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读后感(通用)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2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规读后感1这个暑假,大队部给每位同学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弟子规》的征文,于是,我让妈妈买了一本《弟子规》。仔细阅读起来,《弟子规》讲的是怎样做一个真人君子,怎样为人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怎样尊老爱幼。里面的一句句话语里,都有一个个大道理,如: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遵重长辈,让我最受教悔的是孝子王祥,王祥经继母经常在他的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因此,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宠爱他,并让他天天地干粗重的活,折磨他,但王祥对继母却毫无怨言,而且侍奉她更加的周到细致。真孝顺啊!有时候妈妈喊我有事,我装聋作哑,爱理不理。有一次,我做错了事,妈妈过来教训我,我就跟妈妈吵了起来,看看王祥,他的继母这么对他,他都周到的孝顺父母,而我,却为了一点小事和父母吵吵闹闹,连王详的一点也比不上,王祥为了继母想吃鱼,在冬天不顾天寒地冻,下水捉鱼,还有一次他继母想吃烤熟的黄雀,来刁难,于是王祥就想尽方法,千辛万苦,王祥的真心感动了上天,苍天成全了他,王祥才捕捉到一只黄雀,而且亲自烧烤,双手拿给继母吃。王祥因此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我要向王祥学习,爱父母,尊长辈,保护弱小,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做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2在听完钱先生对《弟子规》的解读之后,我很感慨,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今天,有人为生计奔波,有人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数家长讨论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出息,很多是会与经济连在一起。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我们好像忘了本,我们太世俗,我们原来应该这样,我们是倒退了,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还能接受,但我们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需要这样做。
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我是很孝顺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报喜不报忧,会专程带父母去玩,扫除父母的一切后顾之忧。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告诉我,其实真正的孝顺是要真正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其实多陪伴父母说话,告诉他们你的快乐,比给他们金钱更有价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响,知道对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好多。
其实,很希望我们的教材也能处处透出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会需要净化,需要一片温馨。
弟子规读后感3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4《弟子规》是清朝的李毓秀写的。以前我在学校课间,总能听到广播里在诵读弟子规。我虽然也会背,但是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这个夏令营告诉了我所有的答案,我举以下三个例子。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无懒。”
意思是: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你不能不应答,更不能当没听见,一定要立即答应。我以前总是把爸爸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但现在我不想理他们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弟子规里的这句话,赶紧跑过去答应。于是爸妈都夸我有礼貌,行动快!
二,“兄道有,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哥哥对弟弟要友善,弟弟对哥哥要恭敬,兄弟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我以前对弟弟很不好,总是要打他,骂他,他也总是弄我。但现在我忍不住要去打他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在心里说:“我不能打他,不能打他,我要友善对待弟弟,这也是孝敬父母。”我相信只要我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对我恭敬,爸妈见了也欢喜。我们家从此就有了更多欢乐,其乐融融!
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意思是:吃饭的时候要让长辈先用餐,走的时候要让长辈先行。我以前看到餐桌上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我就自己先吃掉了,但现在我都会把好动东西先让长辈吃。外婆,和爷爷奶奶都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听了非常开心!
《弟子规》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呀!它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5《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6近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一起读《弟子规简说》,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我感触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个字却详细的.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论早上,晚上都应该探望一下父母,离家,回家都应该告诉父母一声,免得让父母担心。
读了几句,我明白了我国历来把“孝”列在做人准则首位的道理。孝顺长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妈妈带我骑车画画,北风呼呼地吹,妈妈给我戴上了一顶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极了。我舒服地坐在妈妈背上。突然,我发现,在我“舒服”的时候,是妈妈在前面给我遮挡寒风,她没有手套,顶着寒风努力地骑着。我心中很感动。妈妈几乎将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几乎将所有的爱都给与了我。我只是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习以为常,不知回报。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尽全力去做,父母都会开心的!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和父母打招呼,为父母端茶递水,关心父母的身体。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怀孝顺,在日常生活中报以一声问候,一份关心,一句祝福。
弟子规读后感7“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我正在大声读《弟子规》一书,感悟里面的精华所在。
《弟子规》是一本写道德礼仪崇孝上进的书。在这本书中,每一段话都配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道理,而这些道理就是这本书的精华。
我最记忆深刻的就是“对饮食,勿拣择,食可适,勿过则。”
这句话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否则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还要适可而止,不要暴饮暴食,吃饭过量就会损伤身体。我身边正好有一对例子:我有两个朋友,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爱挑食,假设有一盘带有葱的菜给她吃,她能用筷子一个一个把葱挑出来再吃;另一个特别能吃,只要有好吃的她就一口气吃完,所以肥嘟嘟的。而我正好,不挑食也不暴饮暴食。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做人与孝敬父母的道理:“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要有爱心,与有道德的人亲近,多学习;“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教育我们出回要先通知父母,不让他们担心;“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是说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还,别人向你借东西,若有就借出去,不要小气……
《弟子规》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简练。此书把内容容纳概括为三字,读起来流畅而压韵,真实精妙绝伦啊!
我爱读书,爱读《弟子规》,爱它的每一个道理,读完后,我自然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崇孝,做一个孝女。
弟子规读后感8今天早上我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叙和入则孝,虽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不理解,经过访问同学,使我明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谨慎。读完后是我非常震惊,又非常羞耻,因为自己以前总以为父母把自己生下来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应对自己好,父母关心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现在大彻大悟,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不对的,真是对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动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句话是说:“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对谁都不好,别人一对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从不再搭理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是,有一点成绩就不知自己是谁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学了,就不学了。尽管没学会仍装着学会了,当别人来帮自己时,自己却自学非学,有人请叫自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没法说。以后一定改这些臭毛病,一定让好的习惯代替他。
弟子规真是博大精深,他不仅时一本好书,而且教育了炎黄后代!
弟子规读后感9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读后感1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读了《弟子规》,令我受益匪浅。“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我最喜欢这一句。它讲的是:子路听说城中发生了大事,就驾车到城内,他冲在最前面,却被敌人的武士砍断了一条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声说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来杀!”说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头上,然后从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系好。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顺手乱丢放,以免弄皱弄脏。
它让我明白了:仪表是一个人美姿的展示,是心灵的窗口,小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仪表习惯,就要从穿衣戴帽做起。“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它的意思是: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为所欲为而不禀告父母;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的行为。
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据为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们不能为所欲为,而不告诉父母,要不然就会让父母担心难过。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长知识,我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11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弟子规》
我从中读到了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应实事求是。
下面介绍一个实事求是的典故。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他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整理得整整齐齐。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刘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他不仅收藏古旧书,而且进行认真地研究整理。因此,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了“传”,并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我们老师在说话、办事时也应该实事求是。在学习时,我们有不懂的就要不耻下问,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学生交往时,说一就是一,不能出言而又反悔。在与别人打交道时,不浮夸,不说谎。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敬重你。
弟子规读后感12在中国,有着这样一本书,书中讲让人们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诚信待人、知恩图报……那就是《弟子规》。
“孝”、“悌”、“仁”、“爱”是《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它教导我们在家中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也要恭敬、谨慎。为人处事要讲诚信,说话文明,尊敬他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做到“有则改,无加警”。假如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它让我们这样对待父母。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则对待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也应该尊敬,礼貌,对待老人更应该尊敬,做“敬老尊贤”。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也要去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否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说自话,不问别人意见,自己就做了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道德”。我们都应该遵守道德。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仅仅要背诵,而且还要深入理解,实施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这样明天才会更美好。
第二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心得体会
英语组熊 慧
《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中学生,更对于咱们教师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民族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我们教师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用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学生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认同的过程,而对学生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那还需要时间。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教师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思想升华的过程。对教师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就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不断修炼自我的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学生,“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学生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弟子规读后感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为什么会有不善之人?原来都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习染才造成的。所以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为什么?不但你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帮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这个欢乐的分享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喜欢《弟子规》,特别是“余力学文”这部分。
“余力学文”这部分讲的是怎样学习。我尤其喜欢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妨把学习计划定得宽松一些,但在实际执行时要抓紧用功,不懈怠、不偷懒。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该玩的专心玩,该学的认真学,不能一心二用。“而亲仁。”知识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
除此之外“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的来充实自己。“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更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钻研你这个范围的领域上,要在你的这个职业,或者说你学术范围里头,还要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如果你是个退休之人,我们也可以展开古籍,圣贤的典籍呈现在我们面前,就仿佛是老师一样,它教诲我们如何向圣人学习。如果是家庭主妇,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后,我们也可以翻阅古人的书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
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书读千遍,其意自见”。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从此以后,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第四篇:弟子规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2011年7月份至9月份,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学习了《弟子规》,让我感悟颇深。以前,只知道有《弟子规》这本书,不知道里面具体的内容,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真正明白了《弟子规》所阐释的涵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几句话够我们学上一辈子。浅显易懂的文字里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 “入则孝”,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父母给了我们生的权利,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不应怠慢他们,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是 “出则悌”,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这些也非常符合我们当代礼仪接人待物的规范。还有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时,有时因工作一忙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说话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往往由于意见不统一,而急于表白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声调不知不觉的提高了,而这些都是我们稍加注意就能避免的。
再次是“谨而信”,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养成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衣着要整洁大方,;在公司及公共场合,物品要排列有序,用完东西放归原处,一切要井井有条;行、坐、站要稳重大方,走路要从容,不急不躁,坐立要端正,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处世、接人待物要真诚、恭敬,做到谨言慎行。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立足于社会,所以,做人要有诚实守信。
接着是“泛爱众”,教我们要真心去爱别人。《弟子规》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以宫颈内、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不自利,不嫌贫爱富,不喜新厌旧,不搬弄是非„„,而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时时反观自照,每天反省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还要知恩图报,化解怨恨,忘掉别人的过失。对待不如自己的人要行事端正、仁慈而宽和,这样才能让别人尊重,尤其是公司的领导,要学会以身作则。
然后是“亲仁”,教导我们要多亲近品德高尚、宽厚仁慈的人。人的一生中良师益友非常重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最后“余力学文”,教我们要适时学习并学会学习的方法。对这一节中“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我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拖拖拉拉,马马虎虎,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随时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能含糊了事。如果公司中每个人都能像《弟子规》中所讲的的去做,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的行为也符合《弟子规》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但是还是做得不够好、不够多、不够坚持。
感谢《弟子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 “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田艳平2011年10月6日
第五篇:弟子规读后感
学《弟子规》有感
初
一、10班
陈旦旦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艺术瑰宝。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弟子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清朝秀才刘毓秀编写,原名《训蒙文》,后经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全书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一本教育人们如何遵纪守法,规范做人的经典启蒙教育读物。
小时候,我怀着好奇的心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我也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这一次,我再一次读了它,并且听了班主任的讲解之后,使我受益匪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使我达到了充分吸收,既增长了见识,又增长了学问,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首先,要孝敬父母。就要像东周时期楚国的老莱子那样,尽心尽力的侍奉父母;尊敬长辈,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就要有孔融让梨的那种精神。
其次,对自己的言行谨慎的约束,对别人要诚实守信,要学习秦朝末年楚地的季布那种为人守信、一诺千金的精神。还要经常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如果把这些事都做好了,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应该学习文化知识。在学习上就应该向西汉的匡衡学习,学习他不怕吃苦,永不气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朋友,如果你读了一本好书,就像是得到了一个知心朋友,他可以带给你快乐;如果你读了一本不好的书,就像增加了一个敌人,它有可能使你走上歧途,让你很难成功。《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它将时刻教育我,给我力量。
学《弟子规》有感
初
一、10班
杨哲
岁月如流水,当我拿着这本感化人一生的书时,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教我学习弟子规,那是我年幼无知,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
今天,当我再次学习这本古代启蒙读物时,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平常行为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和人们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且向他们学习。这些事情,有人认为是生活种的小事,无需放在心上,这是不对的。如《论语》让我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学习,《百家姓》让我们了解了强大的中国因为有了多样的姓氏变得更加多彩,《三字经》让我们借鉴古人做事的忘我精神,而对于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而言,《弟子规》则是我们必读的书,因为它教会我们如何培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句话告诫我们帽子应该戴端正,纽扣应该扣整齐,袜子和鞋子要穿的服帖。下列这个故事则正好应对了这点。孔子的学生子路,然性情粗鲁,但却直率,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魏国发生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以后,急忙返回。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去了可能要遭受苦难。”子路说:“拿了国家的俸禄,就不能躲避祸乱。”子路依然进城后,帮助国军平反,被敌人的武器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道:“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最终从容而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似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身边逐渐淡化,人们只追求荣耀,丧失了内涵,其实这本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没有去做,国家的富强,本不代表国人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做时代的接力棒,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初一9班
王书霞
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而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质教育最好的材料。这个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它是已圣贤来作为我们生活的规范,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学习和落实圣贤教诲而而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所谓“谨”,讲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谨慎小心才不至于犯错误。“谨”这部分的教诲可以培养我们三种能力:一是自制力;二是独立生活的能力;三是做事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这三种能力,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扫洒、应对、进退”可不要小看这种生活规范教育,它即:生活教育不是娇生惯养,也不是从小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绝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点苦。最终这些孩子连最起码的洒扫庭除都不会。是想今后他们如何面对生活?要知道“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能担当。所以,我们的父母如果爱我们就必须让我们多担责任。所谓“习劳知感恩”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人生的艰苦,才会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我们也就养成了忍让、克己、吃苦耐劳和善解人意的品格,培养出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力,长大以后才能经受人生诸多的磨难,才能从逆境中奋起,才能挑重担,成大器。
“信”是会意字,代表人信,也就是说话要算话,说到做到。孔夫子言:“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做事,也就很难立足于社会。当人们对你的做人做事产生怀疑时,你就无法在人群中,社会上立足。因为社会是一个大的群体,如果大家都不信任你,就会离你而去,你就会彻底失信于人。因此,说话做事都要以诚信为原则。故而,诚信为人处事,可以坦然的立足于不败之地,帮你决胜千里之外......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相信将会完美你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 初一9班
张璐
自从读了《弟子规》我懂得了人生需要思考的还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样精彩。
人活一口气,要活的有志气——为喘气而活,只是所谓活着而已,仅仅是活着而已。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沉迷于昨天,应该奋斗于今天,憧憬于未来。
在《弟子规》的“信”里面,我知道了能实现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现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事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想奏响了多情的细雨,润物而细无声;父亲的责任像冬天里狂舞的雪,寒而净心田,催人奋进。同学们,父母默默的付出着,不曾为回报而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儿女成材。我们学习了“入则孝”,心里要你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不忘父母的辛劳。
百善孝为先,行孝敬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节。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心必须从细节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到今都为人所熟知。读了《弟子规》后 仿佛置身于其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中。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甘甜。
学习《弟子规》有感
初一9班
马婵
用四周的时间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使我感触很深,他教会了是我如何做人。
《弟子规》的“谨”教会了我们如何做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覆,俱紧切。”告诉我们外貌打扮要得体。“衣贵洁,不华贵”告诉我们衣服注重的是清洁,而不是华丽,不应该与人攀比。“斗闹市,绝勿近,邪避事,绝勿问。” 让我们在打架斗殴的地方不能去,更不能参与斗殴,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为难。”告诉我们拿别人的东西时,应该先通过别人的同意方可,如果不声不响的拿走,那就成了偷。借了别人的东西,应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也不难。
《弟子规》的“信”告诉我们如何去对待他人,如何来做好自己。“凡出言,信为先” 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失信于人。“见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见济。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勉。”告诫我们当看到别人的长处时,应该与别人看齐,取长补短,争取做得更好。看到别人有缺点时,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人一样的毛病,如果有,应及时的改正。如果没有,就应该长期的警示自己。“为德学,为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告诫我们在才干和艺术方面,有不如人的地方,应该努力进取。在服饰、饮食方面不如别人,不要在意也不要生气,懂得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告诫我们无心造成的过失,叫错误,有心酿成的过失,叫恶。犯了错要及时的改正,就不算犯错,如果明明犯了错,还掩饰自己的过错,就是罪加一等。
同学们我们要谨记先辈的教诲,我们应修心养性,做一个讲正气的好孩子。我们是龙的传人,华夏子孙,五月的花海,所以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以诚待人,做人处事维护他人利益,不损人格,争做祖国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