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读后感(一)
《奥德赛》叙述希腊半岛一些部落联合进攻特洛伊。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刚得贵子,便别妻远征。战争进入第十年,攻陷敌城,赢了特洛伊战争。希腊军在回家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冬而遇到海难,全军覆灭,是奥德修斯凭借机智和勇敢,终于逃过一劫。可是因为波塞冬的愤怒未息,导致他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在历经十年漂泊后终于返回家园的故事。与气势磅礴的《伊利亚特》不同,在《奥德赛》中荷马以继续的方式描写了奥德修斯与他的儿子特勒马科斯的传奇。奥德修斯象征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中的虔诚、智慧、机警、勇敢。《奥德赛》着重描写了希腊主要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亚城堡之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乡的故事。奥德修斯在回归过程中历尽艰险。故事以众神决定让奥德修斯返回家园为起点,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在奥德修斯的家里,向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人们每天宴饮,耗费他的家财,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愤恨求婚人的恶行,在宙斯的女儿雅典娜的感召下外出探寻父亲的消息。他先去了皮洛斯询问涅斯托尔,然后又去斯巴达拜访墨涅拉奥斯。另一条线索是奥德修斯被女神卡吕普索放回家以及在回家途中的遭遇风暴被雅典娜所救到达费埃克斯,在国王阿尔基诺奥斯的帮助下最终返回故乡。特勒马科斯探寻父亲的消息归来,两条线索汇合,父子终于在仆人家见面。然后在雅典娜女神的帮助下化奥德修斯化装为乞丐,设计比武射杀了聚集在他宫中向他妻子逼婚的众多贵族,并与忠贞不渝的妻子佩涅洛佩和勇敢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团圆。
《奥德赛》以海上冒险和家庭生活为中心,描写奥德修斯的不畏艰险和他的妻子佩涅洛佩的坚贞以及他的儿子的勇气,歌颂了智慧、忠诚和勇敢。看完这部小说,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1、做事要有奥德修斯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特别是当我们身处困境,看起来觉得任何事都对我们不利或者完全找不到事情的突破口时,我们不应该向困难低头甚至畏惧它。有句话说的好,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所以不管是面对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的困难,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克服它,战胜它。
2、做人要有佩涅洛佩那样在感情方面有自己的坚持。一个人对待自己另一半的感情必须忠诚,不要摘了芝麻掉了西瓜,受不住外界的诱惑。在感情方面要果断而不要优柔寡断。
3、做事同样要有特勒马科斯的那种勇气。他东奔西走几经周折,突破自己的局限,带着十足的勇气去寻找自己父亲的下落。在生活中,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应该鼓足勇气,勇敢地跨出去。虽然不踏出第一步就不会有失败,但是站在原地不动也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所以我们要以这种积极地心态和足够的勇气去做一些我们想去做的事,我们才会获得成功!
奥德赛读后感(二)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希腊神话里着名的大英雄尤利西斯,他使用木马计,取得了特洛伊之战的胜利。
他在回家的路途中走进了食莲人的国土,好不容易把同伙们救。他又到了海神儿子的山洞里,弄瞎了敌人的眼睛,逃出了山洞。他们接着又到了风神的家里,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宴会。遇到过巨人袭击,来到了女巫的小岛,看到了死去的人,最让他激动的是里面还有他过世的母亲。他们在海上航行时,又听到了海妖的歌声,为了保住性命,他想出一个计策,他把一块蜡融化了,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放在耳朵里,才避免海妖歌声的迷惑,紧接着又遇到了海怪的袭击,他的船沉了,他抓住一块木板,漂到了海上仙女的岛上。又到了谢利岛,国王送给他一组船,送他回家。
回到家,他发现有少数人还忠于他,大多数人拿着他的财产来享乐,他用了比武的方法夺回了他的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有智慧、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得到幸福的生活,到达自己最终的目的地。
奥德赛读后感(三)
近来,我忙着删改小说,闲暇之余,读了荷马史诗《奥德赛》,觉得其中的奇幻成分比《伊里亚特》更胜,且可读性也较强。
《伊里亚特》叙述了在特洛伊战争第十年的51天里,双方英雄惊心动魄的战斗情节,而《奥德赛》接着描写了战争之后,希腊英雄归程的故事。其主要叙述了,奥德修斯历经艰险,最后在雅典娜的帮助下,得以重返家园,和妻儿团聚。相比《伊里亚特》英雄之间惨烈的厮杀,勇士壮烈牺牲的惨剧,《奥德赛》的结局有了一些喜剧的色彩。
在阅读《伊里亚特》时,或许读者还感觉不到古希腊式的命运,但在《奥德赛》中,读者却能深刻体会到命运的力量。书中的那个时代,无论英雄,还是神明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甚至有时在强大的司命神之前,连高高在上的宙斯也不得擅改凡人的命运。可见,古希腊人对命运的认识,带有强烈的悲观色彩。他们似乎认为人从娘胎里生出来的那一天,司掌命运的三女神就已经为人们编织好了一张命运的罗网,无论人们如何躲避,都逃脱不了那张罗网。
奥德修斯就是,他命中注定要在归返途中受尽磨难,可是他并不知道命运之神已为他策划了一系列的灾难。首先,奥德修斯返程之际,开罪了海神波塞冬,无意中又刺瞎了他儿子独眼巨人的眼睛。于是,海神被激怒了,降下了可怕的诅咒,让他全军覆没,十年漂泊在外。
奥德修斯受到了神明的惩罚,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返家的希望,相反一次次的挫折增添了他返程的决心和勇气。他面对海神的惩罚,一次次的阻扰责难,毫无畏惧。气急败坏的波塞冬试图改变奥德修斯的命运,不惜违背宙斯的意旨,可惜功亏一篑,最终还是未能得逞如愿。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是十分执着的,但他们决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们相信命运,深知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却又敢于反抗无情的命运,甚至为了更好的生存,他们不惜和命运作斗争,哪怕换来的是惨痛的代价。就这样,盲诗人也怀着矛盾的心情,面对面运的非难,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史诗。
那一系列看似巧合的故事情节,事实上是奥德修斯的宿命。比如第十二卷食牛群冒犯日神受惩伴侣尽丧生这一幕,奥德修斯几经落难,来到特里那基亚海岛。这座海岛牧放着太阳神赫利奥斯的牛羊,魔女基尔克曾经警告过奥德修斯,叫他们千万不要猎杀太阳神宠爱的牛羊,否则他的同伴无一幸免,而且他也不能早日返回家园。结果他的伙伴们由于饥饿难耐,还是宰杀了太阳神岛上的牛羊,这一切不都是命运的安排吗?奥德修斯千方百计地想去改变命运,却一次次地惨遭命运的戏弄。
如此,《奥德赛》为日后的希腊式的命运悲剧开创了先河,同样也为欧洲的奇幻文学开启了大门。
第二篇:《奥德赛》读后感——苦乐人生
苦乐人生 作者:耿 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然而两者都需要痛苦和快乐去演绎。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本身”。《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为我们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参加特洛伊城之战的希腊英雄看来,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平淡地过完这一辈子,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快乐,即使痛苦缠绕。
像他一样,不能被痛苦所吞噬。
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停靠在女巫的码头时,是睿智的奥德修斯识别了女巫的诡计从而解救了他的水手。我们,需要,用智慧的外衣阻挡痛苦和苦难,拨开快乐的阴霾。
当奥德修斯与他的水手们被海神困在宙斯的圣岛上时,只有虔诚的奥德修斯抵挡住了欲望与贪婪,最终躲开了雷霆之神的惩罚。我们,需要,用一颗虔诚之心去面临种种磨难,迎接快乐的明天。
当他返回故乡依塔克的时候,英勇的他驱赶了所有贪婪的求婚者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度。其实光明的未来就只要几步之遥,往往那么小小的几步暗藏无数荆棘,痛苦伴随,勇敢的人咬咬牙跨了过去,而胆怯者止步不前。像他一样,在痛苦中体验快乐。即使再大的坎坷,也是笑着面对,勇敢向前。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作者在画家的墙上看到一幅装裱好的画,这幅画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小黑渍,及其明显。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作者不解。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它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在我们生活中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作者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见不到快乐。”
原来快乐从痛苦中而来。然而当快乐而来的时候,一定要透过这快乐知道人生苦的真相,不要沉迷在快乐之中而忘记了人生之苦。我们要在苦乐参半的人生当中步入中道生活,因为人生健康和快乐,疾病和痛苦,生老和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苦乐参半的人生,守着一颗平常心,不求常乐,不求长苦,适当的有些苦,适当的有些乐,这苦乐的背后方是真正的“乐”。
人生如酒。有甜密的幸福,也有痛苦惆怅,而酒味也有甘冽和酸苦。萧伯纳说:“人生好比两瓶必喝的啤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
人生如歌。有顺境,有逆境,有艰难困苦,有一帆风顺;有刚强壮烈,也缠绵悱恻。而歌声有昂扬奋发的,也有低缓抒情的。有催人勇进,也有引人垂泪的。歌声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不正与人生相似?
人生如茶。从品茶的滋味来说,刚上口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味道,但片刻之后,一种茶叶特有的苦涩渐留于舌尖齿间,到回味时,竟品出一丝甜津津的回甘来。这不也颇似人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渐渐参悟生活本真,渐渐品味人生的苦甘。茶没有咖啡的馥郁,没有烈酒的火热,但茶在淡中有味,这正如平凡的人生一样,在平平淡淡中有生活的真味。
人生,记载着岁月的沉重,没有痛苦和磨难,没有欢乐和幸福,就不是真正的人生!
第三篇: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首先,谢谢让我重新拾起这本书
在初三时的暑假曾看过一遍,当时第一感到就是无趣,那种诗体式的叙述让我很不适应,很快便读完了,但几乎没什么感到。
只是看了一些离散的希腊神话,印象很含混
对于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学史的地位虽懂得,但看过后也不明确为什么
当然,以前看完神曲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
下面进入正题,谈谈这次读后感想,总共花了约两星期看完,感想很深,在此列出,由于时间问题,只是从慷慨面稍微收拾了一下,会有些零乱,请体谅。
一,从整体分析
1.叙事方法
古老的年代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简略,幼稚的平铺直叙
单从奥德赛来看,古希腊人在讲故事方面丝毫也不比现代人逊色
插叙,倒叙都夹杂其中
奥德修斯刺激,艰苦的逃亡生活并没有简略的从正面描写,而是经他人之口再加上奥德修斯的回想组成。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全诗从两条线出发,奥德修斯的归来和其子特勒马科斯寻父(佩涅洛佩思夫)这两条线同时进行,最终两条线并和,父子相遇,夫妻团聚,合力复仇。
将全文推向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有技巧的,可见,当时人们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已达到很高程度。
全部故事也因此扣人心弦
并非简略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全部故事的展开运用了多种伎俩
有时,似乎是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自传,他的一举一动,心理运动都由第一人称写出。
可有时,荷马又跳出来,和奥德修斯对话,或者成为一位吟唱诗人,好似在酒桌前娓娓叙来。
这使全部故事犹如一幅幅画面浮现,整体感到很生动,很有意思
这里,我个人比较赞成全诗大部分是由荷马一人完成
因为全诗的整体性保持的很好,没有明显的拼凑或碎片
或许其中的一些历险,神明,磨难都取材于当时广为流传的街头故事,寓言或吟唱诗人。
但这些必定是在荷马的收拾(很可能修正了很多以适应奥德修斯的性格特点)下进入《奥德赛》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由于知识面和生活经历的关系必定会有所偏差。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4 关于神
从全部故事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每个人)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并且已融入生活中,事事都离不开神明,处处都要考虑到神明的意愿。
畏惧侵占神明
而一些极为通俗的日常用语中也穿插着神明,如形容人的英俊,强健,形容环境的俏丽,生活的美好,一切的一切,无论好坏都与神有关,都由神决定。
这种思想或许现代听起来有些愚蠢,但是我认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思想是十分有意义的。
它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是有很大的推动的 因为古希腊人当时深信神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并且神明是站在正义一方的
所以古希腊人心中的神就好似一双无形的手,着社会上的恶,推重社会上的善。这就有如道德规范制约着每个人,这对民风的贡献就不言而喻了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有传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只是一种观念,而不是向希腊人一样成为一种信仰。
他们许多问题都交给了神,上帝去解决 所以他们才是最健康成长的儿童 这点是必须承认的 5 史诗的其他价值
能被称作史诗,当然不是简略的一个历险记就可以的 《奥德赛》另一方面的成绩我认为是历史学的
他在向我们讲述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的同时还细腻地介绍了古希腊国民当时的生活状态,社会形态,民族意识,农业状态,重要食物等许多细节。
而这对于历史学家无疑是可贵的材料
古希腊人似乎更偏向于对实际事物进行思考,摸索
而同时代的中国先哲们则极力去摸索村思想的问题:人生价值,哲学,等。而在古希腊那些问题都留给神明去了
而且我认为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本国的普及程度还很低 而现在欧洲人基础都是从小读荷马史诗(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的古典名著太深)二
深入分析奥德修斯及其事迹 1 关于奥德修斯的性格 A 英勇,忠义,热爱故乡,待人宽厚
很显然,这些是奥德修斯众所周知的品德,也很明显是古希腊人极力推重,赞美的品德。也正是这些品德造就了“神一样的奥德修斯” B 狡猾,狂妄
可以看出,整部史诗始终没有对奥德修斯的狡猾做任何评价
但这位欧洲公认的好汉身上的这两种品德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机灵和洒脱。
这和中国的好汉就差的很远了,在中国,奥德修斯或许就会获得如曹操一样的评价:枭雄!中国所赞美的应当是坦诚,宽容。
可奥德修斯满嘴假话(甚至连妻子和女神雅典娜也诱骗)心计如此重的角色在中国事不会很受欢迎的。
但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有很能阐明现代欧洲人的生活,思维习惯,可见奥德修斯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C 情!父子情,夫妻情,主仆情,同胞情 全诗随处可见对情地渲染
刚强英勇的奥德修斯也时常泪流满面,儿子特勒马科斯猖狂地寻父,佩涅洛佩拒绝求婚,日夜哭泣等候着自己巨大的丈夫,仆人们也天天以泪洗面思念他们的主人。
而背叛的仆人最后也只能落得惨逝世
可见那时,情义,贞节,虔诚也是古希腊人极力推重的 2 他的相干事迹 A 逃亡他乡
这是个永恒的全世界的悲哀话题,背井离乡的苦楚古希腊人也深深知晓。
这个主题在各国的的名著中都重复涌现,所以荷马给他这位大好汉安排了20年的漂流(10年战斗)。
正是这种苦楚才更能显示奥德修斯的巨大 战士无法回到故乡,或许这是当时很悲哀的事实 作者以此作为全诗的主线,好汉的故事应运而生 B 关于他的复仇
这点上,我感到还是过于残暴
(毕竟我也确定受到了中国传统教导的影响)我认为全部杀光实属下下策!而让我更不解的是,复仇竟然那么莽撞,毫无计策可言,若不是有神明的护佑,父子必逝世无疑。不过这更加阐明了荷马整部史诗的意图:复仇这段经过了前面的烘托到了,可结局却极为简略——神的赞助。
这代表了当时古希腊人的思想:神决定一切!!三,对于史诗剧情结构的分析 1 前面已经提到了的,故事分两条线进行 2 轻重取舍 这点我感想很深,对于奥德修斯的历险记荷马选择了轻重,而非处处用力。有些险阻一晃而过,有些则下尽工夫 其实那时的神话现在看来未免有些荒谬,幼稚 但这种轻重取舍却平添了不少趣味
而从更大角度看,奥德修斯为重,家庭方面为轻,而在儿子与妻子之间,作者选择了儿子为重,妻子为轻。
可最后(应当说至史至终都在暗示)神最为重要!一切的凡人都是轻!。3 与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集》比较
之前读过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集》,共100个童话,我感到其中的情节与奥德修斯生平的那些历险故事颇有类似之处。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荷马的巨大就十分明显了 正是他的收拾,修正
将民间的神话,寓言,童话„通过奥德修斯串了起来,并塑造了神明般的奥德修斯这一永恒形象。
而卡尔维诺辛苦编成的集子也只能是本集子,难成气象 而中国方面《封神榜》或许能与之匹敌 四,语言,文字
很遗憾,无法拜读原文,所以韵律方面就无从得知了 但即使是从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来看 有些语言特点还是十分明显的
全诗中话语很明显是一种吟唱的方法,可见当时这是很风行的一种讲故事方法,人们都爱好在酒桌上听吟唱诗人讲述好汉们的故事。(这在诗中已经涌现)而让我印象深入的是一些固定的用语,如形容凌晨时:“当那初生的有色玫瑰色手指的黎明浮现时”,“当克罗诺斯之子宙斯送来第七天时”这些又都暗示出当时人们的信仰:神的巨大。
还有一段对于人优劣的见解也很有意义:“神明并不把各种美质赐给每个人,或不赐身材,或不赐智慧,或不赐辞令。
从而有的人看起来形容较他人丑陋,但神明却使他言辞精巧,富有力量。”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整体故事上并不拖拉,即使到了现代,这部史诗的可读性还是很高的,完整可以当作一部小说来读,没有任何高深的思想,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个个历险故事。
对奥德修斯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 整部书酣畅淋漓,感到意犹未尽 这遥远的声响十分震动!五,自我感想
前面谈的应当都属于这部史诗方面的 下面则说说我自己在读这部书收获了
首先,重读《奥德赛》,对于这种诗化的语言自己懂得方面已没什么问题,并且,我感到这比一般的小说还更有趣。
读起来感到很轻松,没有任何障碍,之前那次的浏览我感到是因为筹备不足,当时对古希腊文化各方面都不懂得,所以看起来很没劲。
这次则读的很开心,应为没有任何的思想累赘,那时的希腊人根本不去想什么生命之类的大问题,逝世是神明决定的(奥德修斯甚至还去了冥界一趟),你只有好好的活着。那时个体的思维也较为简略,推重美好的生活,奥德修斯一心思乡,特勒马科斯寻父,佩洛涅佩念夫。
如此单纯的冒险记读起来就让人十分放松,大部分的浏览时间都是在睡觉前,细细地读上几十页,跟着奥德修斯冒险,困了,合上书就睡着了,感到很好。
而关于其中的几个人物,我的见解大致是这样的: 奥德修斯,很巨大,历经险阻终返乡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对于他,我是十分赞美的(除了最后残暴的复仇)而诗中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在刺瞎伟人的眼睛乘船逃走后,还要狂妄地对着岛上嘲笑伟人(或许他是为毛病被杀而泄愤!),惹恼伟人,一再寻衅伟人,并莽撞地报上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伟人对天祈祷(向自己的父亲海王波赛冬)奥德修斯永不能返乡,并盼望海神处分他!所以之后的灾害可以说是奥德修斯自己惹来的,在此他触犯了神明。
在浏览到这里时我的心都提起来了,真想向他的毛病一样劝他别再寻衅了。可后来静静的想想,这样的奥德修斯才是奥德修斯!正真的好汉绝不会灰溜溜的逃走,他应当大声的臭骂他的对手,寻衅,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此处荷马对奥德修斯的性格把握的非常棒!而这章节也堪称全诗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部分,也最能像读者展现那“神明一般的奥德修斯”。
特勒马科斯,好汉的儿子,当然也不会差,但是感到各方面都比奥德修斯逊色,只是一个配角,虽然涌现很多次,但作用都不大,对于求婚人只能容忍,等候父亲。
对于他很难评价,虽然涌现次数多,但正面的行动不多
佩洛涅佩,很难讲是绝对虔诚的妻子,虽然爱着奥德修斯,可在家人,求婚人的压力下还是会改嫁,如果奥德修斯晚来几年,估计已改嫁了。
所以我并不批准她是绝对被赞美的角色 她也只能是配角 雅典娜
我个人在这部诗中强烈的感到到:古希腊人极为的爱好雅典娜女神 整部史诗中雅典娜时时刻刻都在
她穿插于两条线之间,时而给特勒马科斯解疑,安抚佩洛涅佩,同时他还赞助奥德修斯重返家园。
最终在她的赞助下复仇成功 而最后又是她来平息恩怨 雅典娜的正面形象十分突出,作为神,开篇就是她的祈求海神才干放过奥德修斯。所以一切的团聚,归途都应归功于这位女神 她的机灵,仁慈尤为突出 可见她在古希腊人心中无上的地位
而这次重读给我最大的领会就是您上课时曾提到过的要带着问题去读,这次在您向我们介绍了《奥德赛》后我再去读感受就很深,并且对写作背景之类的也有所懂得了。
还有一点我认识到的就是在不同的时代读书是不一样的
我在初中时认为自己那时已完整又能力读懂这些名著了,现在才知道,那时只能做到读懂所有字面意思,对于精力各方面都差的远。
现在这次再读感想就很多,当然我现在也浅的很,或许大学毕业我再读又会是另外的感到,深入工作后感受又会不同,所以我感到我应当还是多看,包含以前看过的都要再看。其实你开出的那六本必读书我都看过,在看完《奥德赛》后,我感到那些还是需要去重看一遍,之前的只能说是“看”而不是“读”。
而这些感想这些也都要归功于您,谢谢!由于有耻于耶鲁教授指出的中国学生通识课论文抄袭严重,所以本篇感想没有参考任何文献,或许由于我的经历,经历有限,其中某些思想您会感到过激或幼稚,但我可以保证:这是我这次重读《奥德赛》的最真实的感想。
荷马史诗的读后感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关键在于获得世界各国人的肯定与推崇。《荷马史诗》作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无数的读者欣赏品味鉴评过了,如此一来,我的这篇读后感未免显得沧海一粟,其力也细,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读过此书后的感情冲动还是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荷马史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点:表现战争,动人心魄。读《荷马史诗》的人,如果对它里面的战争场面描写和英雄战斗描写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只能证明读者的心不在焉已达到了如同白读的程度。写战争场面的史诗或史书,各国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摄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这一本古希腊人的诗篇了。在《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中,战争已经完全现出了它的原形——血腥与野蛮。就这一点来说,连现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摄出来的好莱坞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都无法与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纽斯却被对手先投出的枪刺中,喉咙被穿了一个大洞。
他就像一棵耸立于山间的橡树或白杨树,或是挺拔的松树被木工挥舞的利斧砍倒、运到海边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枪还扎在心脏处,枪杆随着还在跳动的心脏颤抖„„”
“„„莫诺提奥尔特不甘示弱,砍中了他的脑门,脑壳劈为两半,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脚下的尘埃里,身体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连看到太阳西沉就忍不装氨的一声叫出来的金圣叹看到这些描写会做出如何反应。像这样的血腥场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呕的恐怖读物中或许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这些用诗句来表现出来,却达到了无可比及的艺术效果,即外俗内雅,当诗人贯注了他的真挚感情于这些吓人的诗句中时,他就已经摆脱低级趣味的写作,而进入艺术的创作了。人类的野蛮性是无时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战争,而能把野蛮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战争的创作,恐怕也只有《伊利亚特》了。
在《奥德赛》中,虽然更多的内容是描写诸神的安排、奥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在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中,也从不避讳露骨的战斗场面描写。这些战争场面一样让人身临其境、心惊肉跳、热血沸腾,仿佛能找回尘封了的对冷兵器时代的冲突的记忆。
其次,不得不谈谈它的文辞如何之巧妙、华美和伟岸.一部史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了,然而读起来却是那么的朗朗上口,那么的形象逼真,那么的跌宕自如,那么的气势雄浑。作为叙事诗,它的辞采运用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语言描写富于表情化,贴合人物的性格及场景设置,而且不乏幽默感。从这些语言对话中,读者不难推测出人物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赫克托尔与艾阿斯决斗前所说的话:
“艾阿斯,宙斯的后代,特拉蒙国王的儿子,士兵的将领,你切莫把我当成不谙战事的孩子或妇人。我是一个精通战事懂得如何杀戮的人„„”
用连续几个称呼来叫对方,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从的一种礼仪,又恰如其分地驳斥了对手的挑衅,给对手以一种只可意会的讽刺挖苦;而后面的话语则以一种近乎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赫克托尔内心的自信和与对手决一死战的决心。诸如这样恰当的语言描写在全诗中比比皆是,因为《荷马史诗》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而这,也正是本诗的特长之一。第二,动作描写具体传神,而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来描写动作是本诗的一大亮点。比如雅典娜帮助奥德修斯等人追杀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摇起埃吉斯,凡人的灾星,把求婚者吓得昏头转向、四窜奔逃,像那春暖日长季节的牧牛,被纠缠不休 的牛虻追赶叮咬,发疯似的奔跑.像那爪利嘴硬的秃鹫,从大山扑下,平原上的小鸟惊叫逃窜,在云层下面,却不能抵挡鹰鸷的猛扑,悲惨死去,无可抵御。
奥德修斯等人正是这样,横扫宫殿,追杀求婚者。
伤者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人头纷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单调的杀戮过程描绘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动物格斗,表现英雄的勇猛及对手的惨败,又不自觉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真可谓一石二鸟。另外,正是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的有机结合,才使《荷马史诗》的故事成为丰满完整的有机体。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写得气势宏伟。这一点表现得最突出的当数《伊利亚特》第二卷中对希腊联军和特洛亚联军的各自布阵及其成员来源的描述。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支军队所来自的城邦介绍清楚,把那里的人的首领及其宗族历数一遍,而且还详细描述他们的战斗力(不无夸张之处)。作为一首诗,这的确显得罗嗦、冗长而且拖沓,但是作为文学史学作品,这些描述却显示了战争双方的雄厚的实力,增强了战斗场面的气势,正是这些描绘,使《荷马史诗》的战争场面变得无比宏大,气势无比雄浑。
最后,《荷马史诗》的结构严谨,故事性强,读后让人拍案叫绝。《荷马史诗》是文人根据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加工整理而成的.虽然特洛亚战争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便必有其虚构性,一些人物及事件定有虚构之嫌,而且在不同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传说流传下来,而且不必说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本已虚构,况且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写作队伍完成的(根据对两部分的详细比较)。但是即便如此,《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亚战争”仍然是一个结构紧凑合理的、人物事件并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这不能不令人佩服。先是诸神的一场争吵引发了人间战争的祸端,随后诸神各自支持一方,使战争开始并且变得旷日持久,而后希腊联军内部引起矛盾,使战争局面不可捉摸,再后来联军消除矛盾,重归于好,团结一致,最终攻陷特洛亚城,战争以希腊联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而战争结束后,又以一个希腊将领回家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希腊联军的下场,而这些事件都是由无所不能的诸神所预先设计好的。如让阿基硫斯预言阿伽门农“会为他的傲慢付出生命”,后来阿伽门农果然死于非命;又如赫克托尔得到神谕,预言阿基硫斯会被阿波罗杀死,后来亦得到实现。这些故事既宣扬了命定论的观点,又讴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不畏命运、不怕牺牲、与悲惨命运作斗争的精神,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说文辞的华美是诗歌的固有特征的话,那么如此严谨的故事情节却超越了它的文学性,使之成为史诗中的典范,给后世的史诗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模式。
读诗,要用心投入,置身诗意之内;读史,要能从书中出来,借古喻今。而读《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则须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入浅出的目标来要求自己,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而说到对《荷马史诗》的整体印象,我总结了一下,表达为八个字:瑰丽奇伟,悲壮雄浑。
第四篇:奥德赛读书笔记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
首先,谢谢让我重新拾起这本书
在初三时的暑假曾看过一遍,当时第一感到就是无趣,那种诗体式的叙述让我很不适应,很快便读完了,但几乎没什么感到。
只是看了一些离散的希腊神话,印象很含混
对于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学史的地位虽懂得,但看过后也不明确为什么
当然,以前看完神曲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
下面进入正题,谈谈这次读后感想,总共花了约两星期看完,感想很深,在此列出,由于时间问题,只是从慷慨面稍微收拾了一下,会有些零乱,请体谅。
一,从整体分析 1.叙事方法
古老的年代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简略,幼稚的平铺直叙
单从奥德赛来看,古希腊人在讲故事方面丝毫也不比现代人逊色
插叙,倒叙都夹杂其中
奥德修斯刺激,艰苦的逃亡生活并没有简略的从正面描写,而是经他人之口再加上奥德修斯的回想组成。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全诗从两条线出发,奥德修斯的归来和其子特勒马科斯寻父(佩涅洛佩思夫)这两条线同时进行,最终两条线并和,父子相遇,夫妻团聚,合力复仇。
将全文推向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说是相当的有技巧的,可见,当时人们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已达到很高程度。
全部故事也因此扣人心弦 2 并非简略的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全部故事的展开运用了多种伎俩
有时,似乎是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自传,他的一举一动,心理运动都由第一人称写出。
可有时,荷马又跳出来,和奥德修斯对话,或者成为一位吟唱诗人,好似在酒桌前娓娓叙来。
这使全部故事犹如一幅幅画面浮现,整体感到很生动,很有意思 3 这里,我个人比较赞成全诗大部分是由荷马一人完成因为全诗的整体性保持的很好,没有明显的拼凑或碎片
或许其中的一些历险,神明,磨难都取材于当时广为流传的街头故事,寓言或吟唱诗人。
但这些必定是在荷马的收拾(很可能修正了很多以适应奥德修斯的性格特点)下进入《奥德赛》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由于知识面和生活经历的关系必定会有所偏差。
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4 关于神
从全部故事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每个人)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并且已融入生活中,事事都离不开神明,处处都要考虑到神明的意愿。
畏惧侵占神明
而一些极为通俗的日常用语中也穿插着神明,如形容人的英俊,强健,形容环境的俏丽,生活的美好,一切的一切,无论好坏都与神有关,都由神决定。
这种思想或许现代听起来有些愚蠢,但是我认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思想是十分有意义的。它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是有很大的推动的因为古希腊人当时深信神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并且神明是站在正义一方的
所以古希腊人心中的神就好似一双无形的手,着社会上的恶,推重社会上的善。
这就有如道德规范制约着每个人,这对民风的贡献就不言而喻了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也有传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只是一种观念,而不是向希腊人一样成为一种信仰。
他们许多问题都交给了神,上帝去解决
所以他们才是最健康成长的儿童
这点是必须承认的 5 史诗的其他价值
能被称作史诗,当然不是简略的一个历险记就可以的《奥德赛》另一方面的成绩我认为是历史学的他在向我们讲述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的同时还细腻地介绍了古希腊国民当时的生活状态,社会形态,民族意识,农业状态,重要食物等许多细节。
而这对于历史学家无疑是可贵的材料
古希腊人似乎更偏向于对实际事物进行思考,摸索
而同时代的中国先哲们则极力去摸索村思想的问题:人生价值,哲学,等。而在古希腊那些问题都留给神明去了
而且我认为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本国的普及程度还很低
而现在欧洲人基础都是从小读荷马史诗(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的古典名著太深)二
深入分析奥德修斯及其事迹 1 关于奥德修斯的性格 a 英勇,忠义,热爱故乡,待人宽厚
很显然,这些是奥德修斯众所周知的品德,也很明显是古希腊人极力推重,赞美的品德。
也正是这些品德造就了“神一样的奥德修斯” b 狡猾,狂妄
可以看出,整部史诗始终没有对奥德修斯的狡猾做任何评价
但这位欧洲公认的好汉身上的这两种品德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机灵和洒脱。
这和中国的好汉就差的很远了,在中国,奥德修斯或许就会获得如曹操一样的评价:枭雄!中国所赞美的应当是坦诚,宽容。
可奥德修斯满嘴假话(甚至连妻子和女神雅典娜也诱骗)心计如此重的角色在中国事不会很受欢迎的。
但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有很能阐明现代欧洲人的生活,思维习惯,可见奥德修斯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c 情!父子情,夫妻情,主仆情,同胞情
全诗随处可见对情地渲染 刚强英勇的奥德修斯也时常泪流满面,儿子特勒马科斯猖狂地寻父,佩涅洛佩拒绝求婚,日夜哭泣等候着自己巨大的丈夫,仆人们也天天以泪洗面思念他们的主人。而背叛的仆人最后也只能落得惨逝世
可见那时,情义,贞节,虔诚也是古希腊人极力推重的 2 他的相干事迹 a 逃亡他乡
这是个永恒的全世界的悲哀话题,背井离乡的苦楚古希腊人也深深知晓。
这个主题在各国的的名著中都重复涌现,所以荷马给他这位大好汉安排了20年的漂流(10年战斗)。
正是这种苦楚才更能显示奥德修斯的巨大
战士无法回到故乡,或许这是当时很悲哀的事实
作者以此作为全诗的主线,好汉的故事应运而生 b 关于他的复仇
这点上,我感到还是过于残暴(毕竟我也确定受到了中国传统教导的影响)我认为全部杀光实属下下策!而让我更不解的是,复仇竟然那么莽撞,毫无计策可言,若不是有神明的护佑,父子必逝世无疑。
不过这更加阐明了荷马整部史诗的意图:复仇这段经过了前面的烘托到了,可结局却极为简略——神的赞助。
这代表了当时古希腊人的思想:神决定一切!!三,对于史诗剧情结构的分析 1 前面已经提到了的,故事分两条线进行 2 轻重取舍篇二:《奥德赛》读后感——苦乐人生
苦乐人生
作者:耿 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然而两者都需要痛苦和快乐去演绎。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的本身”。《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为我们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参加特洛伊城之战的希腊英雄看来,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平淡地过完这一辈子,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快乐,即使痛苦缠绕。像他一样,不能被痛苦所吞噬。
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停靠在女巫的码头时,是睿智的奥德修斯识别了女巫的诡计从而解救了他的水手。我们,需要,用智慧的外衣阻挡痛苦和苦难,拨开快乐的阴霾。
当奥德修斯与他的水手们被海神困在宙斯的圣岛上时,只有虔诚的奥德修斯抵挡住了欲望与贪婪,最终躲开了雷霆之神的惩罚。我们,需要,用一颗虔诚之心去面临种种磨难,迎接快乐的明天。
当他返回故乡依塔克的时候,英勇的他驱赶了所有贪婪的求婚者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度。其实光明的未来就只要几步之遥,往往那么小小的几步暗藏无数荆棘,痛苦伴随,勇敢的人咬咬牙跨了过去,而胆怯者止步不前。
像他一样,在痛苦中体验快乐。即使再大的坎坷,也是笑着面对,勇敢向前。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作者在画家的墙上看到一幅装裱好的画,这幅画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小黑渍,及其明显。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作者不解。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它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在我们生活中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作者说:“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画家说:“没有痛苦,我们更见不到快乐。”
原来快乐从痛苦中而来。然而当快乐而来的时候,一定要透过这快乐知道人生苦的真相,不要沉迷在快乐之中而忘记了人生之苦。我们要在苦乐参半的人生当中步入中道生活,因为人生健康和快乐,疾病和痛苦,生老和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苦乐参半的人生,守着一颗平常心,不求常乐,不求长苦,适当的有些苦,适当的有些乐,这苦乐的背后方是真正的“乐”。
人生如酒。有甜密的幸福,也有痛苦惆怅,而酒味也有甘冽和酸苦。萧伯纳说:“人生好比两瓶必喝的啤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
人生如歌。有顺境,有逆境,有艰难困苦,有一帆风顺;有刚强壮烈,也缠绵悱恻。而歌声有昂扬奋发的,也有低缓 抒情的。有催人勇进,也有引人垂泪的。歌声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不正与人生相似?
人生如茶。从品茶的滋味来说,刚上口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味道,但片刻之后,一种茶叶特有的苦涩渐留于舌尖齿间,到回味时,竟品出一丝甜津津的回甘来。这不也颇似人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渐渐参悟生活本真,渐渐品味人生的苦甘。茶没有咖啡的馥郁,没有烈酒的火热,但茶在淡中有味,这正如平凡的人生一样,在平平淡淡中有生活的真味。
人生,记载着岁月的沉重,没有痛苦和磨难,没有欢乐和幸福,就不是真正的人生!篇三:《三体》读书笔记-奥德赛的暗流
《三体》读书笔记
最近终于收了并且看完了全套的《三体》小说,在看的过程中,我就开始构思这本书的书评标题,我一开始想到的标题是“最好的小说与最糟的科幻”,但是等到我看完第三本的最后结局,我发现这个标题已经远不足以准确涵盖这本书的意思,而另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有力,更加响亮,并且120%切合这本书的声音,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卢瑟。
整部三体三部曲,就是一部卢瑟之战。整套书就是卢瑟思维,整个科技系统和世界观背景就是替卢瑟的无能和自卑背书,整个故事就是卢瑟打卢瑟,卢瑟斗卢瑟,看谁卢瑟得更有新意,更没有下限——而事实证明,卢瑟其实不可能有什么新意,不管这个人多有学识多有见地多有本领,一旦成了卢瑟,这个人身上的全部能量就只会用来自我否定和否定世界,否定不了世界就只好用万变不离其宗的阿q式精神胜利法yy出一套自认无坚不摧的哲学体系来,在逻辑漏洞百出的精神囚笼里苟延残喘直到灭亡。
我说这些,真的不是黑刘慈欣老师,我很尊重刘老师日益成熟的写作技巧,往坏了说,充其量,也许刘老师真的就是因为从那个时代过来,所以思想上永远带着旧时代的伤痕,难以逃脱旧时代的影子。这又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正如同面壁者微笑的无尽可能——你又知道刘老师就不是用三本书设了一个大局,目的就是为了让轻易落入黑暗森林思维魔掌的卢瑟们统统跳出来,自曝其丑,目的就是想要知道,有没有人能够从一套看似合理的失败理论背后,找出那些显而易见的漏洞,战胜自己身上可悲的弱点,从而发现人类精神中真正值得珍视之物?
因为如果是装逼犯,一般是外强中干,偶尔露馅,但三体世界的卢瑟主义、卢瑟人物、卢瑟行为是如此密集如此有规律如此无处不在地贯穿了三本始终,我不管怎么想也只能觉得这是精心布局,有意为之。
当然,面壁者究竟在想什么,他的策略对不对,不到最后,我们谁也不可能确证,所以眼下,就让我们回到这套书的讨论当中吧。
实际上,刘慈欣老师已经把整部书的“卢瑟难题”一开始就给你写进标题里面了。三体是什么?就是故事中一个被预设为无法逾越的技术难题,这个技术难题导致的灾祸上百次毁灭了三体世界的文明,于是在反复的灭绝式挫折中,三体人绝望了,他们的绝望表现为放弃了自力改善生存星系的环境,而准备去其他星系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这其实本来没什么,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三体人采取的是什么策略? 从一开始,他们就是打算通过监听电波,寻找其他星系文明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远征方向,换句话说,从一开始,三体人想的就不是什么星际开拓,荒野新生,而是打定了侵略扩张,鸠占鹊巢的主意。
由这一刻起,三体文明正式变成本书的顶级卢瑟。也正是从这帮顶级卢瑟开始,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卢瑟基调。
在这里,我需要定义一下本文中卢瑟的定义,那就是一个智慧生命体,放弃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现状,而将希望寄托于他者身上——具体来说,这个他者并不是一般的外物,而是其他智慧
生命体。不管你是指望这个他者来拯救来惩罚来净化来繁荣还是来当替死鬼,你都注定是卢瑟的下场。
而三体中的主要角色,在这条定律面前几乎无一幸免,不是大口径卢瑟,就是小口径卢瑟,就算性格特征实在不像卢瑟,也要从社会地位和决策重要性方面狠狠打压,给他外挂一个卢瑟的牌子。
接下来,我们就来细数一下本书漫长篇幅中出现的卢瑟大联盟吧,我将从这些卢瑟的成因,状态,结果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本书第一类卢瑟无疑以叶文洁为代表,刘老师用了非常浓重的笔墨,向我们描绘她在荒谬绝伦的“十动”时期遭受了怎样的惨痛经历,如何一点点积累着绝望,最终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人类社会彻底失望,在外星人已经给出危险警告的情况下,还是向侵略者发出信号,引来入侵,期望改变,当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类文明级的内奸。于是她成为了地球三体运动的精神总帅,然后又在铁一样的事实中发现,自己绝望中期盼的外星救世主其实是人类的毁灭者,ok最后精神救命稻草断了。很显然,她起于受害者,止于卢瑟。
伊文斯这个三体运动实际指挥者,基本上可以放在叶文洁这一章里讨论,这是一彻底的中二少年,扮演救世主的自我陶醉稍稍受挫,立刻粉转黑报复世人,明明你有45亿美金,完全能够阻止对小树林生态的破坏,而且还能在未来将同类事业发展壮大,一个真正有信念,有逻辑的人,必然会这么做。却扯什么我改变不了世界的借口,止步不前。其实他真正改变不了的是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卑自恋,所以一旦感觉遭受冒犯,就转入另一个极端,这就是一被宠坏的熊孩子。而地球三体运动中基本都是这种熊孩子。变成这种人,你就是再有才,也只会用在使坏上了。
本书第二类卢瑟则是以汪淼为代表的一众人类科学家,就因为自己以前从事行业的常识被颠覆了,就一个个失魂落魄,寻死觅活的。我得说这很明显是在黑科学家,把他们描写成一帮意志薄弱的软蛋。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要做研究,你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本就干不下去。这和信仰看似相似,实际截然相反。科学家奉行的不是定律,而是逻辑,万事有果必有因!既然发生了一个现象,背后就一定有一个原理,科学家的工作就是探索这个原理。就是不预设立场,就是准备好接受一切符合逻辑的结果。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违背了基本的科学精神,直接out!如果我是个科学家,有一天我发现传统物理学已经被全面颠覆了,我根本不会绝望而是会欣喜若狂,因为人类文明将要翻开新的一页,而这一页的撰写我将拔得头筹!这才是科学家,你当都是傻逼神棍吗?要是否定一下前人成果就得寻死觅活,那世界上的科学家一有行业革命就该集体自杀了!
总之,刘慈欣花了相当的篇幅在黑这帮高级知识分子上,把他们都描绘成一帮只知道往自己世界里钻牛角尖的呆子,认为他们明显没有自救能力,还得让史强警官出来,帮他们这些失魂落魄的卢瑟重振精神。
故而本书第三类卢瑟是史强警官,实际上,史强警官根本不是卢瑟人格,天不怕地不怕却又无比细心,踏实务实却又有足够想象力,最主要是那种从不放弃,勇往直前的行动力看,这种人,在一个故事中,通常必然处于主导地位,不可避免的会随着剧情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物。可整部三体是卢瑟的舞台,怎能让你史强警官打乱了节奏?所以第一部要套个不受上峰待见,被排挤,来压制他;等在第二部真枪实弹的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不可避免要受人关注的时候,就又弄个白血病来阻断他,把他逼进冬眠仓;第三部从冬眠仓出来,还是有意继续在剧情上压着他,让他
英雄无用武之地,真英雄的史强,反而沦落到了给一众卢瑟救世主跑腿的地步。越到这里你越能看出来了,刘慈欣老师对卢瑟世界的理解真是深刻细致,你就算不是卢瑟照样能给你给打压成卢瑟。
接下来的一类卢瑟象征着整个人类文明的终极卢瑟哲学,其中有两位杰出代表,一位是章北海,另一位是罗辑。他们两位看似大不相同,最后殊途同归,代表的都是一种老僵尸抖聪明式的卢瑟思维。章北海扮演了整整一本半书的坚定战士,结果最后他的一切行动,居然就是为了弄艘飞船细软跑。可到底是没跑成,在逃亡舰队内讧中挂了,而他的这条逃亡主义路线催生出的,是一种真正的黑暗流浪文明,为了生存不择一切手段,转身就屠杀前一秒的袍泽战友,这样的文明根本就无法成为人类的火种,他们不过变成了三体文明的小号复制品。假如他们真的能越过那渺茫的幸存概率发展延续下去,将来必然转回头来成为地球文明的祸患。
章北海的故事反映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如果你通过完全认同敌人的生存理念战胜了敌人,你就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根本不是胜利,因为真正消失的是“你”,留下来的是换了一张脸的敌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把意识形态斗争看得如此重要,你输了战术,可以改进,输了理念,就输了一切。而罗辑背后的面壁者计划更是一个荒诞不经的笑话,智子无处不在的窥探下,人类文明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但智子窥探不了人类的大脑,这是人类在种族层面的战略优势。可地球文明运用这个优势的方法,居然就是找几个人类思想精英出来,授予他们几乎无限的权力(注意到没?典型的卢瑟思维),让他们各自负责进行一套秘密防御战略。无限权力必然带来无限腐败,这几位面壁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自身文明的攻击和背叛,真是一个预料之中的天大讽刺。看看这四位面壁者想出的人类拯救计划都是何等奇谋秘策,第一种是在决战前夕对自己人发动自杀性袭击,然后让被害者的幽灵舰队去对抗侵略者;第二种是通过威胁摧毁整个行星轨道,指望靠这个吓退侵略者;第三种是欺骗所有人,在人类太空舰队中种下失败主义信仰,以指望决战之时有足够的人临阵脱逃,保留文明火种;第四种是通过把地球文明的位置标示在全宇宙中,把连在哪儿都不知道的信奉黑暗森林主义的其他宇宙文明的毁灭攻击当做筹码。
把这种内容当做人类终极智慧的体现,显然是同时侮辱了人类和智慧这两个词。而刘老师居然打算从这里面找出人类文明的幸存之路来,到了这地步,前两本多少还有些琵琶半遮面的卢瑟主义已经完全遮不住了。一股腐尸臭气浓浓地笼罩全书。为了给面壁者的叛卖和反人类行为洗白,刘老师设计了一整套反智反文明反人类的逻辑,基本上颠覆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切的积极价值。脚踏实地的劳动积累和一切重视人文主义的价值观被贬低得一钱不值,而代替这一切的是一套老僵尸耍小聪明的自鸣得意。
你们不是大低谷吗?你们不是第二次文艺复兴吗?我们老人家早就料到了,你们就算奋斗几百年几十代人,也照样是温室花朵,幼稚天真,一切都是无用功!还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神机妙算。一条妙策就能退敌!这是散发着何等旧时代腐尸气息的恶心思想。这种老僵尸们自鸣得意的阿q精神,也只能靠“智子”这种“不可战胜的外在压迫”为前提,才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
但即使如此,罗辑最后的胜利方式也依然是无比荒谬且反逻辑的。毫无退路,势如疯狗一般的三体舰队不要命地花了几百年时间跨越了4光年的距离杀过来,已经摧毁了人类基本上一切的抵抗手段,肥肉都到了嘴边了,居然会被一个地球老卢瑟同归于尽(不用说他拿着的还是把可 能瞎火的枪)的威胁就吓退了,集体转向,从此受制于前一秒他们准备彻底灭绝的种族?把整个三体文明的生存还是死亡完全交托在一帮原始人卢瑟的手上? 你们感受一下,这合理不合理?简直扯淡至极了,我要是三体舰队指挥官兼三体文明执政官,我能够到了这个职位,就决定了我就绝不会是乖乖受制于人的性格,否则我就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你爱同归于尽同归于尽,我首先就要赌你的枪打不响,而就算你成功招来其他星际文明的毁灭打击,就算毁灭的子弹已经飞在路上了,劳资也要打个时间差,在子弹击中之前,先灭了你们这帮地球卢瑟,把能掠夺的资源全部掠夺一空,重新补充三体舰队,然后再度起航找个新目标开始远征!
让子弹尽管飞着去吧,我的命运必须握在我手里!就算宇宙真的是黑暗森林,我三体文明也确实是卢瑟,也不是靠你一个老卢瑟的抖聪明能降得住的!(罗辑这种把自己文明的幸存和解放赌在外部敌对势力的黑吃黑上面的思路,和近代史上的谁比较像,你们可以感受一下,想想有没有前途)
你问为什么?因为两个卢瑟之间不可能有和平,因为两个卢瑟之间不可能有信任,因为卢瑟首先连自己都不相信!
到了这里,我们该谈谈《三体》这部小说中居于顶层的卢瑟:三体文明,以及他们不可克服的终极难题三体恒星运动。
实际上,对于连维度折叠和展开技术都已经掌握的三体人来说,三体运动根本不是什么不可克服的难题。
三维内的所有能量质量距离方面的差距,充其量也就是几何级数的,可是三体人一旦掌握了维度折叠技术,那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的能量释放将是次元级的,换句话说,每一次次元展开能够获得的能量和质量爆照,都是无限接近于无限大的。
具体来说,你拿一颗玻璃珠,把它的四维存在在我们的三维进行维度展开,你等于将这颗玻璃珠从过去到未来每一个最小微观时间跳跃上的存在,堆积到了同一个时间点。你会在刚才那个位置瞬间获得无限个玻璃球——你想想这意味着什么?站在我们的三维维度直观看去的话,这会是一场令超新星爆发都显得逊色的次元爆炸。进行一个维度的展开已经有此等威力,我根本没法想象九个维度的展开会是什么情况。事实上,根据故事中的描述,我们也可以发现,三体文明早已一脚迈进了造物主的领域。
有了这种技术,处理区区三颗恒星根本易如反掌,说到底之前的三体文明不过是千方百计想要弄清三体的运行规律,可是有了次元爆炸这种等级的武器,你压根就不需要搞清这个规律,既然三体不服从于你,你把它直接揍成二体一体不就完事儿了?一个次元级定向爆破就可以让一颗恒星爱去哪儿去哪儿。二这种技术也同样可以用来推动三体行星,调整他们自己的运行轨道。从而将三体世界最终调整为一个适宜文明稳定发展的环境。
就算维度展开技术上还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不管怎么想,这个方案,比起对远在四光年外的文明进行一场有去无回的远征,风险,能耗,费时都要少太多太多。事实上,三体人在战争
最后用“水滴”抑制了太阳就是这种技术潜力的最好证明。
但是,明明都开发出了此等后羿之箭,三体文明却不是用来对付自己世界的无常暴君,反而把它射向四光年外自己的邻居,用“智子”去抑制地球文明的发展。这种行为,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已经彻底沦为卢瑟的三体文明,根本就丧失了再度挑战历史的勇气,再也不敢回头去注视自己的压迫者。一旦沦为被打断脊梁的落水狗,就再也不可能翻身做回有骨气的人。所以即使有了足以改变自身命运的力量,三体文明也还是只会把它用于侵略别人。
卢瑟的思维,决定了卢瑟命运。
(忘了补充很重要的一方面了,那就是人类整体的卢瑟行为)
正如三体让三体文明变成了卢瑟,智子又让人类文明变成了卢瑟。但即使是在智子的技术遏制下,刘老师笔下的人类文明也实在是卢瑟得过于脱离实际了。他们的表现根本就是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全球放大版,没有了疯狂,却加倍了愚蠢。刘慈欣老师描写了一种奇怪的被阉割文明,结合了专制主义下的孱弱暴民和民主制度下的软弱政客,换句话说,让地球上能做事的两种人——专制主义下的铁腕统治者和民主制度下的繁荣民众,都失踪了。假设这两种人群依然像现实中一样存在的话,反逃亡主义法案和反光速飞船法案根本就不可能通过,因为无论是专制还是民主社会的赢家,都不会允许卢瑟切断他们的生路,而这两个社会的统治权恰恰在这些人手里。要通过这种法案,只有让他们都神隐,在整个地球遍布卢瑟才行。
至于刘慈欣老师的女性观„„我就不说啥了,对此不满的女性朋友们早就把该说的都说了„„
最后,让我们谈谈所谓的黑暗森林法则,这条法则把宇宙中的文明描述为黑暗森林中带枪的猎人。一个人只要稍微有点儿逻辑思维,就能想明白这种理论是何等缺乏普适性。
它的成立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宇宙中所有(注意是所有)文明的对外观测技术的发展,都远远低于对外干涉技术的发展。如果把一个猎人看做一个独立文明,就是这样,他手中的枪可以轻易杀死自己和别人,而眼睛却甚至无法穿透树叶看到五十米之外。而这种极度畸形的文明模式,显然是违反人类世界基本常识的。对外观测只要有接收信号的能力就可以了,对外干涉却需要具备大量投射能量和物质的能力,后者显然比前者难得多,消耗也大得多。就以地球文明为例,显然登陆月球比观测月球难度大太多,我们现在都还没能把探测器送出太阳系,可我们的观测能力早就能看到银河系之外了。
所以,就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也足以知道持枪猎人是无法作为一个独体体系运转下去的,因为一个眼睛离五十米之外都看不到的凡胎肉体,根本不可能独立造出一支完整的猎枪来,他也就是玩玩石头飞镖的料。
故而基于宇宙空间的这些基本法则,大多数宇宙文明在彼此有效接触前,应该会有足够的时篇四: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这一部小说讲述了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胜利结束后,回依塔克路上所遭遇到的种种磨难,吞噬了所有他手下的士兵,最终只有他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故事里的各种神灵所设置的重重灾难,正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奥德修斯那种不惧艰险的勇气,也正鼓励着我们要勇于直面挫折,不气馁不放弃,靠自己的实力去战胜一切,赢得最终的成功,使得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如若不然,就会像那些死去的士兵一般,永远不会被人记住。篇五:读书笔记
《荷马史诗》
一、简介: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荷马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将两部史诗整理定型的作者。《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珀团聚的故事。[1]《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 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 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由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里最早的一部。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
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在古希腊各地广为传诵。许许多多游荡于希腊世界的说唱艺人、吟游诗人都乐此不疲,从而使之代代相传,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的两部光辉诗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便取材于此。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谨,是西方第一部重要文学作品,荷马也被称为欧洲四大史诗诗人之一或之首(另外三人为维吉尔、但丁、米尔顿),维克多·雨果在《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一文中写道:“世界诞生,荷马高歌。他是迎来这曙光的鸟。(le monde naît, homère chante.cest loiseau cette aurore).荷马史诗不但文学价值极高,也是古希腊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的唯一文字史料,反映了迈锡尼文明,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二、重要评论:
1、《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曾被称为希腊人的《圣经》。在数百年间,这部诗歌是希腊教育的基础,无论是正规的学校还是普通公民的文化生活。(h.d.f.基托,2006:50)
2、荷马史诗已深深地根植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他们为所有后来的史诗树立了典范,并对以后的希腊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研究和记诵荷马史诗不仅是古希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体现的宗教思想还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希腊宗教、诗歌和艺术的标准。(威廉?哈迪?麦克尼尔,1992:33)
3、只要我们在艺术中遇到“朴素”,我们就应知道这是日神文化的最高效果,这种文化必定首先推翻一个提坦王国,杀死巨怪,然后凭借有力的幻觉和快乐的幻想战胜世界静观的可怕深渊和多愁善感的脆弱天性。然而,要达到这种完全沉浸于外观美的朴素境界,是多么难能可贵呵!荷马的崇高是不可言喻的,作为个人,他诉诸日神的民族文化,犹如一个梦艺术家诉诸民族以及自然界的梦的能力。(尼采,1986:12-13)
三、争议问题:
荷马史诗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首先,史诗形成的时代还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当时的人还无法正确理解客观事物的法则,因而把人的行为及其成败归结为神的意志。如在《伊利亚特》中,战争的进程和胜负都是由于参战双方的诸神的干涉;在《奥德赛》中,俄底修斯及其同伴的种种灾难,也是由于触怒了海神。其次,史诗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观点。
《俄狄浦斯王》
一、简介 《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他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英雄。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对于这样一 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也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应。
二、重要评论
1、这剧写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俄狄浦斯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他竭力逃避这个不幸的命运,但终于受到命运的摧残。......古希腊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归因于命运的捉弄。在索福克勒斯看来,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力量,一种邪恶的势力。......俄狄浦斯之所以陷入悲惨的命运,不是由于他有罪,而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罗念生,1985:66-68)
2、突转,如前所说,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我们认为,此种转变必须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例如,在《俄狄浦斯王》一剧里,信使的到来本想使俄狄浦斯高兴并打消他害怕娶母为妻的心理,不料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引出了相反的结果。......发现,如该词本身所示,指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如《俄狄浦斯王》中的发现。(亚里士多德,1996:89)
三、争议问题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作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成因 ,成了文学批评史上的热门话题 ,受到了历代批评家的热情
关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提出了不同观点。本人认为 ,《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古希腊命运悲剧。在这出悲剧中 ,在那为人所无法洞悉的命运将主人公沿着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轨道推进时 ,人的一切努力或者抗争都成为徒劳。人在面对这种必然趋势时 ,是渺小而无力的。生命也因此成为一种幻觉 :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 ,功勋或者罪恶 ,都不过是昙花一现。
《神曲》
一、简介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而这个故事有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所以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 hell)、《炼狱》(purgatorio, purgatory)和《天堂》(paradiso, paradise),以长诗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aba,bcb,cdc,??),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词结束。
第五篇:读《奥德赛》有感
暑假实践内容
内容:读《奥德赛》有感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号:姓名:
读《奥德赛》有感
上个学期我们大学一部分11级学子有幸参与了大学的英语课课改计划,而我就是其中一员。在此次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欧洲文化》。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学习的东西却不少。《奥德赛》就是其中一部分,起初,老师只是提到了他,并让我们感兴趣的话去观看电影。就是在那之后让我对《奥德赛》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奥德赛》是一部超长的叙事长诗,要想看明白,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希腊神话知识。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辉煌的文明。她是欧洲文明的起点;她是近代哲学的基石;她是现代艺术的萌芽,她的名字叫古希腊。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伟大的国度。她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文明;她开创了人类对精神世界探索的先河;他以文艺的手法记叙了人类历史上首部传奇,她的名字叫古希腊。让我们用最美丽的篇章赞美你,伟大的古希腊、伟大的半岛文明、伟大的神迹。仅以此文献给人类文艺的先行者——荷马
奥德修斯就是那个奉献了木马计而攻下特洛伊城的英雄。但是胜利之后的结果却并没有衣锦还乡那么美好,因为杀死了海神波塞冬的儿子,波塞冬发誓要报复。奥德修斯无论如何也无法渡过大海,只能在外漂泊达十年之久。
与此同时,奥德修斯的妻子和儿子受到四方富豪的侵扰,众求婚者都来向奥德修斯的妻子求婚,他们还住在奥德修斯的房子里,白吃白喝,因为奥德修斯没有回来,也就没有人能把他们赶走。
不过事情还是发生了转机,在雅典娜的帮助之下,奥德修斯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也外出寻父。
书中的主体部分是说奥德修斯的漂泊经历,不在此一一叙述。奥德修斯回家后杀了众求婚者,夫妻团聚。夫妻相见那段写得很好,奥德修斯的妻子为了验证他是真的奥德修斯,故意说当年他们的婚床已经叫人搬走了,奥德修斯大惊失色,因为那张床是他亲手打造的,其中一根床柱是树的树桩,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搬动它,然后两人就相认了。
《奥德赛》与《伊利亚特》被合称为荷马史诗。与气势磅礴的《伊利亚特》不同,在《奥德赛》中荷马以继续的方式描写了奥德修斯与他的儿子特勒马科斯的传奇。奥德修斯象征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中的虔诚、智慧、机警、勇敢。然而荷马并没有因此而将这位英雄刻画的完美无缺,作为一个凡人的奥德修斯其人性中无法磨灭的黑暗面也被展露无疑。荷马在其史诗的前篇《伊利亚特》中,以凡人的奥德修斯村托出了阿基里斯的善良与崇高。
当无心参战的阿基里斯穿上女人的衣服混在侍女中时是狡猾的奥德修斯用计认出了阿基里斯迫使他披上战甲;当阿基里斯用鲜血从特洛伊人的盟友手中夺取丰富的战利品的时候,嫉妒的奥德修斯联合了贪婪的阿伽门农抢夺了本应属于阿基里斯的战利品;当正义的阿基里斯与权力的阿伽门农发生争执时,狡猾的奥德修斯毫不犹豫的倒向了权利;当受尽羞辱的阿基里斯拒绝参战的时候,是奸诈的奥德修斯纵拥阿基里斯的好友帕特洛特罗斯穿上阿基里斯的战甲与赫特托儿决战,最终导致了阿基里斯悲剧的命运。当阿基里斯倒下的时候,贪婪的奥德修斯为夺得阿基里斯的战甲,用恶毒的言语重伤了自尊的大埃阿斯导致这位仅伟大英雄拔剑自刎。在这一章节中奥德修斯作为一个凡人,在他的身上人性中的狡猾、嫉妒、奸诈与贪婪显露无疑。
而荷马在后篇《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则摇身变为了崇高的英雄。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停靠在女巫的码头时,是睿智的奥德修斯识别了女巫的诡计从而解救了他的水手;当奥德修斯来到地狱,奥德修斯与死去英雄的灵魂的对话表现了奥德修斯对凡人的自己的救赎;当奥德修斯的船队穿过塞壬女妖的岛屿时,奥德修斯的行动展现了他富裕探险的精神;当奥德修斯与他的水手门被独眼巨人所囚禁时,是勇敢的奥德修斯刺瞎了独眼巨人的眼睛带领水手门逃出岩洞;当奥德修斯与他的水手们被海神困在宙斯的圣岛上时,只有虔诚的奥德修斯抵挡住了欲望与贪婪,最终躲开了雷霆之神的惩罚;当奥德修斯返回故乡依塔克的时候,是英勇的奥德修斯驱赶了所有贪婪的求婚者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国度。
事实上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古希腊的其他文学、哲学文献都反映了古希腊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古希腊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矛盾的却引人深思的世界。在古希腊的精神世界中,天神与凡人的界限非常模糊在这里天神有着凡人一边贪婪、狡猾、好战的一面、而凡人也有着天神一般高贵、神圣、睿智的一面。
或许说古希腊的精神世界中人与神本神就是一体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伊利亚特》中好战的神氏;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奥德赛》中奥德修斯与特勒马科斯的传奇;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神圣却自私的神氏与贪婪去崇高的英雄们。如果被贪婪与欲望所支配那么即使是拥有无穷神力的神氏们也会变得与凡人无异;如果以睿智与崇高的心去对待一切那么即使是凡人也会拥有与神氏一般精彩与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