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读《黄山记》有感800字左右
关于读《黄山记》有感800字左右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读《黄山记》有感800字左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万物之本,无私的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所需的一切。有人说,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踹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其恩典。我认为自然是人类的师父。既给予人类以温柔的照顾,又以严厉的手段促其前进。
师父二字,既包含了来自亲人无私的关爱,又包含了来自老师严格的教育。这两个性质合在一起才能更完整地形容自然对人类的意义。
自生命存在之初,自然就在无私的奉献它的资源,对于人类这个万物之灵它更是有求必应。粮食,水,新鲜的空气,数量庞大的动植物。自然把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呈现在饥饿的人类面前,使其生存下来,又给予人类充足的木材,矿石,能源使其能发展出空前的文明。正如卢克莱修所说的,大地获得母亲这个称号是完全恰当的,因为一切东西都是从大地生产出来。如此多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贡献,只有亲情这二字才能概述自然对人类的深厚感情。
自然在给予人类资源时,也不忘交给人类宝贵的知识和无穷的灵感。罗曼罗兰说对我来说大自然一直是万书之本。因为从文明出现以来,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有关于自然,从自然得来的火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曙光,从植物生长得来的耕作技术养活了亿万人类。模仿洞穴而建造的房屋为居无定所的人类提供了家。人类文明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自然,对于自然现象的总结是古代文明得以辉煌的原因,对自然现象探究和解释是现在文明存在的根本。自然对于人类的教导,老师二字受之无愧。
但是师父师在前,父在后。自然对于人类是严厉多于此爱的.。正如雨果所说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在我们没有能力之前,自然对我们可谓有求必应。随着我们的能力逐渐变强,自然对我们的要求也越加严苛。全球变暖,极端天气,致命疾病,资源紧缺,能源危机。这些现象被大部分人称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但依我之见,这是对人类的提示。因为这一切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法不断的发展。
现在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无限的时间里生存下来。自然不像母亲一样会永远给人类关怀和爱。他更像人类的师父,只会带你进门,以后怎样都看你自己。他所做的就是在你身后不断催促你一直往前走。作为自然的学徒,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掌握它授予的知识。并在无尽的时间里生存下来。
第二篇:读《更衣记》有感
浅谈《更衣记》中张爱玲的追求
《更衣记》是张爱玲声明燥热时所写的一篇关于近代服饰发展的散文。初读《更衣记》,感觉她在为服饰的发展作总结,编写小史,然而为何会取名《更衣记》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耐人寻味的。我想:“更衣”即穿衣,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做的日常小事,极具个性化,多样性,这正好契合了张爱玲的追求独特鲜明的创作个性。
张爱玲的特殊家庭文化渊源与其自身受教育情况,使她成为了穿衣的先锋派,认为时装具有追艳猎奇的效果。同时,张爱玲也是一个有名的爱用衣服来炫耀自己的人。所以,在以衣服为题材的作家中,张爱玲是个中高手。从《更衣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张爱玲就像一个研究服饰的专家。她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近代各种服饰的穿着搭配、颜色的要求、面料的等级、做工的繁复与过分的注重细节、产生的条件、设计的理念以及服饰中所蕴含的特殊的意义等等各个方面,像是一部穿衣辨色的鉴赏书。然而,她似乎又超越了服饰研究的专家,她注重穿衣的感觉。在《更衣记》中,她用不同时期的衣服穿在人们身上的感觉来写出服饰的变迁。比如:十七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流行的极度宽大的衫裤,将标准美女裹得失去了人的本身;百褶裙穿在身上是极度规律化,且对女人的教养是极为严苛的考验;1930年后改装的元宝领对人体产生了影响、铅笔一般瘦的裤脚妙在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等等,贴切传神的写出了服饰对人本身的束缚、限制与影响。古中国那种世代相传的衣服更是给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感觉。我想:这其中大概也记叙了张爱玲自己穿衣的感觉吧。由此可见,张爱玲是写衣服的个中高手。
读《更衣记》时,会联想到很多内容,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衣服对女人的影响以及张爱玲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悲哀苍凉的思想。
古中国的衣服像珠宝一样,没有时间的概念,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从上到下都追求着迂缓、安静、平稳的生活制度,忘了衣服原本的审美及发展规律。古中国的女人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严苛的礼法下成了一尊衣架,在什么时节、什么场合、什么身份等方方面面对女人穿红着绿都有严苛的规定。在重重叠叠的衣服包裹下女人失去人的本质,即使标准的美女也会在衣服下面失去光华,而不是依靠衣装使自己变得更美,衣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是女人最为重视的事情。所以尽管不脱衣服都分不出她和她,如此沉重的过一辈子,她们也乐此不疲。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的变革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女人的知识、能力不断的发展,致使她们有了所谓的维权意识,身体不断的在变化,服饰也在不断的变化。然而,所有的一切也只不过是将繁复细致的修饰点缀品去掉,并没有真正发现自己的美。张爱玲在《更衣记》里反驳了刘备的“妻子如衣服”观点,女子的一往情深不是给了自己的丈夫,而是对衣服一往情深。这是希望激发女性的潜意识,让她们真正的认识自己。这里似乎透漏出淡淡的女权主义的思想,却也带着微不可查的苍凉。
《更衣记》除了从女性的视角来写出服饰的感觉以及服饰变迁蕴含的意义外,最主要的是用了比较的视角。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和现代巴黎的时装都被张爱玲拿来与中国的服装进行比较,在这个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在服饰设计上的理念不同。西方的服装目的性很强,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业,有几个大公司进行操作而影响整个西方服饰世界。然而,我们中国的裁缝似乎没有主张,跟着时代的要求,民众的心意进行设计衣服,无论繁复而细致的还是称出人的流线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张爱玲是倾向于中国这种服装设计理念的,也说明了她更喜欢这种小市民式的审美情趣,尊重世俗的生活。
然而,对于服装设计理念来说,张爱玲说“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由此可见,张爱玲虽然喜欢衣服,但只喜欢能够表现活泼精神的衣服。在《更衣记》的叙述中,张爱玲认为一个人在其他领域失败了,即使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服饰上来也未必会创造出精神的品味与个性的风采。对于她的这种观点,我认为不一定正确。也许是她所生活的时代环境造成的局限。总之,我认为这种观点太悲伤了。如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话,是可以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服饰的。但是,张爱玲所提出的服装设计要体现活泼的精神和新颖的思想的理念是服装设计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更衣记》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句子,比如说“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她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衣服,穿上这样的衣服,久而久之,衣服便能传达我们身上的信息,体现我们的性格,而这些衣服的信息也对我们浸染,成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再比如,文章结尾处那位穿红着绿却洋洋自得的男士以及“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罢?”等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所以说,张爱玲的《更衣记》美的很纯粹,尽管有些地方没读懂。
《更衣记》以假设开头,引出对服饰的回忆,接着写了各个时代的服饰的感觉并进行分析,读了它,你可以清晰的明白近代服饰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发展变化。所以,如果你想学习如何鉴赏衣服,我觉得张爱玲的《更衣记》会领你入门。
第三篇:读窃读记有感
精选读后感一:
以前,在姐姐家翻到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窃读记》。
《窃读记》主要讲了林海音童年时因没钱买书,因此只好在书店里窃读,窃读的味道让林海音感到愉悦也感到惧怕。
将自我与林海音一比,我很惭愧。平时,咱们要买对自我有帮忙的书,父亲母亲会不一样意吗?不会。他们一听,立刻买,一分钟也不耽搁。可咱们会像林海音一样爱书,渴望书吗?有的也只是走马观花或只看头,不读尾;有的也只是家长逼着看唉);还有的则连看也不看。看!这就是咱们与林海英的区别。
我有一个同学:肖世均。转载请保留。他是班里学习最差的一个,作业不做,成绩当然也不会好。老师见了头疼。咱们能说他是弱智吗?不能。他只是不发奋,如果他有林海音的一半发奋,说不定此刻成绩最好的是他,老师的宠儿是他。新飞飞名字
咱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就应是读书长大的。吃饭带给给咱们身体所需的物质营养,而读书则能带给给咱们丰富的精神营养,这两种营养一缺一不可。古今中外的伟人无不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让咱们一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与书为友,与书同行吧!-
精选读后感二:
仔细地品味完《窃读记》这篇文章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自古写勤读书的词: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这些词,仿佛在鼓励、鼓舞着我,我想以后,我必须要向书中的作者一样勤读书,必须要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的优势如虎添翼,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从书中了解世界!
我的这种想法更加强烈了!我决心必须要好好读书!
精选读后感三:
读《窃读记》有感
《窃读记》讲的是作者喜欢阅读,时刻都想着阅读的感人事迹。正因当时作者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就想了一个好办法---窃读。每当走过书店的店门,他都会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发现一本好书,他就会如饥似渴的读下去、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简直象一个饥饿的婴儿,贪婪地吸食着营养。他喜爱阅读,甚至有时盼望着雨天的到来,正因雨天他能够在书店里多停留一会他很愉悦却也很惧怕!惧怕这窃读的味道!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作者的精神所打动!为他的求学精神和他那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这天,咱们的学习条件是当年的作者无法相比的,可咱们的行为有时会让人汗颜!坐在明亮的教室中,大脑中想着捕鱼!没有用过的本子拿来叠纸飞机,甚至有的同学不但自我不学还在课堂上捣乱,影响其他同学真是古人读书要窃,咱们有书却不读!多么鲜明的比较啊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的人生!一本好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完美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刻和空间,就是和贤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从书中汲取营养,会帮咱们更好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兄弟姐妹们,让咱们向作者学习,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与书籍相伴吧!
精选读后感四:
这天下午,咱们全班同学和熊老师一齐在教室里学习了《窃读记》这篇课文,让我感受颇深。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林含英的小女孩正因家里很贫穷,买不起书,只能每一天放学后偷偷到书店去窃读,又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将她赶走而担忧害怕的情绪让我很震撼。读了这篇课文,她那种刻苦读书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令我敬佩,也让我感到很羞愧,想想我与林含英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此刻咱们的条件是那么的优越,想要什么,父母就会无条件的给咱们买什么,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应有尽有,而咱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每个星期日,母亲都会带我去书店买上几本对我学习有帮忙的书,可我从来都没有认认真真,完完整整的把每本书读完,而是对一些课外漫画书和小说十分感兴趣,曾无数次的借买书的名义偷偷的看漫画书和一些小说,因此也就经常遭到母亲的指责,心里对母亲也有些埋怨,还当面理直气壮的对母亲说:为什么我就不能看我喜欢的书?母亲曾无数次的劝告我,要读书就要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读对学习有帮忙的书,才能有好的成绩。而我却从来没把母亲的放在心里,总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记得开学前,母亲带我去书店买一些学习上的用品,我转来转去又看到了一本十分好看的课外漫画小说《生肖守护神》,想着母亲也不会同意给我买,就毫不犹豫的拿起书悄悄的躲在一个角落里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忘记了时刻,忘记了母亲,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一个身影出此刻我面前,我抬起头看见一脸愤怒的母亲才惊醒,糟了,又要挨骂了!想起这件事我就惭愧啊,和林含英比起来我是多么的幸福,可我却不知道珍惜。但是,我已暗下决心,向林含英学习,学习她那种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正如林含英所说,我很愉悦,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味道!我会把这种愉悦和惧怕都用到学习上来,不再沉迷于漫画和小说里。
文章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国文老师说的那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细细咀嚼这句话的含义,吃饭能让咱们长身体,而读书能让咱们长知识,长学问,可见吃饭和读书都一样重要啊!
精选读后感五:
这天,我学习了一篇叫《窃读记》的文章。让我难以坚信的是人世间还有小孩渴望读书,却正因家庭生活困难没有钱买书,只好到书店窃读。
当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时,我被窃读者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书中的小孩喜爱读书到达了入魔的程度,可就正因家境贫寒没钱买书,迫不得已,每一天下课后急忙赶到文化街,那里书店林立,那样她就能够混进买书的人群中,有更多的机会去读一些自我喜爱的书。一页,两页她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读着。她很愉悦,也很惧怕。愉悦的是读到了自我喜爱的书,恐惧的是怕被店主发现,可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次,在一家书店读一本书,正因文章太长,每一天都要去读,最后被店主发现,有钱就买书看,没钱在那里混什么。她遭了羞辱,被赶出了书店。我实在想不通,应对一个无钱买书又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店主怎能这样对待她?
但是,世上的爱还是很多的。当这个小女孩抑制不住书的诱惑,胆颤地走进另一家书店,提心吊胆地读那没有读完的书时,好心的店主叔叔满足了这个穷学生的愿望。
书读到这儿,看到家里满屋的书,我内心一阵愧疚。咱们这一代吃得好穿得好睡得香,是在浓浓的爱里长大的,为什么不紧紧抓住这宝贵的时刻好好读书呢?
精选读后感六:
《窃读记》是一位有名的女作家_林海音写的这个故事是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林海音小时候在书店里窃读的是,林海音在窃读时情绪变得可快了,一下很愉悦,一下很惧怕,愉悦的时候就是跨进书店没被老板发现就算挤进去时把头发给弄乱也不在乎如果是我把头发弄乱了就会立刻把头发弄好再继续挤进去,在下雨天时越是顷盆大雨作者却起高兴,这是为什么呢?正因这样就像在这躲雨这样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那作者就能继续在这儿窃读了。而作者最怕的是被老板发现正因这样就不能继完成她的窃读计划了。
精选读后感七:
这天我刚上完《窃读记》这篇课文,我被作者这种渴望知识爱读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课文的主要资料是这样写的:我正因家境贫寒,买不起自我喜欢的书,于是便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往书店,偷偷地在书店里看书,一向到书店的日光灯全部亮起来的时候,我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然后离开书店。有时候的我隐藏在众多的顾客之中,既慌慌张张,又贪婪地阅读着;有时候的我利用下雨天来为借口,享受阅读的愉悦。在窃读中我收获了知识与智慧,不断地成长。
从作者渴望知识爱读书的事例中,我也想出了有一件事。
有一次,父亲带我去三联书店里买两本书,我很高兴。
到了三联书店,父亲先让我选取两本书。我先后选取了《苦儿流浪记》和《呼兰河传》。买回家以后,先是飞快的读了一遍,之后也没抄好词好句,就把这两本书丢在一边不读了。父亲问我时,我简单地说:书我已经读完了。父亲先是很惊讶,然后说:读书可要积累好词好句呦!知道啦!父亲的话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果不其然,父亲说的真的灵验了!过了几天后,老师叫咱们写一篇作文,名字叫《春游》。我打草稿时,正因写不出来,因此急得抓耳挠腮。父亲看到了我这一副焦急的模样,不慌不忙地说:我说吧,读书时就应积累好词好句!你先看看《小学生多功能分类作文》里人家写的作文吧!听了父亲的话,我茅塞顿开,立即看了这本书,结果写出的作文还被老师在班上朗读了呢!
咱们就应珍惜此刻的完美生活,好好学习。记得有一位名人高尔基以前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就让好书与咱们相伴生命吧!
精选读后感八:
读到窃读记三个字,有一些人不免会问,她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的把书买回家读,而要偷偷摸摸的读。让我来告诉你吧。她是正因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因此要偷偷摸摸的在书店里读。她为了读到书遇到了很多困难,有被店员赶出去、书卖光等等一些困难,这些优点突出了他对读书的极端渴望。
她一放学就到书店看书,在路上她闻到许多好吃的菜,味道可香了,但是她还是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到书店看书,这一点更加说明了她对书籍的极端渴望。她还要把自我隐藏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是别人的妹妹或小女儿。而且她站着一读就是两三个小时。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她已经饿得饥肠辘辘,脚也站得很酸痛了,但是她才不受这些影响呢,她还是认认真真的投入在读书的环境中,她看书真是看到了忘我的境界。她真是一个爱读书如老鼠爱大米的一个人啊!
说起我真是惭愧自如啊,平常我一看见书就头疼,脑子一片空白,此刻看见林海音这么爱读书、看书,把我感动了,我也要向林海音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爱看书的人。
第四篇:读《草帽记》有感
读《草帽记》有感
北师大泉州附中 高三(3)黄思雅
初中时在《智慧》杂志上读到胡坚的《草帽记》,当时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把整篇文章都抄了下来,未曾仔细琢磨,而今再回头看,竟生出无限感慨。幸而当时摘了下来,否则就错过了一篇好文章。
一顶厄瓜尔多的巴拿马草帽,几十年的寻觅,最后漂洋过海地到来。如诗的语言让人十分放松,仿佛这不是一段充满荆棘的历程,而是一段漫长的享受过程。文章可能只是作者用来感慨自己寻觅的结果,或给人以坚持下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教育。但我却更多地被作者在寻觅过程中的那种气定神闲的从容态度所打动。
当一个人沉浸在求而不得的情绪中时,还能够如此从容吗?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焦虑,会坐立难安,也会伤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席维斯·史泰龙一样淡定地接受1849次失败。那么,这份从容不迫就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从容并不是不在乎。胡坚寻草帽几十年,可能有人会说他其实没有用心在找,不然怎么会连一顶草帽都找不到。其实不然,他非常的用心,不然也不会说:“我找这玩意儿多年了,祸害了不少朋友。”用心不一定要表现得多么地焦急。俗语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又不是焦急就能有结果。遇事越是从容才越在乎,与其焦急地做无用功,不如从容地面对,从容地坚持。
从容不是顺其自然。草帽的产地在南非厄瓜尔多,倘若胡坚顺其自然,也许一辈子都寻觅不得,因为国内早在上个世纪就连原料都不进货了。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而在胡坚身上我看到的是制造机会。当然,哪怕是看起来高难度的制造机会,胡坚都是带着那股子从容去完成的。联系国内商家,联系国内厂商,联系厄瓜尔多商家,这繁复的过程里,他的从容为他带来装在木头盒子里漂洋过海的巴拿马草帽。
遇事从容,再难也变享受。寻帽历程虽长,但胡坚却字里行间弥漫着享受的感觉,难道不是因为从容?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遭放逐时吟诗作对,万分享受,不也是因为从容?哪怕境遇再苦,也要从容而行。坦途在前,何必因挫折而不淡定?从容享受才是正解。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困难也就不算困难了,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从容带来的不止是享受,还有勇气。
遇事从容,再难也有勇气。几十年很长,为什么胡坚没有放弃呢?因为从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说:“勇敢是每临大事从容不迫,找到自己的出路。”从容给我们带来坚持的勇气。从容地做事,才能有勇气,勇敢地走远。于学生而言,一道题,不也是越从容解得越顺吗?有从容带来的勇气,还会怕困难吗?
从《草帽记》里,我读到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坚忍,而是从容的生活态度。生活是变化无常的,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了从容。有了这份从容,生活会更加美好。
推荐老师冯照莲
第五篇:读《窃读记》有感
读《窃读记》有感
罗湖区翠竹小学五(9)班海伦
在我们的课本上,有一篇叫《窃读记》的文章,摘自《城南旧事》,作者是林海音。《窃读记》不长,读起来却让人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发生在旧中国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穷得买不起书的小女孩。她每天放学后都到书店偷偷看书,只是从不购买。小女孩非常害怕被人驱赶,读完一本书常常要换好几家书店。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窃读”的苦涩,但感受更深的则是读书的快乐。小女孩与书相逢的惊喜,与书别离的不舍,以及雨天读书的愉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也和小女孩一样,常常“窃读”。但我与她有些不一样,她“窃读”是因为买不起书,而我“窃读”是因为没有时间。因为功课紧张,我常常在吃饭,上厕所的时候看课外书。虽然常常被父母责骂,但每次都舍不得丢开心爱的书本,能多看一句就多看一句,能多拖延一会就拖延一会,像一个贪心不足的“小财迷”。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会有的。”不管有多忙,我每天都要挤出一些时间看书,哪怕是看上一小点儿。而有些小孩子,他们有时间玩电脑、做游戏,却偏偏说自己没有时间看书。那并不是时间的问题,只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不知道读书的快乐。读书让人增长知识,开启人的智慧,能使一个人的心智成长起来。现在我们的父母已经把当年小女孩读书梦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能舒舒服服、安安心心地看书,那我们就更要多多读书,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书如友,书似家。好的书,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慰藉;不仅能让我们打开眼界,还能给予我们心灵的启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多读好书,也愿每一像小女孩那样爱书的孩子都能读得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