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600字[精选合集]

时间:2020-11-22 20:4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6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600字》。

第一篇: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600字

法治社会从来都需要道德与法律的,是非善恶,既需要道德衡量的标准,更需要法律评判的尺度。因此,刚性的法律是一种守护,守住道德最后的防线。我们既要遵守、尊重法律,更要提升社会德道。让法律约束行为,让行为符合道德,让道德成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营造一个完整而健康的法治社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1

2018年10月5日下午,庐江县人民医院东区党支部在行政楼会议室组织全体党员收看《最后一道防线》反腐廉政警示教育片,故事中的主人公夏春明在金钱、美色、诱逼等复杂情况下思想意志不坚定,党性原则丧失,离犯罪深渊一步之遥,夏春明妻子作为家庭的贤内助,想尽一切办法把夏春明从犯罪边缘挽救回来,正是她这样的贤内助避免了丈夫走行犯罪的深渊,挽救了整个家庭。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从这样一个反腐倡廉的微电影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不让腐败有滋生的土壤,把这道防线无限前移,在工作中时刻惊醒自己,按照党章党规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同时更要管好自己的配偶与子女。观看完毕后,所有党员深受教育,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才能葆住纯洁本色,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做人,身体力行,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我们所有党员必须进一步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学习与提高。

一是加强学习,坚定信念。正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修心。纵观任何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无不是放松了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所致。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放下了对三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的不良信念,作为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更要讲奉献。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更要学习党性修养,党章党规,大力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结合自身工作,大力提高自我约束潜力和自我警省潜力,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潜力。

二是以案为鉴,廉洁自律。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反复观看不同类型反腐警示案例教育片,思想受到极大震撼。同时梳理我们医院反面典型人、典型事,无不触目惊心,家庭受到莫大的伤害与打击。我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权力非药,却能迷醉心魂;利欲无牙,却能吞噬理想;金钱无手,却能推人堕落。为此,务必强化自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我敲醒警钟,要明白自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正风肃纪的螺丝要越拧越牢,拒腐防变的发条要越上越紧。

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2

来到当湖派出所副所长俞世平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脑上的翻页时钟,时刻提醒着每分每秒,仿佛也同步记录着俞世平在抗疫前线的70天,共计1680小时,100800分钟,6048000秒。从1月23日接到到紧急命令到3月底,秉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精神,俞世平舍弃休假连轴转70天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我们是社会稳定的主力军,要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决不能倒塌。因此我们要走在群众前面,想在群众前面,提前部署,才能防患于未然。”俞世平说,疫情发生后,当湖派出所立即响应,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俞世平亲自带头指挥,负责各疫情隔离点管控工作,第一时间吹响战“疫”号角。

“这次的疫情我们都从未经历过,对所有人都是一次考验。但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关头,我们警察的职责就是肩负起保护百姓的重任,党员民警必须站出来、冲上去,毫不退缩。”俞世平说。大年初四深夜,俞世平在所里值班时接到一个电话,说一名居民刚从武汉回来,有感染疫病和传播的风险,于是他带着5名警察火速赶往现场进行相关管控。但此居民对隔离持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疫情防控检测,情绪激动,工作陷入僵局。俞世平告诉记者,当时他心里非常忐忑不安,一方面该居民住在十几层的高楼上,窗户大开,十分担忧她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和同事被疫病感染。于是俞世平在劝说一个多小时无果且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果断、迅速将其控制,同时撤去警力,再次安抚女孩过激的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整个过程从夜里12时30分持续到凌晨2时,终于争取到了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为了从源头上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当湖派出所联合各街道、医院设立多处卡点,采取24小时值班值守。“那时正值寒冬,黑夜特别漫长,为了防止民警们因犯困而出现疏忽,我让他们每隔半小时拍一张照片上传,确保他们保持清醒的工作状态。”俞世平无奈中透着心疼。但正是由于俞世平“强硬”的监督机制,才为我市构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我市多措并举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这时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俞世平面前: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平,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该如何保障?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大,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前期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居民的矛盾、房东与租户之间的矛盾、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我们派出所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为推动我市经济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同时还要确保社会稳定。”俞世平说,为了缓解这些矛盾,做好“润滑剂”,俞世平和当湖派出所的民警们又马不停蹄地一家家走访、一户户调解,做好返平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和各项调解工作。“既是一名警察,又是一名党员,我就该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俞世平用自身行动彰显着党员民警的别样风采。

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3

疫情来得突然,疫情来得迅猛。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无一不让人思绪翻滚,无一不让人心灵震颤。灾情无情人有情。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面,时刻闪现在我的眼前,触碰着我那敏感的神经,总是让我感动得热泪盈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缘由,他们正是中华民族始终挺立的脊梁。我决心用笔墨记录下那些“感动”,对那些可歌可泣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84岁高龄、两度与病毒作战的钟南山院士。因为2003年的SARS,钟南山院士进入我们的视野。未曾想到,时隔16年,年届84岁高龄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台前。坐不上飞机就坐高铁,纵使在火车上,也不忘研究工作;没有做作、没有矫情、没有虚华,真正展现了“国士”气度、“国士”风范;特别是在战“疫”一线,他那敏锐的目光、那执着的精神、那凝重的神情,总让人心灵震颤;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就鼓舞了信心,就增进了斗志。

谁曾想到,没有理由出战的他,不需要理由而出战了;谁曾想到,他的带动和鼓舞,激发了无数医疗战士的斗志;谁曾想到,这次疫情虽然凶猛,在他的精确判断和准确把握下,正得到及时有效抑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钟南山院士,有钟南山院士一样的战“疫”团队,有他们始终昂立的民族精神,再凶猛的“疫”情也必将得到控制,我们相信,我们坚信,我们向他们致敬!与时间赛跑、拉长自己生命时间的张定宇院长。不是央视《新闻1+1》节目,谁曾想到湖北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一个身患渐冻症的病人,自己妻子也不幸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张定宇,毅然战斗在抗击疫情、救治病人的最前线,坦然面对记者说,“我会用好这些时间”。受病情影响,他的脚步变得高低不平,上下楼越来越艰难。但每当有人问到,他总是说自己“膝关节不好”。他说自己不想影响同事,他生来乐观,不喜欢叫苦。然而早在2019年12月27日,金银潭医院已经怀疑这些病人可能是冠状病毒感染;面对特殊的病人,需要穿上隔离服,工作量是平时的3到5倍,病人吃的一些餐食,以及他们的生活垃圾,要做集体清运……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张定宇院长用自己的实践默默坚守,将有限的生命时间拉成“无限”的生命高度,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恻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朝气勃勃之生命力!在无数“张定宇”的奋进拼搏,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我们相信,我们坚信,我们向他们致敬!坚持奋战、脱下口罩后满脸创伤的医护人员。

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4

当前,举国上下正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讲话。通过对讲话内容的学习,我明白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看到医护人员们勇于担当战斗在第一线,不辞辛苦,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为的就是早日战胜病毒,将健康带给那些被病毒折磨的患者。不论是在一线对患者进行救治的医生,还是在幕后不断研究病毒、研制新药的研?咳嗽保?故乔巴??笔〉慕夥啪?⒅驹刚摺???腥硕荚谖?业淖婀??ψ牛?庖磺卸剂钗冶妒芄奈琛?

作为预备党员,我更应当坚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响应国家的号召,以身作则,了解疫情当前情况,并且对信息加以鉴别,不信谣,不传谣。坚定信心,相信国家,相信党,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坚决打赢这场防疫战!

作为医学生,应当向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下提高防疫知识、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保护好自己,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出行次数,提醒家人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勤开窗通风,向周围人宣传防疫知识,与祖国共渡难关。

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5

近日,就张扣扣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死刑复核案,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核准张扣扣死刑。陕西省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张扣扣宣告,并送达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定书,并于2019年7月17日上午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死刑执行命令,对张扣扣执行了死刑。(新华社7月17日)

法律是守护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反过来当道德降低到法律的边缘时,更甚至逾越法律的防线,社会就呈现出一种人们难以容忍的丑陋和冷血,人性本善也会被冰冷的“匕首”切割的支离破碎。纵观整个事件,道德沦丧,枉顾法纪,仇恨的种子最终泯灭了人性。即使有这样那般的原因,也不是触犯法律快意恩仇的理由。倘若以为血亲复仇为正义之举,视他人生命为草芥,这将使得整个社会陷入无尽的噩梦之中。现在结局已定,无论审判结果是否符合你的个人意愿,但是依法作出的裁定必须尊重。

如果张王两家能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以道德为行为准则。二十多年前,就不会上演那样的悲剧,更不会导致今天惨案的发生。结合近期发生的几起事件,“抢夺方向盘”,“高铁抽烟霸座”,“高空扔物扔刀”。。无一不是道德丧失,触犯法律的事件。安静坐车不能影响司机,高铁之上对号入座、不能抽烟,身居楼上不能往下扔东西,这显而易见的道理,小朋友都知道应该遵守行为,很多大人却做不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道德危机?我们归罪于社会风气?不过是自认为个人事情大于天,其他的都置若罔闻。这不仅是道德层面的失守,更可能造成更大的祸端。一个方向盘的抢夺可能断送的是一车人的性命;一根烟的点燃可能酿成的是整条线路的事故;一个物品的高空坠落可能摧毁的是几个家庭的幸福。所以需要用法律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避免悲剧上演。事后大多数舆论的关注点都在是否列入失信人名单,拘留几天,如何判刑上面,而没有注意道德已经降低到与法律几近齐平的位置上了。

铁路公布的消息中:截至6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43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2682万人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96万人次,437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法律义务。这还只是铁路系统公布的数据就1443万人次,这个数字是庞大的,很多人不会为自己行为感到可耻,在众所周知的事情上面,为何却屡犯不止?这就和个人道德素养,守法意识有关了,这个问题需要警惕了。而437万人害怕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本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却要面对处罚才去履行,这也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5篇600字

第二篇:演讲-用细心筑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用细心筑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生命诚可贵,它就像那二月的鲜花美丽动人,就像那五彩的琉璃绚丽夺目,就像那草原上的小鹿活泼可爱。生命诚可贵,上帝造就了它,给予了它美丽、智慧、灵动与一体,但是却忘了给生命一个绝对安全的港湾。在交通意外、地质灾害、生理疾病面前,生命是那样的脆弱,经不起考验。车祸鲜血淋漓的镜头让我不忍直视,地震时人们求生的欲望让我们流泪,疾病给人们带来的苦痛有何尝不让我们心如刀绞。然而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们能做什么?细心对待每一个病患,对每一个生命负责,用细心筑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很多人觉得小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错了,千里之堤都有可能毁于蚁穴,况且在脆弱的生命面前,我们的所作所为哪怕出现一点点差错,生命便朝夕不保。

记得前两天看见一个真实故事。笔者是一个在北京读书的医学研究生,得知奶奶病重,便急急忙忙回到自己的家乡。奶奶90多岁了,因病住院已昏迷数日,全身水肿,没有自主呼吸,瞳孔散开,医生判定已经脑死亡。但是家人不愿放弃要求住进ICU,但是没有医生愿意接受,毕竟90岁高龄而且昏迷数日,不一定就会死在路上。家人为此几近崩溃,然而在他用棉签为奶奶擦拭眼角膜的时候忽然发现奶奶有一种反射。一般这种反射需要很仔细才能发现,更何况在这大医院中,医生护士都忙的团团转。他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医生,并强烈要求医生换一种治疗方案。随着另一种治疗方案的进行,奶奶的反射也越来越强烈。最后奶奶醒了,医生们判定这是奶奶的一种深昏迷,如果不是研究生的仔细,奶奶现在应该已经走了。(很抱歉,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里面的一些专业术语,故事不能很生动,但他是真实的,确实因为孙子的细心,他们才有机会在今天为老人庆祝100岁生辰。)

珍爱生命,从我们做起。当我们在为病人看病的时候有没有询问的的足够详细,当我们为病人取药发药的时候是不是一再确认病人已经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当我们在为病人输液的时候是不是一切都已确认无误,当我们为病人动完手术的时是不是有足够信心对自己说我做的很好。是病人的信任让我们更加坚定心中的理想,是家属的期待让我们不知疲倦地夜以继日,是家人的支持让我们不畏前方困难重重依然大步向前,然而只有细心才能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超越自己,为病患撑起一片灿烂的明天。

大家可能觉得药房就是发药的地方,工作简单毫无技术。实则不然,我们拿药发药分工明确,确保每天800张处方每张处方的都经双人调剂审核。药品采购入库时我们要对药品的质量进行重重把关,药品上架流转时我们要对药品定期进行养护,面对病人时我们耐心为病人解答疑问,同时我们需要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需要对不良反应定期上报,还需要定期进行门诊处方点评、住院医嘱点评、各类专项点评、抗菌药合理应用检查、指导正确用药等等。我很欣慰我的同事们都很努力很仔细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为病人能正确合理的使用药品。我也相信在座的所有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病人的健康而奋斗。

愿我们一起携手,用细心筑起这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吧,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能够用自己的细心为病人搭起一个健康的堡垒,能够都用自己的细心为病人铺出一条健康的回家路,能够用自己的细心为所有人撑出一片健康的未来。

第三篇: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

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

昆山市第二中学 初一(9)班 刘莹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想必这对大家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又有多少人把安全知识放在心上?首先来谈谈交通安全。放学时候,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在这么拥挤的情况下,却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和家长不顾自身安危,穿梭于车海之中,不待绿灯亮起他们已绝尘而去了。难道他们没有想过闯红灯的严重后果吗?不,他们想过,只是他们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我不会被撞到的。也许这次你躲过了,那下次,下下次呢?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下次,生命是不容许用侥幸践踏的。

我有一个朋友,她出车祸了,不过幸好只是骨折,起因是闯红灯。那段时间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她能耐心等待十几秒钟,她就不会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如果如果当初那位撞人的司机速度慢点,结果会不会不同。如果……如果—生命没有如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汲取教训,把安全知识铭记于心,珍惜起自己的宝贵生命。

谈完了交通安全,我们在来聊聊网络。网络对于我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但同时也是潜伏着的野兽。某一重点中学的学生小艺是家中的独生子,自小聪明伶俐,是家人们的掌上明珠,可自从他染上了网瘾后,一切都不同了。他的成绩直线下滑,还动不动就玩失踪。有一次他失踪了两天一夜,他的父母一家网吧一家网吧地找,终于在一家黑网吧找到了他。此时的小艺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脸色苍白,浑身都软了。他向父母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最后一次。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死了,死在了网吧,死因是玩游戏时间过长,加上网吧空气不好过劳而死;在湖北某中学的阿翔沉迷于网络,一天到晚精神恍惚,整天自言自语,后来经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当这些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大家:重视网络安全!

安全知识是一道防线,替我们阻挡伤害;安全知识是一身铠甲,帮我们保护身体。同学们,我们要从小学习安全知识,建立起幸福、平安家庭。

第四篇:课堂最后一道风景

课堂最后一道风景

------谈语文课堂结束方式 上虞中学 赵斌 ***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而语文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亦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开篇要漂亮,引人入胜;中间要充实,增能启智;结尾要有力,作用深远。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好的还是差的,都影响中间内容70%的效果。

精彩的课堂导入,我们都十分的关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尾巴怎么做,怎么做好,就更值得我们研究了。教学过程中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一堂课结束时的三言两语—课堂结束语,也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结束语这一环节,对上好一节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几种课堂结束方式,以供参考。

一、作业方式结尾,唤醒识记意识

作业仍旧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堂结束的方式,从操作性上来说的最容易采用的,从重要性上来说对课堂的反馈是最直接的。

作业的方式可以“变化多端”,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的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最常用的就是用布置作业作为结尾。布置的形式上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口头作业。比如学习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可以假设自己只有三天光明,我会去做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写一篇文章,然后可以小组一起讨论交流,那么这个作业的效果就显示出来了。

作业的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而应该适当延伸到课外。课文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有时是枯燥乏味的。那么我们可以在内容上做一些尝试,让学生自己的体会和领悟。比如对某个人物的认识上,对某个观点的看法上,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课堂的容量有时候未必能做到全面有效,涉及到一个是教学节奏的问题,一个是学生层次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如我在讲到必修二鲁迅的<祝福>小说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课外的问题:联系鲁迅其他的小说,如《孔乙己》、《故乡》等,小说文本中“我”这个形象如何理解。这样就促使学生去阅读文本,而且让学生有探索的方向。

二、评价方式结尾,唤醒态度意识

评价方式的结尾,一方面是针对文本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的。

语文学科,有些文本,比如说文言文,外国小说,近代文本等,由于作者自身的局限性,文本之中难免是精华与糟粕同在,积极和消极并存。作者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会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甚至宣扬一些消极、腐朽、没落的东西。我们的学生甄别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结束时,联系文本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态度,认真地加以评议,去伪存真,扬善抑恶,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判断能力,全面、准确地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以前上蒲松龄的《促织》,课堂结尾时候我主要分析了作者思想局限性,主要在下述两点上点拨:一是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观念;二是揭露黑暗现实,虽尖锐,目的仍只是为了讽劝天子,并没有否定整个封建制度,这仅是一种民主思想的萌芽。如此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更是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培养学生质疑文本,创新主题的精神。

一堂课,学生掌握的如何,参与情况如何,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趁热打铁”式的点评一下。《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的方法,而且还要看学生学习的态度。观察学生态度是否积极,参与度是否高涨,并把这些方面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接受情况,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掌握好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对于掌握不够好的学生,指出其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挖苦,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又能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

三、拓展方式结尾,唤醒探究意识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大语文”理念背景之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圆形的结构,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课堂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悬而未决的时候,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文本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的探究。

拓展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

立足文本主题的拓展。黑格尔说:“文艺应该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呢?感动就是在感情上的共鸣。”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学习语文就是思考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文本主题的深入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如学习了《鸿门宴》后,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看看学术界是如何看待项羽失败的。学习《项脊轩志》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在自己十多年的求学生活中,有没有得到亲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的记忆,然后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等。引导学生搜索着记忆深处那些感人的细节。这种立足主题的深入拓展,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的内容,还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立足延伸阅读的拓展。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如在讲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司马迁为理想而隐忍苟活的精神,我们可以引入《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名言“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的“不成熟”行为,便更加能够理解司马迁精神的可贵。又如结束了李密的《陈情表》这篇散文,可以把苏轼对文本的一段评论摘录下来,作为文章的结尾:“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陈情表》文章以情感人的特点的把握,又引导学生去学习另外两篇相似的文章,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视野得以拓宽。这样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有特色,但无论选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的关联性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明代著名学者谢榛《四溟诗话》中说到:“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撞钟之声,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也应该成为课堂最后一道美丽的风景,达到课已尽,意无穷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1.温兴梅《巧设结束语,课末存趣味》,《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三期

2.李彩英《课堂结语方法初探》,《新课程》2009年第三期

第五篇:筑牢坚守最后一道防线法规制度《身边的警钟有感》

筑牢坚守最后一道防线法规制度 读《身边的警钟》一书有感

我利用二天时间对市纪委、监委编的《身边的警钟》进行了认真阅读,该书写了26个案例,案例中的违法违规人员从正厅级到村级干部,我认为他们都没有筑牢坚守最后一道防线法规制度,导致走上违规违纪犯罪的道路。坚持打赢新形势下反纠风的持久战,必须进一步筑牢法治防线,坚守法规底线,着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我有以下感想:

1.健全完善法规制度。要堵住法规制度漏洞,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健全完善法制。如果不把整风整改成果法规制度化,已解决的问题还会反弹,已取得了成果也很难得到巩固。实现反腐纠风是治标向治本转变,就是要达到“不敢”、“不能”、“不想”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不想腐”的理想状态,离不开因法治的威严而“不想腐”,也离不开因法治的完善而“不能腐”。没有法规制度做基础,“不想腐”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长效机制的保证;“不敢腐”就可能是昙花一现,只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才能不断推动反腐纠风向深水区推进。2.自觉用好法规制度。法规制度再科学严密,如果不结合实际加以细化,与单位实际不匹配,落实也是不句空话,要真正用好法规制度,发挥法规制度的作用,必须抓结合点,搞好细化分解,提高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效制约权力,为此,要紧紧围绕人、财、物、权的相互支持、相互印证,避免互相掣肘、各自为政、发挥1+1>2的效能。

3.严格执行法制制度。习主席强调,要着力增强法制制度执行力,坚决杜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旬有。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建立健全落实法规制度责任制,把法规制度落实情况与单位争先创优、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干部任免等结合起来,定期进行法规制度执行情况讲评,对好的表扬,对差的进行批评,追究相关责任,确保法规制度执行有压力、有动力、有效力。严格执行法规制度,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让所有领导干部都警醒起来,坚决防止和纠正法治不彰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法治导向。要坚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权限范围,坚决刹住权力滥用。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对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的领导干部,要严肃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坚决调离或撤职查办,真正让一切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2018年10月25日

下载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600字[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后一道防线观后感600字[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防线观后感

    青春防线观后感 五(2)侯文娟 在看过忠厚,我突然发现,正处在人生路上黄金时期的我们是那么的彷徨,那么的无知,那么的脆弱。 在这个时期的我们,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

    反腐倡廉建设要从第一道防线抓起

    反腐倡廉建设要从第一道防线抓起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胡......

    培养职业神圣感 筑牢第一道防线

    培养职业神圣感 筑牢第一道防线 报社召开这个“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座谈会,我认为非常必要。我想从一个小的方面,结合报社实际谈一......

    一道风景线600字作文

    一道风景线作文1日落一向是历代文人墨客大肆描写的对象。我也决定去欣赏日落的美丽。下午五点多,我来到高邮湖前,打算一暏日落那神奇美丽的面貌。这时太阳还高高挂在空中,可颜......

    最后一课观后感

    《最后一刻》观后感《最后一课》是根据全国“双百”任务谭千秋的事迹创作的一部师德教育影片。影片以谭千秋不惜牺牲的英雄壮举为线索,给观众讲述了一名普通教师一串串感人肺......

    《最后一课》观后感

    师 爱 无 价 ——观《最后一课》有感 黄山市实验小学五(3)班詹博雅 这是一位英雄的老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讲台上,身下死死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永......

    最后一课观后感

    最后一课观后感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最后一课》。这部电影使我深有感触!关头的生死抉择。为了护住四名学生的生命,谭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墙壁和房顶砸在身......

    《最后一课》观后感

    5·12大地震,永远是地球母亲的一道伤痕,永远是四川母亲的一道伤痕,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在地震发生时,一位朴实无华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身躯,为四颗脆弱的心搭起了生命的保障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