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月食》观后感
观摩积累,内化于心 ——《看月食》观后感
有幸亲临“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精彩的朗诵展示、书写展示、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尤其是那一堂堂清新质朴、诗意高效的课堂教学,令每一位观摩者仿佛随心徜徉在美丽的林荫道上„„
印象最深的是上海选手金蓓玲执教的《36 看月食》这节课,重体验、重训练、重实效,通过实实在在的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向作者学习表达,积累文本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让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识字教学应凸显年段,注重语境中识字。
学生进入二年级,已能够熟练拼读字音,但仍存在个别字音的混淆。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课堂察微适当纠正强调,复习巩固。在基础拼音技能复习基础上,识字的重心应放在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上。如“眨”字的教学,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学生交流圈划出“表弟表现”的第一句句子“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学生将将“zhǎ”误读成了“zhá”。金老师及时发现并请其它学生纠正。学生读出表弟眼睛“一眨一眨”说明他“半信半疑”,体会到表弟的担心,同时也理解了“眨”在句子中的意思。
这让我想起,二年级上册《20 送小蚂蚁回家》中的 “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这句句子中的“眨着眼”表明星星看到睡莲、萤火虫、蜻蜓帮助小蚂蚁非常赞赏、高兴。一年级上册《37 荷叶圆圆》“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句句子中的“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运用拟人的写法说明小水珠的晶莹透亮。二年级上册《语文快乐宫5》中的小诗《一株紫丁香》“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这句句子中的“眨眼”说明夜已经很深了。这些句子中的“眨”与表弟眼睛“一眨一眨”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其实,“眨”字典中只有一个意思“(眼睛)闭上立刻又睁开。”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因此只有结合语境才能真正理解每个字的实际含义。
二、朗读指导应建立常规,注重扎实有效
朗读是要以理解为基础的,在理解后将自己体会到的意思通过读表达出来。听了你的朗读,听者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你所传达的意思,这种用声音表达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朗读。
如指导“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这句话的朗读时,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金老师通过引读让学生理解表弟“眼睛一眨一眨”就是因为他“半信半疑”,接着追问到:“半信半疑就是——”。学生讲出字典中的意思“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金老师继续追问——那表弟相信什么?又怀疑什么?学生联系了上文奶奶的话,进行诠释,表弟相信天狗吃月亮,怀疑敲锣能吓跑天狗?狗在月亮上?狗能吃月亮„„?
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学生自然而然在“眼睛”后稍作停顿,并将“一眨一眨”、“半信半疑”读慢而且重读,读出了表弟的半信半疑、担心的语气。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朗读作为一种声音表达,是以读者声音形式变化的一项高级技能,有一套科学的规则作为支撑,有一系列必须遵守的轻重、快慢、特征高低规则。这种规则的建立要靠停顿、重音、语调、快慢这四个要素。而针对低年级孩子年幼、奶声奶气、表达能力弱的特点,停顿、重音这两个要素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一套指导学生学会停顿、重音的教学常规十分必要。
三、阅读教学应关注表达,注重语言训练
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月食成因的科学道理,这一科学常识的掌握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任务,我们应把引导学生把这一原因说清楚,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金老师为每位学生制作了两个简单的道具,一个黑色的圆纸片,表示地球,一个黄色的圆纸片,表示月亮。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演示,一边练习说话:“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课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需逐字枯燥讲解,学生在动手操作演示中就全明白了,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老师通过引读,帮助学生清晰了作者是运用了“慢慢地„„接着„„最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将月食的形成过程写清楚的。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理解科学道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达到了最佳状态。
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可在教学空间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行实践活动,可取得多重实效。
他人的经验只有咀嚼吸收后才能真正为自己所用,因此在观摩之后一定要结合平日的课堂实践进行反思,才能架构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上好一堂成功的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经过千锤百炼,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学习积累,不断内化,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看月食(教案)
看月食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
3、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教学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你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介绍这迷人的夜景吗?【出示图片】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夜景的,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圆圆的玉盘„„闪闪发亮。3.指名读
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月亮像玉盘似的透亮晶莹,写得很具体,很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句子。
4.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会慢慢地复原,这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叫“月食”。【出示图片】交流收集的资料
5.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月食的发生及形成原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看月食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月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它又是怎么会发生的?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关于月食的形成原因,课文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请你用直线划出有关语句。2.学生交流。
(1)奶奶
【板书奶奶 天狗吃月亮】(2)随机理解:半信半疑
*听了奶奶的话,表弟的表现是怎样的?
半信半疑的意思是?【板书 半信半疑】弟弟信的是„„疑的是„„ 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
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看出表弟对奶奶的话是半信半疑的?(出示句子)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 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这两句,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2)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它又会亮起来的。
【板书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找不到月亮上)】
这段话中的两个多音字“转”和“背”,应读作“zhuàn”和“bèi”。背(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选择背的注释 转(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
3.小结:对于奶奶的话,表弟——,而爸爸的话又有待验证,究竟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三、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一)月食中
1.月食开始后,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默读第三小节,找出描写月亮形状变化的语句,用曲线划下来,读正确。2.交流(出示句子)
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1)随机正音:没
字形:镰、钩、锣(部首相同 都和金属有关)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2)作者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写出了月亮形状的变化过程,月食开始了,月亮成了——,接着像——,像——,像——【指图说】
(3)作者正是通过一连串形象的比喻把月亮形状的变化写生动,写清楚的,这就是比喻的妙处,认真读一读,记住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然后试着背诵。(4)指名完成填空
月食开始了,慢慢地,月亮成了 一般,接着像,像,像,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只留下红铜色的圆影子,像。(5)其实在第三节中还有一句话,虽然不是比喻句,但老师却觉得它写得很好。比较句子。
只见月食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只见月食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少了一小块似的。
这个“咬”字与奶奶的话相映成趣,实在是妙不可言。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形状的变化,再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五小节,边听边思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
(变化的次序正好相反)
*对,这是因为这一段写的是月亮复原的过程。同桌对说,把月亮的还原过程填空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月食发生的全过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趣的现象呢?默读爸爸说的话。边读边找月食发生原因的有关句子。
2.现在,你明白月食形成的原因了吗?看p125《月食成因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
4.现在你知道谁说的解释是正确的?默读第5 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证明了爸爸的话是正确的。(出示句子)
5.交流你们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果然 仍旧 又 *果然
“果然”一词与前文那句话相呼应?(与爸爸说的话相呼应,说明爸爸说得是真的。)能给“果然”换个词吗? *仍然
“仍然”一词与前面哪个句子相照应?(与“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光。”相照应。)*又
师: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表弟对奶奶的话是半信半疑的话,此刻,他对于爸爸的话已经
——(生:深信不疑),(板书 深信不疑)师:是啊,难怪表弟会跳着说:„„ 生:(齐读最后一节)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他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用上课文中的语句来对解说月食现象及成因
四、课后拓展
1.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月食这个有趣的自然现象,还清楚了月食形成不是因为——它的科学原因是——,今年12月10日晚上20:46将发生一次月全食,全食过程将持续52分16秒,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我国全境用肉眼就能观测。2.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缺少科学依据的说法,我们要收集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第三篇:《看月食》说课稿
《看月食》第三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看月食》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九册第22课,讲爸爸带“我”和妹妹看月食,妹妹懂得了月食是地球挡住太阳光的科学知识,是一篇讲读课文,建议本课教五课时。全文共七个自然段,月食的过程和形成月食的原因是重点内容。其中第3、4、6自然段讲了月食全过程和月亮的变化,这是月全食的现象,也是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一)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A类学生能正确、流畅地复述月全食的过程。B类学生能根据提示复述月全食的过程。C类学生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自学等多种能力。
(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三、学生情况说明:
本班学生一共12人,都是重度听力障碍儿童,他们学习比较认真,但水平比较参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学生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很难想象出由文字所描绘的动态画面。月食是一种很少见到的自然现象,全班同学都没有亲眼见到过这一奇妙的自然景观,但他们求知欲强,对《看月食》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第一、二课时的学习,已经学会了生字和新词,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教法、学法说明
教法:
1、动画引入,充分利用听障学生的形象思维,用漂亮、丰富、动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与引导,用大量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他们对景物与感受之间关系的理解。
3、由扶到放,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学法:
1、朗读、复述,加强对月食过程的深刻理解。
2、看月食过程的直观演示,观察感知。
3、动手操作,画出月食变化的过程图,加深理解,启发思维。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播放月食过程的实录或者动画(大约3分钟)
(设计意图:在观看月食全过程的动画中引入,直观、动态地演示,把月食的过程形象化,加深对月食过程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新授:月食的过程(大约25分钟)
1、出示三道思考题:
(1)月食之前,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3)月亮复原时,月亮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有目的地读课文,画出相关的段落,并围绕这三个问题开展教学。)
2、学习第三自然段:月食前
(1)重点分析描写月亮的句子: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品味好词:“大玉盘”、“银光”、“挂”、“落”
2(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他们对景物与感受之间关系的理解。)
3、学习第四自然段:月食开始时
(1)重点分析月亮形状的变化:咬去一块 像小船 像镰刀 像眉毛 像弯弯的细钩 像一面锣
(2)自由想象:月亮的形状像什么?
(3)使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慢慢的、接着、一会儿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难点,通过幻灯片演示月食过程中的不同形状让学生说出:“像……像……像……”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觉得月亮的形状像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4、学习第6自然段:月亮复原过程(1)画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词语。
(2)比较: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重点讲解月食开始,月亮发生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学月亮复原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体现由扶到放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三)巩固提高
1、让学生动手贴一贴,巩固对月食过程的认识。
2、通过朗读、2人互相复述、填空等强化训练,巩固学习内容。(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朗读、复述,加强对月食过程的深刻理解。)
(四)总结发散
1、学习了什么,学生的表现。
2、鼓励学生学科学、懂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第93页
第2、3题
2、画出月食变化的过程图。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启发思维。)
总的来说,在本节课里,我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大量朗读的训练中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直观、动态的演示,景物结合感受,让学生自己观察、自我感知,培养了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明白了月食过程中月亮形状的变化,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附板书设计: 看月食月食的过程:像大玉盘咬去一块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一面锣像大玉盘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 4
第四篇:看月食教学设计
《看月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吞、锣、敲、棍、镰”;读准多音字“没、背、转”;理解“半信半疑”。
2、默读课文,积累描写月食开始和结束时的语句,感受作者比喻句喻体用词的精确恰当。能根据板书和“月食成因示意图”复述月食过程,背诵课文第三、五小节。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感受作者比喻的精确恰当并能根据板书和“月食成因示意图”复述月食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第33课,我们知道苏轼曾写下过这样一句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食这个自然现象就是月儿阴晴圆缺的过程。今天我们将学习第36课,一起读课题《看月食》。【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在课文中有两种对月食现象的解释,第一种是?你把奶奶说的话读一读。【第一小节】。
大家看这个“敲”字,右半部分竖是一扇门,横是手,这就是一个敲门的动作。听了奶奶的话,我们的小表弟是怎么样的啊?文中有个词叫【半信半疑】。好的,这个词什么意思,谁知道?【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真的有一只天狗会吃月亮吗?
【板书:奶奶 天狗吃月亮,半信半疑,敲】
2、那还有一种解释是什么?你来读读爸爸说的话。【第四小节】 【板书:爸爸 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
同学们,你们能理解爸爸说的话吗?我们一起看屏幕。【边读爸爸的话,边比划月食形成的过程。*这里有多种理解的方法选择一种。】 【出示PPT:月食成因示意图】
懂了吗?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老师引读:爸爸微笑着说】
3、最后表弟相信哪一种解释?你从哪里知道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最后一小结】。
好的,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去仔细地看看这次月食。
(设计意图:月食的科学知识可以简单说也可以详细说,而这毕竟是语文课,不能将月食的所有科学解释都拿出来讲,不然就成了自然课了。可是不说,学生是无法理解接下来作者描写变化的精彩之处,所以我选择第一时间用最简单的方法,即通过手影或者投影等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月食的过程。同时,课文第一、四、六小节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朗读就能理解。)
(三)深入课文
1、吃过晚饭,爸爸就带着作者和表弟来到了河边,这时的月亮是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PPT: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这是句比喻句,作者把月亮比作了大玉盘。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片】。简直一模一样,作者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很恰当。同学们,想象一下,静静的夜空,一轮明月挂在天上,银光照在河面上闪闪发亮。是不是非常的美丽。那我们一起来把这美丽的夜景读出来。圆圆的月亮,预备起。【板书:月亮 大玉盘似的】
2、突然间,月亮发生变化了。请你们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找一找月亮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试着把屏幕上的填空完成。【出示PPT:词句活动室第二题的第一小题】。把你填的读一读。
月亮先是像小船一般【出示图片:小船一般,月亮和实物对比】。接着像镰刀【出示图片:镰刀】。接着月亮又成了?【出示图片:眉毛】。再接下来是?【出示图片: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最后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出示图片:一面锣】。这段话中有个生字“镰”,笔画比较多,一起书空一个,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边写边说笔画顺序】。还有个多音字“没”,我们一起读两遍,预备起。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板书: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锣】
3、现在看看下面两段话,你觉得和原文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段?
【出示PPT:两段原文修改后的文字,第一段把比喻全部改为小了,又小了,更小了,最后看不见了。第二段把比喻的顺序打乱】。请你来读第一段。这一段和原文比起来哪段好?为什么?
【原文好在作者连续运用比喻,把月亮的变化过程写生动形象。修改段写得相对乏味枯燥。】
请你读第二段。这一段再和原文比,你喜欢哪段?
【原文好在所有的比喻都恰到好处,精确无比,写出了月亮的变化过程。修改段把比喻的顺序打乱同时也将月亮变化顺序打乱不符合科学。】
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月亮变化的形状,而是通过不同的喻体写出了月亮的变化顺序,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来,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小节。同学们,每一个比喻都写的恰到好处又都必不可少,他刚说完„„【老师引读,带动学生情感】。
(设计意图:第三小节是全文的重点,学生能够发现的是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这里的比喻和之前的课文中的比喻句比起来逊色很多,但是当这些比喻连起来形成了月亮变化的过程,就非常了得。这也是学生难以体会到的。因此,这里设计两个大环节先是通过和修改段落的比较,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其次就是反复朗读这一小节,通过读来加深对月亮变化过程的理解,并体会喻体用词的精准确切。)
4、我们之前已经知道,月食是月亮从消失到出现的过程。【出示图片组:月亮出现】我们已经学习了月亮消失的过程了,现在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小节,找找月亮出现的过程中哪些是和消失过程中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相同:喻体相同;不同:顺序不同】 【板书:箭头】
那我们就看着图片和板书,学着月亮消失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月亮出现的过程。书本合上,给大家半分钟自己试一试,开始。你来试试。过了一会儿,月亮„„【老师开个头】
那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填空给完成呢?一起来完成。【出示PPT:词句活动室第二题的第二小题,老师引读】。
(设计意图:学着第三小节复述月亮出现的过程,因为有板书有图片,学生复述时难度不是很大,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学着作者用上一连串的比喻,能够意识到月亮出现的过程正好是消失过程反过来。由于作者用的比喻前后一样,所以反复朗读不仅对月亮出现的过程加深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月亮消失过程的再次理解,进而让学生明白整个月食的过程。)
5、接下来,难度提高了,老师要请同学两两配合把月食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一位说月食的消失,一位说月食的出现。不看书,就看着板书和图片,给大家一分钟准备,开始。然后我请几组同学上台来讲。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自然现象月食,以前的人们科技不够发达,把月食当作了天狗吃月亮,虽然不符合科学,但是体现了我们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探索精神。生活中啊还有很多的自然现象也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不妨课后同学们去找一找。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看月食教学设计
《看月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
4、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球仪。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2)形近字比较。
钩()镰()蓝()钓()廉()篮()(3)课后练习1,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4)课后练习2。
(5)自由查找一些关于月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师: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课。(板书:看月食)l 检查预习效果。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眨”、“转”字是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没”“转”“背”。2 关于月食现象有两种不同解释,奶奶说月食是什么?爸爸说月食是什么?用“——”圈划出来。3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 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爸爸的话。5 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板书: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最后一句和最后一节。7 奶奶和爸爸,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一种科学的说法。
二、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1 指名读第2 小节,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一”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提三个要求,指名读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 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媒体)4 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亮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______。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没
找出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镰、钩、锣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6 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7 再齐读第3 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8 读第5 节,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10 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解说。说明: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写月亮形状变化的不同,教师反复操作并引导进行观察,让学生配上解说,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无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指名读爸爸说的话。2 师演示三球仪,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生讨论。师补充相关资料。3 请学生边小组演示边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你觉得爸爸说的话正确吗?从哪儿知道的?(读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4 指导读第3、4、5 节。要读好爸爸、表弟的话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5 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1 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你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2 师小结:对,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她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做表弟,教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说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创设情境说话,既训练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想像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民间传说,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缘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学习从小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板书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篇二:看月食 教案 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
36、看月食》
赵慧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文通过“我”和表弟一起看月食,具体描绘了月食开始和结束时的天文景象。本文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但又不单纯描写自然景观,而是将其融人事件之中。课文以表弟对奶奶的“天狗吃月亮”之说心存疑惑为线索展开描写,通过“我”和表弟的所见,再现了月食开始和结束时的景象,又通过“我”和表弟的所闻??听爸爸的话,揭示了月食产生的科学知识,最后以表弟释疑,要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2、知识基础:由于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识字量,基本具
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学生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主动积累语言的积极性,语感能力较强,有独特的语言感
悟能力和较高的朗读水平,能针对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大多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在阅读中初步体会关键词语、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教学方法: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其思维活动主要就是运用表
象来进行的直观形象思维,很难想象出由文字所描绘的动态画面。儿童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月食是一种很少见到的自然现象,全班同学都没有亲眼见到过这一奇妙的自然景观,但他们求知欲强,对《看月食》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在感受形象的同时,看到的景象和词句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5个生字“吞、锣、棍、敲、镰”,读准多音字“转、没、背、似”。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积累课文中描写月食开始、结束时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原因。
4、初步了解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
抓住这一系列优美词句,反复让学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准确地掌
握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板书:月食
提示:要注意“食”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错。
2、了解月食的形成原因。
出示图文: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时,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发生了月食。等到月亮转出地球的黑影,它又会亮起来的。
读准多音字的字音,理解字义。
3、把课题补充完整。
生质疑课题。(谁看月食?什么时候,他们在什么地方看月食?月食什么样?)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师生谈话,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本课多音字较多,因而在检查预习时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整体感知全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文中的两种观点,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解疑:
(1)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月食?
晚上,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在河边看月食。(板书:爸爸、我、表弟)
(2)月食什么样?
学生划出描写月亮变化的句子。
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了解句中把月亮比作大玉盘。(板书:大玉盘)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mò]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了解句中把月亮比作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板书:开始、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了。最后,月亮整个儿从黑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了解月食开始时和月食结束时,月亮变化的顺序正好相反。(板书:结束、两个箭头)
3、探讨:如果课文只写月亮的变化过程,行吗?联系课题说说。
评价1:你说得真好,想到作者心里去了。评价2:你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了,进步真不小。
评价3:你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我们一起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4、初步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表弟心情的变化。(1)看月食还必须写看月食的人,划出描写表弟的句子。(2)交流,出示:
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地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
表弟跳着说:“我要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设计意图说明:阅读教学要以读书训练为主线,通过读来实现知识内化。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采用范读、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边指导边评议,让学生在情感朗读中推敲、品味语文魅力,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语言优美,应注意引导学生去诵记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使学生养成诵记好语言的习惯,不断提升语言素养。】
三、学习第1节
1、出示: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理解:半信半疑(文中指表弟对于奶奶的话有点相信,又有点不信。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板书:半信半疑
过渡:奶奶说了什么?
2、出示奶奶的话:“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人们担心天狗吞掉月亮,就拿着锣呀,脸盆啊,用木棍敲着满村跑。敲着敲着,就把天狗吓跑了。”
(1)随文识字:吞、锣、棍、敲。指导:敲的字形(右半部分横不出头)
(2)正音:“啊”用在句末或句中受到前一字韵母或韵尾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音。这句句子中的“啊”读——nɑ 哪
师范读。生学着读。分男女生读。
评价1:你读准了,奖励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
评价2:今天朗读进步了,继续加油哦!
(3)小结:原来奶奶在讲“天狗吃月亮”的传说。板书:天狗吃月亮
【设计意图说明:整体感知全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文中的两种观点,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以感情朗读的形式来理解“半信半疑”,在此基础上再找它的反义词,这一设计既避免了机械地理解词语,又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学习2——6节
1.月食开始前
(1)出示: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思考:表弟为什么这么高兴?板书:高兴
(2)出示: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看图,指导读。读出美丽的感觉。
(3)想象说话:表弟看到月亮这么美,心想:月亮这么美,天狗应该不回来了。
(4)小结:看来先前,表弟对“天狗吃月亮”的说法也是有点相信的。
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描写月亮美的句子,男生读写表弟高兴的句子。)2.月食开始时
(1)出示: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地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 理解:挨(做动作,说心情)。
思考:表弟为什么会害怕呢?板书:害怕
(2)出示: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3)看图,指导读。读出紧张的气氛。
【设计意图说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样子很美,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极好的例子,此处应引导学生学习比喻句的写法并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课文中有关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思考、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将课文的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依托语言唤醒获的形象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年级仍不能忘记字词教学,在交流时相机指导“没”的字音和“镰”的字形。】
(4)想象说话:表弟看到月亮被黑影慢慢地吞掉了,心想:那黑影一定是天狗,天狗真的来吃月亮了。
(5)小结:看来这下,表弟是真的相信天狗吃月亮的传说了。
分小组合作读。3.月食结束时
(1)出示:表弟跳着说:“我要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师引读。抓住“跳”字体会表弟是高兴极了。
思考:这回表弟怎么又会高兴成这样呢?(2)出示: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了。最后,月亮整个儿从黑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看图,指导读。读出慢慢豁然开朗的感觉、惊喜的感觉。
(3)想象说话:表弟看见黑影消失了,月亮又挂在天空中了,心想:如果黑影是天狗,他才舍不得把吃下去的月亮吐出来呢!所以,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评价1:你的想象力丰富极了,值得表扬。
评价2:你真会开动脑筋,连老师也没想到,你都想到了。
评价3:你的语句组织得十分通顺,说明你平时很爱看课外书。
师生合作读。
(4)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天狗吃月亮”传说(生:不是真的),这只是一个奇妙的自然现象。(把原来的板书“天狗吃月亮”擦掉,改为“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说明:结合默读课文了解月食发生、结束时的景象进行。让学生默读想像月食发生和结束时景象,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把月亮变化的图示画下来,根据所画的图示来完成“课文内容填空”,这样就将阅读理解、积累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切忌为完成练习而练习,应当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语言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语言和思维。】
五、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文中的爸爸、我、表弟一起看月食。知道了月食形成的原因,了解了课文是按月食变化的顺序记叙的,表弟的心情随月食的变化而变化。
板书:两个箭头
六、作业布置
1、看视频,简单介绍日晕现象。
【设计意图说明:引导三年级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民间传说,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缘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学习从小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朗读全文。
3、学生联系上下文,在空白处填写表示人物心情变化的词句。附板书设计:
爸爸、我、表弟 36 看月食
高兴 大玉盘
开始小船
镰刀 眉毛
细钩
锣篇三:36.看月食(教学案例)36.《看月食》教学案例
内容:36课《看月食》 班级:三(1)班 执教者:蒋玉玲
【学情分析】
由于经历了两年多的锻炼,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识字量,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大多数同学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在阅读中初步体会关键词语、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其思维活动主要就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直观形象思维,很难想象出由文字所描绘的动态画面。儿童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月食是一种很少见到的自然现象,全班同学都没有亲眼见到过这一奇妙的自然景观,但他们求知欲强,对《看月食》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在感受形象的同时,看到的景象和词句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
3、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预习。
【教学案例(片段)】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二、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1、指名读第2 小节,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一”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2、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提三个要求,指名读。(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媒体)
4、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亮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______。
5、交流中注意:正音:没
找出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镰、钩、锣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6、作者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
7、再齐读第3 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8、读第5 节,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9、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
10、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解说。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四、总结拓展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书声朗朗
语文课堂里的书声朗朗是语文课的一个特质。读书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新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本堂课中对文中学生能读懂的部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两种观点的梳理,还有第四节爸爸的话,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感情读、试读、对比读、评读等,来反复品味,在读的过
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好文章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让学生所说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把课文内容和词句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二、触摸语言,感受母语
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
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词时,我先问学生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然后结合最后一节板书“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和领悟词句的内涵,培养语感。如“果然”和“仍旧”两个词的理解,分别与第三节和第二节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而然悟到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篇四:三年级语文《看月食》教案 43 看月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师: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慢慢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月食》一课。(板书:看月食)
1、检查预习效果。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眨、转”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没、背、转”。
2、关于月食现象有两种不同解释,奶奶说月食是什么?爸爸说月食是什么?用“——”划出来。
3、交流板书: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爸爸的话。
5、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它的反义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板书: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最后一句和最后一节。
7、奶奶和爸爸,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一种科学的说法。
二、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相的变化
1、指名读第2节,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2、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出示要求: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带着问题放媒体。
4、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相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慢慢地,月亮成了 一般,接着像,像,像,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
5、交流中注意:正音:没;找出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镰、钩、锣;指导“镰”的笔顺。
6、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像。。。像。。。。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
7、再齐读第3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8、读第5节,比较第3节和第5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9、四人小组,将月亮还原过程说一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像,像,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 挂在天空中。
10、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解说。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指名读爸爸的话。
2、师演示三球仪,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讨论,师补充相关资料。
3、请学生边演示边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你觉得爸爸说的话正确吗?从哪儿知道的?(读第5节)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
4、指导读3、4、5节。读好爸爸、表弟的话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5、把月食过程月亮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1、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小组交流。
2、师小结:对,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3、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他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五、课堂练习:
1、多音字:
没mei()背bei()转zhuan()似si()mo()bei()zhuan()shi()
2、比较组词:
锣()钓()仍()盆()箩()钩()扔()盘()
3、用上比喻句,把句子写具体:
例: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1)露珠像躺在荷叶上。
(2)落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