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词选》读后感
读了《宋词选》,各位来写写自己的感想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词选》读后感,供各位阅读和参考。《宋词选》读后感1
心之所向,古国之风,唐诗宋词,纷纷洒洒照华夏。
——题记
窗外清风拂面。用一轮明月下,苏东坡题下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萦绕于心。我仰望星空,想唱吟一曲,却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触。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逐月,同古人同吟诗词曲赋,这是多么奇妙而惬意的事啊!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用心那孤单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钦羡她词作上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依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伫倚江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妈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心潮跌宕,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宏阔,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寡欢于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感慨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忠诚;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多少绮丽的回忆?畅游词海,恍若点亮心灯,涤荡精神心智,品味古国之风,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宋词选》读后感2古今中外名著多到数不胜数,但最能代表中国特色、成就最高的我认为还要数宋词。而胡云翼先生选编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词选》就是这种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古人通过一首首隽丽的小词,把自己人生的声音传到千百年后。听!这里面有柳永的离别之际的低唱,有苏轼面对困境的一声呐喊,有陆游、李清照对故国的点点追思,更有岳飞、辛弃疾向“胡虏”发出的咆哮!连那个亡国之君赵佶,也在其中留下了一声哀吟。这每一个声音都值得好好品味、珍藏。
这么多大家的优秀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辛弃疾的词。
他的作品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更多的是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愿意“看试手,补天裂”,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无奈“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只得叹息一声“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但他却并未因白头而消减半点报国杀敌的壮志,一番叹息转瞬竟成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期望与豪情。即使拼尽自己最后的时光,也要为国家,为收复大好河山做出自己的贡献。陆游也是个爱国词人,但他的诗太过出色,词上就差了一截。他给我带来的是顽强的意志和对胜利的渴望,他把爱国声音主要投向了对朝廷的不满,所以就不如辛弃疾更真切有力。辛弃疾给我的感觉是“虎瘦雄心在”,他似乎没有少年的时期,一下子就是一个白发苍苍但目光坚毅的老者,他词里那种厚重的责任感让人很难想象他青春年少时的模样。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但他的词和他的雄心为我们讲述了那段浸透着血与汗的历史,永垂不朽。
现在,宋词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它的精神可以在我们心中走的更远。轻轻翻开它的扉页,历史文化的芬芳,你闻到了吗?
《宋词选》读后感3近段日子,我一直在读《宋词选》,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词的词海中。
宋词乃是我们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它是精选宋词之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让我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实社会有太多美好东西浮现在我们面前,但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所追求,我们的人生追求有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她”,纵然只是蓦然地回一回首,也能满足我们无尽的愿望。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用心那孤单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钦配她在那么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在词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依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伫倚江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心潮跌宕,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宏阔,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钦佩苏轼的大气,面对东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许只是感时伤势,东坡却是何等慷慨,一句“人声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将其抛到九霄云外。这是何等的大气啊!我寡欢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感慨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的忠诚;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
读完了《宋词选》,真是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人生的大度、豁达,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第二篇:唐宋词读后感
1.唐宋词读后感
风亦起,心亦凉。我以词人的步伐,留下串串足印 在《宋词》的世界里,我甘做一只鸟儿,去飞翔。
今宵秋波澹澹,昨夜春雨绵绵。暮时点滴欲坠,朝间片片无奈舟。失去,惘然,憔悴损?无奈又如何。蓦然回首,十余载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三十功名尘与土”,那样的豪迈。
轻推窗台,拣尽寒枝,寂寞沙洲。渺渺无望的未来,融入淡淡的伤。雨里来去,潮涨潮汐,《宋词》留下的——不变的深邃,永恒的唯美。历史的尘埃,你饱经风霜地走来,从此明白何以谓之“精炼”。也发觉自己实在渺小。书籍是后备,或后卫,抑或是后盾,是支撑着前进的梦幻翼羽。
迈着词人的步伐。我哪来词人的胸怀?殊不知,陆游的“寂寞开无主”,涵盖多少辛酸;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抒发了多少离愁;苏东坡的“生死两茫茫”,饱尝了多少煎熬。而我,此刻便越发渺小。只是沙粒,一念间便会被吹走,一念间又会被吹回。只是云朵,由水滴凝聚而成,又化作水滴纷纷而至。造就词人的必须是内涵。
我期待,去掀开帐幔,去挽起窗帘,继续读书,致使自己充实。
2.《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其中:渭城,《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1月出版)》在七言绝句里的乐府中说,“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县县东”。浥,《新华字典》说,“浥,沾湿”。阳关,《汉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说:“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通往西域的大道”;《唐诗三百首详析》说,“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党河之西”。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没有什么不了解的了。
渭城,是古代的地名,阳关,也是古代的地名。除了两个问题以外,这唐诗是我们都读得懂的诗歌。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县县东;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党河之西。提醒爱好格律诗朋友注意,咸阳,在长安(今西安)之西,渭城在咸阳县县东,所以渭城应该在咸阳和西安之间;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其间距离甚远。我的兰州朋友告诉我,从上海到甘肃省的距离,等于从甘肃省全境由东到西(至阳关)的距离。这有什么问题?就是从渭城到阳关十分遥远,为什么西出阳关就没有故人了呢?是因为阳关在当时唐朝的地盘,一路上有驿站(可以休息的宾馆);西出阳关,进入西域,是出国了,是藩国(对唐称臣的国家)的地盘,就没有那么舒服了,所以“西出阳关无故人”。
刘老说:“唐代势力极盛的时候,西面的边疆远远伸到远远的亚细亚西部,长安和西域的交通是频繁的。那时……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设在如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当官人商贾他们离开长安西上的时候,人们就在当时首都的郊区的渭河旁做一番话别,当然也来点酒。可以想象,当时的渭城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宾馆酒楼侍陪歌妓,人来人往,柳树成荫,酒业十分发达,搬运工人众多,小贩当街摆卖,美女迎面走来。望着这喧闹的城市,想着长途跋涉到了阳关,还要从那里过关西出到西域,实在对比强烈,感想颇多。客主难免写点诗文,或表示安慰,或表示怀念,或表示赠别,也输出了比如“君住长江尾”的男女相思幽情。
刘老说:“在唐朝,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所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迭歌之。……一部《全唐诗》里,这类的赠别作品数量委实不容易统计。但是为什么王维这四句能够独擅一代之名呢?……这样的情景(我们前面说的——山头老生注),在渭水河边不知重复过多少次。到了诗人手里,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山头老生认为,我们当代格律诗应该写出我们当代高中生能读懂的诗歌,这里包括我们用平水韵和我们用新华字典韵写作的朋友。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是一个在唐玄宗开元九年中进士(公元722年,距今1281年,还是个画家,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王维写的格律诗。我们古人(距今1281年中了进士的诗人)从前写的直白格律诗,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到我们现在还能读懂,我们现在的格律诗难道要让我们高中生都读不懂吗?真不可思议!
刘老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这里的“意”,是意境,也是诗人的境界。“辞意兼美”,不是故作玄虚,不是比如把我们中学课本里已经知道的,现代格律诗先锋的梁启超先生说成是“梁任公”的风雅。梁启超先生说:“余虽不能诗,然好论诗。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余尝戏名辞章家为„鹦鹉名士‟,自觉过于尖刻)占尽矣,是最可恨也。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然后可。犹欧洲之地力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美洲——山头老生注)及太平洋沿岸也。欲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摘自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的《梁启超诗词全注》)就是当代格律诗的境界。也许,“境界”,是诗人的思想修养:“意境”,也是诗人的修养;诗人通过他的艺术修养表达他的思想修养。也许,境界和意境和情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山头老生对梁老前辈的崇拜就此打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我们上面的自由发挥,可以看到它的境界。文字表达十分直白,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提炼出一首很高的艺术境界的绝句。渭城,在西北,很少下雨,和我们江南不同,朝雨,在清晨送别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朝雨,多么美好,“浥”、“轻”,是诗人的境界,“浥,沾湿”、轻,如清,不明显,连早上不明显的尘土都沾湿了。诗人在第一句就产生了诗人的境界,这境界说平时没有下雨的渭城在清晨送别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朝雨,多么美好!客舍青青柳色新,是无须解释的,客舍原来刷成青色,现在恢复了青色,和柳树相比,柳树色彩更青,是清洁,洗擦,与第一句“尘”对应,想起无尘的世界,从境界上可以产生联想。劝君更进一杯酒,不要被现在美好的景色迷惑,您是要出征的人,还是再喝一杯酒吧,昨晚的温馨和在清晨送别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朝雨,不能让您忘掉艰辛,作者直接用“酒”字,出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是第三重境界。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说您的艰辛,当您到了阳关,将要西出阳关的时候,就可能看不到一个从前的朋友了,这是第四重境界——前面的三句是喜剧,让人十分温馨的时刻,就是在第三句的劝酒,还是温馨的,有朋友或歌妓或亲人在左右。第四句却是很知己的朋友的告诫,当您要西出阳关的时候,就可能看不到一个从前的朋友了,“惜别”凸现,也许就是诗人思想修养——境界的交流了。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以悲剧结尾的作品了,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打碎的艺术形式
3《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第三篇:《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床头柜上一直摆着几本书,喜欢在每天睡觉前翻上几张纸似乎才睡的香甜踏实,老公常逗笑我“识字不多,每天睡前还有这习惯!”,我亦总是笑答:“正是识字不多,每天翻翻温习一下,好不忘记这认识的几个字呢。”这一习惯坚持数年,而这一本《宋词三百首》在我床头一放便是数年。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为了教孩子背诵诗词,我专程将这位新朋友带回家,她先是陪伴我和儿子,再陪伴我,如今十多年过去,她可以算得上我真真正正的一位资深老友哩!
诗词曲赋,独爱宋词。因为唐诗偏向于大气,汉赋侧重于堆砌,元曲倾向于惨淡,唯有宋词意境绵长浑然天成,清丽缠绵而又气势磅礴。宋词中贮存着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堪称古代版的“心灵鸡汤”。品尝着“宋词鸡汤”,即便冷雨淅沥,即便寒意来袭,这一盏心灵鸡汤的能量足以使你暖透心扉!
宋词中有抵御外辱、忧国忧民的豪放之词,也有山水风月、伤春怀人的婉约之情。前者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后者悱恻缠绵,荡气回肠。
豪放词是壮美的。豪放词人中,最敬佩那岳飞,也许单论词赋他不算最有才华,但他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让后人敬仰唏嘘不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多少中国孩子耳熟能详的座右铭,时时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孩儿珍惜时间,努力拼搏!还有那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因雄心壮志无法施展,不得不发出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悲叹!这种报国无门的拳拳赤诚和失意无奈怎不让后人怅然涕下?这哪里是词,分明是一声声震破苍穹的呐喊,一句句誓死报国的誓言!
婉约词是柔美的,艳而不妖,华而不俗,情深而不造作,意重而不赘人。它虽无“渡江天马南来”的威武,却有“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诗情;虽无“淡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这就使宋词在铿锵韵律之外又添了几分悠扬婉转。但李清照却是让人心碎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的痴情,“却上心头”的深情,“寻寻觅觅”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读之怎不叫人心酸!
这便是宋词,没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上地位,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也没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艳美色,却让后世中华儿女们“松了金钗减了玉肌”,让我们每每读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宋词三百首》在我的翻阅中已是慢慢的泛黄了,每每捧着这本起皱、有些松脱的旧书,就像和闺中密友聊天一般,恣意妄为,尽可以倾诉衷肠。郁闷时读读宋词,可以慰藉心灵;躁动时看看宋词,能够颐养品性。那位胸襟豁达、才华横溢的苏学士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朋友们,品宋词,提素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四篇:宋词精选读后感
宋词精选 读后感【1】
唐诗,宋词,各有它的精伦之处,我却独爱这宋词,有的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有的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词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我不是柳永,追求虚名浮利,所谓浮生如梦,便写不出那婉转奢靡之风;我不是方山子,甘与淡泊,乐于寂寞,写不出翩翩道理;我也不是苏轼,不拘小节,大方豪迈,便也写不出豪爽之气魄。
读着读着李清照的毕生精选,我便不想缠绵于烟花,留恋于繁华,因为我知道经历沧桑之后,冷眼看世界,无非是云在青天梦在岸,回归现实,浮生若梦,山还是一样的山,水还是一样的水。读着读着苏轼之词,想象当我站在郁郁葱葱的野外,岁月静好,流年悄然滑过。读着读着辛弃疾的词,我又不甘一波烟雨任平生,虽然欣慰平凡,却也不想碌碌无为,想着为人民服务,无奈机会难得,反倒越帮越忙。
我想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但我却文采不扬,执笔忘字;想对薄公堂,为民请命,无奈我不是那包青天,更没有断案的本事;想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却空有兴趣,没有实力。无尽的遐想削弱了我面对颠簸的动力。我的梦想如此激昂,我的泪水却是如此轻狂,我在挣扎里游荡,也在煎熬里彷徨,找不到未来的天堂,谁都不想做生活的傀儡,再不端正态度,我会在现实与梦想之间迷失自我,最后无法自拔的。
泼一下水,让自己更清醒。梦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的虚幻。现实是真的,但我不能因为它的残忍而否认它的存在,因为逃避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网上一句戏言说得好“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梦很美,但我不能因为失败而认为它很遥远,因为放弃的人没资格说。当我看到曾经为我挥舞的手不再狂欢,我决定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让悲伤在嘶声哭喊中化为力量,于是我不再害怕摔倒,因为我明白这是成功必备的骄傲。
当窗口飘过一缕阳光,我看见我的梦想再次点燃,灿烂抹去了我昨夜的忧伤,展开臂膀,遨游在蔚蓝的天上,洒下梦想的种子,等待这个学期的收成。扬起希望的风帆,前进!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我在宋词中清醒,找到方向,但我只愿岁月静好,流年轻轻划过,默默努力。
第五篇:读后感选
六年风雨路,一路走来满书香
我特别喜欢看书,因为书中有许多丰富的知识,精彩的故事。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这些人说的话,我深有感触。
每当我一个人时,拿起一本文学杂志,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仅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驱散了自己害怕的心理。看着文章写到那些颇有哲理的句子,会停下来,细细地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例子,想一想日后该怎么做。读到好词好句的时候,那一只笔圈一下,默默在心里读了起来,因此我又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好词好句,这在日后的作文中,这些词句不得不说是我抓分的法宝。看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无奈,细细的品味着,仿佛和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相了解的桥梁。我比较喜欢看一些名著,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名著,就莫过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了,我记得以前有一段是写三国演义的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完以后心中颇多感慨,三国时期出人才,可谓人才辈出。这就应了那句话了,“乱世之中出英雄”。只可惜,跟错了人那就算是倒霉了。一场战争过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应证的历史不曾改变。很喜欢“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舌战群儒”这几篇故事。据说作者是一个反操党,所以这《三国演义》主要写刘备集团,至于曹操的那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一句话,可谓是名垂青史啊!读书似乎可以影响我的情绪。当我看到《雾都孤儿》里主人公奥立弗的悲惨遭遇的时候心里很难过;看到《名人传》里的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我想到了自己的渺小,感受到了他们的崇高;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海伦凯勒,我想到了光明是如此的美好,眼睛是多么的明亮。
读书,不但能的人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更加冶炼了人的精神。还可以为人带了许多知识。
书为我的生活中增添一道绚丽风景,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还为我带来的许多的知识,从小到大也积累的一些古诗,从《咏鹅》到了现在的《陋室铭》《关雎》,无不说明了读书的好处。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句话说的很透彻。读书是人的精神的营养品,唯有读书才可以弥补精神上的饥饿。
所以,让我们一起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在文学的小溪里一路驶向远方,让书伴我们成长。
无声的文字 ———读书活动
一本厚厚的《资治通鉴》,记载着中华民族曾经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一本本好书渐渐诞生,行云流水且独树一帜,没有华丽浮夸的词藻,有的仅是那深奥的道理与清澈的文字。
在书里,我看到了重重叠叠的山川开满了格桑花的草原,阳光洒地的沙滩,听到了清脆的鸟鸣,海浪的拍击声。书里的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像一个个高尚的灵魂,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
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会为保尔的爱国精神而深深地折服;读到《鲁宾孙漂流记》的时候,我会为鲁宾孙的顽强生存的精神而钦佩;读到《三国演义》,我会为桃园结义三兄弟的友谊深深地震撼。
书中,无数的灵魂映入内心,让我们的生活多彩,它像一道极光,照亮我的人生;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滋润孤独的心田;又似那一抹天边的云霞,是亮丽的人生中的插曲。
一个个方块字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每一个深刻的道理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从唐诗、童话到国内外的名著,再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细腻而洒脱。
书,让我们幻想那美好的未来,痛恨残酷的现实,再到无可奈何的接受这一切,让我们明白了无数的道理,我们在小说里遨游,在名著里陶醉……
书中的那些文字,如无声的声音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经历,我喜欢这些文字……我,在等待。等待着一抹云霞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