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双子杀手》最新观后感影评_看《双子杀手》有感
《双子杀手》讲述了政府特工亨利正准备退休,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年轻杀手追杀,而这个人竟是比现在的自己年轻25岁的克隆体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双子杀手》观后感
3年前,也是10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宣传期,我采访过李安。我当面听他说过,“如果一场戏要求你不好意思,他需要每一个毛孔都流露出害羞,这是藏不住的”。我因此和他一样,对120帧电影拥有了信仰。那时,我在关于他的报道里写过,“到这个月底,李安就62岁了。他现在最怕的是,这个世界下一部120帧电影,就是他的下一部电影,‘再下一部,还是我的’。”——事实上,他最怕的事情发生了。
剧情片大师李安接手《双子杀手》这样的类型片,始终让人困惑。甚至他的某些影迷,也因此产生了被抛弃之感。是追求新技术比讲什么故事还重要了吗?这种故事不是谁来拍都可以吗?那个以复杂情感令人着迷的李安呢?他怎么会放弃那样的表达,选择一个简单的故事?
几天前我看完了这部《双子杀手》,试图以一个观众的身份,来回答自己的疑惑。
《双子杀手》当然算不上李安的第一档作品——相信即便是最狂热的李安粉丝,都不会否认这件事。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虽然也没有取得全垒打级别的胜利,但它仍然是一部李安色彩浓厚的作品。3年后,男主角那双泪汪汪的蓝眼睛,回想起来仍然有让人心碎的能量。“中场战事”这个词在各个场合被使用,PTSD的缩写也实现了全民普及——这是一部成功电影才配拥有的“后遗症”,它参与到人们的日常中,具有生命力,成为这个活着的世界中的一员。
但《双子杀手》在李安电影中的历史地位,或许要和《绿巨人浩克》做一番对比——一部是李安拍的漫威电影,另一部是李安拍的动作片。剧情很简单,简单到无所谓剧透不剧透:美国国情局探员亨利退休后,遭到来自前单位的追杀。杀手是他的克隆体。而他和他的克隆体并肩作战反杀回去时,一个更年轻的克隆体出现在他们面前,死于他的枪下。
没有悬念,每个转折都能被稍微有点阅片量的观众猜到。就像李安在北京媒体见面会上说的那样——当现场主持人、复星影视集团CEO张昭表示,“这是一种新的电影,也是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时,李安立刻进行了老老实实的否认:“这个电影我没有尝试到新的讲故事”,“因为它很贵,我还是用很老套的讲述方式,用动作片的方式把它讲出来”。
李安拍过的电影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他瞄准一个故事,心心念念要拍的,比如《卧虎藏龙》《色·戒》;另一种是接受一个offer,比如《理智与情感》《断背山》《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当李安叫做Ang Lee的时候,绝大多数是一个雇员的身份,固然拥有一定的挑选权,但同时也需要被挑选,然后用成绩来为下一次的选择权争取更大空间。
《双子杀手》不是传统的李安式的故事,这个项目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北美票房和口碑双失利之后来到。类型片+大明星,是一个赢面比较大的项目的标准配置。而李安想要继续他的“120帧之旅”,也需要一个大项目,因为只有大项目才有大投资。他承认一开始“这个故事并不吸引我”,不过,这里面也有他感兴趣的元素,“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纪一起演戏,可以讲我过去没办法讲的故事”。
而演员只能是威尔·史密斯。以李安的话说,“这么贵的动作片需要一个大明星,然后要做二十几年前的样子,大家要很熟悉,看起来很有趣味,也能够回忆过去。也就是一个人能够红三十年,还能做动作片,而且对我来讲,还要是一个好演员的,大概就两三个吧,不出一个巴掌。”
所以,当51岁的亨利和自己的克隆体——23岁的小克,一起揭开第二个克隆人面具的时候——面具下的那张脸更年轻,那张脸上的表情,仍然是李安对世界的感受。有不知所措的纯真、安静,又茫然、懵懂。他什么也没说,像不知道自己是谁一样。
他就带着那样一个表情,看着世界,然后死去。
那一刻,我想起李安在3年前采访中对我说的,之所以要用120帧来拍电影,是因为在这个格式下,人脸前所未有地清晰。“人的脸比千军万马好看,比动作好看,比科幻好看。动作看不清没什么了不起。而我们花了一辈子在读人的脸上,眼睛只是一个镜头,我们说用心看不是用眼睛看,我们的心是怎样一个活动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他不需要演,你就能知道他内里的感觉”。
我仍然被打动。
熟悉李安的人知道,他心心念念想拍的那部电影叫做《马尼拉之战》,是关于拳王阿里的。
1975年9月30号,阿里与弗雷泽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了两人“三番赛”里的最后一场。比赛的惨烈程度,足以让它成为拳击行业的史诗。两人体力完全透支,阿里感受到全身像火烧一样的疼痛难忍,而弗雷泽几乎失去了视力。第十五回合的开场铃声响起,阿里站了起来,装出一副斗志昂扬的模样。弗雷泽信心被击垮,接受教练的劝说,放弃了比赛。几秒钟后,阿里晕倒在台上。
那场比赛后,阿里对弗雷泽一直保持着“人生赢家”式的攻击,甚至将对方比喻成“大猩猩”,直到1991年的自传里,阿里才为此郑重道歉。而弗雷泽几乎到死前才原谅阿里。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来自中产家庭,生性活泼,一个出身北卡罗莱纳州的农民家庭。两人的故事里有友谊,有金钱,有珍重,有欺骗,有恨意,也有原谅。人生漫长,但总有一些时刻,坚硬、冰冷、像一块石头般难以消化,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在我看过的李安采访里,他没有仔细谈起打算如何改编这段拳击史。倒是从媒体上能拼凑出他是如何心心念念却又求之不得的——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这部电影的计划就出现在李安的采访里。那是2013年的事情了,因为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一时成为好莱坞的香饽饽,一度传出电影《埃及艳后》《上帝与国王》《侦探科杰克》都在与他接触的消息。而他却打算和环球影业合作一部拳击题材的电影,但随后就传出资金问题。2016年6月,阿里去世,这部电影再次看到了希望,项目转到Studio 8公司手里。2016年年底,博纳总裁于冬甚至还在公开场合宣布,《马尼拉之战》2017年下半年将启动拍摄,阿里影业也将参与投资……然而结局如你所见,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2019年,李安提到这部电影时说,“ 我还在筹钱,《马尼拉之战》是我的梦想之作,故事特别棒,但很难拍成。”
6年了。还是那么难。李安自己也困惑,“现在就我一个人这么拍,到底是有什么问题啊?是我有问题,还是这个世界有问题?”难,无处不在,从大到小,“放映也没有,摄影机也不对,怎么调焦距都不会,工作人员也不会做。”而要去研究这些,都要算进电影的成本里面。李安也深知,这归根结底是一门生意,“电影不是说像画画,你爱怎么弄就怎么弄,或者像写一个小说,只要几个人喜欢就行了。”
所以当他面对“下一部还会是120帧吗”这个提问的时候,也只能自嘲说,“如果还有人投资的话”。
或许你可以把《双子杀手》当成一次练习——如果要拍小小拳击台上14个回合的残酷比赛,需要展现的不仅是动作的刺激,还要看到每一次出拳背后,心理和生理上的博弈——那么,你最终要看到的,还是“脸”,还是人。
那么,《双子杀手》里威尔·史密斯与自己年轻版的克隆人在地底下的近战搏杀,对李安便是一次真正的训练。这是一次打斗,也是一次规劝。镜头不仅要表现动作,还要表现双方的心态:一方带着人生所有的经验,渴望说服对方,压制对方;另外一方,有年轻的好胜心,同样还有那么年轻的委屈,世界崩溃以后还要强装的稳定。这也是李安认为的120帧的优势,“过去24格的时候会闪跳,而且没有临场感,因为是间隔的,是平面里面去塑造空间。闪跳得很厉害,所以看不到表情。表情看不到了,思路就看不到。”
《双子杀手》还为李安提供了另外一种前所未有的训练,依然有关“读脸”。在两年的后期时间里,为了让51岁的威尔·史密斯重回20岁,他一帧一帧研究了他的表情。“以前我是用演员来做实验,这么刺激他,看看能够看到什么东西。现在我还能带领着500个人,花了一年时间,一粒一粒地这么研究进去。不但研究他的形态、表演、心情,我还可以研究时间在人身上做了什么东西。对于我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经验。”
这是在梦想实现之前,兢兢业业磨炼技艺的李安。虽然此刻的他,也无法知道下次机会能不能到来。
近十年,这个世界改变了很多。
见面会上,李安提到中国的电影市场,“我觉得中国观众对电影还是很热心。电影看了一百多年,影视这个样子演了很多年,其实很多东西已经僵化了、制式化了。我觉得,全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好像都有种疲惫,像美国就有一种疲惫的感觉。我觉得反而这边,大家对看电影这件事好像还挺带劲的,所以我觉得充满了希望。”
时刻以好莱坞为目标的中国电影市场用户,可能会对这通表扬感觉意外——是吗?我们是让人感觉到希望的观众吗?但细想一下,似乎确实如此。
要知道,在北美市场,威尔·史密斯已经不是市场灵药了。十年前,他的片子几乎部部卖座,无论动作片也好,科幻片也好,爱情片也好,文艺片也好,喜剧片也好,人们就是爱看他。但这十年来,他的名字已经不再是票房保证——这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挑选剧本的问题,更重要的,如今明星的号召力大大低于类型片的号召力,票房榜上几乎都是大IP电影,迪士尼越来越强大,超级英雄类影片占2018年美国总票房收入的25%。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才投身于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平台。
电影确实陷入一种僵局,也确实不再那么重要。在这个背景下,或许更能理解即便李安这样的成名导演,想在美国拍一部心心念念的电影,为何六年不成。
李安不再愿意回到24帧的世界了。120帧才是他的“美丽新世界”。“我知道前面会很辛苦。凭良心说,我做到现在可以颐养天年,可以好好过几年日子,慢慢地慢下来。可是我觉得,对于我自己来讲有很多的好奇心需要去满足,因为我相信电影,现在电影看得不是那么回事,很多疑问我需要解答,我要为我自己。”
说到底,那种“好奇心”其实很简单。一个把电影当做信仰的人,看到抵达更远地方的可能性,他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看看的——像模像样地走着去,兴奋不已地跑着去,甚至,狼狈不堪地爬着去——总是,他是要去的,哪怕需要付出在这个行业积累的所有信誉。在他看见那个可能性之后,能阻止他的只有钱这件事。
好在,中国始终是李安的道场。这里不仅作为票房市场而存在,也是投资的来源地,最重要的是,这里还能供奉信仰。当观众提出“李安你什么时候拍华语电影”时,全场一片掌声。李安回答,“在酝酿中”“在写剧本”,全场气氛更加热烈起来——这里为李安付出的情感,急需要得到同样热情的回应。
2019《双子杀手》观看有感
《双子杀手》将于10月18日上映,在上海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中国新闻发布会,导演李安、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和主演威尔·史密斯近日到上海出席发布会。特效的年轻威尔·史密斯Junior也以特殊方式来到了现场。这是李安在电影中通过特效创造的数字化人物,称得上“好莱坞身价最贵的男演员”,“可能比威尔本人还要贵个两三倍吧。”李安笑说。
《双子杀手》中,威尔扮演的特工亨利即将退休之际,遭到一名神秘杀手追杀。亨利发现这个杀手居然是年轻版的自己Junior。威尔本人是1968年生的,如今已经51岁,他在《双子杀手》中要演年过50的亨利,又要演23岁的Junior。当然,“返老还童”的Junior,李安是用特效制作出来的。
李安透露,自己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特效做了老虎之后,就萌生了创造“人”的想法。而为了让Junior看起来更真实,李安不仅把威尔年轻时的影像都看了一遍,更把威尔的脸放大6000倍细细研究,每一个细节都熟记于心,这也让李安自信表示,“对他的脸,我比他妈妈还要了解。”而第一次见到Junior的威尔,更坦言被Junior这个特效人的真实吓到了,“完全是震撼又吃惊的心情。”
制作过程很难,而威尔演得也不容易。据悉,Junior是基于动作捕捉技术再来制作的,这就需要威尔从头到尾演一遍Junior。作为一个过来人,要再回过头去演懵懂的年轻人,难度之大让李安导演也忍不住感慨,“这个不是通过你讲的话,而是通过眼神,要把成熟感剔除掉,要留下纯真感。”威尔也表示要演出纯真感很难,他在现场还示范了老年人和青年人走路姿势的不同,但被要求用眼神示范如何演纯真少年时,威尔则表示,“大家还是去看《双子杀手》吧,我不示范了,太难了。”
李安和威尔究竟是如何合作上的呢?现场威尔透露李安导演一个电话就搞定了他,“李安打给我,电话里我还没听要演什么,就说了yes!yes!“更表示,这世界上有一些导演,你不需要任何原因,冲着他的名字就要答应。
李安则说威尔太谦虚了,“像威尔这种级别的好莱坞巨星,要找他合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但他这样一位大明星,愿意这么无条件投入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
2019《双子杀手》观看心得
由李安执导,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双子杀手》即将于10月18日全国公映。《双子杀手》不同于以往的影片,是以每秒120帧,4K与3D的格式拍摄,此种高格式对拍摄、后期制作与放映技术均形成一定的挑战。
其实,李安的上一部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采用4K/3D/120帧的拍摄方式。由于拍摄方式过于先进,全球仅有5家影院可以放映4K/3D/120帧的影片。这次《双子杀手》,成都终于可以放映该版本的影片了。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万达院线获悉:四川首个CINITY影厅将登陆成都万达影城(财富又一城店),本月18日起,该影城可以放映4K/3D/120帧版本的《双子杀手》。
李安曾表示,“我认为这对行业和电影观众都非常关键,这能最大可能的给他们提供最佳的观影体验,高帧率(120帧)是这个体验中重要的一部分。”
120帧到底是什么?在电影画面里,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为“帧”。24帧/秒以上的画面频率则被统称为高帧率FPS。目前国际通用的电影拍摄技术是“24帧/秒”,即每一秒的影像相当于由24张连续拍摄的画面组合而成。这个标准符合人类“视觉暂留现象”。
也就是说当画面在快速运动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仍能继续保留影像较短的一段时间。所以人们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在1秒内看了24张图片,而是看到了一个流畅完整的电影影像。而电影播放时,每一帧的画面都存在帧与帧之间的动态模糊,如果你暂停了画面内容正在高速移动(例如体育竞技)的电影时,就能一眼看穿电影画面的模糊和“拖影”现象。
《双子杀手》中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Junior,是李安用特效创造的数字化真人。虽然此前预告发布时,他的逼真程度就令大家震撼,但当真正在120帧大银幕上看到,还是让观众忍不住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完全看不出他是用了特效,太真实了,连脸上的血管和毛孔都能看清。”
2019《双子杀手》观看体会
“我知道我会被打倒,但我还要站起来,继续战斗。”
“我没有疯”。
3年前,纽约电影节上李安携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登场,开口的第一句话震惊四座。
在许多人看来,李安确实疯了,大胆的不可理喻。
3D、4K、120帧,电影届从来没有人敢于尝试用如此高规格的影像技术拍摄电影。
一不小心,结局可能就是惊喜变惊吓。
事实上,票房结果确实够惊吓。两度拿下奥斯卡金像奖的李安交出一份远低于预期的答卷。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北美票房仅170万美金,最终靠国际市场勉强收回投资成本。
李安被这样的票房结果狠狠击倒。
沉寂3年后,李安携新片归来。这次他学聪明了吗?
《双子杀手》,3D、4K、120帧,电影史上第一次荧幕‘造人’。
这次,李安更加疯狂。
好莱坞巨星Will Smith饰演主角,金牌制作人Jerry Bruckheimer加盟,派拉蒙发行,阿里影业、复兴影业...投资。
李安背负着沉甸甸的信任。
3D、4K、120帧
当年一部《阿凡达》开创了3D电影的辉煌时代,李安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以致于无论什么电影都要套一套3D概念。
3D电影的泛滥很快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头晕目眩、光线昏暗、眼镜笨拙、票价昂贵...汹涌而来的差评令3D电影不断遇冷。
电影院停止投资3D巨幕,导演远离3D巨坑,一时间,3D电影成为众人避之不及的概念。
哪怕是我们最近看到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和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都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3D。他们都是以2D技术拍摄,后期制作才转成3D的。
李安的心中有一颗种子。
“2D电影就像墙上的一幅画,不是真的。但是3D电影太生动了,以致于你的大脑会不自觉的相信发生在面前的一切是真的。”
这才是电影技术的真正革新。
李安认为,3D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本身的错误,而是方法不对路。
“用2D的理念拍摄3D电影。”怎么能成功?全新的技术理念需要从灯光到拍摄角度到服化道的全面革新。
李安将自己视为3D技术革命的坚定践行者,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开始,他引入了3D、4K、120帧的最高拍摄标准。
而目前从影院到电影制作常见的规格还停留在2K、24帧。
3D,容易理解,就是我们常见的3D效果。
4K,也不难搞懂,指影像的分辨率即清晰度,目前4K电视的渗透率已经高达70%,8K电视正在缓慢取代4K。
120帧,则意味着电影每秒的画面数量是120帧。
3D+4K+120帧,炸了!
电影的清晰度将提高4倍,流畅度将翻5倍。布景中的一切细节将清晰可见,演员的一抬眸、一挑眉任何微妙变化将纤毫毕现。
电影将呈现出天壤之别的效果。
比如拍摄高速运动的摩托车,原来靠各种特效叠才能制造出‘高速运动’感,因为直接拍摄,24帧的画面会糊。而120帧,李安可以直接拍摄出清晰的‘高速运动’画面。
捕捉到演员的每个眼神和微表情,看穿他、读懂他。演员甚至都不能化妆,超高的清晰度将让那层薄薄的妆容像敷在脸上的一层假面。
是的,这就是《双子杀手》的第一个野心,从视觉上震撼你。
电影史上第一次荧幕‘造人’
这还不算完,虽然3D、4K、120帧够先进,但荧幕上已经留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样的作品。
《双子杀手》的第二个野心,是靠数据制造一个只活在屏幕上彻头彻尾的假人。
其实《双子杀手》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故事的主角杀手Henry Brogan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令人费解的是这名神秘杀手竟可以预测Henry Brogan的一举一动,在争斗中谜团逐渐解开,这名神秘杀手竟是Henry本人的克隆体!
两个自我之间的争斗,激烈刺激的打斗场面,构成这部科幻动作片的内核。
但这部剧本已在好莱坞流传了20年之久,一直没有导演敢于挑战,最大的难题在于技术。
一个演员分饰两角,面对从51岁到23岁的年龄跨度,不仅要在外形转换上做到天衣无缝,也要在情感切换上毫无违和。
常用的技术手段,不管是化妆还是电脑特效抹去皱纹,似乎都无法使这部动作片拍出最佳效果。
直到这部剧本来到李安手中,一锤定音,只有从白纸开始,塑造一个彻头彻尾的假人,才能‘骗’过精明的观众。
要知道今年夏天上映的《狮子王》遭遇滑铁卢就是因为全片动物皆是CGI特效构造,辛巴到是够仿真,真实到成了面瘫!
本该是含情脉脉的对视,现在却...本该是含情脉脉的对视,现在却...一度被调侃,这不是《狮子王》,而是一出《动物世界》...构造仿真人的难度可想而知,单看人的面部,就有44块肌肉,无数种表情。并且在纤毫毕现的120帧摄像头下,仿真人真的能扛过去吗?
李安再次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效制作者Bill Westenhofer合作,加上500名视觉特效师,花了整整两年,打造出一个23岁的Will Smith。
Bill Westenhofer戏称自己的工作为:“从悬崖边一跃而下,手里只有绳子和一块布,在极速坠落中编织一个降落伞。”
他的形容没错,整个特效团队解构了Will Smith的每个身体部位,细致到每一寸肌肤。
他们回顾了Will Smith早期所有角色,电视剧The Fresh Prince of Bel-Air、《六度分离》、《绝地战警》、《独立日》...他们花费数月时间研究人体反应机制,比如当人们眨眼时,或者面部肌肉运动时,眼睛中的液体应该呈现什么状态。当人们皱眉时,血液循环回额头需要花多长时间...最后特效团队划分成不同的组,专门研究牙齿的,专门研究嘴唇运动的,专门研究皮肤毛孔和细纹的,专门研究皮肤颜色和光泽度的...他们还花了很长时间研究Will Smith的眼睛,细致到巩膜、角膜、脉络膜。
需要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他们还要模拟肌肉运动、血液循环、呼吸频率...李安说“有些人说这是技术,但事实上这就是艺术。”“我们模仿的是上帝造人的过程。创造一个鲜活真实,看起来有自己思想的真人。”
Bill Westenhofer自嘲“上帝造人花了130亿年,而我们只有两年。”
开创电影新时代
从任何角度看,这部电影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Jerry Bruckheimer 好莱坞金牌制作人和李安有着同样的信念,《双子杀手》所能引起的技术革命,重要性不亚于电影从黑白时代到彩色时代的转变。
但市场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反馈,目前烂番茄新鲜度只有24%。上映5天,北美票房仅收获2000万美金,北美以外地区5000万美金票房。
但现实情况是,北美暂无一家影院的技术设备可以按照4K、120帧的规格播放《双子杀手》。
最理想的状态是3D、2K、120帧,而全美仅有14家影院能做到。
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只能在普通影院,将《双子杀手》当做一部普通电影来看。这部电影真正的视觉效果、魅力所在,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体会。
梦想照进现实,目前市面上按照4K、120帧的最高规格拍摄的电影罕见,电影院没有动力投资更换设备。
这给电影技术革新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那李安为什么还要坚持孤独的走在这条推动电影技术革新的路上?
1995年,李安第一次踏入好莱坞,那时整个好莱坞就没几个亚裔导演。
一个外来者,操着不够溜英语,李安却拍摄了一部原汁原味的英国片,改编自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小说的电影《理智与情感》,大受好评。
2000年,他拍摄了《卧虎藏龙》,成为美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语片,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一次意想不到的成功。
2005年,跟主流文化截然相背的《断背山》让他成为奥斯卡最佳导演。
又是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挑战。
李安,好像从来就没循规蹈矩过,好像一直在无视传统和规则。他的反骨隐藏在一部部作品中。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怀疑,是我疯了吗?是只有我才能看见未来吗?但我肯定没疯。现在的3D,(相比成熟的2D),就像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你要放足够的耐心让这个婴儿长大。”
“我的梦想是,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导演看到可行性,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产生改变。”这将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将回归电影院,因为这种观影体验是家庭影院无法复制的。
“我知道我会被打倒,但我还要站起来继续战斗。”
因为“我在为下一代的电影人探路。”
这个时代,像李安这样敢于甩掉一切光环和包袱,向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奔跑,不计后果,甘于做傻事的人已经不多了。
2019《双子杀手》观看影评
电影《双子杀手》讲述了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 饰)正准备退休,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年轻杀手追杀,而这个人竟是比现在的自己年轻25岁的克隆体的故事。
继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65岁的李安除了痴迷于刻画人性外,又迷上了技术。《双子杀手》用120帧+3D技术拍摄,此外,电影中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是李安用特效创造的数字化真人。
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创作?又为何选择讲这样一个故事?近日,李安现身北京,与媒体展开了交流。
为什么使用120帧技术?
这是一部电影。
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这是一部由李安执导、威尔·史密斯出演的好看的电影。
如果要简单解释高帧技术,就和句子一样,拥有更多的细节描述。这个技术让李安体验到了一种属于数码电影的新鲜美感,也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了电影更多的可能性。
从影数十年,李安拿过三次奥斯卡奖,是国际上当之无愧的一线导演。但他仍然像刚入门的时候一样,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电影是什么?
“我觉得电影最大的魅力是‘看’,电影说穿了就是声光效果,不是戏剧,也不是讲哲学。”李安说自己很喜欢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我以前年轻十几岁的时候看也看不懂,我现在也不见得看得懂”。
高帧+3D摄制方式拍动作电影,这是别的导演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虽然被不少影评人认为又一次引领了电影史的新革命,但李安却表示自己心情一直很忐忑,“经常在想,为什么现在就我一个人这样拍,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那为什么顶着巨大压力还要去尝试?李安的答案很简单,“我看到了这种技术带给影像的美感,即使知道走下去会很辛苦,还是忍不住去做。而且我也有义务,为年轻电影人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李安上一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是用120帧的方式拍摄
李安坦言,由于《双子杀手》成本十分昂贵,因此自己没有尝试新的叙述方式,选择了“老套”的方式——动作片。
之所以选择威尔·史密斯,李安不假思索地说:“一个人能红了30几年,能拍动作片而且还要会好好演戏的,大概就两三个吧,不出一个巴掌可以数出来。”
《双子杀手》也的确贵在了威尔·史密斯身上,但并不是他的片酬,而是用数字化的方式制作了一个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
电影中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Junior,是李安用特效创造的数字化真人——先通过“CG 动态捕捉技术”对威尔·史密斯表演百分百的视觉捕捉,然后用特效再造一个数字人类。
这个人物有多逼真呢?有提前观影的观众用“难以置信”来形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完全看不出他是用了特效,太真实了,连脸上的血管和毛孔都能看清”。
返老还童的题材很多,实践起来的方法也不少,常见的有特效妆、不同年龄段演员出演,但像李安这样花两年时间去研究数字化特效的人,不是少得可怜,而是根本没有。
李安在影片的导演特辑里也提到,自己和特效团队看了大量威尔年轻时的作品,充分了解他面部的每一个细节和特点。大到骨架、细到每一根汗毛都一遍遍来回打磨,甚至一个镜头没日没夜地做了一年多。“因为这部电影,我对威尔·史密斯的脸可能比他妈妈还要熟悉,他的妈妈可能都没看过这么久的他。”
为什么要去挑战这样的难度?在李安看来,这样做虽然很辛苦,但可以看到时间究竟在人身上做了什么手脚。这是让他觉得最宝贵的经验。
“中国文化是我的基本”
资深电影人张昭回忆,8月初和李安一起吃饭时,李安曾表示,自己对《双子杀手》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反馈抱有很大的期待。
虽然常年在好莱坞工作,但李安一直认为自己是用中国文化的底子来拍西片。
“中国文化是我的基本文化,这是很难把它藏住的,所以面对中国观众的时候我会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有一种期待感。”
中国的迅速崛起,也让李安充满了希望。比如美国观众对看电影这件事,已经有种疲惫感,但中国观众却依旧乐在其中;上一部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中国因为有与之搭配的技术,可以让观众感受120帧的本色,但在美国却没有这个机会。
虽然《双子杀手》是一部好莱坞商业动作片,但可以明显感受到,李安试图在里面糅入东方文化。对此,李安毫不掩饰地说,“中国文化是我的基本,虽然我拍了很多西方英语片,但东方气质,这个文化底子的东西,还是很难藏住”。
许多人也都期待,李安导演什么时候能再拍华语片。李安透露,自己也有这个计划,目前已经在写剧本了。
而说起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李安也满怀期望,“中国的历史里不缺少戏剧、不缺少美感、故事更是非常的丰富,我们应该要发挥一套能够影响世界的电影语汇,给世界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篇:《银翼杀手》影评
《Blade Runner》 Ridley Scott 的一部科幻电影,改编自 Philip K.Dick1968 年的小说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onic sheep?》。灰色、绝望的基调,史诗般的对白,场景充满寓意,细节无处不在。21 世纪初,人类成为了上帝,不仅可以克隆动物,还可以克隆人。复制人拥有与人类相同的智慧和感觉,在体魄上更胜于人类,被用于开拓外太空,干 最累最危险的活。区别复制人的唯一方法是观察他们的眼睛——对未知事物和自身记忆的怀 疑而产生的恐慌。在电影里并不是很明白 Deckard 所使用的仪器是怎样区分复制人的,网上 查找后发现人类对刺激只会作无意识的反应,但机器人必须挤出时间考虑是否需要做出尴 尬、难堪等处理,而这个细微的迟疑会立刻被检测到,从而判断受试者的是否是复制人。复制人很完美,他们拥有智慧、情感、可以累积经验,唯一的缺点是只有四年的生命。为了能够活得更久,Roy 四人在明知会被 “退休” 的情况下,劫持了太空穿梭机回到了地球。复制人同人类一样渴望生命,影片的许多镜头描写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为躲避 Dekard 的追击, Zhora 在服装店里拼命奔跑,先是撞碎了两面玻璃,中弹之后又撞碎了 一面,跌倒后爬起来,又中一枪,在最后撞碎了两面玻璃之后不支而死。Pris 与 Dekard 打斗中不慎中枪.她躺在地板上像中风病人一样疯狂的抽搐,一边歇斯底里的叫 喊,看来她如此的不甘心死亡。Dekard 在 Roy 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先是被缴了枪,接着被扭折了两根手指,然后拼命的跑,爬高, 攀援,甚至跳楼,只为了暂时摆脱 Roy。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复制人为了延长自己所剩不多的生命选择结束别人的生 命。在得知生命无法延长时,Roy 绝望了,他杀死了“父亲” Tyrell 博士,但在自己死去之 前他救了 Dekard,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他只是想有人陪他,即使是追杀与逃亡的游戏。Roy 在死前的几句话意味深长: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All those...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Like...tears...in rain.Time...to die.影片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向观众展现一个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球,灰暗、阴冷的纽约 便是当时世界的一角,阴雨连绵的天气、永远是黑夜的城市、随处可见的复制动物。人类精 英们都已移民到别的星球,留下的只是“检测不通过”的人。片中时不时插进的一些街道上 的广告语都表明了这些。而时不时使用的一些小道具,可以让我们对未来世界的生活窥见一 二,飞行在高耸建筑物之间的飞行器(其实就是汽车),用于鉴别复制人的仪器,头罩
般的 吹风机,声控三维相片解读器……在那个电脑特效不发达的时代,我不知道这些是如何制作 出来的,如果说汽车在大楼间飞行可以用模型制作,那其他的呢?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如火山 爆发般的暗无天日的大气层,这么壮观的画面要怎样制作呢?虽然科技在发展了但影片中仍 不乏一些那个年代的东西,如影片一开始时就出现在观众视野的吱吱转动的四叶风扇。这是 导演的疏忽还是另有寓意? 整部影片充斥了许多亚洲风情,其中以日本居多,语言、广告、街道、日式纸伞。有 人解说是导演的意图是将来的世界的主导是在亚洲,但我总觉哪里不对。为什么在这个“检
测不通过”的人类居住地方大多是亚洲人呢?以亚洲人为主导的话,为什么那些企业老板、警察局头头还都是西方人呢? 关于电影的音乐,说实话在看的时候并没有很留意,印象最多是出现的许多悲伤的音 乐,Zhora、Pris 死的时候,Roy 用钉子刺穿自己手掌的时候。现在回想一下,《银翼杀手》 的配乐的确很棒。工业的嘈杂声、广告曲、街道上人们的说话声、汽车飞行声……随便一种 在平时生活中都被认为是噪音的声音在电影中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不会觉得突兀、聒噪,完美到极致就是普通,所以在观看电影时才会没有留意这些声音。70 年代中期电影声音技 术全面改进,杜比系统被引入的电影音乐,电子合成器得到了很大的改进,音乐作曲家范吉 利斯在就是利用了这一技术演奏出了被称为他巅峰之作的《银翼杀手》的配乐。汕头大学 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 年
第三篇:杀手公司 影评
杀手公司影评
这个片名透露着阳刚的气息,让人以为会是一部充满暴力的黑帮片,但是在导演张镇的执导下,任何电影都会充满令人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看完《杀手公司》,这是一部实实在在非常有趣的无厘头喜剧片。影片中精彩的台词,让人不由想到《大话西游》的风格来。而导演在表现手法上也颇费苦心,更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尤其是影片中歌剧院暗杀一场戏,场面调度丝丝入扣,不到最后一刻让人绝对猜不到谁将是被杀者,吊足了悬念,背景音乐也配合。
看《杀手公司》是由于帅哥,据说是元斌大荧幕之处女座,来自韩国的动作片。其实韩片还是挺好看,尤其电影,没了剧集的冗长,爽快精彩。轰轰烈烈之间,韩剧已成潮流,我却一直半推半就,多是看不得邻居暴发的小家子气,最终也就是到影院看一眼《英雄》绚烂的色彩。
本片是通过元杰第一人称的诗意独白,展开了一个关于杀手四人组的传奇。元森(申胜勋 饰)是杀手们的头领,他为人单纯坦诚,而且还有个单相思的恋人——女主播欧阳兰。他很呵护自己的弟弟元杰(元彬 饰),不让他碰枪,只许他做饭,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另外两个排挡,一个是跑马拉松的天才吴杰(申河均 饰),他时常会因流连景物而忘记了目的地,后来他还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孕妇。另一个是狙击手杨春(郑再泳 饰),他点杀的功夫炉火纯青。
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的一部片子,也是一部完全具备了和黄金时期香港动作片叫板的实力的片子。这种赞誉,反正我自己觉得一点也不过分。很搞笑的四个杀手,尤其那个郑在泳酷酷的,每个人都塑造得有各自的特色。
从最感官、最感性的基本需求层次来看,这种演员的组合就已经是“夫复何求”的了。申铉俊这个演员,演过的片子其实并不多,但有人要说他不帅的话,肯定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他另外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出场,是在风靡一时的《因为是女子》MTV音乐录影带中,出演男主角。元彬,这也不用说了,万人迷一个,连入伍退伍都成韩国头条新闻的影星。
申河均和郑在泳,不是特别了解韩国电影的人可能对这两个名字非常陌生,但对我来说,他们是韩国年轻演员中非常出色的两位,不仅外表英俊,演技更可以盖过英俊的外表。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成大器的人物,就看能不能遇到好片子,有没有好导演能发掘出他们足够的潜力了。事实上,申河均一定是个熟面孔,他
数得上来的名作有杀手公司、我要复仇、去火星的男人、我的哥哥、欢迎来到东莫村和亲切的金子,都是响当当的作品。郑在泳虽然出彩的作品少一些,但他身上天生具有一股偶像派的悲剧气质。
申老大、郑老
二、申老
三、元老四,一个青春无敌的杀手组合,各有绝技,也各有性格。老大以高大的身材、果敢的性格、凌厉的技艺,无可置疑的成为领袖;老二是个忧郁沉静的神枪手,老三则平时有些稀里糊涂一根筋,老四就是个单纯简单、容易感动的小男生。这部电影处处精彩,而一大亮点就在于成功展现了这些杀手有趣而生动的生活状态。
可以这么说,杀手公司是一部将搞笑与动作结合的足够完美、同时又都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张镇的导演作品很少,这一部最能体现他刺破影坛的才华。在张镇的精心编织下,这部电影里不仅洋溢着温馨的爱情、铁杆的友情和惺惺相惜的对手情,更是在节奏上把张和弛分配的非常到位,令整部作品毫无冷场,时刻充满了意外的精彩。
另外还要提到的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在片中饰演杀手们的对立面——探长的演员,郑振泳。这个家伙想必关注韩国电影的人都会混个脸熟,王的男人里扮演大王的就是他。他的表演生涯中,包括了飞天舞、监狱世界杯、大佬斗和尚、黄山伐、王的男人,这些都是在韩国影坛占一席之地的好作品。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出色、负责任的探长的存在,杀手们才会被激发出如此惊人的潜力,影片最后的刺杀高潮,才可能被列入韩国电影的经典段落之一。当目标死去,大幕徐徐落下,帅哥们完成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妙的刺杀,这位冷面侦探也不得不为他们轻轻的鼓掌。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是和剧情配合的天衣无缝,爽辣异常。精巧的情节、个性十足的表演、独到的配乐,你可以说它在很多段落模仿甚至是抄袭了好莱坞和香港动作片,但又不能不承认,这种自成一家的融合和发挥已经使得杀手公司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借用”的意义。这样的片子,当在观影兴趣很浓、又希望逃开心理负担和心情烦闷的时候,拿来爽一把,保证物超所值。
第四篇: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观后感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观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杀手和小女孩的故事,也是一个有关于杀戮和温柔的故事。
影片的第一个场景就笼罩在一片神秘,沉重的气氛中。男主角的他,眼罩黑镜,沉默寡言。穿着旧西裤,大皮鞋,身边放着永不离身的旧木箱。这是一场交易,关于杀戮的交易。而他,就是这场杀戮的执行者。
他的确是一名优秀的职业杀手。杀人手法老练,任务完成的干净利落。给人的感觉冷酷无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 白天落下帷幕,黑夜降临时,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忧愁。相信很多人都曾被这样一个镜头打动。他回到家,褪去一身伪装,独自面对伤痛的折磨、自己熨衣服、自己细心地擦拭他的花。然后再抱着他的武器孤独地坐在沙发上入眠。很难想象,一个残忍冷漠的杀手在黑暗中原来竟是这般孤独脆弱。他甚至害怕到不敢上床睡觉。就像他曾说:“我从不曾睡着,我永远得睁着一只眼睛。”也许,这么多年以来,和女孩一起入眠的那个晚上是他唯一一次放下心理防备的时候吧
他是一个生活在孤独里的人,他的世界似乎只有杀戮。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过希望。就像他从未抛弃过那盆兰花。即便是流亡,即便是死去,都从未放弃。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在遇见那个坚毅、温暖的小女孩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援手。尽管他也曾矛盾,也曾冷漠地拒绝,甚至想过自己动手除去这个麻烦。但最终,他还是收留了她。或许,是那个女孩触动了他心底那根温暖的弦。
也许,在世人眼中,他只是一个冷漠的杀手。但是,在女孩心里,他却是一个温柔的情人。是他教会了她成长,教会了她爱。她对他说:“我想我爱上你了。你是我的初恋,你知道么?”他答:“你从没恋爱过怎么知道这是爱?”她:“我感觉到了”他:“哪?”她:“我的胃,它现在很暖,以前这总是疼,但现在没了”他:“很高兴你的胃痛好了,可那并不代表什么。”尽管她对爱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身体感官上,但我却相信,她是真的爱上了他。也许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某个人一心一意对你好,你就爱了,无需理由。
她曾问他:“生活总是如此艰辛吗?还是只有童年如此?”他答:“生活永远艰辛。”他以他的生活经历作出了这样一个回答。但事实上,对于他们来说,其实生活也曾美好过。就像女孩会重新活得像个孩子,而他,也会像普通人那样满足地笑。这一切,从相遇开始。只是,美好总是过于短暂。回到现实,她需要面对沉重的仇恨。而他,选择陪同她一起面对。尽管这个仇恨,最终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我想,他是从未后悔的。因为是为了她。那个让他尝到生活的滋味,让他渴望拥有快乐,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的人。
我总也忘不了在他失去生命的前一刻,站在充满希望的大门前的那个孤独身影。只要再几步,跨出那道门,他就可以去寻找他心爱的女孩。他就有机会重新开始追求幸福。可是,命运最终没能让他如愿。他消失了,连同她的仇恨一起。一切落下帷幕。他将长眠地下。她也会重新开始。
有人说,她是他的劫,最终让他致命。但是,我却认为,她更是他的救赎。是她将他从孤独的世界中拯救出来,让他重新感受了生活。
也许,这世界上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光明,只是有的人生活在黑暗中的时间太长,光明被逐渐湮灭了。但是,总有一天你会遇见那个命中注定的人,他/她会带你,重新生活,感受美好。你要等……
第五篇: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
《这个杀手不太冷》获得1995年第二十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音乐,最佳剪辑等八项提名,1996年货第十九届日本影视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杀手和女孩的故事。一个关于纽约的故事。这里是一座现代的城市,这里是一个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一个从意大利流亡到美国纽约的杀手里昂,冷静而神秘,杀人手法令人热血沸腾。但当他卸下杀手面具时,他又回归到平凡的市井小民,每天喝着牛奶,照料着他的盆栽,原本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一直到里昂老的那天的,结果一次遭遇却改变了这一切。而玛蒂达却只是一个普通的12岁的邻家女孩。这样的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本互不相干,原来也不会有任何交集,然而只因后者不幸惨遭灭门之祸,结果心存良知的里昂的在最后一刻打开了自己的门,救了她。侥幸逃脱的玛蒂达,也因此成了里昂生活的一部分。为了玛蒂达,莱昂和斯坦这对黑白两道的职业杀手开始对抗,最后他们带着“马蒂达的问候”在一片爆炸中同归于尽。马蒂达活了下来。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吕克贝松在1994年拍摄完成的电影,也是他从影生涯的第七部电影,并且被公认是他的巅峰之作。影片从某种意义来讲是出悲剧,但在其中又不乏浪漫,使它看上去不会显得过于沉重,却又直指观众心窝。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情歌变化被导演以“特写式”的手法放大了,并通过各种细节营造出令人向往的美丽与温馨。
女孩玛蒂达虽然年纪尚小,且看起来是那般的柔弱无依、楚楚可怜,但她的生活经历以及悲惨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变的非常的倔强任性、独立自主,而且还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莱昂对于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对象,而她对于莱昂而言,又何尝不是后者黑色生命中那缕突然出现的金色阳光呢?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加上长时间的相濡与沫,生死与共,于是这样两个有着同样孤独且渴望温暖的灵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终擦出微妙的火花。这两个在世上毫无血缘,毫无依靠的人就这样被命运之神绑在了一起,接下来,玛蒂尔达教里昂读书认字,而里昂就教玛蒂尔达拿枪,做一个杀手。在这期间,他们不知不觉地离不开对方了。虽然影片里并没有明显地表达出他们两个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爱情?亲情?相信大多数观众都认为此片表达得是爱情,而我个人却更愿意将他理解为亲情,并不是我有什么偏见或者是不能理解他们之间会产生爱情。恰恰相反,两个年纪相差很大的人能够产生出爱情,我一点也不奇怪,两颗寂寞的心因为有了彼此而变得温暖,变得充实,这样的爱情令人动容,也会令我心生羡慕。
虽然影片到快结束时他们彼此都说了我爱你三个字,但我仍然认为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亲情。在天地间,两颗孤独的心相互理解,相互依靠的感觉,除了彼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人可怜惜,可信任的那种感觉,可能就是里昂与玛蒂尔达之间的感觉,我觉得那样的感觉并不仅仅局限于爱情。
让.雷诺饰演的杀手里昂很酷,很帅,特别是他杀人的时候。但奇怪的是,里昂做杀手的那些镜头并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相反,一些展现他天真,可爱,柔情,沉默,简单,热情的镜头却印在我脑子里。。。
他拿着他所珍爱的朋友——一盆植物,他轻轻擦它,每天按时给它晒太阳的样子一直在我脑子里;
他一个人去电影院里看电影,看着主人公在大声地唱歌时,而他在台下目不转睛,憨憨的样子一直在我脑子里;
玛蒂尔达问“生命如此艰辛,还是只童年如此?”他回答“一直如此。”时平静地样子一直在我脑海里;
他结结巴巴地向东尼要钱的时候样子一直在我脑海里;
他发疯般地冲进警察局,看到安然无恙的玛蒂尔达时露出了失而复得的表情,并紧紧地抱着她时的样子一直在我脑子里;
他委托交托他任务的托尼,如果哪天他遭遇不测时把他的钱交给那个小女孩时慎重的表情一直在我脑子里;
他打破管道,在枪林弹雨中与玛蒂尔达诀别时,说“我爱你,你让我的人生有了乐趣。。”那些话的样子一直在我脑子里;
他最后与那个可恶的斯坦利一起同归于尽时,里昂无悔的样子一直在我脑海里;
杀手里昂将杀人比成了一出纸牌游戏,黑桃,梅花,方抉什么都在手心握着,唯独只差那一张红心。其实影片深处的潜在用意,恐怕也是把杀手莱昂的心间自我比成游戏?比成一张红心来的?于是在杀手的清道夫游戏中不断寻找,不断游移,不断测试自己的心?影片以悲剧终结,那个黑须,黑镜,寡语的杀手莱昂,也许永远不能找到那一张游戏中的红心了。但是杀手莱昂终于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颗爱心。这一颗心,好像是用那一盆的兰花草充当他流离失所生命中疵护伞的。真是将心换心,少女玛蒂尔达在影片最尾,一边种栽兰花,一边自言自语着。话说得那么的殷切与朦胧。席草依跪,动容抚灵:这里安全了,莱昂 ……真的安全了么?莱昂?
影片的最后,马蒂尔德种下了那棵象征着里昂的植物(特写),她说:“I think we'll be okayhere”随后镜头俯拍,角度不变从垂直马蒂尔德头顶上摇为平行地面,镜头也不断升高,高出树林,射向海对面的纽约城市的高楼。与开始呼应。这就是一个纽约发生的故事。这里有形形色色不同人种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这是一座现代的城市,这是一个世界最繁华的城市。这里充满扭曲的罪恶,这里的人没有根,这里有着太多的无奈,这里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