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珍珠港观后感
珍珠港观后感
珍珠港>观后感
(一)《珍珠港》记得是去年就下好了的,本来打算寒假看,没想到却一直留在电脑里面没打开过,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每次假期之前猛下电影,说是假期好好看一下,到头来,每次回到学校电脑内存都是满满的,基本上没看。
明天就开始放假了,今天上午上完课后就没课了,下午百无聊赖,记起中午有个同学跟我讲了一个《珍珠港》里面的情节,突然就想,干脆下午就看《珍珠港》吧!
偷袭珍珠港是二战史上的重大事件,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正文中介绍这个事件只是一带而过,'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法西斯宣战',然后继之一段小字,大略的介绍了偷袭珍珠港的经过,无非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如何懈怠,日军一举将珍珠港摧毁之类的话。于是,在我的脑海中,珍珠港事件便仅仅是一个事件而已,只不过是日本在二战中太得意忘形了,自恃强大,出其不意的去偷袭人家珍珠港,同时珍珠港对美国来说肯定也没什么影响,只不过惹恼了美国,美国只好不再保持中立,同时也正合美国之意,因为在发了这么久战争财之后,也时候表态了。
然而,随着生活经验的慢慢积累与阅历的增长,我慢慢明白并不是这么简单了,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讲的是孙子兵法,即给孙子兵法中每一条作战思想都配几个古今中外的实例,有真刀真枪的冷兵器战争,有不是战场但激烈如战场的商战,当然也有现代高科技战,其中就有日军偷袭珍珠港一战,它是附在哪条军事思想后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它让我知道了'偷袭珍珠港'单纯的从军事上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战役,而不是我以前所想的只是趁人不被的偷袭而已。
在当时美国时时密切注视日军一举一动的背景下,在当时日本四处出兵疲于奔命,而美国则是以逸待劳的情况下,日军居然能在其眼皮底下迅速的摧毁美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珍珠港,而且是在几个小时之类,美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在仔细看了二战史之后,就可以清楚的明白,珍珠港在美军中的重要地位。在偷袭之前,日本方面就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在外交方面麻痹美国人,还在电报等方面误导美国侦查部门,而其要跨越茫茫太平洋直接袭击美国本土而不被发现,可谓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却轻易的就做到了,甚至就在偷袭前夕,美国方面都还在说日本不可能跨越太平洋的,这不能说是美军太疏忽大意了,而只能说日本太大胆了。
在剧中,日本人的严谨从他们的袭击准备中又一次体现无疑,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既一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从而控制环太平洋的主动权(我小时候居然认为他们此举毫无意义,只是头脑发热之举,是置自己于强敌环伺之境的举动),他们确实也做到了,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受的打击之大,可能还超过了他们的预期(真没想到,小日本当时的实力竟一致如斯),美国本土弥漫着一股失败的情绪,而剧中当罗斯福决定要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时,军队将领几乎是全部反对的,可见当时日军实力之强,而之后罗斯福拼尽全力说服军队实施的偷袭东京之战,虽然在情感上振奋了美国必胜的信心,但是在战略上和谋划上,与偷袭珍珠港计划相比就逊色了不少。
日本想通过珍珠港之战一举打垮美国,然而时代最终证明他们错了,正如剧中山本所说:'我怕的是这场战争恐怕会把这个巨人唤醒'.像这种非正义的战争势将遭到>挫折,剧中雷夫和丹利的英雄行为和爱国情结,不禁又唤起了少年的豪气,还有那雄浑大气的电影旋律,随着你的感情波澜起伏,在看到动情之时,不禁让我们为之流泪。
战争,这个人类历史上绕不开的话题,在史书上往往只是几句话就呆过,而其间的伤亡也往往只是几个干巴巴的数字。然而,当用电影的艺术手法将战争场面还原出来时,我们不能不被震撼,《珍珠港》中,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当处于那种绝望无助的情形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吼叫,那种痛苦扭曲的表情,那种血肉横飞的场面,也许我们永远也忘不掉,而受战争之害的民众的感受,我想我们是体会不到的,我也希望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体会,因为这是人性毫无慈悲丑恶的一面。在珍珠港之后,美国向日本本土投了两颗核弹,造成成千上万的伤亡,与南京大屠杀相比,日本也许并不值得我们同情,但对于受战争之苦的人民,他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战争在我们的家园中绝迹,愿世界和平。
《珍珠港》观后感
(二)大概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这样,认为拥有就是得到,以至让这种误会成了我们生活中难以自觉的常态。比如《珍珠港》这部电影,早几年在它作为好莱坞大片的轰动效应过去不久,儿子便把这部影片下载到了家中的电脑里,可是直到今年我都没看它,不是不想看而是觉得应该抽出专门时间来仔细欣赏,就象买了本向往已久的好书一样,到手之后珍藏在书柜里就再也找不到读它的最佳时间。还是因为春节后实在无事可干,才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影片。
电影以雷夫和丹尼与伊芙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而展开,只是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一些挑剔的影评者认为这样的设置太老套。既然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就不应该指责这种好莱坞大片的老套数,反而应该承认这正是作为历史片的成功之处,否则谁也不会愿意又花钱又花时间坐在电影院里,枯燥地回顾只有专业人士感兴趣的陈年历史。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只有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它,才可以得到较全面和真实的理解。比如在这次震惊世界的偷袭前,日本方面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就忧心忡忡地对幕僚说:我怕这样会唤起在沉睡中的巨人;另外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当时无论欧洲还是亚洲,世界大战的战场都不在美国本土,要想让美国参战等于是帮别国卖命打仗,这在一个执政须靠选票的民主国家肯定很难如愿,于是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故意在南太平洋挤压日本,致使日本偷袭美国以激起全民愤慨,从而水到渠成地鼓起美国参战的民意。且不论这种说法真相如何,罗斯福总统想让美国全面参战的愿望,确实是因珍珠港事件而轻易达到了目的。
还是言归正传,本来只想从和平的角度来看《珍珠港》,但是结果却很失望,它并不是一部反对战争的影片,因为在影片中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之后,美国也使用了置生命于不顾的敢死队员去报复日本。这些美国的敢死队员在驾轰炸机袭击日本时,身先士卒的杜利特尔中校说:'自愿者的意志无坚不摧,即使成功也微不足道,但我们就是要打击他们的心脏,我们要让美国人民相信胜利。'于是在明知燃油不够的情形下,雷夫和丹尼等一行飞行员义无反顾地驾机飞向了日本。
对战争的反思和总结,深刻莫过于曾经身临其中的人们。记得有位日本二战作家在他的书里写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战争都是恶的体现,善只有在胜者一边,这是一种可怕的战争的论理。正因为了解了这种论理的可怕,残酷,我们必须竭力防止战争的爆发。'再就是元代词人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任人支配的英雄主义、冷酷无情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的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遭到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败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战争即便是象政治家所说的那样,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却不能否认争斗双方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所以最后的输赢唯有极个别政治家们能有好或坏的结果,对于以生命为代价的交战国老百姓来说则是毫无益处可谈。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最终受害的都是生不由己的中国、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和德国的人民群众。人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是如此,除了能够从中获利的极少数政客之外,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让战争发生。
所以生存权成了人权的第一要义,高于一切的它不仅是和平主义者的>口号,也是当今政治现代化的必然标志。
《珍珠港》观后感
(三)最近,又把《珍珠港》翻出来看了几遍,每看一次,都有着不同的感触。
【感情】
很多人都说,伊芙琳太薄情,雷夫才战死3个月,就和他最好的兄弟在一起了。其实不竟然,雷夫是丹尼最好的兄弟,雷夫是伊芙琳一生的最爱,可却传来了雷夫牺牲的消失,彼此世界上最亲密的人,离开的自己,丹尼和伊芙琳心中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在丹尼的身上,伊芙琳可以看到更多雷夫的影子,而在伊芙琳的身上,丹尼也可以看到更多雷夫的爱,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熬过了这艰难的日子。慢慢的,丹尼爱上了伊芙琳,面对丹尼>温暖的肩膀,伊芙琳也渐渐产生了依恋。好友对她说:'伊芙琳,生活总得继续!',雷夫是她的初恋,是珍藏在她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可就像她朋友说的,生活是得继续,更何况是在这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谁都不知道明天将会面对什么,她害怕再一次的像失去雷夫那样失去丹尼,这个有着雷夫影子的男人,和雷夫同样优秀的男人,于是他们在一起了。这不是他们的错,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朋友妻不客气,在那种特殊的年代,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是异常的脆弱,只有爱,才能温暖他们。他们是真心相爱,他们之间的爱,是成熟的,而伊芙琳和雷夫的爱,是纯真的。
雷夫坠机了,靠着伊芙琳的爱,他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被法国渔民搭救,成功的返回了祖国,夜幕降临的时候,他来到了伊芙琳办公的窗外,静静的看着伊芙琳,这个他最爱的女人,想与她共渡一生的女人,一个挽救他生命的女人,而伊芙琳,似乎也感觉到了身后散发来的那熟悉的味道,她害怕是梦,她迟迟不敢回头,可她再也忍不住,起身来到了屋外,当她失魂落魄的抬起头,发现她的雷夫,竟然站在她的面前,那一刻,她呆住了,颤抖的抚摩着雷夫的脸,是真的,这一切都是真的,雷夫活着,雷夫回来了,依然那样柔情的看着自己。可伊芙琳已经有了丹尼的孩子,雷夫说:我回来了!伊芙琳说:雷夫你死了,我的心也死了!随后看着丹尼百感焦急的跑了过来,雷夫明白了一切,悲痛欲绝的离去。
随后Japan大偷袭开始了,面对生死考验,他们都没有退却,伊芙琳带着姐妹们,冒着敌机的轰炸,拼命的跑到最需要她们的地方——基地医院,拼命的抢救着伤员。而雷夫和丹尼,这对最好的朋友,又开始了最默契的合作,反击鬼子。赶往机场途中,雷夫依然时时的保护着丹尼,当雷夫对着丹尼说:'我想,我是离不开你这架僚机了!',那一刻,丹尼会心的笑了,他们依然是深爱着的兄弟。他们共同奋战,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自己的最爱。
丹尼和雷夫要离开了,两个都是伊芙琳深爱的人,临走前,伊芙琳找到了雷夫,她告诉他,他是她一生的最爱,可她有了丹尼的孩子,她以后只能爱丹尼,和丹尼在一起。看着最爱的女人远去的身影,相信雷夫会懂,那一刻,雷夫释怀了,丹尼和伊芙琳,也都是他的最爱。拥别前,丹尼对伊芙琳说:我最害怕的是你爱他甚过于我。看着眼前这个同样爱她的男人,伊芙琳坚定的告诉他她爱他!她会等他回来。在轰炸Japan,迫降中国时,遇上了Japan巡逻兵,丹尼为了救雷夫,替他挡了子弹,当看着丹尼的身体缓缓的倒下,雷夫心中所剩无几的怨恨,在一刻化为乌有,他扑到丹尼身边,紧紧的把他搂在怀了,这是他最好的兄弟,他一直保护的兄弟,这一刻为了他,躺在了血泊中,丹尼吃力的叫着冷,生命在慢慢的消逝,雷夫流着泪告诉他:丹尼,你要做爸爸了,你要做爸爸了!>幸福在丹尼的眼中闪烁着,我要当爸爸了!可他知道自己也不行了,吃力的对着雷夫说:no,you’re!
丹尼终于可以保护雷夫了,丹尼要做爸爸了。
伊芙琳在机场焦急的等待着,雷夫终于出现在了机舱口,她会心的笑了,因为雷夫活着,雷夫一直保护着丹尼,丹尼也一定活着,她的爱,都回来了。可雷夫并没有笑,而是转身和队友托出了一具棺木,伊芙琳的笑,一刹那的僵住了,丹尼!她的丹尼!孩子的丹尼!抚摩着棺木上丹尼的军装,那熟悉的味道,那曾经的温暖,在这一刻,都变得那么的冰冷,她,再一次的失去了至爱!她的孩子,永远的失去了爸爸!
最后,她和雷夫在了一起,失去丹尼,让雷夫和伊芙琳都再一次的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丹尼在最后一刻把他的最爱——伊芙琳和他们的孩子托付给了雷夫,雷夫要好好的照顾他们。孩子出生了,孩子很像丹尼,也很爱飞,孩子也叫丹尼。'丹尼,你想飞吗?'雷夫载着小丹尼穿行在云彩间,寻找着他们曾经的一切,相信丹尼此刻也正在天堂看着他们,看着他最好的兄弟——雷夫,看着他最爱的女人——伊芙琳,和他的孩子——小丹尼。
【战争】
战争是残酷,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理解不到这其中的厉害程度,可它的确是很残酷。
水手们恐惧的挣扎在深海里,敌人的鱼雷在身下穿梭,爆炸,敌机在头上呼啸盘旋,机枪肆意的扫射着;战舰下沉着,困在舱里的人难以逃脱,绝望的拍打着船舱,呼救声此起彼伏,可一个个年轻生命,依然被无情的夺走;昔日情同手足的战友,此刻却冰冷的飘在那片熟悉的海面上;紧握着舱里战友的手,却无法施救,战友的手,渐渐失去了力度,最后,滑脱,沉入海底,那一刻,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痛苦……
珍珠港被偷袭,USA人将其视为国耻,《珍珠港》在描写这段历史时,居然能这样客观的反映当时的现实,我不得不敬佩USA人的大度。他们塑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Japan.'尊敬的父亲: 我要去执行任务,完成使命。我希望能为全家带来荣誉。若须因之舍身成仁,我将在所不辞,精忠报国!'这是一位Japan飞行员临行前写给他父亲的信,这就是军人,相信每个国家的军人都是如此,为了祖国的利益,奋力的保护着,不惜一切代价。战争不是军人的错,但是战争的残酷性,却是首先由军人来承担,或对或错,他们都坚持以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当Japan战机飞临珍珠港上空的时候,有一群小孩子在下面玩,而Japan战机上的飞行员挥手示意让小孩子们趴倒。那一刻,有点小感动,这与我们所见的某些国产片是不同的。USA为什么会强大,那就是他们会正视历史,会正视敌人,正视一切成败,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来强大自己的祖国。而我们,却是一味的仇视Japan,敌视Japan.Japan的经济,在二战后的几十年,迅速复苏并强大起来,成为超级大国,而我们的仇视,又换来了什么?换来的是更多的自我伤害,思想一直停留在仇恨中,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同样是面对给自己祖国耻辱的敌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战争、军人、人民……
【和平】
很幸福,因为生活在和平年代,虽然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正发生着战争。我应该更加的珍惜生命,我们现在的这一切,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必须以发展的心态,来面对一切。仇恨,只会带给彼此更大的伤害,从而阻碍了发展,当然,国耻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在心中!
感谢剧组人员!
第二篇:《珍珠港》观后感
《珍珠港》观后感
今天的军事选修课上,老师给我们观看了《珍珠港》这部描写二战日军偷袭珍珠港,并直接迫使美国参战的电影。这部耗资巨大的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珍珠港》叙述了1941年12月7日前后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改变了人们的命运。两位年轻勇敢的飞行员雷夫,丹尼以及纯洁美丽的护士伊芙琳也未逃过这场战争的劫难。通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影片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胜利的辉煌和军人勇于献身的果敢精神以及主人翁的高尚情操。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只有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它,才可以得到较全面和真实的看法,日本想通过珍珠港之战一举打垮美国,然而时代最终证明他们错了,正如剧中山本所说:我怕这样会唤起在沉睡中的巨人。
在当时美国时时密切注视日军一举一动的背景下,在当时日本四处出兵疲于奔命,而美国则是以逸待劳的情况下,日军居然能在其眼皮底下迅速的摧毁美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珍珠港,而且是在几个小时之类,美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在仔细看了二战史之后,就可以清楚的明白,珍珠港在美军中的重要地位。在偷袭之前,日本方面就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在外交方面麻痹美国人,还在电报等方面误导美国侦查部门,而其要跨越茫茫太平洋直接袭击美国本土而不被发现,可谓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却轻易的就做到了,甚至就在偷袭前夕,美国方面都还在说日本不可能跨越太平洋的,这不能说是美军太疏忽大意了,而只能说日本太大胆了。在剧中,日本人的严谨从他们的袭击准备中又一次体现无疑,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既一举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从而控制环太平洋的主动权 也正是这场空前的偷袭打破了世界还是没有战争的美国梦。
珍珠港失败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罗斯福总统是惊愕不已,这么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居然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化为乌有!他知道接下去怎么做了。为了说明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时候,身体残疾的他坚决不让助手扶着,坚强地用自己那残疾的双腿站了起来!正是这个动作,让我深刻认识到,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肯去闯,有着必胜的信心、信念,才能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美国人敢于正视历史、反思曾经的失误的勇气,它值得我们学习。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学会反思和成长。只有正视失误、反思过错、记住伤痛,才会使自己不再陷入屡错屡犯的泥潭;才会在惨痛的教训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才会将失误、过错、伤痛化作完善自己,奋起直追的动力。如果这样,失败的成本就是我们勇于担当力量。
当然在体会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影片用很多篇幅,铺陈渲染了珍珠港驻军护士伊芙琳和飞行员雷夫、丹尼之间的爱情三角恋。这貌似不能给人新鲜感,但导演却处理得恰到好处, 在影片中多数把战争场面与爱情场面交错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体会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人性的温暖。雷夫与丹尼这对好朋友又是情敌,化干戈为玉帛,并肩作战,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也许自己很重要,爱情很重要,但是和国家自由比起来,一切都可以暂时抛却,也就是可以为国家为自由牺牲一切,甚至是生命!诠释了军人勇于献身的精神.最后丹尼为了救瑞夫死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下,瑞夫把丹尼的遗体带了回去,上面盖着美国国旗。可以想象此时依夫林的心情。影片的最后,伊弗琳和雷夫在斗弄一个可爱的小BABY,依稀看出丹尼摸样,活泼可爱......美丽的珍珠港美丽的爱情故事。瑞夫对着小丹尼说:“丹尼,你想飞么?"简单而愉悦的画面,却让人回味无穷,不禁潸然泪下.
《珍珠港》中,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当处于那种绝望无助的情形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吼叫,那种痛苦扭曲的表情,那种血肉横飞的场面,也许我们永远也忘不掉,而受战争之害的民众的感受,我想我们是体会不到的,我也希望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体会,因为这是人性毫无慈悲丑恶的一面。在珍珠港之后,美国向日本本土投了两颗核弹,造成成千上万的伤亡,与南京大屠杀相比,日本也许并不值得我们同情,但对于受战争之苦的人民,他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战争在我们的家园中绝迹,愿世界和平.建工1022-戴建枫
第三篇:珍珠港观后感
珍珠港观后感
外国语学院15级691英语班22号祝航
居安思危,这句中国的古话若是能在几十年前,二战之时告知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那么,现在的美国会是怎么样呢?
可是没有如果,有的只是留有遗憾的《珍珠港》!
夏威夷的风景如画,女主角气质优雅,男主角英俊帅气,影片制作精细,《珍珠港》这部电影,描写了二战期间日军突袭珍珠港的经过,既是一部宏大的战争片,又是一部凄美细腻的爱情片。
从整体来看,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且气氛渲染比较好,二者的完美结合于是有了这部作品的精彩效果。其中的几个场景:日本的战斗机飞过棒球场,美国的小朋友们正在开心的玩棒球;飞机飞过小山坡,美国的小朋友们正欢快的采野花;飞机飞过足球场,孩子们正尽情的玩橄榄球;飞过树林,一群天使打扮的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这紧张的战争气氛与愉快而放松的和平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战前的幸福,快乐与战后的悲惨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又体现了当时战争的紧张气氛又暗示了战后的悲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正在欢乐的玩耍,幸福的生活的时候却不知道这些飞机将会带来怎样的消息,让观众看了有一些不忍,有一些心痛,更有些气愤„„
日本天皇讨论当时日本的形式时说美国终止了石油的供应如同切断了日本的“生命线”,他回头呆呆的看着正在山坡上放风筝的孩子们,眼里充满了慈爱,之后他回过头来,慎重的决定发动战争;而另一场景:日本的战斗机飞过足球场时,玩橄榄球的美国孩子们抬头观望,却看见低飞的日本飞行员向他们招手,示意他们赶紧回家,暗示了这里“危险”。这些小小的场景,小小的动作却体现了战争的实质不是杀人,也不是伤害无辜的生命,而是为了下一代,为了下一带更好的生活,小小的场景,小小的动作却是精妙之“笔”。
日本想通过珍珠港之战一举打垮美国,然而时代最终证明他们错了,正如剧中山本所说:“我怕的是这场战争恐怕会把这个巨人唤醒”。像这种非正义的战争势将遭到挫折,剧中雷夫和丹利的英雄行为和爱国情结,不禁又唤起了少年的豪气,还有那雄浑大气的电影旋律,随着你的感情波澜起伏,在看到动情之时,不禁让我们为之流泪。
战火中永开不败的玫瑰。人类痛恨万恶的战争,但人类渴望美好的爱情。战争扼杀了无数的生命,但总是无法扼杀爱情,于是便在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留下了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战争与爱情”同样成了电影作品演绎人生的永恒主题,人们借用电影艺术的语言诅咒无情的战争,歌咏战火中的真正爱情!
这部电影还有太多太多感人的细节与镜头。电影是没有国界的,从电影中得到的震撼更是没有国界的。作为经历了这么多大灾大难中国人,同样可以从苦难与伤害中走出来,变得更坚强。
第四篇:《珍珠港》观后感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海洋影视与海洋文化鉴赏》
《珍珠港》观后感
摘要:麦克贝所执导的珍珠港有别于前人以偷袭珍珠港为背景的电影,因为电影中,日军空袭珍珠港的场面浩大,爆炸场面亦较为震撼,令观众感觉到当时的气氛。而故事亦加入了爱情的元素,在刚烈的战争场面中穿插主角间的爱情,使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十分强烈的对比。
关键词: 珍珠港,爱情,二战,友情,坚强
珍珠港的故事相信大家熟悉不过,因为它是描述了日本军在二次大战中突袭美军根据地珍珠港的事迹,多年来也有不少的电影以这段历史为题材。
而由麦克贝所执导的珍珠港也有别于前人以偷袭珍珠港为背景的电影,因为电影中,日军空袭珍珠港的场面浩大,爆炸场面亦较为震撼,令观众感觉到当时的气氛。而故事亦加入了爱情的元素,在刚烈的战争场面中穿插主角间的爱情,使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十分强烈的对比。
电影中的电脑特技效果也是令当中的战争场面更添气势,很多以前在电影中不能造到的场面也靠电脑一一完成了,例如在空袭时候,天空中一片日本“战机海”的一幕,如若没有电脑的后期制作,则要寻找更多同类的战机来拍摄,比以计算机特技制作的成本更重。
我对它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不单是故事中震撼的战争场面,主角间的爱情也算是电影中的一大震撼,虽然近代的战争片喜欢加入男女的爱情,但战争之间的三角关系颇为少见,这也是该电影的一大特色。
接着我想说的是他的爱情方面。
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演译的一段悲壮的三个人之间的恋情故事,电影《珍珠港》以其好莱坞大片式震撼的场面,曲折波澜的爱情故事情节以及自始至终贯穿全片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深深的吸引着我。这本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演绎的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影片和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有很大相似之处,同有相似的沉船场面,相似的生死离别,甚至极为相似的浪漫场景。所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独有的曲折情节,在爱情,友情,爱国情种种矛盾面前,男女主角所做出的艰难取舍,对我们的人生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男一号雷夫和男二号丹尼从小因为共同的狂热的飞行爱好成为挚交。然而,两人却同时爱上了女主人公部队医生伊雯琳。矛盾由此产生,并在男二号丹尼的死中结束。
爱情能够催生出伟大的力量使人挣脱出死亡线,绝地复生。雷夫为了实现自己儿时当一名飞
行英雄的梦想,同时亦为了保护被自己当作亲弟弟的丹尼而毅然选择了暂时离开女友伊雯琳,远赴最危险的战争前线。一场战役中雷夫的战机被击落,然而,爱情的力量使他奇迹般的生存下来,却于远方的亲人失去了联系„
爱情的来临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的,恋爱中的人亦往往是盲目的,难免伤害到身边的人。都以为雷夫已死,丹尼和伊雯琳彼此互相照顾,共同渡过一个个没有雷夫的日子,丹尼带着伊雯琳在云端翱翔,在海边吹柔和的海风,赏日出日落。日久生情,很快两人生活在了一起„当死而复生的雷夫完好无损兴奋地出现在伊雯琳面前时,原本以为伊雯琳会惊喜万分,然而,伊雯琳的脸上却露出不仅仅是喜悦的尴尬表情。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再是你。当毫不知情的丹尼向往常一样跑到伊雯琳家,撞见雷夫与伊雯琳,雷夫全明白了,无法忍受这样的结果,最好的兄弟与最爱的人成为恋人„他只有选择放手,选择离开。雷夫毫不客气的和丹尼大打出手,自小至今的兄弟情谊不再可能继续„
生活不可能永远平静。当国家陷入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每个人都应放下个人恩怨,一致对外抗敌。在三人关系正陷入窘境的时候,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影片进入高潮。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样慵懒的在午睡。突然,成群的日本轰炸机从头顶掠过,周围炸开了,一瞬间珍珠港消失了往日的平静。影片通过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现场感很强的高超摄影技术再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历史真实。战争中的一场场生死离别,伴着哀婉凄凉的背景音乐,让人惊恐感动到落泪。伊雯琳忙忙碌碌的救救不过来的伤员,蓦地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也不幸停止呼吸,倒在众多尸体旁。天昏地暗,难以置信的悲剧在女主人公面前演绎。同时,雷夫和丹尼却因为战争的紧迫又走到一起。两人驾驶战机并肩作战,尽显出欧式英雄主义风范。
生活往往带有戏剧性,悲剧可能不断重演,像是永无止境的轮回。在日本的偷袭刚刚结束时,美国的报复行动又紧接着开始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大义面前,在整个美国都陷入浓厚的情绪时,身为飞行员的雷夫和丹尼毫不犹豫,毅然选择了自杀式的远赴日本。而此时已有丹尼的身孕的伊雯琳只有守在珍珠港等待两人的音讯。英雄主义始终贯穿着全片。雷夫从小就把丹尼当作亲弟弟一样保护照顾。此时,满心愧疚的丹尼早已不顾生死,决心一死以保护雷夫,最终,他用身体挡住射向雷夫的子弹。当伊雯琳看着机仓里缓缓走出的雷夫而一阵欣喜时,紧接着,又看到缓缓抬出的丹尼的棺木,恰似当年雷夫死时的噩耗又一次降临„ 当然,影片的结局是光明美好的。在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小地方,战斗英雄雷夫和伊雯琳还有她和丹尼的儿子小丹尼三人与世无争的生活在一起„音乐响起,是那首浪漫的《有你相依》,“在我的梦里我总是看见你在天空飞翔„在我的心中永远有你一个位置,对于我这一生”。
爱情友情爱国情的真谛在这部电影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人的本能情感在发生矛盾冲撞时,如何去面对,影片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同时,这部电影又揭示出了战争的残酷,警示我们珍爱和平,乐享安定。
抛开剧情,我们来看一下电影的配乐,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配乐,他能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并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影片的开始,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大地,一架红色的双翼单引擎飞机飞入观众的视野中,此时随着观众的视角的变化,我们的耳朵上出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旋律。在宽广的旋律线上,弦乐配合着钢琴犹如从遥远的回忆中走来,一种绵绵的思绪缠绕着影片的开头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原声CD里,这首配乐的名字是Tennessee(田纳西州)。而熟悉影片的朋友一定也知道,这支含义隽永极富质感的配乐也出现在了影片的结尾中。而抗震专题片上吸引我的正是这支配乐!一下让我的情绪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其中那段弦乐与管弦乐的对话,更让我深入画面,深入了主人公的心灵深处。
俩人长大成人后,雷夫通过各种手段和护士伊夫林接近,只是为了混一个体检的通过,最后他不幸被两次注入了某种药剂,最终药性发作,让他瘫倒在伊夫林的诊台前。后来他们最终走到一起,在一个很幸福很快活的晚上,雷夫最终将他要被派往英国去参战的消息告诉了一直深爱着他的伊夫林。在俩人从相识到相爱的这一过程中,随着伊夫林与同伴讲述自己的爱情经历,出现了这样一首用钢琴弹奏主旋律,与弦乐对话,小提琴间断插入带有浪漫气息的配乐,而配乐出现时,伊夫林恰好说了一句“...And Then I Kissed Him”,于是这配乐的名字就是《...And Then I Kissed Him》。又是一首叙述爱情的配乐,完全没有其后Hans Zimmer在描写爱情的那种矫情和做作,通过钢琴与弦乐的对话逐步推向了感情的高潮,配乐与雷夫和伊夫林的爱情画面配合的完美无缺。特别是这段配乐在其后多次以变奏变调的形式出现,比如相互朗读来信的时候。并在伊夫林与丹尼的爱情描写中也以几乎完整的呈现了出来。
雷夫和伊夫林在最完美的那个晚上,最终要说出分开的时候出现了这首《I will come back》,导演在运用这首配乐的时候恰到好处让画面从一个两人对视i的角度出发,并让主人公的对白与音乐配合得严丝合缝。尤其让人潸然泪下的是两人在站台上最终错过最后一面的情节中,此时钢琴如泣如诉一般,代替了主人公的语言,一切表演上的煽情与过渡似乎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最后雷夫用一句“She loves me”来结束一个在外人看来似乎很尴尬的场面。
影片中最恢宏的场面,也是Visual Effect的重点正是日军轰炸珍珠港的一连串镜头。配乐《Attrack》正是描写这一连串攻击行动的配乐,定音鼓敲打着一连串节奏鲜明的背景节奏,似乎是轰轰作响的战鼓,画面上伴随着一名日本空军的自述,以慢动作的形式展现了零式战机从甲板上隆隆起飞的画面。随后弦乐低沉有如沉吟般的战机引擎声,而此时导演通过蒙太奇的方式,将日本战机飞过的地方一一做了展示,从美国战舰上休闲的士兵,小孩无拘无束的玩耍,摄影师正在摄影,正在休息的护士等等。在这段配乐中,配乐非常恰当的表现了影片所要传达的主题,吵闹的飞机引擎声与和谐的周遭环境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在随后的日军一波一波轰炸中,我们看到美军的亚利桑那号终于倾覆,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一直在以一种低沉的音响配合着画面,弦乐从头至尾描述了一个悲伤的主题,尤其与战士的死亡呻吟衬托在了一起。随后我们又看到了阵地医院里挤满了伤患,所有医护人员完全忙不过来了,镜头借着主人公伊夫林的眼睛以一种带有疲惫而虚幻的主观视角描写了医院里战士们不断的呻吟而大喊大叫、看到医护人员忙得找不到急救器具,而这一切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后面的情节中,雷夫和丹尼共同迎战日本零式战机。在这段具有胜利特性的情节里我们听到了一段带有进行曲式的配乐,这似乎是一种胜利的象征吧。这段配乐在原声CD里并没有收录进去,但是我觉得却非常引入注意,通过这样的配乐我似乎窥见了一点《加勒比海盗》的影子,这段配乐旋律与节奏甚至是配器的运用都与《加勒比海盗》中的配乐“Will and Elizabeth”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因为导演更喜欢突出这个时候的音响效果吧,这段配乐貌似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看罢影片,听罢原声。当初是为了寻找原声的出处而看的影片,现在却感觉是这样喜欢,也许是我太喜欢Hans Zimmer的配乐了吧。其实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的感觉就是把几部老影片《英伦上空的鹰》、《Tora!Tora!Tora!》(虎!虎!虎!)、《东京上空30秒》柔和在了一起,并通过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作为线索。从叙事上也没啥值得称道的地方,也许Visual Effect还可以看看,但是我觉得最终挤干了油水可以说说的却是Hans Zimmer的配乐,那是一种经历大悲之后的顽强,那是最终战胜一切的抗争精神!
第五篇:电影珍珠港 观后感
电影珍珠港 观后感
1.日本人的偷袭成功是建立在 详细的情报与计划、坚决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小房子的实用性
2.美国二战的强大以及现在是被日本逼出来的,他承受了巨大的考验从而克服万难,这种精神向前保持到了now!
3.女主角的选择——生活,要么别离开,要么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