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后感
看《雷锋》观后感
今天中午,老师组织大家看了一部电影《雷锋》。看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很深刻。
电影主要讲了雷锋最为突出的五件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事情。开始他不知道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经过指导员的批评,他知道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后来他就不断的为人民做好事,比如:牺牲假日休息时间到工地来搬运砖块;送老大娘到目的地;捐钱给灾区;帮小学生一起植树等等。但雷锋不留下姓名,就这样留下了许多动人地光辉事迹。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件事。
在一场篮球赛下来,战士们热的汗流浃背,许多人去买汽水喝,惟独雷锋捧起水壶喝凉开水。他说“喝白开水也一样解渴”。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雷锋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战士王大力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说他母亲病了,家里等着用钱。雷锋知道这事后,就以王大力的名义悄悄地寄去了20元。
正是因为他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我长大后一定会向他学习的。
三年级1班黄凡
第二篇:优秀观后感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近期连续收看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不禁为系列片中一个个真实、朴实的共产党员事迹所感动。系列片中所展示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来自社会的各个行业,但是共同点特征是都来自一线工作岗位,都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人民的好儿女》展现了一些具有显著代表性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的力量,共产党的风采。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该片通过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
他们能够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在前进的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艰难险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勇往直前,不达目的暂不罢休。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特战尖兵——刘珪。刘珪是特种兵连的连长,在一次跳伞训练中,刘珪与第一次跳伞的战士陈波的降落伞缠绕在一起,如果没有处置得当,两人都将有生命危险,刘珪可以舍掉主降落伞,打开备份伞,这样就能自己化解危机,但陈波就有可能被主伞困住,在这危急关头,陈珪毫不犹豫割断缠绕的伞绳,将危险留给自己,最终安全脱险“我们是兄弟,我愿意为你们挡子弹。”但这在生命危机时期镇定自若,为自己兄弟着想,不顾自己的生命的高尚为自己丢脸。
守护山林24年的荆保山,在寂寞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坚守职责,他没有在独自守山的寂寞面前退缩,没有在山林大火面前被吓倒,也没有在病痛面前选择放弃。在大山深处,他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践行了自己作为一名护林员的承诺。
扎根基层的王坤友,在面对由乡干部回到村里工作的情况,没有怨言,而是踏实工作、任劳任怨,在多个干群关系较为恶劣的村,他都是以自己的满腔热情、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将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一一化解,为此甚至于她的妻子身患重病他都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在爱人身边。在田间里头,他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践行了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工作的承诺。
坚守临床一线的吴孟超,一方面坚持治病救人的基本原则,以自己精湛的肝脏手术技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难危重病人;另一方面则坚持科学探索,带领着课题小组不断钻研医学技术,发明了多项临床医术,攻克了许多让业界震惊的医学难题。在手术台前,他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践行了自己救死扶伤的承诺。
看完影片,叩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怀造就了如此无私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动力造就了如此大爱的精神境界?让他们的行为令中国动容?是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是做人的价值观?是的,都是的,就是有了这样多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平凡朴素书写着一种不平凡,于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用一件件没有惊天动地、没有举世瞩目的平凡事,感动着周围的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才因此而骄傲。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国家做些什么,为民族做些什么,国家就会越来越美好了。《人民的好儿女》是人民的儿女,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的力量、共产党的风采。他们的事迹,是共产党员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的具体体现,更是真正感动我们和中国的力量。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中的人物都是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作为一名煤矿工作者,我会立足本职工作,为企业服务,为煤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三篇:观后感
《赢在中国》观后感
看CCTV-2的赢在中国,听着大家的一席话,有一种舒肠荡气,心怀若谷,心胸豁然开朗,头脑突然清新之感。
道理不是读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什么是悟?!悟就是在一个临界点,有这么一个什么人或者一个什么事物,给你轻轻的一点,犹如捅破那层纸一般,这样你就悟到了,那时就会觉得醍醐灌顶,思路豁然开朗了来!
专家的提问,专家的点评,专家的直言不讳的进言,更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重量级商务人士,坚韧,执着,信心百倍、志在必得的创业参赛者:
1、节目来了很多重量级商界成功人物:柳传志、张瑞敏、吴鹰、朱新礼、牛根生、郭广昌、张欣、熊小鸽、阎炎、张名正、徐新;听他们本身吹牛就很受益。
2、参赛选手从12万创业者中选出的最后五名高手,易地而处,我们能比他们处理这些事情更独到老练吗?
二、经典点评:
1、战略最重要的一点是突破!--马云
订战略,做谋划,通盘考虑,但是,落到实处,还是一个一个小小的节点,犹如下棋,我们往往会说,点其一处,满盘皆活!我想也就是这个道理。记得有关马拉松的故事,是说一个马拉松冠军,他在得了冠军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你是怎么始终保持跑步状态的啊?他就说:我只是把50公里当成50个1公里来跑而已。我想个、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是的,我们订战略不就是订目标吗?战略的那一点突破,不就是每一个小小的目标的实现吗?始终相信,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就是大目标的完成!每一个小突破,换来的是大战略的实现!犹如踢足球,再好的传接球,配合少了那临门一脚,还不是一样前功尽弃?没有哪一点的突破,又扯谈什么战略呢?
2、有困难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牛根生
工作有困难,生活有困难,感情有困难„„世界充斥着困难!
3、励志照亮人生
创业改变生活---赢在中国广告语
励志,是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是精神的支柱,是生活的勇气!没有谁不经历过失败,没有说过会不经历过痛苦,没有谁没有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励志就是黑夜里那盏照路的明灯,励志就是黎明前升起的那颗金太阳,带我们走到光明,领我们迎接希望!
三、管理无情,人有情!制度的建设是无价的,任何人都不能破坏制度。当员工因为某些原因,出现错误或遇到人情与制度冲突时,必须捍卫制度,同时在私人层面尽可能帮助对方。
当不了好士兵的人,也不是好将军!
能创造价值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
四、成功的女人,温柔贤淑,母性乃是女人最宝贵的本质内涵
照例每场都会有一个优秀的人被淘汰掉,虽然非常残酷但是生活就是这样。
最后在输掉的队伍里面十二男一女的组合,他们募捐总金额为4万多,都是靠散户募捐来的,两天半的时间这个成绩是不错的,她的实战能力是非常强的,完全像是天生的销售员,最让我感悟的一段是宁高宁对女选手周瑾的评价,周瑾实在12强选手中唯一入选的女性,她经过了层层筛选直到今天,“你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女人,往往精明的女人就会让人害怕,所以如果我要投资,我不会选你。”宁高宁说辞繁华的前提是,观察人通过很多潜在的因素,诸如眼神和身体语言流露出的态度。最后在PK台上,以宁高宁等人组合的评委仍然选择了周瑾留下,此时的他人染是镇定的,从容的。我认为周瑾代表了女性在商界的力量,可是宁高宁的评价也折射出人们对女性的期望—回归贤惠和温柔。我们每天生活在都市里,看到有很多女企业家、女高管在商界中驰骋,可是她们却需要更多的力量,大众对她们的期望值与男性等同,她们需要具备商界所需要的一切能力的同时,焖肉、贤惠、母性仍然是女人最为宝贵、最为重要的内涵。
五、竞争,强者生存,弱者亡
12万为了各自梦想创业的选手将在这个舞台上威力理想而奋斗,赢取1000万创业基金。他们中有成功的企业人士,有公司高级管理人才,有海归派,有草根创业者,有刚出身社会的大学生。一路看他们走来,一次次淘汰,直到今天只有四个人还站在这舞台上,周宇-学历不高,身家百万,执着,有激情,脾气大;周瑾-一个4月大孩子的母亲,怀着身孕参赛,生完孩子继续参赛,唯一一位进入四强的女性;朱文明-放弃50万年薪参赛,;理性,睿智,有领导人气质;任雷-年轻的企业精英;他们都是英雄!在经过短信投票和选手间答辩后,有2个评委及9位评为举手产生比赛结果:朱文明以他对企业的理念和掌控能力夺得首届赢在中国的冠军及1000万的创业基金;周宇败在他的大脾气上,以他的性格和执着,有激情夺得首届首届赢在中国的亚军及700万创业基金;周瑾任雷分获得三四名各得500万创业基金。他们都努力了,都成功了,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将随他们一生,也将让他们受益一生。在她们身上我们学到的将是奋斗、不屈不挠、顽强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万里挑一的精英,会发挥多大的能量,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迈出了走向人生成功的又一大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第四篇:观后感
数年前,我曾经观看过这部电影。当时对于邓小平先生的生平并不怎么了解,只是知道邓小平先生为中国做出过很多贡献。而当近日再一次欣赏到《邓小平》这部电影时,在有了更多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心中也有了更多感慨,更多心绪。我想从“小平您好”这一承载了国人们对邓小平先生的敬重与感恩的标语,来谈谈我对《邓小平》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也书写一些对邓小平先生的印象。
邓小平先生对中国是有巨大贡献的,可以与他相媲美的,只有曾经的毛主席、周总理。且不论他的“三落三起”,展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能;且不论他的激流勇退,将建设交给敢于改革的年轻领导人;单单论及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情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都不得不为邓小平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本是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的内容,在电影结尾部分出现,令我在感动之余,更是思考着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做出的诸多贡献。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一生并没有留下什么回忆录或是著作,这很能体现他淡于名利,不重视青史留名的作风。但是他之所以爽快的接受了别国出版商出书的要求,无外乎是考虑到将自己的言论作为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使外国人能多了解一些中国,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在我接触了这段历史之后再在电影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对邓小平先生深深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尊敬。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正如影片中叙述的,邓小平先生对于中国科技与教育行业的重视也是前无古人的。电影中邓小平先生所说的:“政治,什么是政治?四个现代化才是最大的政治!……科学技术没有搞上去……你那个政治就是空的!”就是他对科技、教育重视的体现。在资料记载中,邓小平先生主持恢复高考,主持科技工作会议,两件事无一不是说明他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心。而如今回顾当时小平同志的举措,不得不承认像他一样具有卓越眼界的领导人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对于科技与教育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在出访日本这件事情上,影片中虽然没有重点描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结合电影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新干线”一句与自己阅读到的一些史料,我对小平同志对于工业建设的重视印象也十分深刻。小平同志深深地被日本现代化的发展所触动,因而提出了建设大吨位钢铁生产企业。而这个大吨位的钢铁生产企业,就是上海的“宝钢”。小平同志当年的一系列指示,在今天仍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着贡献。对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对于农民问题,邓小平先生更是非常的重视。影片中邓小平先生在党内不少同志对于“分田到户”的行为表示反对和顾虑之时,率先提出支持的呼声,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我国的农业在那些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而这些正是和史实完全一致的。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电影中小平同志与荣毅仁的饭席更是让我印象深刻。邓小平先生说:“人由你找,事由你管,由你负全责。”这句话是多么的有艺术性啊!短13字,将权力交给荣毅仁,让他无所顾虑的发展经济。同时,这句话也提醒了荣毅仁要负责任的发展经济,让荣毅仁在感激之余也感到一些压力。在史料上,正是这句话极大的鼓舞了荣毅仁,促使他将荣氏家族散布在海外的亲戚一一找来,为中国吸引了数亿元的外资,为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可以说,不是邓小平先生颇有艺术性的语言,荣毅仁不可能打消心头顾虑,也就不可能为我国的建设发展提供这么大的帮助。对于中国经济飞跃发展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在又一次观看了《邓小平》这部影片之后,心绪非常复杂。脑海中也又一次重新开始思考个人应该如何使国家更为富强这一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能够让人民尊称一声“您好”,这样的功绩,将成为我一生的追求.邓小平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当时还不能完全知道发生的是什么事情,只懂得这是国家的殇日。记忆中,每个小朋友都在老师教导下折了小白花,电视机里反反复复放相同的画面,默哀、哭、满眼看到都是忧伤。
慢慢地我长大了,学习了思想政治,开始懂一些关于您的东西。了解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拨乱反正”、“香港回归”、、、、、、全是和您这位老人有关,我猜度您是不是一个严肃的、认真的形象。当阅读相关书籍和看过相关影片,特别是《邓小平》,我才了解到原来这就是一个简单却又不简单,可爱可敬的老人。
语言简练趣味
“明知是错误的东西,却还要死死抱着不放,说来说去,还是怕丢了乌纱帽。我这个人,你也知道,三落三起了,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一大把,你们这样犹豫不决,无非是怕跟我再犯错误。”
“不要争论,就这么干下去,让事实说话。过去我说过,„黄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我不收回。”
您话不多,却字字珠玑,再加上你的四川口音,更是趣味横生。您喜欢用形象的描述,常用对比比喻,把一些深刻的道理转换为清晰易懂的,听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明白了。
您,有言即发,言简意赅,是人民的好公仆,当然还是应该用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您提出的“猫论”,不光在政治经济领域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现。我以前听到的是,“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看了电影才知道原版是“黄猫”。其实无论是什么,这个“猫论”已经深入人心,实质内容是一切要从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您还提出过许多著名的理论例如“摸着石头过河”“摸老虎屁股”“不能像小脚女人”等等,形象生动,都是些老百姓听得懂且喜闻乐见,又能引起共鸣的话语。您的语言能力实在是高超,让我佩服不已,只能赞叹,只能敬仰您。
自信率真 坦荡从容
“农民养两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
我看影片时,记忆最深的是用养鸭子来反驳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的这段。“怪得很”,说明您对这个毒苦百姓的做法的失望,也真正显示出您的率真和坦诚。您真正是把老百姓的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敢于说话,不担忧自己。试问,还有谁有您这样的坦荡从容?
“我相信历史是公正的。不仅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和子孙后代都不会忘记毛主席对中国的贡献。他的经验和失误,都将成为我们的财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毛主席正确的东西继承下来,把他做错的事情纠正过来,把他想干而没有干完的事业做得更好。”
面对法拉奇时,您还说“你说的那种事情确实有过。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受过毛主席的批评,但是我们都很尊敬他。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您不惧谈论自己的前任,客观公正的评价让法拉奇赞叹您是一位世界上最公正的政治家。实事求是是您一贯坚持的作风,不避嫌,侃侃而谈,凡事都能讲敢讲。
后记 反复看了几遍电影,又在图书馆借了一点书,对您的描摹越来越清楚。我常常设想,假设我处于您曾经的处境,能做出怎样的抉择,又会面对怎样的道路。听着您亲切的口音、看着您孩童般的表情、学着您浅显易懂的理论,我最越发感慨,与其说您是个政治家或者革命家,我更愿意称您是个可爱又可敬的老人。
他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他热爱人民,联系群众,总是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赞扬不赞扬、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判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看完记录片,我再一次深深地被小平同志的伟大人格和魅力所感动着。我思索着:为什么小平同志每每能在危急时刻挽救党、挽救国家呢?为什么小平同志总能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作出正确的抉择呢?我想,这除了小平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能坚持用实事求是的辨证观点看待问题之外,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人民、千方百计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是分不开的。
回首那段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发生的历史,十年的**,十年的文化浩劫,十年的发展建设停滞,各种错误思想的充斥和四人帮的横行霸道,终于在1976年被画上了句号。这段惨痛的历史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问题却接踵而至。几位国家领导人的相距去世,无疑给问题的解决雪上加霜。在这关系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千钧一发时刻,小平站出来了!
他首先从人民的思想认识着手,端正他们的错误认识,纠正文革以来他们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提出了要客观正确的认识毛泽东思想,结合实际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继承毛泽东思想,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接着恢复高考,重视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大胆尝试,在沿海地区划分经济特区,以沿海地区经济的首先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他以他的深谋远虑,缜密智慧,大胆创新,使中国摆脱了历史的阴影,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了世界,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小平同志对当时中国的贫穷落实是十分焦心的,他恨不得让全国人民都能立即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时,他要冲破重重阻力使“大包干”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行,终于使广大农民逐步摆脱了贫困。这就是世纪伟人,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设计师,不平凡一生的缩影。他用他的行动和思想铸就了一段辉煌的中国发展史。无论是困难时期的沉着冷静,深思熟虑,还是走访欧美各国时的沉稳干练,智压群雄,无论是面对记者媒体时的睿智谨慎,顾全大局,还是面对苏联解体及由此而来的各方的怀疑责难,在中国改何去何从问题上的有力回击和回答,都展现了一位政治家,一位改革设计师,一位伟人的风采。他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树立了一面鲜明旗帜,他用毕生的心血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我深切感受到沐浴在党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光明之中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深知要努力学习的必要和责任,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不容易,我们能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接受教育,应该学会珍惜!
看完影片后,邓小平同志给我最直接感受就是敢想敢做,实事求是,心中装的全是老百姓。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崇尚科技为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应该主动接受新的,高的科学技术,远离社会中的庸俗文化,才不会辜负邓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三起三落后,邓小平重新接管国家事务。这时的中国,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的中国。阶级斗争让中国落后了几十年,邓小平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建设好四个现代化才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要做的。所以他在党内提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无数人走向考场,为了知识,也是为了自己和祖国的未来。
后来邓小平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反复地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发展的有力保证是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四个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当他看到年轻人操控电脑时,感慨地说:我要多握握年轻人的手。科技的发展要靠年轻人,当然老科学家也很重要。你们把科技搞的越高越新,我就越高兴,不光我高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都高兴。老人家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技的敬仰,他呼吁年轻人要投身科技,搞出先进的,新的科技,这样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我们这代人被称为90后,有些论调认为这代人是迷失的一代。从某些角度讲,我认为90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而问题的产生,我觉得社会和我们本身都负有一定的责任。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与广州省领导人谈话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到一定时候,带动西部落后地区发展。我们可以把深圳设立为特区,中央给一些灵活的政策,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从此,与香港隔岸相望的深圳,日新月异发展起来。如今深圳今日欣欣向荣的景象最有力地证明了当年决策是正确的。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确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道路都是死路一条,动摇不得。“
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同志曾到处“点火“,鼓励干部和人民开动脑筋,实事求是,要来一场革命。如今看来,这场革命就是改革开放了。中国政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怎么使我们的人民尽快富起来,国家尽快强起来。
对于20年前的社会我虽然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可以想象那时电视没有普及,电话没有普及,更不用说电脑,街上的汽车也非常少。但随着改革的春风,这一切如今都已改变,90后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是在国家和家庭的高度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饥饿是什么滋味,什么是动荡的生活,我们似乎有些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国家免费提供的义务教育,吃着白面馒头、白米饭还嫌无味,要去吃麦当劳,肯德基,喝着可口,百事。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事物都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迷失的我们有些忘本。我们甚至对那个饥荒、动荡的年代一无所知,也不愿去想,因为眼前花花绿绿的东西太多了。改革开放引进了太多新事物,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温暖舒适的生活,但还是孩子的我们渐渐有些迷失。这当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错,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顺应民心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可是我想当年改革开放的决策者也并未曾能全面充分地考虑对下一代,对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我认为90后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未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教育者,包括父母都有一定的责任,整个社会的风气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老人家有这样的担忧,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有这样的现实问题。社会里的腐败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当腐败成为社会的一种风气时,我们就有必要好好反思了。这样的风气对下一代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我校老院长的名言。实事求是同样也被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奉为信条。
邓小平曾经给红色民族资本家荣毅仁题过“戒欺室“三个字。”戒欺室“原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生前在书房里的匾额,这位老人认为做生意的人应该诚实,应该以”戒欺“为本。”戒欺“对于共产党人,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讲,就是要实事求是,能够看清现实,能够承认现实。
“戒欺“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讲,也是要实事求是,剽窃,抄袭,伪造都是在欺骗自己,欺骗人民,是在玷污学术的光辉。对于学生来讲,实事求是同样重要,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有目标的规划人生,不能傲视一切,过于自负,也不能自甘堕落,意志消沉。
实事求是是我们社会真善美的一个重要保证。如果每个人都带着有色眼镜,每个人都带着假面,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虚的,迟早有一天要崩塌。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话,成事在人,而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如果整个社会能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风气,我想面子工程,造假事件也就会自然消退。
影片的最后放映的是邓小平同志感动全国人民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之尤其伟大者。” 作这个引用,只是想取其真义。所谓“伟大者”,必定做他人之不能做,为他人之不敢为,同为恒河沙砾,他必是阻挡过激流的最大的那一颗,即使是沧海一粟,他也无疑在落海的那一刻激起千层波。历史的书卷里必定会有关于他的记载,即使一时被厚重的岩层挤压在隐秘的角落,岁月也终会凸显他的轮廓,使他在历经涤荡后傲然独立。键入“伟人”二字,出现的大部分是关于“毛泽东”的条目,已是习以为常了。事实是无需否认的,毛主席的确是伟大的领袖,然而,纵横上下五千年的泱泱大国,伟大者又岂止这一个?“一花开放,灿烂不了整个春天;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整个夜空”,一个伟人,又怎能扼住历史的脉搏?那些始终强调的,人们会牢记,而人们想要去挖掘和了解的,也应该像那被强调的一样渐渐走入人们的记忆。无论如何,我们回不到那段日子了,不管内心怎样的激荡,也无缘与他谋面了,但是,对着影片,我们的思想还可以飘荡,聊以营造追忆往昔的气氛以自慰。有人说,继孙逸仙、毛泽东、周恩来之后,中国现代历史上最闪光的名字应该属于邓小平。他闪光,自然因为他的功绩,但是我不想再将他的功绩一条条地列举,用生硬的政治的语言阐述他的理论,我更想默默的只把他当作一位可爱可敬的普通老人,缩短我和他心灵间的距离。曾经,就只是将他作为“时代的巨人”来铭记,仿佛他的人生本就是奇迹,沉默时便是养精蓄锐,一旦说话,那就是“历史的强音”。我们可以张口就来“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不过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记忆罢了,对于它们的提出者,我们崇敬,可这崇敬,有时真的是一种“教条主义”。然而此刻,我庆幸我有独立的思想了,我可以利用听觉和视觉收集的信息产生自己的情感了,对于邓小平,我仍旧是崇敬,但这种崇敬,是生自内心、牵动情绪的。不知是否有点多愁善感的嫌疑,听到影片中邓小平有力的声音,我居然几次眼角湿润。影片和历史书一样是浓缩的,也没有过多生活化的东西,可是,历史就在低沉压抑的背景音乐中变得鲜活了,我似乎真的见到了邓小平。一部影片,几个故事剪辑在一起,便是邓小平的一生了…… 影片是从邓小平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大阅兵开始的,接着闪回到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10月,“四人帮”被打倒,一件又一件的往事相继闪回:拨乱反正、恢复高考、“两个凡是”大讨论、安徽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制、知青回城、恢复经济、创建特区、香港回归…… 邓小平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伟人之一。他以极富魅力的超群人格得到了中华儿女的敬仰。他抛弃个人恩怨,客观评价毛泽东,使世界人民肃然起敬。他无疑是最公正的政治家,他不仅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且要求全党同志一定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他说:“我们要把毛主席的画像永远挂在天安门,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们不能象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邓小平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果断地推翻可笑的“两个凡事”,满怀深情地为被错误地打成“右派”或“臭老九”的同志平反,为他们恢复名誉,彻底砸碎戴在知识分子头上的枷锁。他非常重视教育,他说:“要把科学家、教育家的生活搞好,不光解决个人,还要解决他们一家人的问题。”他排除层层干扰,狠抓教育,他表示:“愿为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他果断地恢复高考,让知青回城,使得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生机。邓小平冲破种种阻力,引导我国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引起的争论,他因势利导,抓住契机,号召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还深入农村,敏锐地发现,大胆地支持群众的改革开放。他提出:中国要发展,就要实行改革开放。他说:“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在他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改革大潮汹涌澎湃。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改革,以神奇般的魔力,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大包干”到划分经济特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让中国逐渐强盛起来,让中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位东方伟人带着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步伐,走进时代的大门。邓小平暮年南巡,这是他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定位,是维护他的毕生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进一步开拓。南巡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的认识问题:什么是谁会注意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提防右但主要是提防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余毒,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由此,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认知进一步提高了,改革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也在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被推倒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不发展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南巡之前的邓小平,带头遵守自己创立的退休制度,多年间力图少工作、少发言,以避老人政治之嫌;南巡之后的邓小平,不必言也不欲言,执著地归于寂寞,这更说明了南巡讲话的独特性质。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年到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我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他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个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就是考察各地有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将发展进行到底。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囿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邓小平以他长远的目光,看清当今世界的发展动向,他发挥聪明才智,战胜了英国“铁娘子”,使得香港顺利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正确而伟大的,香港的“港人治港”澳门的“澳人治澳”使香港和澳门得到了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如果说毛泽东的降生,是为了医治黑暗中流泪的眼睛,那邓小平的到来,则是为了彻底抽掉那眼睛里流露的麻木。邓小平的一生,都是在为中国的强大而贡献的一生,他心胸广阔、目光远大、意志坚定、顽强不屈、敢做敢为、坚持真理。邓小平的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特别是邓小平的理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观看了纪录片《邓小平》使我深有感触。
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他用他的行为和思想铸就了一段辉煌的中国发展史,无论是困难时期的沉着冷静,深思熟虑,还是走访欧美各国时期的沉着干练,智压群雄,无论是面对记者媒体时时的谨慎,顾全大局,还是面对苏联解体及由此而来的各方面的怀疑和责难,在中国该何去何从问题上的有力回击和回答都展现了一位政治家一位改革设计师,一位伟人的风采,他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他用毕生的心血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创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贯穿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吃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尽管现在的国际国内的形式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
邓小平一路走来,又远去,没有带走什么,却给全国人民留下了一个生机勃勃,富强繁荣的国度。他虽然没有高山的高俊挺拔,却拥有了山一样的坚定雄浑,他没有大海一样的宽垠渺茫,却拥有了海一样的宽容慈爱,他没有深林的幽深茂密,却拥有了深林一样的深沉寂静,他就像一座灯塔,不舍昼夜的为远航晚归的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也想一棵苍松,依然挺立,傲视冰霜。
;邓小平的精神将万古长青,将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开拓向前,继续隽写壮丽乐章,时代会记下他走过的脚步,人们会永远怀念他,他的思想旗帜将在世纪的天空下永远飘扬。
第五篇:观后感
观《天安门》有感
《天安门》讲述的是1949年开过大典之前,军区舞美队的几个队员接到了一个任务,在28天内对当时破旧不堪的天安门进行改造和装修,为即将到来的开国大典准备一个崭新的舞台。在这28天里,舞美队的5个队员经历了失落、低谷和柳暗花明的机会,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将8个大红的灯笼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影片用电脑特技的方式,将解放前夕天安门前杂草丛生的状态还原了出来。通过电脑技术呈现出来的,还不仅仅是天安门,毛主席的真实影像也通过电脑特效,出现在了电影当中。真人扮演,历史资料两方面的电脑合成与制作,让毛主席出现在电影结尾部分的开国大典上。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由于网络管制,我看了一些有关建国前后的影视作品的书籍,对60年前建国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知道了很多过去并不了解的情况,对开国前后那些先辈们所做的浩繁的工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是的,我们的共和国成立60年了,为了建立新中国,那些领袖们的高瞻远瞩和功勋已经让大家了解了,可在建国时,太多默默无闻的人们奉献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一如《天安门》电影中的舞美队员们,他们的任务是改造和装修开国大典中最重要的共和国第一舞台天安门城楼,仅仅28天,那样一个破败、残旧的城楼就焕然一新了,并且,那些设计、布置、形象都是他们的智慧,也凝聚了很多普通百姓的力量和热情;记得电视剧《东方红1949》中警卫人员与国民党潜伏敌人的殊死搏斗,那些拼尽了全力的人们,其实都极普通,但谁能说他们不是新中国的脊梁?影片中的他们,在完成了这共和国最重要的舞台改造和装修后,就奉命默默地离开了,连他们的队长站在天安门上,也没有能和毛主席握上手,但他们的自豪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那个给天安门上红旗提供红色颜料的商家、那个为天安门城楼制作巨大灯笼的“皇家”老艺人、那些为劳动者演唱鼓劲儿的孩子们、那些为天安门城楼上的琉璃瓦一块块擦洗的战士们,他们在百万欢庆的人群中,就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滴,可他们同样心潮澎湃、同样忘我的欢呼,他们认同的是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认同的是自己的领袖毛泽东,认同的是救星共产党,那是怎样淳朴的感情,又是怎样发自内心的热爱呀。
在建国的大业中,装修天安门应该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但共和国的建立,经历了多少这样的环节呢?当一个国家所有的人民都为自己国家的新生努力和自豪时,那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呢?影片最后,是60年后的天安门城楼前,那位舞美队的队长和他的妻子,深情而自豪地向他们的孙子说,那八个由他创意的大红灯笼,已经在天安门上挂了整整60年呀。是的,60年了,每当共和国大红的旗帜迎风飘扬时,每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我们的心中全是对祖国的热爱,依旧的激动证明,我们的心是随着祖国一起跳动的,我们的血液融进的就是共和国旗帜的鲜红。
那个曾经已经破旧了的天安门城楼,在一代又一代普通劳动者的改造和维护下,已经是新中国的象征,如今的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多少人会在天安门前留下永远的记念?多少人会在来到这里时热泪盈眶?60年了,共和国迎来了自己整整一个甲子的生日,“人民万岁”那嘹亮的声音依然在耳,天安门所代表的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让人如何不感动和激动?天安门,中国人心中永远神圣的天安门。