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5:1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蒋勋说宋词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第一篇: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第二篇:蒋勋说宋词读后感[范文]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读后感先学后教读后感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

第三篇:《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和画家,也是一位红学家。蒋勋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蒋勋说红楼梦》仔细地讲解了《红楼梦》的一到八十回。每一讲,蒋勋都会参照文本,解释文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读者认识《红楼梦》,爱上《红楼梦》,理解《红楼梦》。

蒋勋在书中强调“回到文本”这个观点。《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书,同一个情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曹雪芹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毕竟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在他记忆中真实、鲜活地存在过的,他只是让回忆重现),反正《红楼梦》已成为爱情、美食、亲子、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指导书籍了。但是,这不是蒋勋认为的读《红楼梦》。从描写中感悟作者的认真,感悟他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许多红学家抓住一个细节就开始穷追不舍地拓展、想象,拼命地把底层的东西挖出来给读者看,告诉我们当年繁杂礼仪、官场黑暗、家族斗争等等。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让后世收获的东西。蒋勋告诉我们,《红楼梦》呈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眷恋和不舍,呈现了繁华若梦的“空”。

蒋勋在讲《红楼梦》的时候,很注重对“情”的理解,他曾说:“我觉得《红楼梦》一直在讲一个‘情’”。在讲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题目时,说道:“这两句的第一个字是‘情’跟‘意’,十九回整个在讲人世间的情意:宝玉和袭人的情意,宝玉和黛玉的情意。这种情意本身是可以扩大的,如果宝钗真正大度的话,也许也可以加入。我常跟朋友讲,十九、二十回是最让人百看不厌的,因为它没有大事发生,只有日常生活的悠远、情意的深长,这是作者写的最好的部分。”

在四辑的解读中,我慢慢分享蒋勋老师对青春、对美、对人性、对智慧、对生命状态的透彻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悲悯、同情、宽容、通达、坚持、谦卑、救赎、无分别、净化的修行过程。

蒋勋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不仅引领读者去认识这些隐藏在文学背后的生命状态、情感,而且引导读者从不同的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美,体验美的力量。“美,其实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

蒋勋以慈悲做为生命的底色,以美为救赎。或许因为蒋勋是学美术出身,有着对美的感悟力,可于细微处发现生命的光芒;加之有一颗柔软的心,便可于细微处体谅他人的心境。

第四篇: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一)这套书的第一本,我已经读了几天。渐渐地,我已经喜欢上这套书,而且,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红楼梦》再读一读。

之前讨厌的人物,由于知道了背景,我开始理解这个人物;之前喜欢的人物,也有她不完美的地方,我开始客观一些看这个人物。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有曹雪芹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蒋勋的解读中,我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更深地去挖掘这本书体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有个习惯,就是把书中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一边摘抄的过程,我也在思考。其中,有一种不经历不能理解的观点,我十分认同。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当我经历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如坐针毡”,“心急如焚”,“兄弟情深”等等,即使是背过的成语,也有我于生活经历中慢慢感悟的过程。

在蒋勋的解读中,我觉得曹雪芹的生活经历的变化,让他的人生感悟丰满起来,他创作的《红楼梦》展现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小说,也流露出许多。

我感悟的很浅,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慢慢地深化。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二)在“红学”“泛滥”的今天,许多人在潮流的推动下再次翻开那极为厚重的《红楼梦》,不少文学家也纷纷发表自己对《红楼梦》的崭新解读,继而出书蹿红。刘心武便是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与刘心武相比,蒋勋近乎默默无闻,直到这套书的销售量越来越高。

蒋勋在这套书中,从多个角度评析每一回,文章引用与分析相交错,语言深刻与通俗相交叠。

蒋勋在书中强调“回到文本”这个观点。《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书,同一个情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曹雪芹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毕竟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在他记忆中真实、鲜活地存在过的,他只是让回忆重现),反正,《红楼梦》已成为爱情、美食、亲子、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指导书籍了。但是,这不是蒋勋认为的读《红楼梦》。但是,从描写中感悟作者的认真,感悟他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许多红学家抓住一个细节就开始穷追不舍地拓展、想象,拼命地把底层的东西挖出来给读者看,告诉我们当年繁杂礼仪、官场黑暗、家族斗争。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让后世>收获的东西。蒋勋告诉我们,《红楼梦》呈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眷恋和不舍,呈现了繁华若梦的“空”.细节处的想象可以日后慢慢添补,但首先,我们要跟着>故事情节走,读懂曹雪芹伏笔千里的草蛇灰线,读懂曹雪芹写在热闹处的落寞。“回到文本”,只有读懂文本,我们才有能力更好地去拓展、想象,了解这部百科全书的百科知识。

既然蒋勋的评论是多角度的,那书中也自然少不了红楼中人的处事对现在的启发。在分析探春当家一节中,蒋勋为我们展现了王熙凤、探春、宝钗这三个人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他们所用的方法及结果对现代的管理人员依然有启示。

蒋勋改变了我一味追求80 回后真正结局的执念——其实,认真读懂前80 回,更重要。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小说最后的结局。但每个人物以及读者的情都刻在了白雪之下,每一颗心,都在各种情感的磨砺下,领悟了“空”.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三)第一次邂逅《蒋勋说红楼梦》,是同事郑萍推荐。没想到,居然一见钟情。

《红楼梦》一直是梦中情人,那些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解读,正象它的不同侧面,时不时冒出来,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而蒋勋老师,早就听说的台湾知名文化人,他的解读,自然是第一时间订购。

蒋勋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和画家,也是一位红学家。蒋勋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蒋勋说红楼梦》仔细地讲解了《红楼梦》的一到八十回。每一讲,蒋勋都会参照文本,解释文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读者认识《红楼梦》,爱上《红楼梦》,理解《红楼梦》。

蒋勋在讲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讲到王熙凤的服饰,曾这样解说:“再看颈部‘项下戴着赤金盘璃璎珞圈’。璎珞,是一种珠宝,镶在黄金面板上。项链跟项圈不同,项链是比较细的链子,而项圈通常是一个很宽的黄金做的板状的东西上面镶着珠宝。‘赤金盘璃璎珞圈’,就是有点发红的黄金,上面打出了小的龙纹,龙纹上再镶上璎珞的项圈”.蒋勋这样逐字逐句地讲解,可以让读者们更加深刻、细致地理解《红楼梦》。

蒋勋在讲《红楼梦》的时候,很注重对“情”的理解,他曾说:“我觉得《红楼梦》一直在讲一个‘情’”.在讲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题目时,说道:“这两句的第一个字是‘情’跟‘意’,十九回整个在讲人世间的情意:宝玉和袭人的情意,宝玉和黛玉的情意。这种情意本身是可以扩大的,如果宝钗真正大度的话,也许也可以加入。我常跟朋友讲,十九、二十回是最让人百看不厌的,因为它没有大事发生,只有日常生活的悠远、情意的深长,这是作者写的最好的部分。”

在四辑的解读中,我慢慢分享蒋勋老师对青春、对美、对人性、对智慧、对生命状态的透彻认识。

在阅读《蒋勋说红楼梦》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悲悯、同情、宽容、通达、坚持、谦卑、救赎、无分别、净化的修行过程。

蒋勋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不仅引领读者去认识这些隐藏在文学背后的生命状态、情感,而且引导读者从不同的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美,体验美的力量。“美,其实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

蒋勋老师以慈悲做为生命的底色,以美为救赎。

台湾最喜欢的几位大家,居然都是学美术出身:刘墉、席慕容,还有蒋勋,或许由此见美之于生命的意义。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有一颗柔软的心。有美的感悟力,便可于细微处发现生命的光芒;有一颗柔软的心,便可于细微处体谅他人的心境。

我现在读了四辑读完了,真想对蒋勋老师说声谢谢!或许,这一辑一辑慢慢出版,也是一种修行,让我们慢读,因为蒋勋老师说过:“我一直在《红楼梦》里面修行。我想在假期读余下的四辑。真希望,就这样和大家一起读着《红楼梦》慢慢变老。”

或许,他本来就是希望这个阅读的时间变得长一些,让籍着慈悲与美的阅读成为读者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

听说林青霞每周从香港飞到台湾,专门去听蒋勋老师的一堂“说《红楼梦》”的课,因为听了蒋勋老师的课,令林青霞“安定”.我们一本一本追着读,亦算是各得其所了。

完成了与《蒋勋说红楼梦》四辑的约会,生命中多了些许的柔软,些许的细腻,些许的关怀。这就够了,生活还在继续,修行是一生的功课。诚如蒋勋老师说的:“《红楼梦》这本书读到某一阶段,你会希望走进人间,在六合夜市、官场、商场„„进入滚滚红尘,你将会更懂《红楼梦》。所以《红楼梦》的结局不在小说里,它的结局是在现实的人生里,因为曹雪芹经历过现实人生的起伏跌宕。”

第五篇: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三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一

在这本书中蒋勋老师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解说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老师认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举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单。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开始与宇宙对话。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蒋勋老师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使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二

在读《蒋勋说唐诗》之前,我以为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严肃的文学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坚持”的准备,却不想一打开此书后,就被简洁直白,旁征博引的评论,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气看完了才罢休。

这本书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时期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随之的发展和变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而蒋勋先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解说,令我对这首本以为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种风格。《将进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李白作诗不受格律束缚,反而善加运用,在作者的带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体会着李白用多变复杂的节奏韵律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安史之乱时期的诗圣杜甫,关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们二人有很多描写战乱,兵役重压下百姓的苦难和无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卖炭翁》的解读,令我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心里的悲哀和愤慨。而作者以两首诗对比白居易写《长恨歌》,表现出诗人的心境变化,令人感叹。李商隐的时代已是晚唐,昔日繁华只似大梦一场,在李商隐的诗中见到“向晚”,“凋碧树”,“夕阳”等意象,总让人感到一丝感伤。而有时,又有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有人说晚唐时的诗词藻华丽,但我读了这本书后,却感到自己明白了那个时代的诗人们那难言的情感。

在课堂上,我通过学习诗的形式,格律,平仄,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学习一首诗,而在这本书中,我随着作者细细感受每一首诗的精神,全然没有课堂上把诗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的全无意境,而仿佛有种沉浸在文学的氛围中的愉悦和轻松。书中不仅介绍唐诗,也详细地介绍了唐朝不同时期不同的风气,政治,大众的思想习惯,从而也使我很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认为诗人写的奇怪的地方有了正确的认识,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开放,才有了李白的随意潇洒;有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战乱时期,才有了杜甫这般的忧愁悲愤;有晚唐繁华落尽,才有了李商隐的感伤嗟叹。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伟大,而作者则带领我们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份伟大。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三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让我触摸到了安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朴实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爱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道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骄傲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如《蜀道难》开头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延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先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想,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世界那么大,读着他的诗,我有一点怅惘,也带一丝虚无。暑假中,我也常常会关上门呆个半天,只在妈妈叫我吃饭时,我才打开房门与外界接触。当然这些行为,引起了爸妈强烈的不满,但是,我却依然我行我素。当我把自己拘囿于仅有的几平方米的空间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在这里,我不受任何打扰,尽情做着我想做的事情。在自我拘禁的这段日子里,我写下了我的宝塔诗——浮萍

萍随风,飘零。

片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定风止。

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

无尽无穷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现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了。突然间明白了,李白骄傲的孤独是因为他的登峰造极无人能企及,而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孤独是多么片面、多么狭隘,这种孤独只有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辉,去欣赏、去模仿。我想,再过几百年,也许又会开出那充满智慧的花瓣吧!

下载蒋勋说宋词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蒋勋说宋词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五篇材料]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我这个人不太“喜欢”读书,总感觉同样是心灵的交织和精神的解放,我宁可去球场打上几个小时的球,也很难踏踏实实坐在一处安静地读一本好书。在读书方面我......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一)

    《蒋勋说》读后感(一) 蒋勋说自己读《红楼梦》是每天读一点,长年累月就读完了,并没有一口气读上几回和几十页。或许就因为如此,才可以细嚼慢咽,一点点消化,才可以深入理解领悟,接近......

    蒋勋说红楼梦读书笔记

    P1761 《壹周刊》 P1735 “宝玉想一想,果然有理。又道:‘老太太不放你也难。’袭人道我觉得袭人是很适合搞政治的人。她觉得她在,就好好地照顾宝玉,她不在,也会有更好的人来照顾......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 从昨天开始阅读《蒋勋细说红楼梦》第三辑。我知道,一旦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一个人的心上,这个人一离开,你就会跨掉。这是作者在评价袭人对宝玉的感......

    蒋勋经典语录

    蒋勋经典语录 【1】: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是最孤独的时候。 --蒋勋 《孤独六讲》 【2】: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

    蒋勋文章摘抄

    蒋勋文章摘抄——“够了”的快乐哲学 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是不是宝马或雪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有,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 听起来是不同的......

    xx说宋词的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 导语:青春的美是在于你决定除了青春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了,也不管以后是不是继续活着,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挥霍。本人精心准备了蒋勋说宋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

    宋词精选读后感

    宋词精选 读后感【1】 唐诗,宋词,各有它的精伦之处,我却独爱这宋词,有的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有的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词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我不是柳永,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