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和一些管理学学者、卓越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数年,著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以崭新的意识为惶惶寻求出路的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所有的组织甚至全人类提出了一条新的管理思路,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其宗旨是:将组织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面对任何复杂的外界变化,能灵活伸展,能随机而变。其核心观点是学习:组织的个人和企业一起学习,组织在个人通过学习完成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学习,从而使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
打造学习形组织的五项修炼是: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任何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景的能力。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
当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也有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惟有对整体、而不是对任何单独部分深入地加以思考,你才能够了解实情。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防止组织在真正实践时,将各项修炼列为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时流行的风尚。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相总加和的效力。
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要整合出一项新工具,比单纯个别应用这些工具难多了。但同时,这样做所得到的回报是无可衡量的。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2为什么许多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超过120,而整体的智商只有62?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浸蚀,甚至吞没了!
有五项新技术正在逐渐汇聚起来,是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入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性,并客观的观察现实。
员工多半为聪明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活力、全力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30多岁是。通常只有少数平步青云,其他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工作时所有的企图心、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少许精力,心灵几乎全不在工作上。这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遇到的工作环境。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
把镜子转学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是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加以审视。
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这对于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的,越是年龄大,越难改变;年纪小有不知如何审视,更不谈改变了!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
除了宗教,基本还没有出现有这么大凝聚力的组织。能够将某种理念鼓舞人心,做到的不少。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有一群人为同一愿景,共同奋斗20年将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修炼的起点是“深度会谈”,即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自我防卫”是“深度会谈”的敌人,而且不易发觉,最终成了团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也是很多明星生命力不超过4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我们深思熟虑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时候成了制约我们到达成功的主要障碍,也许是轮回。亚马孙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形成飓风,我们现在都是在想飓风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后我们如何防御,基本没有人,或许还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如何不让飓风形成。说不定我们想到了预防一起飓风,采取了我们认为最科学的办法,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另外一起飓风的加强。
思考有时也许进入歧途。回头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另外一种正确的答案。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3《第五项修炼》虽然一直久仰其名,在无数的杂志和管理刊物上提到引用,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煮青蛙的故事”,“啤酒游戏”都来自本书,但主动接近认真阅读还是最近。一口气看下去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畅快淋漓。仿佛一部极佳的影片,听过很多评价看过很多片花,充满了好奇调足了胃口,终于有机会从头到尾好好的观赏,过瘾!
捧书在手心,一种难以按耐的激动心情,整个阅读过程我总是被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和不言而喻的认同感所包围。许多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解释不了的问题一下子深入了,明白了。虽然不敢说完全领悟了作者的思想,但从字里行间从简单例子所透露出来的理念和信息,已经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许,使我内心深深为之触动的正是这本书用质补的语言讲述那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下面我将简要的介绍一下《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共同愿景,四、团体学习,五、系统思考。
借助作者的话,大致归纳其精髓: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个人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以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自己的最高意愿而活着。组织群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基于每个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是我镜子转向自身,审视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象、印象,而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共同愿景”是真正值得长期献身的目标以及不断学习与创造的动力。这一训练发掘出共有的愿景,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归属感,成为又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
“团体学习”是由一个团体所有成员的“深度会谈”开始,每个人都摊出心中的假设,只有交流,以发现深入的见解。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强调思考的角度和方式。这也是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观点之一。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着似乎是我们的一个通病,我们习惯于把整体细分,我们习惯于研究细小部分忘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习惯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忘了追究其背后相关的各种联系。
于是我们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主观片面,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漠视根源。这些都是我们思考上的误区,学习上的障碍。
书中在开篇就引用了大断的比喻,水质是突然变坏的吗?交通是突然堵塞的吗?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吗?婚姻是突然变糟糕的吗?国家是突然变弱的吗?杰出企业是突然倒掉的吗?
……
显然不是,那么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它们早已发生了渐变着,只是我们不成察觉而已。
这些反问让我深省,太多的时候我们子专注于眼前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表现好不好”而不去探究表象之后隐藏的秘密,没有人去关心为什么。太多的时候我们也不关心事物的变化在哪里,或者说事物在变化的时候我们察觉不到,即使察觉了不是为时已晚,就是不知如何处理。这时候的你,是不是也和有那只逃不出油锅的青蛙一样的无奈感受?里而且我们总是擅长于“忘记”,忘记一连串事件之间其实是前因后果是有引发联系的。
这些道理在中学时的哲学课上就强调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懂得。我们还没有学会系统的观察事物,更没有对系统思考有深刻的领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生很多的错误,最常见的便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根治因为根本没有找出病因,我们只对症状感兴趣。在医学课上我们学到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症状往往需要完全相反的治疗方法。而治疗方法的选择则是建立在正确判断病因的基础上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象和本质从来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知道的。很多时候我们还会换上急功近利的毛病,或者说我们忙于“遏制”疏于“疏导”,我们都希望采取一种可以立即见效的灵丹妙药。不幸的是这样的灵丹妙药太少了。事实上一种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表现形式,你堵住了这个方面它自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直到你一是倒真正的矛盾尚未解决而状况变得更加的糟糕。饮鸩止渴是不是可以很好诠释这个概念?
在书中还反复的提到一个概念“树木与森林”,这也是解释系统思考的一个例子,诠释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我联想到人们对于细节的态度。
近年来人们有“细节妖魔化”的倾向,媒体舆论名人大师总是不遗余力的向我们灌输“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仿佛周边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一个人们日常忽略的细节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殊不知,真正导致变化的不是细节,而是细节背后那一大串的联系。就像造成毁灭性灾难的是威力无穷的核反应堆,不是那个核按钮,引发一战爆发的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是那个无名刺客。
聪明的人民不妨问问自己,控制好核按钮是不是就能免核爆炸的灾难,做好保安工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战的爆发。
我们注重细节更应该注重细节背后的联系,我们专注于细节但要保证有正确的前提正确的方向。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切断联系进行“遏制”,也可以深究原因从源头治理。如同治水,我们究竟该在中下游修几个大坝储水,还是跑到上游封山育林保护源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最可怕的是我们看到了想到了却做不到,因为事物的联系原本就不是简单的链接,治本的方法原本就不是简单的反应。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耐力,然而,这些要求在现代这个过分追求效益社会显然有点高。
当然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唤醒我们的直面障碍根治问题的这种意识,调整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框架。
还有一个修炼项目“自我超越”,很值得大家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认真的学习。正如作者解释的,“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它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创造生活而非消极被动对生活做出反应。
自我超越这个动作后面包含两个动作:愿景、现况。愿景用于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现实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清楚我们目前面临的真实情况。
作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假想在你的愿景和现状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和现况的张力。张力的纾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近愿景,或把愿景拉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对愿景坚定不移。
我想着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一个同学某门很头疼的考试不及格,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复习立即补考,二是大四的时候参加重修。对于他来说,能够一次不考通过就是愿景。然而这意味着要牺牲现在的时间进行复习,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大四再重修,这样现阶段的紧张压力就可以纾解,但是到大四的时候压力会更大。
这就是选择的问题,我们到底是把现况拉近愿景还是把愿景拉近现况,就是个选择的问题,反应的就是对愿景的坚持程度。
虽然我们都知道速战速决是最佳选择,然而,实现最终目标很难,面对现实情况更挑战。
同样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时候我们也有两个选择,可以前进可以退后。可以通过努力来接近自己的愿景,也可以通过放弃来减缓自己的压力。选择后者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付出都会有收获。即使跳起来也不一定摘到苹果。然而毫无疑问我们会更欣赏前者,因为只有让现况去接近愿景才能在舒缓压力的同时实现理想。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却也是最难的方式。
本书给我启示远不止以上的几点,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树立一种观念。好的理论不是大量事实的堆砌,不是空洞不可接近的教条,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处事观念。
大学这三年我一直在学习,学习用一种正确的思想指导我的日常言行我的重大抉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价值体系,更是我的一种思考的方式,我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框架,动态的开放的,将我的生活和发展联接起来,这套框架帮助我随时随地接触新鲜事物,这套思维模式帮助我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准确而巧妙的“切”进去,不只是了解表象更是刺入实质。
能引起各方的兴趣,特别是使对管理实践毫无经验的读者在几天内捧住书不放,这本身就说明,这本书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至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基于某种历史上的或现实的例子的启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定可以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动活泼的案例来展现。当然这需要学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对理论深刻的洞见和非凡的功力,当然我们的作者彼得·圣吉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掩卷沉思的时候,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深刻的反思,如果一本书能引发读者通过实际行动贯彻书中理念,还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令作者感到欣慰的呢?
第二篇:《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是管理学领域内的经典著作。我在这个暑假有幸拜读了此书,书中许多经典的理论对个人,对企业,甚至对一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不仅是管理学著作,更包含了许多哲学思想,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灵鸡汤。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书籍。在十几年前,该书阐述的理论在当时都显得很激进。然而,经过时间的锤炼后,但这些理论的许多应用方法,后来已经被融入到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也被整合到人们的管理实践中,并将继续指导人们的行为。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第五种修炼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同其他四种方式割裂开来。我们必须将这五种修炼方式整合起来,才会发挥最大效用。
这本书所蕴含的东西太多,我不能一一论述我的感想,只能挑其一二感触颇深的道来。
一、自我超越与结构性冲突
在《自我超越》这一章节,彼得·圣吉提出我们在自我超越过程中要不断理清“愿景” 与现状。我把它理解为我们要清晰地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我超越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不断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二是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当我们将“愿景”与“现状”同时在脑海中显现时,我们心中便会形成一种“创造性张力”,即把“愿景”与现状合二为一的力量。而自我超越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如何产生和延续这种“创造性张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建立学习型组织这一理念贯穿于本书的始终。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从来不停止学习,学习是我们达成目标的源动力。我们要时刻关注我们的“愿景”与现状的差距,通过不断学习来缩小差距,弥补不足。
然而,我们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需要警惕“结构性冲突”。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心中都有限制自己创造力的矛盾。我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我们不够资格得到自己所想要的。彼得·圣吉形象巧妙地把“结构性冲突”比作两根橡皮筋,一根象征创造性张力,另一根象征我们心中的无力感和不够格。当我们越达成愿景时,这种无力感和不够格的想法也越大,最终阻碍我们迈向成功。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当我着手达成一个目标时,刚开始我总是踌躇满志,然而随着事情的进行,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就会不断怀疑自己:“我会成功吗?我的选择是否正确?”等等问题。
因此,彼得·圣吉要求我们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克服“结构性冲突”,那就是诚实地面对真相。我们要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冷静地看待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要从自身分析问题的根源,而不应归咎于外部原因。
二、心智模式
彼得·圣吉从哲学角度讨论了心智模式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大作用。从中国的《列 子》中的小故事“智者疑邻”说起,我们脑子所装的是一些对事物的印象和假设。心智模式没有对与错,但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良好的心智模式可能让人走向成功,而不合时宜的心智模式甚至会导致失败。我们仍然要通过不断学习,用新的技巧来推动自身发展,把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假设找寻出来。我们还要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探寻,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从而走向成功!
这本书从微观上讲,适用于个人的修炼与完善,从中观上讲,适用于企业管理层乃至所有员工,从宏观上说,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有启迪作用。好的书读一遍远远不够,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理论还需实践来检验,我会在学习与生活中逐步完善自己,实现自我超越!
第三篇: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修炼”二字,想着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所帮助,为我“修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第一眼看到《第五项修炼》,太厚!翻开第一项,不懂!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却发现这是一本宝典,再次引起我的兴趣。
看完《第五项修炼》,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我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生活实际的脱节,学生懂得老师不懂,学生会的老师却不会……所有的这些警示着我: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任务。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一、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丰富,更在于品德的不断完善。要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就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对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说,同样需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前进,这样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所教的班集体才能成为有活力的组织,否则与一潭死水无异。老师不断修炼自我超越,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平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产生强烈的超越愿望,保证了学习的动力。
二、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图像和印象。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在教学中也亦如此。改善学生们的心智模式,让他们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放飞心灵。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有能力倾听并吸纳别人的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愿景”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所有的成就来自于改变,来自于自愿。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这种共同的愿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力”,它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能够唤起人们的希望,对组织付出承诺,从而推动自己围绕这个共同愿景行动。定时定期、短期的、长期的,为班级制定一个共同愿景,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犹如航船有了的方向,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了。
四、修炼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团队学习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通过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从所周知,一个团队,是由若干个个体构成的,而一个有能力的团队,更是由若干个有能力的个体所构成的。“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因此,他们将进一步学习,扩充,尽其所能,将自己的天赋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不能脱离与组织的有机联系,要为“共同愿景”——“教育机构的品牌影响力,规模的提高”而努力,而不是单纯地突出个人!并且,重中之重的是,要学会与团队中个体的紧密联系,互相补充不足之处,营造一种和谐气氛,设法努力将自己与同事更有效的结合起来,良好地发挥了整体运作的功能。正如一场足球赛,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足球队的取胜,而不是某一个人为追求在整个赛场上的风光,甚至可以做出“越俎代庖”的行为,五、修炼系统思考。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活动,都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它们彼此影响着,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加以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已发展出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既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拥有实用的工具,可帮助我们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面。这对每个教育者来说又都是“自我超越”的挑战。
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
第四篇: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
昨天看了《第五项修炼》的序言与第一章,第一章强调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 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修炼时需要培养耐心、集中精力,对于学习如同对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进学习型组织。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 觉。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把自己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为个人要建立善于将领导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里,在组织中为实现共同的愿望而努力,通过努力学习,产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激发自己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并在组织中获得鼓舞,使组织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望的能力。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dialogue) 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以有创造性的方式察觉别人的`智慧,并使其浮现,学习的速度便能大增。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团体学习,这显得非常重要。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彼得·圣吉同时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十分重视第五项修炼,并认为它高于其他四项修炼。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第五项修练》的核心是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 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2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对新时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作为指导者,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眼前飞速发展社会的脱节,它在警示我们: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我们工会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们的教学知识来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我都有过这种经验: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同时每个团队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发展学习型团队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保证学校的生存,促进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努力创造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的氛围,创造工会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责,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3
知道“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已经很久了,但对它的理论根源不是特别了解,最近我看了《第五项修炼》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深入了一层,正如作者彼得圣吉在序言中所说,因为我们采用了分析的方法,造成了对世界支离破碎的理解,。此书通读了一遍,有些地方能够看懂,有些理性的东西,似懂非懂。
看了序言,为作者的深入见解所折服,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社会、教育和政府存在的弊病:“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讨论,以至于人们虽然活得久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越来越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越来越差。政府各部门不仅被分割得各自为政,且被各种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运转的机器。”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细细地品味书中的理论,知识日益更新,技术频繁换代,人们越来重视人的再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面对眼前飞速发展社会,我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它在警示我: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才能实施现代的管理,才能实现创新,追求卓越,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细细地品味《第五项修炼》书中的修炼内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读后有了很深的感悟。
五项修炼分别为:超越自我、心智模式改善、建立共同理想、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超越自我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的观察现实,寻找实现愿望的方式方法,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通过努力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愿望。
心智模式改善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对我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共同的理想,我们的团队拥有了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
团队学习,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一个思想,交流以后,就变成了多个思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会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会被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
掌握了这些力量,我生命的空间就会变得很大,我会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成为“学习发展型团队”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学习发展型团队”中,我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实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营造一个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在这样团队里,我们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管理学的书一般很少有人读,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也许是因为理论性的东西过于复杂。假期的时候,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管理学,更多的人去阅读管理方面的书。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的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也正是因为自我超越的愿望强烈,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动力强劲。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就好像我们国家的乒乓球事业,由于乒乓球属于国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从中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优秀的选手。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这项运动,人人都希望把这项运动办好,这种凝聚力超越了个人的想法,成为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所以中国的乒乓事业才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4
《第五项修炼》一书,是由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撰写的,该书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近百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作为一个非管理专业的人,这本书初读起来让人感觉有些晦涩难懂,有许多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但是在强迫自己耐住性子读下去之后,我逐渐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并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住了。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而“系统思考”既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编组列单。
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干脆完全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于是,当我们想一窥全貌时,便努力重整心中的片段,试图拼凑所有的碎片,这只是白费力气。因为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问题之间的连属关系,问题便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
系统思考的修炼作者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书中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杠杆解”。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书中以啤酒游戏为例,啤酒的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原本的销售、批发和制造过程基本维持了一种平衡状态,但当零售量小幅上升时,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该怎么办?成千上万的各式各样背景的学员、经理人都参与过这个游戏,但得到的结果却悲惨得几乎一样:均从库存不足转化到库存过剩并造成了积压。
书中说到,“危机一再重演”。 在生产配销系统的真实状况,往往比啤酒游戏的情形还要糟糕。真实世界的零售商会同时向三、四家批发商订货,等到有一家交货了,就取消还没交货的其他订货。真实世界的制造商常常会碰到在游戏里役有出现的产能限制问题,使整个配销系统的恐慌更加恶化。或者制造商可能提高产能,因为他们相信目前的需求水准将继续下去,然而如此一来,旦需求滑落,又会发现自己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像啤酒游戏这样的生产配销系统的波动现象,揭示了系统思考的第一项原理:结构影响行为。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5
为什么许多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超过120,而整体的智商只有62?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浸蚀,甚至吞没了!
有五项新技术正在逐渐汇聚起来,是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入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性,并客观的观察现实。
员工多半为聪明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活力、全力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30多岁是。通常只有少数平步青云,其他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工作时所有的企图心(目标)、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少许精力,心灵几乎全不在工作上。这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遇到的工作环境。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图式)
把镜子转学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是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加以审视。
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这对于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的,越是年龄大,越难改变;年纪小有不知如何审视,更不谈改变了!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
除了宗教,基本还没有出现有这么大凝聚力的组织。能够将某种理念鼓舞人心,做到的不少。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有一群人为同一愿景,共同奋斗将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修炼的起点是“深度会谈”,即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自我防卫”是“深度会谈”的敌人,而且不易发觉,最终成了团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也是很多明星(企业、团体)生命力不超过4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我们深思熟虑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时候成了制约我们到达成功的主要障碍,也许是轮回。亚马孙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形成飓风,我们现在都是在想飓风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后我们如何防御,基本没有人,或许还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如何不让飓风形成。说不定我们想到了预防一起飓风,采取了我们认为最科学的办法,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另外一起飓风的加强。
思考有时也许进入歧途。回头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另外一种正确的答案。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6
也许人越长大越是浮躁了吧,就连一向对读书比较热衷的我初读《第五项修炼》也有点熬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晚上细读此书。
也许夜总能让人平静,温暖的灯光、柔柔的海风、舒服的小窝让我渐入佳境,可坦白讲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本身,认真来读不仅感叹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著作,庆幸自己与它的相遇!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还有那些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的能力;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因此我们深受伤害,越来越找不到生命的出口,也就渐渐屈服于现实、归之于平庸。
所以当我看到此书作者彼得·圣吉睿智缜密的把理想与实践结合的如此完美时,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他闪耀着理性和感性的哲学光辉的思维体系像一泉春水,不仅让人坚信,如果此书能更好的被传阅和学习,这股清泉可以让这个社会生机盎然。
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带有点乌托邦式色彩的校园,处在一个交织着无数人理想主义的思想火花,沉淀着各种睿智思想的文化积淀的环境,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沉静、学会了冷静分析,学会了磨练自己的心智,学会了远离世俗的利害和俗念的牵挂,以纯净的心灵来探寻和发现生存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可就是没有一本书来教会我们把这一切付诸于实践,所以毕业后,等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这些重要品质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看到《第五项修炼》时,心中些许感动,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这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重要品质,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原来可以作为一种源动力,应用于组织学习型的实践法则成为个人乃至企业的魂魄所在。
与书虽然主要描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但就个人而言阅读此书让我学会:管理好自己!它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坚守可以坚守的信仰;它使我更好的看待世界,宽容可以宽容的变革!
书中提到“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觉去生活”。很赞赏这种观点,但也深知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阅读此书后,就会发现此书也许开辟了一条蹊径,循着这条路,可以让人生走得更好!
管理自己,这一过程贯穿了五项修炼的基本部分:构建目标希望,改善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充电,学会系统思考,不断自我超越。实际上这五项修炼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它们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才能让自我管理获得成效。
每个人都想实现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都会在内心潜意识或有意识的建立起大大小小的人生目标(书中提到的愿景),我也一样,总想捕捉生命里最真实的美丽,人生中最本质的善良,想用最虔诚的心把人生活的漂亮!
看到这个社会浮躁,有人愤世嫉俗,有人投机取巧,甚至曾经引以为傲的真善美也会被人嘲笑,不免委屈、有些无能为力。所以读到书中的“对人性、对我们的潜力和局限性,有一个准确的看法,不过于浪漫地待人接物,也就不会在人们失信的时候经受那么大的心里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句子时,又不免豁然开朗,原谅一个社会的病,不会是一个人的过错。
懂得了要坦诚得对待真相,勇敢的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要太过理想主义,也不要媚俗于实用主义。太过理想主义,会让我们在消极失望中气馁而变得愤世嫉俗;太过实用主义,会让我们在功利追逐中浮华而变得空洞平庸。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也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了这个社会的病。
要做好自己就要不断学习。有人说,学习让人美丽,其美丽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知足而更加谦逊,知不足而更加好奇。
但学习又不能只是简单的'学习,就像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单单关注科研本身,生活是一个整体,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也许只有真正的生活,才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就像一直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样,生活远远大于科研,科研之外有很多美好体验,像社交、娱乐也一样必不可少,因为哪怕是一个科研狂人如果真的无法正常生活,那他也不会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贡献。
所以只有更好的生活,才算真正的活着。而活着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断学习只是量变的积累,超越自我才是追求的质变飞跃。
《第五项修炼》把自我超越作为组织型学习的核心内容,可见自我超越的重要地位,该项修炼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因,也是其他四项修两的果。《第五项修炼》对自我超越的描述是我最喜欢也最赞赏的部分,也是难以再次复述的部分,因为作者彼得·圣吉已经把它写到极致,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他的描述深刻恰当,睿智而又有哲学色彩。
真的很欣赏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关于“扩展自己的慈悲心,使之包容所有的生命,包容整个大自然,及其内在之美”的观点,觉得这是一种大智慧,大气魄。因为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慈悲心和连通感是解决当今很多热点问题的关键,也是自我超越的重要品质。
当今社会,保持不断的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关于自我超越,我想自己也许已经在修炼,也许在读过此书后才不过刚刚开始。
但我深知这项修炼没有止境,因为它的确是值得每个人穷其一生去做的人生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7
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修炼”二字,想着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所帮助,为我“修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第一眼看到《第五项修炼》,太厚!翻开第一项,不懂!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却发现这是一本宝典,再次引起我的兴趣。
看完《第五项修炼》,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我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生活实际的脱节,学生懂得老师不懂,学生会的老师却不会……所有的这些警示着我: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任务。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一、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丰富,更在于品德的不断完善。要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就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对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说,同样需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前进,这样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所教的班集体才能成为有活力的组织,否则与一潭死水无异。老师不断修炼自我超越,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平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产生强烈的超越愿望,保证了学习的动力。
二、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图像和印象。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在教学中也亦如此。改善学生们的心智模式,让他们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放飞心灵。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有能力倾听并吸纳别人的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所有的成就来自于改变,来自于自愿。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这种共同的愿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力”,它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能够唤起人们的希望,对组织付出承诺,从而推动自己围绕这个共同愿景行动。定时定期、短期的、长期的,为班级制定一个共同愿景,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犹如航船有了的方向,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了。
四、修炼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团队学习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通过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从所周知,一个团队,是由若干个个体构成的,而一个有能力的团队,更是由若干个有能力的个体所构成的。“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因此,他们将进一步学习,扩充,尽其所能,将自己的天赋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不能脱离与组织的有机联系,要为“共同愿景”——“教育机构的品牌影响力,规模的提高”而努力,而不是单纯地突出个人!并且,重中之重的是,要学会与团队中个体的紧密联系,互相补充不足之处,营造一种和谐气氛,设法努力将自己与同事更有效的结合起来,良好地发挥了整体运作的功能。正如一场足球赛,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足球队的取胜,而不是某一个人为追求在整个赛场上的风光,甚至可以做出“越俎代庖”的行为,
五、修炼系统思考。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活动,都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它们彼此影响着,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加以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已发展出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既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拥有实用的工具,可帮助我们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面。这对每个教育者来说又都是“自我超越”的挑战。
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小学数学教师五项修炼》读后感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8
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和一些管理学学者、卓越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数年,著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以崭新的意识为惶惶寻求出路的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所有的组织甚至全人类提出了一条新的管理思路,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其宗旨是:将组织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面对任何复杂的外界变化,能灵活伸展,能随机而变。其核心观点是学习:组织的个人和企业一起学习,组织在个人通过学习完成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学习,从而使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
打造学习形组织的五项修炼是: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任何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景的能力。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
当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也有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惟有对整体、而不是对任何单独部分深入地加以思考,你才能够了解实情。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防止组织在真正实践时,将各项修炼列为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时流行的风尚。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相总加和的效力。
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要整合出一项新工具,比单纯个别应用这些工具难多了。但同时,这样做所得到的回报是无可衡量的。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9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为一本管理学巨著,其指导意义不仅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管理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学习型‘个人’的艺术与实践”的角度来总结一下个人的读书心得。
学习型个人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他主要依据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体系的以下八个方面内容: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围绕结果的管理;“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同质化;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以及整体的缺失。他认为排斥无形指标,关注短期可见效益,依靠恐惧气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体现出了流行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致力于使一切趋于平庸”。
针对流行管理体系各种“摧残人”的现状,彼得·圣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项修炼”的概念,并旨在通过其指导建立起一种“基于仁爱而不是恐惧气氛的、鼓励好奇心而不是固执“正确”答案的、有学习氛围而不是强调操控性的,非正统的管理体系”。
我想,《第五项修炼》不只修炼组织,相对应的,它也指导个人管理的修炼,五项修炼将有助于塑造积极主动而非源自恐惧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开放精神而不是被动受控的学习型个人。
个人学习障碍
圣吉博士指出,由于“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人们对工作的定义,还有我们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们根本的学习障碍。书中主要将其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学习障碍,也同样横亘在通往塑造“学习型个人”目标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职位”,圣吉指的是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指的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看问题的观点。“我就是我的个人”,只是恰好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与其他个体、与组织极少联系。我只不过暂时被划分到这个部门,在这一段时间里和这里的其他人同行,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和他人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责任感只针对个人,如何也联系不到“系统”的角度。
第二,“敌人在外部”,是指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无法摆脱问题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过于强调外部原因,而忽视内因的作用。认为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是因为他耍诈,只有他才是我成功的敌人,却看不到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负给对方扫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的局限,站到这种互动关系以外,来改掉这种自怨自艾或是目中无人的缺陷,失败就会像影子,紧追不舍。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觉,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积极主动。因为感觉在大学以前,学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学习,于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献于同学交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修身养性,到后来发现,“对外开放”的荒废了课业学习,“闭关锁国”的丧失了互动交际。我们原本以为对生活的掌控,却亲手造成了各种的漏洞。
第四,执着于事件,转移了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对长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一门课程,只执着于期末的考试,把注意力集中于考点,考题,重点和成绩,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第五,煮蛙寓言,说的是对宏观缓慢变化细微征兆的把握,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机意识。圣吉说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总是被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好像只能观察到每分钟跳动78次的东西”,却对其他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在学校的围墙里,只看得到考试大纲,学习成绩,却对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毫无知觉。等到发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第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判断力来自阅历,而阅历来自错误的判断”。这一经验学习的悖论要求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现实总像是破碎的镜子,要求我们将其重新拼接来观察其中完整真实的影像。
第七,管理团队的神话的破灭。圣吉指出,集体决策已日益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割断了单个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没有责任的维系,集体决策就像水面的浮萍,个体像随意游动的鱼群,在其影子内外任意出入。
五项修炼
圣吉博士提出基于五项构件技术的学习型组织的创新过程,这一技术集合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认为集合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把五项构件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好比一架起飞的DC-3型飞机,展翅飞往学习型组织成功运作的彼岸。
我认为在往“学习型个人”的转型过程中,这五项修炼法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圣吉博士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性的思考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否认孤立、片面的看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到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蔚蓝的神秘星球。就像漫画,小丑只看到撞倒右边的木块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舒展胳膊,智者却看到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他左侧堪堪压下的阴影。系统思考教给我们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不只是横截层面上的细节性复杂,还有纵剖面的复杂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学理论中的“补偿反馈”,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币皆有两面,系统环境下的杠杆效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统思考指导我们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自我超越是一种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当成创造性艺术品的人,他们不会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对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现在在哪儿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对现状的定位也有助于拨开近在眼前的迷雾,防止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忘了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目的。“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被改变。”自我超越是指导我们用“主动改变”应对“被动改变”的良策。通过澄清愿景和面对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差距推动起变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一点点靠近志向的梦想。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里的“黑匣子”,它塑造我们感知的方法,处理我们耳朵听到的故事。圣吉博士认为从黑匣子里弹出的跳跃性推断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如果偏差出在假设环节,我们就不能指望系统思考会有什么意义,似乎只能在“老练的'无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主要是从组织和团队的角度探讨学习。个人团结为体,个人愿景的沟通和共鸣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体愿景的共同关切,共同愿景的力量也作用于个体愿景。西方哲人说“在伟大面前,渺小消失了”。个人融入进组织,被组织的共同愿景感染,引导,于是渺小消失了,在更伟大的愿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以第五项修炼为基础的五项修炼法是一套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统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基石,反过来这四种修炼让系统思维长出现实的羽毛。掌握五项修炼是发展学习型个人的必选装备。
系统基本模型
圣吉说“我们都是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之囚徒”,这里“未察觉的结构”即指系统的基本模式,圣吉认为随着我们学会识别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杠杆效益作用点,并能向他人解释这样的变革机会。圣吉在书中介绍了有延迟的负反馈,增长极限,转移负担,恶性竞争,公地悲剧等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式。
在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系统基本模式的运作轨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转移负担模式中的目标侵蚀,这在意志不坚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可能包括认认真真跟老师做研究,踏踏实实发表两篇论文,刻苦扎实英文基础,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并培养发展未来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统一下对浅显生活哲学的理解,学会使用影音编辑,考到几个证书,到厉害的公司实习,或者还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进这一现实的行动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延迟,在延迟的时间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创造性张力被慢慢蚕食,情绪性张力反而扩张,于是就出现圣吉提到的应付结构性冲突的第一种策略,即降低愿景。通过降低愿景,来缓解膨胀的情绪性张力,激发萎靡的创造性张力,来实现现在是五十米的目标。可能是努力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奖学金评定之间拿到论文样刊,偶尔看下英文词汇,预计在下个学习报个什么证的考试,找个招人的公司实习。但是被侵蚀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经沦陷了。我们把负担转移到心理预期之外,是一种靠不吃饭来省钱的法子。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运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处理系统中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比如更用心的学习如何把我们认为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与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本身区分开来,弄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就不会把发表论文当成是禁锢;或者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运用潜意识来缓解系统内冲突,加强负面愿景的力度,或运用意志力策略,来更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
正如圣吉所说,物质科学的哲学理念主导了工业时代,基于对生命系统理解的生物科学的哲学理念正在开始主导知识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养学习型个人也必将成为知识时代社会对个人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以系统思考为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同样也可以加强我们对“学习型个人”的管理能力。认清个人学习的障碍,树立五项修炼的思想,明辨并运用系统基本模式,步步为营,早日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自己。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0
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重视干部员工的再教育及终身教育,是稳定提升干部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有力举措。因为领导干部接受再教育及终身教育不仅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年9月13-17日,本人有
幸参加了内训总局在京举办的行业工业企业培训学习,在学习期间,主办培训的公司还发给我们一本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一书,还听取了有关的讲座。由于时间的原因,那几天未认真阅读此书,在回到单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利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第五项修炼》一书,略知该书对每一项修炼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还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读后使我深受感触,也有些感想。此书的确值得一读。
《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是: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并可作以下简略解读:
(1)“系统思考”。当乌云密布、天色昏暗、树叶微微飘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快要下雨了,也知道暴雨过后不久可能是晴天。我们从对现状的被动反应、到主动创造未来,从周旋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协调平衡,都与系统思考、超常发挥分不开。系统思考让我们以小看大、思近行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就是说,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还可以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2)“自我超越”。在自我超越方面修养水平高的人,能够始终如一地为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关心的成果而努力。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对学习与工作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学习、终身的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3)“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是固化于我们心中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它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自己周围的一切,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假设、成见和思维方式。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必定会有很大的不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也不易察觉固化于心中的心智模式对自己思维与行为的影响。
(4)“共同愿景”。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可深度分享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很难想象这个组织能够保持其在某种程度上的伟大称谓。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望那样能够激发出强大的精神与行动力量。从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是我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望的重要理由之一。
(5)“团队学习”。一个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团队,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为什么他们的集体智商却只有63?团队学习的修炼所针对的就是这个奇怪的悖论。或者说在一个团队里,有可能出现个人智慧发挥率在100%以上,而团队的整体智慧的发挥率可能在99%以下,这就是说,三个诸葛亮可能会变成一个臭皮匠。因此,就需要加快现在提倡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步伐与成功率。
“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不仅是一个相互贯通的模式组合体,也是增强“智商、情商、胆商”成功三要素的重要内容。“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一个知识体系,一个在过去50年里开发出来的工#具系列,它的功能是让各系统模式全部清晰可见,并且帮助我们认识如何卓有成效地改变这些模式。“系统思考”虽是新工具,但其背后的基本世界观,却可以很容易地靠直觉来把握。要学会系统思考的基本要素与方法,首要的是与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与加强“团队学习”四项修炼结合起来,共同发力。
一是实现“自我超越”是反映个人对周围造成什么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将会陷入“压力”与“反应”的结构困境。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目标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现实。通过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对实现目标的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现实,这是学习型组织的现实基础,是组织整体对于个人学习的意愿与能力的期待。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学习,组织才有学习力。
二是改善“心智模式”是促使我们以开放的态度与方式去面对一切的基础。每一个团体中的成员,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体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不仅是积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还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别人的想法。在任何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可能是一样的,团体合作的成功,需要我们打开自己心扉的同时,也要能够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打开成功之门,并在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之中去体会自己认知方面的.缺失。
三是建立“共同愿景”是培养团体成员对团队的承诺与忠诚的前提条件。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四是加强“团队学习”是提升团队素质,使团队的力量超过个人的力量。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对此,我们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因为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个人与组织形成共识,共创双赢的重要举措。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团队中那些出色的骨干分子,都会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取长补短,为共同的愿望与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卓有成效的结果来。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企业里都可以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大局意识,通过提高自己的个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团队的整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第五项修炼》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更好的生存,进而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保障,而且也是为了实现干部员工的言行与本职工作真正融合的目标,使干部员工在创造性地干好本职工作中享受人生的快乐与意义,还可以此引导其养成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以及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努力创造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的氛围,努力形成团结和谐、创新奋进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为促进本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1
推荐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分辨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专注,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过程。对实现内心深处愿望的渴求,不断追求超越自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程。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的信念有被检讨的空间。
自我超越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础。随时随地牢记,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性而工作。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当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不易觉察的假设与成见。根据以往经验,当前状况,自以为是的假设。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什么是愿景?愿景就是愿望的前景,愿望的影像。愿景的属性是惠及众人的'。 个人的愿景与企业的愿景是完全一致的。
杰尔 韦尔奇的言论:企业家要做的两件事:1)制定企业的战略与规划(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2)贯彻,执行,植入到每个员工。
怎么才算是建立了共同的愿景?
愿景有清晰的感召力;有团队的精神领袖;有以终为始的绩效体系;
检验这个愿景就是看,1)现有团队的成员,自我价值有无提高?2)是否有人愿意放弃高收入,高品质生活,社会层次更高的人,因为这个愿景,放弃本职工作加入你的团队?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是接收新的资讯,而是改善旧有的心智模式。
团队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深度汇谈(融合,汇合,接纳,开放,包容)
学习更应该侧重于那些你不接纳的,晦涩难懂的。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领导者更是系统架构师;负责顶层思考设计,有全球化,开放的格局眼光,并保持持续学习成长。
团队成员是否能力相当,能力互补;
对比标杆,发心,发愿,达成目标;
战略一旦确定,领导者就是关键元素;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打造团队的能力。如何能建立起自己打造团队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风格。
领导力的定义:
1)能定方向;
2)有承担;
领导力的核心:
1)管理自己;
2)管理他人。
分享一些领导者对于领导力的见解:
所谓领导力,就是一个有目标的人,组织了一群没有目标的人,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所有的领导力是思考能力;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企业的领袖还是企业的老板?老板用权利和利益,领袖用使命和梦想引领;
领导力就是打造一个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的组织的能力;
领导力就是向全世界表达你愿景的能力;
领导力是天生的吗?不是,只要有学习的决心和刻意练习,不断践行,分享梳理,就能掌握领导力。
养成结构性思考的习惯,掌握结构层次的洞察力,才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切实解决问题。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2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读完了《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主要着眼于研究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提升之道。虽然成书较早,但是读后仍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第五项修炼》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商用飞机DC—3的五项核心技术说起,引出五项修炼概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我想先谈谈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的理解。
(1)自我超越。书中提到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只有做到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实现团队学习。自我的超越不是简单的自我学习,是需要不断明确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而我们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接纳别人的观念和见解。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这五项修炼中比较难的一项,大多数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觉得自己的想法是站得住脚的,要内心接纳别人的想法的确不易。应从内心抱有“取长补短”的学习想法,就会做出改变。
彼得·圣吉在书中提到组织存在的七种学习智障,即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性、专注于个别事件、不注意细微变化、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体的迷思。我想从其中选两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不注意细微变化。作者认为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许多征兆,显示已经存在问题。虽然对社会来说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的法制,然而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经历,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我认为,正如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如果我们能捕捉、觉察到事件的非常态化时,能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抽丝剥茧”,还原问题的根本实质,并加以主动学习、变革及创新进行干预,做出恰当有效的举措,也许结果就不一样。
(2)管理团队的'迷思。作者认为管理团队在压力下容易有各种想法,无法达成一致目标,极大地削弱了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并且团队做出的决策、行为也会大打折扣。细细想来,管理团队是需要花心思去“经营”的,哪怕在困境、压力之下意见不一致,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应该开诚布公地去处理和解决,更应该发挥出个人和团队学习的动力,及时化解矛盾。
读《第五项修炼》,我感觉只了解到一些“皮毛”,仍需要反复翻阅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本书所传递的知识非常值得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借鉴,不断地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3
《第五项修炼》虽然一直久仰其名,在无数的杂志和管理刊物上提到引用,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煮青蛙的故事”,“啤酒游戏”都来自本书,但主动接近认真阅读还是最近。一口气看下去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畅快淋漓。仿佛一部极佳的影片,听过很多评价看过很多片花,充满了好奇调足了胃口,终于有机会从头到尾好好的观赏,过瘾!
捧书在手心,一种难以按耐的激动心情,整个阅读过程我总是被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和不言而喻的认同感所包围。许多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解释不了的问题一下子深入了,明白了。虽然不敢说完全领悟了作者的思想,但从字里行间从简单例子所透露出来的理念和信息,已经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许,使我内心深深为之触动的正是这本书用质补的语言讲述那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下面我将简要的介绍一下《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共同愿景,四、团体学习,五、系统思考。
借助作者的话,大致归纳其精髓: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个人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以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自己的最高意愿而活着。组织群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基于每个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是我镜子转向自身,审视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象、印象,而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共同愿景”是真正值得长期献身的目标以及不断学习与创造的动力。这一训练发掘出共有的愿景,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归属感,成为又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
“团体学习”是由一个团体所有成员的“深度会谈”开始,每个人都摊出心中的假设,只有交流,以发现深入的见解。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强调思考的角度和方式。这也是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观点之一。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着似乎是我们的一个通病,我们习惯于把整体细分,我们习惯于研究细小部分忘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习惯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忘了追究其背后相关的各种联系。
于是我们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主观片面,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漠视根源。这些都是我们思考上的误区,学习上的障碍。
书中在开篇就引用了大断的比喻,水质是突然变坏的吗?交通是突然堵塞的吗?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吗?婚姻是突然变糟糕的吗?国家是突然变弱的吗?杰出企业是突然倒掉的吗?
显然不是,那么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它们早已发生了渐变着,只是我们不成察觉而已。
这些反问让我深省,太多的时候我们子专注于眼前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表现好不好”而不去探究表象之后隐藏的秘密,没有人去关心为什么。太多的时候我们也不关心事物的变化在哪里,或者说事物在变化的时候我们察觉不到,即使察觉了不是为时已晚,就是不知如何处理。这时候的你,是不是也和有那只逃不出油锅的青蛙一样的无奈感受?里而且我们总是擅长于“忘记”,忘记一连串事件之间其实是前因后果是有引发联系的。
这些道理在中学时的哲学课上就强调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懂得。我们还没有学会系统的观察事物,更没有对系统思考有深刻的领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生很多的错误,最常见的便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根治因为根本没有找出病因,我们只对症状感兴趣。在医学课上我们学到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症状往往需要完全相反的治疗方法。而治疗方法的选择则是建立在正确判断病因的基础上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象和本质从来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知道的。很多时候我们还会换上急功近利的毛病,或者说我们忙于“遏制”疏于“疏导”,我们都希望采取一种可以立即见效的灵丹妙药。不幸的.是这样的灵丹妙药太少了。事实上一种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表现形式,你堵住了这个方面它自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直到你一是倒真正的矛盾尚未解决而状况变得更加的糟糕。饮鸩止渴是不是可以很好诠释这个概念?
在书中还反复的提到一个概念“树木与森林”,这也是解释系统思考的一个例子,诠释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我联想到人们对于细节的态度。
近年来人们有“细节妖魔化”的倾向,媒体舆论名人大师总是不遗余力的向我们灌输“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仿佛周边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一个人们日常忽略的细节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殊不知,真正导致变化的不是细节,而是细节背后那一大串的联系。就像造成毁灭性灾难的是威力无穷的核反应堆,不是那个核按钮,引发一战爆发的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是那个无名刺客。
聪明的人民不妨问问自己,控制好核按钮是不是就能免核爆炸的灾难,做好保安工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战的爆发。
我们注重细节更应该注重细节背后的联系,我们专注于细节但要保证有正确的前提正确的方向。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切断联系进行“遏制”,也可以深究原因从源头治理。如同治水,我们究竟该在中下游修几个大坝储水,还是跑到上游封山育林保护源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最可怕的是我们看到了想到了却做不到,因为事物的联系原本就不是简单的链接,治本的方法原本就不是简单的反应。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耐力,然而,这些要求在现代这个过分追求效益社会显然有点高。
当然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唤醒我们的直面障碍根治问题的这种意识,调整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框架。
还有一个修炼项目“自我超越”,很值得大家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认真的学习。正如作者解释的,“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它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创造生活而非消极被动对生活做出反应。
自我超越这个动作后面包含两个动作:愿景、现况。愿景用于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现实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清楚我们目前面临的真实情况。
作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假想在你的愿景和现状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和现况的张力。张力的纾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近愿景,或把愿景拉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对愿景坚定不移。
我想着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一个同学某门很头疼的考试不及格,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复习立即补考,二是大四的时候参加重修。对于他来说,能够一次不考通过就是愿景。然而这意味着要牺牲现在的时间进行复习,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大四再重修,这样现阶段的紧张压力就可以纾解,但是到大四的时候压力会更大。
这就是选择的问题,我们到底是把现况拉近愿景(通过努力现在补考来舒缓压力)还是把愿景拉近现况(拖到大四重修从而舒缓现在的压力),就是个选择的问题,反应的就是对愿景的坚持程度。
虽然我们都知道速战速决是最佳选择,然而,实现最终目标很难,面对现实情况更挑战。
同样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时候我们也有两个选择,可以前进可以退后。可以通过努力来接近自己的愿景,也可以通过放弃来减缓自己的压力。选择后者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付出都会有收获。即使跳起来也不一定摘到苹果。然而毫无疑问我们会更欣赏前者,因为只有让现况去接近愿景才能在舒缓压力的同时实现理想。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却也是最难的方式。
本书给我启示远不止以上的几点,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树立一种观念。好的理论不是大量事实的堆砌,不是空洞不可接近的教条,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处事观念。
大学这三年我一直在学习,学习用一种正确的思想指导我的日常言行我的重大抉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价值体系,更是我的一种思考的方式,我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框架,动态的开放的,将我的生活和发展联接起来,这套框架帮助我随时随地接触新鲜事物,这套思维模式帮助我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准确而巧妙的“切”进去,不只是了解表象更是刺入实质。
能引起各方的兴趣,特别是使对管理实践毫无经验的读者在几天内捧住书不放,这本身就说明,这本书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至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基于某种历史上的或现实的例子的启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定可以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动活泼的案例来展现。当然这需要学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对理论深刻的洞见和非凡的功力,当然我们的作者彼得·圣吉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掩卷沉思的时候,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深刻的反思,如果一本书能引发读者通过实际行动贯彻书中理念,还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令作者感到欣慰的呢?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4
寒假前一段时间,我们外国语学院着重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展了“学习型宿舍”的活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寒假到来,阅读《第五项修炼》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些。看完这本书,对我个人的身心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第五项修炼》一共分成五个部分: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第一部分是自我超越。认识你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金矿,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潜能。1980年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发现:“一个人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战胜你的弱点,开发无限潜能。发现另一个自己。克服惰性,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确立全新的自我。
第二部分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在认知科学中,这个名词一方面是指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另一方面,也是指我们日常推理过程中一些短暂的理解。
第三部分是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为个人要建立善于将领导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里,在组织中为实现共同的愿望而努力,通过努力学习,产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激发自己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并在组织中获得鼓舞,使组织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望的能力。
第四部分:团体学习。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没那么好折断了,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从哲学角度来说,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如果个人存在自私的心理,不愿意将个人的学习成果向他人展示,个人的发展也将会非常的局限,同样也会导致性格的偏差。
第五部分: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将引导一条新路,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在概括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后,我想说说其中一个令我印象很深刻的寓言故事,叫《煮青蛙的寓言故事》,这是在分析组织的学习障碍时讲到的,故事是这样的: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通过这个故事,我不禁想问,谁受不了这锅热水?“热”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觉得热得难以忍受,有人却乐在其中。前者选择逃避,后者选择适应。就学校这个角度来说,小到一个宿舍、学院、校区,大到一个学校,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同时,我们也需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做到居安思危并不容易,舒适的环境常常让人忘乎所以,丧失斗志。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敏锐地捕捉变化,积极地应对变化,才能有机会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如何不像那只“青蛙”一样被温和的环境所俘虏,就要时刻激活自己的思维,不断积极地创新,让自己保持活跃的思维,保持超越自我的信念和斗志。因为创新是生存的法则。
读完《第五项修炼》我的感触很深,以实例来论证观点,让我了解到了五项内容的深刻含义,此后,我也将自己放在一个全新的角度,认真地学习和生活,树立目标,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第五篇:《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2篇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
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和一些管理学学者、卓越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数年,著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以崭新的意识为惶惶寻求出路的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所有的组织甚至全人类提出了一条新的管理思路,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其宗旨是:将组织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面对任何复杂的外界变化,能灵活伸展,能随机而变。其核心观点是学习:组织的个人和企业一起学习,组织在个人通过学习完成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学习,从而使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
打造学习形组织的五项修炼是: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任何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景的能力。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
当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也有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惟有对整体、而不是对任何单独部分深入地加以思考,你才能够了解实情。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防止组织在真正实践时,将各项修炼列为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时流行的风尚。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相总加和的效力。
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要整合出一项新工具,比单纯个别应用这些工具难多了。但同时,这样做所得到的回报是无可衡量的。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2
寒假前一段时间,我们外国语学院着重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展了“学习型宿舍”的活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寒假到来,阅读《第五项修炼》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些。看完这本书,对我个人的身心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第五项修炼》一共分成五个部分: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第一部分是自我超越。认识你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金矿,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潜能。1980年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发现:“一个人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战胜你的弱点,开发无限潜能。发现另一个自己。克服惰性,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确立全新的自我。
第二部分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在认知科学中,这个名词一方面是指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另一方面,也是指我们日常推理过程中一些短暂的理解。
第三部分是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为个人要建立善于将领导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里,在组织中为实现共同的愿望而努力,通过努力学习,产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激发自己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并在组织中获得鼓舞,使组织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望的能力。
第四部分:团体学习。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没那么好折断了,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从哲学角度来说,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如果个人存在自私的心理,不愿意将个人的学习成果向他人展示,个人的发展也将会非常的局限,同样也会导致性格的偏差。
第五部分: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将引导一条新路,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在概括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后,我想说说其中一个令我印象很深刻的寓言故事,叫《煮青蛙的寓言故事》,这是在分析组织的学习障碍时讲到的,故事是这样的: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通过这个故事,我不禁想问,谁受不了这锅热水?“热”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觉得热得难以忍受,有人却乐在其中。前者选择逃避,后者选择适应。就学校这个角度来说,小到一个宿舍、学院、校区,大到一个学校,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同时,我们也需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做到居安思危并不容易,舒适的环境常常让人忘乎所以,丧失斗志。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敏锐地捕捉变化,积极地应对变化,才能有机会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如何不像那只“青蛙”一样被温和的环境所俘虏,就要时刻激活自己的思维,不断积极地创新,让自己保持活跃的思维,保持超越自我的信念和斗志。因为创新是生存的法则。
读完《第五项修炼》我的感触很深,以实例来论证观点,让我了解到了五项内容的深刻含义,此后,我也将自己放在一个全新的角度,认真地学习和生活,树立目标,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3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读完了《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主要着眼于研究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提升之道。虽然成书较早,但是读后仍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第五项修炼》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商用飞机DC—3的五项核心技术说起,引出五项修炼概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我想先谈谈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的理解。
(1)自我超越。书中提到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只有做到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实现团队学习。自我的超越不是简单的自我学习,是需要不断明确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而我们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接纳别人的观念和见解。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这五项修炼中比较难的一项,大多数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觉得自己的想法是站得住脚的,要内心接纳别人的想法的确不易。应从内心抱有“取长补短”的学习想法,就会做出改变。
彼得·圣吉在书中提到组织存在的七种学习智障,即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性、专注于个别事件、不注意细微变化、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体的迷思。我想从其中选两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不注意细微变化。作者认为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许多征兆,显示已经存在问题。虽然对社会来说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的法制,然而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经历,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我认为,正如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如果我们能捕捉、觉察到事件的非常态化时,能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抽丝剥茧”,还原问题的根本实质,并加以主动学习、变革及创新进行干预,做出恰当有效的举措,也许结果就不一样。
(2)管理团队的迷思。作者认为管理团队在压力下容易有各种想法,无法达成一致目标,极大地削弱了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并且团队做出的决策、行为也会大打折扣。细细想来,管理团队是需要花心思去“经营”的,哪怕在困境、压力之下意见不一致,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应该开诚布公地去处理和解决,更应该发挥出个人和团队学习的动力,及时化解矛盾。
读《第五项修炼》,我感觉只了解到一些“皮毛”,仍需要反复翻阅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本书所传递的知识非常值得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借鉴,不断地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4
推荐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分辨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专注,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过程。对实现内心深处愿望的渴求,不断追求超越自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程。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的信念有被检讨的空间。
自我超越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础。随时随地牢记,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性而工作。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当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不易觉察的假设与成见。根据以往经验,当前状况,自以为是的假设。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什么是愿景?愿景就是愿望的前景,愿望的'影像。愿景的属性是惠及众人的。 个人的愿景与企业的愿景是完全一致的。
杰尔 韦尔奇的言论:企业家要做的两件事:1)制定企业的战略与规划(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2)贯彻,执行,植入到每个员工。
怎么才算是建立了共同的愿景?
愿景有清晰的感召力;有团队的精神领袖;有以终为始的绩效体系;
检验这个愿景就是看,1)现有团队的成员,自我价值有无提高?2)是否有人愿意放弃高收入,高品质生活,社会层次更高的人,因为这个愿景,放弃本职工作加入你的团队?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是接收新的资讯,而是改善旧有的心智模式。
团队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深度汇谈(融合,汇合,接纳,开放,包容)
学习更应该侧重于那些你不接纳的,晦涩难懂的。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领导者更是系统架构师;负责顶层思考设计,有全球化,开放的格局眼光,并保持持续学习成长。
团队成员是否能力相当,能力互补;
对比标杆,发心,发愿,达成目标;
战略一旦确定,领导者就是关键元素;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打造团队的能力。如何能建立起自己打造团队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风格。
领导力的定义:
1)能定方向;
2)有承担;
领导力的核心:
1)管理自己;
2)管理他人。
分享一些领导者对于领导力的见解:
所谓领导力,就是一个有目标的人,组织了一群没有目标的人,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所有的领导力是思考能力;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企业的领袖还是企业的老板?老板用权利和利益,领袖用使命和梦想引领;
领导力就是打造一个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的组织的能力;
领导力就是向全世界表达你愿景的能力;
领导力是天生的吗?不是,只要有学习的决心和刻意练习,不断践行,分享梳理,就能掌握领导力。
养成结构性思考的习惯,掌握结构层次的洞察力,才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切实解决问题。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5
《第五项修炼》一书,是由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撰写的,该书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近百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作为一个非管理专业的人,这本书初读起来让人感觉有些晦涩难懂,有许多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但是在强迫自己耐住性子读下去之后,我逐渐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并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住了。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而“系统思考”既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编组列单。
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干脆完全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于是,当我们想一窥全貌时,便努力重整心中的片段,试图拼凑所有的碎片,这只是白费力气。因为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问题之间的连属关系,问题便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
系统思考的修炼作者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书中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杠杆解”。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书中以啤酒游戏为例,啤酒的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原本的销售、批发和制造过程基本维持了一种平衡状态,但当零售量小幅上升时,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该怎么办?成千上万的各式各样背景的学员、经理人都参与过这个游戏,但得到的结果却悲惨得几乎一样:均从库存不足转化到库存过剩并造成了积压。
书中说到,“危机一再重演”。 在生产配销系统的真实状况,往往比啤酒游戏的情形还要糟糕。真实世界的零售商会同时向三、四家批发商订货,等到有一家交货了,就取消还没交货的其他订货。真实世界的制造商常常会碰到在游戏里役有出现的产能限制问题,使整个配销系统的恐慌更加恶化。或者制造商可能提高产能,因为他们相信目前的需求水准将继续下去,然而如此一来,旦需求滑落,又会发现自己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像啤酒游戏这样的生产配销系统的波动现象,揭示了系统思考的第一项原理:结构影响行为。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6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他主要依据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体系的以下八个方面内容: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围绕结果的管理;“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同质化;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以及整体的缺失。他认为排斥无形指标,关注短期可见效益,依靠恐惧气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体现出了流行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致力于使一切趋于平庸”。
针对流行管理体系各种“摧残人”的现状,彼得·圣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项修炼”的概念,并旨在通过其指导建立起一种“基于仁爱而不是恐惧气氛的、鼓励好奇心而不是固执“正确”答案的、有学习氛围而不是强调操控性的,非正统的管理体系”。
我想,《第五项修炼》不只修炼组织,相对应的,它也指导个人管理的修炼,五项修炼将有助于塑造积极主动而非源自恐惧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开放精神而不是被动受控的学习型个人。
个人学习障碍
圣吉博士指出,由于“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人们对工作的定义,还有我们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们根本的学习障碍。书中主要将其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学习障碍,也同样横亘在通往塑造“学习型个人”目标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职位”,圣吉指的是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指的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看问题的观点。“我就是我的个人”,只是恰好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与其他个体、与组织极少联系。我只不过暂时被划分到这个部门,在这一段时间里和这里的其他人同行,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和他人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责任感只针对个人,如何也联系不到“系统”的角度。
第二,“敌人在外部”,是指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无法摆脱问题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过于强调外部原因,而忽视内因的作用。认为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是因为他耍诈,只有他才是我成功的敌人,却看不到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负给对方扫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的局限,站到这种互动关系以外,来改掉这种自怨自艾或是目中无人的缺陷,失败就会像影子,紧追不舍。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觉,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积极主动。因为感觉在大学以前,学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学习,于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献于同学交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修身养性,到后来发现,“对外开放”的荒废了课业学习,“闭关锁国”的丧失了互动交际。我们原本以为对生活的掌控,却亲手造成了各种的漏洞。
第四,执着于事件,转移了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对长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一门课程,只执着于期末的考试,把注意力集中于考点,考题,重点和成绩,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第五,煮蛙寓言,说的是对宏观缓慢变化细微征兆的把握,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机意识。圣吉说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总是被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好像只能观察到每分钟跳动78次的东西”,却对其他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在学校的围墙里,只看得到考试大纲,学习成绩,却对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毫无知觉。等到发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第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判断力来自阅历,而阅历来自错误的判断”。这一经验学习的悖论要求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现实总像是破碎的镜子,要求我们将其重新拼接来观察其中完整真实的影像。
第七,管理团队的神话的破灭。圣吉指出,集体决策已日益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割断了单个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没有责任的维系,集体决策就像水面的浮萍,个体像随意游动的鱼群,在其影子内外任意出入。
五项修炼
圣吉博士提出基于五项构件技术的学习型组织的创新过程,这一技术集合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认为集合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把五项构件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好比一架起飞的DC-3型飞机,展翅飞往学习型组织成功运作的彼岸。
我认为在往“学习型个人”的转型过程中,这五项修炼法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圣吉博士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性的思考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否认孤立、片面的看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到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蔚蓝的神秘星球。就像漫画,小丑只看到撞倒右边的木块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舒展胳膊,智者却看到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他左侧堪堪压下的`阴影。系统思考教给我们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不只是横截层面上的细节性复杂,还有纵剖面的复杂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学理论中的“补偿反馈”,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币皆有两面,系统环境下的杠杆效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统思考指导我们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自我超越是一种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当成创造性艺术品的人,他们不会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对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现在在哪儿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对现状的定位也有助于拨开近在眼前的迷雾,防止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忘了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目的。“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被改变。”自我超越是指导我们用“主动改变”应对“被动改变”的良策。通过澄清愿景和面对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差距推动起变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一点点靠近志向的梦想。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里的“黑匣子”,它塑造我们感知的方法,处理我们耳朵听到的故事。圣吉博士认为从黑匣子里弹出的跳跃性推断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如果偏差出在假设环节,我们就不能指望系统思考会有什么意义,似乎只能在“老练的无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主要是从组织和团队的角度探讨学习。个人团结为体,个人愿景的沟通和共鸣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体愿景的共同关切,共同愿景的力量也作用于个体愿景。西方哲人说“在伟大面前,渺小消失了”。个人融入进组织,被组织的共同愿景感染,引导,于是渺小消失了,在更伟大的愿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以第五项修炼为基础的五项修炼法是一套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统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基石,反过来这四种修炼让系统思维长出现实的羽毛。掌握五项修炼是发展学习型个人的必选装备。
系统基本模型
圣吉说“我们都是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之囚徒”,这里“未察觉的结构”即指系统的基本模式,圣吉认为随着我们学会识别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杠杆效益作用点,并能向他人解释这样的变革机会。圣吉在书中介绍了有延迟的负反馈,增长极限,转移负担,恶性竞争,公地悲剧等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式。
在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系统基本模式的运作轨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转移负担模式中的目标侵蚀,这在意志不坚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可能包括认认真真跟老师做研究,踏踏实实发表两篇论文,刻苦扎实英文基础,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并培养发展未来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统一下对浅显生活哲学的理解,学会使用影音编辑,考到几个证书,到厉害的公司实习,或者还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进这一现实的行动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延迟,在延迟的时间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创造性张力被慢慢蚕食,情绪性张力反而扩张,于是就出现圣吉提到的应付结构性冲突的第一种策略,即降低愿景。通过降低愿景,来缓解膨胀的情绪性张力,激发萎靡的创造性张力,来实现现在是五十米的目标。可能是努力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奖学金评定之间拿到论文样刊,偶尔看下英文词汇,预计在下个学习报个什么证的考试,找个招人的公司实习。但是被侵蚀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经沦陷了。我们把负担转移到心理预期之外,是一种靠不吃饭来省钱的法子。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运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处理系统中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比如更用心的学习如何把我们认为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与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本身区分开来,弄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就不会把发表论文当成是禁锢;或者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运用潜意识来缓解系统内冲突,加强负面愿景的力度,或运用意志力策略,来更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
正如圣吉所说,物质科学的哲学理念主导了工业时代,基于对生命系统理解的生物科学的哲学理念正在开始主导知识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养学习型个人也必将成为知识时代社会对个人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以系统思考为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同样也可以加强我们对“学习型个人”的管理能力。认清个人学习的障碍,树立五项修炼的思想,明辨并运用系统基本模式,步步为营,早日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自己。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7
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修炼”二字,想着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所帮助,为我“修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第一眼看到《第五项修炼》,太厚!翻开第一项,不懂!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却发现这是一本宝典,再次引起我的兴趣。
看完《第五项修炼》,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我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生活实际的脱节,学生懂得老师不懂,学生会的老师却不会……所有的这些警示着我: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任务。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一、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丰富,更在于品德的不断完善。要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就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对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说,同样需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前进,这样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所教的班集体才能成为有活力的组织,否则与一潭死水无异。老师不断修炼自我超越,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平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产生强烈的超越愿望,保证了学习的动力。
二、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图像和印象。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在教学中也亦如此。改善学生们的心智模式,让他们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放飞心灵。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有能力倾听并吸纳别人的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所有的成就来自于改变,来自于自愿。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这种共同的愿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力”,它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能够唤起人们的希望,对组织付出承诺,从而推动自己围绕这个共同愿景行动。定时定期、短期的、长期的,为班级制定一个共同愿景,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犹如航船有了的方向,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了。
四、修炼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团队学习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通过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从所周知,一个团队,是由若干个个体构成的,而一个有能力的团队,更是由若干个有能力的个体所构成的。“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因此,他们将进一步学习,扩充,尽其所能,将自己的天赋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不能脱离与组织的有机联系,要为“共同愿景”——“教育机构的品牌影响力,规模的提高”而努力,而不是单纯地突出个人!并且,重中之重的是,要学会与团队中个体的紧密联系,互相补充不足之处,营造一种和谐气氛,设法努力将自己与同事更有效的结合起来,良好地发挥了整体运作的功能。正如一场足球赛,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足球队的取胜,而不是某一个人为追求在整个赛场上的风光,甚至可以做出“越俎代庖”的行为,
五、修炼系统思考。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活动,都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它们彼此影响着,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加以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已发展出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既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拥有实用的工具,可帮助我们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面。这对每个教育者来说又都是“自我超越”的挑战。
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小学数学教师五项修炼》读后感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8
也许人越长大越是浮躁了吧,就连一向对读书比较热衷的我初读《第五项修炼》也有点熬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晚上细读此书。
也许夜总能让人平静,温暖的灯光、柔柔的海风、舒服的小窝让我渐入佳境,可坦白讲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本身,认真来读不仅感叹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著作,庆幸自己与它的相遇!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还有那些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的能力;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因此我们深受伤害,越来越找不到生命的出口,也就渐渐屈服于现实、归之于平庸。
所以当我看到此书作者彼得·圣吉睿智缜密的把理想与实践结合的如此完美时,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他闪耀着理性和感性的哲学光辉的思维体系像一泉春水,不仅让人坚信,如果此书能更好的被传阅和学习,这股清泉可以让这个社会生机盎然。
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带有点乌托邦式色彩的校园,处在一个交织着无数人理想主义的思想火花,沉淀着各种睿智思想的`文化积淀的环境,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沉静、学会了冷静分析,学会了磨练自己的心智,学会了远离世俗的利害和俗念的牵挂,以纯净的心灵来探寻和发现生存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可就是没有一本书来教会我们把这一切付诸于实践,所以毕业后,等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这些重要品质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看到《第五项修炼》时,心中些许感动,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这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重要品质,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原来可以作为一种源动力,应用于组织学习型的实践法则成为个人乃至企业的魂魄所在。
与书虽然主要描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但就个人而言阅读此书让我学会:管理好自己!它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坚守可以坚守的信仰;它使我更好的看待世界,宽容可以宽容的变革!
书中提到“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觉去生活”。很赞赏这种观点,但也深知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阅读此书后,就会发现此书也许开辟了一条蹊径,循着这条路,可以让人生走得更好!
管理自己,这一过程贯穿了五项修炼的基本部分:构建目标希望,改善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充电,学会系统思考,不断自我超越。实际上这五项修炼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它们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才能让自我管理获得成效。
每个人都想实现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都会在内心潜意识或有意识的建立起大大小小的人生目标(书中提到的愿景),我也一样,总想捕捉生命里最真实的美丽,人生中最本质的善良,想用最虔诚的心把人生活的漂亮!
看到这个社会浮躁,有人愤世嫉俗,有人投机取巧,甚至曾经引以为傲的真善美也会被人嘲笑,不免委屈、有些无能为力。所以读到书中的“对人性、对我们的潜力和局限性,有一个准确的看法,不过于浪漫地待人接物,也就不会在人们失信的时候经受那么大的心里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句子时,又不免豁然开朗,原谅一个社会的病,不会是一个人的过错。
懂得了要坦诚得对待真相,勇敢的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要太过理想主义,也不要媚俗于实用主义。太过理想主义,会让我们在消极失望中气馁而变得愤世嫉俗;太过实用主义,会让我们在功利追逐中浮华而变得空洞平庸。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也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了这个社会的病。
要做好自己就要不断学习。有人说,学习让人美丽,其美丽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知足而更加谦逊,知不足而更加好奇。
但学习又不能只是简单的学习,就像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单单关注科研本身,生活是一个整体,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也许只有真正的生活,才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就像一直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样,生活远远大于科研,科研之外有很多美好体验,像社交、娱乐也一样必不可少,因为哪怕是一个科研狂人如果真的无法正常生活,那他也不会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贡献。
所以只有更好的生活,才算真正的活着。而活着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断学习只是量变的积累,超越自我才是追求的质变飞跃。
《第五项修炼》把自我超越作为组织型学习的核心内容,可见自我超越的重要地位,该项修炼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因,也是其他四项修两的果。《第五项修炼》对自我超越的描述是我最喜欢也最赞赏的部分,也是难以再次复述的部分,因为作者彼得·圣吉已经把它写到极致,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他的描述深刻恰当,睿智而又有哲学色彩。
真的很欣赏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关于“扩展自己的慈悲心,使之包容所有的生命,包容整个大自然,及其内在之美”的观点,觉得这是一种大智慧,大气魄。因为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慈悲心和连通感是解决当今很多热点问题的关键,也是自我超越的重要品质。
当今社会,保持不断的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关于自我超越,我想自己也许已经在修炼,也许在读过此书后才不过刚刚开始。
但我深知这项修炼没有止境,因为它的确是值得每个人穷其一生去做的人生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9
《第五项修炼》虽然一直久仰其名,在无数的杂志和管理刊物上提到引用,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煮青蛙的故事”,“啤酒游戏”都来自本书,但主动接近认真阅读还是最近。一口气看下去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畅快淋漓。仿佛一部极佳的影片,听过很多评价看过很多片花,充满了好奇调足了胃口,终于有机会从头到尾好好的观赏,过瘾!
捧书在手心,一种难以按耐的激动心情,整个阅读过程我总是被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和不言而喻的认同感所包围。许多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解释不了的问题一下子深入了,明白了。虽然不敢说完全领悟了作者的思想,但从字里行间从简单例子所透露出来的理念和信息,已经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许,使我内心深深为之触动的正是这本书用质补的语言讲述那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下面我将简要的介绍一下《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共同愿景,四、团体学习,五、系统思考。
借助作者的话,大致归纳其精髓: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个人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以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自己的最高意愿而活着。组织群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基于每个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是我镜子转向自身,审视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象、印象,而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共同愿景”是真正值得长期献身的目标以及不断学习与创造的动力。这一训练发掘出共有的愿景,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归属感,成为又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
“团体学习”是由一个团体所有成员的“深度会谈”开始,每个人都摊出心中的假设,只有交流,以发现深入的见解。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强调思考的角度和方式。这也是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观点之一。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着似乎是我们的一个通病,我们习惯于把整体细分,我们习惯于研究细小部分忘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习惯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忘了追究其背后相关的各种联系。
于是我们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主观片面,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漠视根源。这些都是我们思考上的误区,学习上的障碍。
书中在开篇就引用了大断的比喻,水质是突然变坏的吗?交通是突然堵塞的吗?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吗?婚姻是突然变糟糕的吗?国家是突然变弱的吗?杰出企业是突然倒掉的吗?
显然不是,那么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它们早已发生了渐变着,只是我们不成察觉而已。
这些反问让我深省,太多的时候我们子专注于眼前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表现好不好”而不去探究表象之后隐藏的秘密,没有人去关心为什么。太多的时候我们也不关心事物的变化在哪里,或者说事物在变化的时候我们察觉不到,即使察觉了不是为时已晚,就是不知如何处理。这时候的你,是不是也和有那只逃不出油锅的青蛙一样的无奈感受?里而且我们总是擅长于“忘记”,忘记一连串事件之间其实是前因后果是有引发联系的。
这些道理在中学时的哲学课上就强调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懂得。我们还没有学会系统的观察事物,更没有对系统思考有深刻的领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生很多的错误,最常见的便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根治因为根本没有找出病因,我们只对症状感兴趣。在医学课上我们学到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症状往往需要完全相反的治疗方法。而治疗方法的选择则是建立在正确判断病因的基础上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象和本质从来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知道的。很多时候我们还会换上急功近利的毛病,或者说我们忙于“遏制”疏于“疏导”,我们都希望采取一种可以立即见效的灵丹妙药。不幸的是这样的灵丹妙药太少了。事实上一种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表现形式,你堵住了这个方面它自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直到你一是倒真正的矛盾尚未解决而状况变得更加的糟糕。饮鸩止渴是不是可以很好诠释这个概念?
在书中还反复的提到一个概念“树木与森林”,这也是解释系统思考的一个例子,诠释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我联想到人们对于细节的态度。
近年来人们有“细节妖魔化”的倾向,媒体舆论名人大师总是不遗余力的向我们灌输“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仿佛周边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一个人们日常忽略的细节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殊不知,真正导致变化的不是细节,而是细节背后那一大串的联系。就像造成毁灭性灾难的是威力无穷的核反应堆,不是那个核按钮,引发一战爆发的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是那个无名刺客。
聪明的人民不妨问问自己,控制好核按钮是不是就能免核爆炸的灾难,做好保安工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战的爆发。
我们注重细节更应该注重细节背后的联系,我们专注于细节但要保证有正确的前提正确的方向。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切断联系进行“遏制”,也可以深究原因从源头治理。如同治水,我们究竟该在中下游修几个大坝储水,还是跑到上游封山育林保护源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最可怕的是我们看到了想到了却做不到,因为事物的联系原本就不是简单的链接,治本的方法原本就不是简单的反应。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耐力,然而,这些要求在现代这个过分追求效益社会显然有点高。
当然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唤醒我们的直面障碍根治问题的这种意识,调整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框架。
还有一个修炼项目“自我超越”,很值得大家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认真的学习。正如作者解释的`,“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它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创造生活而非消极被动对生活做出反应。
自我超越这个动作后面包含两个动作:愿景、现况。愿景用于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现实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清楚我们目前面临的真实情况。
作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假想在你的愿景和现状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和现况的张力。张力的纾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近愿景,或把愿景拉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对愿景坚定不移。
我想着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一个同学某门很头疼的考试不及格,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复习立即补考,二是大四的时候参加重修。对于他来说,能够一次不考通过就是愿景。然而这意味着要牺牲现在的时间进行复习,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大四再重修,这样现阶段的紧张压力就可以纾解,但是到大四的时候压力会更大。
这就是选择的问题,我们到底是把现况拉近愿景(通过努力现在补考来舒缓压力)还是把愿景拉近现况(拖到大四重修从而舒缓现在的压力),就是个选择的问题,反应的就是对愿景的坚持程度。
虽然我们都知道速战速决是最佳选择,然而,实现最终目标很难,面对现实情况更挑战。
同样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时候我们也有两个选择,可以前进可以退后。可以通过努力来接近自己的愿景,也可以通过放弃来减缓自己的压力。选择后者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付出都会有收获。即使跳起来也不一定摘到苹果。然而毫无疑问我们会更欣赏前者,因为只有让现况去接近愿景才能在舒缓压力的同时实现理想。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却也是最难的方式。
本书给我启示远不止以上的几点,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树立一种观念。好的理论不是大量事实的堆砌,不是空洞不可接近的教条,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处事观念。
大学这三年我一直在学习,学习用一种正确的思想指导我的日常言行我的重大抉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价值体系,更是我的一种思考的方式,我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框架,动态的开放的,将我的生活和发展联接起来,这套框架帮助我随时随地接触新鲜事物,这套思维模式帮助我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准确而巧妙的“切”进去,不只是了解表象更是刺入实质。
能引起各方的兴趣,特别是使对管理实践毫无经验的读者在几天内捧住书不放,这本身就说明,这本书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至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基于某种历史上的或现实的例子的启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定可以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动活泼的案例来展现。当然这需要学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对理论深刻的洞见和非凡的功力,当然我们的作者彼得·圣吉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掩卷沉思的时候,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深刻的反思,如果一本书能引发读者通过实际行动贯彻书中理念,还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令作者感到欣慰的呢?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0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对新时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作为指导者,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眼前飞速发展社会的脱节,它在警示我们: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我们工会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们的教学知识来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我都有过这种经验: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同时每个团队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发展学习型团队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保证学校的生存,促进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努力创造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的氛围,创造工会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责,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1
为什么许多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超过120,而整体的智商只有62?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浸蚀,甚至吞没了!
有五项新技术正在逐渐汇聚起来,是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入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性,并客观的观察现实。
员工多半为聪明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活力、全力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30多岁是。通常只有少数平步青云,其他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工作时所有的企图心(目标)、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少许精力,心灵几乎全不在工作上。这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遇到的工作环境。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图式)
把镜子转学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是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加以审视。
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这对于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的,越是年龄大,越难改变;年纪小有不知如何审视,更不谈改变了!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
除了宗教,基本还没有出现有这么大凝聚力的组织。能够将某种理念鼓舞人心,做到的不少。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有一群人为同一愿景,共同奋斗将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修炼的起点是“深度会谈”,即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自我防卫”是“深度会谈”的敌人,而且不易发觉,最终成了团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也是很多明星(企业、团体)生命力不超过4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我们深思熟虑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时候成了制约我们到达成功的主要障碍,也许是轮回。亚马孙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形成飓风,我们现在都是在想飓风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后我们如何防御,基本没有人,或许还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如何不让飓风形成。说不定我们想到了预防一起飓风,采取了我们认为最科学的办法,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另外一起飓风的加强。
思考有时也许进入歧途。回头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另外一种正确的答案。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2
昨天看了《第五项修炼》的序言与第一章,第一章强调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 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修炼时需要培养耐心、集中精力,对于学习如同对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进学习型组织。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 觉。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把自己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为个人要建立善于将领导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里,在组织中为实现共同的愿望而努力,通过努力学习,产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激发自己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并在组织中获得鼓舞,使组织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望的能力。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dialogue) 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以有创造性的方式察觉别人的智慧,并使其浮现,学习的速度便能大增。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团体学习,这显得非常重要。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彼得·圣吉同时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十分重视第五项修炼,并认为它高于其他四项修炼。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第五项修练》的核心是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 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