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
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五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心得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五篇1《乡愁》,篇幅虽短,所折射的情感却连绵不绝,一点一滴的思绪与相思凝结成不朽篇章,余光中影响了一代人,不!严格的说应该是他所表达的情感。
母亲与儿子,丈夫与妻子正如大陆与台湾,我很想知道难道真的什么东西能分割两者。作为文人墨客,余光中毫不含糊,诗人的《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乡愁在新的时代新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和深度;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人,余光中更是无可挑剔,从诗文中可以体会得到他所表达的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诗文描述了一个青年从小到大一生的经历,从小背井离乡,小时有的虽然仅仅是一张小小的邮票,粘连的是与母亲之间深深的思念,还有那不尽的乡愁!当青年长大的时候,按理说,在这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理应无忧无虑斗志昂扬拼搏向前。但乡愁又化作一张窄窄的船票,他在这头,妻子却在那头,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相思!无尽的愁苦。最后那青年老了,父母也去世了,乡愁唯一给他留下的是那座矮矮的坟墓。再看看我们自己,虽然与家人仅仅只隔数里地,想到沧桑的父母还是不免有些伤怀。想到这,我想诗人的乡愁里的伤感多多少少的与我们的情感还是有粘连的。
诗人余光中以自己的个人情感感悟联系到祖国和民族,将其感情升华至另一个更高的层次,撩起无数爱国人士的爱国之情。该诗情真意切,既抒发了自己愁苦之情,将乡愁写的淋漓尽致,又渴望祖国统一。他将台湾与大陆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乡愁就是现在分割大陆与台湾的那条浅浅的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我能清楚的感觉得到乡愁以其强烈的抽象情感在引领者我们,这也正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前方是光明的。诗中表达了何其壮大的爱国情感,不禁又让我联想到的屈原!哎,他们可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乡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他的浓重的归属感,渴望回归“母亲”的回抱。当然在诗中不可掩埋的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即使在耄耋之年也不忘落叶归根回归祖国。
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五篇2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五篇3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五篇4最初读《乡愁》这首诗,是在电视上听温总理读最后两句,当时觉得这两句道出了爱国志士对祖国统一的祈盼。这首诗浓缩了老先生一身的情感,童年、爱情、亲情、爱国情,婉婉道来,让人禁不住遐想诗句背后的故事,并对老先生人生经历中这些最难忘的情结产生共鸣。接着就迫不及待的再读一遍,才发现他表达出的这几种情结,原本就是当代普通中国人一生的经历。
有人说乡愁是一种文化,老先生描写的四个场景都让人联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童年的邮票让人想起当时邮票作为新事物被大众关注(连小孩也参与其中)的邮票文化。船头的新娘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用同舟共济来形容恩爱夫妻的爱情文化。在坟头怀念母亲展现出中国人追思亲人的祭拜文化。浅浅的海峡阻隔两岸让人想到中国历史上分久必合的统一文化。离乡的人乡愁,经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亲人的印象也许会变得模糊,但故乡的文化被代代相传下来,这种文化常常让散落海外的华人子弟不辞万里奔波,到炎黄故里探寻祖辈的足迹,最终形成一种华人特有的寻根文化。
短短的几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前后四句每句都把乡愁比作一个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并用我在这头和思念的人或事物在那头做进一步的描述(或者说是应答),这头和那头的呼应突出了老先生和思念的人或物之间的距离,正是这时空阻隔的距离产生了无尽的乡愁。四句话的对仗也十分工整,让人想起唐诗宋词和对联的严谨。
这是一首简单明了的诗,普通大众的诗,也是寓意深刻的诗,所以注定要广为流传。有人说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我要说人生如梦,岁月如诗。
乡愁读后感600字_乡愁读书心得五篇5《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简洁而有韵致的美让人感动,读完后对于诗歌所传递的那份思念似乎也有了切身体会,诗不长,却很意味深长,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第二篇:乡愁读后感
乡愁读后感
乡愁读后感1
乡愁也许是一枚邮票,也许是一张船票。总而言之,这就是诗人——余光中内心想表达的含义。如今,诗人已经离我们而去。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来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吧。
余光中本是福建人,后来辗转来到了台湾。然而他的这首《乡愁》感动了无数的华人读者,红遍了大江南北。诗中,诗人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心灵为之一颤。
当时他才22岁,却被国军所抓。离别前夕,余光中对家人说“我会快去快回的。两三年的光景,我就会回来团聚。”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他一别大陆好多年。他的母亲在大陆这头,默默地等待了漫长的半个世纪。然而,大海无垠,海上没有一只扁舟将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送回来。她一直盼啊,盼啊,盼白了头发,盼干了泪水,直至生命的尽头,依然没有盼到自己的儿子。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段感人的片段。当年蒋经国偶然看到路边的一块石碑,上面深深地刻着“我要回家”四个大字。这几个字对我的感触很深。当时这些有家不能回的老兵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排遣自己的思乡情绪。然而,从这四个大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想要回到祖国大陆的决心。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梦中,他们回家了。发现那里只有一片青草地。再望过去,只是一片汪洋大海。海的另一边,是母亲苦苦等待了半个世纪的云崖。那里,有母亲流过的泪水,有母亲踩过的脚印,有母亲无奈的身影。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掉落下来。
诗人想要表达的含义在诗中说不尽,道不完。那时诗人的心情,又有谁能深深理解呢?
乡愁读后感2
《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简洁而有韵致的美让人感动,读完后对于诗歌所传递的那份思念似乎也有了切身体会,诗不长,却很意味深长,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乡愁读后感3
《乡愁》,篇幅虽短,所折射的情感却连绵不绝,一点一滴的思绪与相思凝结成不朽篇章,余光中影响了一代人,不!严格的说应该是他所表达的情感。
母亲与儿子,丈夫与妻子正如大陆与台湾,我很想知道难道真的什么东西能分割两者。作为文人墨客,余光中毫不含糊,诗人的《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乡愁在新的时代新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和深度;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人,余光中更是无可挑剔,从诗文中可以体会得到他所表达的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诗文描述了一个青年从小到大一生的经历,从小背井离乡,小时有的虽然仅仅是一张小小的邮票,粘连的是与母亲之间深深的思念,还有那不尽的乡愁!当青年长大的时候,按理说,在这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理应无忧无虑斗志昂扬拼搏向前。但乡愁又化作一张窄窄的船票,他在这头,妻子却在那头,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相思!无尽的愁苦。最后那青年老了,父母也去世了,乡愁唯一给他留下的是那座矮矮的坟墓。再看看我们自己,虽然与家人仅仅只隔数里地,想到沧桑的父母还是不免有些伤怀。想到这,我想诗人的乡愁里的伤感多多少少的与我们的情感还是有粘连的。
诗人余光中以自己的个人情感感悟联系到祖国和民族,将其感情升华至另一个更高的层次,撩起无数爱国人士的爱国之情。该诗情真意切,既抒发了自己愁苦之情,将乡愁写的淋漓尽致,又渴望祖国统一。他将台湾与大陆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乡愁就是现在分割大陆与台湾的那条浅浅的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我能清楚的感觉得到乡愁以其强烈的抽象情感在引领者我们,这也正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前方是光明的。诗中表达了何其壮大的爱国情感,不禁又让我联想到的屈原!哎,他们可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乡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他的浓重的归属感,渴望回归“母亲”的回抱。当然在诗中不可掩埋的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即使在耄耋之年也不忘落叶归根回归祖国。
乡愁读后感4
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读后感5
初中开始,我就不和姥姥住了,搬到了离学校较近的房子。
从前,因为爸妈工作忙,而且年轻,不会照顾孩子,所以我人生的第一轮,就全由姥姥带大。小时候的我,“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算是尝遍了,就没有姥姥不会做的菜,只要吃过她做的饭,你的舌头就绝不再是普通的舌头,而是“贪吃舌”。也正因为如此,我变得比其他小朋友都胖。想当年我出生三个月的时候,重量就已经赶超我妹妹现在一岁零三个月的重量。姥姥却还不嫌弃我,倒是怕我负重过大,把腿压弯了,连路都不让我走——得抱着。
渐渐长大,姥姥操心我的事反而更多,早上一定要扎麻花辫,或做各式各样美丽的发型。她开始教我礼仪,教我如何打理自己,晚上,她又会拿白醋给我泡手,再搓上蜂蜜,最后抹油,必须是从大洋洲来到的绵羊油。那精细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一个手模的护理。
后来,我走上荧屏走上剧院,她也不会错过我任何一次演出。同时也更加会注重我的形象和身材,给我熬了一种她所谓“秘方”——红豆汤。所谓红豆汤,听起来简单,制作起来相当困难,红豆、薏米、大枣、绿豆、花生、葡萄干、黑豆、一点点蜂蜜……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神秘组成成分,都是需要前一天晚上泡上,第二天再大火熬制两小时的,同时也配合着槐豆水,一粒一粒槐豆,都是我上学的时候她上树采的,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一个寒假瘦了八斤!这“秘方”真是管用,哈哈。
红豆,又名相思子,现在啊,我每天最想念的就是豆香里带蜂蜜甜味的红豆汤。
乡愁读后感6
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出去外面看一看,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考完高考曾放下豪言,分数上了一本就报外省的大学,去长长见识。可惜梦想就如一个玻璃球,你握在手中越紧,它越容易破碎。最后,我选择了一间离家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大学。原本以为会很洒脱的我,却饱受思乡的痛苦,仿佛离开了家,灵魂就丢失了一半。
如果思家的感觉有味道,那它会是什么味道呢?是咸的吧。分明记得军训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常常在夜里啜泣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病倒在床的时候,一个人在宿舍孤单的想着家的时候,那眼泪的味道就是思家的味道。是酸的吧,分明记得打电话时候故作坚强告诉妈妈我很好,那在眼里打转的眼泪告诉我,思家的味道是酸的。是甜的吧,不善表达的父母却不时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关切的叮咛和嘱咐,让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爱,那种像孩童渴望棒棒糖而又如愿以尝的快乐的甜。
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承载着思家的感觉,那它会是什么呢?是诗人笔下的长江水或海棠红?是那一条电话线,牵扯着两头的思念;是那一张车票,搭建了两头的牵挂。常常看着电话,想着电话那头可能会发生的遥远却又熟悉的事情,想要回去加入那看似沉闷却又承载着幸福的生活。那一条我时常梦到的回家之路,那条宽广的大道时常让我做着一个美丽的梦,那条记忆深刻的小道时常会召唤我回到她的身旁,她是如此的近而又如此的遥远,在眼前浮现又飘向远方。常常望着学校边的铁路,等待那一天它把我送回我的亲人身边。
思家,一种触摸不到却无处不在的感觉,很微妙却又难以形容。我把思家的味道装进记忆的瓶子里,偶尔打开呷一口,别样宜人:把对于家的思念珍藏在记忆的那个最柔软最纯净的角落,偶尔把它翻出来温习。有人说:乡愁未必真的是愁。对啊,有了那种对于家的牵挂,对于家的思念,才算是真的长大。
乡愁读后感7
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读后感8
最初读《乡愁》这首诗,是在电视上听温总理读最后两句,当时觉得这两句道出了爱国志士对祖国统一的祈盼。这首诗浓缩了老先生一身的情感,童年、爱情、亲情、爱国情,婉婉道来,让人禁不住遐想诗句背后的故事,并对老先生人生经历中这些最难忘的情结产生共鸣。接着就迫不及待的再读一遍,才发现他表达出的这几种情结,原本就是当代普通中国人一生的经历。
有人说乡愁是一种文化,老先生描写的四个场景都让人联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童年的邮票让人想起当时邮票作为新事物被大众关注(连小孩也参与其中)的邮票文化。船头的新娘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用同舟共济来形容恩爱夫妻的爱情文化。在坟头怀念母亲展现出中国人追思亲人的祭拜文化。浅浅的海峡阻隔两岸让人想到中国历史上分久必合的统一文化。离乡的人乡愁,经过一个甲子的岁月,亲人的印象也许会变得模糊,但故乡的文化被代代相传下来,这种文化常常让散落海外的华人子弟不辞万里奔波,到炎黄故里探寻祖辈的足迹,最终形成一种华人特有的寻根文化。
短短的几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前后四句每句都把乡愁比作一个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并用我在这头和思念的人或事物在那头做进一步的描述(或者说是应答),这头和那头的呼应突出了老先生和思念的人或物之间的距离,正是这时空阻隔的距离产生了无尽的乡愁。四句话的对仗也十分工整,让人想起唐诗宋词和对联的严谨。
这是一首简单明了的诗,普通大众的诗,也是寓意深刻的诗,所以注定要广为流传。有人说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我要说人生如梦,岁月如诗。
乡愁读后感9
在南国暖暖的春阳中捧读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真正体会到了“读好诗文如饮醇酒,让人齿颊留芳”这句话的含意。席慕蓉将萦绕于心头的情愫,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让人沉醉,引人共鸣!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筑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起句比喻精巧,乡音如歌,如清远悠扬的笛声,在每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吹响,飘荡在游子的耳边,缠绕在游子的心房!试想一年四季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乡,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诗人紧接着用了第二个比喻:“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筑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时光流逝,故乡的轮廓在游子的脑海中是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心头便会因此油然而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仿佛与亲人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朦胧的泪光中看不清对方的容颜。此句竟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贴切。“离别后筑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筑永不老去”,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写出乡愁的永恒,无论离开故土多远、多久,游子心中的那份思念将永远不老,永远鲜活如昨。品读全诗,我不由得为诗人精妙的连环的比喻喝彩!
余光中先生也曾作脍炙人口的《乡愁》诗,诗中用“邮票”、“船票”等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故园之思、家国之恋。相比之下,我认为席慕蓉的《乡愁》更含蓄隽永,更意味深长。诗人用巧妙贴切的比喻、清新飘逸的文笔,抒发内心深处那至真至纯的乡恋。那字里行间洋溢的诗情画意,如迎面吹来的缕缕杨柳风,如浅香飘飞的幽幽香茗,让人心醉神迷!
乡愁读后感10
离家有多少个风雨漂泊的日子,就有多少个想家的黄昏;离家有多少里不可逾越的路,就有多少里乡愁的延伸;离家有多少个曲折,就有多少次泪蒙双眼。再一次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思绪就再一次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一只刚会飞的小鸟渴望投入蓝天的怀抱,用双翅划出自己人生的美丽弧线,却怕遇到狂风雨淋,一个带着慈爱的声音如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您的嘴边滑出:孩子,如果你是一只小鸟,就勇敢地用双翅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天地,于是我学会了飞。
如一匹刚会独立生存的小马渴望投入草原的怀抱,用双腿跑出自己奔跑的人生,却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我,一根能看懂人心事的目光如一根坚韧无比的擎天柱从你的眼中泻出:孩子,既然你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于是我上路了,当我不经意地回首时,我看到您滴落的泪,在屋舍的那根炊烟的伴随下,显得那样的真实,真实得让人感动,真实得让您苍老。
开始了离家的生活,失意时我想起您用锄头坚强地砍倒一个个葵花根如同不容阻挡地排除万难,于是我不再失意;成功时,我想起每一次您拉着那头黄牛从太阳里走出,如同平淡地送走今天,迎来明天,于是我学会了怎样对待成功;泪落时,想起您乡音浊重的话,男儿有泪不轻弹,使我知道我的泪是什么……
漂泊在异乡街头,没钱的时候最想家,也往往在这个时候问自己,当我有钱的时候我会是那个最想家的人吗?
会!我会的!家乡您在精神上给我如此之多,您让我学会了飞,学会了跑,学会了面对生活的种种,我无时不刻不在想您。您是我的精神源泉,更是家园。每逢佳节更是如此,但家乡的距离让我无奈,却想起席慕容的诗句:曾在绿树白花前,那样的轻易的告别,二十年后的我魂魄夜夜梦归故里。
冒着淋淋细雨,走出两行走向家乡的足迹,我渴望有这么一天,这种渴望强大如山崩,庄严如死亡。
第三篇:乡愁读后感
乡愁读后感
乡愁读后感
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读后感
在现代的诗篇和散文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但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们的思乡,也表现了他盼望祖国大陆的统一。他,就是著名的台湾诗人,《乡愁》的作者—余光中。
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到了台湾,共产党就把解放台湾看作是一件大事。毛主席曾说过:“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策”。渐渐的,中国和台湾从敌对到友善,开始逐渐走向光明,而到后来,台湾当局发生变化。一些台独分子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中国各族儿女和台湾大部分民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台独斗争。
诗人余光中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看到了时隔几十年后,有的人与在大陆的亲人抱头痛哭,叙述着太多的悲欢离合,而有的人只能站在亲人的坟墓前。于是便写了这首小诗《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亲在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头;后来啊,乡愁是一坊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头。
诗虽然不长,不过却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在他的作品中,他描绘了祖国了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而有一些则是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而现在,当我们再一次品味这些诗时,不免会产生一种想法:台湾到底何时统一?这种想法到现在还是一个知数。而现在我想说的是:“让我们盼望祖国大陆早日统一,不要就此”感人的悲剧再次出现。
当然,余光中作品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举了一篇,如果本文有什么问题,请给予改正。
又一次读到余光中先生这首著名的乡愁,其中饱含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对爱人的热爱,进而把感情升华为对祖国大陆的热爱,其中还隐含着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早日回归大陆的热切期盼,这个应该是作者写这首诗的深意。
这首诗以极其平淡简单的文字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我觉得这首诗最感人的地方就是诗人写的时候好象不是在用文字书写,而是在用心书写,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诗人心底里流出来的感情的泉,细腻而清冽。给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以心理的共鸣和激荡,很久没有回家了,真的有些想家,想念那些爱护自己的亲人。
第四篇:《记住乡愁》读后感
《雾都孤儿》读后感
涞水小学
三一二班
屈碧潇
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这个暑假,我读了《笑猫日记》、《小故事大道理》、《雾都孤儿》等几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中《雾都孤儿》对我的触动最深。
《雾都孤儿》讲述的是一个孤儿的曲折故事:奥立弗他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立弗逃到伦敦,在盗贼的驱使下,小小的奥立弗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扒手,善良的女扒手南茜在他天真纯洁的身上看到往日清白的自己,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她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将奥立弗救了出来。后来南茜被贼窝头杀害了,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立弗被布莱罗先生收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书中,我看到十九世纪英国儿童凄惨的生活;在书中,我感受到人们那种至善至美的天性;在书中,我更能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许多孩子正承受巨大的痛苦,与饥饿、孤独、寒冷作斗争……
比起奥立弗的童年,我们的童年那么的绚丽多彩,那么充满幸福。我们生活在密罐里,福窝里,却总是抱怨,总是不满足。但我们可曾经想过,在世界上,还有多少孩子,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正在和饥饿、疾病作战;正面对着失去亲人,漂泊流浪的生活。他们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可是苦难和他们作对。所以,我们现在要珍惜自己的幸福,不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祖国的先锋,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来回报社会。
第五篇:《乡愁》
《乡 愁》 教 案
昌邑市奎聚中学
马桂玉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模式及方法】
朗诵吟咏——放飞想象——品味感悟
诵读法、启法式点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二十一岁离开家乡,六十四岁才还乡。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1949年,有近200万人被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台湾,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从此,咫尺天涯,骨肉分离,天人永隔。余光中,就是其中一位。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漂流到孤岛上千千万万人的情怀。)
三、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1、听录音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现在,让我们听录音,感受诗人那绵绵的思念,柔美的哀伤。并思考《乡愁》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速?
感情基调:深沉忧郁
语速:稍慢舒缓。
诗歌重在朗读,那么朗读诗歌应该注意: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读
2、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3、指导朗读((1)这四个叠词,换成几组反义词,好不好?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小而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
(2)四个叠词该怎么读?轻读、重读、还是拉长声音读?(声音拉长,将思念拉长。)(3)“我”后边要停顿,时间的停顿就是空间的距离。
4、指名读(两名),学生评价
5、生齐读(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深情朗读,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四、合作探究
1、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你能找出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吗?
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非常准确!诗人用这四个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别——对母亲的思念
长大后——船票——夫妻别——对妻子的依恋
后
来——坟墓——生死别——对母亲的追念
现
在——海峡——故国别——对故土的眷恋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人生的四个阶段,浓浓的乡愁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子思母念,乡愁可人;夫妻爱恋,乡愁动人;祭母奠土,乡愁感人;愁绪祖国,着笔惊人!如此动人的乡愁曲请同学们带着深情齐声背诵。师:好的诗歌,是读不尽的。它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老师一起放飞想象,体会诗中的画面美。
3、这首诗哀婉动人,每一节都是一副动人的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拿起你有灵性的笔,用散文化的语言,自选一节进行描绘。(小组展示)
生想象画面举例:
第一节:师:同学们的掌声给了你最好的评价。你的发言让老师想到一首诗《游子吟》,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吧!(师生齐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第二节:师:非常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第三节:师:“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感情真正的投入进去了,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第四节:师:你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作者已是人生的暮年,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望,耳边仿佛传来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海峡所阻隔!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的梦想,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天人永隔;这海峡的浩荡之水啊,怎比思乡之泪多、深、重!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旷古的乡愁之泪啊!“泪飞顿做倾盆雨”!海峡浅浅,悲怆深深。
“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云幕遮”,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节。也是许多海外游子的心声。
五、品味感悟(接下来我们一起品味琢磨。)
1、乡愁是凝重、浓烈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程度轻的对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以小见大)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2、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如此动人的乡愁曲请同学们带着深情齐声背诵。
五、引申迁移
1、欣赏席慕蓉的《乡愁》,回答问题。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常在有月亮的时候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注: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49年由南京迁居香港,1954年赴台。)
思考:这首诗分别选用了那些意象来表达感情的?与余光中的《乡愁》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点?
2、相关阅读:乡愁是余光中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朗读他的其他作品,感受诗人那浓情似酒的乡愁。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乡愁四韵》)
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扪着脉搏,证实有一颗心还没死去/还吸收,还呼吸雷雨的空气/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敲打乐》)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赏析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幅画,画里有家乡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乡愁是一支家乡小调,哀怨凄婉,催人泪下;乡愁是一叶扁舟,载着你,乘风破浪,驶向故乡;乡愁是亲人相逢时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喜悦„„
同学们,乡愁萦绕了许多海外游子的一生。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如今,香港、澳门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仅有一水之隔的台湾何时才能与祖国大陆统一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坚信,有我们广大的台湾同胞的支持和数以万计海外侨胞的帮助,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终会完成,因为我们有一颗共同的心,那就是——我的中国心。(歌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