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命运交响曲读后感
命运交响曲读后感(一)
每当看完一部电视连续剧总在想一个问题,这个电视生活中出现的几率有多大,又有多少是可以相信的,毕竟电视总是电视,可总有那么些生活中也是应该存在的吧。
就如《命运交响曲》,说实话,看之前觉得安娜真的很坏,但当我看到了12集后才发现为什么会这么坏,那么强势的一个人,不愿在别人甚至家人面前表现自己脆弱还要隐瞒恨意的人内心一定很苦吧!其实人性本善,只是在后天的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而走进了坏的泥潭不可自拔,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像安娜这样的人,不争不斗行吗,没有心机又行吗,不这样做升职会没有你的份,客户只会让别人拉走……生活中那一件事不是争来的呢,虽然没有学会争的方法与心机,但认识到这种情况应该也是必须的吧。每个人都是在这个大社会中被迫改变,只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生存下去。安琪这样的人社会中有吗,我现在是不敢相信,以前相信《还珠格格》中的紫薇并像她学习,总觉得善良可以征服所有的人,也以为所有的人都应该真心对待,可结果呢只是被别人当做傻瓜,真是可笑、可悲。现在的自己依然善良,但绝对不会对所有的人善良,看到街上东张西望的人我会去问他要不要帮忙,看到街上的小朋友我会小心的护送他过马路,看到流浪的小狗,我会去和它玩并给它买零食吃……但不会相信所有的人!
至于爱情,安娜真的爱承昊吗,不见得,三年多,身边没有一个人的安娜或许只是把他当成了自己唯一可以依赖的“亲人”,这算不上是爱情吧,当承昊遇见安琪,安娜或许只是直觉的认为,这个唯一的亲人也要被以前自己的“情敌”抢走而害怕、不服气,心里的那种感觉应该是没有人能体会到的吧。对于承昊来说安娜又是什么呢,真的像他说的。只是把安娜当做妹妹吗,也不见得,三年多的相互扶持,特别是在和家人关系不好的情况下,不只是妹妹那么简单吧。但不得不承认,安娜或许对他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毕竟他还有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母亲。这样看来,安娜真是可怜呀。至于尹浩明,也不算付出没有回报,毕竟安娜愿意为他生下孩子,而且是在陌生的美国,身边没有任何一个可以依靠的人的前提下,这个决定应该是不容易下的吧。安娜是爱他的,只不过安娜自己都不知道,以至于错过那个对自己最好的人,其实和一个爱自己的在一起比和一个自己爱的在一起要幸福的多。可所有的事情好像都不是这样,看来爱情真是盲目的,怪不得现在流行相亲,没有爱情就做将来的亲人。
忽然想起这部电视中的一个共同点,“小三”在社会上真是挺“吃香”的,这部电视里大有认同的现象。安娜的妈妈是,安琪的妈妈是,假象一下,如果安琪的爸爸没有死的话,估计安琪妈妈的“小三”角色会继续下去,只不过不同的是,安琪的妈妈还是属于那种好的“小三”,可现实中这样的“小三”有吗?有多少女子愿意没有任何好处的与自己不爱或者是与自己相差几十岁的人在一起,真是可悲、可悲呀!
可不管电视怎样演,生活毕竟是生活,电视之余可以思考一下自己该借鉴那些东西,但生活仍然要自己继续而且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命运交响曲读后感(二)
这个周末,何老师给了我一些“励志故事”,让我去读读,说很有意思的。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一个个的故事虽然短小,但都很感人。其中《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最令我感动了。我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敢于和命运搏斗,热爱音乐胜于自己生命的人,非常令人敬佩!
26岁,多么年轻啊,但贝多芬却在这个时候双耳听不见声音了,这样的命运对他是多么残酷呀!当时,他十分绝望,甚至想要自杀。因为,在贝多芬的心中,音乐比生命还重要!听不见声音,就像鸟儿失去了飞翔的翅膀!但是,后来,他还是战胜了自己,又回到了钢琴边,用牙咬住特意装在钢琴上的木棍,去感受音乐的震撼,用心去感受声音,用意志与命运顽强搏斗,最终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读到这里,我觉得他真是太伟大了!
想想我自己,虽然也比较喜欢音乐,钢琴也学了快四年了。但是和贝多芬比起来简直什么都不是了。我发现我的喜欢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因为,我练琴的时候总是不专心,一会上厕所,一会儿喝开水,一会儿剥剥指甲……从来都没有非常投入地练习弹琴,用心地享受音乐的美。特别是爸爸突然离开我们去天国后的那一年半里,妈妈沉浸在痛苦中,没能陪我学琴,我几乎都没去碰琴,好像弹琴是为妈妈弹的。想想贝多芬,耳朵聋了,对爱音乐的他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可他战胜了痛苦,又坐到了钢琴前面,弹琴作曲,最后,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曲子。我有明亮的眼睛,有灵敏的耳朵,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但是却不珍惜,真是不应该呀!如果,我也能像他一样真正去热爱音乐,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那么,有一天,或许我也能像他一样,弹奏出美妙的乐声,创作出能激动人心的乐曲的。
贝多芬,你爱音乐胜过自己的生命,你是我的榜样!
命运交响曲读后感(三)
今天听了《命运交响曲》这首乐曲,在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雨夜,海浪拍击着海岸。“--”这三声钢琴声描绘出了海浪十分急促,凶猛。好似千军海中游,万马海上奔。“——”的一声,又画出一副海浪拍击海岸的图片,并伴随这巨大的响声,好像平地炸了一声响雷。低声的小提琴又像海水退去,准备更猛烈的“进攻”。时不时,一声号响,如同一道闪电划过夜空,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又嘎然而止,干脆利落。几个浪头刚过去,一个巨大的浪头如同奔驰的骏马,朝岸边铺天盖地地压过来,它以排山倒海的阵势,势不可当地涌过来。“哄——”的一声,撼天动地。又以低声小提琴结束这场海啸。
听完了,我陷入沉思:生活总是会有不如意,那些困难像一个一个巨大的海浪,要把你给击垮,被海浪吞没。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打击,挫折时。为何不尝试用笑脸面对困难,用乐观化解打击,用快乐改变挫折呢?用左手拍响右手,我们不向困难低头,用右手拍响左手,我们大踏步向前走。人生像在大海上的小船,无论前方多么危险,无论你对前方多么一无所知,你只要握紧手中的舵,就勇敢地向那新大陆驶去吧!
第二篇:《个性与命运交响曲》读后感
最近看了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柯尼希的《个性与命运交响曲》一书,觉得书中阐述的内容,非常朴实而深刻。它对人的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认为人的性格分为抑郁型性格、强迫型性格、羞怯型性格、歇斯底里型性格、攻击型性格、精神分裂型性格,并对每种性格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他在娓娓而谈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让人叹服。
对照书中的相关理论,学以致用,分析自己性格的优缺点,我觉得该书的理论确如一面镜子,让自己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从而去有意识地克服性格中的缺点,发扬性格中的优点,做一个身心和谐的人。
由此,我也觉得,这再一次说明了书要读杂,学哪一门并不意味着只掌握这一门,就不顾其余了,要做一个综合素质的人,还要多方面地汲取营养,对于写作而言,不是为了单纯的写作而写作,写作是脑中积存、沉淀的多种养分,在一瞬间喷薄而出,形成思维结晶的过程。
第三篇:命运交响曲教案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二、教学重点:
欣赏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两个同学表演“见面握手”(1)互相看的见
(2)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味出点什么来?
我们请这两位同学说说他们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理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
1、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2、观看录象片段,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象来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
我想,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命运交响曲”
三、《命运》欣赏
1、欣赏呈示部,师: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现了哪些画面?
请学生谈感受
2、感受两个主题音乐并会哼唱主题旋律。a第一主题:命运主题 0 3 3 3 1 师:你从哪句旋律感觉到贝多芬在和命运作斗争?
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
对于这个主题动机,贝多芬是这样说的:“命运就是这样来敲门的”
我们一起把这个命运主题来哼唱一下。
学生模唱,要求力度强,并能伴以敲门的动作。
b 第二主题:英雄主题 5 1 7 1 2 6 6 5 师: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乐章的第二主题,(听音乐)
谈谈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力度变得柔和,速度缓慢,旋律更优美)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抒情旋律,抒发了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追求。我们把这个主题命名为“英雄”。
学生一起模唱。用“啦”来表现。边唱边引导学生画波浪线来表现旋律。C、两个主题音乐的对比
请男同学唱命运主题,女同学唱英雄主题。用歌声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不错,其实我们刚才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班还会出一个指挥家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上最出色的指挥家“奥地利指挥家—卡拉亚”,请大家看看他是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D、欣赏视频《命运交响曲》
四、交响曲、奏鸣曲
1、奏鸣曲
师:其实我们刚才欣赏的只是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它还包括展开部、再现部。这种曲式结构叫奏鸣曲式。(课件展示)
2、聆听展开部
3、聆听再现部
4、交响曲
出示交响乐团的画面,了解交响乐团的乐器位置
五、谈谈你的感受
六、拓展 维也纳“三杰”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乐派中,为交响曲作出杰出贡献的有三位音乐家,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们是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把交响乐的形式和体裁进一步完善,医生创作了140多部交响曲,因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交响乐,为世界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贝多芬,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坚韧的理想主义震撼着世界乐坛,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七、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第四篇: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
信工1002
陈碧希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音乐是大自然开辟之初的一息,至此万物纷繁不止,音乐家用心灵来谱写整个世界,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的,只有能感知音乐的世界里生命才是多彩的。
交响乐是最能展现功力的音乐形式,这需要整个乐团的和谐共鸣,也需要每个人的无间配合,在交响乐里没有个人主义,所有的演奏都是相互依存的。天籁与人籁的和谐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和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他在生命里最低沉的时刻所创作的,在这里他融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也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整个乐曲激扬高亢、回旋不止,把所有与之共鸣的人都笼罩在一种不可名状的意境里。
人类的文艺不光是中国的达到了颠峰,其他民族也有绝世的佳品,中国人要想发展就不能不了解西方的文化与艺术,并且要大胆的吸收他们的长处。对于音乐在西方成就最高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海顿,第二个是莫扎特,第三个是贝多芬。如果说莫扎特象李白的话,那么贝多芬就与杜甫的风格极其相似,那样的意境每使我沉寂当中而忘掉世间的一切,对于音乐我更欣赏贝多芬。
音乐非音乐,是名音乐。音乐要表达的是心灵的力量,而不是苍白的音符,欣赏音乐是要欣赏它的灵魂而不是形式,当今的流行音乐虽然个性鲜明,但却不能给心灵带来震撼,因为他们缺少对人生与世界的考问。
对于音乐我还是喜欢古典主义的,因为这样的音乐能给人以精神的洗礼,听古典派演奏家的演奏就象是在看整个世界,那和谐的共鸣当真饶梁三日不绝不于耳。人生终究要会欣赏艺术的,否则这样的人生是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真、善、美的。
这里我们共同欣赏贝多芬先生的《命运交响曲》,感受这生命的音乐。希望大家能把一切都暂时抛下,用心来倾听这生命之曲,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才可能与之共鸣。
在此向贝多芬致敬!!
第五篇: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
对于贝多芬的作品,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四岁就被迫开始学习音乐,由于父亲是个酒鬼,所以经常半夜醉醺醺地喝酒回来让贝多芬练琴。在贝多芬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酗酒失声,家境陷入贫困,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这些故事经历都让我感到了对这个音乐伟人童年生活的一种同情,我会思考:“这么小就被迫学习音乐,他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贝多芬继续学习音乐?我17岁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如果遇到贝多芬的境遇,自己该怎么办?”等等。在了解了贝多芬人物命运的基础上,我听了贝多芬的交响作品,体会深刻。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思考之外,也有了对人生以及成长的体会和思考。
贝多芬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德国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音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的创作意图又在哪里?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而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罗曼·罗兰对《命运交响曲》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他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干扰,让他苦不堪言。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完全是其精神上的胜利,来自于对“命运的挑战”。所以在自己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之后,他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这一自我斗争的主题。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这首交响曲让我体会到,面对困难,应该决不屈服,勇敢的挑战不幸的命运,最终战胜命运,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