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后感之《杀手没有假期》
杀手,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职业;杀手,一个冷酷且孤傲的代名词;杀手,是地狱派来的使者;杀手,是人间的刽子手;杀手,是黑暗的魔鬼;杀手,是无情的幽魂。无数小说讲述着杀手的故事;无数电影演绎了杀手的人生,都说杀手没有感情,而《杀手没有假期》却为我们展现了杀手的另一面,描绘出一个严守纪律而又充满了温情的杀手世界。
杀手之——雷,雷是一个刚入行不久的新手,他冲动易怒情绪化的个性决定了他并不适合杀手这个职业。果然,在第一次的行动中,他就闯下了弥天大祸。他杀手生涯的第一个任务是以帮老板哈里杀死神父开始的,却将不幸的,以误杀一名小男孩而结束。因为他触犯了杀手的准则:不杀妇女和儿童。这可以算作本片整个故事的起因,也是本片中最重要的一条线索。警察和老板哈里都无法就此放过他,而他自己更是时时遭受良心的谴责,任何有关于孩子的人事物都会让他想起自己所犯的过错,而我们也能感觉到他的悔恨和他在行动上所表现出的“改过”。试想,如此桀骜不驯的人在广场上看到一个蹦蹦跳跳的小男孩便瞬间湿了眼眶;就是这样一个对身边事物都缺乏兴趣漠不关心的人,竟然主动询问怀孕女店主想要男孩还是女孩,并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她,说是给孩子的;平时甚至有些得理不让人的他,在生命遭受威胁之时,第一个考虑的还是不要伤及无辜的胎儿。而雷与女店主在过道相遇,雷主动侧身让路,并双手示意女店主先过,这一闪而过的细节则更能体现出雷对妇女和儿童的爱护。其实,他本就关爱孩子,完全不想杀死那个孩子,在失误造成之后摧毁他的并不是杀手的准则和老板的制裁,而是他自己的良心。但实际上,雷就是一个拥有充沛活力和旺盛精力的“孩子”(就如克洛伊所说,雷更像个孩子),是杀手中的“开心果”,冷幽默制造者。
杀手之——肯,相比于雷,明显肯更成熟稳重,冷静沉着。他是雷的搭档,也是雷的长辈。他遇事善于分析而后理性处理,但另一方面,他在一定程度上又欣赏雷的随性而为。同时雷的自责和愧疚他也都看在眼里,他真心的想帮雷一把,想救救这个可怜的“孩子”,因为他相信雷还有机会去挽救其他的生命。当雷哭着对他说自己杀了一个小男孩,他将雷搂入怀中淡淡的说“那你就再救一个小男孩”,那时的肯完全是在扮演着一个仁慈的父亲的角色,他对雷的爱是无私且博大的,这也使得我倍受感动···其实这部电影挺讲究前后呼应的,几乎后半段所发生的事情,前半段都能找到,要么是暗示,要么就是前因后果。如肯第一次登上塔的最高处时对雷做的手势;又如雷和肯在广场上的对话,雷说自己没办法忘记小男孩死去的那一幕除非自己死了,而肯听了则决绝的说想都别想,我想,那时肯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守护这个脆弱的“孩子”了,想要带他走出过去的阴影。而最后,肯从塔楼前一跃而下并将身上所有的硬币从窗前洒落,使得人群避开,以免自己坠落时砸伤行人,这个细节使肯的救赎行为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仿佛肯的身份是伟大的无私者,不愿意带来任何的伤害,很容易的,我们在泪水中完成对肯的祭奠,忘记他曾经也是一名杀手。
杀手头目之——哈里,也许有人认为哈里对原则的过分坚持是固执,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他是真心的喜欢小孩,这一点可以从他临走前看孩子的眼神中看出,他甚至不允许别人说小孩的坏话,在追击雷至宾馆后他也一样避免伤及无辜,同意了雷的建议。他誓死捍卫荣誉,把荣誉看作是最重要的。其实他也一样在乎与肯的友谊,珍惜自己的家庭,这也使得他在冷酷下多了一丝温情,只是当这些与他的原则和荣誉相比起来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在影片最后他也的确用死来捍卫了自己的荣誉和尊严。
本片讲的是由这三个杀手影射的杀手世界与杀手生活,在这里,不仅有杀手们之间的心心相惜,也有杀手与爱人之间的缠绵悱恻,不可否认,在这部男人戏中,雷与克洛伊纯粹而简单的爱成了本片的亮点之一,而肯在多年之后依然对已经去世的妻子一往情深,头子哈里更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同时三个杀手与女店主和侏儒之间也有相应的感情交流。在种种琐事中,我们发现,这三个杀手其实就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平常人···
说完了影片的内容接着再来谈谈影片的手法。说实话,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影片中德黑色幽默,也体会不出本片导演一分钟让人哭一分钟又让人笑的神来之作,更无法了解这片子透着怎样的英伦调调。这样的评析对我来说太过抽象太过高深,我想就和我有着相同经历和阅历,如果没去过英国,对英国也不太了解的同学,应该还都达不到理解的那么深刻的高度。
但就我的理解来看,本片最大的看点在于矛盾对比的设置。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但又达到一定的平衡,故事情节在矛盾平衡中稳步推进,当各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小小的矛盾的爆发就会引燃所有的矛盾,影片便在矛盾冲突中被推向高潮。接下来,我就根据我自己的想法对这一点做具体的分析:
本片原名《In Bruges》即“在布鲁日”。不难看出,布鲁日便是矛盾的中心,一切矛盾都产生且消亡于这个地方。影片一开头,杀手头子哈利将雷、肯两名杀手安排到布鲁日度假,他们并不知道,本该悠闲而轻松的假期实则危机重重,这就是一个矛盾。如果老板是派他们去那里进行暗杀,那么,在激烈而血腥的暗杀之后,再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再给观众带来很大的震撼了。而导演偏偏安排boss在杀手们的假期中布置给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电影更选在比利时的布鲁日小镇,这个经过镜头过滤的世界变得异常纯粹,中古世纪的建筑和到处散漫开来的微笑,几乎可以让人忘了编剧撰写出来的冲突是要在这里上演,而电影正是用血雨腥风到来前布鲁日优美如画的风景来对比衬托最后的悲情。这样一来,本片所要体现的情、义、礼便得以彰显、升华,在一片惊叹中夹杂着唏嘘声戛然落幕。可以说导演用本片很好的诠释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的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矛盾:即雷从一开始就讨厌布鲁日,他对这里的一
切都充满了不满,刚下火车他就抱怨个不停,直到他奄奄一息“将死”之时,想的仍是“监狱、死亡,我都不在乎,因为至少我不会在该死的布鲁日”。而肯却与雷不同,他是很欣赏这里的也把布鲁日之行当做真正的游览。这就决定了在接下来的假期里,他们将在吵吵闹闹磕磕绊绊中进行···
正如前面所说,杀手本应该没有感情,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和他们的行为使他们不得不冷酷,只要一有多余的爱心、同情心亦或是感情,他们在执行任务时便会心软,也会平添很多牵挂对其造成干扰,他们将再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杀手。他们会渐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并最终变成一个平常人,但一般杀手等不到这个时候,因为有了感情的杀手是十分危险的,我是说,他们自己将有随时挂掉的危险。因为只要一有了感情,他们人的意识也将复苏,机械地执行命令、扣动扳机后决绝的离开的杀手就不复存在;他们也会有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去保护的人,而杀手游戏的规则不允许他们这样,等待他们的只有一种结局——Game Over!本片中的杀手就是活生生的例证,而与以往杀手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在遇到一些人或发生一些事后慢慢的改变,他们本身就是平常人,原本就充满了感情,这是本片的特别之处成功之处,也是另一个矛盾之处。杀手是没有感情的,冷静而且冷酷,这是他们职业所决定的,也许现实中杀手真的是有感情的平常人,但他们的感情最起码是不轻易表露的,而看看片中的雷和哈里,都是冲动易怒的,完全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杀手应该不能算做合格的杀手。而肯呢,感情充沛,简直是“泛滥”。我想,这都是导演将他们这些另类杀手人性中的特点有意的放大,而所有这些都造成了职业与性格的矛盾,让本片各种情、义、礼的表现更加震撼,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为影片奠定了一种幽幽的悲情的基调,使得观众更加感动。影片中最悲情的角色:肯,与哈里和雷都有一定交情。他与顶头上司哈里是一对矛盾结合体,他们既是老朋友又是上下级,哈里为肯报了杀妻之仇,而肯则甘愿为哈里卖命,沦为杀手,将自己的生死也一并交予哈里。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并不是一味统一,他们从内而言是有冲突的,哈里太过暴躁、执着,死板;肯则冷静而沉着,深刻且果断。在我看来,肯更具有做Boss的特质,只可惜他太过宽厚仁慈,没有哈里的心狠手辣,也没有哈里的野心,使得自己“力有余而心不足”。在平时的相处中,肯也处处谦让妥协,可就是这样两人之间不易察觉的矛盾也在渐渐累积。肯并不是一味顺从自己这个老板的,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和想法,对上司某些观点和做法并不认同,他可以明确的判断老板下达的命令是对是错,是否该执行。因此,他在一边妥协退让的同时也会敷衍甚至对老板撒个善意的谎言。他的能力是他的资本,他的勇气使他敢于违背老板的命令,当然,他和老板非同一般的关系也是他的挡箭牌。所以当哈里下达让肯干掉雷的命令时,长期积累的矛盾达到了顶点就此爆发,肯不仅违背了老板的命令而且公开与其叫板,这一举动也激怒了哈里,将哈里引到了矛盾集中地:布鲁日。影片末尾,所有的相关人物都聚集于布鲁日的广场,但是彼此之间却都错过了认出对方的机
会,有好多个镜头都是擦身而过,矛盾在此时一点点沉淀,直到雷与独眼大哥的意外“撞车”才将三个关键人物汇集到了一起,影片最关键最重要的矛盾瞬间爆发并由此导致毁灭性的结果,影片也由此顺利进入了最后的高潮,完成了最后的大反转。至于肯和雷,则是一直在矛盾摩擦中相互了解并彼此关心起对方,性格喜好看似完全相反的两个人,却在对立中找到平衡,于矛盾中形成统一,达到互补,雷的活力和对侏儒及美女的执着吸引了肯,而他对自己杀死的小男孩产生的无尽自责也感染了本就感情丰富的肯,让肯看到了他的善良,从而生出保护他,救赎他的想法,并用尽自己的力量保护他的性命并助他走出阴影,唤起他对生的渴望···
同时,在这些主要的矛盾中又穿插着许多小的矛盾,明暗矛盾交错纵横。两个杀手去了布鲁日后,分别与肥胖的美国人,粗鲁的景点售票员,极度环保的加拿大人发生了摩擦。而雷与餐厅的加拿大顾客以及克洛伊前男友的冲突也是推动情节发展并最终决定结局走向的因素。本片的编剧善于矛盾的编排,他将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并让它们达到和谐,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又让其爆发;而本片的导演也能很好的将各种矛盾表现出来,使矛盾的设置成为本片的一大亮点,最大程度的调动观众的感情,使他们走进不曾真正了解的杀手的内心···
第二篇:2019《双子杀手》最新观后感
《双子杀手》讲述了政府特工亨利正准备退休,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年轻杀手追杀,而这个人竟是比现在的自己年轻25岁的克隆体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双子杀手》观后感
电影《双子杀手》携手CINITY放映系统在京举行了看片活动,导演李安出席映后活动,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据悉,《双子杀手》将于10月18日在全国上映。
电影《双子杀手》是李安首次尝试用高帧+3D技术拍动作片。从当天观众的反应来看,电影在动作场面上的沉浸式视觉呈现,给了大家很多惊喜。有人用“动作电影新高峰”、“电影的新革命”来形容李安的突破。面对大家的称赞,李安的态度却是十分谦虚,“我不敢讲是里程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出更多好的作品。”看到国内第一批观众,李安心情十分“近乡情怯”,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为什么使用高帧技术的原因,“它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属于数码电影的新鲜美感,跟我过去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好像给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我看到了电影的更多新可能,这让我不能不去尝试,哪怕前面的路再辛苦。”
电影中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Junior,是李安用特效创造的数字化真人。这也是电影最初吸引李安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实世界里返老还童是不可能的,但电影世界里可以。看到你熟悉的人跟过去的他并排一起演戏,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为此李安携手500多名顶尖特效师,潜心打磨了两年,才把威尔史密斯从“老脸皮”变回了小鲜肉。“我就像一个研究员,带着大家一点一点地研究他的脸、他以前的表演、他的心态,当然最让我感触的是,我看到了时间究竟在人身上做了什么手脚,这是非常可贵的经验。”
高帧+3D摄制方式拍动作电影,这是别的导演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很多国外影评人都评价李安的这一步,引领了电影史的一次新革命。但现场李安却表示自己的心情一直很忐忑,“经常在想,为什么现在就我一个人这样拍,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那为什么顶着巨大压力还要去尝试?李安的答案很简单,“我看到了这种技术带给影像的美感,即使知道走下去会很辛苦,还是忍不住去做。而且我也有义务,为年轻电影人创造更多新的可能。“更表示,“如果有机会,我只想还能继续用高帧拍下去,继续实验下去,我相信它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被发现。”
虽然《双子杀手》是一部好莱坞电影,类型也是商业性强的动作片,但看完片后,不少中国观众还是感受到了电影中的东方韵味,不论是对父权的探讨,还是关于“自我救赎”的命题,甚至连威尔·史密斯都变得不一样,被李安赋予一股东方的忧郁魅力。活动现场,李安也袒露心声,“中国文化是我的基本文化,虽然我拍了很多西方英语片,但东方气质,这个文化底子的东西,还是很难藏住。”
许多人也都期待,李安导演什么时候能再拍华语片。对此,李安现场透露,自己也有这个计划,目前已经在写剧本了。让大家期待不已。而说起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李安也满怀期望,“中国的历史里不缺少戏剧、不缺少美感、故事更是非常的丰富,我们应该要发挥一套能够影响世界的电影语汇,给世界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019《双子杀手》观看有感
电影《双子杀手》在上海举办了中国新闻发布会,导演李安、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主演威尔·史密斯悉数亮相,电影的重磅嘉宾,特效的年轻威尔史密斯Junior也以特殊方式来到了现场。
这是李安在电影中通过特效创造的数字化人物,称得上“好莱坞身价最贵的男演员”,也是李安最费心思的一个角色。现场,李安也透露,其实自己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特效做了老虎之后,就萌生了创造“人”的想法。而为了让Junior看起来更真实,李安不仅把威尔年轻时的影像都看了一遍,更把威尔的脸放大6000倍细细研究,每一个细节都熟记于心,这也让李安自信表示,“对他的脸,我比他妈妈还要了解。“
当天,最重磅的嘉宾莫过于23岁的威尔史密斯Junior,这个全数字化的角色,是李安100%用特效创造而成。而为了能取信于观众,李安几乎把威尔年轻时的所有影像看了个遍,“我们把他的脸放大6000倍看,生活上我不敢说,但就说脸,我比他亲生妈妈还要了解。”而第一次见到Junior的威尔,更坦言被Junior这个特效人的真实吓到了,“完全是震撼又吃惊的心情”。
在大银幕上变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活人来,是业界都不想碰的难度。李安也承认,“这是特效里最难的一道难关,这次花钱花功夫花心思,”更爆料Junior非常贵,比威尔史密斯还要贵个两三倍,称得上是好莱坞最贵男演员了。
早在2013年,威尔·史密斯就隔空喊话李安求合作,多年追星梦终于成真,这也让威尔史密斯忍不住感慨,“跟李安合作是我一生的梦想,这次终于实现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的模样,活脱脱一个追星少年,十分可爱。
那这次两人究竟是如何合作上的呢?现场威尔·史密斯透露李安一个电话就搞定了他,“李安打给我,电话里我还没听要演什么,就说了yes!yes!“,更表示,这世界上有一些导演,你不需要任何原因,冲着他的名字就要答应。李安也表示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非常好,直言“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更是一个大明星,愿意这样无条件地投入进来,让我非常感动。”
当然,威尔成功追星李安,这背后的“代价”也不小,《双子杀手》可以说是威尔从影以来最有挑战的一次表演,他要同时演两个不同年龄的自己,一个是成熟稳重的中年男人,一个是青涩的毛头小子。现场威尔也表示,这次最难的就是要演出两个人不同的眼神,“经历不同的人,眼神是不同的,要如何用眼神传递出年轻的自己懵懵懂懂的状态,这个是最难把握的。”
李安也盖章威尔这次非常不容易,“作为一个过来人,你要把眼神中的成熟感剔除掉,要演出纯真无邪。不是处男却要演处男,真的难上加难。”而被李安cue到的威尔,更现场示范了一下处男和非处男走路的不同方式,形象到位的表演,让大家笑成一片,也十分佩服这位实力派演员。
面对大家的称赞,李安的态度却是十分谦虚,“我不敢讲是里程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出更多好的作品。”看到国内第一批观众,李安心情十分“近乡情怯”,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为什么使用高帧技术的原因,“它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属于数码电影的新鲜美感,跟我过去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好像给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我看到了电影的更多新可能,这让我不能不去尝试,哪怕前面的路再辛苦。”
对电影的热爱,让李安逼着自己迈出了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一大步,但这一大步也让李安感慨“真的很难”,当然也很孤独,“有时候会想为什么现在就我一个人这么拍,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虽然压力很大,李安相信自己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其实我也可以颐养天年,好好享受生活。但我觉得电影还有很多疑问需要我去解答。我希望这种尝试能给年轻的电影人,创造更多拍电影的可能。”更表示“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用高帧继续拍下去”。
首轮放映后,“刺激”、爽”成为了每个观众的第一感受,“像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火花从眼皮底下擦过,看得心砰砰跳。”谁都没想到,大家印象中温文尔雅的大师李安,拍起动作场面,竟然惊喜满满。在高帧+3D的拍摄模式下,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放大,不仅一拳一脚、一枪一弹都真实清晰地可触可感,连打斗时威尔脸上的表情、迸发而出的情绪都完全展现在大家眼皮底下,让动作戏不只是刺激感官,更能承载和传递情感。“以往我们拍动作戏,只能用很快的节奏去制造刺激感,现在通过高帧,可以把它戏剧化、细节化,让观众看得更仔细,打斗时的动机、战术、表情,让观众真的进入到情景中,跟着人物去行动去思考。”
高帧+3D摄制方式拍动作电影,这是别的导演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很多国外影评人都评价李安的这一步,引领了电影史的一次新革命。但李安却表示自己的心情一直很忐忑,“经常在想,为什么现在就我一个人这样拍,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那为什么顶着巨大压力还要去尝试?李安的答案很简单,“我看到了这种技术带给影像的美感,即使知道走下去会很辛苦,还是忍不住去做。而且我也有义务,为年轻电影人创造更多新的可能。“更表示,“如果有机会,我只想还能继续用高帧拍下去,继续实验下去,我相信它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被发现。”
虽然《双子杀手》是一部好莱坞电影,类型也是商业性强的动作片,但看完片后,不少中国观众还是感受到了电影中的东方韵味,不论是对父权的探讨,还是关于“自我救赎”的命题,甚至连威尔·史密斯都变得不一样,被李安赋予一股东方的忧郁魅力。活动现场,李安也袒露心声,“中国文化是我的基本文化,虽然我拍了很多西方英语片,但东方气质,这个文化底子的东西,还是很难藏住。”
许多人也都期待,李安导演什么时候能再拍华语片。对此,李安现场透露,自己也有这个计划,目前已经在写剧本了。让大家期待不已。而说起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李安也满怀期望,“中国的历史里不缺少戏剧、不缺少美感、故事更是非常的丰富,我们应该要发挥一套能够影响世界的电影语汇,给世界电影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019《双子杀手》观看心得
将于10月18日正式与观众见面的电影《双子杀手》未映先火,在提前看片中收割口碑。近日,导演李安、嘉宾高晓松在武汉对谈年轻人,畅谈电影内外的内心世界。李安透露,纯粹按照个人心性,《双子杀手》会有截然不同的伤感结局,甚至戛然而止;面对年轻人,他表示“一心想早点退休但不知不觉做到现在”,对电影的热爱“戒不掉了”。
“不拍电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除了做菜我唯一擅长的事。”李安似乎一直都处于“创作兴奋期”,65岁的年龄丝毫没妨碍他坚持探索对电影技术、电影语言最新鲜的表达。
除开3D/4K/120帧的超高技术规格,这次他还玩起了“虚拟真人”。Junior是他拍摄《双子杀手》三大兴奋点之一,现场表白拍动作片很好玩。片中老少威尔史密斯赤手搏斗的4分钟打戏,在整体编排上采用的是传统香港武打以及京剧武行的动作设计,以保证拳拳到肉,在细节上则增加了刮擦与失手,用来加深整个打斗过程中的残酷感。短短4分钟的打戏,后期制作时间居然长达9个月。
除了在技术上“狠磨刀功”,新片在故事的内核上其实也与前作一脉相承。高晓松聊到结局非常深刻,区别于李安导演以往的作品,《双子杀手》结局很温暖。李安笑言,要是依于自己当下心态,结局完全不同,会更伤感,甚至会更快结尾。但导演不想对观众太残忍,并且Junior太楚楚动人,舍不得“抛弃”他。
此外,高晓松从亚洲导演获奖奥斯卡聊到李安对于电影的选择,并直言导演过分偏爱“生僻”题材。导演笑称这是变相提醒自己很久没有得奥斯卡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小倔强:电影也是有戏缘,它就是属于我的。
坚持拍电影很难,但要拍出一部好电影更是难上加难。在拍摄《双子杀手》时导演为什么选择以这样艰难的方式去拍,而不是用以往的手法?面对这个呼声最高的提问,李安一言以蔽之:“没有挑战就太无趣了”。
2019《双子杀手》观看体会
电影《双子杀手》讲述了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 饰)正准备退休,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年轻杀手追杀,而这个人竟是比现在的自己年轻25岁的克隆体的故事。
《双子杀手》可以说是威尔从影以来最有挑战的一次表演,他要同时演两个不同年龄的自己,一个是成熟稳重的中年男人,一个是青涩的毛头小子。现场威尔也表示,这次最难的就是要演出两个人不同的眼神,“经历不同的人,眼神是不同的,要如何用眼神传递出年轻的自己懵懵懂懂的状态,这个是最难把握的。”
电影中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是李安用特效创造的数字化真人。现场,李安也透露,其实自己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特效做了老虎之后,就萌生了创造“人”的想法。而为了让Junior看起来更真实,李安不仅把威尔年轻时的影像都看了一遍,更把威尔的脸放大6000倍细细研究,每一个细节都熟记于心,这也让李安自信表示,“对他的脸,我比他妈妈还要了解。“
除了再造一个数字人,《双子杀手》同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一样,采用120帧的高帧率拍摄,用制片人杰瑞的话说,“相比过去24帧就能拍出电影,120帧是导演付出了百分之五百的努力。”
影片首映的交流中,李安说,电影是我们的梦想,值得用各种方式去追求。“我觉得自己好像都不老一样,李安也可以返老还童,当然不是用电脑技术,而是用创作。”
2019《双子杀手》观看影评
你正在看的这篇报道,用现在流行的文案说就是:李安老婆为《双子杀手》打CALL!
因为老公新片遇冷,鲜少出面接受采访的林惠嘉近日在电视媒体上抒发心声,她劝观众都去看看《双子杀手》,这样李安就会有下一份工作,她才能一个人在家“清静”些,毕竟李安自己都说“拍电影是除了做菜唯一擅长的事”,显然林惠嘉并不想重温李安当煮夫的日子了。
林惠嘉直戳李安“要害”:这位大导演就喜欢“做梦”,“如果有白痴继续支持他,他才可以继续做梦”。
林惠嘉说,拍片是非常辛苦的,红地毯是光鲜,后面苦哈哈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无法看到。作为导演,李安每天要解决几千个问题,要各种妥协,他做的东西是一般人还没准备好接受的东西,但她觉得这种尝试很好。
在林惠嘉看来,批评一个人、一部影片很容易,但深知李安为《双子杀手》付出这么多,还遭遇差评,她感到很难过,因为花了这么心血,被大家不费吹灰之力就否定掉了。她坦言,每次看到李安疲惫的时候,“就希望他能含个人参片,别太累”。
林惠嘉很承认自己的位置,她在家里就是“二等公民”,因为电影才是李安的“命”,谁都挡不住,而她也不会影响李安继续在电影上的革命。
第三篇:银翼杀手观后感
银翼杀手观后感
我又会去看了设定,有很多疑问,但是也有一些地方被触动。
先说疑问,刚刚我去看了一下,96年才出现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这是82年的片子,所以最大的疑问复制人是怎么来的不会有解释。片子中的把复制人当成奴隶来看待使用的,在我看来相当于被当成机器人使用。在影片的世界观下,这些复制人具有不下于人类的智慧,超过人类的敏捷度和体能,但是不具备喜怒哀乐爱恨忧惧等人类的情绪,至少一开始是不具备的,然后复制人产生了(感情),发动了叛变,所有复制人都沦为非法,被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肃清。这是电影的世界观。
根据我有限的生物学知识,我基本上觉得有用思维能力=拥有人性,但是这个片子让我对人的是怎么产生的产生很大的疑问。在我看来一般大脑以及身体功能正常都会具有人性,但是影片中所有的复制人都是情感认知障碍患者,慢慢学会了人性的样子。
第四篇:这个杀手不太冷观后感
小萝莉与怪叔叔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个
杀手不太冷》观后感
剧情简介:昂(让•雷诺饰)是名孤独的职业杀手,受人雇佣。一天,邻居家小姑娘马蒂尔达(纳塔丽•波特曼饰)敲开他的房门,要求在他那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方缉毒组的眼线,只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加里•奥德曼饰)杀害全家的惩罚。马蒂尔达得到里昂的留救,幸免于难,并留在里昂那里。里昂教小女孩使枪,她教里昂法文,两人关系日趋亲密,相处融洽。
女孩想着去报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混杂着哀怨情仇的正邪之战渐次升级,更大的冲突在所难免……
关键词:哲理化 生活化 内心化
“在这儿我们安全了,Leon”,当Matilda把兰花从盆中移入土地的时候,她轻轻地说。镜头越过女孩的头顶渐高渐远,夏日的纽约阳光明媚,绿树葱茏。然后,黑色的字幕,随着Sting的歌声响起。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下来了。爱与不爱已经分不清了,只是那种决然的离别实在让人透不过气。吕克·贝松说:“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他们深爱彼此。”
Leon可谓是史上最为可爱以及百变的杀手。如果你想找个杀手做男朋友,并且带有那么一丁点儿“叔叔控”,那么Leon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熨烫衣服,只喝牛奶,洗拭叶子,每天让他的万年青在阳台上接受阳光雨露,自己独自去电影院傻乎乎笑嘻嘻的看《雨中曲》。这个男人在平日里看起来的确是呆头呆脑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可是他的确够体贴够温柔也足够聪明。更重要的是,磁性的嗓音和性感的胡须实在是足够浪漫。常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里昂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那盆绿萝,为什么在最后的危机时刻,他仍不忘嘱咐玛蒂尔照顾一盆植物。一盆植物,有何稀奇。绿萝,或许也是里昂不是一个好杀手的最好证据。绿萝,代表着弱者,代表着需要保护和照顾的人,代表着里昂曾经无法保护的爱情。其实,里昂很想去爱一个人,保护她,照顾她,呵护她。如果那个人不出现,那就只好用一盆绿萝来填补这段空虚。玛蒂尔正宛如那盆生机盎然的绿萝,填补他受过伤的心。
Matilda只有12岁,她柔弱、孤独、倔强、任性,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和冷漠的眼睛,还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她总能让我想起《情人》中的少女,一样的单薄躯体,然而却已经隐约散发出令人无法抵御的魅力。
这样的两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Leon问Matilda脸上的伤从何而来,是Leon递手绢给挨打后流着鼻血的Matilda,是Matilda灿烂地笑着说我帮你去买牛奶吧一盒还是两盒是两盒对吗,是Matilda回来看见门口的凶手和倒在血泊中的家人径直去按Leon的门铃,是Leon在锁孔里看见Matilda祈求的眼神在内心激烈交战,还是Leon开门后Matil的脸被天堂一样的光照亮的时候?
也许是这样:旋转的楼梯,棕黑色透着古朴凝重而又压抑的气息。一步一步沿着楼梯向上,旋转、旋转,随着楼梯的旋转而迷失,旋转的尽头,是一个精灵般的女孩在静静等候。不羁的抽着香烟,假装成熟的搭话。开始,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
不管是怎样的一种开始,在这个没有温度的世界,他们用心灵给予彼此温暖的瞬间。他们之间的爱是那么超然,介于爱情与亲情之间,或许更加复杂,或许更加单纯。
女孩说,Leon,我想我是爱上你了,你是我所爱上的第一个人。
杀手问,你怎么知道,既然你没有爱过。
女孩说,我感觉得到。
杀手问:在哪里?
女孩把手放在肚子上说,在这里,在我的胃里,它是热的。以前这里总像打了结似的,但现在不会了。
杀手说,恭喜你胃病好了,但这不代表什么。
夜间,他忽然跳起身,装上消声器,将枪口对准Mathilda睡梦中的头颅。可是Leon没有办法推开她。否则,他的手不会因柔情而发抖,谈生意不会因难舍而迟到,杀人不会因牵挂而受伤。唯一能暗示他的内心生活的,只有那盆茂盛的龙舌兰。他把它当成自己的生命来培育,在任何时刻都不会舍弃的朋友。所以,杀手的结局已然笼罩着悲剧的阴影。
一切自然而完美,从容不迫地叙述,他们笑闹,他们日益亲密。两颗冷透了的心在相互接近中发出了微弱的光芒,互相温暖、互相救赎。他成了她的信仰,她却成了他的弱点。
也曾想过,如果生活里没有复仇这两个字,Leon就可以与Matilda幸福快乐地在一起,他会等着女孩渐渐长成女人。
可很多事情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宿命让他们在刚刚体会到生活里从未有过的喜悦时,便面临命运中毫不留情的死亡气息。当杀手对女孩承诺他一定会脱险去找她从此远走高飞时,我们和他一样清楚这只是善意的谎言。那枪林弹雨中的第一声“我爱你”,也成了最后一声。轻柔的琴声里响起一声沉重的低音,镜头模糊,摇晃,冰冷地面上奄奄一息的杀手。然而,他终于还是为Matilda报了仇,惊天动地的爆炸声里,Leon轻轻阖上了沉静的眼睛。他的爱是那么的深邃。十几岁精灵般的女孩,三四十岁的冷漠男子;随时可以听到主的召唤的天使,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不论哪一点,都是不可跨越的鸿沟。他只能把这段无法搁置的爱藏在心底。表面却不断拒绝她。直到最后一刻,才敢对她说;“玛蒂尔,我爱你。”也只有在这时,这句话才可能变成送小玛蒂尔重返人间的船票,而不是葬送她人生的导火索。影片从一部有着另类怪异的爱情故事的动作片,升级为探讨孤独灵魂之间的交流、冷漠心灵救赎的启蒙之片。
开始时是Leon保护受害者Mathilda,后来延伸为双向的依靠与安慰;从他平面的杀手生活,转化成个人立体的性格成长。性格最终成长完全,他对Mathilda说:“你不会失去了。我刚尝到人生的喜悦。”可他最终死去。
让·雷诺的演出令人惊喜。喜欢他那张充满沧桑感的脸庞。他塑造的Leon无疑是一个经典的角色。如同木头那样纯洁温暖,仿佛是个走错了时空的异乡人。他在这闹市里凭本能维持着自己的生存,他活得那样扎实,让我们又心痛又爱怜。
变态恶人喜欢贝多芬,理解莫扎特,推荐自己的猎物尝试勃拉姆斯,却疯狂残忍冷漠之极;杀手不识字,不懂得经典电影,不认识梦露和卓别林,却在冷酷的一生中找到了归依,打开了心灵的窗和门。原来艺术能够陶冶性情,却不能改变灵魂——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改变灵魂,因为灵魂根深蒂固,它就是人们自己——就像杀手的职业让他性情冷酷,但磨不掉他心中原本温情脉脉的灵魂——那个灵魂引而不发,坚忍地埋伏,终于在积聚了太久之后,把他交还给自己。它就像那株植物和牛奶,来自自然,容不得半点污染,却找不到自己的土地。但它最后还是回家了。是绿色,它就属于土壤。是天真的女儿,她就必将属于另一个世界,只是那是他有生之年所不能给予的、渴望而不可及的,过去的时光。原来我们每一个人寻找的,不是成熟的个性,也不单是幸福,而是被自己丢失已久的灵魂,它属于昨夜的领地和昔日的城堡。它起源于我们童年时候的梦幻。它长着一张孩子般的天真的脸。孩子可以爱,可以幻想,可以单单凭着自己的生存本能打碎成人世界的游戏。而人的成长和岁月的磨砺,不过是在动荡中把它抛弃,在爱情中被它迷乱,在严酷的生存法则中把它压抑,但它依然坚强隐忍,藏的隐秘。看不见它的,它也一直在那里;看见它了,它为我们把全部秘密揭示。它会一直引领我们,如迷藏般不断的隐埋又不断的揭露,直到死亡把这场诡异眩丽的梦幻从我们身上抛开。
记得在影片的开始,Matilda问Leon:“人生好辛苦,还是长大就好了?”Leon简单地回答:“一直如此。” 一直如此,但是也要一直勇敢快乐的走下去。
第五篇:这个杀手不太冷观后感
这个杀手不太冷
生命在里昂这里是一桩桩生意,他是一个杀手,但他更愿意称自己cleaner而不是hit man.作为杀手,他熟练且冷血,影片开头,他玩弄猎物就像小孩子办家家酒一般轻松,刀锋在他手上也会化为寒光,那寒光听见猎物的瑟瑟发抖,感受到猎物恐怖惶恐的心跳却也不曾有一丝的情绪波动,作为杀手,他是专业的,不以杀人为乐只因为杀人是他的工作,所以他能在完成任务之后完全消失在黑暗中,只留下一片片尸体与血迹,而空气中连他的一丝气息也不会留下。
而里昂的正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不同于其他电影中杀手的风流潇洒,里昂身边没有女人,没有豪宅,没有名车,口袋里也没有大把的钞票和信用卡,他会每天进超市买两盒牛奶,每天都会为那盒绿萝浇水,打蜡,清洗叶子。他爱看午夜版的《雨中曲》,他会自己烫衣服,永远穿着件黑色大衣,走在路上,不会有人对他多看两眼,他更像一个居家好男人,不过特殊的是他的大衣里总会有各式各样的武器,并且他永远都是一个人。
直到有一天,里昂遇见了一个姑娘,这姑娘纤细而弱小,却拿着烟。
玛蒂乐达问里昂:“人生总是如此痛苦吗?还是只有小孩是这样的。”
作为杀手,里昂理应是冷漠而孤独的,尽管他嘴上说:“一直如此”,但他眼中的怜惜与疑惑却尽数浮散在空气中,并被玛蒂乐达接到。后来里昂递给玛蒂尔达手帕,看着她擦去脸上的血污,里昂那时就开始惊叹,是什么给了这女孩如此打的痛苦,又是什么让这女孩在这痛苦中滋长出了顽强?
在里昂递出手帕一瞬间,他们之间的故事就开始了。
而故事里面又发生什么呢?是甜得无法无天的糖果屋还是美若星辰的小公主,亦或是一句“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作为手帕的回报,玛蒂乐达想帮助里昂去买牛奶,在得到里昂应允之后,她雀跃的心口从此开出一朵小花,可能还从没有哪一次购物能让她这么快乐,她确实是应该雀跃的,这两盒牛奶给了她新生。
死神在她转身之后肆虐了她的家,尽管她的父母姐姐并没有给予她足够所爱,可她仍深爱着自己的弟弟,但她无法替弟弟报仇,她还太弱,不过命运之神眷顾着玛蒂乐达,命运告诉她向前走,敲响里昂的门。
里昂在门后面临抉择,开门亦或是不开,这小女孩的生命的确与自己无关,没必要为她停下自己孤绝的旅程,他应该自己孤独一人走完一生的。
不过,可能是玛蒂乐达的企求软化了里昂紧绷的肌肉,也可能是她的眼泪灼伤了他的胸口。一个叹息的当,里昂收起枪,打开了门。感谢命运,这一次开门不只迎进来了玛蒂乐达,还将里昂生命中早已消失的阳光与生气也迎进了他的封锁已久的心城。
自此以后,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杀手。
里昂和玛蒂乐达之间有过短时间的交谈,其实到了这个份上,他们之间的相互介绍是可以省去的了,他们的眼睛可以表象足够多的信息。当里昂cleaner的身份被揭开后,玛蒂乐达没有像里昂预料中的那样鄙视或恐惧,而是以崇拜,欣赏的语调与他交换感受,那是一双充满依赖与期待的眸子,从中折射出的光芒耀得里昂躲闪不及,只得生生领受这少女的心绪。
玛蒂乐达并不愿自命运妥协,她想报仇,里昂起初不愿意让她成为杀手,其实里昂一直都不愿意她复仇杀人,但是玛蒂乐达坚持,在她的眼泪与柔弱的要求之下,自己的什么似乎都是可以妥协的了。
影片从这里开始进入一段较为平静舒缓的阶段。在这一段时光中,他们两人一同学习,一同生活。他们每天都会一同喝牛奶,练射击,有时里昂有生意也会带着她一同完成,这样的生活在我看来足够甜蜜的了,毕竟还有什么也跟自己心爱的人朝夕相处更美好的呢?
但是玛蒂乐达从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弟弟。里昂一次次的拒绝她的请求是不想让她手上沾染血腥,里昂是想自己去帮她复仇,而她并不知情,她毕竟还小。
当里昂回来看到桌面上的字条,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恐惧袭击了他—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当里昂习惯每天和她一起喝牛奶,习惯每天和她同起同息之后,失去她,再也看不到她就成了里昂生命中不能忍受的痛。
里昂曾无数次的与自己搏斗,他的过往告诉他女人是泥沼,他的职业告诉他冷漠是他赖以生存的法门。他与曾逼自己丢下玛蒂乐达,也曾拿枪抵过玛蒂乐达的脑袋,但每当一看见那双充满依赖的眼睛,里昂一切的自我防御工程就轰然倒塌,他一次比一次输的惨,但他心甘情愿。玛蒂乐达就像是一缕光,照亮了他很久之前就陷入一片黑暗的心城。因为她的到来,这心城里随处可见绿萝,到处都是向日葵的影子。
而玛蒂乐达,当她深陷困境生死攸关之时,她在心中一次又一次的呼唤着里昂的名字,在被巨大的恐惧包围的时候,里昂的名字一如那只在云端的手给予她勇气和力量。
里昂不会让她失望,在确定了她的安全之后,里昂急切地拥她入怀,那感觉就像睡在天鹅绒的床上,温暖一如冬日暖阳。在里昂的臂弯中,玛蒂乐达的世界陷入安静,哪怕外面是枪林弹雨,火药纷飞,这双臂膀也会为她圈出一方天地,那一刻,对玛蒂乐达来说,里昂像极了天神。
那一晚,玛蒂乐达着了淡妆,换上里昂为她挑选的粉色连衣裙,我想不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可以美的如此心惊,她是那么纤细,又是那么美,里昂在这温柔沦丧,但记忆让他清醒。里昂对她诉说自己的过程,这更像是里昂作为一个男人对女人的倾诉,那一夜没有星光,他们同床共枕,无关风月却心意相通。
感谢命运,里昂他错过誓言播种的季候,把单纯种植在颜色青绿的盒栽里,再遇见,就花香满径。
可是命运也就是如此反复,什么都抵不过命运的一个玩笑,史丹利再次化身为撒旦,朝他们走来,狞笑着。
对于里昂来说,他本已准备好沉溺在灰暗的世界里悄然死去,他能对着镜子自己缝补伤口,看着血液将水染成血腥,但他却惟愿这世界时光明的,玛蒂乐达给了他爱人的条件。
里昂只想保护她,给她安全给她幸福,为了这个希望,他毅然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不后悔遇见了她,她的到来,给了他生命的活力。
有些情感,确实只能掩于唇齿,止于岁月。
里昂拒绝成为她的男人,却甘愿做她的骑士。
而玛蒂乐达也不会后悔将初恋献给了这个木讷的男人。这男人视她如最美的珍宝,给了她安全与自由,教会她如何抉择,给了她生命中最美的时光。
命运虽然无情,但也要感学它,感谢它让这两个生命邂逅于漫漫长路之中,让他们从此不再孤独。
时光是雕刻家,它将在玛蒂乐达心中刻印下里昂的摸样,让那株绿萝在泥土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