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合集)

时间:2020-01-08 10: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

第一篇:《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

《西西弗的神话》是一部哲学随笔,被人称作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优美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吧!《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一:

阅读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又从头开始读。原因是:每个字我都认识,但为什么就是读不懂呢。贯穿整个过程的就是对加缪以及他的荒诞主义的搜索。也由荒诞主义,引出对“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认知。关于哲学随笔,以前看周国平的就觉得很好接受与理解,大概很大程度上还是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书里提到大量的西方哲学家及其思想都未曾触及。

加缪在书中以随笔形式阐述了他的“荒诞主义”。分为荒诞推理、荒诞人、荒诞创作,这三部分于我最为艰涩难懂。他指出“荒诞正是清醒的理性对其局限的确认。”“所谓荒诞,是指非理性与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的冲突。”我的理解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了荒诞感。

西西弗神话这一故事虽然所占篇幅不长,却是加缪荒诞主义典型例子。推上山去的石头永远滚落下来,这样绝望的境地,西西弗承受着自己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将石头推上去。认识荒诞,但勇于防抗。“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联想到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索尔,他和西西弗都认识到了现世的荒诞,但好像两人选择了不同的态度。若说西西弗是勇于反抗,而莫索尔却是消极避世。对周遭的一切冷眼旁观,这也许也是一种反抗吧。(挠头,就是看起来很不积极)不想绕来绕去绕了,哲学我看不懂也说不清。

反正就当是加缪带来了一剂鸡汤“人间的火焰完全抵得上天国的芳香。”这其实也算解答了加缪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我想,他一定认为值得。

《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二:

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开篇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这本著作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著作的原因,就在于这本书详细的阐述了荒诞哲学,以及对于生命的存在主义意义上的思考。反映了在法西斯主义下旧秩序的土崩瓦解。对于加缪来说,在没有任何指导性的前提下,人类面对一个巨大的非理性应当怎么办?

如果我们的生命既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那么我们活下去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加缪看来。自杀的问题一直被当作社会问题来对待,但事实上,自杀的问题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这是关系到人的价值问题。自杀是在心灵的沉默中酝酿的,方式与诞生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相似。自己动手杀害自己这意味着承认缺少任何活下去的严肃理由,以及受苦受难徒然无益。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这不仅仅是对于基督教秩序的背判,从根本意义上是对西方文明的颠覆,上帝在西方文明中的缺席。使得人类既是被告,又是自己的法官,从而有权给自己定罪判刑。在加缪之前,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胡塞尔都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顺从荒谬与不合理性,在加缪看来,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结论:渴望得到理解,因而持续的与耻辱和蒙羞相伴而行。加缪拒绝的这种做法,也正是在这一点,使得加缪在存在主义哲学中独树一帜、旗帜鲜明。人们不是因为自杀而接受了荒诞,关键在于自杀致死并不是人们心甘情愿选择的。自杀是因为缺少理解,而活着的目的就变成了接受这种荒诞,让荒诞继续,而使荒诞存活也就从一方面接受了它。

荒诞地活着,首先意味着没有任何希望,意味着一种永久的拒斥,意味着一种有意识的不满。从另一方面讲,不抱有任何希望的或者也能够使人们对于未来不抱有希望,把人从对于未来的幻想之中解放出来,从而经收到他有生之年种种局限的冒险而生存下去。

作为加缪的终极的荒诞英雄——西西弗斯,由于藐视众神,蔑视死亡,对生命充满激情,而受到诸神的惩罚,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在让其滚落下来,然后永无止境地重复着这项工作,加缪对暂停的时刻很感兴趣,即西西弗斯再次走向山下,这个时刻西西弗斯会对自己的命运有所自觉,于是对现实的忍受和接受开始了,没有什么比成功的希望更能折磨西西弗斯的,明白自身的努力毫无意义却使西西弗斯充满力量。西西弗斯并不抱有任何一点的希望,然而它一旦接受了这个现实,并且答应了他的任务,他就成为了荒谬的人。他自己选择了加诸在他身上的那种磨难,也使得他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宇宙之中的控制之力的缺席在这之中反而成为了一种积极的因素。

西西弗斯还是一种隐喻,暗示了当时在纳粹占领下的倍受煎熬的法兰西。同时西西弗斯还是一个绝佳的象征英雄,加缪希望借此将人类从死亡之中拯救出来,爬上山所付出的努力就已经使得人的心里感到充实。因此我们也应该能先能够想到西西弗斯的快乐。

是否值得或者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然而这却不是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也未必是首要的哲学问题。加缪列举其他哲学问题的例子,物理的维度和思想的范畴,也不很恰当,这只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根本的哲学问题,例如什么是人类知识的局限?这一问题就很重要,而且这相较于加缪提出的问题更为根本,因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将帮助我们弄清楚我们是否有能力和知道我们活着到底值不值得。加缪提供了一种判断某一哲学问题紧迫性的检验方式——这一问题包含的行为意义。加缪说到:我看到很多人由于看到生命不值得活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还看到另外有些人荒唐的为着那些所谓赋予他们生活意义的理想或幻想而丢掉了性命(那些所谓的活着的理由,也就是死的极佳理由。)

这的确是充满睿智的表述,但却犯了哲学混乱的错误。正如后来加缪承认本人的错误一样,因此自杀的原因很多,而我们很少发现经过深思熟路之后的自杀。人们自杀是因为看不到现实生活的意义而又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又是因为情绪消沉,无法烤炉清楚什么对自己的人生是重要的。总之,极少有人理智地认为生活根本不值得活而自杀,也极少有人因为找不到生存的理由而选择死亡。深思熟路的自杀者很少。而另一方面,也的确有人为了理想而去冒险,并可能为此而献身。

尽管加缪在书中开宗明义,要讨论自杀的问题,但是“荒诞的推论”一章中实际所处理的问题,却比通常意义上的自杀狭窄而缺乏不确定性。问题在于是否想到生活没有意义会让人认为生活本身不值得过呢?或者换言之,当确定了生活是荒诞的时侯,人们是否会认为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呢?要讨论这一问题,加缪还需要讨论生活没有意义或生活的荒诞究竟意味着什么。

加缪认为荒诞产生于“人来的呼唤与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他认为人类自然希望并认为世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亲密的,就像宗教和哲学所描绘的那样。世界的这种可理解性有两个特征,第一:它首先是全面的,也就是说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是全体性的,而不是片面的。加缪坚持认为,我所要求的一切都解释清楚要不就什么也不解释。第二这种可理解性必须是针对人类所关心的事情而言,当他与人类的价值观念发生碰撞的时候才有意义。加缪认为头脑之中最深层的欲望,就是对亲近感的渴求,对一个人来说,寻求对世界的理解,就是把世界归结于人类,给它打上人类的烙印。

《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三:

众多希腊神话人物中有名的一个当属西西弗斯,他太过狡猾以致惹恼了宙斯,被罚推大石头上山,但每次刚当到山顶时石头就会滚落下去,如此反复,这种惩罚被人们认为是“永无尽头而徒劳无功的”。但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一文中,却认为这一惩罚只是荒谬的一种形式罢了,惩罚是外在强迫的,西西弗斯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来摆脱这种荒谬。或许他在上山的途中跟同路的乌龟快乐竞赛,在到达山顶的那一刻看见了高山夕阳美景,在下山的路上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加缪对于西西弗斯的角色重新审视,一改以往人们心目中那愁眉苦脸的背影,代之以眉开眼笑的形象。

和师兄聊到这个话题时,他提到了加缪以西西弗斯来影喻现代人,现代人在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中,逐步丧失了生活意义,日复一日的工作却看不见未来,似乎唯有盼着退休等死。无聊人生需要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才能获得意义,重新寻找到激情。

我也很赞同这一点,现代社会以科学精神来启蒙,将宗教赶出世俗领域而完成去魅,上帝死去,人妄图取而代之,却发现力有不逮,依然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或者人类无法控制的天灾人祸。过去以宗教为信仰,人在世俗的所有功绩都属于上帝或用于荣耀上帝,所作所为皆有宗教神圣意义,例如建立更宏伟更奢华的大教堂竞赛;如今尝试以科学或人本身为信仰,除了满足人自身之欲望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人自身之欲望一旦摆脱了限制,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不可控制,欲望之外还有欲望,这张血盆大口永远无法填满。荷兰新教徒在政治上摆脱西班牙控制而获得自主地位,经济上环球航海而成为海上马车夫之后,欲望也相应地在膨胀,但受限于新教徒生活简朴的教义,于是在衣着上花心思来打扮,一件看似普普通通的黑色长袍可能价值连城,他们享受的是浮华物质但精神空虚。

这山望着那山高,在不断的翻山越岭之中实际上陷入了欲望沼泽而无法自拔。

有人问放羊娃:“放羊为了什么呀?”

放羊娃答道: “为了挣钱买房。”

问:“买房为了什么呀?”

答:“买房娶媳妇儿。”

问:“娶媳妇儿为了什么呀?”

答:“生娃。”

问:“生娃为了什么呀?”

答:“放羊。”

现代人也是处在如此无尽循环当中,工作为了还房贷,为了孩子的奶粉钱,为了存养老金,这些欲望的背后是什么?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他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而变得麻木,亦如推着磨盘走的蠢驴,看似一直沿着直线走,但蒙上眼睛就只会走成一个圈而后回到原点。

尝试改变吧,在满足欲望的同时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或许你喜欢音乐,那就如《爆裂鼓手》里安德鲁即使手掌流血也要坚持参加演出,因为成为优秀鼓手是你的理想;或许你喜欢足球,那就如《足球小将》初中毕业足球赛中的大空翼那般即使被踢飞也要顽强站起来,因为足球是你最好的朋友;或许你喜欢数学,那就如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刀剑时镇定地说“请把脚挪开我的几何图形”,因为你相信数学是解释世界万物的钥匙。

爬到高山后石头还会继续滚下去,请不要灰心气馁,记住你所追寻的人生意义。如果还有人问西西弗斯你为何坚持做如此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你可以平静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意义就行,怎样?”

第二篇:《西西弗神话》教案

西西弗神话

一、教学要求

1.分析《西西弗神话》在加缪整个哲理体系中的特殊意义,它是加缪荒诞哲理集中浓缩的体现,是最有权威的代表作。

2.分析《西西弗神话》的故事内涵和西西弗的人物形象。

二、学习要点

1.为什么说西西弗是荒诞英雄。2.为什么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3.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作者生平

阿尔贝·加缪1913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镇。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他与做工的母亲在贫民区渡过了困苦的青少年时代。1930年加缪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学业无法继续。后来他到阿尔及利亚大学攻读哲学。1936年加缪以一篇题为《由普洛太诺斯与圣奥古斯丁的哲学著作中观察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的论文获得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缪积极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创办了著名的地下报纸《战斗报》。1947年,他因政治观点的分歧而退出了《战斗报》。1957年,加缪以“阐释了我们这一代人类良心的难题”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会上,加缪说:“„„作家的功能不是放弃热忱的责任,因而一个作者不能替那些创造历史的现代人服务,而必须替那些隶属于历史的人服务”。1960后1月,加缪乘车去巴黎,因车祸而死亡,终年四十七岁。

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

加缪的创作存在大量的二元对立的主题,其中有一些直接作为书名如反与正,流放和王国等,荒诞和理性,生与死,堕落和拯救,阳光和阴影,有罪和无辜这些二元对立的主题经常成对出现,而且互不取消,甚至有相反相成的意思,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和魅力之所在,加缪在他的随笔中数次使用这样的修辞方式:用一片黑暗来形容明亮的阳光。随笔中也许不过是一种修辞,但这种修辞代表的思维方式却贯穿了加缪几乎全部的创作,成为他的重要特色。

四、作者作品

加缪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局外人》(1942年)、《鼠疫》(1947年)、《堕落》(1956年),《放逐与王囚》(1957年);戏剧:《误会》(1944年)、《卡里左拉》(1945年)、《围城》(1948年)、《正义者》(1949年);哲学:《薛西弗斯的神话》(1942年)、《反叛者》(1951年)。同萨特一样,加缪的文学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哲学观点。如《局外人》、《鼠疫》等都体现了他关于荒谬、反叛的哲学观点。

《局外人》是加谬荒诞三步曲之一,与他的哲学随笔《西绪佛的神话》成同构关系。最早指出用后者解释前者的是萨特。小说透出的是现实世界的荒诞。存在主义宣扬虚无的观念,莫尔索对事业、友谊、爱情都采取了虚无的态度。他本可以到巴黎工作,但他认为这没什么,在他眼中,巴黎,有房子,脏的。对于莱蒙的友谊,他觉得没有理由拒绝,也没有理由不让他满意。女友的爱情,他觉得“或许不爱吧”,但又同意与她结婚。总之,一切都陷入可有可无的状态中。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就是她认为这一切根本虚妄不实,毫无意义。一切都是虚无。小说的结尾,莫尔索宣布自己从前是幸福的,现在依然幸福,因为他“对自己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对这一切都有把握。”他抓住这个真理,抓住了它就意味着得到了幸福。他就像那个推动大石的西绪佛,意识到了自己的苦难和世界的

荒诞,他干地兴高采烈。人生就这样,世界就这样,这是了悟后的幸福。他获得了真实地存在,所以他宣布他是幸福的。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像莫尔索这样真实的,看到了世界和人生本质的人,竟然被称之为“局外人”,人们把真实推到了生存之外,得意洋洋地生活在虚假之中,这不也是荒诞的表现吗?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看,只有用“局外人”的眼光,方能看到人生的本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加谬就是那个“局外人”。

《鼠疫》阐释了一种“围城”现象。按作者的说法,封城后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流放感,而这种流放感正是人们生存境遇的真实境况。人是被流放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感受着永无休止的焦虑、莫名其妙的企盼、令人窒息的荒诞和渴望回归的期待等痛苦。里厄医生和他的医疗救护队,他们的生存的理由是抗争命运,默默无闻地用高尚、人道来反抗或许是不可改变的命运。单从《鼠疫》看,加谬还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小说中的家庭、友谊、爱情等都为荒诞的现实涂上一层鲜亮的色调。里厄还是常态的人,是社会中少有的清醒者,他远非《局外人》里的莫尔索,像他那样对社会、对他人,完全地置身事外,只是追求一种真实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里厄是莫尔索身上向现实妥协的一部分。小说的结尾很好,把“鼠疫”理解为法西斯主义,认为它时刻存活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我觉得这样理解未免过于狭窄。鼠疫的象征范围应该是广泛的,它或许是人性中恶的成分,这种“恶”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在和平时期,它则潜藏在社会中人的各个心理暗角。

五、创作背景

从加缪在30岁前的人生经历来看,是极为坎坷的,对人生苦难、命运艰辛的体验是深刻的,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思维重点始终脱离不了对人类命运的探索。而且他没有经历过学院研究、师承学问的过程,在自身哲学观念的生成上具有独立性和天然性。再次,我们可以看到加缪和萨特一样,具有强烈的关心时世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这是普通的皓首穷经的学究不能比拟的。

20世纪30—4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人文主义的秩序在建立的同时,因为本身的病根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二战的爆发使全世界的人直接面对着死亡的恐惧,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未知世界的迷惘,将人类生存的意义现实地摆到了每一个有道德良知的哲学家、作家面前。正是这样,许多哲学家、作家开始从抽象逻辑和本体论的深林里走出来,转为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而萨特、加缪正是其中的先驱者,也以他们各自的作品成为西方战后一代无数人的精神导师。

而萨特和加缪又存在很大的思想路途的分野。萨特的理论体系复杂艰深,充满晦涩和抽象的思维;而加缪更像一个文学家,以朴素的人生体验和生动的文学描述来阐发自己的观点,用具体的生活参照物取代反复的哲学推理论证,因而留下了《西西弗神话》这样的哲理性和可看性俱佳的成功作品。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2.课文分析

(1)《西西弗神话》阐释的哲学命题

《西西弗神话》从创意、酝酿到写作、定稿,是在1936年到1941年的几年间断续写成的,但它仍具有哲理上内在的完整性与推理上的系统性,它从荒诞感的萌生到荒诞概念的界定出发,进而论述面对荒诞的态度与化解荒诞的方法并延伸到文学创作与荒诞的关系,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学中最具有规模、最具有体系的荒诞哲理。加缪的荒诞,不 2

同于西方文学体中出现的荒诞形象或荒诞表现手法。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中著名的荒诞形象,具有鲜明的针砭性和代表性;卡夫卡的小说中多次出现“荒诞情节”,也应该以象征意义为主;《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文学戏剧表现手法,通过作品操作过程中的荒诞,表现社会、阐述意义。这些述及的荒诞,都是文学意义上的荒诞,是认知世界、反映世界层面上的荒诞。而加缪的荒诞,是哲学意义上的荒诞,是改造世界层面上的荒诞;也是看不见的荒诞,需要通过论证或者描述才能思考而得到。

西西弗斯在这一奇妙的发现中超越了自己的命运。在那微妙的时刻,西西弗斯回身走向巨石,他静观那一系列并无直接关联却跟他自己的命运紧紧相连的生命行动,发现正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变得比他推动的巨石还要坚硬。征服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西西弗斯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种幸福。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但终于有一天,西西弗斯却在这种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意义——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动下散发出一种动感庞然的美妙,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像舞蹈一样优美。他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了。当巨石不再成为他心中的苦难之时,诸神便不再让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

西西弗斯在这一奇妙的发现中超越了自己的命运。在那微妙的时刻,西西弗斯回身走向巨石,他静观那一系列并无直接关联却跟他自己的命运紧紧相连的生命行动,发现正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变得比他推动的巨石还要坚硬。征服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西西弗斯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种幸福。

(2)《西西弗神话》的故事内涵和人物形象

西西弗的故事取自希腊神话:柯林斯国王西西弗死后获准重返人间去办一件差事,但是他看见人间的水、阳光、大海,就再也不愿回到黑暗的地狱,触怒了众神。在召唤、愤怒和警告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神决定对他予以严厉惩罚: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从山顶滚落下来,屡推屡落,反复而至于无穷。神认为这种既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是最可怕的惩罚。

在加缪的笔下,西西弗是一位荒诞的英雄,并非是悲剧的英雄。加缪致力于探索受罚中的西西弗,“一个人全身绷紧竭力推起一块巨石,„„经过漫长的、用没有天空的空间和没有纵深的时间来度量的努力,目的终于达到了。这时,西西弗看见巨石一会儿工夫滚到下面的世界中去,他又得再把它推上山顶。他朝平原走下去。”

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他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与命运相抗战的人,他没有怨恨、没有犹豫,不存任何希望。他明明知道劳而无功,却朝着不知道尽头的痛苦,脚步沉重而均匀。他清醒的知道,无数次的胜利其实是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只是激起了轻蔑,“没有轻蔑克服不 3

了的命运。”

这个西西弗是荒谬的象征,加缪明确指出:“你已经猜到西西弗就是荒谬的主人公。确实如此,无论就他的热情或他的苦刑来说,他都是个道地的荒谬人。他对诸神的蔑视,他对死亡的仇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得到这无法比喻的惩罚,这惩罚使他用尽全力得不到成功。这就是对尘世热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个无止境的惩罚中,西西弗有时是会沉浸在悲哀之中的,但加缪认为,有时他也会感到喜悦。当他重新回到巨石旁时,回想到尘世的美妙和幸福,他产生了忧郁之情,在这种情情况下,巨石是胜利者。但一旦认识了命运,沉重的包袱就不复存在。“我们发现了荒谬的真象,便禁不住要写一本幸福手册。”西西弗的喜悦也在于此。“他的命运属于自己,那块石头为他所有。同样的,当荒谬的人思考着自身的苦刑时,一切偶像都无能为力。当宇宙突然间恢复了寂静时,世间的无数声响会突然轰鸣,无意识的神秘的召唤,千万个面孔所发出的邀请,都是胜利的必然逆转和代价。“一个人总是会再发现他的重负。但西西弗教导我们以更高的忠贞否定诸神,举起巨石。„„石头的每一个原子,夜色茫茫的山上的每一片岩石,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奋斗上山就能使人心充实。我们应当认为西西弗是快乐的。这就是说,正视荒谬,蔑视它就是幸福和胜利,也就是反叛。

(3)对荒诞命题的探究

加缪第一步就甩过来一个竦人的问题,“真正严肃的问题只有一个,要不要自杀?”立即深入到人的生存意义。其实,《西西弗神话》都在关注心灵的颤动和生活的勇气,关注已经存在的人如何对待他的命运的问题。而世界上贯穿人的命运的,脱离不了“荒诞”二字。

在加缪的这部哲学随笔中,荒诞是作为起点提出来的。荒诞实际上是人的主观意识对于外部世界的非反思的领悟。人一旦在平庸的生活中提出了“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意识到了荒诞的存在。荒诞取决于人和世界,就是“人与世界的唯一联系。”

此时,加缪没有像哲学家一样开始进行智慧推理,而是朴实地列举种种人生和世界的原生态。加缪把《西西弗神话》又名为“论荒诞”,其实严格来说只是列举了荒诞的几种表现,内在的哲学深意是通过表象的文学手法恰当地表达出来的。

存活于现实世界之中,是如何感受到荒诞的?这种感受可能随时随地油然而生,也许是在某一个街角,也许是在进行某一种操作,它是对一种持续生态状态的猛然反应:可能是疲惫与厌倦,也可能是失望与惊醒„„而所有这些形态不同的精神反应,其消极颓然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人怀着希望、理性而与冷漠、无理性的客观现实遭遇所致:要么遭遇到了物质世界的冥顽与格格不入,要么是遭遇到了人类社会的无人性与不合理,当然,更为根本的是要面对着始终威胁人的那种命定的“死刑”,它就像是对人之存在的、摆脱不了的嘲弄。总之,人类对理性、和谐、永恒的渴求与向往和自然社会生存有限性之间的“断裂”,人类的奋斗作为与徒劳无功这一后果之间的断裂,这就是加缪所论述的荒诞。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荒诞是在人类的需求与世界的非理性的沉默这两者的对抗中产生的”。虽然荒诞产生于主观愿望与客观世界的“断裂”,但是,假如客观世界符合了人的理想与愿望,使人感到协调、融洽与满足,如果人对客观世界感到合理与亲切,感到就是自己的祖国与故乡,荒诞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加缪所思考的荒诞,归根到底仍是来自客观世界的荒诞。正因为如此,他进而论定了人在这个难以令他满意的世界上的状况与处境:“在这个骤然被剥 4

夺了幻想与光明的世界里,人感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这是一个得不到解救的流放,因为人被剥夺了对失去的故土的记忆和对福地乐土的希望。这种人与生活,演员与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的感觉。”人生是荒诞的。荒诞的原因何在?其实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怀有希望的精神和使之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分裂。一方面,人看到了这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非人的世界,它是希望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人自身中又深含着对幸福与理性的希望,“这种对人性和希望的呼唤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最终就产生了荒诞。荒诞清楚地说明了精神和世界的分离。加缪用诗化的语言描述“非理性、人类的怀念和它们的会面中冒出来的荒诞,这就是一出悲剧的三个人物。”

3.课文难点讨论

西西弗的幸福——面对荒诞的生活态度

《西西弗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也是在这种条件下唯一可能的反抗形式,而反抗才能体现尊严。加缪在假设西西弗幸福的时候,充分运用了想象和独断,其潜台词,却是人类尊严的需要。由荒诞的出发点,萨特走向焦虑和不安,而加缪走向幸福,萨特是思辨后的结论,加缪却是激情洋溢的独断。

在先前大段论述人类悲剧的语句笼罩的阴影下,一缕阳光洒到了字里行间,洒到了人间、每个人的身边。

加缪显然还想把这缕阳光放大,彻底地驱走客观荒诞带给每个人的阴霾。他强烈地反对“自杀”,认为无论是人身的自杀(消灭肉体),还是哲学的自杀(消灭精神),都是逃避。它想逃避反抗,消除荒诞,是不可取的。他反对人为了“希望”而生活,为了未来的目的或适应某种偏见而生活;他不相信来世,认为人若寻找生活的意义,为了某种目的、适应某种偏见而生活,那就会给自己树起生活的栅栏。

那么,面对悲剧,人应该消极地生活?也不。加缪认为,要对生活回答“是!”要对未来回答“不!”完全没必要消除荒诞,关键是要活着,带着破裂活着,人类的高贵就是在这无意义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其地位。他提出了三种由荒诞而生成的应取的人生态度。一是要挑战。没有那一种命运是刻意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是幸福。对生活说“是”,也是挑战,就赋予了荒诞世界以意义。二是要自由,要在这冰冷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里生活下去。三是要激情,号召人“义无返顾地生活”,对生活充满爱恋。明知邪恶无法根除,仍坚定含笑与之斗争„„

三种态度综合起来,就是号召人“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这就是加缪希望的人对待荒诞世界的态度。

4.相关评论

在这样一部根源深远的论著中,重新发现影响加缪成长的作家的痕迹——作为沉积物出现——完全是可能的。

——罗歇·格勒尼埃:《阳光与阴影:阿尔贝·加缪传》 非理性的理性主义,一种充满光明的阴郁哲学。

——埃马奴埃尔·穆尼埃

七、练习

1.选择题

(1)西西弗神话来源于()。

A.印度神话 B.希腊神话 C.罗马神话 D.中国神话

答案:B(2)加谬的代表哲学思想是()。

A.浪漫主义 B.荒谬 C.后现代 D.抽象

答案:B(3)西西弗是()英雄。

A.战斗 B.爱情 C.复仇 D.荒谬

答案:D 2.填空题

(1)1957年,加缪以“阐释了我们这一代人类良心的难题”而获得了_____奖。

答案:诺贝尔

(2)西西弗是____________的象征。

答案:荒诞

(3)《西西弗神话》是加谬_________哲学的代表性作品,系统表现了_______。答案:存在主义;荒诞主题

3.简答题

(1)分析《西西弗神话》所表达的哲学内涵。

答案:参见“课文分析”

(2)分析西西弗的人物形象。

答案:参加“课文分析”

(3)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世界。

答案:参见“课文分析”

八、研习与思考

1.能否选择中国的神话传说或寓言故事阐发其哲学意蕴? 答: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和“吴刚伐桂”等。2.分析作品中的西西弗形象。

答:(1)人类荒谬命运的象征与缩影;(2)体现了加缪所主张的反抗精神。3.为什么说“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答:(1)西西弗在对荒谬的反抗中获得了生命的意义;(2)我们目睹和感受着命运的荒谬,以及西西弗的反抗,“应当”获得深刻的启示,从而把对西西弗和我们自身荒谬的反抗视为“幸福”。

4.作品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1)作品的构思以著名神话为基础;(2)西西弗的形象鲜明、生动,使人印象深刻;(3)语言简洁有力,饱含深厚的哲思、诗意与激情。

九、延伸阅读

1.罗歇·格勒尼埃:阳光与阴影:阿尔贝·加缪传》之“西西弗神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存在主义导论》,W·考夫曼编著:《存在主义》,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第三篇:《西西弗神话》读后感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

类似于神罚者西西弗,最有名的大概是Prometheus了,被周而复始地啄食。还有永远推着巨石的Sisyphus与永受饥渴之苦的Tantalus。共同之处在于周而复始,无休无止。就当巨石被推到山顶时却落了下来,就当玉食琼浆到了口边时却又消失了,每日沉浸在希望变成失望的痛苦中,这恐怕是最残酷的刑罚罢。但是“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西西弗都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了。我们为什么要说他不幸福?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尽管西西弗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把巨石推滚上山顶,把巨石再推滚到山顶,受着神的诅咒,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这样使西西弗看起来是无望的,绝望的,但他坚持着努力着奋进着。他拥有着这份高昂的精神,便是幸福的。

西西弗,一代君王却最终沦为一座山,一个巨石的奴隶,终生摆脱不了日复一日的命运,虽然没有受刑,但似乎精神的折磨要远远大于普罗米修斯肉体上的疼痛。

可是为什么西西弗乐此不疲呢?他说,快乐的并非推动巨石本身,而是在于他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即使在人间,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呢?

这不禁使我不断向自己发问——生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我又开始质问自己,那自己的理想生活是什么呢?

“…”

“那你的生活还有什么价值呢?”

“这…”现在的我找不出任何答案。

而加缪,通过一篇散文给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西西弗的神话》,这就是加缪的伟大之处。加缪写到,“对于这则神话,人们只看到了绷紧了身体来几百次地举起巨石,滚动并把它推上斜坡的整个体力部分;人们看到贴着石头皱起的脸庞和脸颊,沾满泥土碎屑的肩膀,插入的脚,双臂张开有力的开始,还有沾满泥土的双手带来的全部人身保障。”

加缪揭示出了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

也许生活的荒诞是无可改变的,但加缪的可贵之处,或许在于“当人生的悲剧命运摆在每个人的面前,人们或许应该像诗人一样喊出:热爱生活,幸福生活,微笑生活的声音!”

第四篇:《西西弗神话》读后感

细读《西西弗神话》 ——如何继续生活

摘要:加谬的散文随笔集《西西弗神话》是 20 世纪最具体系的,解读荒诞观念的文本,文中对荒诞的产生、表现方式以及对待荒诞的态度作了详细的阐释。从荒诞感的产生到荒诞概念的界定,从论述面对荒诞的态度与解决荒诞的方法到文学创作与荒诞的关系,本文将从找寻荒诞,适应荒诞,解决荒诞,继续生活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回答为什么要找寻荒诞,如何继续生活这两个大问题为中心完成对作品一个方面的解读。

关键词:荒诞生活

一、荒诞无处不在

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起床,电车,四小时办公室或工厂的工作,吃饭,电车,四小时的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样的节奏周而复始地流逝。可是某一天,‘为什么’'突然产生了,于是会感到烦闷和疲乏。履行机械化生活的结果就是疲乏,同时产生了意识的冲动,它唤醒了意识,接着就是重新套上枷锁,再不然就是豁然的觉醒。未来,要么无意识返回锁链,要么彻底清醒。觉醒之后,久而久之,所得的结果,要么自杀,要么康复。”【1】(加缪:《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414页)的确如此,我们的生活已经是被规定好的,没有人会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这样生活,一代又一代,重复着一样的过程,当然了,一般人被束缚在生活的重担里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个,但是那些及其少数思考到了这些问题的人怎么办?这个问题将在后文中进行分析。加缪生活在20世纪,而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它的腐朽阶段,危机四伏,矛盾重重,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精神上的无所依托,人类的能力的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和证明,同时,个体在这个世界上开始孤独无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极度的扭曲与变形。被工作着的雇员,不知疲倦的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着,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导致人和人之间的不信任和冷漠,人生活在社会中人手一张面具,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要不顺从既定的社会规约生活,要不成为“孤胆英雄”寻求真实而被排斥。“荒诞产生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2】422。加缪:《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在加缪的思想里,荒诞如风,铺面而来,任何缝隙角落它都不会忽视,我们走在街上随处可见荒诞,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更别说了解别人,但又似乎所有人都一样,有相同的隐秘的心理,同样的不好和好,不过各自表现程度不一样而已;时间也是如此,说不清是时间载着我们走还是我们载着时间走,在你意识到时间这个东西后眨眼间已经过了很多年,而你一事无成,而以前用的那些口头禅,“哎呀,明天再说”,“还早呢”,“我还小,长大了再说”,我们也在认识到时间的此刻败给了时间,这种切肤之痛,加缪说,这便是荒诞;人类自觉高大上,觉得可以征服一切,其实是世界在和人类玩捉迷藏,谁能知道,多年以后会不会一切又从头开始,又会出现山顶洞人,然后一直循环往复;在学习了西方文学后发现,有一个母题被作家们放在了很显眼的位置,那就是哈姆雷特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生与死的母题,人注定有一死,这是人生存中最大的荒诞了,不管你生前存款多少,地位多高,死了之后什么都不会再有,也许暂时还有人记得你,但是,那有什么意义呢,记得你的人自己也在继续生活,即使真的将你载入史书又有什么意义呢,让你的子孙后代收到荫庇还是让人们记得你,都没有意义,荒诞就是这样,无处不在,只要你在一瞬间意识到了它的存在,那就永远无法摆脱了。

“世间存在着荒诞的婚姻、荒诞的挑战、荒诞的怨恨、荒诞的沉默、荒诞的战争和荒诞的和平。”425【3】加缪:《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人们原本可以在既定程序中生活,为什么还要找寻荒诞呢?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荒诞这么影响人们的生活,何必没事找事干?加缪用一句话就能回答这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最紧迫的问题”408【4】,加缪:《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像刘易斯的《巴比特》里面的主人公,巴比特本来一直在既定的社会秩序里生活的如鱼得水,不管是社会交际还是家庭的生活都驾驭自如,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开始想为什么非要这样生活,看上司的脸色行事,为家人四处奔波,在朋友面前扮演不像自己的自己,连自由都没有了,他反抗了一段时间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但是很快就被其他人排斥了,受不了被所有人不理解和排斥,他最后还是回归了以前的生活,放弃了反抗,我们都在深陷于生活这个水潭里,只有极少数的人偶尔会浮出水面思考一些活着的问题,何不解释为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才去深入内心寻找荒诞?在我们的社会里充斥着一些非法律形式的条约,并不一定白纸黑字形成律令,但大家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绝大多数人还是在社会要求的轨道上老老实实的生活,而这个普通人完成不了的任务也交给了那些敏感的个别人,他们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公之于众,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就不怕被说出来,有些事是普通人没法去做的,“与众不同”这个词说不好是贬义还是褒义了,我们所保持的特立独行是自觉地在和大众相差不远的距离进行的,根本谈不到触犯了社会意识,正如王洪琛书中所说“现代人背负和体验的是双重痛苦:一是肉体与精神所承受的困厄、孤独、疾病、死亡等等;二是由于对痛苦合理性的质疑和抗议而更加强烈的痛苦。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为惨烈而难以承载,因为,它是有自我意识的人对生存世界和个体行为的冷峻审视与尖锐思考的结果。”(97页,)【5】王洪琛:《加缪的思想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97页。16显而易见,加缪选

】择他的主人公背负了第二种痛苦,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第一种痛苦。其他人享受着这些珍贵的资料继续自己的生活。而很多作家也担负了这一重任。1957 年,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答谢致辞中,加缪饱含深情地说:“作家得尽可能接受两个重任:为真理服务和为自由服务,„„作家得天职在与团结尽可能多的大众,那么他就不能将就谎言和奴役,因为哪里有谎言流传和奴役横行,哪里的谎言和奴役就会滋生孤独,万马齐喑。【6】”加缪:《瑞典演讲》,《加缪读本》,沈志明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506页。33这是加

】缪的态度,我们看见的推石上山的西西弗以否认众神和推举岩石这一举动让世人警醒

二、积极面对荒诞、继续生活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408【7】,加缪:《反抗者》,吕永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5页,“我反抗,故我们存在”,大家熟知的笛卡尔的句子已经被加缪改成了自己的话,也就是《西西弗神话》的中心所在,只有“反抗”两个字。加缪自己所要求的人反抗荒诞就得不留后路,他本身可以说是一个积极的革命者,在1933年,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开始得势,他刚进阿尔及尔大学不久就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1934年底他加入了共产党做宣传工作。后来于1936年创建了左倾的团体“文化之家”与“劳动剧团”,写了反暴政的剧本《阿斯图里起义》。1938年,他创办了《海岸》杂志,并担任《阿尔及尔共和报》的记者,其活动遍及文学艺术、社会生活与政治新闻等各领域,不久后,他又转往《共和晚报》任主编,在任职期间多次撰写揭示社会现实、抨击时政与法律不公的文章。

先梳理一下加缪的创作,从《局外人》(1942),《西西弗神话》(1943),《卡利古拉》(1945),《鼠疫》(1947)到《正义者》(1949)有一个很清楚的脉络,《局外人》里莫尔索不浮夸,不做作,不虚伪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动让人重新审视这个社会所谓的“正常秩序”,他的反抗就是无动于衷,“对荒诞人而言,问题不再是解释和解决了,而是体验和描述了。一切以英明的无动于衷开始。”461,【8】加缪:《反抗者》,吕永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所以他对亲情,爱情,友情都无所求,对于自己的任何行为从来不想做出任何解释。他在母亲葬礼上喝咖啡,抽烟,聊天,睡觉;他并不觊觎上司所说的有可能会更好的生活,不贪图利益;在母亲葬礼过后和女友约会,游泳,看滑稽电影,上床;帮雷蒙说谎作伪证;最后枪杀了对自己生命有威胁的阿拉伯人;不愿在死前向上帝认错,因为对他来说上帝是不存在的,而不是上帝死了。他觉得“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9】,27剧作《卡

】里古拉》中,卡利古拉自己扮演了命运的角色,打算以一己之力肆意损毁社会既定秩序,试图揭示荒诞人生的真相,结局注定失败,但是和莫尔索相比他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之后的《鼠疫》,关于人应该如何面对荒诞的哲理,显然比在加缪以前任何一部作品中表现得更为明确、清晰、有力度,小说中奥兰城中的人团结斗争,战胜鼠疫的整个故事框架,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正义者》更是展现了一幅人团结起来反抗的画面。加缪在《反抗者》开篇就说,“何谓反抗者?一个说‘不’的人。然而,他虽然拒绝,却并不放弃:他也是从一开始行动就说‘是’的人”,(15页【10】)加缪:《反抗者》,吕永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就此来看,加缪对待荒诞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反抗。在尤内斯库的《犀牛》里,也讲述了一个拒绝变形的故事,在城市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犀牛的时候,只有贝朗热和女友苔丝没有变成犀牛,在女友也变成犀牛之后,他说了“我要坚持到底!我决不投降!”作为故事的结局。而这种反抗意识是和加缪小说的主人公一致的,都是想寻找生活的真实而做出的决定。

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写了人们面对社会的荒诞时所做出的三种行动,生理上的自杀,哲学上的自杀和反抗,加缪本人最看重的也是反抗。莫尔索和萨姆沙的珍贵也在这里,他们一直反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正是这种对荒诞的反抗,才让这两个文学形象鲜明独特,让生活变得充实才是我们面对生活的荒诞性时应该做的。

“乌鸦们说:只需一只乌鸦就能摧毁天空。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这个理由无法用以否认天空,因为天空恰恰是:乌鸦们的不可能。【11】尼尔斯·博克霍夫,玛丽耶克·凡·多尔斯特:《卡夫卡的画笔——一位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姜丽译,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24卡夫卡的这句箴言在很多人翻译的卡夫卡文集中都有,不

】过我最喜欢的是姜丽的这个翻译,我觉得这里的乌鸦并非贬义形象,它们是作为独立的单位生命而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性,并非是依赖天空作为背景,它们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不过是天空的强大不需要被证明。正如莫尔索说的“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的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到来的死亡,都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份把握,但至少我掌握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以前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永远有理”【12】加缪:《局外人》,柳鸣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26页)21

第五篇:《西绪弗斯神话》读后感

《西绪弗斯神话》读后感

不知怎么地,打从那天读了加缪的这篇《西绪弗斯神话》,心里久久无法平静。只要一闭上眼,仿佛就看见了以个肌肉紧绷,气喘吁吁的男人在没日没夜地推着一块巨石,往上顶,往上顶,步履维艰。

他是被神明所“囚禁”在这里。

其实更是他自己的“抉择”。

尽管他是多么的心甘情愿,多么的快乐······ 可是这是一种不被理解的快乐!

或许只有那些真正经历过地狱的黑暗,恐惧和冰冷的人才会有如此坚定的决心和信念与死神作战,与诸神奋战!但他毕竟是凡人,也就注定了他在此次的反抗中的失败。神惩罚他,让他做着徒劳而无望的劳作。

石头又滚落了下来,重重地往地下砸出了大坑。西绪弗斯笑了笑,蹬脚奋力地地往山下奔去!

他其实在这无尽的轮回中幸福地存在!

换做一般人,同样的境遇恐怕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了。估计没人能承受如此折磨。要不他就软软地倚在巨石旁,一动不动地瘫在那,或傻傻地盯着某处······哎,这其实都是在向神屈服!西绪弗斯显然不是这种人,他周而复始地滚动着巨石,哪怕只能挪动那么一毫米,都在证明他的存在,他不后悔他之前所做的那些!

他的眼里充满了蔑视!对神的蔑视!

他反抗!

反抗!

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人能有西绪弗斯的精神!

难道神犯错了我就不该揭露他?神能有不死的权利,为什么我就不能?!

他其实在拷问每一个屈服于“神”的人!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无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是靠我们的双手一点一滴地在对苦难的斗争中所积累来的。

命运给了西绪弗斯一个悲惨的轮回!

也许生活本来就像一个无穷的循环,如西绪弗斯般,我们总要解决无尽的苦恼,在看似解决了的背后,其实下一个烦恼正在逼近。幸福总要靠自己来感受,要学会品味“吧巨石推到山顶”的那一刻,即使太过短暂!

面对绝境,我们不得不乐观,坚持!如西绪弗斯!

命运不是我们所选择的,好比一次一次地推石!

大地的温暖,微风的柔软,空气的清爽以及那一碰就快碎的阳光,无不牵扯着西绪弗斯的神经,美的召唤,教他怎不留恋,教他怎舍得回到地狱?!

他敢反抗!

勇敢地反抗!

神算什么?!在他眼里一文不值!因为他自己就是命运的主

宰!

他比谁都要清楚这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死循环,可他也比谁到要清楚,也会就只有他才有与神抗战的勇气!

不屈服!

永不屈服!

他就这么倔强!

他就这么有胆!

“他对死亡的仇恨,他对生命的激情,”难道这样就该处罚他?

可笑!神算什么?!

他是追求幸福!他也正幸福着!

你看看他:硕壮的躯体沾满泥尘,一道道伤痕,渗着血,紧绷着的肌肉,颤抖着,承受那巨石的压力,脸也紧贴着······

别以为他在受煎熬······

说不定他心里在偷乐着呢······

生活有多痛苦,我们就要有多坚强!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竟然存在了就不能轻易地被打败。哪怕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力,也要坚强地搏斗到最后一刻······

哎!别再嘲笑自己无能!因为谁都是从无到有的!也别总说“要是给我重来的机会,我会怎样怎样······”其实生命只有一次,一个过程,一个结果,选择了那就义无反顾!

就像西绪弗斯,既然崇拜大地和阳光,就幸福地笑着走下去!

哪怕在外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荒谬!只要你是正确的!

其实生活就是反抗,反抗,再反抗!

你可以毁灭我,但不能打败我!

下载《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西西弗神话》有感:荒诞英雄的路程[5篇范文]

    荒诞英雄的路程--读《西西弗神话》有感原创: 古一平那永无休止的"推石上山",竭尽全力的辛劳,无限重复的疯狂举动,超越了命运对一个人的定义和限定。命运,意味着事情运行的规律。......

    西西弗独立书店研究报告

    独立书店研究报告 一、名称来源 西西弗书店”的名称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SiSYPHE)西西弗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诸神惩罚西西弗不断地把巨石滚上山顶,而石头因为它自身......

    西西弗斯的故事读书笔记

    从西西弗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人因为习惯而存在,对于西西弗斯来说,正因为他反反复复地推动那块石头,所以他的窜在才有意义。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高考写作素材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Sisyphus)是一个在西方神话和文学中都很有名的故事。根据荷马史诗,西西弗斯是人间最足智多谋而又善于机巧的人,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国王。后来由于他泄露......

    西西弗斯材料作文审题及

    作文审题训练及范文 主备:苏志强 主审:赵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西弗斯因为触犯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而由于自身的重量,巨石还总是滚......

    读后感—《鲁西西传》

    读后感—《鲁西西传》之《鲍尔历险记》 五(5)班刘佳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知识的海洋,书有时还是人类奇思妙想的结晶。”正如最后一句所说,这本书—《鲁西西传》可让......

    《鲁西西传》读后感

    《鲁西西传》读后感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六(7)班刘薇 读了《鲁西西传》我明白了: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蓝天,而比蓝天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鲁西西是个美......

    鲁西西传读后感

    鲁西西传读后感鲁西西传读后感记忆中我最熟悉的一本书是《鲁西西传》,鲁西西传读后感。鲁西西是个活泼可爱,外柔内刚,内心充满狂野激-情的女孩子。她有着对经历风雨见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