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惯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由唐坚、周建武编著的《习惯》一书,感慨颇多,该书从许多方面介绍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身是多么的重要,其中列举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事例,我总的感觉是: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读后感。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如果此习惯性动作是好的,那难能可贵,反之则大伤脑筋,例如在我们日
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事情只有某某人才会做得出来”,当事后查实,十有八九不会有错。当然“这个事情”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对周围他所熟悉得人都有一个判断,当然不同的人的判断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各人的价值观不同所造成,但有一项是不变的,那就是社会有一个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例如:为人宽厚、信守承诺、好学上进、热心助人等等。因此,要成为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人,你必须养成一个为大多数公众所认同的行为习惯,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付出代价的,甚至要克服私欲,孔子说得好:“克己复礼”。
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到达成功的彼岸。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一般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往往只是知其然,而牛顿不是这样,他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当他在果园里散步时发现果子总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再进一步观察,不光是果子,任何东西只要在没有外力的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向地心的方向奔去。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了自由落体现象并从此引申出万有引力定律,如果牛顿不具备这样的思维习惯,此项发现有可能归于别人的名下。
在工作中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工作习惯,不要以为“问”是丢人的事,因为“不懂”是常态,请问有谁的知识是生而有之的?要解决“不懂”就要“问”,向懂的人问、向书本问,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学校的老师总是对学生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先预习再听课,道理就在这里,读后感《习惯读后感》。工作也是如此,遇到困难,“问”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经,且不会觉得没有面子,而且问来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因为人不可能是全才,好问会给人好的印象。圣人孔子就有好问的习惯,一天孔子去太庙参加祭祀活动,他不懂祭祀规矩,于是不停地问这问那,有人在背后笑他:“孔子不是圣人吗?怎么什么都问?”孔子听了,很坦然地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什么不好!”。近代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发现的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对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勤于思考别人不思考的东西,问别人不问的问题。
有的人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其实他哪里知道有成就的人在他取得成就之前不也和你一样,人家为什么不怨天尤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从小腿就残疾,初中没毕业,命运对他来说是残酷的吧!在他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图书管理员期间博览群书,他甚至能在黑暗中找到任何一本所要的书,由于他的努力被破格提拔为助教,当时这在清华时没有先例的。这与个人的奋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分得开吗?
所以养成好的习惯对工作和生活是有巨大帮助的,好的习惯能让你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并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又能影响一个人的形象,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篇:习惯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由唐坚、周建武编著的《习惯》一书,感慨颇多,该书从许多方面介绍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身是多么的重要,其中列举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事例,我总的感觉是: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如果此习惯性动作是好的,那难能可贵,反之则大伤脑筋,例如在我们日
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事情只有某某人才会做得出来”,当事后查实,十有八九不会有错。当然“这个事情”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对周围他所熟悉得人都有一个判断,当然不同的人的判断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各人的价值观不同所造成,但有一项是不变的,那就是社会有一个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例如:为人宽厚、信守承诺、好学上进、热心助人等等。因此,要成为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人,你必须养成一个为大多数公众所认同的行为习惯,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付出代价的,甚至要克服私欲,孔子说得好:“克己复礼”。
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到达成功的彼岸。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一般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往往只是知其然,而牛顿不是这样,他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当他在果园里散步时发现果子总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再进一步观察,不光是果子,任何东西只要在没有外力的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向地心的方向奔去。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了自由落体现象并从此引申出万有引力定律,如果牛顿不具备这样的思维习惯,此项发现有可能归于别人的名下。
在工作中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工作习惯,不要以为“问”是丢人的事,因为“不懂”是常态,请问有谁的知识是生而有之的?要解决“不懂”就要“问”,向懂的人问、向书本问,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学校的老师总是对学生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先预习再听课,道理就在这里。工作也是如此,遇到困难,“问”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经,且不会觉得没有面子,而且问来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因为人不可能是全才,好问会给人好的印象。圣人孔子就有好问的习惯,一天孔子去太庙参加祭祀活动,他不懂祭祀规矩,于是不停地问这问那,有人在背后笑他:“孔子不是圣人吗?怎么什么都问?”孔子听了,很坦然地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什么不好!”。近代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发现的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对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勤于思考别人不思考的东西,问别人不问的问题。
有的人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其实他哪里知道有成就的人在他取得成就之前不也和你一样,人家为什么不怨天尤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从小腿就残疾,初中没毕业,命运对他来说是残酷的吧!在他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图书管理员期间博览群书,他甚至能在黑暗中找到任何一本所要的书,由于他的努力被破格提拔为助教,当时这在清华时没有先例的。这与个人的奋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分得开吗?
所以养成好的习惯对工作和生活是有巨大帮助的,好的习惯能让你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并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又能影响一个人的形象,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第三篇:习惯读后感
习惯读后感范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惯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惯读后感1当别人对你做出友善之举时候,你是否会心存感激?但是,你会让这种感激变成一种习惯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习惯》。主要讲述了卡罗尔经常给他的邻居送馅饼,一开始,卡罗尔的邻居对卡罗尔的善举心存感激,过了几次后就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最后,他因为卡罗尔工作忙,没给他送馅饼而大喊大叫。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对史密斯夫人说:“你的邻居并没有义务给你做馅饼,你却把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这太不应该了。你应该礼尚往来,也给卡罗尔送一些礼物。这样,你们的邻里关系才会变得融洽,和睦。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看到了史密斯夫人的所作所为,我开始反省自己。我以前也干过这样的事,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地上班,辛辛苦苦地为我们挣钱,下班还要给我做饭,晚上还要给我辅导作业,周末还要送我上特长班。刚开始,我还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后来,我把这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开始向爸爸妈妈发脾气,有时候妈妈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时,我就大发雷霆,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对爸爸妈妈心存感激,长大以后报答爸爸妈妈。
有感激到抱怨,也许这个过程并不漫长,但是,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当中的变化。以后我要对别人的善举知恩图报。做一个心存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习惯读后感2感恩,你学会了吗?有人会说:“感恩还用学吗?当别人向我做出友善之举时,我就会感谢他呀?”可是,如果别人一再向你伸出友善之手,你还会再像刚开始一样无比感激吗?是的,我想肯定有人不会再如开始时那般感激了,甚至有人会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时还会因此抱怨、生气。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习惯》。讲的是卡罗尔为了向邻居史密斯夫妇表示友好,做了一个馅饼给他,史密斯夫人无比感激,第二次收到史密斯夫妇也是很感谢,第三次史密斯夫妇只简短地说了一句“谢谢”,第四次时甚至有些抱怨时间有些晚,接着,卡罗尔因为忙,没有做馅饼,史密斯夫人异常生气。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很生气。当别人一直向你表示友好时,你为什么会觉得理所应当呢?你怎能可以从惊喜万分,变得比较激动,变成平淡,再变得抱怨呢?是不是有些贪得无厌了呢?当你接受别人的友善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要礼尚往来,也对别人的`友善表示一些回报呢?
还记得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面对记者的提问,霍金用电脑艰难地打出了一下几句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最后这位科学巨人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要心怀感恩的心,在生命的旅程中我首先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还要感恩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更要感恩我身边的人!
马骉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早上都会坐着马骉爸爸的车去上学。有一次,马骉爸爸出差了,马骉姐姐开车送我们去上学。因为姐姐刚学开车,车开得有些慢,所以我们俩就迟到了,当时我们还埋怨姐姐,现在想一想,真的很惭愧,这么冷的天,姐姐还早早出门送我们,我怎么能还埋怨姐姐呢?姐姐,对不起了!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会更加留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我会感谢身边的人对我帮助,对你们心存感恩,就像树木会感恩阳光的德泽,小草会感恩大地的馈赠,鱼儿会感恩海洋的胸怀,飞翔的雄鹰会感恩蓝天的辽阔。
感恩要常记心间,真情永驻心田,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习惯读后感3如果不看作者,我会以为这是日本人写的书。因为在我印象里,美国人写书喜欢往深了讲,日本人写书喜欢往细了说;美国人写书喜欢引用文献,日本人写书喜欢罗列要点;美国人写书喜欢逻辑清晰,日本人写书喜欢步骤详细。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56个具体案例,总结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帮助读者快速养成好习惯。本书的第一章给读者介绍了微习惯的惊人力量,以“边际收益”为理论依据,用布雷斯福德带领英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多次得冠的故事,告知我们细微变化的神奇功效。
而且作者告诫我们要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目标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这些结果的过程。如果你是教练,你的目标可能是让自己带的队伍赢得冠军。你的体系就是你招募球员,管理助教和训练的方式。如果你是企业家,你的目标可能是创建一家营业额上百万美元的企业,你的体系就是测试产品创意,雇佣员工和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
如果你是音乐家,你的目标可能是研究一首新曲子。你的体系就是你练习的频率,你如何分解和处理高难度曲段,以及你从导师那里获得反馈的方法。本书第二章围绕“习惯塑造身份”进行。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自身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但是假如你属于只想消费,不愿创造的人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但是假如你总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不参与的任何健身活动。
习惯读后感4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刚开始我们都会心存感激,但当习惯了以后,我们就会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当他人不再奉献爱心时,我们可能会抱怨。这样做对吗?今天,我就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习惯》。
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卡罗尔的人,想为她的邻居烤馅饼,邻居史密斯夫人因为每周都能收到卡罗尔的馅饼,慢慢地就习以为常了。而当有一天,卡罗尔没有给史密斯夫人送馅饼时,她竟然由最初的惊喜变成了愤怒。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卡罗尔是一个热心的人,而史密斯夫人则是一个得寸进尺的人。当第一次得到馅饼时,她惊喜万分;第二次,她的心情变得比较激动;第三次时,可以看得出,她已经觉得卡罗尔给她送馅饼是理所应当的了;第四次,她开始抱怨卡罗尔送得有点儿晚了;而第五次,她竟然开始挑剔口味了!当卡罗尔第六周没时间为她烤馅饼时,她还向卡罗尔发脾气。
看到这里,我真想问问史密斯夫人:卡罗尔凭什么每周为你烤馅饼?你懂得什么叫礼尚往来吗?你不管怎样,也应该回送给卡罗尔一些你自己的小制作啊!可你不但没有为卡罗尔做些什么,还去抱怨曾经为你奉献的人,显然,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每次放学去爸爸单位,总能在半路遇见来接我的爸爸,可是有一次,当我一如既往地往回走时,没有遇见爸爸,到了单位也没有看到爸爸的身影。这次是怎么回事?我生气地给爸爸打了电话:“喂,你怎么不来接我?你到哪儿去了?”我越说越生气,伤心地哭了起来。不一会儿爸爸就回来了,我还是很生气,继续向爸爸发脾气。现在想起来,我不也是把爸爸的爱心当成了理所当然了吗?当时真是不应该。
由感激到抱怨,这个过程虽不是很漫长,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变化。所以,面对别人的爱心奉献,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把感激常记心间,把真情永驻心田!
第四篇:《习惯》读后感
《习惯》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惯》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习惯》读后感1感恩,你学会了吗?有人会说:“感恩还用学吗?当别人向我做出友善之举时,我就会感谢他呀?”可是,如果别人一再向你伸出友善之手,你还会再像刚开始一样无比感激吗?是的,我想肯定有人不会再如开始时那般感激了,甚至有人会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时还会因此抱怨、生气。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习惯》。讲的是卡罗尔为了向邻居史密斯夫妇表示友好,做了一个馅饼给他,史密斯夫人无比感激,第二次收到史密斯夫妇也是很感谢,第三次史密斯夫妇只简短地说了一句“谢谢”,第四次时甚至有些抱怨时间有些晚,接着,卡罗尔因为忙,没有做馅饼,史密斯夫人异常生气。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很生气。当别人一直向你表示友好时,你为什么会觉得理所应当呢?你怎能可以从惊喜万分,变得比较激动,变成平淡,再变得抱怨呢?是不是有些贪得无厌了呢?当你接受别人的友善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要礼尚往来,也对别人的友善表示一些回报呢?
还记得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面对记者的提问,霍金用电脑艰难地打出了一下几句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最后这位科学巨人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要心怀感恩的心,在生命的旅程中我首先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还要感恩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更要感恩我身边的人!
马骉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早上都会坐着马骉爸爸的车去上学。有一次,马骉爸爸出差了,马骉姐姐开车送我们去上学。因为姐姐刚学开车,车开得有些慢,所以我们俩就迟到了,当时我们还埋怨姐姐,现在想一想,真的很惭愧,这么冷的天,姐姐还早早出门送我们,我怎么能还埋怨姐姐呢?姐姐,对不起了!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会更加留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我会感谢身边的人对我帮助,对你们心存感恩,就像树木会感恩阳光的德泽,小草会感恩大地的馈赠,鱼儿会感恩海洋的胸怀,飞翔的雄鹰会感恩蓝天的辽阔。
感恩要常记心间,真情永驻心田,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习惯》读后感2当别人对你做出友善之举时候,你是否会心存感激?但是,你会让这种感激变成一种习惯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习惯》。主要讲述了卡罗尔经常给他的邻居送馅饼,一开始,卡罗尔的邻居对卡罗尔的善举心存感激,过了几次后就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最后,他因为卡罗尔工作忙,没给他送馅饼而大喊大叫。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对史密斯夫人说:“你的邻居并没有义务给你做馅饼,你却把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这太不应该了。你应该礼尚往来,也给卡罗尔送一些礼物。这样,你们的邻里关系才会变得融洽,和睦。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看到了史密斯夫人的所作所为,我开始反省自己。我以前也干过这样的事,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地上班,辛辛苦苦地为我们挣钱,下班还要给我做饭,晚上还要给我辅导作业,周末还要送我上特长班。刚开始,我还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后来,我把这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开始向爸爸妈妈发脾气,有时候妈妈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时,我就大发雷霆,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对爸爸妈妈心存感激,长大以后报答爸爸妈妈。
有感激到抱怨,也许这个过程并不漫长,但是,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当中的变化。以后我要对别人的善举知恩图报。做一个心存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习惯》读后感3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这种感激,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报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这种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但是,我们都能注意到吗?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它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文章的名字是《习惯》。
卡罗尔为了表达对邻居史密斯的友好,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邻居史密斯夫人的家门前,她打开门望着馅饼,惊喜万分,十分感谢。看到邻居这么高兴,卡罗尔决定再为邻居做一个;第二周到了,邻居又看到卡罗尔为她烘烤了馅饼,同样是感谢了卡罗尔,但感谢却有所减弱;第三周,卡罗尔依然为邻居带来了馅饼,而邻居好像习惯了似的,感谢很平淡;第四周,不耐烦的邻居开始抱怨馅饼送晚了;第五次,邻居开始挑剔,对馅饼提出了要求;后来一周,卡罗尔很忙,没顾上为邻居做馅饼,邻居居然愤怒地对卡罗尔大喊:我的馅饼呢?
这篇短文让我知道了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一个好习惯或一个坏习惯能左右人的命运,好习惯能让人成才,坏习惯能让人失去理智。显然,文中的邻居就是坏习惯左右了思想。不要觉得别人在理所应当地为你做事。这篇文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邻居从十分感谢到对卡罗尔愤怒的大喊大叫,卡罗尔一次次对邻居的好意却遭到了邻居的报怨,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力量。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有。你可能会说我没有!,那也许是你没注意到。小的时候每天带水上学,都是妈妈帮我灌好装进书包,有一次妈妈没有给我装水,我依然习惯地背着书包上学,那一天我就没喝上水,晚上妈妈来接我时,我还不停地报怨妈妈不给我装水。还有很多生活上的小事:每一次妈妈都准点来接我,但有一次来晚了,我也会不停地报怨;以前每天晚上都是妈妈来给我铺床铺被子,有一次妈妈没有铺,我也一样开始报怨……,这些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过,但是我们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都不再抱怨,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依赖和错误,变得不再依赖、不再犯错。
每个人身上存在一系列的习惯,最终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前途。虽然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还是让我们在儿童时就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开始吧。
第五篇:《习惯》读后感
《习惯》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惯》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惯》读后感1感恩,你学会了吗?有人会说:“感恩还用学吗?当别人向我做出友善之举时,我就会感谢他呀?”可是,如果别人一再向你伸出友善之手,你还会再像刚开始一样无比感激吗?是的,我想肯定有人不会再如开始时那般感激了,甚至有人会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时还会因此抱怨、生气。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习惯》。讲的是卡罗尔为了向邻居史密斯夫妇表示友好,做了一个馅饼给他,史密斯夫人无比感激,第二次收到史密斯夫妇也是很感谢,第三次史密斯夫妇只简短地说了一句“谢谢”,第四次时甚至有些抱怨时间有些晚,接着,卡罗尔因为忙,没有做馅饼,史密斯夫人异常生气。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很生气。当别人一直向你表示友好时,你为什么会觉得理所应当呢?你怎能可以从惊喜万分,变得比较激动,变成平淡,再变得抱怨呢?是不是有些贪得无厌了呢?当你接受别人的友善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要礼尚往来,也对别人的友善表示一些回报呢?
还记得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面对记者的提问,霍金用电脑艰难地打出了一下几句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最后这位科学巨人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要心怀感恩的心,在生命的旅程中我首先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还要感恩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更要感恩我身边的人!
马骉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早上都会坐着马骉爸爸的车去上学。有一次,马骉爸爸出差了,马骉姐姐开车送我们去上学。因为姐姐刚学开车,车开得有些慢,所以我们俩就迟到了,当时我们还埋怨姐姐,现在想一想,真的很惭愧,这么冷的天,姐姐还早早出门送我们,我怎么能还埋怨姐姐呢?姐姐,对不起了!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会更加留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情,我会感谢身边的人对我帮助,对你们心存感恩,就像树木会感恩阳光的德泽,小草会感恩大地的馈赠,鱼儿会感恩海洋的胸怀,飞翔的雄鹰会感恩蓝天的辽阔。
感恩要常记心间,真情永驻心田,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习惯》读后感2当别人对你做出友善之举时候,你是否会心存感激?但是,你会让这种感激变成一种习惯吗?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习惯》。主要讲述了卡罗尔经常给他的邻居送馅饼,一开始,卡罗尔的邻居对卡罗尔的善举心存感激,过了几次后就觉得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最后,他因为卡罗尔工作忙,没给他送馅饼而大喊大叫。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对史密斯夫人说:“你的邻居并没有义务给你做馅饼,你却把它当做理所当然的事,这太不应该了。你应该礼尚往来,也给卡罗尔送一些礼物。这样,你们的邻里关系才会变得融洽,和睦。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看到了史密斯夫人的所作所为,我开始反省自己。我以前也干过这样的事,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地上班,辛辛苦苦地为我们挣钱,下班还要给我做饭,晚上还要给我辅导作业,周末还要送我上特长班。刚开始,我还心存感激,可是到了后来,我把这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开始向爸爸妈妈发脾气,有时候妈妈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时,我就大发雷霆,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我以后要对爸爸妈妈心存感激,长大以后报答爸爸妈妈。
有感激到抱怨,也许这个过程并不漫长,但是,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当中的变化。以后我要对别人的善举知恩图报。做一个心存感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习惯》读后感3如果不看作者,我会以为这是日本人写的书。因为在我印象里,美国人写书喜欢往深了讲,日本人写书喜欢往细了说;美国人写书喜欢引用文献,日本人写书喜欢罗列要点;美国人写书喜欢逻辑清晰,日本人写书喜欢步骤详细。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56个具体案例,总结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帮助读者快速养成好习惯。本书的第一章给读者介绍了微习惯的惊人力量,以“边际收益”为理论依据,用布雷斯福德带领英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多次得冠的故事,告知我们细微变化的神奇功效。
而且作者告诫我们要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目标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这些结果的过程。如果你是教练,你的目标可能是让自己带的队伍赢得冠军。你的体系就是你招募球员,管理助教和训练的方式。如果你是企业家,你的目标可能是创建一家营业额上百万美元的企业,你的体系就是测试产品创意,雇佣员工和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
如果你是音乐家,你的目标可能是研究一首新曲子。你的体系就是你练习的频率,你如何分解和处理高难度曲段,以及你从导师那里获得反馈的方法。本书第二章围绕“习惯塑造身份”进行。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自身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但是假如你属于只想消费,不愿创造的人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但是假如你总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不参与的任何健身活动。
《习惯》读后感4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懒惰、拖延和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数计划都难以最终执行、不了了之?纵然年复一年地制定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决心/计划),那些表过决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现,等待被完成。
我曾经听朋友转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经历。想拥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锻炼的过程中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最后,健身这样短期内成效不明显的计划,总是半途而废。很典型的两个故事是,有的人因为办了卡,为了不浪费,终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开卡时到健身馆一两次,卡快过期时才想起去一次,其他时候都没能鼓起勇气去做这样的难事。
“懒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个事事勤奋的人,他需调动整个生命系统支持无论巨细的计划/目标/任务,其实也只会过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坚韧、毅力足的人,毕竟是少数。意志力薄弱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吗?百里走,可能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对于其他并不要求时限、也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有无什么方法途径可供参考呢?《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认的是,健身上难坚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对坚持了更久。在开始微习惯策略之前,还要回答两个先决问题。一个是我真的希望达成这个目标吗?我真的热爱这件事吗?这需要相对明确的回答,不然,随着坚持的难度增加,热情消退,会很快或极轻易放弃这个目标。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吗?如果是的话,即使做不到不受影响,也要体认到自身的状况。
需知,正常情况下,人几乎不可能一夜之间改造自己拥有强大意志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坏习惯”。本书作者凭借着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习惯策略:任务量小到不会犹豫、但需坚持并养成习惯,最后“习惯成自然”,自己乐于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务。
习惯的力量,已经被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所认识。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关于养成习惯的课。那些从小养成了刷牙、洗手等好习惯的小朋友,将终生受益于这样的“习以为常的动作”。微习惯的妙处在于,设定一个量比较小的目标,每天执行,克服“犹豫”的危险,先从“不排斥”开始,最终形成习惯。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从18天到254天不等。对比下现在多数人都有的早晚两次刷牙习惯,我们其实到点了想都没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异味清除,心里高兴(适当精神鼓励/酬赏)。哪天实在忙错过了刷牙,也会惴惴不安,怕呼气影响与他人的近距离沟通。在其他事上,如能养成习惯,最后“不做都难受”,那么微习惯策略就大功告成了。
这真是普通人的法宝,希望大家亲验,原书有原理和过程的详细阐述,值得参考。
《习惯》读后感5《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习惯》读后感6看《掌控习惯》前两部分,收获:
身份认同是养成新习惯的核心。想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现在去代入这种人的习惯。
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习惯形成了“自我”。过去总逃学,总卖不出去东西,表白总被拒,自我下意识就会评判自己“不好”。偶尔的鸡血来潮,疯狂运动1星期,看书一周,然后激情灰飞烟灭,自己对“自我”的评价还是不好。只有“习惯”,那些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动作,才形成了现在的“我”。这个时间,按照李笑来老师的说法,新习惯的养成不是21天,可能是3年。时间很长,但就是这样。
至于,怎么想明白成为什么样的人,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前几页应该有帮助。
看到旧习惯。想养成新习惯,先了解自己的旧习惯。
行动指令。
习惯叠加。这一点和3结合,就是说两个习惯链接起来,而且能很具体。比如早上喝杯水后,就出门跑步30分钟,比一句:我要减肥,给大脑的指令就清晰很多。
塑造环境。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是课本上讲的人和最大。远洋贸易的天时,结合东部沿海和长三角入海口的地利,造就了上海,于是吸引了更多的人。环境很重要。
《习惯》读后感7有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送给他一头牛,告诉他好好开荒,到了春天,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只得把牛卖了,换来了羊,先杀一只,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长大了再去卖,还可以赚钱。
穷人如愿以偿,只是吃了羊后,小羊没有生下来,没办法,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更快,鸡蛋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又如愿以偿了,但日子没有改变,他又开始杀鸡,终于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破灭了。他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春天又来了,富人送种子来,却发现穷人一贫如洗,牛早就没有了。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当然一直穷着。
其实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不论再困难,也不要动用积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这是个好习惯。习惯成就一切,人生中,良好的习惯能使我们获得成功,而一个坏习惯,会使我们渐渐偏离方向,离目标越来越远,习惯在无形中决定成败。每一个人都有过梦想,有过机遇,都曾经为目标而奋斗,成败与否,就要看你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否坚持。
《习惯》读后感8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半以上的行为是由习惯所控制的。如果你打开自己手机里的屏幕管理时间,会发现生活中要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刷手机上,远比你所想象的要多。为什么习惯对我们的行为有如此大的影响呢?接下来就来说说习惯的形成,和如何改变我们的习惯,来解读一下这本神书《掌控习惯》。
物理学上,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定律就是——万物都遵循最省力原则,所以为什么一旦一件事情养成习惯后很难更改呢,就是我们的基因本身排斥过于耗费精力的行为。
习惯由什么组成呢?它由“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比如吃零食这一习惯,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大脑就会“提示”你吃点东西解乏。你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渴求”零食,你就会下意识“反应”去拿零食。当你吃到零食后,会分泌满足感的激素,让你得到“奖励”。于是这一个行为习惯就在每天不断吃零食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以至于你每天吃了巨量的零食,还以为自己没吃什么东西,因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么说习惯养成后很难更改,我们就不去培养好习惯了吗?
我们不仅要在年纪小的时候培养好习惯,还要在成年后进行反思,改正坏习惯。如果坏习惯已经养成了,就要花费精力用好习惯去代替它。接下来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好习惯。
培养习惯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让习惯显而易见。在日本新干线火车停站后启动的过程中,每一个车门口的服务员都会口头确认:“没有异常情况,可以启动。”这一句话看似多余,然而却十分重要。因为它将检查火车周围的习惯明显的指出来,强化了这一行为。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想要审视自身的习惯,应当把每天都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对自己长期的行为有一个客观的了解。而在培养新习惯的时候,也要让它显而易见。研究表明,比起暗下决心,说出来或写下来自己将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将要做的事情,更加能得到切实的执行。
我们之前已经知道了习惯的模型,习惯的开始时触发提示,触发提示的可能是一种行为、情境等。我们可以将好的习惯叠加起来,让前一个习惯的结尾成为后一个习惯的开始。比如运动完之后进行洗漱,洗漱之后进行冥想,再入睡。这样一晚上可以完成三个良好的习惯。我们也可以让提示变得显而易见,如果把电子秤放在床头,你更容易在每天入睡前或者起来后称量记录体重。
第二个原则:让它有吸引力。人本身是趋利避害的,我们会收集各种资源,会想要表达自己。如果你发在微信的自拍总是能收获一大堆赞美,你就会倾向于不断发自拍。因为他人的认同强化了你自拍这一行为。同样,我们培养好习惯也可以如此,利用他人的认同来强化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加入到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团体中,如果周围的人都身材匀称,你就会认为身材走形是不正常的。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总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或者是在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前后加上你喜欢做的事,只要这个事不影响你的目标即可。比如每个星期至少跑了五天的步,你就可以奖励自己去按摩一小时。
第三个原则:让它简便易行。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则了,所谓大道至简,人们总是好逸恶劳的。当我们想培养自己或他人的习惯,读后感m第一要务是不要让这个习惯一开始看起来太难了。为什么我们学习起来总是三分钟热度,因为我们一开始总把目标定的太难了。如果你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天背一百个单词,失败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如果你每天只要求自己背一个单词,每天都坚持下来,长此以往,你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背更多的单词。习惯的养成不在于某个时段的突击,而是长久地坚持。只要积累的数次够多,就可以培养牢固的习惯。这一点,我在之前《微习惯》的读后感里也谈及了。
第四个原则:让它令人愉悦。这也与我们的三观相关,愤世嫉俗的人总是难以成就自己的。因为他们总是盯着生活中的阴影,放弃一大片阳光。我们要选择看待世界的角度,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事情。享受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被成长的目的所苦恼。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时奖励自己,并将自己的努力记录下来。学习软件中的打卡就是利用了人们这一习惯。当你看到自己打卡的天数越来越多,你就越会坚持自己良好的习惯。
如何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呢?只要把这四个原则反着运用即可,让坏习惯更难实行,没有吸引力,令人烦恼。戒掉零食的一种简单方法,就是把零食放到抽屉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让你大量减少吃零食的数量。
这四个原则相辅相成,互相牵涉,在习惯培养中注意一下这些原则,将会事半功倍。万事开头难,强调的是习惯的培养在开始时总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本性,我们基因的设计,来规划我们的习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尤其是认知科学和脑科学发达的今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动力来进行实践,那么,尔之所祷,天必佑之;尔之所念,天必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