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时间陪我们慢慢变富》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时间陪我们慢慢变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阳正暖,微风不燥。静谧的时光中,收藏点滴感悟,婉约成墨香的文字。
因为肺炎疫情,忙碌的日子突然慢了下来。这个春节,没有了走亲访友,突然多了宅在家里的时间。除了完成网课任务,有了大把时间可以自己安排,陪妻子做饭、打扫卫生、陪孩子读书学习。
闲来,看了一本书《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这本书篇幅不长,主要是告诉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利用时间去积累财富。
作者说,《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这本书是写给普通人的,理论上每个人都有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赚钱是硬道理,人人渴望实现财富自由,却并非人人如愿。这个道理,父母不会,社会不教,且大多数时候被妖魔化。
看完此书,就像作者所说,读了就做,不做不读。如果坚持做了,经过时间的积累,即使你未能实现财富自由,最起码在你人到中年或老年时也会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吧。
作者在本书里阐明的两个观点,是我所认同的。这两个观点,一个是主动性的意义,一个是定投的作用。
真正主动的人完全不信命。所谓的完全不信命,就是一个人下定决心而后竭尽全力,尽量不让自己过去中不好的部分影响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主动的人,是因为他有从复杂的现象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拥有主动型人格的人,会自觉地寻找自己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改进,去学习,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
观察朋友中成功的那些人,他们同样都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目标明确,依靠自我管理,主动地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把握机遇。那些总觉得自己事事不顺,消极抱怨的人,无论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极其被动,总是等待别人的安排。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里的琼珊,因为墙上那片叶子,而拥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我们普通人做事情,往往缺乏主动性,常会因为最后一片叶子的凋零而丧失坚持下去的勇气,从而导致最终的失败。而主动型人格的'人,会时刻为自己的未来画一片叶子,使之成为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
人生亦是一场投资,高山低谷,涨跌横盘,其实都是乐趣。哪有那么多一夜暴富,岁月在沙漏里消失,静待慢慢变富,把答案交给时间。
希望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学会积极主动地去定投,让时间陪我们一起慢慢变得富有。
坚持一月读一本书,一年你会读完12本书。坚持每周更新一篇博客,一年后你会发现,你的文笔有了很大的进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定时定额地投入学习实践,长期积累下来,看看你的收获。你一定会惊讶于自己的成绩,时间会证明付出终有收获。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僧家修行,每一声阿弥陀佛都是善的累积。我们虽然做不到穿石而过,却可以水滴石穿。
愿我们都有主动选择生活的能力,愿我们都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暖阳依旧,岁月静美,让时间陪我们慢慢变富,陪我们慢慢成长。
【《让时间陪我们慢慢变富》读后感】相关文章:
1.《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读后感
2.时间请你慢慢走作文
3.时间请你慢慢走-作文
4.形容时间慢慢流逝的成语
5.我陪你慢慢老去诗歌
6.时间请你慢慢走作文750字
7.时间你慢慢走初中作文
8.时间你慢慢走初三作文
9.当我们慢慢长大日记
第二篇:《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近期,我捧着吴蓓的《请让我慢慢长大》用心品读,感触颇多。华德福教育判断孩子是否适宜入学的标准是孩子开始更换乳牙,通常是到6岁以后,斯坦纳强调在孩子们换牙前是不应该入学的,不仅如此,在这之前给予任何正规教学都是错误的。教室里甚至见不到图书,老师们有意地避免孩子过早地接触抽象的文字,幼儿期孩子获得丰富自然的感性经验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时候可以教孩子学习?比如老是在一旁弹琴,一位孩子看到了,走到老师身边表示想学习弹琴,这时老师就可以教孩子。如果孩子没有显示出任何想学的愿望或兴趣,老师千万不能强求。
华德福教育中引用的一个故事:记得有一天早晨,我发现一只茧在树上躺着,里面有一只蝴蝶正在破茧。我等了一会儿,但是迟迟不见动静,我很不耐烦,就弯腰呼气给她温暖。我使劲地呼气,想让她得到等多的热气,这时奇迹发生了。
茧破了,蝴蝶在慢慢地蠕动,我永远难以忘怀心中的惊讶,但蝴蝶的双翼没有展开,又皱又褶。可怜的蝴蝶用尽身体的全部力量,也无法展开她的双翼。我又一次弯腰,还想用呼出的热气来帮助她,但完全无用!我明白了,她需要的是耐心地在阳光下慢慢地孵化,双翼的展开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可惜一些都晚了,我的好心加速了破茧,但她褶皱的双翼还没有展开。她全力挣扎,但数秒钟后,她就死在我温暖的手心中。
那个小小的身体,是我良心上不能承受之重。我意识到,违背大自然的法则就是道德上的犯罪。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匆忙,这么急切。我们应该从容地遵循大自然的安排。
报纸上曾看到,自1982年以来,中国学生中途退学的原因不再是以身体疾病为主,而是心理和精神疾病为主。青少年犯罪,少女怀孕,流浪儿增多等现象越来越多。当然,没有人会把所有这些原因归因于4-5岁上学,儿童承受的学习压力。
由此可见,为了孩子保持长期持续的学习兴趣,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孩子正常欢乐的童年时多么重要。作为家长,我们要保护孩子拥有快乐童年的权利,不能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不能拿孩子的幸福区换取考试成绩。
第三篇:让我陪你慢慢变老感恩励志美文
一
从小,她对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这样屈辱的记忆,深深地刻在她的脑海里。她害怕学校的体检,因为每次一踩上体重秤,旁边的同学便一惊一乍地惊呼:呀,65公斤!她也害怕体育课,跑步她总是最后一名,仰卧起坐,别人一分钟50个,她躺在床垫上,咬紧牙关,憋得满脸通红,仍然坐不起来。
这样的事情经过一次,她对母亲的怨恨就加深一层。如果母亲漂亮一些,自己也不会这么丑吧?如果母亲细致讲究一些,自己也不会如此粗糙笨拙惹人耻笑吧!
她从来不肯和母亲一起上街。一个胖妇人,后面跟着一个胖女孩儿,企鹅一样一摇一摆地从街上走过,这样的场景,想想都让她心里憋得慌。可是那一天,母亲非要拉她上街,她死抠着门缝不肯挪步,逼急了,大叫一声:“我不要和你在一起,你这么难看,我怎么会是你的女儿!”
母亲呆了半晌。然后,那肥胖的穿着廉价印花汗衫的身体,剧烈地抖动着,嘴角颤了几颤,巴掌高高地扬了起来,终于又缓缓放下。母亲没有像平时泼妇一样地把她的祖宗三代统统扯出来骂一遍,她晃着肥胖的身体,一步一步走出去,背影有些悲怆。
后来,告诉她,其实那天,母亲是想给她做裙子的。那件缀着百合花的棉布长裙,班上的晨晨也有一条,她羡慕的目光逃不过母亲的眼睛。母亲买了同样的布,又找了街上最巧的裁缝,只是想让她跟着去量一下尺寸。
她并无半点感激,愈发在心里愤恨:如果不是长得和你一样胖,何苦费这么大的周折!
二
她没见过那样笨拙的女人,切菜会切破手指,毛衣织了拆拆了织,从没见她织成过一件成品。到菜市场买肉,也要父亲跟着才能买,因为她辨不出什么样的肉是新鲜的。怕麻烦,做菜总是老三样,让人吃得腻味。她很奇怪,俊朗潇洒气度不凡的父亲,何以选了粗糙邋遢的母亲做妻?而且,对母亲的那些缺点,父亲总是视而不见,包括她的坏脾气,她的任性,父亲也总是笑着,全盘接受。
父亲对母亲的宽容和宠爱,常常让她觉得嫉妒。她觉得那份原本属于她的宠爱和心疼,都被母亲抢了去。
真是女大十八变啊,15岁的时候,她就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叛逆期的她,开始明里暗里和母亲作对。书包里总有男生偷偷放进去的纸条,放了学她不回家,待母亲辗转找到她时,她正和一帮男生在乌烟瘴气的游戏厅玩得天昏地暗。看到她胖胖的身影进来,她故意从一个男生的嘴里夺过一支烟,吸了起来。
母亲劈手夺过她的烟,扔在地上,用脚狠狠一拧。骂一声:不成器的东西!一个嘴巴抽过去,结结实实地落在她粉嫩的脸上。旁边的男生“哗”地一下全散了,她只觉得一张脸火烧火燎的疼,泪水一下子便涌了出来。她捂着脸,歇斯底里地喊:“你究竟是不是我亲妈?”
母亲明显地怔了一下,却不由分说,强行将她带回家。一路上,两个人都不说话,她不断地挣扎,想从她的手里挣脱出来。母亲的手像一把钳子,牢牢地拽着她,终究挣脱不得。她忽然觉得十分悲哀,心想落在这个女人的手里,她这辈子算是完了。
那以后,学校里的男生再也不敢打她的主意。她也终于安下心来,一鼓作气,考到了千里之外的外地读大学。
她只想离她远一点,再远一点。
三
独自在那个繁华的都市,不是不想家。乡愁泛起时,她脑海中回忆最多的,竟然是母亲肥胖的身体,是母亲为她织的蹩脚的毛衣,是那些重复的并不可口的饭菜,以及母亲对她粗声恶气的怒吼。她想,有一天她也是要做母亲的时候,她一定要做个温柔慈爱的母亲,决不会像她那样粗俗。
整个大学期间,她没回过一次家。只是,隔三岔五的,总能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有时候是一双线拖鞋,有时候是一包炒得焦黑的瓜子,也有时候,是几根香腻的熏肠。她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出自笨拙的母亲之手,也只有她,才有本事把好好的东西糟蹋得面目全非。
可是为什么,每次拿到那些东西的时候,她的心会特别地安静和踏实!
大学毕业那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她的专业又是冷门,工作很不好找。她不愿意回家,便开始四处飘,有时候在北京,有时候在深圳。偶尔打电话回去,父亲说,如果过得不好,就回来吧。她听得到电话那端有母亲的声音:“女孩子踏踏实实找份工作做着多好,总是这么不听话,真是白养了她……”
她的倔劲儿便上来了。不混出个模样,她断然是不肯回去的,她怎么能在母亲面前认输!
但她最终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不久后她便恋爱了,对方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他的每一个字都让她痴迷沉醉。她迅速地结了婚,跟着他,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全职主妇。在他疯狂写作的时候,为他洗衣做饭,细致体贴地照顾他的生活。
她自觉比母亲聪慧精致,把一个家打理得温馨浪漫。她还能做很多花样翻新的菜,把作家侍候得神仙一样。她想,这样才叫真正的女人呢。
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两年,在她为作家打了3次胎之后,作家终于厌倦了,要去寻找新的激情和方向。她就像一块用旧的抹布,被毫不留情地丢弃一旁。
四
母亲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里辗转找到她时,她正病着,发高烧,不停地说胡话,身边连个倒水的人都没有。母亲看着她憔悴的面容落下泪来:“傻孩子,这么不爱惜自己,不知道爹妈多心疼……”母亲的手轻轻抚在她的额头,温热亲切的气息一下子袭上来。她转过头,把脸埋在被子里,轻轻地闭上眼睛,泪水汹涌地淹没了一颗倔强的心。
她整整在床上躺了10天,她不知道年迈的母亲,怎样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迅速地熟悉一切。每天母亲出去的时候,她便闭着眼睛,想象着母亲胖胖的身影,在如水的车流间笨拙迟疑地穿越马路,用人家听不懂的方言,一遍遍地解释要女儿喜欢吃的菜。然后,再提着买来的东西,一步步走向女儿床头。
母亲做菜的水平并没有见长。红烧排骨做出来是黑色的,鲫鱼豆腐汤炖出来淡得无味。可是她第一次觉得,母亲做的菜是这样绵长鲜香、回味无穷。
母亲说,还是回去吧,在家里也好照顾你。是那么熟悉的语气,一如她小时候赌气离家出走,最后被母亲从村头的柳树后找出来,用她温暖的手,牵着她的小手,往家走。
她搬回来和父母一起生活。新工作是给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每天晚上都要熬到很晚。()母亲和她睡在一间房里,有一天深夜她正工作,突然听到母亲在哭:“小研,小研……”她走到母亲的床前,看见母亲闭着眼睛,泪水一股股从眼角淌出来,怎么都擦不尽。
有人给她介绍新的男朋友,是个医生,有短暂婚龄。有一天她从外面回来,正要推门进去,却听见母亲在房间里和人说话:“小研经历太多情感的波折坎坷,她结婚又离婚,这些年没有过过顺心如意的日子。你一定要好好待她……”
她在门外站着,成串的泪水往下淌。
五
父亲去世的时候把母亲的手放在她的手里。父亲声音颤抖着说,你一直问我她究竟是不是你亲妈,现在我告诉你:她的确不是你亲妈。你妈出车祸死的时候你还不足一岁,她为了照顾你才来的。这些年,为了给你—份完整的爱,她甚至没有要自己的孩子……她人是粗糙笨拙了些,可她有一颗温柔细腻的心哪……
她雕塑一般呆住了,不,不是这样的。这些年来,她所给予她的,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疼爱与呵护,她早已不再怀疑自己的身世。眼前的这个女人,她的粗糙,她的笨拙,她的坏脾气,都被浓厚的爱冲散了。她只是一个母亲,一个深深疼爱着她的母亲。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的脸,想说什么,喉咙却哽住了。只是慢慢上前,抱住这个又老又胖的女人,把头伏在她的肩上。这是这么多年来她们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么近的距离,甚至能听得见彼此温暖的心跳。
她用一个拥抱向父亲承诺,她会爱她的母亲,会陪着她一起,慢慢变老。
第四篇:人生感悟系列 038让优雅和浪漫伴着我们慢慢变老
让优雅和浪漫 伴着我们慢慢变老
人,谁不老?能活到老是运气也是福气。人,谁又不怕老?人人都希望自已能长生不老,人人奢望能青春永驻,容颜不改。然而,慢慢老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既然无法改变,何不如让这个过程慢一些、长一些、美好一些,让我们在美丽与优雅中慢慢变老?
老去并不可怕,生理上的衰老也许只是让我们容颜改变,身体机能慢慢衰退。可怕的是心态与精神的衰老,是那种放任老去的心态,它会让我们对世界对生活了无兴趣,它会让我们变得麻木与惰性,变得毫无斗志。衣着邋遢、蓬头圬面,说话粗俗,行为举止大大咧咧,倚老卖老,抗拒接受新知识、接受时尚,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对美好的情感没有感知,看不到花开的美丽,听不见鸟叫的欢快,看不到亲人的笑脸,感受不到爱人的温情,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老了,一切美好就远离了我。”
前几天听同学去额济纳旗旅游回来给我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额济纳旗遇到一对丹麦老夫妻,在银色的月光下,头发斑白的老夫妻,在白色的蒙古包前,燃起烛光,品着红酒,相互注视含情的双眼。让周围的人们觉得好浪漫温馨,好有情调。这种浪漫只专属一生都手心相牵的爱人,与年老无关,比年轻人的浪漫更多了几分持久与温情。
看过一则新闻,一位老人在退休后,自制一辆自行车带着老伴周游中国五万多公里,据说还准备骑着它周游世界,只是为了实现自已年轻时对爱人的承诺。一辆小小的车,就这样承载着年轻时的梦想,年轻时的激情,承载着这一生牵手走来的深情厚意。试想,这是一种多么年轻的心态?这是一种多么不服老的劲儿?这又是一种多么浪漫而又不老的情怀?
不服老,是对岁月的一种抗争,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不服老的人,懂得爱大自然、爱生活。会用心去聆听花开的声音,去欣赏月光的皎
洁,会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绚烂、秋天的丰硕、冬天的圣洁。不服老,才会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生活,“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不服老,才会拥有细腻的心,去体会感知爱人、亲人、朋友对自已点点的真情,也才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他们柔情与友爱,回报他们温暖与体贴,回报他们欢笑与快乐,让生活充满阳充满欢笑。也才会永远拥有爱情的甜蜜浪漫,生活的温馨和谐,工作的认真努力。
不服老,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爱自已,一种能爱自已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不服老,会让自已总是保持一种最佳状态,着装干净时尚,言谈举止礼貌得体,温文尔雅,高贵大方、从容淡定、宽厚待人。让自已内心充实,精力充沛,心里阳光,积极快乐。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随着岁月的渐行渐远,每个人都在慢慢长大,再慢慢变老。如同一朵花,从花蕾在经历了春风的吹拂下渐渐绽放枝头,在经历了夏季的阳光怒放后,便开始进入秋季,渐渐开始凋零,这是一个过程,一个生命成熟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个必经的过程。过程我们无法逃避,但我们可以让这个过程慢一些,长一些,让这个过程依然如年轻时一般优雅美丽动人。
喜欢玉兰花,尤喜玉兰花的高洁。玉兰花从花蕾到绽放到凋零,都是一个姿态,虽然花瓣在春风中一片一片飘落,花朵却从来不枯萎,不放弃,只是挺立在枝头,笑对春风笑对大自然。人,老也当这样,在岁月的风中,保持着那种优雅美丽,让花瓣一片一片缓缓飘落,花朵却依然傲立枝头笑对人生。
第五篇: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读后感
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
宝应县实验小学贾元荣
看着封面上那双稚嫩的肉手,禁不住再次翻开《请让我慢慢长大》,爱不释手地一口气“啃”完后,羞愧难当后感慨万千。怎样教育好学生,怎样做一名理想的教师,掩卷长吁,点一支烟,望窗外明月,细细咀嚼文中的殷殷话语。烟雾缭绕中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我一定让你慢慢长大!
一、自信——“让我们的爱永不止息”
华德福认为:“每位孩子需要在他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种对自信的需求,在学习中感受到他是世界的公民。”
自信是正常交流的重要保证,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很难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生,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不善交流,常常被自卑困扰,躲进小楼成一统。作为老师,我们要在实践中常常帮助他们播下爱的种子,培养自信,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科学评价,找回自信。正如华德福所说:儿童在这个年龄,是通过身体活动参与未来的学习。
孩子生下来就有交流的欲望,喜怒哀乐要用笑闹哭唱去和周围的人交流,进入校园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角色定位上存在的主从性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常常为显示威信,摆出一幅师道尊严的样子,不许这样,不准那样,正是这种无言的代沟常常使我们的学生处于一种欲说还休的境地。甚至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在泯灭了孩子渴望和老师交流的欲望。老师要使少年儿童在与辅导 员交往处于平等地位,让他们对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必须遵循尊重、平等、理解的原则,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少年儿童的大朋友。尊重是一种爱,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才能满足他们渴望与老师尽情交流的愿望。
所以我们要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学生到自己家做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我总是坚信有一天,他会满怀自信地来到你身边,把你当作他的大朋友向你倾诉心中事,抒发心中情。
二、聊天——“孩子成长的一剂良方”
卡洛琳老师认为:故事好像是一根魔杖,老师一拿起这根魔杖,孩子们便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把老师讲的故事吸进肚子里。有时,通过编的故事,可以起
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聊天。客观上讲,老师在与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在心理上往往处于优势,占居主导地位,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交流的质量。我们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交流的渴望,我们认为,我们的爱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催化剂。大雪纷飞,当他们一面读书,一面把斜视的目光丢给那片银色的世界时,你轻轻走过去摸一摸他的小脑袋,寒风呼啸,当他们用几乎冻僵的小手写字,不小心把字写歪,又无力地拿起橡皮时,你不在意间接过来帮他擦去,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他爱你,自然愿意向你吐露心声。我们要用爱潜心构建师生亲密交往的情感场,悉心架设师生心相通的桥梁。
为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每学期我给自己布臵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和每位学生聊天。每天课间或放学后,我都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请几位学生坐着和我聊聊天,解决每天生活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我也会无计划随时随地的找一些学生聊天,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存在的“隐患”。话题主要是请他们给老师提提意见,对身边的发生的事发表一下看法,畅谈开心事,倾述苦恼事……对每位学生的谈话,我都十分专注地倾听;对每位学学生到的苦恼,我都朋友样的给以真诚地帮助。
追溯到我的儿童时代,那时,我一直是班长,常常出入教师办公室。一次送本子,恰好碰到一位刚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的老师正对教导主任发牢骚,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鬼使神差我也成了“孩子王”。也真正估计到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几十个孩子,几十种思想,他们总是在你放松的时候突施“冷箭”。记得第一次上讲台。正讲得津津有味,突然“调皮大王”高高地举起手,说要上厕所,没办法,放行!这可好,小手举了一大片。真让人哭笑不得,那一段日子心情很差,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发觉,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只要你付出了,他们就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生活的烦恼,忘记外面的花花世界。不是吗?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新生的种子,一个初升的太阳,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你满怀希望,充满信心,精心照料哺育,他们可以帮你找回你曾有的自信,实现你未曾实现的希望。真的,当他们比赛获胜、笑脸绽放时,当他们问题解决振臂高呼时,我总是满心喜悦,惬意地冲他们竖一大拇指,现在想来,这不正是教师在享受学生的幸福吗?有时候一个人静下来,翻开相册,温习那一张张笑脸,憧憬他们无比美好的明天,顿觉神清气爽。再将床头的一摞贺卡搬出来,一张一张地看一看,悠哉悠哉,我敢说,那时你一定会觉得你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二、评价——“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
华德福教育专家马丁丒洛森(Martyn Rawson)说:“学习者的成功标准是相对
自己取得的成就。学习是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为了获奖或竞争。我取得的一大进步,对你可能是一小步。有些人付出巨大努力,却收获甚小。另一人也许只付出一点努力,却有显著成效。哪一种方式更有意义?”其实两种方式都有意义,因为人和人不同,无法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努力了,就应得到表扬和鼓励。也就是说,我们“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
传统的评价功能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法单一。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从一开始就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单一的评价如一把令箭,让老师成为学生必须仰视的高山。华德福学校取消考试,他们是怎样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首先,主课老师带班从一年级直到八年级,和学生长期的相处使他们就像学生的在校父母。学生的问题和弱点,不是两三年后移交给别的老师,而是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提供长期帮助。其次作业本替代了考试卷,父母通过作业本就能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其三,没有作业本的科目,如音乐,至少每学年举行一次班级音乐演奏会。这样的“考试”,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表现得最好。华德福的老师认为普遍流行的各种考试,就好像是故事中的仆人“把玫瑰拔出来”,他们满怀热情地破坏了他们寻求评价的能力。
这也启发我们更为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看到短期内的学习效果,还要有长远的眼光,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道路,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所以我们一定要采用多元化评价,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让我们多层面,多角度了解他们,为与他们进行有价值的交流的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从心理给他们减轻负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我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进一步真实的、深入的交流提供保证。
读了《请让我慢慢长大》感慨颇多,我似乎看到一道深邃的目光,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向着自由、实践、快乐的教育之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