励一下年轻人。如果我追求名利,反而得不到人家对我客观的评价。我常常讲一个笑话,我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领奖,一个美国人问我:“你得了凯特林奖,你为什么不考虑自己的名利?你没有申请过专利,否则你可以赚到很多钱。”我回答说,那时

中国没有专利权的规定,无从申请。中国有一句话叫“吃小亏,占大便宜”。我是“吃小亏”,因为我没想申请专利赚钱。但我占了“大便宜”,得到美国凯特林奖不正是大便宜吗?当然以后的奖越来越多了,最大的一个奖是我国的“求是科学家奖”,奖金100万人民币。这个奖金是不是应该我自己拿呢?我想不是,因为得到这个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机会,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起工作的结果,不能归功于我一个人。

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之外的内容,这才是你胜过人家的地方

你们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时期,学习条件比从前不知好了多少,要抓住机会努力充实自己。我没有想过一定要成为院士,我是靠不断学习和累积知识,才得到院士的称号。

谈谈看书学习充实自己的问题。我现在每个礼拜要进行一次“开卷考试”,让年轻医生给我出一个题,比如一个白血病病人用最强的药物治疗没有效,该怎么办?我首先就从网上查为什么没有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再看看还有什么好的新东西。现在信息这么多,每天去看都看不完,而且没有目的地看,更记不住。我看书是有目的地去看,所以容易记住,每次都有PPT,也不会忘掉,累积的知识当然越来越多。

现在学校规定你们看什么书,你们就看什么书,但是书本之外的知识也要看一下,学一些。我知道医学院念书是非常忙的,你们千万不要受到教学大纲的约束。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之外的内容,这才是你胜过人家的地方。比如说一本《内科学》的某个章节讲30个病,现在教你25个病,还有5个病也要看一下。拿血液病来讲,教的大概只有五六种,但是病有十多种,你都要看一下。这就是你比人家强的地方,也是拓宽思路的方法。

我不要求你们像我那样看书,因为我现在的定位跟你们不一样,我要回答的是这些医生们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将自己本学科的内容很好地消化,在适当的范围内扩大。学识没有止境,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要结合实际,遇到问题就看书学习。我记得我做医生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白天看什么病,晚上就去看什么书,看一下我的诊断对不对,有没有漏掉什么。这样坚持几十年,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思路。得到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人一般都是70岁、80岁了,你们会叹息这么老才得这个奖。我说这个没有办法,因为这是知识积存的必经过程。我没有把拿国家最高科技奖作为最后的奋斗目标,但是过去我所做的工作是为拿到这个奖做准备。我认为,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有一天时机成熟了,就会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有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造假等手段都出来了。我第一篇文章送到美国去,他们审查了一年,感觉中国不可能有这种创新的成果。法国和美国的专家都到我这里来过,他们亲眼证实,最后才被接受。

中国现在在国外发表SCI论文数是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引证次数较低。哈佛大学发表的文章平均引证27次,中国科技大学引证7次,上海交通大学引证3.5次,大家要看到我们不足的地方,不断努力。

人生是一个磨炼、锻炼、学习的过程。记住这句话,学习一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地改进。因为你的思想,你的行为,你的看法都在不断成熟,尽管会碰到很多困难,但应该鼓励自己,克服困难,总有一天你会看到美丽的前景。

(本文根据王振义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所作报告整理,文字由瑞金医院提供)

第四篇:《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读后感(精选)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读后感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读后感

——爱到极致是放手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感觉很奇怪,不禁心中疑问:为什么我要让自己爱的人受苦呢?我不是应该让我爱的人享受幸福和快乐吗?

当我真正读进去的时候,我才了解到,书的题目主要突出的问题并不是“受苦”,重点是放在“舍得”上,这并不意味着给我们爱的人制造麻烦,伤害他们,使他们陷入困境之中,而是放手为他们的幸福快乐着想,放手对他们的操控,同时相信他们在面对困难和痛苦中有能力自己去解决问题,找到幸福和快乐。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人看到一只蝴蝶挣扎着想从蛹里出来,他出于好心地帮助蝴蝶剪开了蛹,但是没想到蝴蝶出来以后,翅膀却张不开,最后死了。其实,孰不知挣扎的过程正是蝴蝶需要成长的过程,你让它当时舒服了,可是未来它却没有力量去面对生命中更多的挑战。

你希望自己爱的人永远做毛毛虫,还是希望她化身成一只光鲜亮丽的蝴蝶?如果你希望你爱的人能化身为蝶,那你就得忍受她在蛹里挣扎,以及将身体里的液体压进翅膀时的痛苦,这样,她才能破茧而出、展翅高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身边的普通朋友、同事、不熟悉的人很容易保持理性和距离,但是对自己爱的人,尤其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我们习惯性的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很难割舍那份牵缠、纠结的感受和情结,同时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套在他们身上,用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对错,而常用的借口就是“以爱为名”—“我是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读后感

为你好”,“我是替你着想才这么做的”。事实上,这样做并不是真正的为我们所爱的人在着想,并不是单纯因为爱他们,而是因为无法忍受自己内在的那种焦心、揪心的担忧和心疼,我们自己的脆弱,使得我们无法承受内在的情绪冲击。这就像是生活中我们的关系出现裂痕时,与对方发生争执,我们都会很烦恼,也很容易把责任和问题的根源归结到对方身上,却很少面对自己的内在负面情绪,因为它让我们很不舒服,很难静下心来去觉知,所以我们总是在逃避自己,而理性的大脑却不会放过我们,它总胁逼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于是很自然地在两个人中间,我们选择所有问题的责任归结到对方身上。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爱他们,为他们好,请给他们最大的支持与信任,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获得他们想要并适合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这便是书中所说的:爱到极致就是放手!

第五篇:你的懒惰总有一天会毁了你杂文随笔

你说你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

殊不知别人为了生活流了多少血

你说你总是抬头仰望别人

殊不知他经历了什么最后爬到了顶峰

你说你的自制力差行动力不强

可你却从来没有去认真做过什么

你说你羡慕那些行动力强的人

可你从来就只会抱着手机无所事事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大家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人在灯红酒绿中沉沦的度过

有人在深渊沼泽里努力的向前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你所做的努力成正比

你不可能永远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你想要的东西你要自己去争即使很难

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就会走向成功

生活是你自己的和别人没有关系

不必和所有人都合群 更没必要一起堕落

未来怎样呢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向所有阻挡说不

你可以羡慕新闻上月薪十几万的00后

也可以对他们聪明的头脑满眼放光

但是你要知道 成功永远掌握在愿意去做不怕困难险阻的人手里?

上帝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机遇总是留给有心人。

下载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你受的苦总有一天会照亮你未来的路读后感[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那些都不重要情感美文

    谁还记得杨中门口那失魂的少年手提半瓶白酒自酌自饮的场景。 谁还记得广场一角那落魄的少年冒着大雪站在其中独自沉思。 谁还记得西安城墙边缘那离家的少年看着远方思念的故......

    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读后感

    《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读后感 罗芳滨 《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是一本帮助青年人提高职业素质及自我成长管理技能的实用书,指引青年人更好的完成从学生人到企业人的转变,指导青......

    照亮你自己——《每天进步多一点》读后感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成功总不会让你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它总是在不远处等着你,让你不断的进步。一个人想要比别人快一点成功,就要每天比别人进步多一点。成功其实就体现在......

    总有一天你会发光你也相信不是吗的杂文随笔

    坚持,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借口不放弃,与成功无关。坐在大巴车,一直以来都喜欢靠窗子的位置,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看着外面的树,电线杆忽闪而过,心里会有种莫名的伤感。也许是速度带来的......

    海底捞你学得会,读后感

    《海底捞你学得会》读后感 如果将《海底捞你学不会》视为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派武功,那么《海底捞你学得会》就应该是破解这套武功的九阴真经。看完此书后使海底捞的经营秘......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后感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后感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后感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是日本作家美崎荣一郎写的,关于怎么做工作日记的一本书,书很薄,也很好读,基本一个下午看完是没有什......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后感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后感《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是日本作家美崎荣一郎写的,关于怎么做工作日记的一本书,书很薄,也很好读,基本一个下午看完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看完确实有个感觉就......

    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

    本文刊载于2000年12月28日的《南方周末》 这是本报本年度最后一次和你见面。恭贺你的新年,祝福你的梦想。 时光匆匆,回望一年,是谁最长久地驻留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最深切地打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