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通用)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通用8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1女儿豆豆上小班了,作为母亲的我由于工作原因始终不能尽责,不仅不能正常接送孩子,就连偶而的家长会、园内活动都很少参加,陪伴女儿的时间更是少的可怜。女儿却一直对我惧怕多于亲热,也许是同她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对她了解不多,严厉多于宠爱。
今年幼儿园里组织绘本漂流活动后,我为女儿报了名。拿到绘本后,女儿特别高兴,当天我一下班就拉着我的手让我给她讲书上的故事。我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她讲故事,主要是书上的故事比较长,讲一遍要好长时间,再就是一本书里往往有好多故事,一个讲完了,豆豆就缠着我讲下一个,这样一个晚上的时间都消耗掉。于是给她讲故事、陪她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之一。一看到女儿拿书过来,我就有头疼的感觉,不过这天女儿却对我说:“妈妈,你今天工作辛苦了,我来给你讲故事吧。”我眼前一亮,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今天女儿这么乖的,居然给我讲帮我故事,我很意外,虽然不大相信,但我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她的建议。于是,豆豆打开了这本名叫《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绘本,然后看着图片讲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每一页图片只有一句话,第一句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第二句是她走过院子,第三句是她走过池塘,接下来是走过磨坊、走过草堆、走过篱笆墙、走过蜂房,最后回到窝里,一共只有8句话但是图上画了一只狐狸跟在母鸡萝丝的后面,并且一次次捉鸡,一次次失败,豆豆就看着图自己讲这个故事,虽然还不认识字,但是她已经理解图中所画的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当她看到狐狸失败的时候她会说:“它好笨呀。”当她看到狐狸把蜂房撞倒时,她会讲:“狐狸要倒霉了。”当她看到母鸡萝丝回到家时,她会讲:“萝丝安全的回到了家里。”从《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开始,每星期一,豆豆都会从班主任那里领回一本新的绘本,回到家里自己先看或者叫大人把书上的文字讲一遍,然后就自己一边看,一边讲,通过自己观察绘本上的内容,她把绘本里的故事情节增加了许多。
现在,女儿豆豆虽然还缠着我讲故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她讲我听,她的自动能力在不断的进步中,现在连一些比较复杂的故事《三只小猪》、《壁虎借尾巴》、《七色花》等等都能自己讲给我听。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是我最开心最幸福的事,绘本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快乐。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2书是甜甜的,爱是浓浓的,每一天与女儿一齐读书的时光总是愉悦而又心满意足。
每一天晚上入睡前,女儿旃如总会挑好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指定两个故事静静地等候妈妈到来,好给她讲故事。在橘黄的灯光下,有时是她依偎着我,有时是两人并排坐着像同学。我声情并茂地给她讲着书中的故事,她每每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插上几句,她对书中的故事大都烂熟于心,每个故事虽是重复了好多遍,可她总是百听不厌。我有时烦了,就在想:为什么不让她讲给我听呢?于是我鼓励她把自己熟悉的故事倒过来讲给我听,我时不时给予表扬肯定,她就越发来劲了,她会学着我的口吻讲,有时会插进很多她自己的想象,到最后变成了看图说话了,这样貌,她所讲的故事更接近她自己的生活,总能营造一种似乎是自己经历的事情(其实多是自己的想象),这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在表扬的时候内心也是感到很高兴。这样的情形至今已坚持快两年了,图书常常更换,故事也经常变换,孩子进书店的习惯慢慢养成了,阅读的兴趣正是在临睡前的点滴时间里慢慢养成。
女儿从小爱买书,这可能跟家庭氛围有关。家里的藏书不算多,但在孩子的眼里那就是很多很多了,我和孩子的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时会在闲暇时交流一些有关教书读书的事情,她在一旁就常常觉得好奇,总是“参与”进来,老问一些为什么。他爸爸每一天都带回一份报纸,孩子不识字,只看图,她就是连图也看得情趣盎然。我在家备课写教案,她也拿一本书凑上来;我批改作业,她也拿一支红笔要帮我;有时拿起我的课本翻看课文插图,或是找出她认识的几个简单的汉字念给我听,她感觉自己很棒,我都适时地给予夸赞,她的成就感更是油然而生,对书籍更有亲近感了。
每每周末一到,我经常带她去逛超市、书店,每次必定带回一两本她喜欢的书,回到家后,她总是迫不及待地看上一会儿书,忘掉了其它一些事情,经常是在玩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她以前读过的熟悉的故事书,她就会静下来看一会儿,表现出难得的专注。
涓涓细流汇聚成浩瀚,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引导孩子爱书、看书,父母的言传身教不可忽视。中国有句古话:“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阅读也是这样,做父母的如果热爱阅读,孩子也必须会喜欢上阅读。和孩子一齐读书,一齐快乐,其妙无穷。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3前一阵子,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勤奋的故事》的书。今天我和儿子一起看完了这本书,此本书分很多章节,有业精于勤、勤学苦练、专心致志、虚心上进、不耻下问、锲而不舍等十章节。每个章节有几篇文章组成,我被其中一篇名叫《飞翔的蜘蛛》吸引住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在玩耍时无意中发现有个蜘蛛正好在结网,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新鲜好奇的事情,看得好入迷哟!蜘蛛已经结好一些了,比起整张网来可就差的远了。蜘蛛一直忙个不停,每结好一根线都很不容易,这时也快要天黑了,小男孩就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去看蜘蛛结网了,哇!一张巨大无比、精致有序的网就已经结好了,而蜘蛛正躺在网中间,仿佛在品味和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呢!儿子看完后在想一个问题:从房檐儿的这头到那头,那么远的距离,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呢?
这时,故事已经完了,可我却留下和儿子同样的问题。最后我通过上网查询资料讲给儿子听,才知道,原来从房檐儿的这头,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还必须得小心翼翼地翘起尾部,不能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东西。然后走过空地,再爬到对面的檐头。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来回好多次才把一张网结好,真是杰作啊!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蜘蛛这种锲而不舍、勤奋劳作的精神感动了我。蜘蛛不会飞翔,但它却能把网结在半空中,这不只是单凭智慧可以做到的,还需要一种顽强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蜘蛛凭着它的勤奋和执着把网织得精巧而规矩,真是不容易呀!
回头想想,是啊!一只蜘蛛都能这么勤奋的工作,何况我们这群可爱的人类呢?我们更应该要像这只勤奋的蜘蛛一样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瞧!通过这次亲子阅读我还明白挺多的,虽然他也会看书,但我并没想到给孩子看书还有这么大的学问,每次给他讲故事只是照本宣读,念完了事,从来不跟他解释为什么,也不管他听懂没听懂。但是这次我很有耐心地把蜘蛛结网的整个过程给儿子详细地讲解了,儿子听了恍然大悟。
通过这次的亲子阅读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因为这种好的阅读方法对儿子将来的学习是受益匪浅的。通过这次亲子阅读,也让我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学了许多课上学不到的知识。阅读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好伙伴吧!
以后我会尽可能地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同孩子一起阅读,让他在阅读中找到更多乐趣!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4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
子赫每日睡前固定的一项活动是睡前故事,我给他买的各种图书几乎都是利用睡前的时间看的。白天,一家人各忙各的,晚上下班回家也总是尽可能的陪孩子做游戏、聊天,只有睡前的时间,家里安静,子赫和妈妈静静的依偎在一起,和妈妈一起看书,听妈妈讲故事。也只有这个时间,我们一起享受着静谧温馨的时光。我们的睡前故事内容丰富,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中国儿童百科知识、儿童画报等,子赫最喜欢的是《不一样的卡梅拉》(1—9册)和中国百科全书中动物和植物的两册。
本周幼儿园举行亲子共读活动,周末子赫带回了一本小朋友的《中国童话故事》,因书页不全,我和子赫一起读了其中的《铁杵磨针》、《机智的小白鸽》和《老树搬家》三篇故事。
《铁杵磨针》是一篇励志故事,通过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偶遇磨铁杵的老婆婆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机智的小白鸽》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小白鸽怎样机智勇敢的利用老鼠是自己摆脱困境。《老树搬家》则告诉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阅读的过程中,子赫提出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读《铁杵磨针》,子赫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把铁杵磨成针,为什么不能买一根绣花针。我只好给他解释,老婆婆想要这样来告诉小李白,这么粗的铁杵都能磨成绣花针,只要坚持做事就一定能做好。子赫似懂非懂的眨了眨眼睛。
大人和小孩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和孩子一起读书能较好的理解她的心理活动,能较准确的分析她的思想状态,这对理解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很有用。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问题:怎样面对挫折和失败?怎样面对胆小和烦恼?……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的,有时做家长的我们,还真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尤其是面对现在的孩子,她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法,有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她才好,而和她一起去读一些她这个年龄段该读的一些书,就会在书中和她一起找到答案,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以与孩子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成长。有书香做伴,生活会多一份乐趣,情感会多一份高尚,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5时间像飞鸟,过得真快好好上幼儿园已快一年了,在幼儿园的这段时间里女儿学会了许多本领,学会了画画、搓油泥、剪纸、做游戏,唱歌、看书,特别是看书,在这次亲子阅读后我发现女儿在如何看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看书现在成了好好生活中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了。每天放学到家,姐姐在房间里做作业,好好就在旁边画画,或者拿上一本书翻翻:一边看书上的图画,嘴里一边念念有词,仔细一听都是看着书上的图画自己编的故事。这个时候我要是有空,好好就会拉着我跟她一起看书,我们便会坐在地板上一起阅读,用幼儿的眼光去欣赏书上的每一幅插图和属于女儿自己独特的理解。
记得我给好好买了一本《看图说话》,我跟女儿讲着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女儿看到小红帽跟着大灰狼一起去外婆家的'时候,突然涨红了脸,着急的说:“小红帽别跟大灰狼一起走,乖宝宝是不会跟坏人一起走的,很危险的”,看着女儿那激动的脸孔,我感到很惊讶,我问女儿:“那乖宝宝应该怎么做?”“乖宝宝要想办法偷偷的逃走。”女儿看着我肯定地回答道。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熊妈妈在家做饭,小熊在外面玩的很脏回来了,女儿看到这里就赶紧的说:“熊妈妈做饭很辛苦了,小熊是乖宝宝应该自己去洗澡,洗的干干净净的,让妈妈高兴不能让妈妈操心。听了这些回答,我感到心头很欣慰,一本小小的书本,一个小小的故事,胜过我们无数次的教导,这就是亲子阅读的好处,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很多是非。
好好是个相对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我们如果不主动问她学校里的事情,她从来都不会主动告诉我们,而且因为姐姐的功课比较多,我们关注她姐姐的时候更多一点。有一次她像大人一样朝我抱怨:姐姐,姐姐,你们只关心姐姐,你们能不能陪陪我呀!”
自从我每天抽出十几分钟和她一起阅读以后,她变开心了,人也更开朗了,还常常主动跟我们说起学校里和小伙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跟我们的关系更亲近了。这一次我参加了幼儿园的亲子阅读座谈会,也给好好看了《猜猜我有多爱你》,当看到小兔子说我跳的多高就有多爱你的时候,好好也兴奋的学小兔子跳了起来,你瞧!小家伙跳的多像样啊,“我跳的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妈妈”。
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亲子阅读的魅力,它让我们的家人更亲密,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我们的宝宝更健康,更懂爱。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6女儿从学校带回了《一百条裙子》这本书,非常认真地交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和她一起阅读,并告诉我这是老师的要求。我不敢“违抗”,饭后休息时便拿起书,漫不经心地看起来。
书中的情节慢慢地也让了随之进入了童年的记忆,学校、操场、恶作剧的同学。书中的旺达不正是童年的我吗?孤僻却渴望友情;贫穷却不乏神乎其技;被歧视和冷落却还能默默地忍受和包容。在玛蒂埃细腻的心理描述中,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场景:一个叫旺达的安静的小女孩,她住在“荒凉寂寥,寒冷逼人”而又“了无生趣”的小山头上。因为穷,她经常穿一件“褪了色的,晾得走了形的蓝裙子。”她独自一人,每天走在一条满是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经常弄得脚上满是泥巴,她坐在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落里。她没有朋友,唯有的朋友佩琪和玛蒂埃也只是拿她作笑料罢了。她们三五成群在一起玩耍时,旺达却像一只“胆小羞怯的小动物”,站在一旁观看着,她们谈论着各自的裙子多么“漂亮”,多么“别致”、多么“鲜亮”,即使旺达“不知不觉地被围在了人群里”,“也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当她鼓足勇气,坚定地告诉大家“我有一百条裙子”时,她们开始惊讶,接着怀疑,结果成了游戏的开始,在游戏中,她们取笑她,冷落、嘲笑她。旺达默默地忍受着,但她却坚守着她的理想,在一次竞赛中,当老师宣布旺达的一百条裙子设计图获奖时,“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都以此为荣,当大家发觉到旺达的存在时,旺达却默默地离开了这座城市。
读完这本书,我颇有感触,心情非常沉重。在资本充斥下的今天,现实生活中不也存在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吗?大人“拜金”本无可厚非,但大人的一些行为方式却潜移默化到了孩子身上,比如有些小孩在一起互相攀比,比穿着、比财富,谁家有钱、谁家开大公司、谁家老爸是大老板。虽说童言无忌,但我认为,这种嫌贫爱富的思想是不健康的。
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应该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感知荣辱。我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人不能太现实,人要有理想。太现实会使人平庸,拥有理想,你才有前进的方向。在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儿童时代或少年时代的孩子,应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的责任,也是含辛茹苦,望子成龙的家长的责任。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7假期我跟妈妈一起阅读了《中国亲子阅读故事全集》这本书,每一个简单的故事,都有着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奇迹就在坚持之中》。
故事讲的是法国一名叫梅尔的警官,为了缉捕一名罪犯,查阅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足迹踏遍四大洲,打了30万次电话,行程80万公里。经过52年漫长的追捕,终于在他73高龄将罪犯捉拿归案。看到这些数据,我不由惊叹,难以想象。梅尔警官,他回答说“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是啊,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不高,但是真正干好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需要坚持。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不容易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去做,说他不容易,是因为真正做到底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我们学习生活中例子比比皆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不是靠的天才,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得来的,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就是自己没有愿意去学,没能坚持学造成。我就很后悔练习书法,没有坚持下来,现在高年级时间稍微紧迫,字型也成习惯,很难纠正,让我现在写好字很吃力,即便这样,我必须坚持写好每个字,我相信总有一天能改正好,练好。
故事中还讲了约翰逊创办的《黑人文摘》为了扩大发行,决定请白人们来一个“角色置换”。诚恳致信罗斯福总统夫人,请她写出“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而回信都是忙,没有时间。约翰逊坚持每隔一月写信,他始终认为:“罗斯福总统夫人没有说不写,就说明还有一线希望,所以会继续写信,总有一天会有时间。”最终,罗斯福夫人被约翰逊的锲而不舍所打动,亲自到了杂志社,认真地为《黑人文摘》写了一篇文章,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很快由5万份猛增到15万份。坚持是一种力量,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滴水能穿石”。我们要用古人的言语鞭策着自己前进,遇到困难退缩放弃时多想想他们的事例。
许多大事之成,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你坚持多久。正如乐圣贝多芬所言:“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联想想到阅读过的书目,《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是在坚持不懈中创造奇迹,得到了成功。
书,带入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书,带我们畅游神秘的历史;书,带我们进入梦想的天堂;书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本书都让我收获了很多道理,这样的亲子阅读让我们受益匪浅,我要坚持好阅读习惯,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果实,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灿烂!
亲子阅读书籍读后感8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和女儿在周末一起阅读了这本《小鼹鼠的土豆》。小鼹鼠在没有任何生活目标的情况下发现了土豆并悉心照料它,他勇敢保护土豆不被甲壳虫破坏,却差点因为别的鼹鼠的嘲讽放弃土豆。他陪着土豆一天天成长,在一切充满希望的时候,却又失去了土豆。但让我们欣慰的是,虽然失去了土豆,他却来到了阳光下,看到了自己乃至其他鼹鼠之前从未见到的风光。
读之前,朋友说这是一本关于失望与希望,关于自我认同和他人评价,关于获得与失去的书。说实话我听了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本儿童绘本可以讲这么多人生道理吗?讲得这么深孩子看得懂吗?
可等看完了,我不禁佩服作者的构思。这个童话故事不仅告诉孩子们成长中如何面对的艰辛和挫折,坚持梦想和希望,也教育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该如何面对孩子的理想,正确理解成功的含义。
对孩子来说,他们就是那个懵懵懂懂的小鼹鼠。来到世间,就像小鼹鼠一样“好象拥有着全世界,又好象什么也不属于他”,按着父母的要求学着自理、学着知识、学着和朋友相处,对一切感到新奇快乐,但又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偶尔有一些些小小的愿望,因为大人说“你还小”、“做不到”,就放弃了。突然有一天,孩子有了自己的梦想,她为之努力,与困难抗争。当有了一些进步,收获些许成就的时候,她会向别人炫耀,或许这些成就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嗤之以鼻,是放弃还是坚持?这本书让孩子学会寻找梦想,不受他人的影响,努力坚持。女儿在阅读的时候,会替小鼹鼠加油打气,会为小鼹鼠的失去感到惋惜,不仅学会在受到嘲讽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信心,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的梦想,不管它在自己看来有多么普通或渺小。
学会坚持之后,结果一定是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吗?故事中,小鼹鼠坚持了下来,但土豆最终却被农民拿走了,因为原本以为是自己的土豆其实是农民种下的,并不属于他。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一定是悲观者的结局。作者聪明的让我们看到:虽然小鼹鼠没有收获土豆,但是他来到了地面上,看到了阳光、树木、花朵和草地,这是不是更棒呢!
曾几何时,当孩子怀揣着自己小小的梦想,我们是否也做过那个嘲讽者或者破坏者呢?当孩子坚持之后,最终结果并不如预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说过“我早告诉过你”,“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了”这样的话呢?孩子努力过后,真的是一无所获吗?我们家长是不是应该看到,我们收获了一个更加乐观向上,坚强自信,对未来有了新的认识,全力追寻新梦想的孩子呢?我们应该呵护孩子每一个希望的种子,和孩子一起见证成长的过程,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篇:书籍读后感
书籍读后感大全
书籍读后感大全1
对于至今才读《平凡的世界》十分汗颜,这又一次强烈昭示了原先书读得少得可怜,缺课太多。庆幸的是,我终于接触到了它,不仅仅是接触,而是被强烈吸引、深深震撼,特别是在逐渐走向成熟、懂得思考的三十六岁,读这样一部关于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宏篇巨著,感到恰逢其时。
《平凡的世界》,从一开篇便被吸引住了,平生还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朴实无华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间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满哲理的思考给我深刻的启迪,引发强烈的共鸣。无论在哪里,无论当时当地是如何的喧闹与嘈杂,只要目光接触那些文字,情绪情感就会被拉入小说中的那时那境,体会感悟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为他们或忧伤或欢欣,或感动泪流或轻声叹息或幸福微笑。
读《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笔自然平实,让人读起来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现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辞飞扬,实则提炼不出精髓要义。二是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而且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世事变迁相呼应,可谓一大特色。(励志名言)《平凡的世界》十个春秋冬夏,季节流转,世事变迁,也映衬着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总能在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对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性、情感的归纳总结,恰到好处,发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让我感觉同样充满这种力量的是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
读罢《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从中午开始》。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遥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热情和激情在写作。他是理想的践行者,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体力行了他关于人生的宣言:“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路遥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给情感以至纯至真的体验,给懒惰以无可争辩的痛击,给执着进取以最有效的鼓励。明天,将开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阅读。
书籍读后感大全2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做好的榜样。
书籍读后感大全3
一直以来,都听人说《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值得一看,所以在新华书店过来售书书时,推荐一部分学生买这本书,这以后,就经常看到他们在看,受学生的影响,我也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出生在意大利里古拉州的一个小镇奥奈格里斯,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在行军打仗中开始他的写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亚米契斯退伍后从事教育事业,创作许多反映教育事业的作品。亚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马志尼的影响很大,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他认为教育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在作者眼中通过一些小故事表现得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一天内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因为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有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先生“爱的教育”,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憎恶,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让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处理这爱的教育,这爱就有可能成为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我想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这些以日记形式的小故事表现给我们看。这些日记大人可以看,以解孩子的心灵,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龄人的身心状态,一切都因它没有复杂的语言,却能带来一些共鸣。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战,用爱心创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书籍读后感大全4
今天,我终于阅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海伦·凯勒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书中介绍了美国盲童女学者、教育家海伦·凯勒一生的事迹。海伦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可海伦并没有向命运的不公正待遇所屈服,她回报世界的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在沙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习手语与人沟通,渐渐开启了走向世界的窗口。求知欲旺盛的她,战胜了身体残缺的困难,坚韧不拔地努力着。为了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她学习多种语言文字;为了能够更直接的与人沟通,他克服了听力障碍学习说话。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从此以后,她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之中,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一生中拥有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一个盲聋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确令人称奇。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的命运,那她将成为一条可怜而又愚昧无知的寄生虫。可是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人。
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它让人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使那些虚度年华的人悔恨不已。我读了这本书,常常问自己:海伦光辉的一生,给予那些残疾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难道对于我们这些健康人就没有一点启示吗?不,不是的。记得海伦曾经提过这样的问题: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将要失明,那么,你今天要看看什么?这使我们感到:我们这些健康人,不能迟疑,不能虚度年华,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今说过:“19实际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法国大地的乱世枭雄。那么,海伦·凯勒则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运低头、立志驱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我看完此书,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尝试过,才会懂得自己该选择什么;只有奋斗过,才会知道自己该放弃什么。比别人多一点努力,你就会多一份成绩;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份出息;比别人多一点坚持,你就会夺取胜利;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这些日子,我常常深思一个问题: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人生的价值何在?我觉得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一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答复,她生活的道路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书籍读后感大全5
此书收录了史铁生的部分代表作,包括12篇小说和2篇散文。这让过去只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过《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节选)的我了解了他的更多作品、重新认识了这位出色的作家。
最令人惊喜的是,读这本书时发现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竟然有很多风格幽默的作品。比如下乡插队相关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插队的故事》,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描绘都十分用心,生动有趣地呈现出一幅幅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图景。《宿命》的悲剧,他却用诙谐幽默的叙事和推理以路上一只茄子和狗放屁的一声闷响造成的人生变故展示了命运安排的精巧和无情。在《B+X》中他对数字595和630的解读方式令人既捧腹又惊叹。还有,他的作品不乏意外结局和戏剧性巧合,峰回路转或是事与愿违的结尾常常出现,偶尔让人想起欧·亨利的小说。
当然,史铁生有很多悲剧题材的作品,特别是,宿命论在很多作品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原罪》中的十叔、《命若琴弦》中的老小瞎子们、《来到人间》中的小女孩都是一出场就是残疾的设定;而在《宿命》中莫非则是怀揣着远大理想、蓄势待发,在即将走上华丽人生巅峰的时刻突然遭遇变故,终身残疾;《往事》中的`吴夜比莫非好一些,算是替莫非圆了出国留学的梦,却终究在事业有成的美好时节踏进了那道电梯没下来的门,踏进了生命的尽头。这些悲剧人物无一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也无论如何不可能有别的救赎之路。十叔的白色楼房梦碎,老瞎子苦弹一辈子琴弦后得知治眼睛的方子竟是一张空白纸!然而,这还不是悲剧的最终版本,悲剧最高级的版本是,得知一切都是命运的玩笑后,仍旧不得不去维系那个虚无的信念、那个永远到不了的盼头。命运的神情有多骄傲,人的恨就有多强烈,无可奈何也就有多深切。他在《我与地坛》中剖析了人世间命运差别存在的必然性,这也许正是对上述人物宿命的回答。
但是,不幸的命运,不一定要以死来解决。他在《我与地坛》中说了:“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所以十叔在白色楼房幻灭后开始吹泡泡,要吹很大很大的;老瞎子悟到当年自己的师父之所以把一千根琴弦记成八百根后,也很快告诉小瞎子要弹断一千二百根才够!史铁生也一样,从为了写作活着,到写作是为了活着,感悟到是活着的欲望支撑着脆弱的生命。所以,“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此外,史铁生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哲学的探讨,比较深奥,个人能力有限暂时无法完全解读,希望有朋友来指教、共同交流。
书籍读后感大全6
活着,短短两个字,不禁引人深思,这背后的故事。正因为每个人活着的方式不同,境遇不同,才成就了一段段不同的故事。一个人活着,是一段故事;一群人活着,则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读完余华作品《活着》,一声叹息。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这是一个历经人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的戏剧。
余华笔下的这个故事,让我了解到老一辈那一代人的活法。享受生活,诗和远方,这些现代年轻人所追寻的,对那时的他们而言,甚至连词汇都是陌生的。而人名公社、工分等等词汇我也是从这本书第一次得知。主人公福贵,从仗着祖业不可一世的纨绔子弟,沦落至为三餐温饱而奔波的普通农民。而后又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所有亲人一一离他而去。他送走了所有最重要之人,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终老。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许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是如今我却有点看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己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强求别人,也别委屈自己,做好自己就好,短暂飘渺的一生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从有了人类开始,大家就在探讨生死的问题。就在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发,但各种情景只能由自己去体会,去成长,去经历。
《活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福贵在生活的磨难面前,没有屈服,没有放弃生的勇气,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坦然面对。我想,这正是我们每个人所要学的,生活再难,我们也要勇敢的活着。原来,《活着》便是最美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第三篇:书籍读后感
读罗素《幸福之路》有感
最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每个字每句话好像都在触动心里的一根弦,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共鸣。依然是生活,过去的生活让我对未来的生活的态度产生了改变,而从这本书看出去,我对一切的价值有了重新的估量。幸福感与不幸福感归结于信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信仰也许只是一些简单而又基础的东西,因为容易获得,所以当你采用这些当作信仰的时候,或许会容易得到幸福感。而在缺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幸福的是不平常的人,我想,我还是把自己归结为平常人的,因为那样的幸福比较简单。至于自我专注,是一个人不幸福的很大的原因,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觉得不幸福的原因,罗素的观点是:向外部发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逃避,但如何能做到内外的和谐统一?他没给答案。不过这也算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合理的做法吧。说了这么多都关于这本书,其实这只是关于幸福的一部分感想而已。
关于幸福,我们都有过太多的思考和遐想,但那可能也成为了我们感到不幸福的内部原因。太多的矛盾、失落和无奈存在于现实和遐想之间,绊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觉得生活,至少是现在的生活没有快乐可言,甚至在长时间的迷茫中,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期盼未来的动力。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经历过这样一段消沉的日子的,也许是因为孤独,长时间的孤独。或者我从来没试着让一个人真正了解的我,我害怕把自己真实的呈现在人前,习惯了隐藏的确实可以让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可是却不自知地被自己伤害。不知是谁说过,敏感是文人的特质,因为一颗敏感的心,才能写出那些美丽哀怨的的句子,可是没有几个文人是豁达的,陶渊明所谓的无我,如今看来不过是失意文人自我安慰的谎言。也许这也是我一贯采用的态度,当觉得某件事物遥不可及或者是没有追求的勇气和毅力的时候,就会骗自己其实不在乎、其实不重要,但事实上却可能因为一时的懦弱与幸福擦肩而过。这无非是因为孤独,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你的人在你踌躇和矛盾的时候鼓励你,给你勇气去面对,所以你就本能地逃避、后退,一直到退无可退,才发现自己放弃了那么多不该放弃的。其实我不是可以指某件事,不是我生活中的某件重大的特殊事件,而是指一贯的生活态度。我的生活里似乎的确是缺少一个可以诉说的人,能让我放下一切完全依赖和相信的人,初中时候喜欢写文章,是因为喜欢把一些想法写在文章里,然后老师会给我一些回应、一些鼓励、一些建议,可是生活的角色决定了她不是那个能让我完全放开自己的人,所以她能分担的,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因为这样,初中的那段日子,似乎是我最单纯、最开朗的日子,我已经非常感激她了,不管她所欣赏的是我的某些想法,或仅仅是文字,总之她给了我许多勇气和信心。谈到生活的角色,它似乎真的决定了很多事情,有时候甚至是我们不能逾越的界限,这也让我常常感到失落。譬如我总是愿意把一些想法通过文字的形式告诉某些过去的朋友,这里说过去的朋友,不是说友情已经变淡,而是不再每天相处在一起,也许这样的距离刚刚好,让我很有安全感。而什么样的距离才算刚刚好?说不清楚,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尽管罗素说:寂寞是必要的,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寂寞,很多美好的东西才会被获得,才能使一个人拥有创造性的能力。虽然我对这句话是认同的,但如果我所想要的只是幸福,而不是特别的能力呢?幸福既不是纯理性的东西,也不是纯感性的东西,需要两者完美平衡。完美?听起来特别的遥不可及,但换一个角度讲,只要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就算是完美了。没有一个标准值,比如不管是5+5、3+7,或是1+9,只要总数等于10就是完美的。有时候我觉得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转化的,而两者的结合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些人是既不怎么感性也不怎么理性,这种人是让我觉得很乏味的;还有一种人是让人觉得有时非常的感性,有时又非常的理性,是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讲,举个例子:刘墉,作为作家和画家,必然让人觉得充满了艺术的感性气息的,但他睿智的生活哲学又让不得不惊讶于他理性光芒,这种人在我看来是充满人格魅力的。当然生活中不可能到处遇见这样杰出的艺术家。但很多时候只要用心的观察,还是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有内涵、有魅力的人存在。而能把这两种极端结合的的完美的人,一定是拥有幸福的智慧的人。我想我正在不断朝这
个方向努力着。
我想我只一直相信着幸福的存在的,这点很重要。但并非是只要相信,就会幸福,这是一个不努力的藉口,我们已经过了看偶像剧的年纪了,别再幻想幸福会从天而降,即使它掉下来,也要我们自己接得住吧,除了期待之外,更重的是去行动。我总结了一下:不如把这个关联词换一下,只有相信,才会幸福!这世上很少有东西是“只要——就——”的,只有总结了无数个“只有——才——”,才能抓得住幸福,不过有没有人同意吧,我还是愿意这样自勉的。我们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管生活怎样打造我们,不管每个人心中幸福的概念是什么,因为有了这个渴望,努力的过程变得特别的充实,有意义,再多的挫折和困难都不能剥夺我们幸福的资格。
第四篇:亲子读后感
亲子读后感——《童年》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童年,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童年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快乐。但是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我知道原来还有人的童年时代那么的悲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外婆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旧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地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童年》这本书记载了高尔基儿时的一些故事,中间夹着一点点的苦涩,还阐释着做人的道理。高尔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能成才,真让我佩服。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和高尔基的有着天壤之别。我每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跑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是多么幸福呀!在家里,我就是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一点不满意就会乱发脾气。但拥有这些,我并不知足,我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眼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我就应该要什么有什么,别人有什么,我就应该有什么。的确,我不用像高尔基那样在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读过《童年》后,我知道父母养育我是多么的辛苦,我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应该不再浪费,我要学会珍惜和感恩。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学习,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作为家长,我看完《童年》这本书,的确感受很深。回忆我们的童年生活,那是七八十年代,每家每户的条件都不是很好,只是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我们那时候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们除了上学就是玩。现在我们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条件都比较好,物质生活上都能得到满足。但现在的孩子也比较“辛苦”,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些特长,所以现在很多的孩子并没有快乐的童年,他们每天不是练琴就是看书。至此我衷心希望我们家长和社会不能只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的童年生活增添一些乐趣,让我们的孩子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和孩子一起读《童年》,在感受高尔基的童年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在关照自己的内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都要有信心。人生离不开信心,信心是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圣火。面对疾病,信心是驱逐病魔的灵丹妙药;面对逆境,信心能帮助人扬起前进的风帆,看到美好的前景;面对灾难和不幸,信心能召唤人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心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是创造奇迹的源泉。
四年二班孙嘉怡
家长:孙常军
亲子读后感
四年二班
孙嘉怡
第五篇:亲子读后感
《蓝色的海豚岛》亲子读后感(父女篇)
(一)父亲篇
日照港第二小学二年级四班 牟姿凭爸爸 牟智刚
太平洋中有一个岛屿,形状像一条侧躺的海豚。岛的周围有海豚在游泳,有海獭在嬉戏,有海像在争雄,有野狗在决斗---以前,在这个岛上住着印第安人,他们受到捕猎海獭的阿留申人的迫害,后来离开这个岛到东方去居住。他们离开时,留下一位小姑娘---卡拉娜。她在岛上孤零零的生活了十八年,等待救援船只的到来。她独自修建住所,制造武器和捕鱼工具,于野狗斗争,历尽艰辛才得以生存下来。
《蓝色的海豚岛》一书共有二十九章,八万五千字,用了一周的时间才陪孩子读完,由于篇幅过长,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感觉口干舌燥,但是每当看到孩子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时,又倍感精神。该书作者--斯。奥台尔是一个经历十分丰富的作家,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还是好莱坞最早一批电影精英中的一员。
《蓝色的海豚岛》是一部专门写给孩子、但对大人也同样充满魔力的历史小说,每章都是一个故事情节,可以说一章一个故事,相互关联,且个个精彩万分、惊心动魄,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就会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当中。
(二)女儿篇
日照港第二小学二年级四班 牟姿凭
在暑假的第一周,爸爸、妈妈和我共同读完了《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书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卡拉娜的小姑娘独自在一个叫海豚岛的岛屿上生活,她自己学会盖房子,制造武器,历尽千辛万苦才生存下来。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卡拉娜的聪明、勇敢和细心,我要学习卡拉娜的聪明、勇敢和细心,碰到任何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和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