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葡萄沟读后感
创设情境 巧妙导入
——听《葡萄沟》一课有感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王振刚
好的导入,如同一首歌的前奏,给人以激情,焕发人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它同样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们听了一位二年级的教师执教的《葡萄沟》一课。一上课,教师饱含激情地对学生说:“神州旅行团带着大家去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说一说呢?”学生略微顿了顿,充满自信地举起了手。所站起来的学生声音洪亮,个个滔滔不绝,个个饱含感情,他们所说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我翻开了语文课本,发现书中的语言已经完全印在了学生的心中,可贵的是,学生在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的时候,还有所变化。
听着学生的发言,我的嘴角不禁浮起一丝微笑:一是感慨教师已经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的语言埋藏在心中,注重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优美的语言在学生心中积淀下来,将会成为学生心中的语言库。当学生再次遇到了与文中作者相同的境遇的时候,埋藏在学生心中的语言就会源源不断地从笔尖流淌出来。这时,我又想起一位教研员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学生写作文如同布云,天上的云布得多了,雨下得就大;写作文也是这样,积累的语言多了,学生的习作自然富有文采。
二是教师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同时教师创设情境,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教师充满激情的、富有生趣的情境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正是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表达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使得学生越来越会“说”
了。
三是教师将复习融入到了导入中。学过了一篇课文,及时地帮助学生复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这也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值得我学习的是:教师将复习巧妙地与言语表达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将学生学习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注重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篇二:读后感
九江市庐山管理局
庐山一小 彭裕茜
电话:*** 在 生 活 中 寻 找 语 文
——提倡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生活化
关键词:自主性 生活化
内容提要: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之先生认为,教育这一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陶行之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因此,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无论经过几次改版,其教学内容都是越来越强调与生活接近,让生活走入课本。
我们关于对“语文”一词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有多种定义:如《辞海》中解释为“语言文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语言文字;(2)语言和文学”;而叶圣陶先生理解的语文则是把平时说的话称为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为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以上对“语文”一词的理解似乎都只给出
了一个表面解释。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那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人文性”应该怎么理解,尤其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呢?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是“人文”。
在历年对人类的研究中,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让它的学习意义失去了本真:那就是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将学习和感悟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找到生活的影象,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上,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语法、定义„„学生确实在几年的学习中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可也在这种机械式的记忆中渐渐地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曾经调查过,很多学生一提“语文”二字就不得不联想到:抄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文本。在他们看来,语文课不过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我问他们究竟如何理解“语文”,很少有人把“语文”和情感联系在一起。有些学生一上语文课,表情都是麻木的,给我的感觉是这节课好像和他(她)无关。
在教学中如果无法让学生把“语文”和情感升华联系起来,也不能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语文学科学习中提高对人生的悟性以及改变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那么学生这么些年的语文学习也只能是为了完成学科任务、为了应付考试和不辜负父母的深切希望而进行的学业学习。
如果想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真的能从语文学习中升华个人情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我想尝试着这样做:
(一)“诱惑”学生,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专题是:祖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以及节日习俗。
关于这个主题学生很感兴趣但又知之不多,我就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比如:北京人如何过春节,又让他们了解了其他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是怎么过他们的春节;看了藏族传统藏戏;了解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方式、建筑结构和文化因素以及傣族竹楼的建筑布局。更因为我去过新疆,看到过九月的葡萄沟,品尝了葡萄沟的葡萄、哈密瓜,看过维吾尔老乡自编自演的舞蹈。所以我又可以和学生一起谈论我眼中的维吾尔。
当我向他们介绍我从木鲁木齐到敦煌再到天一第一关嘉峪关延途看到的风土人情时,学生无不瞪大眼睛聆听。更有许多同学因为自己也去过很多名胜风景,看过许多风土人情而想跃跃欲
试,给大家介绍自己看到过的绮丽风景、民风民俗。而这一单元的作文,完全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利用书籍和网络,再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找到了大量关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节日风俗的资料,在自己的选择和整理过程中,独立完成了这一单元的作文。
正因为学生能走出去看看的机会很少,只要能利用有利时机和可利用资源“诱惑”他们,为他们打开一窗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他们会积极配合。
(二)让学生帮助老师完成阅读
六年级下册还有一个单元的教学是与世界名著有关的学习专题。而在之前,我已经获悉: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在看世界名著、外面作品。当谈到外国作品的时候,学生们都很自豪地说:他们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嘉莉妹妹》、《小妇人》、《呼啸山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外国作品。说句难为情的话,有些连学生都读完了的名著我都因为种种原因要么拜读时半途而废,要么根本没有机会品读。这个时候我也很想借机激发更多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激情并带动自己一起读完没有机会阅读或者没有读完的外国作品。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说:“真的吗?你都读完了这部作品,我还没有机会阅读呢,你能给我讲讲吗?我对这部作品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或者告诉他们:我没有看过这部作品,有机会借我看看,我们再进行交流。这一下子学生可真来劲了,读过作品的都争先恐后地给我讲书中的精彩情节,没有
读过的也不甘示弱,回去后想方设法找到书本进行阅读,并在后来的学习时间里找机会跟我谈他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对主人公的看法。在要求写读后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能对作品的主旨有所体会,并对主人公的事迹进行评论。甚至有学生居然深入地研究了作者写作某一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写作意义。举一例说明:一个学生在写《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的时候竟然在文中谈到了封建主义神学和资本主义思想。我问他的见解为何这么深刻,已经不是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水平了,他说他深入了解了当时西方国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他还顺便了解了世界近代史中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冲突。看来,引导学生读课外书的收获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情感悟性,还可以让他们跨专业学习。让学生帮助我甚至带动我去完成没有完成的阅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好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
(三)给学生留白,完成情感升华
读高中的时候,我很喜欢教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三年的教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喜欢手持粉笔和我们谈论书中的精彩片段、人物命运„„高兴起来拿着书读一段,更高兴时会领着我们一起读一段,然后让我们在书本的空白处就读过的部分写上批注,然后让我们读出自己的心得、感悟。我记得他给我们讲《红楼梦》里的几个章节的时候,他和我们大谈特谈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史,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才彻底理清了《红楼梦》的脉篇三:得未曾有读后感 旅行的意义
假期前,我选定的阅读书目是《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得最慢的一本书,两个月过去了,才勉强读完四分之三。并不是这本书晦涩难懂,也不是我故意偷懒,只是觉得,这是一本需要慢慢消化的教学指南。每读完一个课例,都会让我发出:“这样的设计真是绝妙!”的感叹。就在三天前决定开始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时,却无从下笔。我想,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不应写在纸上,更该落实在课堂上。
于是,我就想起了暑假里读的另外一本书——《得未曾有》。作者是庆山,也就是我们之前熟悉的安妮宝贝。这是她改名后的第一本作品。书中记载了她从江南到甘肃,遇见四个不相识的人:爱作画也善于烹饪的厨子、回归农村的摄影师、年轻僧人、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作者并没有解释她改名的原因,只是你在读完这本书后,会对将“安妮宝贝”改为一个极为简单的“庆山”的缘由。在时光的沉淀下,洗净浮华,还原最初的自己。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或在青山绿水中放松身体,或在字里行间中荡涤心灵。跟着作者的笔触,穿过西湖边绿树掩映的柏油马路,呼吸清晨伴着露水的山野空气,在大昭寺前虔诚礼拜,在小巷尽头的杂货店买一支冰棍。读着读着,你就会走到作者的身边与她相伴同行,走着走着,你就会走进作者心里与她相视一笑。之前看过很多本旅行游记,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羡慕。羡慕作者游山玩水,吃遍世间百味。读完这本《得未曾有》游记型散文集,最大的感受是庆幸。庆幸自己是一名老师,可以在暑假轻松地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埃菲尔铁塔下的夜景固然美丽,北京什刹海夜晚的星星也同样醉人。如果地中海的蓝是一个遥远的梦,那青岛的海水就是逐梦开始的地点。不去拘泥于旅行的目的地,带着知足于当下的心,最美的风景就是在路上。
我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最能拿得出手的估计也就是西藏了。虽然没有逃脱“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旅行团游模式,但这也足够让我在小伙伴们之间得瑟个好几年。每每有人问我“西藏好玩吗?”我都会郑重地告诉他们:“真受罪!”然后再诚恳地补充一句:“受罪也值!”就是这严重的西藏后遗症,让我在读到书中描写转经筒、唐卡时,顿时觉得我和作者成了多年老友,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今年暑假,先是有幸和几位同事去了北京。即使每天培训到傍晚五点,仍浇灭不了我们走近伟大帝都的兴奋感。常常培训完就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宾馆。学习结束,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愿又单独逗留了两天。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故宫、颐和园,反而日落之后,闲逛于后海让人顿觉闲适。这边四合院里葡萄藤架,那边酒吧街上夜夜笙歌。开玩笑说道:“这些四合院里的老头老太,可都是千万富翁啊。”殊不知皇城脚下,含饴弄孙,养花遛鸟,这般美好岂是千万可以换来。
八月中旬,又来了趟“海滨之旅”。连云港、日照、青岛、威海。
原谅我二十多年没见过大海,一路上的兴奋劲在看到青岛浑黄的海水、人头攒动的沙滩后消失殆尽。咯脚的沙子、载客的出租车司机、一路跟着你兜售贝壳项链的小贩,让我们没敢在青岛逗留太久,就直奔威海。那里才是度假天堂。沙滩边,见一对老夫妇,牵一泰迪,带两张躺椅。一下午的时光随着夕阳慢慢老去,恨自己相机不够高端、技术不够高超,拍不出一幅明信片般的画面。
旅行的意义,不在乎足迹延伸的广度,而在于用心探寻的深度。在路上,会发现你一直向往的生活,会看见生活最美的样子。
网上还有个逗趣的段子:人生应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洒脱,说得好像不要钱似的。是呀,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旅行,都需要物质的支撑。所以,假期结束,收收心,回归工作。努力挣钱,为了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邢媛媛篇四:新疆是个好地方观后感800字
新疆是个好地方观后感800字
新疆是个好地方>观后感800字
(一)哪里有炎热的太阳,哪里有热情的老乡,哪里有青青的大草原,哪里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哪里有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站„„我们全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新疆。正如歌中所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呀,青山绿水好风光„„不到新疆你真遗憾。有雅兰地貌之称的魔鬼城中,被千年风吹日晒的沙丘已经变成了一座座雄伟的艺术品,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瞧,那儿有一只孔雀正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光顾着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姿,它还没发现有一只雄鹰正死死地盯着它呢„„它们那么坚固,那么逼真,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他们赞不绝口,连称:中国的新疆是那么引人注目!
在闻名天下的葡萄沟,随手摘下一颗葡萄,嗯,甜甜的,凉丝丝的,真好吃呀!外国游人竖起了大拇指。葡萄干你爱吃吗?就算你不爱吃,吃了葡萄沟的葡萄干,保证你吃了还想吃。为了让大家都能吃上好吃的葡萄与葡萄干,这儿的葡萄树一棵接着一棵,树枝弯弯曲曲的爬满葡萄架,为游客撑起了一个绿色天然长廊。树上的叶子,绿油油的,茂盛的很。在魔鬼城中还是火辣辣的太阳,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温柔了许多。若是你在长廊下休息乘凉,吃着马奶子、喝着老乡们自制的果肉酸奶,宛若踩在云端,舒服、惬意极了。
你相信吗?在去塞里木湖的路上,烈日当空,路两边的山上,常年积雪不化,真是太神奇了!美丽的塞里木湖,湖水蓝得见底、云彩白得透亮,一块块彩石、一只只绵羊、一棵棵小树,让我的心一直偎在她的旁边。
伊犁草原更是美上加美,草密密麻麻的,像一块绿色的大毯子铺在地上。大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的小伙子哼着歌,不时地吆喝几句;牛羊也悠闲地走起了猫步,样子真可爱;蒲公英在风的带动下,漫天飞舞,顽皮地跑到游客们的脸上、身上。这不正是一幅活的画!
新疆是个好地方观后感800字
(二)去了新疆许多地方,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位于阿克苏72公里的天山神木园。记得那天清晨我们匆匆忙忙吃过早餐后便离开阿克苏乘车前往神木园,途经温宿县后,不一会儿,南疆那种常见的林荫道就被汽车抛在了身后,汽车将我们载入了一望无垠的戈壁滩,顺着道路向前极目望去,黑色的沥青路向远方伸展开去,象一条黑色的飘带在土褐色的戈壁中飘去。因为是上坡路,汽车开的比较慢,加之黑色、土褐色两种单调的颜色渐渐地使车内的人打起盹来,突然驾驶员斯迪克-那个维吾尔族的小伙子叫了一声:快看看,神木园就要到了。斯迪克的喊声使我们一下子变得十分清醒起来,大家忙向车窗外望去,只见远处半山坡上凸现出一片绿色,绿色之外,又是无尽的土褐色的山坡和戈壁,那绿色树木怎么生存,真让人费思量。斯迪克似乎了解我们急于破解其中谜团的心情,便加足了马力,不一会儿就将汽车风驰电掣地开到了天山神木园的大门口。
进了神木园,我们犹如置身于原始森林中,巨大的树木和足下小溪的潺潺流水、萋萋芳草使得夏日的炎热已消失的无影无踪,顿时大家的情绪高涨起来,我们谢绝了斯迪克先休息一下的建议,便随着导游小姐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景区。据导游小姐介绍,神木
园原称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陵墓),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争,为保卫家园,著名的维吾尔族库尔米什阿塔木将军和他的部下全部壮烈牺牲,人们掩埋了他们的尸体,为他们守护着陵墓,一代传一代,直到如今。随着导游的手指引,在半山腰上,我们看到了那几座历尽人间沧桑尚且保存较好的下方上圆型的陵墓,展眉仰目,远处的天山主峰托木尔的雪岭冰峰,使人顿生肃穆坚毅之情。
因将军长眠于此,很多伊斯兰教徒常来此地进行朝拜活动,他们许一许自己的心愿竟能如愿以偿,更令人惊奇的是,有几棵千年古杨的树皮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疼痛病更为见效,譬如患牙痛病的人,牙痛时,嚼点树皮,立马见好,很神的,便有人剥树皮用水煮一煮服用来治疼痛病。这几棵树的树干已被人剥的斑驳陆离,为了保护这些古杨,防止人为的破坏,这些树已被护栏围了起来,这也算得上神木园的神奇之一。神奇之二,便是园中的树种。神木园方圆仅一公里,但却有很多树种在此相依相存,这里有人们常见的杨树、柳树、槐树、桑树、核桃树、榆树、杏树、桃树、梨树„„,还有那不常见的腊榆树。
不难想象,在千年之前,这片土地也许是某一户人家的果园,也许是守墓人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世代代植树造林造林的结果,也许这里本来就是一片自然树林。更为神奇的是园中树木的形状了,这里的树木大都是千年古树,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历经了风刀霜剑的磨砺,其形态千姿百态,奇形怪状。且不细说那千年的树冠硕大、果实累累、绿荫婆娑的核桃树王,不说那些雄伟挺拔的将军树,不说那情深似海的鸳鸯树、夫妻树,不说那鬼斧神工的马头树,也不说拥有千年树屋的树,„„有谁见过无根树呢?哈,我们却在这里见到了。一棵千年的古柳横卧在眼前,枝繁叶茂,导游小姐让我们找找它的根,却把我们难住了,大伙儿没有一个人找到它。还是导游小姐给了我们破解了难题,原来这棵树被大凤刮倒后,为了生存下去,从树干上生出须根来,深深地扎根于大地,使得它顽强地活了下来,这类树为数不少,善于想象的园林工作人员早为它们起了很多恰如其分的名字,如母亲树、千年卧龙柳、九龙搅海等等。有水才能有生命,才能有草木。这里的树木赖以生存的水源是惟一的一个泉眼,被人们称为千年圣水泉。它离将军墓不远,水流不大,但终日不断,水质清凉甘甜,据说凡喝了圣水泉的水的人,不仅能延年益寿,而且对嗓子有极好的保护作用。导游小姐告我们,著名播音员李瑞英来此采访时,美美地带了很多瓶泉水,说回北京要送给同行们尝一尝。我们闻知,便纷纷涌至泉眼边洗净了双手,捧起泉水尽情地饮用。这生命的源泉,用它涓涓的细流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草草木木,我不由的为造物主的伟大而惊叹。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游览完毕方觉的饥肠辘辘,在园中蒙古包用餐后,忽听得外面树声涛涛,一阵紧似一阵,啊,起风了。出门望去,风很大,却不见一点儿尘土,只见得那千万棵大树随风摇曳,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跳跃,十分壮观。听园中工作人员讲,每天下午刮风已是常事,不足为怪。特殊的气候造就了这片千姿百态的林木,也造就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这就是神木园的神奇所在的精华之处。归途之中,我不由得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人的一生不就与这些树一样吗,只要一出世,就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的在狂风暴雨中岿然不动,有的被吹倒了再爬起来,那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战胜风雨战胜自己就是好样的,他活的同样精彩。我想,做一棵核桃树王固然荣幸,做一棵将军树也很伟大,但做一棵卧龙柳更为光荣,因为它经受的磨难更大,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生活的强者。神木精神万岁!篇五: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班级姓名学号
这次读《马克思传》给我对马克思的一生有了很大的了解。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这本《马克思传》它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
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 有时候,他顽劣得像个小暴君,把姐妹们当做驾车的马,驱赶着她们飞跑,从小山丘上疾冲而下;有时候,他用一双肮脏的小手去揉生面团,拍成一个个“蛋糕”,要姐妹们吃下去。但是奇怪的是,姐妹们在这样的恶作剧面前却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
在他学习、成长的过程,他抛弃了教授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黑格尔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竟着迷一部中篇小说,天天泡图书馆,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
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在爱情上,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爱情的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这其中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
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是在失去爱人之后,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爱情始终应该是浪漫的,虚无缥缈的,而不是理性的现实的.但是追求爱情的过程和本身却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这将失去爱情.纵观马克思的一生,可以看出,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在我看来马克思不仅是凡人,而且更是一个凡夫俗子。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所以学习马克思一定要学习他的思维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同时马克思对于真理的执著寻求,对于工作的忘我投入;对于友谊的珍爱、对于家人亲情的深切留念,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个人。只有这样,学习马克思正确的地方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
第二篇:葡萄沟
《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了解新疆,认识葡萄沟,谈话引入。
1.观察地图,新疆在哪里,有什么特产?找找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精读课文,感悟重点。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1)出示“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利用图片理解“茂密的枝叶”。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这只有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3.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到了秋天„„”)(1)图片板演,让孩子到前面辨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3)比较“一大串一大串”“一串一串”“一大串”。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想象说话:你看,这些五光十色的葡萄在看着我们呢,它可能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5.师引读“要是这时候„„”这句句子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读这句话,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维吾尔族老乡。(板书:热情好客)(1)讨论,抓重点词“准会”“最甜”“吃个够”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
(3)我们新疆老乡不仅热情好客,还能歌善舞,不光让你们再葡萄架下吃葡萄吃个够,还要跳新疆舞,让我们跟着维吾尔族老乡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吧!(4)你能送给新疆的老乡一句话吗,哪怕是一个词也好!
6.多么热情的老乡呀,为了使我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来,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咱们现在就去阴房看看,看看阴房是什么样,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7.品尝、观察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板书:色鲜味甜)
三、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可是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2.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小朋友课后调查一下,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有机会小朋友像介绍葡萄沟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好吗?
《葡萄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教师用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通过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让学生美美地朗读,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三、说教法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可以显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抓住教学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如“五光十色”“热情好客”“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美美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巧用多媒体教学,细读领悟。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由于学生没见过阴房,对第三自然段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很难理解,这段我用多媒体播放“葡萄干的制作”片断,直观形象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豁然开朗了,也进一步体会到葡萄沟真好。再采用双读、小组读、议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3..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在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于葡萄沟的资料,课内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课堂上有师生的新疆舞表演,精美的板画和贴画,欢声笑语一直伴随着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从而达到让学生进行高效地学习,并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了解新疆,认识葡萄沟,谈话引入。
1.观察地图,新疆在哪里,有什么特产?找找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精读课文,感悟重点。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1)出示“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利用图片理解“茂密的枝叶”。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这只有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3.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到了秋天„„”)(1)图片板演,让孩子到前面辨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3)比较“一大串一大串”“一串一串”“一大串”。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想象说话:你看,这些五光十色的葡萄在看着我们呢,它可能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5.师引读“要是这时候„„”这句句子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读这句话,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维吾尔族老乡。(板书:热情好客)(1)讨论,抓重点词“准会”“最甜”“吃个够”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
(3)我们新疆老乡不仅热情好客,还能歌善舞,不光让你们再葡萄架下吃葡萄吃个够,还要跳新疆舞,让我们跟着维吾尔族老乡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吧!(4)你能送给新疆的老乡一句话吗,哪怕是一个词也好!
6.多么热情的老乡呀,为了使我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来,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咱们现在就去阴房看看,看看阴房是什么样,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
7.品尝、观察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板书:色鲜味甜)
(三)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可是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2.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小朋友课后调查一下,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有机会小朋友像介绍葡萄沟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好吗?
《葡萄沟》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葡萄沟》是一篇老教材,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如何能做到老课新上,上出新意?这是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力图想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课前师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而在课堂上,教师更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营造良好的情境,突破教学重点
这堂课上,我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整堂课上学生品葡萄干—赏美景—游葡萄沟—签名留言,让学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品葡萄干,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孩子们产生各种疑问“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大大的葡萄制成葡萄干后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小?” “什么地方的葡萄干最有名?”,这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然后让学生通过录像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由于学生没见过阴房,对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很难理解,这段我用多媒体播放“葡萄干的制作”片断,把静态图文变为动态画面,带孩子们再次走进远在新疆的葡萄沟,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直观形象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豁然开朗了,学生较快突破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感悟葡萄沟葡萄之美。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句。如“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一句,让学生以找重点词“茂密的枝叶”、“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来感悟葡萄沟的美景。又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句,没有了图片的直观感知,学生很难感受葡萄的美。为此,我用形象美观的贴画,并通过重点词语“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比较,“一大串一大串”和 “一串串”“一串一串”的比较,让学生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又美。
4.重视课上读写的结合,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学生游览完葡萄沟,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后,必定恋恋不舍,有很多心里的话要说,我趁势要求孩子们为新疆老乡签名留言,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效地进行了写作训练。
《葡萄沟》一课教学完毕,我也感觉到了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有待提高完善。如果再设计,再上这堂课,我想,我会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1.增加朗读训练。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观看录像、同桌间互说葡萄干制作过程之后,应该让学生读一读课文,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2.教学环节的设计稍加变动。把总结“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放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而不是在学生签名留言后。这样,学生在领悟到了“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后,更能有感而发,有东西可写。
3.增加口语交际训练。在学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这个句子时,可以请师生分别扮演游客和老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4.课后延伸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一点,除了让学生签名留言之外,还可以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请学生在课后把自己学完《葡萄沟》一课的感受和体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或朗读课文,或背诵段落,或画一画,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总之,我觉得每个人的课都应体现自己的特色,只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学习,去领悟知识的真谛,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第三篇:《葡萄沟》
《葡萄沟》的教学的设计
教材分析: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
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写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中心是赞美葡萄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喜爱、称赞的语气。朗读“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要读出十分喜爱、富于变化的语气。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所以一节课上应选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运用多种器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才能理解课文抽象的内容和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以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上利用课件设置的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葡萄够是个好地方。教学目标: 知识点教授:
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技能运用:
1、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能对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激发情感: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读法。
学法:读思议、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葡萄沟的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3.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3)把课文读正确。2.检查与学习。(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理解顿号用法。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3.正确地朗读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凉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荫房(yīn yìn)(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新词。(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练习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
2.准确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1.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板书: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2)指名回答思考题。(板书:盛产水果)
“盛产”是什么意思?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用“--”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这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夏季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秋季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a.“五光十色”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板书:景色美丽)(5)学习第六句。①男生齐读句子。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谁会”和“说个够”的意思。
④女生齐读句。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板书:葡萄干有名)
(3)用“--”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然后说说这样的词;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水果多
葡萄:多、大、美、甜
葡萄沟
老乡:热情好客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色鲜味甜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
3、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
优点:学生兴趣高涨,达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情感。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参与,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不足: 课堂上读还落实不够到位,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第四篇:葡萄沟
《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3----45页《葡萄沟》 教材分析: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这些要求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本篇课文的重点,一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美读、品读,在读中入情入境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夏天和秋天的景色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二是通过自由朗读、体验性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
设计理念:
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读的学习时间、自主的探索、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盛产”、“茂密”、“五光十色”“梯田”、“晾房”、“碉堡”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3.初步教给学生怎样把一种水果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点:
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生:学生各抒所见,自由发言。
师简介: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市,葡萄沟距离吐鲁番大约10公里。把“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三个词语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怎样排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简介,让学生弄清楚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 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了课文,葡萄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吗?(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葡萄沟盛产水果?(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过渡:第一自然段的最后说人们最喜爱葡萄,所以第二自然段紧接着就写葡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作者写葡萄是抓住葡萄的什么来写的?自己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有关课件。A.出示葡萄颜色的句子:(颜色)葡萄有哪些颜色?这么多颜色,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五光十色)“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描写颜色多的词语还有哪些?作者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呢?这句话除了写葡萄的颜色,还抓住了葡萄的什么来写?(样子)出示课件,欣赏“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轻的有二、三斤,重的有五、六斤一串。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想象自己真的来到了葡萄沟,真的看到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先自己练读,再抽同学读,比赛谁读得美。
B.出示葡萄枝叶的句子:(枝叶)葡萄的枝叶有什么特点?观察语文书32页插图上的枝叶,理解“茂密”的意思,茂密的枝叶能够挡住什么?齐读这句话,想想作者把葡萄茂密的枝叶比作什么?你从“一个个”体会到什么?你觉得“绿色的凉棚”怎么样?想象炎热的夏天,葡萄沟的山坡上搭起了许许多多绿色的凉棚,许多中外游客到此旅游,他们会在绿色的凉棚下面干什么?葡萄沟的夏天这么美,我们就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先自己练读,再抽生读,最后齐读。
小结:夏天,葡萄枝叶茂密,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硕果累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板书:景色美丽)。
C.出示葡萄味道的句子:(味道)葡萄是什么味道的?这句话还写了什么?(板书:老乡热情好客)出示课件:维吾尔族老乡端出各种颜色、各种品种的葡萄在葡萄架下盛情邀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品尝,维吾尔族老乡怎样热情接待客人,客人们又会说些什么?第一句话写了葡萄种的什么?(地方)齐读第一句话。
D.教师小结:作者写葡萄是抓住葡萄的地方、枝叶、样子、颜色、味道来写的,以后,你们写一种水果,就可以这样来写。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品读、学生表演、借助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的景美和人美,激发了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和向往。而且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一种水果可抓住它种植的地方、枝叶、样子、颜色、味道来写,这样就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避免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师:葡萄沟每年生产的鲜葡萄大约有1200万斤,这么多的葡萄怎么处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葡萄沟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播放课件。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板书:葡萄干色鲜味甜)
(2)这么好吃、这么有名的葡萄干是在哪里制成的?(晾房)用“----”勾出描写晾房样子的句子,想想晾房为什么要这样修?(3)出示课件:按课文内容填空。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有的运到晾房里制成()。晾房修在(),样子有点儿像()。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里面有许多()。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利用(),使水分(),晾成()。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葡萄沟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课件,晾房的样子,晾房四周墙壁上的小孔,晾房内钉的木架子都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好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知道了葡萄沟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三、升华情感。
1.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四次读中心句。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也想去葡萄沟了,你们想去吗?如果你去葡萄沟,你最想做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了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和向往。】
四、课外拓展,激发情感。
1.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不只是新疆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好地方?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境内的九寨沟被誉为人间仙境,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出示课件:欣赏九寨沟的美丽风光。欣赏完九寨沟的美丽风光,你想说什么?
2.我国还有许多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请孩子们回家收集。
【课外拓展,学生知道了我国幅员辽阔,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
盛产水果(说)
葡萄沟 景色美丽(夸)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赞)
葡萄干色鲜味甜(叹)
第五篇:葡萄沟
《葡萄沟》第2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标本第四册第10课《葡萄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预设和板书设计四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葡萄沟》是人教版课标本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
一、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
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淳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理解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如果说《家乡的秋白梨》的第二自然段是个标准的按时间顺序写的段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一个“不标准”的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这一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的表现。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和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分为二个课时进行教学,并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虚拟的情境中理解课文,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角色扮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重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句子,培养审美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是由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读可以显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益知、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2、创设情境,角色表演
一般的表演活动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而课堂表演不一样,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正是课堂表演的这种动态生成,才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即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在本节课中,请师生分别扮演游客和老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3、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在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于葡萄沟的资料,课内请学生提取教师提供的关于梯田、荫房的信息,观察葡萄干时引导常识课中所要掌握的观察方法,课后请学生给维吾尔族老乡写写信,请学生写游记„„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务。【学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依据生本课堂的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板块:
深情领读,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九、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师领读)既然人们喜爱葡萄,那么我们也去葡萄沟玩一玩好不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以去葡萄沟玩一玩这个话题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第二板块
1、葡萄沟什么时候的景色最吸引人呢?快把书打开,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小节,想想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畅谈)
(读是个性行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你知道这个小节有几句话吗?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哪几句是写夏天的?哪几句是写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这时候)这时候指什么时候啊?自己读一读。(秋季)
(2)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看图理解“山坡、梯田”。(梯田是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
2、葡萄沟的夏季和秋季,你更喜欢哪个季节?再读一读第二小节,自己选择喜欢的季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直到把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图画、电影再停下来,好吗?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但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教师的显性(定形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主体学习、自主发展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在此我设计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A夏季(你看见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个个(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怎么样才算茂密呢?(老师贴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
对,这样层层叠叠的样子就是茂密。再看图,理解“茂密”。
(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还原、再现,把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在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让学生自己来贴一贴叶子,将“茂密”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茂密”即是表示枝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2)(看到了许许许多的绿叶,像凉棚)看到了多少凉棚,一个两个还是„„看到了几个凉棚?(一个个)(3)朗读指导
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指名读
老师查过资料,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了49度。这时候,你最想怎么样?一个个凉棚拦住了阳光,给你什么感觉?能读凉爽的感觉吗?
同桌练读——指名读
站在这茂密的树下,你想到了什么?那茂密的预示着什么吗?现在树叶茂密,以后呢?是啊,秋季的葡萄一定会大丰收的。那么这一个个凉棚呢?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怎么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呢?依照教师的讲,即逐段地作烦琐的内容分析,还是让学生多读熟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听懂和读懂的意义是不大一样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论家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让学后反复地读,在多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季景色的美丽,更在读中感悟到秋季葡萄丰收的期待、希望。)
B、到了秋季,葡萄果然丰收了!老师为什么要用果然?快抬头看看葡萄架透过茂密的枝叶你从哪儿发现葡萄成熟了!(若学生先说秋季,则如此引导:为什么喜欢秋季啊?)
(1)唉呀,有几种颜色啊?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认识哪种颜色的葡萄?(课件出示)让孩子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读)
(许多葡萄的品种是我们这些学生所没有见过的。通过课件,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亲眼目睹大家所陌生的甚至是从没见过的白葡萄、紫葡萄等。)(2)这么多颜色,可以同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可以换吗?看图,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读)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通过两幅直观的图片,浅显易懂地理解了“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区别,让语言文字训练不露痕迹。)(3)“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是不是只有两串啊?(读)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3、我好像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了,真想摘下那新鲜的葡萄,好好地吃个痛快,新疆老乡来了!你猜,他会让我们吃吗?为什么?(准:一定;最甜;吃个够)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老师扮演游客,学生扮演老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个小学生为“他角色”——维吾尔族老乡,那种新异、好奇心,使孩子激动不已。)
4、在热闹的活动过后,我开始组织朗读: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三、教学第三板块
1、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荫房看看,荫房是什么样。这么多葡萄,老乡们是怎么处理的?(读课文,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荫房看到过吗?葡萄干怎么制成的?
(荫房是用泥土砌成了的一个有许许多多方孔的四四方方的房子。葡萄成熟以后,人们就把成串成串的葡萄挂在荫房里,关上门,不让它们淋雨晒太阳。由于葡萄沟就在火焰山附近,造成了葡萄沟干热又多风。荫房里的葡萄经过四十多天,就能变成葡萄干了!)
2、观察、品尝葡萄干。
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怎么观察呢?看,闻,尝,捏„„(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并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趁势,特级教师沈大安如是说。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葡萄,可以形象、生动地感受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的色鲜味甜粒大,同时也在观察地过程中知道观察的方法有很多种:看、听、闻、尝、捏„„教给观察的方法,学会观察,一举多得。)接下来,我想引导学生读出自豪: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葡萄的甜。葡萄干这么好吃,世界各国的游客想学着葡萄沟的制作方法做葡萄干,可是他们没有这样的地理环境,都没能成功。所以中国葡萄沟的葡萄干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然后让生自豪地读读课文。
四、教学第四板块
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1、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作业练习:现在我们到葡萄沟游玩一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能不能把你的感受想法,写下来,画下来,唱下来,让我们学校的老师、同学看看我们班的风采,?写作不错的,可以写一段话夸夸葡萄沟,做做广告,也可以写封信给维吾尔族老乡;画画不错的,可以画下你看到的;唱歌不错的,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找找新疆的歌曲,学一学,唱一唱。
(趁热打铁,开放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来写一写唱一唱画一画自己对葡萄沟一行的感受,想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葡 好 盛产水果
萄 地 景色美丽
沟 方 老乡热情好客
板书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浓缩了教学思路。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枝繁叶茂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鲜美的葡萄,再配上简单的词语,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学生,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