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2022-05-25 09:0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范文

15岁,知青下乡,陕北插队;22岁,走出窑洞,清华求学;26岁,大学毕业,在京工作;28岁,主动申请,来到基层;32岁,离开正定,厦门履新……习近平的青春成长故事常被提起,七年知青岁月更是其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学习那段特殊的日子。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经历了什么?

1969年1月13日,北京站,人山人海。知青、来送行的家人挤满了站台。这是北京知识青年即将启程“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时的情景。年仅15岁的习近平,就在其中一列开往陕北的“知青专列”上。坐了一天一夜火车,又冒着滚滚飞扬的黄土乘坐卡车,紧接着再步行十几里山路……最后进入眼帘的,尽是“穷山僻壤”,这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青年习近平插队的地方,直到1975年10月离开,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度过了七年难忘的成长岁月。

初到梁家河,恶劣的自热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就给习近平和知青们带来了严酷的“四大关”。知青们吃惯了精米细面,遇到了陕北的粗粮,喉咙都“燥得冒烟”,一度是遇到生肉都想咬一口。总书记曾回忆到,除了“饮食关”,还有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对于知青来说,其他还只是皮肉上的困难,“思想关”才是最难过的关口。很多知青来之前,对于革命圣地延安更多是一种未知的崇敬,可一看到眼前光秃秃的黄土地,有人甚至怀疑是走错了路。不到两年,周围家庭成分好的知青陆续走了一大半,相比之下,像习近平这样的所谓“黑帮子弟”,走出黄土高原的可能性在当时看来真的十分渺茫。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北京与延川的天壤之别,青年习近平也曾陷入过犹豫与彷徨。

受挫不短志、逆境也涅槃。他在艰难环境中毅然选择了前行的道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没过多久,就连过数关,“不怕咬了”“什么都吃了”,还成了“最壮的劳动力”,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

艰苦的环境反而成为了锻炼的平台。

七年的时间,他从未放弃读书和思考。晚上,他经常点上一盏煤油灯,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煤油烟常常是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

七年的时间,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即便作为所谓“黑帮子弟”处境艰难,但他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10次写入党申请书,不屈不挠,饱经周折入团入党。

七年的时间,他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为解决农村烧柴难问题,带领村民外出取经,用3个月时间就让家家都点上了沼气灯,震动了全县。延川县,也成为了全省办沼气的样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印证了好干部的标准。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收获了什么

七年的时光让青年习近平真正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锻造了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了高尚的人格精神,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七年知青岁月让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与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今天,我们看总书记到基层调研时,会给敬老院的老人端饭,会冒雨与港口的工人交谈,会盘腿在炕上跟老乡“唠嗑”……在全民战“疫”中毅然决然按下生产经营活动“暂停键”,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总书记从人民中走来,时刻把普通群众的疾苦放在心头。

七年知青岁月是他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总书记曾这样回忆道:“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七年知青岁月让他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2002年他公开发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因为心中有国、心中有党、心中有民,青年习近平才能积极面对人生际遇,在苦难历程中完成人生嬗变。

七年知青岁月也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总书记在2015年重回梁家河看望群众时曾说过一句话“当年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我将来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七年的时光让治国理政的思想在青年习近平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我们新时代青年能从中体会、感悟、学习什么

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我们新时代青年能从中体会感悟学习什么?

一是锤炼以苦为乐的意志品质。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际遇,都要面对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应在应当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必须学好“吃苦”这个人生的必修课。

二是培塑勤奋学习的精神追求。

青年习近平留给老乡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爱看书”、“好学”,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伴随终身、受益终身。

三是锤炼敢于担当的政治品质。

说到底,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不能遇事就原地踏步,遇到困难就往后退缩,要把敢于担当作为共产党人立身的第一品格。

四是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总书记看齐,永葆初心和使命。

我们不难发现,总书记面带微笑、扛着铁锹的形象同30年前十分相像。30年,很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不变的是他熟悉的坚定有力的姿态,不变的更是为民的情怀,他把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土地的担当,深深融入了他的人生追求之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希望我们通过重温那段历史,激励我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华章。

下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言 自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3月17日《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在《学习时报》连载后,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书中的系列采访实录来源自与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今年十一期间,仔细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总书记 “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成长经历以及在陕北的知青生活,让我感受颇多。一是理想信念的选择。总书记不满16岁就响应......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梦想从学习开始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笔者深深为习主席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建筑工程系 颜道淦 9月28日下午,我们建筑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共同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完之后,我感触颇多。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艰苦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我正经历着我的青春,我正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新旧交替之际,我也站在了20岁的关隘,如......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正式出版,吸引众多读者争相购买。书里讲述了习总书记扎根农村、扎根农民,展现了一代领导人在农村艰苦历练,坚韧......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它的描写,我看到了总书记在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