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虫的生存之道读后感
昆虫的生存之道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昆虫的生存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虫的生存之道》是美国罗伯特.埃文斯.斯诺德格拉斯的著作。这本书开头是一些彩图,内容丰富,有各种昆虫:蚂蚁、蟑螂、蚱蜢、螳螂……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埃文斯·斯诺德格拉斯(RobertEvans Snodgrass,1875—1962);美国昆虫学家、艺术家。他精通物理、化学、绘画以及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并在节肢动物形态、解剖、进化、变形等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一生发表76篇科学论文,出版6本经典作品,代表作为《昆虫的生存之道》(Insects,Their Ways and Means of Living,1930年)和《昆虫形态学原理》(Principlesof Insect Morphology,1935年)。
这本书主要是讲昆虫昆虫它们是怎样生存下去,的包括伪装、进食,还有繁殖等。
通过这本书我也了解许多知识:
1.美国旧大陆蚱蜢就是蝗虫。
2.美国旧大陆竹节虫目归为直翅目。
3.其实昆虫并不分害虫和益虫,就像螳螂,它不仅吃害虫,还吃益虫(它不可能看昆虫图鉴来分辨什么虫子是可以吃的害虫,什么虫子是不可以吃的益虫。
作为一个每周要求收集好词好句的小学生,我最关注每篇文章的修辞手法。整个故事中,作者使用了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例如,“设想一下,一只小蚱蜢走进这个假圣徒:它的头马上就会狡猾的一斜,装出一副监工谦恭的样子,狡诈的`目光斜视着正在靠近的蚱蜢,不放过任何行动的一丝一毫的细节。”这里用了“SSS级”的比喻——暗喻。它把螳螂比作了假圣徒。
这本书属于科普读物,非常适合未来想当昆虫学家的人读,不懂昆虫的人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可以对昆虫有个基础的概念,不会再觉得昆虫神秘难测。我也推荐懂昆虫的人看,温故而知新么!不过整本书内容可能过于复杂,所以可以每天读一点,这样更容易把这本书里的知识消化掉。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文字生动、妙趣横生、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
第二篇:昆虫日记读后感
日记大全http://
今天,我读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名著——《昆虫日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昆虫日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日记日记400字http://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日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近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就是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日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总是这多一个小括号,那落一个小数点什么的。同法布尔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读过《昆虫日记》和法布尔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虫日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日记大全 http:/// 周记大全http://0s.net.cn/ 读后感http://gan.0s.net.cn/
第三篇:Why?昆虫读后感
Why?昆虫读后感
增江街东方小学四年级骆运营
读了《Why?昆虫》后,让我发现了这个世界更神秘、更有魅力,让我对昆虫更感兴趣,让我读懂了昆虫的生活方式„„《Why?昆虫》它告诉了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如昆虫的耳朵长在哪儿,如蟋蟀耳朵是长在前足的小腿上金钟儿的耳朵都长在一对前足的小腿上;还有一些昆虫的耳朵生长的部位就更奇妙了.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的第一腹节侧面两边,呈半月型开口,鼓膜发达,膜上还有一个相当于共鸣器的气囊;蚊子的耳朵长在触角的第二节上;蚜虫的耳朵长在触角的根部基节上;飞蛾的耳朵,有的长在胸部,有的长在腹部,雄蛾的耳朵长在毛茸茸触角的绒毛上;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的下面;苍蝇的耳朵则长在翅膀基部的后面。又如书中介绍说昆虫翅膀的作用其实五花八门,如用来保护虫卵、当作音乐器具、用于伪装、警告对手、吸引异性。
因为有了它——Why?昆虫,让我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是它使我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的同学一下课就过迫不及待地过来询问:“今天有什么昆虫秘密”、“今天有什么昆虫新闻呀”。总之,有了它我与同学的话题就可多了。
Why?系列是你激发起我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我爱你。
第四篇:《昆虫王国》读后感
《昆虫王国》读后感1
我酷爱昆虫,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是我最崇拜的人。假期里,我看了《昆虫王国》这本书,它告诉我世界上的昆虫约150万种,而被人类认知的只占其中极少一部分。
书中主要介绍了目前已知的昆虫,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昆虫,花朵的媒人——蜜蜂,昆虫界的飞行专家——蜻蜓,残暴凶狠的杀手——螳螂、会飞的小灯笼——萤火虫,爱唱歌的蝈蝈儿——螽斯……也有大家比较陌生的昆虫,外表美丽的害虫——吉丁虫,凶猛贪食的潜水能手——龙虱,农田里的大害虫——蚜虫,奔跑最快的昆虫——虎甲,大自然的清道夫——蜣螂,叩头求饶的胆小鬼——叩头虫……
我最不喜欢的`昆虫是令人讨厌的吸血鬼——蚊子。在炎热的夏天,蚊子无处不在。夏天的傍晚,我外出散步,蚊子总在我身边飞来飞去,有时还冲向我的脸,让我无处可逃。更可恨的是每当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它“嗡嗡嗡”地叫个不停,害得我怎么也睡不着,等我抓它的时候,却又逃得无影无踪。最让我头疼的是它趁我熟睡的时候,竟悄悄地叮咬我,使我满身是包,又痛又痒。
我最喜欢的昆虫是穿着铠甲的大力士——独角仙。别看它个子小,力气却非常大,能够搬动相当于自己体重804倍的物体。如果按照等比例放大到人一样,它可以用头角举起相当于5吨多的重物,所以它是昆虫界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最后,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蜘蛛其实不是昆虫,而是昆虫的天敌。它是肉食性动物,多以昆虫、其他蜘蛛或多足的小型动物为食。
大自然是奇妙的,昆虫世界是奇妙的。《昆虫王国》为我打开了昆虫世界的一扇门,让我流连忘返……
《昆虫王国》读后感2
五一长假里,我再次重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是法国昆虫学家兼作家法布尔费尽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
我从开始上小学一年级起,几乎每个假期《昆虫记》都是我的必读书目,但却百读不厌。每次读到这本书的时我都仿佛与老朋友久别重逢一般倍感亲切。
我喜欢《昆虫记》,,是因为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精心描绘了各种昆虫的习性、本能、繁衍,各种昆虫的形象都是那么栩栩如生,生动可爱,每个故事都如同童话,充满了科学性、趣味性,仿佛是一扇通向昆虫王国的窗户,激发起我对大自然的神秘感,好奇心。
我喜欢《昆虫记》,是因为它十分符合我的性格。我是一个十分喜欢观察自然的活泼的男孩。下院里一阵春风过后,我会用耳朵写着花草去疼他们长高的声音,用手去比划它们不断成长的高度;放学路上,我会盯着一对蚂蚁观察半天;家里墙角的蜘蛛也是我研究的对象。
我喜欢《昆虫记》,是因为书中带来了我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受条件限制不他解释的'一些自然现象的答案,让我更加喜欢走进大自然亲近动植物,体验生长的过程,学会尊重生命。
我喜欢《昆虫记》,读到其中的《蝉》,我会从蝉蜕皮的过程中想到自己曾在科普公园看到的挂在大树上的产桥;读到《条纹蜘蛛》,我会仔细观察家里的蜘蛛是不是属于该种类,读到《松毛虫》,我会想到科学课上学到过。
我喜欢《昆虫记》,闲暇时我会绘声绘色的朗诵,声情并茂的讲解,并辅以动作,边读边想边发问,连整天忙于工作的妈妈也被我的执着打动,静静个当一个听众,而我则完全进入角色,仿佛变成了其中的某种昆虫,深入到他们它们的内心和它们交流。
《昆虫记》是一本我爱不释手的科普读物,它伴随着我成长,使我萌发了探索科学的精神,在它的影响下,我最爱的电视频道是中央台的探索频道。《昆虫记》就像是一扇窗,引导我成为一个从小爱科学的少年。
《昆虫王国》读后感3
大自然有数不清的东西,可我偏偏就对昆虫“情有独钟”。
当我读完【昆虫王国】这本书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想来为大家介绍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十分具有文学魅力,还是科学的结晶。这本书生动而又传神的将这一个个的昆虫描写的是那么细细入微……
“蝉。歌唱家背后的辛酸”“蟋蟀。充满活力的音乐家”……我看到这些题目的时候,不由得激动了起来。
我心潮澎湃地翻开第一章:“蝉。歌唱家背后的'辛酸”——被冤枉的歌者。这篇故事讲述的是【蝉和蚂蚁的寓言】人们以为蝉是懒惰的昆虫,在整个夏天和秋天都在歌唱,没有为冬天做任何准备,而蚂蚁储备了很多粮食,当蝉来问蚂蚁乞讨食物的时候,蚂蚁不但不给,还嘲笑了蝉一番。
读到这里,我心中不免对蝉滋生了一种看不起的感觉。可是往下面一读,我不免对蝉的看法又改变了。
其实蝉不是个懒鬼。蝉的寿命很短,根本活不到冬天。再说,蝉不会吃,只会喝,所以粮食对它没有任何价值。
蝉不但不是个懒虫,还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呢!
在骄陽似火的天气,小池塘的水干了,许多昆虫找不到水喝,可是蝉可不怕。它们可以吸一吮一书上的汁液,蝉一边唱着歌,一边喝这可口的汁液,那感觉肯定很美妙!
可是,在大自然里,总有许多不劳而获的强盗,而数量最多的,就属蚂蚁了。
蚂蚁虽然小,但是它们却很霸道,拼命来到蝉的身下向里挤。好心的蝉不计较,让蚂蚁过去喝到汁液。可是蚂蚁还不肯罢休,猛力地拔蝉的吸管,一心想把蝉赶走。蝉被这些蚂蚁弄的不耐烦了,拍拍翅膀飞走了。
读到这里,我便对蝉十分敬佩。它不仅热心的帮助别人,还非常勤劳工作,而那些蚂蚁却让我十分讨厌,它们抢别人东西,真是可恶至极!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冤枉蝉。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了,还要为蝉平反。
《昆虫王国》读后感4
我虽然不是很喜欢阅读,但是一些有关大自然的书我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像《野外求生》《昆虫王国》……的书,都会让我爱不释手。但对于其他的书,一看到就会打瞌睡。像看到《昆虫日记》我就会两眼发光。
这本书是王龙君写的。书里面主要讲述了一些昆虫。我先来讲述一下昆虫是怎样从几亿年前转化成这么小的:原因是因为几亿年前的氧气是我们现在的好几倍,说明以前的昆虫的大小根本超过我们的想象,和现在的大小比小了很多,因为我们现在的氧气不够它们呼吸,所以缩小到现在这么小,这样才足以呼吸。所以所有的昆虫都变成这么小的。
还有你知道吗?有些昆虫还是位了不起的爆破专家。有一种叫投弹手甲虫的昆虫,他是昆虫界的炸弹专家,也可以叫它是一把行走的枪。它本内有三个器官,每一个器官里都有装炸药。一个器官里面有氧化氢酶,另外一个里面装有苯二酚,最后一个是一个小型喷火气。如果它发出爆炸物就会产生出100度以上的高温,所以称之为炸弹专家。
还有一种叫打不死的`小强。它生活在恐龙时代,恐龙早已灭绝,而它能够绵延亿年,这委实不能小觑。那就是—蟑螂,它是昆虫界中的恢复性最好的。哪怕把它的头切下来也不会死,过几周后又会长出来新的头。所以它只能全面打死己外其它方式是打不它的。蟑螂拥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呢?它们的生命力异常顽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能活上一个月,而没有水供应下,也能生存一星期,甚至乎没有了头胪,也能活上九天,并可以继续产卵。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一只小小的昆虫,那该多好!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自在,可以有强大的本领,可以变长生不老……但这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学习它们的精神,做一个顽强、拼搏的人。
第五篇:《昆虫印象》读后感
《昆虫印象》读后感
《昆虫印象》读后感1
今年夏天,我读了《自然笔记之昆虫印象》,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书中叙写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昆虫,比如蝈蝈、蝴蝶、蜜蜂、萤火虫、蜻蜓等,还有一些现在已经很少见的,都说不上名字的昆虫,如花蹦蹦、金铃子等。作者用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写出了昆虫们的.可爱,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昆虫们深深地喜爱。
书中《初春,第一只蝴蝶》写道:太阳西沉,晚霞醉红,我看见一只蝴蝶在晚风里飞。它飞得很快很高,仿佛是被风追赶着。蝴蝶有时落在一朵野花上,翅膀一张一合,就像掀翻着书页,供那几只蜜蜂阅读。看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了春天的美景,星星点点的小花绽放,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蜂忙着采蜜。
还有一篇是写米虫的,看到作者把它养在小盒子里,隔三差五的看看它、逗逗它,还很认真的观察它……我好奇的跑到厨房去找米虫,想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写的那么有趣。遗憾的是,我打开米桶,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一只米虫。
今年春天,我养了一些可爱的蚕宝宝。看着它们破壳而出,从又黑又小的“小虫子”,慢慢长成白白胖胖的“大虫子”,每天都在不停的吃桑叶儿,还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它们很友好,从来不会争抢食物。它们还有一双双带着吸盘的脚,爬得很高也不怕摔呢!它们还给自己织漂亮的房子,像白花花的、金灿灿的带壳花生。最后蚕宝宝破茧而出,变成了蛾……这是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
《昆虫印象》真的很有趣,我多希望置身清凉的林间,亲近自然,化身自然守护者!
《昆虫印象》读后感2
最近,我刚读完“自然笔记”系列中的《昆虫印象》。不得不说,我真的太喜欢它了。作者在书中记录了自己童年时经常见到的一些昆虫,比如灶马、金铃子、草蛉、豆娘……种类繁多、名目稀奇,让我这个总喜欢追着虫子跑的人看得惊叹连连。
我自以为见过的昆虫已经很多了,可看完书才发现,书中所列举的昆虫,我一半以上都没听说过。而作者金波先生却能如数家珍,对它们的习性、特点了如指掌。可见他从小就是个细致入微、热爱观察的人,这点让我非常钦佩。
书中有篇关于书虫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种很古老的虫子,很早很早就与书亲近,朝夕相伴、嗜书如命。金波先生在书中提到:因为书虫爱书,所以它是高雅的,又因为自己也爱书,所以多了种志趣相投的偏爱,甚至因为同为“书虫”,有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读到这里,我与金波先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与其说我们喜欢的是书虫,不如说我们喜欢的是书。
除此之外,还有一篇《和屎壳郎的对话》我也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蜣螂先生要求作者不可以把它称为“屎壳郎”,而要叫蜣螂;也不可以说“滚粪球”,而要说“推丸”,总之,要用词文明,下笔慎重。短短几句话就让蜣螂先生一派“老学究”的样子跃然纸上,仿佛下一秒就要吹胡子瞪眼,我一边读一边感慨:原来蜣螂先生也是高雅之人,真是有趣又可爱呀!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非常欣喜,我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所以我极力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它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能帮我们看见真正鲜活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