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文明之光》读后感
中华上下5000多年历史,又有多少豪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华文明之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华文明之光》读后感一
独自漫步在清晨湿润的空气中,我尽情地享受着微风送来的清新。葱茏的树林散发着幽香,不时传来鸟儿的啁啾。这片土地,是如此地祥和与宁静。流水潺潺,映着碧蓝的天空。东方升起的朝阳,映红了天边的云霞,映照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走到国旗下,我肃立,注目。飞扬的国旗在不停地翻滚着,奔腾着,那闪烁的光芒带着我的思绪,冲破这片幽静的天空,飞向那悠远而壮阔的地方。
那浩浩汤汤的黄河啊,气势雄浑,从天边涌来,一路狂奔,一路咆哮,震慑着神州大地,哺育着中华民族。泱泱华夏,悠悠五千年文明,从你这里开始。长城在你这里崛起,千万块巨石,千万人的血汗,由你凝聚;泰山在你怀里屹立,帝王将相的千秋功过,文人墨客的石文碑刻,任你评判;敦煌在你胸中腾飞,辉煌的壁画,悠远的智慧,因你翱翔……你见证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奇迹,以你动人心魄的宏伟,铸就这动人心魄的辉煌!
那滚滚东逝的长江啊,澎湃激昂,奔腾的江水卷起千层巨浪。你以你气吞山河的魄力,承载着中华文明之舟,让其扬帆远航,乘风破浪于历史的长河。你成就了李冰,都江堰就此筑起,滋润着天府之国的沃土;你成就了苏轼,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你成就了孙权,让他得以坐断东南,战乱之中保得江东太平,曹操当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你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哺育了多少中华儿女!你以你的波澜壮阔、豪情万丈,冲破千年的阻隔,让我中华散发文明之光。
中华文明,走在路上,走过千年,正在谱写新的篇章。自百年之前,人民浴血奋战开始;到1949年中国解放,无数战士的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飘满神州大地;再到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直到今天仍未止步。多少年风雨兼程,我们再创辉煌: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神州飞船、嫦娥一号;百年奥运,圆梦今朝;世博开幕,举世瞩目;多难兴邦,抗洪、抗雪、抗震、抗旱,救灾抢险,众志成城,可歌可泣……尽显我中国之精魂,尽展我华夏之雄风。
我看到:中华,文明之光,在熠熠生辉。那光芒,如今全集中在这朝阳下飘扬的国旗上。我心中起伏着,燃烧着,似乎要点燃这寂静的清晨。我深知,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巨龙在腾飞,中国在前进,文明之光在闪耀。
中华,文明之光,我为你骄傲!
《中华文明之光》读后感二我最喜欢读有关历史的书。从原先喜欢看历史故事到探求历史背景,然后到现在喜欢纯粹介绍历史的书,这些书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最近我读了《中华文明之光》,这本书共有厚厚的三本,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龙”说起,一直到现代文明,洋洋洒洒五千年历史尽现眼前,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无不让人心潮澎湃。
这套书籍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从“说龙”到“甲骨文”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从“炎帝与“黄帝”到“秦始皇”再到“孙中山”,从“《周易》与八卦”到“《诗经》再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真是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不仅是自强不息的文化,也是开放兼容的文化。《周易·乾卦》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哲人早就看到大自然运行的一条重要规律:唯有不断地自强,才能永久地自立。然而,自强又并不是自我封闭。老子早就说过“容乃公”,也就是说能兼容才称得上是公,大公才能使天下归心。所以,这本书给我们展示的中华文化又是向外开放的。唐代有那么多从日本和韩国来留学的学生和僧侣,丝绸之路那么繁荣,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捧着这厚厚的书卷,让我重温自己民族的文化,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她顽强的生命力和璀璨的光芒。我觉得自己好像走近了一座巨大无比的宝库,琳琅满目的瑰宝纷然呈现:祖先的道德情操,祖先的聪明智慧,各种各样富有营养的文明果实,让人如饮甘露。
这样的书本,不仅能拓展知识面,提升自己、陶冶自己,还能实实在在地帮助自己。这不,刚读完隋、唐、宋这段历史,其中的杜甫、李白、白居易、韩愈、范仲淹、欧阳修、陆游、辛弃疾、朱熹……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的生平、背景及故事等一一收入“囊中”,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陆游的《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朱熹的《观书有感》时好好地用了一把,我对这些人物的介绍和解读,不仅对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这些人物,课后主动地去寻找这些名人的踪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篇:《科技之光》读后感
《科技之光》读后感
当翻开这本厚厚的《科技之光》,当一位位科学家出现在我面前,我觉的自己是如此的渺小。这些人都是国家的人才,他们用尽毕生的心血投入科学的研究中,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他们为祖国的贡献数之不尽。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青年奋斗的目标。
在这本厚厚的书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气象学家——巢纪平,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我仔细看完他的生平事迹后,不由地为他的传奇生涯所深深折服。他出生在**的年代,成长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时期,可他以他那持之以恒之坚定信念,攻读完了高中。大学期间,他又以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得到了一位难觅之“伯乐”,在恩师的教导下,22岁便幸运地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30岁又成为中科院的副研究员,也是解放后我国最年轻的副研究员之一。在其事业与身心的鼎盛期,他又一次遭到十年浩劫的打击,可他对科学执著的信念,使他又一次挺了过来,之后艰苦创业之辛是凡人难以体会的,成功后又成为了一名园丁,教育了下一代,直至95年已到耄耋之年的他当上了中科院院士,但他并不骄傲,埋头苦干只为争取为中华民族奏出更加辉煌的乐章而努力。他,一位受过多次打击的人,也尝试过光环荣耀的滋味,他真地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可我环顾生活学习中的人,都生长在和平年代,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是反而没有几个人才涌现出来,这是为什么?我深深思忖:应该是我们少了那种年代才有的对学习的珍惜,那年代的学习机会是多么难得,要经过多少艰难困苦才能上得了学,而今,九年义务制教育,学习机会大大地上升,而学习的难得性则直线下降,以致不专心学业,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其次则是少了一份恒心,能在不断跌倒后爬起来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可现在的学生们娇生惯养,经不起雨打风吹,一次小挫折便有人一趴下便站不起来。试问这样娇弱,怎么可以承担祖国的重担,科学实验的无数次失败。第三之重要点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好人。人才人才,只有学会做人,才能逐步成才。一个人的道德标准,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的,要成为国之栋梁,必须学好国之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人才才是最大的财富。《科学之光》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哲理,也找到了自己许多不足,我一定会努力的,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
七年十班赵宇默
第三篇:《科技之光》读后感
当翻开这一本书,当一位位两院院士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方觉得自己在他们面前是那样渺小。这些人可谓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他们用尽毕生的心血投入科学的研究中,耄耋之年还不忘培养下一代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奉献一生。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青年奋斗的目标。在这本厚厚的书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气象学家——巢纪平,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我仔细看完他的生平事迹后,不由地为他的传奇生涯所深深折服。他出生在**的年代,成长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时期,可他以他那持之以恒之坚定信念,攻读完了高中。大学期间,他又以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得到了一位难觅之“伯乐”,在恩师的教导下,22岁便幸运地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30岁又成为中科院的副研究员,也是解放后我国最年轻的副研究员之一。在其事业与身心的鼎盛期,他又一次遭到十年浩劫的打击,可他对科学执著的信念,使他又一次挺了过来,之后艰苦创业之辛是凡人难以体会的,成功后又成为了一名园丁,教育了下一代,直至95年已到耄耋之年的他当上了中科院院士,但他并不骄傲,埋头苦干只为争取为中华民族奏出更加辉煌的乐章而努力。
他,一位受过多次打击的人,也尝试过光环荣耀的滋味,他真地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可我环顾生活学习中的人,都生长在和平年代,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是反而没有几个人才涌现出来,这是为什么?我深深思忖:应该是我们少了那种年代才有的对学习的珍惜,那年代的学习机会是多么难得,要经过多少艰难困苦才能上得了学,而今,九年义务制教育,学习机会大大地上升,而学习的难得性则直线下降,以致不专心学业,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其次则是少了一份恒心,能在不断跌倒后爬起来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可现在的学生们娇生惯养,经不起雨打风吹,一次小挫折便有人一趴下便站不起来。试问这样娇弱,怎么可以承担祖国的重担,科学实验的无数次失败。第三之重要点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好人。人才人才,只有学会做人,才能逐步成才。一个人的道德标准,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的,要成为国之栋梁,必须学好国之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一位真正的人才才是国家最大的财富。《科学之光》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哲理,也找到了自己许多不足,我一定会努力的,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
第四篇:《硅谷之光》读后感
《硅谷之光》读后感
计科1502 江煜州
0902150225 在中国的创业投资圈里,“硅谷”是个绕不开的词,似乎它带有某种魔力。不少创业者向别人说起自己的项目,会说像“硅谷的某某某”。毫无疑问,那里是很多创意的源头;而若换成批评者的角度,就带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为什么我们这儿不能诞生原创性的创新?就是因为没有学到硅谷的精髓,只知道简单复制。”
硅谷的确颇有其神奇之处:几十年来,它一直引领全球的科技创业浪潮;加上与华尔街的结合,又催生出一个个财富神话,其影响力早已超出创业投资的小圈子,成为社会大众的话题之一。从最早于车库中诞生的半导体公司惠普,到个人电脑时代最重要的几家公司如英特尔、苹果、思科、甲骨文,再到学生宿舍里创办的网络巨头们如网景、雅虎、谷歌、Facebook,硅谷就像一个“流动的圣节”,每隔三五年自我进化一次,并为全世界送出一批改变世界同时创造巨额财富的明星公司。
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无数新的公司从这里诞生,又在这里消亡;无数新的点子、新的发明在这里出现,带给世界以震撼,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无数财富在这里产生,无数泡沫在这里消亡;这里是巨头的乐园,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硅谷的光,照亮了整个世界科技的路!
硅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宏大的创业史,这里从上世纪一个贫瘠的圣塔克拉拉谷,摇身一变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中心的“硅谷”,与那些一群又一群来此创业的怀揣梦想与激情的人是分不开的。本书更着重从“人”的角度去诠释事业的成功失败,创始人的能力、视野、财力、人脉,甚至是口才都会影响最总的结果。当然,是否全身心的投入事业中去,加班加点工作,具有极客精神往往也是胜负的关键。或许是书籍完稿的时间太久,硅谷科技的发展史写到Yahoo便戛然而止,多少有些遗憾。不过从中还是能学习到不少美国人自己对硅谷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创业的不易,但同时也激发了我内心的一团激情的火,我为什么不能和他们一样,创造出自己的事业,缔造出属于我的辉煌呢?在这里,有“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专注研究,但是他却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以至于硅谷里都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人们记住的永远是成功的人,而成功者是不会轻易让机会从自己身边溜走的。
要想创业,不仅要对时机的把握非常敏锐,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热爱也是必不可少的。沃兹与乔布斯,这一对性格迥异的好朋友,由于对电脑的热爱而走到一起,他们让苹果诞生了!乔布斯的野心,沃兹德创造力,带着苹果走向辉煌,而之后乔布斯被赶出苹果,自立门户,而后又卷土重来的事情,又让我感受到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所打倒的,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必须对自己有着充分的信心,能直面任何挫折!
之后雄踞世界的微软,虽然开始并不在硅谷,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在硅谷存在着,由于电脑操作系统先驱加里·基尔代尔的一时大意和IBM所犯下的一个愚蠢的错误,成就了盖茨的微软系统统领天下,而盖茨也被认为是一个“拥有白鲨的本能,都是比它更冷血”的人。要想成功,就要善于抓住对手的失误,给你一个机会,你还世界一个惊喜。
创造甲骨文软件公司的拉里·埃里森,是硅谷的又一个传奇,他独特的思维,出色的个人魅力,以及他的远见卓识,让他带领着世界上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一次次从逆境中奋起,走向新的辉煌。
风险投资被作者称为统治硅谷经济的无形之手,而在硅谷风险投资领域最强的投资机构便是KPCB了。这个能够将涓涓细流变成浩浩江河的机构,让我们明白有时候别人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投其所好便会出现新的商机。KPCB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风险投资,让很多怀揣梦想与能力,却由于资金原因无法绽放的人走向成功,而这些人的成功,又给KPCB带来巨大的收益,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这也是创业中的一种新的思路与方向。
之后辉煌一时的网景出现了,网景由吉姆•克拉克和马克•安德森一手打造,或许有些人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来临了,它的名字就叫互联网。网景正是让互联网快速发展起来的最大功臣,当这样一个新的事物发展起来的时候,巨大的机遇与财富便接踵而来,网景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就了一段传奇。虽然网景最后在与微软的战争中失败,但这并不妨碍它曾经是英雄的事实。
微软,被称为“一家邪恶的公司”,凭借着自己在操作系统方面的垄断地位,雄踞世界第一多年,这样一个微软的背后,必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微软的人才,策略,技术无一不是世界顶尖的,微软的成功是无法否认的。
本书以雅虎结束,由于只记录到1999年的历史,雅虎的发展历史并没有讲完,但是抓住门户网站发展大潮的雅虎,被称作一个使人疯狂的网站,它把网站分类目录和搜索引擎结合在一起,开启了一种漂亮的商业模式——连接互联网,雅虎的股票也成了股票中的“巴斯光年”。
如果仅以成王败寇的结果论,书中涉及的一些人和公司已经被他们所创造的历史所遗忘:据说几年前,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曾问网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网景究竟是做什么的公司?”而像特曼、肖克利、基尔代尔这些名字,更是从未被外人所熟知。但看过这本书你就会了解,与其说硅谷是优胜劣汰的杀戮战场,不如说它是薪火相传的理想国。每一代硅谷人都试图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圣杯”,从晶体管到个人电脑,从路由器到浏览器,从搜索引擎到社交网络,下一代人又会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再进一步。而且,因为地理意义上的硅谷并不大,当地人享受着一种小国寡民似的群落血缘:乔布斯少年时期曾受到惠普创始人、英特尔创始人的教益,而当他功成名就,他又会跑去网景的办公室直言对方有哪些弊病。
因此,这本书所能呈现的不仅是硅谷的历史,更是硅谷的精神。正如书中主角之一约翰•杜尔的那句名言所说:“硅谷是一种思维状态”,它混合了大胆梦想、竭力创造、不畏失败、燃烧青春等诸多元素。一旦你在精神层面触及了硅谷的本质,无论你在硅谷,还是在北京、特拉维夫或班加罗尔,你都会从中获得给养。
看看历史,想想现在,不论我们是18岁还是80岁,不论我们是在创业或是做别的事情,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一把,即便是失败了,又如何?未来会告诉我们,为梦想而拼搏过,不会后悔。追寻梦想的生命,充满意义,从来不会晚。
第五篇:运营之光读后感
运营之光读后感
(一)我很认可“学无止境”所表达和传达的理念,学习不可中断。从事互联网工作已有几年,也看过不少有关互联网方面的书籍,但很多都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运营之光却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从中得到些启发,感触也颇多。
我在互联网圈摸索几年,所接触和学到的都是零碎的知识,没有形成体系。所以,一旦自己去主导一个项目,知识匮乏以及经验不足则凸显出来。这本书在这方面让我有了全面和颠覆性的从新认知。
读了这本书,想要分享给大家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解读。
一、全面
可以从内容上来看,具体划分为“黄老师十年运营历程回顾”“互联网发展史”“运营概念探讨”“运营具备的思维”“运营核心技能与方法”“运营宏观规律”“个人职业发展建议”等。以多角度、实例、结合个人经验等深入、独居个人观点的剖析运营体系。这是第一点给我的印象,也是每个人所急需补充的知识短板。
二、切合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本书案例多数是黄老师及其良师益友实践经验,可信度更强。
三、思考方式与思维
最大的惊喜之处就在这里,我们知道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但是思考方式与思维逻辑则很难掌握的。运营之光从流程化、精细化、生态化、破局、做局、回报后置意识等思考、思维与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角度,的确有可取之处。
四、破局点
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对我来说。黄老师将复杂的运营体系通过杠杆化的破局理念,讲问题迎刃而解。当然,知识需要学以致用,只有结合自己以及工作实际情况,加以锻炼,相信收货是很大的。
五、职业发展建议
这是一个亮点,每个职场新人多少,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所困惑。黄老师根据个人经历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给新人较客观的选择建议,这点个人觉得非常有意义。
本文是个人读后的几点感想,肤浅之处,请提出批评和建议。
运营之光读后感
(二)这本书本身就会发光
这本书看得不快。因为实操性很强,常常看着看着就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有什么可以拿来就用的。也有不少时候,引我思考了一些比较“虚”的东西。甚至看的过程中有两次因为内容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和认同,忍不住给作者的个人公众号留言,老黄说看完写个书评,我也痛快地答应了。我想即便没有约定也会写吧,毕竟这远远不只是一本实用的书。
好的内容或一个好的媒体,承载的是信息、思想、知识、价值主张等,而可能不是单一的资讯。
《运营之光》中的这句话可以完美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感受。老黄的文如其人、言行一致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近热映的电影《爱乐之城》里最为重大的一次冲突中,石头姐在高司令为自己不热爱的音乐而奔忙时,表达出强烈的不满,高司令不理解,他认为自己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并且一开始她也说并不喜欢爵士乐。这时,石头姐说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可是你让我喜欢上了爵士乐,人们会因为你对爵士乐的热情而受到感染……”
虽然以前的工作也或多或少跟运营有些关联,但我真正开始从事运营工作也不过是三个月前。很庆幸在这期间看到了《运营之光》,这本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老黄对运营的热爱让我深深地受到了感染。
我觉得对运营来说,也存在大量类似的“艺术”,它们或许是脱离“手段”而存在的,或许只有你真的存有某些“相信”或某些特定的“价值理念”,你才能把它们做好。
老黄用自己的存在证明了运营的价值,而他在运营中收获的乐趣也令人向往。
这本书的好看还在于,作者无处不在。即便是运营方法总结和案例分析,也有着老黄强烈的个人风格。看这本书就像是有一位老师就在你身边给你答疑解惑,并且这位老师一点儿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
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试着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老黄在书里引用了这句话,他说这足以成为他的其中一个信仰。这不难理解,因为整本书看下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老黄因为对运营这件事情的热爱而将其做到了极致,还有他对年轻一辈的殷切希望和苦口婆心的引导。
看到最后会非常感动,会觉得“光”这个字眼恰如其分,因为这本书本身就会发光。
(还没买这本书的童鞋别着急,老黄说 3 月份出的精装版会增补 20% 以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