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读后感
当我们为人父母,孩子便是我们一生中最为美丽的收获。那么,一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是用财富去培养孩子的一生,还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近段时间,我在阅读知心姐姐卢勤写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一书,从中受益匪浅。《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本书,妹妹送给我大约有两年了。因为没有时间,总是断断续续地读。起初我的初衷是看一看,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可作为教师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写给亿万家长的,也是写给教师的。这学期,我一有时间就会静下心来读一读。卢勤所特有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
她,永远的微笑、永远的耐心。
她,总是在倾听、解答,不知疲惫。
“我有一双爱的眼睛,5分钟之内就能发现这个孩子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我眼里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
“对我来说,孩子就是大地,孩子就是太阳,我付出了自己的爱,也得到许许多多孩子带给我的爱,这让我觉得自己是最富有的,当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就是天底下最有魅力的事业。”
这些都是卢勤的人格魅力所在。因此孩子们都非常信任她,喜欢她,爱她。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象卢勤一样,面对孩子饱含微笑,永远充满爱心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要毫不吝惜自己的表扬,“你很棒”,“你很聪明”,“你将来一定有出息”。知心姐姐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在《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中,卢勤是这样论述的:
一、要赏识孩子,要给他自信。每个孩子都像一个未被开发的宝藏,而如何挖掘,让他们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则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的探索。而盲目的爱和家长式的训斥、指责,只会比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夸孩子要夸得具体、由衷。
二、要规范孩子,让他长得正。家长要学会向孩子说“不”,要有规范,有批评。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没经历过挫折会变得脆弱异常。因此,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有禁地,犯了错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三、家庭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要耐心、细心、有智慧。永远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自己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父母的评
价永远是基石。切记,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孩子,首先我们要有爱心,要有耐心,在学习或生活中,我们要多肯定,多赏识孩子,孩子们听到老师的肯定,他们会给我们惊喜的。
对自己来说,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交一个朋友,一句伤人的话,可以多一个冤家;对学生来说,一句肯定的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学生面前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当看到孩子的成绩有所进步,你一家要说声“你真了不起”,我相信孩子们听到老师的赏识,一定会创造奇迹。赞美永远是不过时的交往艺术,只要我们学会从孩子身上寻找优点,并给以赞美,我们交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其次,我们应该发现孩子的不同点和闪光点,好比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孩子都是金子,只要你看重他们,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
孩子天天在长大,天天在进步,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他,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孩子是可爱,天真的,内心是纯洁的,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我们要与孩子为友,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生活,去了解孩子的悲伤和快乐。
教育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我能以理做事,以心动人。做个孩子喜欢,家长值得信任的班主任。
第二篇:读后感A
读《小泥猫》有感
今天我读了《小泥猫》这则故事,小泥猫被二妞和爷爷打扮的非常好看,在小青蛙跟前炫耀自己非常漂亮。小青蛙却嘲笑他是一只泥猫不能捉耗子,小泥猫一生气跳进了水里。二妞和爷爷把它从水里捞了出来变成了一堆烂黄泥。小泥猫知道自己错了再也不骄傲了。
这则故事我深受启发,我懂得了做人不要骄傲自满,应该谦虚。我还从小泥猫身上学到了知错就改,做一个有错就改、谦虚的好孩子。
读《灰猫妈妈》有感,故事是英国作家莫德·林赛写的,讲的是:灰猫妈妈有三个孩子,小黑、小灰和小白,它们和妈妈一起住在谷仓里。有一天,妈妈告诉小猫们,它找到了一个大箱子,那里垫着衣服、被子,可暖和了!小猫们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妈妈,我们想搬到那里去祝”“好啊!”妈妈说。于是,妈妈先叼起小黑向大箱子跑去。小黑在新家里睡着了,妈妈回去接小白和小灰,这时,大箱子的女主人下了楼,看见箱子打开了,就把盖子盖好,锁上了。灰猫妈妈回来后,发现箱子被锁上了,又着急、又担心,跑去找女主人。它对女主人喵喵地叫着,把她带到了箱子旁边,想让主人把箱子打开。主人打开箱子的时候,灰猫妈妈看见小黑呼呼大睡,用自己的嘴添着小黑的身子,高兴地跳了起来。
猫妈妈是那么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妈妈也不是像灰猫妈妈一样爱我们吗。
读《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有感
这本书主要讲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在上小学时的奇遇和有趣的故事。在我脑海里,还深深地留下他们换影子的趣事。这个故事的道理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和特征,猫有猫的习性,狗有狗的习性,就像每个动物身后都有属于自己的影子。
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就是我们要多帮助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让大家感到温暖。我们还要做个聪明人,脑筋会越用越活。
读《聪明的小羊》有感
我读了《聪明的小羊》后,觉得小羊很聪明,因为,小羊知道灰狼怕猎狗大哥,它骗灰狼,猎狗大哥在它的后面,把灰狼吓跑了。它能够急中生智,死里逃生,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我觉得小羊很聪明。我们要向聪明的小羊学习,不要向困难低头,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读《掩耳盗铃》有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非常贪财的人看见了一只大钟,就想把大钟背回家去。可是钟太大、太笨重了,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没能把大钟搬动。于是,他找来了一只铁锤,打算把大钟给砸碎了,再一块一块地拿回家里去。没有想到那个人用铁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阵洪亮的钟声。这一下他可就犯难了:“要是别人也听见了钟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他认为: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应该也是同样听不见的。于是,他放心大胆地用力去砸大钟。后来,雨大的钟声传得很远很远,官差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看到了这里,我就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那个贪财的人太愚蠢了,真是自欺欺人。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不要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在欺骗自己。在做任何事情前要经过再三考虑以后再做,不能随便得下结论。如果那样的话,倒霉的只会是你自己,而不会是别人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属于你自己的东子,你就不能占为己有,无论这个东西你是多么想得到,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引以为戒。
第三篇:读后感模版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读后感
——(四至六章)
二O一二年四月八日为了提升自身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感悟人生的哲理,本月带着这样的目标我阅读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读完海菲的童年回忆后,其中的深刻道理让我受益匪浅,他是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以及如何在失败中前进等。人要取得成功,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走部分弯路,只要坚定信念成功离你就近在咫尺。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有信念,就像海菲年少时就有坚定的信念:一个人要想从贫穷变为富有,最有机会的方法就是去做一名推销员。是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坚持的信息和信念?就是因为他有喜欢的人,有这样的动力源泉后,他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得自己和身边的人过的更好。
在我们开展销售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的思考,要不断的问自己我们需要怎样去做,客户需要的是什么。在海菲的身上我学到了这点,他懂得去思考,当他的在推销袍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不管是被不问者直接撵出去,还是其不肯降价而被辱骂,但他不断的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暂时的失败,寻找不足。在经过不断的拜访后第四天终于卖掉了一件,这样会让他看到以后三天卖一件,两天卖一件,这充分表达了他自信乐观的态度。
做好产品的推广与宣传工作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了公司
产品的影响力和客户的孰知度。人们常说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的,有时候你做再多的广告还不如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来的实在。在海菲身上这点得到了诠释,他在山洞里把袍子赠送给那对陌生夫妇时,其实也是为自己的产品和个人做了最好的宣传。
在本文中还有一句我比价喜欢的话语: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我们要有好的习惯这样我们的目标才会实现。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开展销售工作的技巧,了解了如何取得成功的捷径,如何运用个人的努力和坚持来成就自己。
***市场部:***
二〇一二年*月*日
第四篇:读后感.doc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由于刚进入大学,进入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所以在完全适应大学里繁忙的学习生活前,我的生活还是很悠闲的。我并没有让我的生活因为大学的学习而异常的繁忙辛苦,我只是想顺其自然的慢慢去改变高中的学习还有生活习惯,只有相承接的去慢慢调整适应,才能更好的把我融入到愉快的大学学习生活之中。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当发展的我的业余爱好,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所以在不太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我能够有时间来打篮球和阅读书籍,这就是我生活当中让我感到非常充实的很不错的两件事情。通过篮球我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通过阅读我可以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就这样,我读到了一本非常”不一般“的著作,讲述了很“不一般的故事”,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和许多作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部小说叫作《麦田里的守望者》。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部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其只有十几万字,但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了巨大影响,这就是它最开始吸引我去阅读的原因。在1951年,当这部小说一经问世,立即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主人公霍尔顿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尤其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愿望和内心的苦闷。有人认为这部小说能帮助青少年增加对生活的认识,
第五篇:读后感[范文]
《爱心与教育》手记一读后感
新街小学:毛桂香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李镇西老师用一个个朴实真挚、载满真情的案例,记录着他与学生之间的情与爱。这些事迹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
李镇西老师说,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他首先是一种充满感情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因为有了这颗爱心与童心,李镇西老师几乎整天都和学生泡在一起,把一位学生家长送给他的一筐鸡蛋用煤油炉一天煮一个,全部又让这位学生吃了;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背着一位患病的学生步行上医院,他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里给他们送上自己的贺卡„„老师在用爱心感动着学生,学生同样用童心来回报老师。
读着李镇西老师的故事,我不断地对照自己,本以为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可是,当面对这样一面镜子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如果我真的有爱心,在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犯了错误时就不会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了;如果我真的有爱心,班级里那些“后进生”我就不会为了怕班级整体的成绩影响到自己去强迫他们了;想想我以前十六年的工作,对比李老师这颗高尚的仁者之心,真是相形见绌,惭愧万分。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当看到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我觉得自己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注意作为一名老师的形象。要真正用真心去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才会有耐心等待他们改正缺点,取得进步;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细心的指导学生,耐心的和学生真诚沟通,而不是一味的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证明了“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今后在无愧于自己良心的同时再多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