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
作为一个00后,对这类苏联红片有着特殊的情节,虽然没有看过原作,但是小的时候中央一台播放过同名电视剧。虽然我看不懂,也看不下来,但是偶尔也会看一两个片段。虽然很想看书,但英译本又不好买,又不爱看中文书,就也作罢。
后来转机出现了。那天我老姑说有电影票,非要陪我看电影。我爱看电影,可是不是所有的都爱看,但是正好看到新拍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是就要了一张票。我知道老姑要不是为了陪我,自己也不爱看,我也没客气,就说,你把票给我,我自己去看好了。
于是,终于有机会看到这个著名的影片。和其他的电影场次不同,我进到电影院里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什么情侣,来看电影的基本上都是大妈大叔级别的,有的也是子女带着父母来看的。顿时,也缓解了我一个人来看电影的尴尬。
这个电影在电影院的海报上写道:五个苏联女兵与16个德国大兵的饥饿游戏。我有点不高兴。毕竟,在一个比较保守的00后心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题材,用饥饿游戏这样的噱头来吸引眼球,有点糟蹋经典的感觉。而且,战争,绝非游戏。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也不能奢求太多。
我不想描述更多的情节,毕竟,情节什么的都可以查到,特别是对于一个如此脍炙人口的作品。只想评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那是最后一个女兵牺牲之前,次尉与他的对白。我记不住具体的台词,次尉说:为了保护一个运河(还是桥梁或者铁路来的.,记不清了),他们肯定会也派人保护的啊,我太愚蠢了,牺牲了5个姑娘,太不值得了。(我记得他重复了好几次“我让你们来保护运河是很愚蠢的选择,这个是不值得的”)后来,已经身受重伤的女兵对他说: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保卫它。
就是这里触动了我的内心。
这牺牲的五个女兵里,虽然有被德国人害的家破人亡的,但是也有社会的弱势群体,比如有被流放的,有生活条件很差的孤儿,有因为谈恋爱受到部队处分的。如果放在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会说:我凭什么保护我的国家?我的国家有我的地产么?我的国家给我什么了?甚至有人会说:就算做亡国奴又怎么样,哪个政府不压迫人民?反正,很多人都不愿意打仗送死。
当然,我也不想讨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话题,因为我也不爱国,我感动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可以是爱国,也可以是任何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这就是我深受感动之处。
其实这五个女兵中,在牺牲的一刻,有视死如归的,也有意外的,也有非常怕死的,甚至有人处于对次尉特别的情愫而不小心落入敌人之手。我对现在的人们感觉不舒服之处是在于,在谈论她们的事迹的漫不经心,甚至嘲笑。是的,我们没有权利说她们这样很不值,甚至说她们被某些主意洗,我们没有权力这样做。因为,在她们的心中,至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而这件重要的事情,足矣让她们不惜生命,甚至克服巨大的恐惧去捍卫。
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战争片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开战。它带来的伤痛太悲怆惨烈。
第二篇: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
“ 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该片的片头可能就是这句话的寓意场景吧!一片片精美秋叶悠然飘落,覆盖在一张张如花似玉的脸上,琉璃般的光彩落在叶上,是那样的纤弱而坚强。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凄美凝固,可有种无声的暗流在心中滚过,就像幅用彩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鲜花怒放图,鲜艳明亮---女人如花!
女人的一生似花,有的是插在精美花瓶的鲜花,娇嫩妩媚却生命短暂;有的是盆栽的景花,不失生机却经不起风雨;有的是野地的蒲公英,洋洋洒洒逐风播种生命顽强。女兵应该是属蒲公英吧!战场的磨练让她们顽强而洒脱,生命中始终贯穿一种气场------军人!
故事发生在1942年5月,德国法西斯将侵略的战火推向了苏联境内,战争带走了村里的男人,全村只剩下瓦斯科夫一个青年男人了。瓦斯科夫的房东玛丽亚、女邻居波琳娜以自己的方式承受着这场战争。女兵们的到来给小村庄平添了青春的气息,沉默寡言的丽达、满脑子诗意的大学生索妮娅、厚道的农村姑娘里莎和胆小乖张的嘉尔卡,战争没有夺走姑娘们身上的青春活力,尤其是热情似火的热妮娅的到来,像一股清风吹拂着姑娘们爱美的心灵。然而,危险却在逼近她们„„姑娘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德军的枪口之下,悲伤的瓦斯科夫冲向敌人„„
五个小姑娘,不同的背景,最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上了战场。她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有些人最终成熟了,有些人始终无法走出心理的阴影,每个人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战争剥夺了她们的一切机会。这应该是真实的写照,如果每个人都是能够经受住心灵的折磨,那就是浪漫主义了,也不是战争了。最后,五个战士都死去了,仅仅剩下失去一只手的准尉同志。她们这个战斗团队最终完成狙击德军的任务。
有人说,那些女兵不像苏联红军。不是的。或许我们接受了太多高大全战士的思想,潜意识认为正义的战士就应该是英勇的,即使有缺点,也是暇不掩玉的。所以我们看不惯上战场不像上战场、胆小怕死。但我们别忘了,她们并不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除了热妮亚参加过突围战、丽达是老兵有一定经验(如出发前只有她裹了厚厚的裹脚布而其他女兵包括热妮亚都是穿着袜子),其他三人可以说毫无经验。她们只是炮兵,驻扎在后方一座小山村,在准尉眼中,她们只是一群有文化、爱漂亮的女人而不是真正战士,他也曾为带这一群麻烦的女人而沮丧过。这群姑娘虽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伤痛,却不曾经历战场上的残酷,况且她们包括准尉当初只是以为德寇只有两个,准尉还估计最多不超过四个,或许他们认为,要伏击这两个德寇是那么容易,就算德寇武器精良,有作战经验的准尉说不定可以以一对二,再加上射击手热妮亚、老兵丽达,四个也不成问题。
十六名带着精良武器的德寇绝对出乎他们的意料,连准尉都觉得棘手,何况毫无经验的姑娘们?所以,准尉才会要在出发前检查装备,批评她们不注意枪支的清洁、带那么多无谓的东西难道以为去郊游;还说“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因为爱漂亮而不裹裹脚布”。他允许索尼亚带诗集或许是对战斗危险不确定性的一种内疚。里莎是守林人的女儿,所以准尉才派她送信。她走错路是因为肩负重任、紧张害怕慌不择路而走错路,当她看见苦苦寻找几乎绝望的路标就近在咫尺,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会一不留神完全合理。只差几步呀„„她的死应该被肯定死得壮烈。
索尼亚急急返回找烟袋,准尉虽然喝住她语气却不严厉,因为他们都认为敌人还在对岸,缺少的四个德寇准尉也没确定已经潜入自己后方。这是他们的大意。索尼亚以为后方是安全的,她一心想赶紧拿回烟袋,然后回来与战友一起战斗,1哪里顾得上脚步轻重,警惕四周?她的死的确不值。准尉后来也懊悔为什么没有严厉制止。
嘉尔卡的死最受诟病。大家认为她胆小怕死,简直是累赘、丢人现眼。刚开始我也讨厌她,爱说谎、搬弄是非,胆小懦弱„„但别忘了,她还未成年。她只是渴望母爱的可怜的孤儿,她当初甚至没有姓名。当面对可怕的敌寇一步步走向自己,对于一个孩子那是一种怎样的恐惧?她尖叫逃跑是出于本能,不能因此就批判她,毕竟她在可以自私地选择撤回去时是选择与战友们留下来,即使她知道最终可能会死。所以准尉撒谎说她是在对射中阵亡,死得壮烈是对她参加这次战斗的表现的肯定。我最终选择同情她。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逝去,二战的硝烟早已在人们心头与脑际散去,然而,当我们安享美梦之余,我们是否意识到:为我们赢来这自由与幸福的勇士们已然于地下长眠。怕还有太多的人如以前的我,也在呼唤那“造就英雄的时代”的到来,不然,怎么会有车臣危机、非洲战火,又哪里来的波黑乱世和海湾**?
和平来之不易,先烈们用热血换来的一轮明媚璀璨的朝阳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不能再让“冉妮娅”手握机枪成为冷血杀手了,不能了,绝对不能了,愿我们能用洒满欢乐的黎明迎来辉煌的明天,拥抱那轮灿烂的朝阳!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湖水如此清澈;
思念的琴声如此空灵而寂寥;
白桦林迎风吟唱;
布谷鸟低声哀和;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当男人们纷纷倒下,女人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没有懦弱,也没有逃避;
只有信念和坚强;
豆蔻年华在硝烟中撕裂;
青春岁月在战火中闪亮;
热血染红了茫茫雪原和猎猎旌旗,血肉之躯换来了安宁与和平的曙光。
清晨的薄雾渐渐散去;
淡淡幽思萦绕着青青的山冈;
在不曾属于我们的年代里,青春谱写了永恒不朽的乐章。
湖水依旧清澈明亮;
思念的琴声依旧空灵而寂寥;
白桦林依旧迎风吟唱;
布谷鸟依旧低声哀和;
这里的黎明依旧静悄悄。
第三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 3000字左右
愿和平永驻人间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今日,战场上没有大的战斗,只有零星战斗发生。”
一股欲哭无泪的悲伤涌上了心头„„
五个正值青春、美丽活泼的少女,就这么牺牲了,他们死亡的消息被密林深深地埋葬,没有几个人知道。
这是五位女性,她们年轻、善良;这是五位战士,她们坚强、勇敢;这是五位英雄,她们无畏、坚毅。这五位伟大的女兵,用一腔热血,熔铸爱国之魂;用生命,换来对祖国的最好捍卫。
在《烈火热血》一书中,我能感受到战争时期人们剧烈跳动的脉搏。那对侵略者的憎恨,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尤其是这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让我震惊不已。
在豆蔻年华的青春里,她们端起钢枪,加入到卫国战争的行列;在如花似玉的韶华中,她们多次负伤,面对了太多的流血、死亡。最后,她们将生命也贡献给了残酷无情的战场。但她们无怨,枪林弹雨已经将生命诠释得足够精彩;她们无悔,熊熊烈火是对无畏精神的最好见证。
曾经,她们也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但为了祖国能不被侵略者的铁蹄所践踏,为了祖国能不被侵略者的炮火所蹂躏,她们毅然地奔赴战场,毅然地为了胜利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文中敌军那猖狂而无情的炮火,也曾经在我们中国的国土上嚣张地穿行。同样地,我国勇敢坚强的人民也缔造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篇章。
假如没有战争,这些少女该多么的幸福:她们把衣服修改得十分熨贴,把伙食烹调得有滋有味,尽情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带来的惬意。即使战争来了,漂亮的军服也依然遮挡不住她们的青春美丽。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又是一个黎明,当丽达走过一片森林,发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会让站拉响了战斗警报。准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妮亚、索尼娅、里莎和嘉尔卡前去消灭16名德军。在生死抉择面前,这些美丽的女兵没有一个退缩,她们用自己的热血捍卫了祖国。
我最喜欢那个留着金色长发、爱唱爱跳的热妮亚。在女兵队伍里,她是最开朗的一个。她会在舞会上用动听的歌声给伙伴们带来快乐。她的热情、坦率也深深感染了我。然而,在热妮亚欢声笑语的背后,却是最痛苦的记忆:战争夺去了她所有的亲人,德国人残忍无情的枪声和她那声撕心裂肺的“杀人凶手!”总是萦绕在她的脑海。但热妮亚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战斗,她不愿战火打破祖国黎明的寂静,她要用生命来捍卫这份宁静。
在森林里,在最危急的时刻,为了保护丽达和准尉,热妮亚拿起枪跳出了隐蔽地,引开敌人。她动听的歌声再一次响起,只是这一次歌声的欢快变成了隐隐的忧伤。热妮亚一边唱着,一边在林中跳跃,她已毫无畏惧。她将愤怒化作子弹打向敌人,知道子弹全部打完,她还捡起一块石头作为武器。连中三枪倒地后,她美丽的眼睛仍深情地注视着祖国的天空。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很多年后,准尉来到少女们牺牲的地方,百感交集,脑中还是那五个鲜活的面孔。被鸟鸣划破寂静的黎明,就是对她们永恒的纪念。
影片总体是部黑白片,但是当姑娘们回忆和遐想时,却是彩色的影像,那么如梦如幻,有少女对爱人的怀念,有少女对暗恋者矛盾的心思,有对死去的丈夫和不在身边孩子的思念„„这份纯净的情愫都被战争打断,彩色的梦突然就转向黑白的画面,他们身着军装,手拿武器,随时准备着投入与敌人的战斗。这种彩色与黑白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叹战争对人命运的摧残,渲染了影片的悲剧感。
董存瑞,用自己的躯体化作一颗炸弹,炸开了敌人的碉堡。当全军都为如何炸敌人的碉堡所一筹莫展之时,他已手挎炸药包只身冲了上去,在敌人的碉堡下面,他一手顶着一个已点燃的炸药包,一手紧握拳头,迎着直冲过来的子弹,与炸药包一起将碉堡炸得粉碎„„
黄继光,为了其他战士们的安全,甘愿做他们的“盾牌”。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无畏地冲了上去。敌人被他的举动吓坏了,然而无情的炮火依然没有停息,子弹一颗颗地穿透了他的身体,这位英勇的战士死死地堵住敌人的枪口,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战士们!快上啊!”在炮火声中,他成为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五位壮士,英勇地站在狼牙山的峰顶,他们面前,使面目狰狞的敌军,他们背后,则是万丈悬崖。壮士们刚刚与敌人大打一场,由于敌人人多势众,他们已被逼上悬崖,没有丝毫的退路可走。不容多想了!霎那间,为首的班长大吼一声,青筋暴露,一纵身跳下了悬崖,紧接着,他身后的四名战士也陆续跳了下去。激昂的吼声,依然在悬崖间回荡着„„
正是由于古往今来那么多的英雄豪杰用生命捍卫我们的祖国,才使我们的祖国在历经这么多的沧桑后没有倒下。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没有能力用生命来捍卫祖国,只能用知识来武装她,让她永远强盛、倡荣!
第四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是反西斯战争中人们浴血奋战的信念。战争带来的灾难、悲痛如今也已经越走越远。
人应该学会忘记,更应该学会纪念。
战争不仅是男人的战场。在这里年轻的女子也奉献出了她们宝贵而短暂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如此的宁静与诗意,没有哭泣,没有鲜血,没有生离死别……
一向认为战争中最令人敬畏的是对死亡的畏惧已不再变得恐惧,死亡也许并不可怕,可痛苦的死去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折磨。每当看战争剧时总是不忍目视鲜血,因为我对死亡充满了畏惧,虽然这不可避免,我相信多数人会同我一样选择宁静地死去。当看到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时,总是在想,这些都是生命,他们的内心是否也充满过恐惧,他们是否也渴望过平静
当那些有着不同经历的女子在丛林中穿越时,是否会想知道命运对她们的安排,她们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会在想什么…… 也许她们会想:这里的黎明是静悄悄的……
第五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感
骆文涛
读了鲍里斯·瓦西里耶夫所写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心里感慨万分。这是真实的战争故事,但即使衬于残酷的战争的背景上,青春!瑰丽的青春依然会在生命中闪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个故事回荡着青春的笑声。一个老兵带着一群女兵,在一个突然变成战场的地方遇上敌人,打了残酷卓绝的一仗。她们是勇敢的是坚强的。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当子弹飞下来时,连说再见的机会也没有。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5月,德国法西斯将侵略的战火推向了苏联境内。战争带走了村里的所有男人,全村只剩下瓦斯科夫一个青年男人了。瓦斯科夫的房东玛丽亚,女邻居波琳娜以自己的方式承受着这场战争。女兵们的到来小村庄平添了青春的气息。当危险向她们逼近时,姑娘们挺身而出„„..她们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德军的枪口之下„„
我讨厌战争,战争使我们失去幸福,自由,快乐。当我读到维佳被弹片刺穿喉咙时,我不禁流泪,心里一阵刺痛。生命是多么脆弱,昨天还像其他人一样活蹦乱跳的,今天却孤独地躺在黑漆漆地泥土里长眠不醒。战争摧毁了年轻的生命。死神一次又一次的到来,噩耗一次又一次地传来。我的心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抓紧。
丽达、里莎、嘉尔卡、索妮亚、热妮亚五个坚强的姑娘,她们是为了战争而生,她们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她们为了战斗的胜利奋不顾身。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个故事回荡着青春的笑声。
她们终于和德国人正面战斗了,她们英姿飒爽地奔赴战场,她们用智慧取胜,用勇敢取胜,用生命取胜她们为了战斗的胜利作出了牺牲。我为她们感到惋惜,但她们认为她们的生就是为了战争,她们的出生就是为了站在战场上,她们愿意为祖国作出牺牲。是的,战斗胜利了。她们都长眠于地下。她们都微笑地面对死神。但是在村子里在也不会有她们那爽朗的笑声。
当我读到“这一天,苏联电台广播战况:今日,战场上没有大的战斗,只有零星战斗发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五位女战士的牺牲。”这个地方,我实在很愤怒。她们的英勇牺牲却被人们遗忘了,也许她们认为值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个故事回荡着青春的笑声。
这几天看完了《这里黎明静悄悄》,一直到结束,当看到五名英雄女儿都倒了下去,男主人公将五名德国人押回去,路上他没有倒下,他哭了,我也哭了。我为丽达自杀而哭,为她的气概所折服;我为热妮亚而哭,她战斗到最后,永不倒下,敌人只能用乱枪让她失去生命,在那片白桦林里,她的灵魂给我以震撼,壮哉!我为里莎而哭,她倒在泥潭里,当泥泞淹过她的头颅,我们看到了她的军帽,在薄雾里,在清风中,她战胜了恐惧,她死在了她坚定的信念里;还有她,那位大学生,她的诗歌朗诵给我以启迪,她非常安静的死去,在她的思念里,在她的理想里;还有嘉尔卡,她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她,她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只有最后,当瓦斯科夫回眸纪念碑的那句话——和平!和平?他们,也许是她们在倒下去那刻未曾思考过的一个概念,通过他的心思传达给了我们。可是在我内心深处,我仍感觉到,这显得太过卑微。
我想战争就是死神的召唤,也许在我爷爷奶奶的那个时代,也过着同样的生活。60年了,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是,那场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仍在流血,苏联人民可以在思念亲人,怀念战友的时刻,心平气和,充满思念和幸福,充满胜利者的骄傲;可是我们呢,我们国人呢!也许我们该去审判那时的执政党的蒋介石,但是,历史并不是要求现在在过去的时光里永无休止的批判,而是我们现在做的和将要做的,可否让我们25000000中国人安息,可否让幸存者不再流干她们最后的泪,可否让他们的后人得以真正解脱,可否让他们的人民的内心不在是仇恨,而是思念。
读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心里想的有很多很多,其实在所有的心里都渴望和平,无论在过去,现在,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