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生存读后感(通用)
学会生存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会生存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会生存读后感1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5个层次的本能,满足了一个层次必然会有高一层次的需要,学会生存读后感。其中生存也是一种本能,如何让人们更好的活着?教育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准,也是让人们活得更好的推动力。简单的说教育是和人类同时出现,同步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的长期性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给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产。而生存教育又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在人类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要求下,教会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增强生存能力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呼唤和要求。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换而言之就是教育不光是要求我们理解这一概念,不光教会学生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空学会生存。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一现状,而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娇生惯养大的,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的不足,比如缺乏理解别人,没有同情心,不知道感恩,缺乏合作意识等等。这种在他们自己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就会铸成大错。在家里不能理解和体贴父母家人的辛苦,在学校不能合同学和睦相处,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和同事同心协力的工作,这样的人走向社会不要说做什么贡献,生存也成了大问题。也就是说因为我们的教育之重视了理论方面的东西,而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就是脱离了实际,没有把最本能的东西教给我们的学生,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书中还着重从理论上论证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它认为,心理学研究指出,“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人可以无限接近客观世界,但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它,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也只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从而证明教育对人的完善是何等重要。因此,“人在心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正是教育在这一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一个人的历史就是人的潜能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逐渐地无限地变成现实的历史,而这种转变恰恰又是以教育为居间作用的。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的本性向社会提出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任务。这一要求和任务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为迫切和必需了。
《学会生存》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是由于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产生的偶然观念,必然结果。如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年轻的那几年或者是某个阶段就能够学会以后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识,所以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会生存;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和别人不断的较量和竞争的过程,所以对于人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增加了更高的门槛,为了生存。就是从你的一生的时间以及各个阶段,逐渐考虑和磨练自己的能力、品质、人格、意志。在今天,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不断的学习,就是学会了生存。
学会生存读后感2寒假期间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觉得受益匪浅。该书是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会员国在制订教育策略参考所用而作的一份报告。全书主要有3个部分,九章,再加上一序两后记组成。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开始,然后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
书中写到:“教育必须培养人类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了解世界是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应帮助人们解决他们今天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教育本身不能克服邪恶。但应力求增进人民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教育应该努力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实现其潜能,解放其创造力。并要防止生存逐渐失去人性的危险。”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再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以听话论品行”。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会非常关注这里所指的个性化:即教育要注意符合个人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时间,在意见交换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教师话语霸权,根据学生的意见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引导。
另外我觉得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教育学已不再仅仅是教学艺术,而成为了一门科学。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突发事故?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想作为体育教师的我应该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例如,在“走、跑”教学中,我可以为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情境——“过马路”。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再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后,教师可以适时灌输“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又例如,在跑步练习中,我可以制作红绿灯的卡片,自己充当交警,指导学生过十字路口,指导学生牢记“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教师间断性地更换红绿灯,以此来训练学生“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生存意识。再例如,可以利用体育课进行一次模拟“野外生存”。它将接触到安全、急救、包扎、攀爬等等一些生存的技能。让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求发展的体育教学理念。又如可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运动损伤、运动休克、晕厥、中暑等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我希望我的体育课可以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运动的教育,而是把运动作为一种载体,让我的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学会生存读后感3“书是人类的阶梯。”前几天,我看到一篇名为《学会生存》的文章。这个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费城的纳尔逊中学的门口看见了两尊塑像—————一只苍鹰和一匹骏马。作者曾自以为这鹰代表鹏程万里,而马代表马到成功。直到有一天作者在网上无意中读到两尊塑像的缘起,才知道自己完全错了。
那鹰,是一只只顾飞遍世界而忘记学习最基本的觅食技巧而导致最终死亡的鹰;而那马,则是一匹不肯劳动最后被剥皮的马。读完解释,作者给愣住了,然后马上给全市成绩最优秀的儿子打电话,问他是否明白鹰马之中的奥秘,结果,作者失望地挂了电话。因为他的儿子虽然成绩优秀,但也只是一个只懂得学习而不懂生存的人。作者于是联想到要把人从贫穷中拯救出来的并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是劳动和生存技能!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联想到现在中国许多父母只顾溺爱孩子们,却使孩子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导致孩子们把劳动和生存技能抛之不顾。我感到震惊!我曾在报刊上看到有大学生洗衣服,搭公车都不会,甚至有北大毕业生最终流浪街头,我感到有股恐惧感向我袭来。我,也只会在乎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如何,却没想过将来,会造成多大的不良后果,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啊!
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学习更多的生存本领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同学们,从小做起,学习更多的生存本领,明白多劳多得的道理,否则就将会后悔莫及。
学会生存读后感4本学期我们看了《学会生存》这本书,这本书讲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条件,其中有关的教育问题引人深思。教育的发展,教育出现的问题等都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学会生存就是培养完人,就需要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
一、教育发展
教育从有人类开始就存在,原始社会时期,没有一定的文字工具来记录经验知识来传承,那时的教育是经验学习和口头语言授予知识。有经验的人将知识教给学习者,人们在日常劳作、生活中接受信息,日积月累,得到教育。
封建时期,教师这种类似的概念出现,有专门的人传授知识,这种情况出现的很大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经济快速发展,要求社会提供一定的人来配合经济运行,于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萌芽。
产业革命的`运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发强烈,教育得到发展。经济、政治的需求使教育多样化,规模化,而教育发展,为经济、政治、社会运转提供人力资源和专门人才,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如今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培养的普遍人已不满足社会需要,精英教育等高等教育出现,致力于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且教育还为未来职业培养人才。
二、教育问题
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总是有许多问题的。教育首先要满足政治、经济、社会的需要,并受其影响。教育为其提供专业人才,保障其运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运行在政治目的之下,操作于经济稳定范围内。
现代教育承袭于传统教育,也遗留下一些弊病。尽管教育在不断改革,但基本制度、模式没有改变,这就使得教育僵化了。教育手段逐渐多样化,有网络教育,校外教学等,但在本质上却没有改变教育的古板性。在人才选拔方面,有中考、高考,给学生重大的学习压力,用分数制度来评价学生,我认为这并不能真正起到人才选拔的最初目的。在学校课程方面,有些学校剥夺了学生的体育课、艺术课、音乐课而改为主科的课程,这样的教学下培养的学生如何能提高综合素质呢?
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公平问题。虽然像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仍有一些孩子受不到教育。很多国家出现儿童无法接受教育的情况。教育不平衡情况明显。即便人们都有平等入学机会,但并不等于教育平等。家庭、地区等许多原因造成教育无法平等。例如,富裕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设备齐全,可以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师资配备可能较弱一些,教学设备可能不齐全,这两种情况下教育出来的学生会出现一些差异。
学会生存读后感5原以为,生存就是活着,就是存在。最近,浏览了邵道生的《学会生存》一书,对:“生存”有了新的认识,对生存的理解有了新的内涵。
《学会生存》中邵道生对“生存”作了这样的诠释:生存则是将人的发展也包括在内,其内容也就丰富得多了,复杂得多了。文章分十一篇:从人生命运;处世醒世;事业工作;朋友交往;劣性恶行;情感缺陷;人格毛病;修身养心;情绪情感;婚姻家庭;生活健康。阐述了怎样生存,怎样学会生存的话题。字里行间渗透平易和哲理。犹如一位智者在敞开胸怀而娓娓道来。读罢,心悦,身愉。正如《学会生存》中作者所说:人生是学问家们的永恒主题。
合上《学会生存》,我想:有的人将人生当作一场战斗,有的人则将人生比作演戏?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将人生当作一部由酸、甜、苦、辣、涩谱成的变奏曲来欣赏,有的人则将它作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染成的彩虹来观赏;有的人将人生视作充满艰难困苦、狭窄崎岖的羊场小道;有的人誓将人生搞得轰轰烈烈生动而有趣;有的人则将人生弄得平平淡淡味同嚼蜡。的确,人生之中有理想有幻灭,有成功有失败,有真善美有假恶丑,有欢乐、幸福,有痛苦、悲伤,有难有易,有荣有辱,有矛盾有斗争……
由此,我不由自主地忆起自己的人生足迹,自从独立生活后,温饱问题倒是不成问题,然而要命的一个问题,始终缠绕在我,仿佛像个小虫时刻在吞噬着我的人生之路:在我而立之年、踌躇满怀,正想干一番之时,一场可怕的车祸“光临”我身,身不由己地在床上一躺就是二十一天,这不是普通的二十一天,这是吃喝拉撒得有人“包办”的二十一天,这是生命旅程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二十一天;这是痛苦之魔,每时,每刻,每分,每秒与我的意志搏斗的二十一天。当二十一天后,我拄着单拐,艰难地“走”完了三米之遥的咫尺之路,倚在医院的栏杆旁,又重新眺望凤舞桥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时,我豁然顿悟:人生是一场战斗——一场意志与命运的格斗,在这场战斗中我是胜利者。我又可以再面对太阳,面对学生,面对……然后,那次所留下的隐痛今天却依然时时在告诫着我,“生存不容易”,要学会生存,学会战胜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把人生看作是持久的战争。尽管自己读过心理学,还经常煞有介事地向学生和同事谈及心理学,然而自己的心理还真沉重,有时只能将它闷在心里,压抑、苦恼、惆怅……有时又不停地问自己:怎样面对现实,达观地学会生存,我的坚强那里去了?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时常会听到一些“牢骚”,我有时也偶尔为之,当人生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偶尔发点牢骚,将它作为精神上的宣泄,窃以为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牢骚太盛不仅不能获得大家的同情,反而会使发牢骚本人的“层次”更底,人们会越来越以为你是一个只考虑个人得失的、斤斤计较的人,人们会对你的那种无休止的喋喋不休而敬而远之。因此,少发牢骚也是更好地生存的体现。
这是我合上《学会生存》后的一鳞半爪。
第二篇:《学会生存》读后感
《学会生存》读后感
建设窗口 郜燕
《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是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他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
《学会生存》一书的作用是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是由于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产生的偶然观念,必然结果。其实它和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即社会的思想和他的这种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的,总的来说,如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年轻的那几年或者是某个阶段就能够学会以后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识,所以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生存;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和别人不断的较量和竞争的过程,所以对于人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增加了更高的门槛,为了生存。其实生存包括各种各样的需求,一是:物质方面;二是:精神方面。要是从纵向的角度看的话,就是从你的一生的时间以及各个阶段,逐渐考虑和磨练自己的能力、品质、人格、意志。其中的有关教育的扩充需要与要求值得关注,因为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乐观:第一,需要和要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总是自然地和谐一致的。第二,在这两方面都可能发生不均衡的状态;第三,在许多部门,在大多数国家中,这两个因素是不相符合的;第四,教育需要和教育要求,无论其各自的增长率如何不平衡,无论其结果如何不一致,这两方面都正在日益猛增。在教育扩充的许多原因
中,有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知识的增加、社会的改革和心理上的动机,每种原因都是重要的,但最有决定性的似乎是社会—经济的原因。因此,教育的扩展就可能受到政治上的选择和意愿的影响,并部分地为它们所控制。即使教育还没有在全体人民中取得它应有的地位,它至少已为每一个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于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其范围之广和力量之大是空前的。这种演进——由于种种协调一致的原因——正在世界所有地区发生着,无论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如何。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普遍历史现象。一个迹象表明,这种倾向将继续高涨。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可逆转的。将来制订教育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基本事实。
在今天,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把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创建学习化社会有赖于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与提高。而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时,另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这就是怎样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的教育重点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在当前还要转变一种观念,即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文凭和学历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文凭就有水平、有学历就有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要求人们必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个拥有较高文凭和学历的人,如果停滞不前,也会落伍,难以跟上潮流、胜任工作、获得进步。学会学习,学习会生存,核心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21世纪的生活方式,养成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习惯,并且首先要学习“学习的方法”。如此,个人生存才会有保障,国家才不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以及落后就会挨打什么的教训我们的人民已经受得太多了,近代的侵略者给我们的教训应当永远铭记在心中。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除此之外,还有学习,不断地学习。
第三篇:学会生存读后感
学会生存读后感
《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是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他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
《学会生存》一书的作用是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是由于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产生的偶然观念,必然结果。其实它和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即社会的思想和他的这种思想其实是不谋而合的,总的来说,如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年轻的那几年或者是某个阶段就能够学会以后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识,所以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生存;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和别人不断的较量和竞争的过程,所以对于人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增加了更高的门槛,为了生存。其实生存包括各种各样的需求,一是:物质方面;二是:精神方面。要是从纵向的角度看的话,就是从你的一生的时间以及各个阶段,逐渐考虑和磨练自己的能力、品质、人格、意志。
其中的有关教育的扩充需要与要求值得关注,因为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乐观:第一,需要和要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总是自然地和谐一致的。第二,在这两方面都可能发生不均衡的状态;第三,在许多部门,在大多数国家中,这两个因素是不相符合的;第四,教育需要和教育要求,无论其各自的增长率如何不平衡,无论其结果如何不一致,这两方面都正在日益猛增。在教育扩充的许多原因中,有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知识的增加、社会的改革和心理上的动机,每种原因都是重要的,但最有决定性的似乎是社会—经济的原因。因此,教育的扩展就可能受到政治上的选择和意愿的影响,并部分地为它们所控制。即使教育还没有在全体人民中取得它应有的地位,它至少已为每一个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于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其范围之广和力量之大是空前的。这种演进——由于种种协调一致的原因——正在世界所有地区发生着,无论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如何。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普遍历史现象。一个迹象表明,这种倾向将继续高涨。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可逆转的。将来制订教育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基本事实。
在今天,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把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创建学习化社会有赖于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与提高。而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时,另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这就是怎样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的教育重点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在当前还要转变一种观念,即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文凭和学历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文凭就有水平、有学历就有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要求人们必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个拥有较高文凭和学历的人,如果停滞不前,也会落伍,难以跟上潮流、胜任工作、获得进步。学会学习,学习会生存,核心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21世纪的生活方式,养成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习惯,并且首先要学习“学习的方法”。如此,个人生存才会有保障,国家才不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以及落后就会挨打什么的教训我们的人民已经受得太多了,近代的侵略者给我们的教训应当永远铭记在心中。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除此之外,还有学习,不断地学习。
在今天,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创建学习化社会有赖于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与提高。而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时,另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这就是怎样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的教育重点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在当前还要转变一种观念,即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文凭和学历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文凭就有水平、有学历就有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要求人们必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个拥有较高文凭和学历的人,如果停滞不前,也会落伍,难以跟上潮流、胜任工作、获得进步。学会学习,学习会生存,核心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养成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习惯。
第四篇:《学会生存》读后感
《学会生存》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它是上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专家们编写的一份报告。报告中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科技发展的挑战、社会公害的威胁,然后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从世界、人类共同体的角度描述了教育的今天,并高瞻远瞩的设想了教育的明天。这本著作博大精深,看了使我受益不浅。整本书,充满了对教育世界的希盼和期待。正如作者富尔指出:“与其说是一个完备渊博的研究,还不如说是那些出身不同、背景各异的人们作出的一种批判性的思考;他们在完全独立的和客观的情况之下,对处于这个变化世界中的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寻求总的答复”。
该书非常精辟的指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支柱。在这四个支柱中,核心是学会生存。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认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情不自禁想到我们目前的教育,和对孩子们的关爱。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将世界推向文明、推向幸福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成长发展、未来的生存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全社会给他们的教育的影响的,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书中告诉我们,教育必须培养人类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了解世界是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应帮助人们解决他们今天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教育本身不能克服邪恶。但应力求增进人民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教育应该努力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实现其潜能,解放其创造力。并要防止生存逐渐失去人性的危险。
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
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一点六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四十名孩子。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目前在国内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口号:“学会生存!”
家庭是生存教育的第一站。抗击挫折是生存教育的首要一环。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缺憾教育”,告诉孩子“世上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把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让他吃些苦头、锤炼他坚强的意志,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坚强、勇敢、乐观、坚韧不拔,很有出息。有的父母则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受累、吃苦,恨不得替他生病、读书,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都为他扫除。过度的爱护、保护,造就的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是怯弱、退缩、心胸狭隘的小男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也应是生存教育问题中应有之义。试想,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类个体作为社会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巨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要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具有丰富的大脑、多元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力以外,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现在有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运用各种办法为孩子选好了一条路,并预知排除掉一切障碍,从而使孩子能在顺境中成长。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孩子就像飞蛾一样,必须经过磨练才能真正地展翅飞翔,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出现困难时,帮助他或者甚至于完全代替他处理所有问题。那渐渐地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对父母的依赖感,认为所有问题都应该由父母解决,而自己什么也不需要做,从而就注定了孩子在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的地位。
学校教育是生存是教育的第二站,我们作为从事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明确这样的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同时这也是这份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也许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最关注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书本中的知识,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的目标太浅薄了。
学习文化的知识固然重要,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存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巨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要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具有丰富的大脑、多元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力以外,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现在我们已经在感慨:哪一行的饭都不好吃。所以未来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思考的更多一些、更全面一些。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以为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教师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决策者,不管孩子处理问题采取的是什么办法,即使是最次的,对孩子也是有利的。只有在挫折、大败中他们才会不断吸取教训,总结出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打好基础。让我们记住:“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与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最后我们知道教育是和人类同时出现,同步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的长期性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给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产。而生存教育又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在人类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要求下,教会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增强生存能力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呼唤和要求,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展翅飞翔的那一天。
第五篇:读后感学会生存[定稿]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杭千波
最近阅读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这本书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的。是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我觉得这本书写得比较通俗,内容丰富,涵盖的信息面很广。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的内容,我对教育有了很多的重新认识和理解。现在我先就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交待和梳理,然后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这本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是20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专家们编写的一份报告。该委员会从1971年3月开始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举行了六次会议,对二十三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充分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五年的思考与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并研究了七十多篇有关世界教育的形势和改革的论文,最后于1972年5月写成本书。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教育的国际合作问题。
一、主要内容梳理
首先是序言部分,一是关于教育与人类的命运。教育是一个基本的、普遍的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可以使今天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些。每个国家都应重视和发展教育,但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系,传统的和照搬他国的,以及自认为本国教育体系良好的国家都需要进行改革教育体系;二是科学的与技术的革命:教育和民主。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任何教育事业中基本的、贯彻始终的因素;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儿童、青年和成人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帮助个人不仅控制自然力和生产力,而且也控制社会力,从而控制他自己、他的抉择和行动;最好,要使科学和技术有助于人类建立一种科学的世
界观,以促进科学发展而不致为科学所奴役;三是质的变化:动机与就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这个教育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愿望。简而言之,我们要彻底重新评价教育的目标、方法和结构,但又不妨碍教育的扩展。四是学校与学习化社会,这里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学习化社会中学校何所为?五是变革的工具,启发我们思考大众媒体和控制系统能为学校改革做些什么,此二者是否是万能的,局限性又何在?六是国际合作,当今社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及国际合作的文化安全问题。
然后本书第一部分阐述的是研究的结果。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关于教育的结论,第一,目前的教育结构是比较千篇一律的,这可能使人想到教育的过去是贫乏的。但是教育有着丰富得多的历史。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非洲的文化、亚洲的哲学以及其他种种传统都具有各种价值,它们不但在继承这些传统的国家中成为教育体系获得启示的源泉,而且是世界教育思潮获得启示的源泉。有许多优秀的宝贵财富无疑已经失传了。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在殖民时代以前由于内部的衰落而早已失传了;或者由于外表的行动,特别由于殖民主义,而被毁灭或被歪由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许多遭受外国统治的国家,特别在教育领域内,已经足以自豪地接收了在它们的艰苦时代所学到的那些学科和所谓古典文化的精华。第二,过时的教条和习俗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而且在许多方面,年青的国家以输入模式的方式继承了教育体系不合时代的措误,而古老的国家在教育体系方面所受到的不合时代的错误的害处也不少于这些年青的国家。虽然我们对过去历史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教育的历史似乎为未来的教育提出了双重的任务:——教育既要复原,同时又要革新。
我们对社会进步应该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教育在这方面所得到得教训是很多的。既然教育本身不能单独克服社会的邪恶,他就应该力求增进人民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教育就应该努力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亿万人民潜在的能力,解放群众的创造力。而且为了预防工业技术方面不合理的发展引起长期不利的影响,教育应该宣布一个人道主义性质的最终目的,从而采取步
骤,防止生存逐渐失去人性的危险。只要我们认为一个人成长的速度是和他所受的教育直接有关的,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不根据劳动市场的直接需要去设计一种职业训练体系。一个学生未来的劳动生活依靠他所学的职业课程或为了立即就业而接受的训练,而且首先依靠必不可少的一般准备,因为这是使他能适应最大的职业流动性所需要的。
接下来,本书第二部分是关于教育未来的,阐述了教育面临的挑战;来自科技的和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或是最高目的。教育体系受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压力。内部压力来自体系内部的失灵与矛盾。如我们所看到的,目前的教育僵局使我们有必要在未来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改变策略和重作选择。然而过去的经验表明:这些内部压力和紧张状态本身还不足以激起教育结构上的变化。外部压力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坚强有力。这种压力正在采取新的形式,开始无规则地向前演进,时而又回过来重新安排基本情况。现在看来很明显,我们不能再继续沿着过去走过的这条老路前进。但人们对于他们将选择哪条道路却仍在犹豫不决。未来行动的方向主要将从外在因素中推演出来。在教育世界的内部和外部有一个科学的、技术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结构上的革新宝库,它能深刻地改变教育体系的基本条件和组织。近来对于大脑的光辉研究、信息论的进步、语言与心理技术研究机构所进行的系统工作、集体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小组所取得的成果、系统分析学者和控制论学者所创造的模式这些都是许多发现中的新成就。这些新成就时常只需要少许适当的行政管理与情报传递就可以增进传统教育体系的效用。每一项教育行动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目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所制约的,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有多少种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和意识形态,在教育方面就能作出多少种选择。有多少种想象的和想要的未来就能作出多少种选择。可是人们最终证明了在人们追求的许多目标中有一些共同倾向,这种共同倾向指明了现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培养完人。
最后在本书的第三部分,在教育策略的作用一章中,本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本土化问题,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有
机组成部分,教育改革要与社会的整体改革相一致,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孤立的事。当代策略的要素一章,提出了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内部改革和继续改进,寻求革新的形式、各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新的资源;教育体系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文化与传统的最高表现,所以每个国家的教育策略都应体现自己的民族特征;尽管教育策略实质上是属于国家性质的,一个国家有它自己选择的主权,但是这种策略却同时也可以从国际范围内吸收各种观点,并可以从包含在所有国家丰富教育经验中的那些有用的事例里面获得助益。改革需要来自上面的鼓励和下面的首创精神。除此之外,还需要寻求其他可能的途径。最后一章作者指出实现教育的革新和走向学习化社会道路,必须走团结之路,即寻求国际合作,各个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在一个世界共同体内通过交流与合作获得好处。还列出了一些具体的合作方式、方法和国际援助的来源与方式。
二、读后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学习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是20世纪70年代所作,但我认为对当今的教育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书中提到的教育面临的挑战,我国目前的教育不也存在着吗,“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就是一个反应吗,教育体系需要改革,需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的改革不应是孤立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看待教育问题;我国现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目的也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各地各校也都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改革总是要遇到困难的,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也要思考一下改革的目的达到了什么程度,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效果如何。现在的高校扩招、研究生扩招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在高校学习的专业跟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是有脱节的,社会不是不需要人才了,而是我们的很多毕业生所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这也不单单是教育能够解决的。
《学会生存》这本书就是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如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年轻的那几年或者是某个阶段就能够学会以后乃至一生所用的知识,所以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会生存;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和自己和别人不断的较量和竞争的过程,所以对于人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增加了更高的门槛,为了生存。其实生存包括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要是从纵向的角度看的话,就是从你的一生的时间以及各个阶段,逐渐考虑和磨练自己的能力、品质、人格、意志。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从学校出来如果不继续学习很快就会陷入知识落伍的窘境,所以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向“学习化社会”迈进。在今天,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人生活的一个基本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已不再只是我们对某些先贤和圣人的评价和赞美之词,而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做到的,而且有很多人已经在做了。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了更好地生存就必须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到老年,不管你是工人农民还是企业白领和大学教授,学习将伴随人整个生命历程。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学会了学习就是学会了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