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经·氓》读后感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民歌。诗歌通过生动的笔墨,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一爱一、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婚恋过程,塑造了女主人公温柔痴情、忍辱负重而又刚烈坚强的复杂形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诗经·氓》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原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一靡一室劳矣;夙兴夜寐,一靡一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读后感范文(1)《氓》是诗经里的一篇课文,原本我是没有兴趣的,之后因为无聊,才把这本书给读完了。
氓叙述一个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感情悲愤。但是《诗经》的时代,女性还没什么节烈观念,像这位作者,还能骂丈夫“士也阁极”,能喊一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闹离婚,但她也很清醒,自己已是“其黄而须”的桑、“淇水汤汤”中的车了。离开了丈夫又怎样呢这也是摆在19世纪欧洲女性、20世纪中国女性面前的同样的问题:娜拉出走后怎样办?
这就是《氓》,带给了我们队旧时代感情的反思,但是,哪怕到了此刻,《氓》里面的故事,在此刻还是会发生,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诗经·氓》读后感范文(2)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氓》和《诗经》里的其他诗歌一样,都有一个很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篇以爱情为主线的美文。很同情《氓》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是女性,她相当感性,相信爱情的她在对氓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和全部的爱。为了一个她心爱的男人,她无怨无悔,哪怕带上嫁妆连同一颗诚挚的心陪着氓艰难度日她也乐得开怀。在感情世界中,氓是王,她只是屈服氓的姬妾,卑微而低贱,没有一点点身份可言。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她都承受下来,默默无言,只因她深爱着氓,很深很深的爱着。但氓,却因着她对他的爱而骄傲起来,也不再珍惜那份感情。可是,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份爱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氓的不屑践踏了她的真心,冰冻了她含泪的双眸!
也许,氓在最初对待女主人公是真心的,他也曾许诺过她美好的未来和一辈子的不离不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他厌倦了平淡的日子和毫无波澜的生活,他忘记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忠贞不渝,对女主人公更是磨灭了爱的火花。氓是不专一,不甘于寂寞的花心男人,对待家庭没有责任感,对待女主人公更是始乱终弃。当初的甜言蜜语早已随风消散,留下的只剩女主人公的涟涟泪水。“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也许正如歌中所唱,年少轻狂的诺言犹如一阵风,它不会为谁停留。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主人公终于被无情无义的氓伤透了心,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看错了他,她伤心她难过只因她没有看准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不再爱氓,不再对这个三心二意用情不专的人有一丝留恋。从此,她与氓再无瓜葛。她明白,他不在乎她只因他有足够的把握,他知道女主人公深深的爱着他,他凭借着她对他的爱胡作非为,朝三暮四。然而现在,她不再爱氓。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氓一文不值,没有了她的爱,氓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陌生人,仅此而已。
“回头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与氓分离了的女主人公也许会对月惆怅,甚至想起许久以前的诺言;也许寂寞的她也会眼含着泪水呐呐自问:这大千世界究竟还有没有真爱,而我,还能够相信那缥缈的所谓真爱吗?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这样的爱情,面对这样的婚姻,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从来不会有,也永远没有。等待着她的只有无尽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诗经·氓》读后感范文(3)甜蜜的爱情终将被残酷的现实摧残掉;当初的海誓山盟也终将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代替;那时的忠厚老实的氓只是一个假象罢了,唯一留下的是女子无尽的悲哀。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道出了女子完全沉沦于爱情的甜蜜之中的疯狂。心中早已忘记“现实是残酷的”这句话。她深爱着氓,不顾家人极力的反对要嫁给他,但多年以后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衬托出女子总如枯黄的桑叶一般,容颜已逝,人老珠黄,这才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貌美,而氓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让女子无力也心再维持那个充满悲哀与无奈的家,女子只好淇水汤汤,溅车惟裳来结束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但回家后却受到哥哥的嘲笑,辛酸的泪水只能自己悄悄逝去,无奈啊,无奈啊,旧情既然不在,倒不如天各一方!
氓最开始的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到最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极大转变,无疑是一些男子的具型特征,他对自己妻子的消极,移情别恋是遭社会谴责的,可当时的社会,却不以然,一切都归咎于女子的过错,而氓的做法在当时是很正常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封建主义所的认可的。
然而悲剧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是女子对爱情的疯狂,让自己迷失了对事情的准确判断的尺度,盲目的追求爱情是不可取的,因为爱情所带来的只是一时的激情与快乐罢了,而真正幸福美满的家生活因彼此关心和彼此的相互理解。尊重来支撑个大的女性朋友,让我们炼就一双智慧的眼睛,学会理性对待生活,让自己不再受到伤害,让悲剧不在重演。
《诗经·氓》读后感范文(4)爱情,其中哭苦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题记
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高中阶段,在那时我曾为他们“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而羡慕不已,但读到后面他们的婚姻走到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而觉得氓是个负心汉的代表。而今在我大学时期再次读到这篇文章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同样的文章,同样是妇女对丈夫始乱终弃的不满好控诉,在时间的沉淀下,我似乎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氓对女子是虚情假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我觉得氓对女子是有情的,至少曾经有过,氓“抱布贸丝”千里迢迢来到女子家中要娶她为妻,“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与女子两情相悦,氓也如愿娶了女子。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爱情的最好结果,白头偕老。但是,当氓和妻子真正走进了婚姻,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人曾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当爱情还仅仅只是爱情的时候,他们顾及的只有彼此,在爱情的世界里他们恣意表达着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打扰,也没有什么好顾忌,因为追求爱情就要有一颗勇敢无畏的心去爱对方。但是当爱情变成了婚姻是,他们要考虑的就不只是两个,还有双方的家庭,朋友,甚至还有孩子。如果女子在嫁进氓的家里能够生下一个孩子,或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的。氓与妻子的爱恋或许就在生活琐事中渐渐平淡,不再对对方任何宽容,女子的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道出了多少在婚姻中不得不妥协的决然。氓不是从没爱过,只是生活把他的爱一点一点的磨掉,女子也不是一点错也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得双方合力经营才能幸福美满,女子一味抱怨也使这段婚姻走向了悲剧。
氓中的妻子让我不经意想到了鲁迅的《伤逝》,子君的悲惨结局也使我对婚姻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追求爱情的义无反顾到最后到在婚姻中的迷失,造成了子君生命的终结。爱情是纯洁美好的,但是婚姻有时却需要物化。我妈虽是个传统的妇女,她对婚姻却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觉得夫妻间就该时常沟通,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说出来,经济上更是要互相扶持。所以我妈和我爸从我记事起就很少吵架,他们两人共同努力供我们三姐妹读书。婚姻贵在会经营。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该怎样生活,该怎样恋爱甚至怎样对待婚姻和伴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氓和妻子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放弃婚姻,放弃他们曾经的爱情。女子的决绝或许也是一一种无奈的选择吧。氓是否真的如女子写的那样我们无从得知,氓和妻子也好,子君与娟生也好,都是经历的爱情的美好却经不起婚姻考验的可怜人罢了。
《诗经·氓》读后感范文(5)也许现在我对爱情的理解还是有很多的偏差,但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观点,两个人两情相悦的走到一起,不该说有谁付出的多,既然相爱便不会计较,心里都时刻有着对方。
《氓》这是一首弃妇诗,从一开始的热恋时期写起,经历了婚姻,然后女子被抛弃。“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写出了女子期待见到夫君的迫切心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见不到便哭泣不止,“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见到了便有说有笑的非常开心。可是再看后文的话,尤其是最后被弃的时候,着实让人心疼,又极其气愤。选择这一篇写读后感考虑了很久,唯恐自己因气愤而口不择言。
全文中,尤其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一句让很多经历过的女孩子感同身受吧,这句话我无法说真正体会,毕竟男子也是会有很多钟情的,但也认为现在的女生有的也很随便了,看颜值,看是否有钱能够养她给她买各种好东西的女生也有很多,着实让人对现在的事实感到失望。但作为女生的我最痛恨的还是渣男,渣女至少对于我这个女生来说没有多大的害处,她们要祸害也是去祸害男生。尤其这一篇《氓》体现了好多现在的男子也会存在的问题。我好想问问他们有什么资格伤害一个真心对他好的女人。很多时候也许我只看到了一方面的不公平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年轻时候的女子总是幸福的,容颜貌美如桑叶繁盛,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当女子的容颜不再貌美便被男子抛弃,试问,一个女子的父母幸苦将她养大,凭什么跟了你,凭什么跟了你受苦受累不说,还要遭你嫌弃。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就告诉我们,男人应该感激女人,应该一辈子善待宠爱女人,因为女人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家而跟了男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她跟了男人,为男人生儿育女照顾家人便已是最伟大的事,男人有什么理由不对女人好!
这首诗中写到了男人的背叛与女人的决绝,我极其赞同并欣赏那个时代的女人可以有这种做法,在我的观念里一段感情是不允许有任何背叛的,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不允许有任何一丝背叛,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想,但我是这样想的。两个人如果都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更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偏离轨道的事。如果我的男人背叛了我,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可以镇定下来,但永远不会再原谅,绝不会委屈自己,即使他只是跟一个女人发一些亲密的话语都是无可原谅的。爱情总是自私的,不允许有任何其他人的介入。正常的工作话题可以,有任何一丝亲密的话都是我不可以忍受的,看了这篇诗,我更坚定我所想的爱情是不可以有任何瑕疵的,若有也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离开,绝不回头。女人这一生不应该委屈了自己。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曾经的诺言与想法真的经不起考验吗?如果真的是,接受不了任何瑕疵的我宁愿一辈子一个人,还可以照顾自己的父母到终老,只管自己和父母的油盐酱醋茶。
第二篇:诗经 氓 读后感
读《诗经 氓》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初见,爱情就是那么轻易发生的事情。你来买我的布,可我明白,你的眼神里流露的爱意,我能看见你内心的悸动。顿丘送别,两情依依,情似水涌。君,不是我故作矜持延误佳期,而是你无媒人不合礼仪。别生气,不要急躁,就把日子定在秋天吧。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着远方,那是你应来的方向。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不自觉,泪已千行。你忽从复关来,面含笑,言语欢快。去卜卦问吉祥,也如此合意无差。乘着你的车,彩礼像幸福一样满载。
回望历史,在遥远的古代,有这样一个女子和所有的女子一样,为了一个男子心动不已。“初初见面,两人齐齐心动。”布只是个幌子,他是有意的接近她,一心一意的想要得到她。而她,面对这样一个急躁,胆大的男子,羞涩却也掩盖不住的一往情深。但她却又是个太过宽容顺从的女子。为了心爱之人小小的动怒,竟能放下礼仪,无媒而嫁。或许女子都是这样的傻,理所应当的坚信,自己眼前的这个男子能爱自己一辈子,能给予下半生的幸福。
允诺后的等待,如此的焦急。“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或许在这一刻已经注定,她的从属地位。多么害怕他会变卦啊,多么害怕到手的幸福不小心溜走。他终于还是来了,带着吉祥的卦象。如此美好的开场,她心中满是幸福生活的憧憬,做个幸福的小女人,嫁做人妻跟着他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命运就是爱跟我们开玩笑,幸福总是太过短暂的东西,有的时候你越想把它抓牢,它却流逝的越快。
二.却道故人心易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桑叶未落,挂满枝头绿萋萋。斑鸠呀,别急着吃桑葚。姑娘呀,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说放弃太过容易。女子若是迷恋男子,如何才能解脱?
桑叶缓缓飘落,枯黄不堪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来挨饿受清贫。滔滔的淇水是我归家的悲歌,车帷溅湿水淋淋。作为妻子我没有错,是你,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的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以桑起兴,描写了女子从妙龄女郎到体衰色减的过程。容颜易老,青春不在。曾经的甜蜜都换做今日的痛,“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多沉痛的懊悔之词,千年前的话语一语道破爱情的真理。
不知道她内心经过怎样的挣扎,毅然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汤汤的淇水,当年见证了她的爱情,现在再次渡它简直是个绝妙的讽刺。
此段以桑葚喻爱情,就似含笑饮下的鸠毒,沉溺于爱情,痴醉却还是伤了自己。
三.何事秋风悲画扇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婚后多年为妇,繁重家务我却不辞劳。早起睡晚,忙里忙外非一朝。可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露出凶暴的本性。可我兄弟不知我处境,见面竟然对我多有讥笑。静下心独自想一想,泪流了满面。
当年白头偕老的誓言,如今都做空。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亦有尽头。回想当初,说笑之间,你我两情深。山盟海誓,怎料今日我独自伤悲。不要再想了,我不要再想了,彼此做个了断吧。
作为一个女子,她做的够多了,足够称为贤良淑德.可是换来的却是对方的冷言暴行。一次一次的虐待,竟然还成了兄弟的笑料。一颗心冷了。曾经期待的甜蜜与美好只是泡影,当初的心动都沉淀为今日的痛苦。“哀莫大于心死”。
这应该是个柔情又决绝的女子。爱既然远走,又何苦纠缠不休。刚烈如她,纵然不舍旧情绵绵,海誓山盟,但却不愿被这样的婚姻牢禁一生。拿得起固然容易,放得下却需要勇气和果断,不是每个女子面对这样一份自己信以为真,甚至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的时候都能放手如同拿起一般毅然决然。
“解脱,是肯承认这是个错,我不应该还不放手,你有自由走,我有自由好好过。”
《氓》作为怨妇诗的各中翘楚,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经典性。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一段爱情的萌生和一段婚姻的毁灭。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完整的展现了一个女子恋爱时心急焦躁到婚后痛苦自悔的心境变化。
短短几百字,给予我们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女子。她很久远,她遭遇的在今天看来实属平常。但是,读到那句发人深思的喟叹,我们也不由得心惊。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情能抵御时间的磨砺?又有几个女子能清醒如她,自悔而不迷失。
白居易一言甚为透彻“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少女怀春总是有按耐不住的冲动,遇人不淑徒生下半生惨淡。
情生似海,情灭如灯。
第三篇:诗经氓读后感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早的一首婚恋题材诗歌歌。它用生动的笔墨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抛弃的婚恋过程,塑造了女主人公温柔痴情,忍辱负重而又刚烈,坚强的复杂形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氓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氓读后感 范文
1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轻声诵读,四字一句地,朗朗上口,越发竟觉得余音绕梁。这是来自一个幽怨而悲惨的妇女的灵魂深处的哀叹。几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铭心的愁恨,就浓缩在这几段稀稀落落的文字里,经不得挖掘,因为一挖就是痛彻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从美好的爱情开始的。而诗歌开头所描绘的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两情相悦,竟是为悲戚的结局埋下的伏笔。在年轻的姑娘眼里傻得有点楞的小伙子,眼里带笑地抱着布来换丝,她就在窗前等着。一不小心四目对视,小伙子的眼里满是最纯真的热情,而她的眼里是遮掩着的爱意,突然又觉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着低下了头。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转睛一回眸之间,都四溢着无暇的纯情。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正处花季年华的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腼腆地说,她如何婉婉地辞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舍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韶华与美好,是如此令人流连,又是如此稍纵即逝。“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样的句子似乎就出于一个含着淡淡忧伤的封建少妇。再怎样强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压制。在这含蓄婉转的话语中,在这饱含激烈的感叹号之后,隐藏着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还是无尽的哀怨?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爱情悲剧的真面目终于原形毕露。自从她嫁给他,清苦贫寒她任劳任怨。悠悠的淇水啊,你能为我作证么?你有眼么?我对他的控诉,你都听到了么?淇水不言,只是依旧默默地将船帷沾湿。
后面的句子实在太残忍了,默读之时,心中总有隐隐的绞痛。三年的凄苦生活,她任劳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义的全部。“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残忍的是郎心。日日夜夜的亲密无间,最终将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而这一切对于任劳任怨的她,是不是太过不近人情了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孤单的身影,那个只能对镜黯然自伤的悲惨女子。
她的恨决不能用“后悔”形容得尽。她无力地质问:淇水都有岸,洼地都有边,为什么你,我的士郎,却没有行止?于此时,镜头又切到曾经年少的一幕幕。当初的怎样的海誓山盟,到头来竟全部在岁月的消磨中无影无踪。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这样的爱情,面对这样的婚姻,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从来不会有,也永远没有。等待着她的只有无尽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这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婚姻。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
诗经氓读后感 范文
2“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X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很有帮助的。
《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它可能是春秋初期卫国的一首民歌。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因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氓》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婚。诗歌一开头就说明了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人,到女主人公这里来“贸丝”只是作为一个因头,目的是“来即我谋”。为了达到目的,他装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来向少女求婚。由于这位女主人公没有能够看破氓的虚情假意,一口答应了氓。于是,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礼数也不管了,勇敢地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错误地把自己的爱情投在了一个骗子身上。从这里不难看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纯朴、热情而又很幼稚的少女,氓呢?是一个“滑头滑脑”的家伙。
“乘彼峗垣,以望复关”,这位少女自从订婚以后,就以灼烈的感情热恋着她的氓,对氓是一片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对占卜的结果毫不怀疑,希望氓赶快来取嫁妆,以完婚事。第二章时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进一步刻画了她纯朴热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婚姻悲剧,为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在全诗是一个感情上的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入对自陷情网的追悔。“桑之落矣,其叶沃若”,诗人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于嗟鸠兮,无食桑椹”,既“比”又“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假如一个女子贪恋情爱,那么也会像斑鸠那样遭到不幸。结尾三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女主人公从自己被遗弃的遭遇中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她下定决心不再留恋过去,并告诫千万个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辙。这里,诗人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女子的深深后悔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这位女子性格中极为可爱的坚强的一面。
接着,诗歌第四章就是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诗人用同样的“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因。“自我组尔,三岁食贫”,道出了这位女子从结婚后一直是过着贫苦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她美丽的容貌很快的憔悴了。而这位氓在骗得了爱情和嫁妆之后,逐渐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本性,女子成了过河的桥梁被无情地抛弃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都像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这里,诗歌通过这位女子的控诉有力地揭露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嘴脸。
是的,这位可怜的女子为了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靡室劳矣”、“靡有朝矣”,无论怎样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无论多重的担子她都承挑,甚至连丈夫的暴怒虐待也毫无怨言,但尽管她如此地忍辱负重却依然未能摆脱被休弃的不幸命运,残酷的现实留给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泪,是一幕凄惨的人生悲剧。而氓呢?原来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诚,那一脸“蚩蚩”的假厚道,在他“言既遂矣”、目的达到之后,就慢慢地对她暴虐起来,最后一脚踢开。从此处也不难看出,氓是一个满肚欺世学问、极端自私自利的小商人,是一个体现了奴隶社会夫权压迫的典型。更可怜的是,这位女子被欺回到娘家后,等待她的不是亲人的抚慰,而是兄弟间的咥笑,即使在自己的亲人面前也找不到一点同情。这样沉重的生活打击,如此浇薄的世态人情,使她在痛苦无告的情况下,只好形影相吊,“躬自悼矣”。这第五章总共用了六个叹词“矣”,沉重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自悲自悼。抚今追昔,历数往事,悲愤的情怀,悔恨的心情以及孤独无依的感叹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一团埋藏已久的地火一下在迸发二处,强力地表达了她对负心男子的谴责。
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自己的命运是那样地暗淡渺茫,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诗经氓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第四篇:诗经《氓》
课题实验教案:《诗经·氓》教案
韩晓蓉
《诗经·氓》是人教版必修2的一篇经典之作,诗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而又无数次重复上演的爱情婚姻悲剧。本文的价值在于,它用高度凝练而有韵味的诗歌语言、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讲述爱情故事,并且对自己的婚姻悲剧作出深刻的反省,以告诫人们“无与士耽”。
一、课前要求学生自读全诗,描述诗意(区别于文言文的字字直译)
二、朗读全诗,正音正字,疏通诗歌意思。(注意不要陷于文言翻译中易于肢解诗意)
三、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作为叙事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简要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传统悲剧故事。或者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女子回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开始氓来向她求婚,女子没有立即答应,男生有些生气;女子希望他不要生气,告诉他以秋天作为婚期,于是,女子就欣然急切地盼望氓的到来,她对“氓”表现得很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持着家务,“氓”开始还好,慢慢地,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并且毫无眷顾之意,女子独自伤悲,最终清醒地认识到既然你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
2、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女子的“痴情”和男子的“负心”?试做分析。
1)、“氓”的形象——负心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忠厚老实,又有一些狡猾。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怒”:求婚太直接,太急于求成。悲剧的根源。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对感情不专一,德行无常。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达到目的之后,对妻子施以暴力。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曾经的铮铮誓言,对爱的渴望,如今都不再顾念。不念旧情。
2)、“女子”的形象——痴心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极易沉湎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对爱痴情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操持家务,吃苦耐劳
3)文中女子的“痴情”和男子的“负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那里还有对比,作用是什么?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概括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温柔热情 忠贞勤劳 坚强刚烈
男:急躁真挚 无情善变 始乱终弃
3、主题探讨:结合诗文,说说女子对于自身的悲剧有怎样的认识?你觉得女子的悲剧原因有哪些?面对男子负心的悲剧,女子是怎么做的?
①结合诗文,说说女子对于自身的悲剧有怎样的认识?
沉痛的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痴情往往极易沉湎于爱情,因而丧失必要的判断力;
诗歌从恋爱与新婚时的快乐写到婚后的悲剧结局,这个故事由乐而悲的转折点正是从女子对这段爱情婚姻状况最清醒的认识开始,也是女子内心深处痛苦的呐喊!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斑鸠啊,千万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呀,否则会昏醉下去!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子呀,千万不要与男生沉湎于未经思考....的爱情,否则会头脑发昏!
上一句是比兴,用什么比喻什么?用斑鸠食桑葚过多会昏醉,来比喻沉湎于爱情会发昏。
下一句表达了女子什么样的心情?经历失败婚姻时的痛苦呐喊。是她从自己的失败婚姻中总结出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她对造成悲剧的
当事人所能表达的最强烈的控诉。
(注意“比兴”的艺术手法)
②你觉得女子的悲剧原因有哪些?(讨论)1、2、3、人老珠黄
社会风气:女子地位低下
女子婚前的痴情使她对男子认识不够理性。
③面对男子负心的悲剧,女子是怎么做的?
决绝的告白: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分手的决定。(你觉得在当时的社会,女子提出分手容易不容易?)
一旦婚姻失败,她又能深刻地反思,表现得十分理智而清醒;有个性:个性比较坚强,一旦发现婚姻难以维系,便决绝地放弃,因而,活得比较有尊严。也告诉我们在爱情和婚姻中必须要平等而有尊严,这样的认识出现在几千年前一个普通女子之口,不能不让人敬重!也足见《诗经》的魅力!
4、古往今来“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屡见不鲜,本文写这样一个故事有什么意义?(作品的价值)
爱情和婚姻中男女平等、个性尊严的认识。
深切的谆告:寻求爱情是为了追求幸福,有尊严地活着,让自己和家人过上美好的生活。因此,面对爱情,我们不可不审思慎取,三思而行。
第五篇:诗经氓
诗经·卫风·氓
授课课题:卫风·氓
教学手段:板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思想感情; 2. 掌握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本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梳理《氓》的叙事情节;
3.掌握诗中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就拿诗歌来说,就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哪能一部诗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明确:《诗经》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一篇其中的诗,你们还记得吗? 明确:《蒹葭》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主人公执著地追求爱情而不得的惆怅心情,主人公对爱情的表达是非常大胆的。《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其中有许多诗是和《蒹葭》一样写爱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一诗歌集中的著名爱情诗歌:《氓》。(板书:《氓》)1.回顾《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2.简介《氓》 《蒹葭》中的爱情抒写打动了每个人,因为主人公不但对爱情非常的执著,他对爱情的表达也是非常大胆的。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可以自由恋爱。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女主人公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了《氓》这首诗。这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二.听《氓》的配乐录音带,接着让学生齐读全诗,并正音。
指导学生诵读:《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诵读完全诗后,和学生一起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三.情节和主题
1.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让学生分析每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求婚→许婚 第二章:相思→结婚 第三章:劝戒 第四章:控诉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反省)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以上作为板书内容。)通过上面的章节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全诗层次分明,第一、二章回忆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第三、四、五章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第六章补述多年的苦楚处境,并表达了今昔对比的怨恨、痛苦。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诗的情节。明确: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提问:全诗使用了第几人称来写? 明确:全诗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2.人物形象分析
提问: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在婚前和婚后有什么不同? 明确:
男:婚前:主动追求、认真——婚后: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婚前:痴情一片——婚后: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最后:决绝反省。
女主人公形象:勤劳、温柔、坚强、任劳任怨,专情。3.主题(先让学生总结、概述本诗的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4.艺术手法分析
①我们刚了解到,《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三,即赋、比、兴,现在我们分别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三类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②通过细读本文,详细分析本诗中的赋、比、兴手法。
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赋)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比)“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比)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比)第3、4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兴)
因而,第3、4章兼用了比兴两种手法。
③诗中对比的艺术手法。
本诗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诗;
2、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卫风·氓
第一章:求婚→许婚(赋)第二章:相思→结婚
第三章:劝戒(比、兴)第四章:控诉(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反省)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女主人公形象:勤劳、温柔、坚强、任劳任怨,专情。情节:恋爱→婚变→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