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范文模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1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分析、专家支招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一、要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她说话时,请蹲下,和他平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孩子,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知道,天才都是夸出来的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要懂得“倾听”
老师和父母光会察言观色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心的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那段话又臭又长又难理解,对你来说或许很幼稚或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你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才会把你当知己朋友,以后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有什么事才会主动找你排忧解难。也才会听取你所说的话。
四、放下你的架子,尊重孩子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尊重、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耐心与尊重。
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听,就必须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赏识孩子。本准备简单的看看,却越看越觉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能说会听,及时沟通,消除隔阂,清扫孩子内心的尘埃,帮助孩子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2暑假里我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一教育书籍,此书主要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为方向,针对现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剖析,如并指出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的一本书。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读了此书受益颇多。
这本书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两个主题,综合教育专家的建议,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鼓励孩子自立。
4.表扬,不要贬损;批评,不要伤害。
书中结合家庭教育的典型问题,阐述了完美亲子关系的本质规律和关键点,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性建议,让那个父母切实掌握这些技巧,并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其提供的互相尊重而又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仿佛一把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要是,能指引我们切身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让成人俯下身子进入孩子的世界,掌握沟通技巧,建立完美的沟通形式,让孩子在引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完此书我认真进行了思索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了总结:
一.学会了解、聆听、体会并接受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那么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
在面对孩子时我们要学会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用“嗯”“哦”“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则必须受到限制。比如,动手打人。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比如,大声吼叫,撕纸等,最和蔼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他纸笔让他把愤怒画下来,乱写乱画都可以。
二.用合适的语气和孩子沟通
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没考好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怎么就考这么点成绩!”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什么自信心都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怎么就考了这么点成绩呢?”就表示潜台词是“没关系,咱们来找找原因,下次好好考。”这么做的时间长了,就算是再没自信的孩子,慢慢也会信心倍增。
三.学会赞赏孩子
孩子能敏锐地感觉到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成人的态度是孩子对自身言行作出价值判断的依据,赞赏是激发孩子内心张力不可缺少的外部驱力。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优越,所以他们更渴望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渴望得到周围成人,特别是家长、老师的关注和赞赏。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赞赏孩子是促使他们能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赞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
在赞赏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
1.确定你的赞赏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你表扬一个三岁的宝宝“看到你自己刷牙我真开心”,他会很开心。但是对十几岁的孩子这么说,就会让他感觉到被羞辱。
2.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要尽可能用一中纯粹赞美的方式,表达在关注孩子时发现的他们的优点。
3.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
4.当用“描述”表达你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
赞赏是把双刃剑,要有选择地用。有时候在最不可能赞赏的时候赞赏孩子,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孩子做了错事,不去责骂孩子,而是提醒他们以前值得赞赏的行为。
四.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误导客观认识。
轻易的对孩子做出负面评价,不仅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感受,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总之,读了这本书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指引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3对基础差、习惯不良的学生,我会有种怜惜。他们也想学习好、头脑聪明、人见人爱,可是学习上却比别人慢一拍;他们也想及时完成作业,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气,可是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头脑。病症表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实际在家长身上。想到这些家长,我脑海里浮现最多的就是一张张焦急、无奈、恨铁不成钢的面孔。交流时,往往我还没说几句,家长们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唠叨孩子的不是,最后以老师,您使劲打结束。遇到这样的,我就推荐他们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这本书内容非常具体,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场景组成的,通过正反两种互动方法的对比,让家长懂得如何做、怎样说才是有效的。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说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长要了解,孩子说一些话时,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话会伤害激怒孩子,什么样的话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平静下来。例如对于一些爱发脾气的孩子,对家长提到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会得到安慰与理解,沟通更容易进行。书中有小练习,可以训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等。现实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忍不住掺杂发泄的情绪,想到哪,说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说。与后进生家长交流时,我总是一再强调:回家不要打骂孩子,关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时间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辅导孩子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如果觉的要发火了,赶紧走出去,缓和情绪。书中多次提到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去体验家长用不同态度说的一些话,对孩子心理感受的影响。孩子虽小,但他们是有喜怒哀乐、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他们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适用于与所有人之间的交流。
第二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看着这本书的名字,我首先想到了我的学生:“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其实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也常听到类似的牢骚,孩子不听话,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家庭里的火药味是越发浓烈了,可问题却还是解决不了。孩子的不听话真的让无数家长和老师为此烦恼、头痛不已啊!接着我又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吃饭时把饭弄得满桌子、满地都是,还故意用手指捻平;不要玩水弄湿衣服,偏偏一天里得换掉5套湿衣服;见到熟人就是不叫叔叔阿姨;玩好玩具就是要到处乱扔,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怎么说都不听。
看了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吃惊。原来这本书说的是一种让孩子可以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我们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和忠告。那么这种语言该“如何说”“怎么听”呢,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并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其中的“欣赏孩子”给我的感触最深,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欣赏的最大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首先,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
其次,以发现的目光欣赏孩子。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他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第三、以宽广的胸襟欣赏孩子。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幼儿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孩子的“破坏”行动。要宽容孩子的过错,允许孩子尝试错误、允许孩子宣泄情绪、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以理 服人,以德服人
我觉得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应该多给他们鼓励~一方面是工作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时候的叛逆心理很强~你应该考虑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在紧张的关头~适当活跃一下气氛~搞个野外大放松也是不错的~管理方面一方面自己应该注意学生的休息状况~疲劳程度~一方面关注学生成绩方面的波动~多做沟通~还可以找一些负责的班干部来参与~可以更好了解情况~最好不要把差生撇到一边~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应该个别调动座位~形成互补~不能大面积调~会让他们感觉到学习.
第三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看着这本书的名字,我首先想到了我的学生:“怎么说了这么多次就是不听话罗?”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其实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也常听到类似的牢骚,孩子不听话,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家庭里的火药味是越发浓烈了,可问题却还是解决不了。这孩子的不听话真的让无数家长和老师为此烦恼、头痛不已啊!看完这本书后,真是让我大吃一惊。这本书说的是一种让孩子可以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我们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和忠告。尤为可贵的是作者还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及老师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其中的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给我的感触最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鼓励,时时都能感到自己最能干,自己是一个好孩子,通过他人的鼓励,让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那么怎样做到鼓励孩子自立呢?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首先,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给孩子一个“怎么去做”的选择,可以减少孩子的沮丧心理。其次,尊重孩子的努力。这章中有句话提醒了我,其实我们在与孩子接触中也会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想孩子做某件事,通常我们会说“这件事很简单,你去做吧”其实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也许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岂不知这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我们不如选择给孩子一些建议,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很失败。第三、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减轻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告诉孩子在外界还有许多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利用。同时这也让孩子知道了生活不是独立的,只要你需要,总能找到帮助。
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了我的床头书,每天睡觉之前,总要翻看几页,每天的教学,也总会有新的收获。
第四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冬去春来,阳台上的茶花如期开放了。但令人遗憾的是花势大不如往年,花朵的颜色,形状大小,数量却不尽人意。这可能是前阵自己正对它疏于管理,浇水太少的原因。望着有些尚未开放就以及凋零的花朵不禁感慨:养育孩子难道不是和养花一样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你不曾用心,不曾付出,不曾给他成长中所需的养分,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浅显易懂,操作性强,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感悟很多,同时也遗憾多,自责多多,因为平时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自己犯下了许多和书中其他父母常犯的错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决定改掉自己的陋习,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交流,如果我们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一味在乎自己的感受,就无法和孩子产生共鸣,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废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并和孩子产生共鸣,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心情了解他的感受。厌恶的表情,不屑的态度,训斥的语言都能伤到孩子稚嫩的心灵,使孩子变得和我们对立起来,那孩子永远会是我们甜蜜的负担,是我们永远打不赢的对手。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少一些责备,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要求,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赞美,拒绝无效的惩罚和暴力。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另外,此书有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指导我们如何和孩子建立起能够
愉快交流的平台,非常实用、有效,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努力,孩子和我们都会进步的,就让时间来见证吧!
孩子的心田时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播种了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作为播种者的父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来推脱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无论你另外方面多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上的缺失。
期待我们的提升,期待孩子的进步,也期待来年的茶花开得更艳丽!
第五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读后感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起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建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对比,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对比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待,希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贵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美好时光。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同,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可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习。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间只去不回,孩子们美好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可以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要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特别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可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习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平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可以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美好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积极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今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可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考虑要不要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起,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情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接受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非常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希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情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所以平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平,对于她也不公平。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应该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应该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是我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现在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