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读后感[范文大全]

时间:2021-02-24 00:2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惯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惯读后感》。

第一篇:习惯读后感

习惯读后感范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惯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惯读后感1

当别人对你做出友善之举时候,你是否会心存感激?但是,你会让这种感激变成一种习惯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习惯》。主要讲述了卡罗尔经常给他的邻居送馅饼,一开始,卡罗尔的邻居对卡罗尔的善举心存感激,过了几次后就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最后,他因为卡罗尔工作忙,没给他送馅饼而大喊大叫。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对史密斯夫人说:“你的邻居并没有义务给你做馅饼,你却把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这太不应该了。你应该礼尚往来,也给卡罗尔送一些礼物。这样,你们的邻里关系才会变得融洽,和睦。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看到了史密斯夫人的所作所为,我开始反省自己。我以前也干过这样的事,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地上班,辛辛苦苦地为我们挣钱,下班还要给我做饭,晚上还要给我辅导作业,周末还要送我上特长班。刚开始,我还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后来,我把这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开始向爸爸妈妈发脾气,有时候妈妈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时,我就大发雷霆,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对爸爸妈妈心存感激,长大以后报答爸爸妈妈。

有感激到抱怨,也许这个过程并不漫长,但是,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当中的变化。以后我要对别人的善举知恩图报。做一个心存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习惯读后感2

感恩,你学会了吗?有人会说:“感恩还用学吗?当别人向我做出友善之举时,我就会感谢他呀?”可是,如果别人一再向你伸出友善之手,你还会再像刚开始一样无比感激吗?是的,我想肯定有人不会再如开始时那般感激了,甚至有人会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时还会因此抱怨、生气。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习惯》。讲的是卡罗尔为了向邻居史密斯夫妇表示友好,做了一个馅饼给他,史密斯夫人无比感激,第二次收到史密斯夫妇也是很感谢,第三次史密斯夫妇只简短地说了一句“谢谢”,第四次时甚至有些抱怨时间有些晚,接着,卡罗尔因为忙,没有做馅饼,史密斯夫人异常生气。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很生气。当别人一直向你表示友好时,你为什么会觉得理所应当呢?你怎能可以从惊喜万分,变得比较激动,变成平淡,再变得抱怨呢?是不是有些贪得无厌了呢?当你接受别人的友善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要礼尚往来,也对别人的`友善表示一些回报呢?

还记得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面对记者的提问,霍金用电脑艰难地打出了一下几句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最后这位科学巨人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要心怀感恩的心,在生命的旅程中我首先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还要感恩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更要感恩我身边的人!

马骉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早上都会坐着马骉爸爸的车去上学。有一次,马骉爸爸出差了,马骉姐姐开车送我们去上学。因为姐姐刚学开车,车开得有些慢,所以我们俩就迟到了,当时我们还埋怨姐姐,现在想一想,真的很惭愧,这么冷的天,姐姐还早早出门送我们,我怎么能还埋怨姐姐呢?姐姐,对不起了!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会更加留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我会感谢身边的人对我帮助,对你们心存感恩,就像树木会感恩阳光的德泽,小草会感恩大地的馈赠,鱼儿会感恩海洋的胸怀,飞翔的雄鹰会感恩蓝天的辽阔。

感恩要常记心间,真情永驻心田,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习惯读后感3

如果不看作者,我会以为这是日本人写的书。因为在我印象里,美国人写书喜欢往深了讲,日本人写书喜欢往细了说;美国人写书喜欢引用文献,日本人写书喜欢罗列要点;美国人写书喜欢逻辑清晰,日本人写书喜欢步骤详细。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56个具体案例,总结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帮助读者快速养成好习惯。本书的第一章给读者介绍了微习惯的惊人力量,以“边际收益”为理论依据,用布雷斯福德带领英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多次得冠的故事,告知我们细微变化的神奇功效。

而且作者告诫我们要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目标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这些结果的过程。如果你是教练,你的目标可能是让自己带的队伍赢得冠军。你的体系就是你招募球员,管理助教和训练的方式。如果你是企业家,你的目标可能是创建一家营业额上百万美元的企业,你的体系就是测试产品创意,雇佣员工和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

如果你是音乐家,你的目标可能是研究一首新曲子。你的体系就是你练习的频率,你如何分解和处理高难度曲段,以及你从导师那里获得反馈的方法。本书第二章围绕“习惯塑造身份”进行。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自身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但是假如你属于只想消费,不愿创造的人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但是假如你总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不参与的任何健身活动。

习惯读后感4

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刚开始我们都会心存感激,但当习惯了以后,我们就会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当他人不再奉献爱心时,我们可能会抱怨。这样做对吗?今天,我就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习惯》。

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卡罗尔的人,想为她的邻居烤馅饼,邻居史密斯夫人因为每周都能收到卡罗尔的馅饼,慢慢地就习以为常了。而当有一天,卡罗尔没有给史密斯夫人送馅饼时,她竟然由最初的惊喜变成了愤怒。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卡罗尔是一个热心的人,而史密斯夫人则是一个得寸进尺的人。当第一次得到馅饼时,她惊喜万分;第二次,她的心情变得比较激动;第三次时,可以看得出,她已经觉得卡罗尔给她送馅饼是理所应当的了;第四次,她开始抱怨卡罗尔送得有点儿晚了;而第五次,她竟然开始挑剔口味了!当卡罗尔第六周没时间为她烤馅饼时,她还向卡罗尔发脾气。

看到这里,我真想问问史密斯夫人:卡罗尔凭什么每周为你烤馅饼?你懂得什么叫礼尚往来吗?你不管怎样,也应该回送给卡罗尔一些你自己的小制作啊!可你不但没有为卡罗尔做些什么,还去抱怨曾经为你奉献的人,显然,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每次放学去爸爸单位,总能在半路遇见来接我的爸爸,可是有一次,当我一如既往地往回走时,没有遇见爸爸,到了单位也没有看到爸爸的身影。这次是怎么回事?我生气地给爸爸打了电话:“喂,你怎么不来接我?你到哪儿去了?”我越说越生气,伤心地哭了起来。不一会儿爸爸就回来了,我还是很生气,继续向爸爸发脾气。现在想起来,我不也是把爸爸的爱心当成了理所当然了吗?当时真是不应该。

由感激到抱怨,这个过程虽不是很漫长,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变化。所以,面对别人的爱心奉献,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把感激常记心间,把真情永驻心田!

第二篇:七个习惯读后感

性格决定命运,那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性格是通过自我的习惯不断来养成的。而要形成一种习惯又必须靠我们日积月累的各种行动。心态,思想都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行动和实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分别讲述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绩效,不断更新。〈关键点〉——平衡;快乐。做一个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只懂安利的人。而里面最重要的仍然是积极主动,有了积极主动整个心态就会完全发生转变,正如工作一样,我们每天都有50%以上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积极主动善待工作其实就是善待生命。

七个习惯分了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三个阶段和层次,而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就处在依赖期,自己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受别人影响,没有自己的想法。

我思故我在,不思考了的生活就是一种猪栏生活。

到了独立期我们看到一个最重要的词就是原则,到了独立期后你做事情不再是完全被动的受他人影响,而是通过你平时的行动和积累,慢慢的形成了自我工作和生活的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了你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了你对工作,生活,健康,家庭等多方面要素的平衡,你的原则要保持一定的稳定否则就是无原则,否则就是什么都想兼顾最后来看什么都失去了。

到了互赖期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种高效协作的团队,一种积极沟通的心态,一种双赢的思维来达到一种最优化的双赢绩效。

在自我管理和职业发展中,我们还是很强调立场和方向,强调坚持和专注。有人说过,各位同仁,今天非常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在当前激励的竞争环境下,你必须要坚持和专注,而且要意识到在关键的时候,在想放弃的时候必须要挺过来,能够支撑你挺过来的靠的是自己,是自我的信念。

掘井人的故事大家都看过了,掘井人很坚持在持续的挖掘,但是缺少的就是一份专注,缺少了方向和立场,所有再坚持也没有用,必须要坚持到一个点上。

很多时候我们回归以前,都会发现我们没有缺少坚持,但是缺少专注,导致我们要不断的要从头开始来开始积累,这样的代价往往是很大的。渐修终归会带来顿悟,只要你坚持和专注了,你就要相信最有一天会带来质变的时候,只是由于环境和人多因素的影响,这天来的时间可能有早有晚。

CCTV2原来放过《赢在中国》,其中在路上这首歌很不错: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路上,我们必须要明确方向,在累了,困惑了,迷茫了的时候可以停顿下来做做思考,但是一定不能停止,一定不要太随意的转变自我努力的方向。

作者以生动的事例和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要成功所必备的一些“素质”。相比于以往一些管理类和励志的书籍,它显得更为具有指导意义,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更为人性化。

“人比事重要”,他推崇有质量的人生。任何一味追求成功而不“重”人的做法和途径都如“杀鹅取蛋”。“一个人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到“个人领域的成功”,再到“公众领域的成功”,然后是“自我提升和完善”,最后还原到“由内而外的改造自己”,才是他对“成功人生的解读”。人本身是最为值得关注的。一切都必须围绕“人”本身而展开。

那么,作为个人,怎样让自己的一生“有意义”?这是一个不断和旧有的思维定式、习惯、观念等斗争的过程,而且极为辛苦。七种习惯,简练而贴切。“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统合综效”、“自我提升和完善”,层层递进,都极其重要。浅显易懂而又难以做到。因为,人总是容易在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中“忘形”。

七种习惯的前提,是你必须了解自我,我们总是在懵懂中浑浑噩噩,很少有人有意识去探索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劣和“内心的标准和渴望”。

然后才是你必须掌控的“好习惯”,有了这些习惯的指引,人生才会在将近之际无憾。

一个高效能人士,积极主动是必须的。积极的心态会内化为动力。仅仅靠有“动力”是远远不够的,一生中,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认清方向”显得至关重要,反之,就是盲目。只有先确定了方向,才有为这个方向奋斗的行动;也只有有了正确的方向,所有的行动才不至于显得“虚度光阴”。正如柯维所说,很多人追逐到了所想要的名利地

位或者美色之后,却没来由的“空虚无助”。正是这个道理。当耗费了几十年的光阴或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换来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极为可怕的。

明确了方向,一个人在行动中要学会“自我管理”,遵守要事第一的原则,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为了某种身外之物而顾自己以不顾,也是不可取的。“人永远比事重要”,所有的抉择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学会舍弃,才会拥有。

人从开始到成熟,必不可免的要经历依赖和独立,人与人交往的本质,“情感储蓄”的概念自始自终存在,社会进步到今天,人际关系不再单纯,但是,人与人交往,“情感的储蓄”如果是积极健康温情的,并懂得“双赢”才是真的“赢”,懂得聆听,懂得尊重差异,不固执己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使“双赢”破裂,选择了“放弃”。其实,有时候“放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尝不是另外的“双赢”效果。

个人领域和公众领域中的成功的归宿,仍然是“自我”,再一次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本身的思想。“提升和完善”是从身体、智力、情感、精神各方面进行的。把理论和原则内化到实际的行动中,并成为一种习惯。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成功人生”。

第三篇:《微习惯》读后感

《微习惯》读后感

《微习惯》读后感1

这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养成习惯的书。阅读这本书,是因为前几天看了萧秋水《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有一个小游戏,我把它取名为“习惯与奖励金”的游戏,大概玩法就是,把最近想养成的习惯写在纸上,或者记录在应用里,每完成一件事,就给自己一定额度的奖励金,一周累计达到一定额度,就给自己奖励好吃的。最近几天都在实践,除了前天头痛没做好,其他几天都完成得比较顺利。无意间看到“微习惯”这三个字,觉得我正在实践的就是这个东西呀。原来还有书系统的讲解,想对比一下,我的做法和作者的`做法,有什么相同,和出入。

作者通过“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看两页书,每天写50字”的例子,给我们分析了,这个习惯容易养成的原因。

这件事做起来不难

做完这件事后我们往往会超额,比如,做完一个俯卧撑,我们还会想着再做一个,当我们超过了预期的期待时,心里会有成就感。

大脑不会排斥,由于所定的量很少,不需要纠结要不要去做,直接行动就OK了。

作者还总结出了养成微习惯的8大步骤

-1- 养成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

每个人情况不同,根据自身的情况养成合适自己的习惯,非常重要。我现在非常抵触跑步,但有想锻炼身体。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平板撑1分钟、跳绳、散步、跑步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情天气不好的时候会选择平板撑和跳绳,天气比较好,还有伴的时候就选择散步。跑步目前大脑还会抵触,所以会在以后养成。

-2- 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挖掘微习惯的内在价值这方面我没有做。

-3- 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在微习惯养成表中有写上日期,一张表格有15个日期,一个月用两个表格就够了。

-4- 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这点自己做得蛮好,每周有1000奖励金就去吃大餐,作为吃货,大餐对我最有吸引力。

-5- 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我把表格当枕头下面的,每天睡前看看自己什么没完成,能补救的就立马去做,比如单词打卡

-6- 微量开始,超量完成

用玩游戏的心态去挑战微习惯,有种升级打怪的快感,看着每天的奖励金比昨天多一点,就会很开心。以前特别排斥洗锅,但玩这个游戏后,心里就慢慢的接受了,因为洗锅就离大餐更近了。对了,对于难度系数比较大的习惯,就设置大额的奖励金,比如,我想养成早起的习惯,于是给自己的设置的奖励金是100,一开始的时候只能6点40多醒来,经过一周,已经可以6:30醒来,花半个多小时记下单词,然后起床洗漱去上课时间刚刚好。早上没课的时候还可以看一小时书。

-7- 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以前看了很多做计划的书,做个各种堪称完美的计划,往往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了了之了。这次,是坚持最久,效果还满意的一次。以前喜欢跷二郎腿,往往都是腿麻了,才意识到自己做了这个动作。现在,往往一条腿搭到另一条腿就马上意识到了。于是,悄悄的表扬自己一下,就把腿放下来了。现在跷二郎腿越来越少了。

-8-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作者说,一个习惯养成的标志是,你的大脑不再排斥这件事了。

想养成习惯的书友们还是可以看看这本书的,微习惯简单而且容易完成。

《微习惯》读后感2

《微习惯》这本书是由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所著。微就是微小细小的意思,微习惯强调的就是:这个动作小到不能再小,简单到你不可能会失败。作者举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是个胖子,总是为要减肥健身却怕累而烦恼,后来他告诉自己,每天就做一个俯卧撑,通过这样的微小的行动,让他没有心理压力的去运动,而后慢慢养成习惯,成为一个健身达人,最重要的是成为了微习惯这个概念的创始人,写了这本实用的书。“微习惯”,最妙的地方在于,把有难度的事情分解、细化,直到拆分出一个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动作,让你乐于去行动,并能够保证你有能力去完成,比如要健身,那就对自己说每天跑100米,要写作,就每天写50个字就好了。如果你还是有心理压力,那就先换上运动服和跑鞋、走出家门,或者先打出一个字。正是这种简单到你不可能拒绝,也不能失败的动作,让你能够放下心理负担,消除懒惰和负面情绪,去开始实施你的行动。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微习惯策略的科学原理表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大多数主流成长策略的`原因,也揭示了人们长期坚持微习惯策略的可能性。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微习惯》读后感3

为什么不能坚持读书,为什么不能坚持运动,我们好像习惯了自我反省而没有行动,觉得每天跑步半小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认为一个月读一本书太恐怖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总是下意识的认为这些任务或目标是负担,那么《微习惯》这本书会教会我们一个无负担习惯养成法。

什么是“无负担”,我个人觉得就是没有压力,不是想到某个额外的任务就头疼,不是想到某个目标就压力山大。本书的作者是从挑战每天一个俯卧撑开始的,而后每天执行,进而健身成功。我在每次制定工作之余的任务的时候都会想,我命题要把所有的脏衣服洗完,但第二天醒来,我表示我只想躺着,这是为什么,任务量多,意志不够强,那么读完这本书我的目标可以改为明天我要把洗衣盆装满水,这个任务是不是很搞笑,甚至会怀疑这是一个任务吗?不要怀疑,微习惯就是让你做一个没有负担的事情。在我第二天把盆子装满水后,我下意识会鼓励自己,我的任务完成了,那能不能顺便把袜子泡进去-把袜子洗了-进而多洗两件,做完后感觉成就感满满。但是务必不要忘了我的目标只是将洗衣盆加水,不要在下次的时候直接升级为洗袜子,这样会直接打击自己习惯的养成。

好多励志书都宣传21天养成一个习惯,但是习惯真的是21天可以养成的吗?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我可以坚持一个月不吃晚餐,但是第二个月又恢复饮食,这个习惯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因为没有看到减重的结果,意志力逐渐降低。为什么我玩儿游戏就可以每天玩,而且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因为玩儿游戏没有负担,没有压力。

那么如何培养微习惯呢?

1、选择适合的微习惯和计划

要把想要的习惯变成“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

很多人表示自己可以一天读50页书,但是你可以坚持每周都读吗,很多人是做不到的,要知道完成一个任务除了身体力量外,对个人的意志力有要求。如果自己动力满满,一周一本书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有点累,而且并不想读书,而且对此特别有抵触,大脑就开始做斗争,很多时候身体会败给意志力。

所以不要觉得任务小的不可思议,比如,每天读一页书,每天喝1杯水,每天写10个字。

微习惯没有“过小”一说,如果不确定哪个习惯更适合培养,那一定选择任务量更小的,每天重复小到不会失败的行动是微习惯策略的关键。

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用为什么来找到源头,比如:

我想每天读有意义的.书,为什么?

因为有意义的书会促使我增长见识,提升能力,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成为一个落后的人,每天充斥在一些快新闻或无营养的垃圾文学中欺骗自己。为什么?

因为我想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为什么?

因为我热爱生活。

发现问题的本质,有效的帮你完成任务。

3、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4、减低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目标而努力,或者没有目标而努力都让人感受不太良好,所以适当的奖励一下自己,既可以提升自己的成就感,还可以更好地鼓励自己继续行动。

5、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推荐工具:

大日历:贴在床头,每天上床前给你的微习惯打钩

APP:IOS系统的Lift;安卓系统的HabitStreak Plan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比如一天读一页书,如果你已经开始读书了,那正常情况下很多人会继续读下去,所以要强化意志力,久而久之,你的一天一页的目标很容易就超额完成了。

7、服从计划安排,拜托高期待值

期待很复杂,我们经常会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通过对自身的期待,自己的目标也会暗中膨胀,比如自己的目标是每天读一页书,坚持20天后,发现自己有15天能坚持读20页书,然后把目标调整成了20页,但是在后续行动时会出现与大脑对抗的情况,比如,我今天太累了,只想看5页,但是任务是每天20页,这是非常影响微习惯的养成的,所以服从计划安排,待长期最少60天以后再适当调整,但务必设定的新任务对当时的自己也是没有负担和压力的。

8、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比如:

没有抵触情绪,该行为不做反而比做要更难;

认同该行为,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说“我常看书”或某些和行为行管的;

行动时无需考虑;

不再担心;

它很无聊:好的习惯并不会让人兴奋,它们知识对你有好处而已。

以上八点就是微习惯的八个步骤

下面简单说一下微习惯策略的八个规则:

1、绝不要自欺欺人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

5、赶到清冽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据不要小看微步骤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

很实用的一本书,很多目标都或多或少的给自己压力和恐惧,所以把目标分解再分解,通过分解动作培养出长期习惯,让自己通过长期的行动提升能力。

《微习惯》读后感4

《微习惯》这本书一共八章,作者先是介绍了他采用微习惯策略的契机,然后说明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为什么要用意志力而不用动力去培养习惯,然后介绍了微习惯策略的独特之处以及具体步骤。

微习惯最大的好处就是它非常简单,如每天一个俯卧撑,它简单到只需要消耗一点点意志力,所以你很容易完成它,持续的完成又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大脑中有关于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工具—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前额皮层负责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前额皮层在抵抗巧克力蛋糕的诱惑,想每天跑5公里,但是它非常容易疲劳,因为它功能强大,会消耗你太多的精力,当你疲劳时,基底神经节就会发挥作用,它意识不到你的各种目标,但是可以高效率的重复模式,节省精力。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养成好的习惯,就要学会如何运用我们大脑中聪明的前额皮层和有毅力的基底神经节。

那应该如何运用呢?在行为变成习惯之前,激励我们的两个途径是动力和意志力,但是动力是个不靠谱的家伙,因为动力以人的感受为基础,人的感受又是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的;而且动力很难培养,你不是每次都愿意激发动力去做事,可能当你觉得状态不好时,你就不愿意去激发动力。所以我们需要用意志力去帮助我们培养好的习惯,因为意志力很可靠,它可以被强化还可以通过计划执行。那微习惯是如何利用意志力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能损耗意志力的5个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以及血糖水平。就努力程度而言,微习惯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比如,你打算每天读2页书,任务完成后的超额努力每次都不一样,如果你状态不好,你也可以只完成定下的小目标,它很灵活;再来说感知程度,微习惯的本质决定它几乎不会让你在还没做时就感到困难,如果你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学习2小时,那可能你在做这件事之前就已经觉得很难,这就已经在消耗你的意志力了,而微习惯很小,几乎不会让你在做之前感到困难,如果你觉得困难,可以再把任务变小,比如你想跑200米,但你觉得还是很难,这时你可以先完成“换上跑鞋”这一小任务;接下来是消极情绪,微习惯只需我们做很少的努力,少到不会感觉到任何消极的情绪;然后是主观疲劳,主观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目标之间的斗争,目标很高,主管疲劳就会更严重,但是微习惯只是很小的目标;最后是血糖水平,微习惯和血糖相互独立,但微习惯可以节约能量和意志力,所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

你会不会觉得微习惯(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进步太小,意义不大,这么想就错了,因为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的更强,目标更高,而且你可以随意超越原定目标,微习惯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就越好。在执行微习惯策略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摆脱高期待值,在你超额完成目标后,大脑会设定一个新的期待值,但是你要提醒自己你每天的目标并没有变化。

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相比每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事的影响力会更大!

《微习惯》读后感5

这本书其实有点反其道而行的意思,不鸡汤不励志,反复强调人类的劣根性,大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懒鬼,想要打破现状养成一个新习惯,光靠一开始的动力来维持,结果会是可想而知的失败。这个时期,要靠一些小伎俩来骗过大脑,让大脑不会对新的计划、改变产生排斥,微习惯就是个很好的.策略。微习惯,一定要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而且一定要相信每天做完了这件小事自己就成功了,千万不要调高期待值,高期待会让小目标贬值。总之微习惯就是一种通过欺骗大脑使它无抗拒地去执行新指令,完成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小习惯,每天都能获取成就感,日复一日习惯养成。微习惯养成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在书记写到的“成功会导致成功”的心理吧。

《微习惯》读后感6

大约两年前从得到app成甲大大的专栏《每天听本书》听到这边书,开始了我的中年蜕变。

其时,年届40的我,吸烟酗酒熬夜网游掏空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让自己的身体状况极为不堪,经常感冒低烧,注意力不集中,事业萎靡不振,身边也有朋友英年早逝,内心深处极为渴望改变,尝试过各种方法,咕咚跑步,keep打卡…全部半途而废。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成甲的每天听本书里讲到《微习惯》这本书,一口气听完,感觉完全是为我这种毫无意志力,自律性极差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武功秘籍。

反复听,并照做,开了一个新的keep账号重新开始,目标真的是每天一个俯卧撑和一个卷腹,并且每天在朋友圈里打卡自己的运动情况,然后,人到中年的我开始了新生,开始了蜕变,开始了野蛮生长。

现在的我,已经养成了健身的习惯,身体健康,几乎不生病,偶尔受凉感冒只需多喝几杯热水就能痊愈;健身房里,我的.身材是新手艳羡的对象;旱鸭子的我学会了游泳;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本《微习惯》是我在微信读书里看完的第47本书;已经戒烟两年;已经戒网游一年…还有一些好习惯和新技能正在养成中。

凡此种种都是从初遇见这本书的音频讲解开始的。

当微信读书推送到这本书时,便虔诚的拜读了一下(此前是没有看过原著的)。老实说,作者写作水平真心一般(也许是翻译水平一般,哈哈),但瑕不掩瑜,这本书是习惯养成领域实战第一书,尤其是对普通人而言,很有用。

如果您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渴望改变,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开始,从树立并执行一个小到让人发笑的微目标开始吧,相信我,相信相信的力量,从此刻开始,你会开启一个与以往不同且有意思的崭新人生!

《微习惯》读后感7

我对这本书真正感兴趣,是因为作者简介里的第一句话:

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

恩,同道中人。

初中时候的班长经常跟我讨论的一件事就是:到底是勤快人还是懒人更能改变世界?

每一次他都故作神秘的告诉我:是懒人。

我从来不屑一顾,从小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我怎么能接受这么离谱的结论。可是心底却希望这是真的,因为我确实不是很勤劳......嗯~o(- ̄▽ ̄-)o

可是我又不希望别人认为我懒,总要找些理由来给自己个解释,可是又懒得想解释,于是就经常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以前经常给自己定目标,可是8成以上都完不成,因为总想着完美。

现在看来,完美其实是一种脆弱,不能承受失败的脆弱无力感。

好在微习惯这本书能让我改掉梦想太大的问题,从最小的目标开始,小到根本就不用费脑子,每天很轻松就可以完成想要达成的目标,不会消耗什么所谓的意志力,需要动力什么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这本书总共才134页,却从7个章节一点点讲明白了所谓的微习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却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习惯养成原理和做法。

《微习惯》读后感8

《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微习惯》读后感9

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最开始听到这句话是来自我的高中班主任,在班会上为了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培养好习惯而提出的。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拿出纸和笔,制定计划,每天打卡,连续四十几天的坚持,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中断了几天,再后来就完全失去了坚持的动力。

而这本书的作者直接否定了以上的观点,21天没那么容易培养一个好习惯。自身经历也用经验告诉我,作者说的在理,继续读下去。作者在书中举例,每天做一个俯卧撑,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行动,让他培养了健身的习惯。因为规划的目标已是小得不能再小了,所以大脑对此就不会进行深入思考,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一本好书,在翻阅的同时,大多都会潜移默化地让人往好的方面发展,看完本书对于我自身也还是有些益处的。

首先一点是:背单词的量逐渐增多。刚开始我发觉背单词真的会上瘾,背完原计划的一组,想着再背第二组,第三组。期间,我觉得既然一天能背那么多的单词量,索性我就把计划难度提高,然而仅持续了两三天就觉得有些厌倦,看见单词就容易犯头疼。因为不再像从前那般简单背个十几分钟就可以休息,自从要求背诵量难度变大后,每天都在消耗我坚持的意志,背单词也不像从前那么有积极性了,慢慢的就有些排斥,烦躁感也就随之而来。

我在培养微习惯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发现作者提出的方法论很容易做到,但有一点之前被我忽略了,那就是当你感到疲倦时,记得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小小小目标,最好小到看起来不费力的那种,那样的话,你就不会对这个小目标有太多期待值,而超出预期又是一件很令人喜悦的事。

其次,微习惯的培养,让我开始注重对于身材的管理,开始有意培养一些动作简易的锻炼习惯。每天几分钟热身,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同时也在暗示我耐心在不断变长,之后可以考虑尝试其他强度不同的运动。再逐步进阶,强化锻炼意识。

我们都想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何不趁着在家的这几天充实自己,缩短这个漫长过程实现自己的完美蜕变。

《微习惯》读后感10

我们喜欢从成功人士身上寻找可借鉴之处,力图找出方法,能够实现成功的复制。这么多年过去了,成功学、方法学的书架上已经堆满了成功的方法、经验、传记,可是成功的人依然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无法复制?还是这些书籍诓骗世人?我很好奇,读了大量类似书籍后发现这些书中所言,皆为成功之基石,都是无可辩驳的优秀品质,都是操作性很强,普适性很高的方法,可是,为什么没有真的让很多人就此走上人生巅峰呢?长久以来,我深感不解,甚至一度怀疑所谓的成功学,根本没什么价值。直到幸福俱乐部提供了《微习惯》这本书,让我觉得以往所知所学并非没有价值,而是缺少了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行动。

最难的,便是知行合一,很多人感慨: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处境吧。很多道理在心里形成认同,却无法付诸行动,终究道理成了感慨的台词,人,依旧还是老样子。

《微习惯》我是被其狂妄的.宣传所吸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作者是斯蒂芬·盖斯,鉴于外国人写作的风格,我预判书中不会长篇大论的道理论证,不会有太多的引经据典,我可以从中掌握确确实实的方法或行动守则,果然,没让我失望。

具体的方法,读者若有兴趣,可以买来读读,我不会剧透太多,关于核心的思想,我却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从无到有,从想要开始,到做,其中的价值。

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去做,恩,可是似乎并不好实现,因为其中有些困难,该怎么解决呢?这似乎不容易,好吧,暂且这样吧,我回头再处理。于是,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这可能是一个项目,可能是你的健身减肥计划,可能是一个整理办公桌的小事,可是,这份搁置,事实上违背了你心里认同的正确处理方式,偏离了所谓成功的路线,而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你没有开始行动,这也就是你和成功者分道扬镳的岔路口,而成功者选择执行内心认同的行为准则,而你,选择了更为舒适且明显不正确的路线,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的原因。

那么,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确实不简单,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并不认为这是困难的,所以他们展现出很强的执行力,自制力,这些人往往比其他人要强,那么作为天生不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来说,掌握一个方法,实现自我控制,让自己利用这些方法,走向正轨,那么这本书的价值,便不言而喻了。

入股你也认同这个观点,那么,支持下作者,买本书,坐下来读读,然后,去做,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能够认同自己,越来越有勇气,去面对你的生活!

最后,感谢幸福俱乐部,感谢你带给我新的转折!

《微习惯》读后感11

你有没有拥有过大大的梦想,却从未实现过?你有没有曾经给自己设立过许多目标,比如我今天一定要阅读一个小时,却从未实施过?比如我每天要背一百个单词,却被自己吓得腿软,怎么记也记不住?再比如我每天要跑步一个小时,却连一分钟都没跑过?

很多时候都会被患有“懒癌”的自己气个半死!很多时候都羡慕那些每天像打满了鸡血的别人!很多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从今天开始,好好努力,好好去行动,可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你有本事你来啊!

这几天我阅读了斯蒂芬。盖斯《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感触颇深。微习惯中的微就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意思。微习惯就是一种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去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刚注册简书的时候,我的积极性很大,每天要求自己写一篇超过一千五以上的文章。坚持了几天,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一千五百个字对一个刚写文字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每天都有各种理由,比如太忙了,出差了,没灵感了,一千五百个字太多了。这样一搁浅,从来都不写了。自从阅读了微习惯后,我就给自己每天定目标,写一百个字。新的目标制定后,我往往都会超额完成,很多时候都甚至达到了一两千个字。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假如你有一个大梦想,能不能把它拆分成许多个小梦想?当完成一个小目标那么再来一个。

假如你给自己制定目标是每天阅读一个小时,那么能不能缩短成十分钟?不要小看每天十分钟的阅读,如果每天阅读5分钟,一本书平均7万字,一年至少可以读完32本书。32本书似乎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中国人平均每年的阅读数量不超过4本。也就是说,每天阅读5分钟就已经超过了90%以上的人。

假如你计划每天背一百个单词,那么能不能缩成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天背五个单词不难吧?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年就是1825个单词,如果坚持十年呢,就是18250个单词!假设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坚持,那么等到大学毕业就能够拥有一万多个词汇量。

假如你计划每天跑步一个小时,那么能不能缩成每天跑步十分钟呢?当你每天坚持了十分钟后,你可能会觉得跑步让我呼吸更舒畅了,你可能会觉得出汗的.感觉真好,这个时候你会情不自禁的多跑几分钟,而你却从未感知过。

当你完成一次次微小的目标后,当你看着To do list上的一项项事项被你划掉后,你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继而你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

安东尼罗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微习惯》读后感12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还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至少看两页,记一句话笔记,持续的习惯就养成了。

一个好的习惯替代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只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念头,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有实际行动,做不到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本书由七章组成,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前三章将探讨习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佳效果呢?接下来的两个章节将探讨合理、科学的途径。最后三章教你如何具体应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很想试着去分享,应该怎么来讲,可我会习惯地把一本书概括成一句话,微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我们自觉去遵守一些规则,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个习惯。

但具体的应该怎么来做呢?书写的那么详细,怎么来介绍呢?感觉无从下口,要么就照书的读一遍吧。这样就有什么效果呢?就会觉得还不如让大家自己看啊,自己看的感悟更深一点。

这样的话,我又在分享什么呢?都没有表达出那个让人有想看的冲动和欲望,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分享。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嘛,我是不是应该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呢?

通常情况下,我看过一遍就算了,好像是读懂了,实际是非懂似懂,根本没有真正读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文章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虽然我记了一句话笔记,但记的只是表层。

《微习惯》写的很贴合我们的实际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一个微小动作的养成,是可以的,在日后也会是变成宏大的效果。也让我很受益,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的耐心,日复一日的重复。

试着静下心来,修改以前写的文章,会不会有另一种新的感悟,这可能是我将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吧。

《微习惯》读后感13

今日看了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收获颇大,自己以前一直自责我的意志力不好,不能养成好习惯,读过之后我才释怀,有时不是你的问题,也许策略错了。

人的利用意志力去坚持做一件事情不可能长久,意志力是需要能量来支撑的,我们长期在这种高消耗中磨练自己,短期可以,长期只会使自己逃避这件事,假装没看见,也会导致拖延症。

那么如何来养成一个好习惯哪?

养成微习惯的八个步骤:

1、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并且同时培养微习惯的'数量不要超过4个。

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意愿度做的事情才能持续下去,但要注意不要贪多,不要超过10分钟。

2、是挖掘每一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到底有什么意义。

自己真正需要的,并赋予这个微习惯以意义,能给我们动力,充满热情的去做。

3、是明确习惯依据并将其纳入日程,选取自由度较高的时间、比如睡觉前、晚饭后、如厕时。

找到触发你行动的点,触发点可以在到达某一场景或某一动作后触发下一个动作。

4、是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只有当习惯对我们有吸引力我们才会不断的去重复。

制定大家都喜欢的庆祝方式,在庆祝当中感受成功,固化我们的行为。可以是宣言类的,一句话,“干得漂亮”,“你做到了”,“我超喜欢这种感觉”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顿大餐,或者想象类的,想象人群欢呼,想象妈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想象老师夸我真棒!也可以是行动类,比如高兴的搓手、打响指、和你的孩子击掌等等

5、是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无论什么目标、一定要养成睡前检查的习惯。微习惯是简单到不会失败,唯一能破坏它的就是遗忘。

随时检视,睡前检视,不给遗忘留借口。

6、是微量开始,超额完成。一小步加上想做的事就等于进一步的可能性。

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背一个单词。按规定每天完成,超额不特殊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只要开始并持续做下去就是OK的。

7、是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假如目标是每天写50字,但是连续一个月每天超额写1500字,大脑就会设定新的期待值,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提高目标,只要写了50字就是成功,不要只因为写了50字没有超额就感到内疚和失败。

8、是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不要去计算自己坚持了多少天,习惯是没有截止日期的。

如果预设一个截止日期,到期后就会放弃这个习惯,因为内心会告诉你,到地方了,可以休息了。

只有我们在做一个行为时,内心不排斥它,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它,微小到不能微小了,完成它没有难度,不会消耗太多能量,才会骗过大脑,不去抗拒这个行为,和平共处一段时间,就会养成习惯啦~

其实养成一个好习惯和改掉一个坏习惯是可以适用同样的方法的。我们只需注意“提示”一点,也就是用好触发点,想要好习惯就把提示做足,时刻提示自己做完这个后做一个好习惯的动作,如果是想改掉坏习惯就把触发点都收起来,没有触发点大概率也想不起来做那个坏习惯了。

总之,从微小开始,成就美好的自己!

《微习惯》读后感14

接触到《微习惯》这本书,当然要感谢人和读书会的“福利”,但是深入《微习惯》这本书,就是要被“自我管理”吹走规则非常简单,不可能失败”。看作者如何把微习惯炸成一本书。

作者斯蒂芬是个大懒虫。从每天做俯卧撑,写50字,读两页书,到成为身材更好的作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面发现,每一个成功的懒鬼都有一个。这也让我想起了Fred Gratton的《The懒惰的成功之道”。他通过赞美懒惰、如何无所事事和无所事事等,将生活和工作提升到“玩”境界的最高境界。也许有时是因为我们过度劳累的四肢忽略了我们强大的大脑的功能,或者有时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时间为我们的低效提供了温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这一点,因为我们必须坚守自己是脑力劳动者的底线,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成为健康健康的人,而不是依靠体力和耗时来燃烧自己和他人。

《微习惯》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原则的`参考书。借助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各种科学证据,以及自身实践的成功案例,我们深信其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并跃跃欲试。也是自发的。

我觉得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上设定小目标外,我也可以在教学中对后进生采用这种策略,比如每天背一句话,每天练习几个单词等,让学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发展成为一个正常人。

《微习惯》读后感15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这句话有毒。我被这句话害了不是一次两次,不是一天两天。每逢树立一个新目标不能坚持,放弃之后也不甘心,不甘心被扣上“无志之人”的帽子。生活可想可知了。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志向大小的问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是硬吃,那就只能是被烫回来;其次,有个人明确表示了,你常立志和有志无志根本就毫无关系,这真是给我了不小的震撼。原文是这样说的“打字有什么挑战性呢?动一动身体有什么难的呢?安静地坐一个小时读书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这些行为在我们生活中变成了如此巨大的挑战,原因是我们被灌输了以动力为基础的社会理论,它说,你必须振奋起来才能实现梦想或者洗衣服。我们用社会规范、有限的信念和不切实际的目标锻炼头脑的方式是错误的。”原来不知什么时候被荼毒了。今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来为“无志之人”翻牌了,所谓无志之人,用我过去不太成熟的见解理解应该是:没有志向,没有动力,不能坚持,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样子,但又心有不甘,如若不然也不能三番五次的总立志。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来看看宅男怎么说。这是一个美国的宅男,他叫斯蒂芬·盖斯,也可以称呼他懒斯蒂芬·盖斯,因为他也比较懒。但是他突破以往所有的偏见,研究出了一种习惯养成法,这种习惯也很神奇,可以说几乎不能被外界的各种破坏所干扰。署名《微习惯》,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想失败那你就太天真了。

比如说要健身,先从挑战一个俯卧撑开始,就是把巨大的目标分解成十分细小的部分,然后每天做一点,直到大脑接受并认可它,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简单。这听起来并非难事,回顾往昔,有没有博览群书只为生出更好的自己而绞尽脑汁,狼烟四起的战场,锻炼出八面玲珑的技巧,以攻为守,屡败屡战,精疲力竭。到最后是否大捷而归?

莫不是策略出了什么问题吧?

《微习惯》一书,从什么是微习惯开始,通过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运用一系列独特的策略,帮助我们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独特的微习惯策略如下:1,以微习惯的方式运用意志力

“自我损耗”五大威胁

不要因为别人或者社会观点才决定努力改变自己。当我知道做眼保健操可以缓解视觉压力时,我就决定开始长期的来做这件事,很简单,10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一想到长期我就觉得没时间,每天都是准备入睡才做,胡乱揉几下,最后彻底放弃了。看了《微习惯》后,觉得可以先每节只做两个节拍,或者干脆先抬起手,锻炼抬手放在天应穴上就可以,这么做以后觉得太容易了,多揉一圈也没关系,然后甚至超额完成了。

如果目标定的太高,主观疲劳就会产生,就像我一想到长期我就觉得太累了。但做微习惯可以有效缓解,只要抬起手就可以,不需要多大的努力,太容易了。

血糖水平与微习惯相对独立,但做微习惯可以节约能量和意志力。比如一想到长期就甚至消耗了所有的意志力,抬起手就不费吹灰之力了。也就是说采用微习惯自我损耗会特别小。 2,以微习惯拓宽舒适区舒适区是一个安全区域,小时候,不会骑自行车的时候,所有的乐趣来自于在地上玩耍,但是当学会骑自行车以后,乐趣就是在地面上和骑自行车带来的总和。当第一次做眼保健操很难,但是开始以后就会很容易。牛顿第一定律说: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处于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而处于运动中状态的物体速度不会改变。所以我们只要把之前静止的状态,推动起来,致它保持运动状态,不断的推动,运动范围就会变大,舒适区也就会变大。当我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于是又准备学习别的。 3,以微习惯粉碎出现阻力的两个时间节点

万事开头难,要推倒一面墙,所以第一次的力量一定不要太大。就像一个静止的小球,只要一点点力就能使它运动起来,阻力就是还没对它用力之前。第二个阻力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运动范围,这时候需要再给它一个力,当然,然而基底神经节抗拒剧烈变化,所以只能采用微小的步骤慢慢撼动这个“大树”,就像水滴石穿。当然这也正是水滴的魅力。 4,以微习惯跨越双重障碍障碍会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一个是身体。我第一次学小提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不看书弹简单的音符,觉得琴弦真是太硬了,手指肿起来,它怎么就不能软点,胳膊和后背都是酸软的,最后瘫软无力的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都是琴弦。第二天再弹,简单的音符已经忘得所剩无几,我就想记性这么不好了,我是不是不适合学这个。别说那些天籁之音了,我连祝你生日快乐都弹不出来,我是不是天生和小提琴没有缘分。现在重新想起我的小提琴,它已在墙角落满了风尘,学习弹的时候夏天觉得太热冬天觉得太冷,不冷不热的时候又觉得太累太困。其实如果一天只弹一个音符也不会太难,无论冷热,工作疲惫,一个音符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个难题,这样一想,我又有信心学它了。

微习惯看似微小,却能帮助我们减少自我损耗,跨越障碍。会在不知不觉中,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你也想变得更好,不用熬夜研究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微习惯》就是离你最近的宝贵秘籍。

第四篇:7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后感

最近闲来无事看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感觉收获蛮大的。

一个人首先要在个人领域里取得成功,然后才能在公众领域里取得成功。人的成长分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从出生时在生理上、心理上依赖父母,发展到后来,自己在物质上、精神上的独立,各个独立的个体才能相互依赖,形成1+1大于2的合力,获得共同的成功。

还有产出和产能平衡的原则,在工作中,在产线上,大家都对产出和产能比较熟悉,也知道去维护产能。

可以是有没有想过自己作为个体的产能,有没有忘记锻炼?有没忘记提升自己,扩充自己?这么多年有多少提高?

是不是在原地踏步?忘了维护产能,只知道用以前的产能来工作?

另一个话题是品德和性格、技巧哪一个重要?一个人没有好的品德,只是靠技巧维持的友谊、爱情并不会长久,我们是否本末倒置了?是否应该提高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的品德?

诚信,什么是诚信?难道仅仅是不撒谎吗?可实际上有时候,人作为一个感情动物,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诚信的定义不该这么狭隘,诚信还应该包括,你对自己的承诺、对别人的承诺有没有做到?有人可能说对自己的承诺,做不做到无所谓,反正别人不知道。对别人的承诺才是重要的,可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自己的承诺更重要一些。如果你对自己的承诺总做不到,那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最后把自己给毁了!但并不是说对别人的承诺不重要,人无信不立,承诺的事情,就要尽100%的努力去完成。

现在想想这7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做事情应该积极主动,不要等什么事情到自己头上了,才被动的去做。一些决定也可以更主动一些,不要等环境逼你去做决定。书上讲一个关注圈,一个影响圈,顾名思义,关注圈就是你关注的地方,包括你关心的人和事。而影响圈就是你能做的事情。碰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积极主动的去做影响圈里面的事情,使你的影响圈不断的扩大,这样才会对关注圈里面的事情有帮助。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话可能难听了一点,想想在你的灵堂里,你最想你的孩子、家人、朋友、同事怎么评价你?那就是你个人生目标,你的价值观,想出了这些,你就要在以后做事情的时候,以这些为原则,而不是以别人的评判,别人的评价为原则,不是去一味的讨好人。第二个习惯就是要先确立目标,然后再想怎么去完成它。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大家都知道事情按重要和紧急程度分为四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哪一块?很多人可能会把精力放在紧急重要的事情和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上。但实际上人应该把精力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这些事情包括设立人生目标、锻炼身体、提高智力等事情上,也就是维护产能。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重要紧急的事情上那就是只注重产出而忘了维护产能。

这三个习惯的修炼是个人领域的修炼。在个人领域里面修炼成功了,从依赖期到达独立期,才能在公众领域的提升到达互赖期。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双方面做事情有多种方式,有赢输模式,有输赢模式,有双输模式,但这些都不能长久,唯一长久的是双赢模式,所以做事情的一开始就要想到大家都有利益。而不要只想自己。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先了解别人,然后再慢慢的让别人了解你。要做到移情聆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

先让别人把观点说清楚,直到你能用你的语言把别人的观点、立场说清楚。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如果双方的观点不一样,就利用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来相互了解各自的观点。再靠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和

方案。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也不同,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是正确的,所以需要结合两方的观点,靠双赢思维来找到最好的方案。

通过修炼这三个习惯来达到公众领域的成功。

最后,第7个习惯是不断更新。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来不断提升自己。不能偏废任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制定月计划、周计划来提升自己。但一定要完成。既可以提升自己的诚信又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第五篇: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是由美国畅销作家查尔斯·都希格撰写的一本励志图书。书中剖析了“习惯”的成因以及“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在阅读了本书后,我想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人生。成功的人生,都是从一个好习惯开始。习惯如此重要,但习惯的形成、作用和改变机理一直不为人所知,但在过去的50年里,随着神经学和心理学的飞速发展,我们了解了习惯是如何产生,如何改变,并且弄清了习惯背后的科学,这使得习惯的改变是可能的,我们也知道怎样去做。《纽约时报》记者查尔斯·杜希格用了三年时间采访众多研究人员、营销专家和神经科学家,写成《习惯的力量》一书,它揭示了习惯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人生,以及我们如何改造习惯。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焦点是习惯是如何在个人生活中产生的,它探讨了与习惯形成相关的神经学,如何养成新习惯、改掉***惯的方法;第二部分则研究了成功公司和组织的习惯;以及第三部分对于社会习惯的探讨。

那么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作者用尤金·保利的事例向我们介绍了习惯对于个体的影响并且分析了习惯回路是如何运作的,并证明出习惯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我们每天高达40%的行为都是习惯的产物而高达40%的行为受制于习惯的操控。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那么,惟一能够有效改变我们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变我们的习惯。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改变习惯的关键是什么呢,自我控制的能力、长期的坚持不懈、长期累积的过程,这正是本书要传达的最核心的内容。就像威廉·詹姆斯说的那样:“所有人的的生活都有去明确的形态,但其实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

既然我们的大多数日常行为是被习惯所支配的,那么如何将习惯的力量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助力?《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们,改变习惯的诀窍是先辨别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三大要素,然后让它们向更积极的方向转变。即使是陷入危机的人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摆脱困境。

书中介绍给我们一个新的名词“习惯回路”,它包括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那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通过“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种顺序来使我们形成习惯回路在生活中这个“习惯回路”会越来越“自动化”,最后习惯就形成了。

习惯能够创造出神经渴求。我们把暗示和特定的奖赏关联起来,大脑中就出现了潜意识的渴求,这让习惯回路继续运转。众多研究表明,暗示加上奖赏本身并不足以让新习惯长期持续。只有你的大脑开始预期奖赏,渴求获得奖赏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才能坚持坚持习惯。所以暗示除了能够触发惯常行为,还必须能够触发人对即将到来的奖赏的渴求。

在习惯回路中,暗示会给我们一种心理预期,它是驱使着习惯回路的动力,是习惯“力量”的来源。但是有时这种暗示会变成一种“渴求感”,驱使着人们做出无意识的行为,而这会使我们做出危险的行为,这就是习惯的弊端。在文中作者拿失忆技术员尤金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习惯与记忆以及逻辑一样,都是我们行为的基础。所以说,我们也许不记得自己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不过这些习惯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它们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这一切往往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例如,我们在大街上寻找饭店的时候,那些布置几乎一模一样的麦当劳就会显得格外显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麦当劳具有一致性,因此顾客在用餐的过程中会触发“去用餐”的这样一种惯常行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更倾向于去麦当劳来解决他们的午饭。

习惯塑造了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轨道,建立新的习惯,就是从一个轨道越到另一个轨道,这需要勇气、需要坚持,当然也需要一点小小的技巧。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匿名戒酒互助社利用团队协作的力量使得参与者成功戒除酒瘾以及邓吉改变球员的习惯:留住旧习惯的暗示与奖励,只是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因为他知道坏的习惯是无法根除的。如果奖励是不变的,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改变

他没有教球员过多的套路、阵型而是用几个基本套路反复训练他们的球员,将其成为一个新的习惯回路,而这也给了海盗队球员创造奇迹的机会,在比赛结束时以25比17完成逆转。在第二章则用霍普金斯将“白速得”牙膏成功推广的事例来告诉我们是如何创造一种习惯。正如霍普金斯所言: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发现了特定的暗示和奖励机制,而正是这两者激发了人们的新习惯。他了解到了正确的人类心理

1.找出一种简单有明显的暗示; 2.清楚的说明有哪些奖赏。

这两条规律成为了营销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也是千百万广告宣传的基本原理,同时这也是人们日常习惯回路所遵守的规则。通过这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习惯,那你必须要找另一个惯常行为来代替。而且团队的一起努力也会大大的增加惯常行为改变的机会,即使团队只有两个人,结果也是这样的。

《习惯的力量》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习惯的改变来自于对于核心习惯的改变。镁铝公司改变了公司的核心习惯——降低受伤率,实现了从一个巨型臃肿、危机重重的公司到一个利润安全兼收的公司。正如总裁奥尼尔所说的那样,核心习惯比起其他习惯在重塑商业和生活方式上更加有影响力,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万和、消费和沟通方式,核心习惯能够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也就是说,核心习惯的改变是习惯改变的一个重要杠杆,核心习惯是我们习惯改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惯的改变更加让我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竞赛和工作,成功的部分原因来自好的习惯,当所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变成了习惯,成为人的本能,那么做成一件事情就成为了理所当然。养成好的习惯是大部分成功需要做的功课。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我们生活的助力,坏习惯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不过一旦我们明白了习惯可以改变的原理,我们就有了改变它们的自由和责任。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我们造就习惯,后来习惯成就我们”。人生旅途犹如逆水行舟,只有拥有好的习惯,才能在逆流中前行。利用习惯的力量,即使我们陷入危机,一切皆可翻盘。

过去,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什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会失败。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人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学习生活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决定着学习效率。如有的人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万一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所以对于这一类人,做事很粗心,比较起来,我们也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习惯模式,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一个人可以:强化意志力、成功减肥、聪明理财、高效工作……

一个企业可以:制造流行新产品、激励工作团队、在市场巨变中成功转型…… 一个社会可以:改良观念和风气、提升公民幸福感……

下载习惯读后感[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惯读后感[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个习惯》读后感2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我昨日的选择决定了今日的我。” ------积极主动 “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思索......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8篇习惯的力量读后感1 查尔斯·都希格的《习惯的力量》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改变了我对习惯的固有看法:习惯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城池......

    七个习惯读后感 (推荐)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七个习惯读后感。读完此书,感觉有很多收获,现将体会谈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从书中所谈到的"七......

    赢在习惯读后感

    赢在习惯 每一个人都希望赢得成功,希望走出平庸,成为一个高效能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可能离开他正确的思维和好的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他的一生才会受益无穷。记得有这......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六横中心小学林静“习惯”两个字,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然而在读了《习惯的力量》之后,我深感震撼。一个人......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一、刚开始看到序言的部分,就被作者把习惯定义为“潜意识”三个字震惊了,有一种模糊的恐惧感,自己分析起来,“潜意识”真的是个很可怕的敌人。就好比一个......

    七个习惯读后感文档

    正如一个人的杰出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生,一本书的优秀并不因为它所表达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为他的某些部分表达了可能被忽视的真理。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

    《习惯决定未来》读后感

    《习惯决定未来》读后感学校:第二十二中学 班级:高一四班 姓名:王晓雨 指导教师:赵戈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